電影馬拉松的約定是在哪裡拍的
A. 一萬個約定的觀後感想
跑馬燈式的勵志
文/夢里詩書
根據真實人物事件的改編,橫跨多地的取景,在愛與夢想的交融中,《一萬公里的約定》作為一部勵志片來說本是真摯動人的,但又不得不說導演在整體節奏把控上的完敗,所導致敘事上的混亂造作,使電影本身卻實難恭維。
《一萬公里的約定》以不被看好的弟弟小崇為了挑戰哥哥踏上跑步之路為展開,在中途又機緣巧合的愛上了嚴格的馬拉松女教練以晴,面對親情與愛情的目標,執於追夢的熱血成為了其所寄望的動力,而台灣電影固以的清新基色,則使這個體育題材加上真實事件為依託的勵志故事至少在前段即能純美動人,也讓人會心一笑。
這部電影之所以能為人有感真摯,除了一個能打動人心的勵志故事,更還在於其自身的匠心所在,體育電影其實並不是一種好拍的電影類型,而作為一部要去反映極地馬拉松運動的作品,其不僅對演員有著是否能再現運動員風貌的苛求,為了力圖真實電影本身也要前往多地去取景拍攝,有覺拍這樣一部電影的難度其實不亞於極地馬拉松運動這項運動本身,而《一萬公里的約定》無論是從演員的演技還是橫跨多地的取景,都很好的完成了這一擔當。
在一部有著真情實感為奠基,也有著電影匠心的作品中,對節奏掌控的不力和過於不切實際的改編,成為了其尤為難掩的缺憾,縱觀整部電影,其實無時不刻都可以感受到導演希望去展現熱血的正能量,但電影從中段開始,太多旁枝末節的劇情讓人感覺電影只是被七拼八湊的被聚攏在了一起,結局的轉折更讓人滿是尷尬,對一個本自真實故事刻意的煽情,使電影不僅一再降低了原有的真實,也讓夢想的締結開始變的乏善可陳。
還記得電影中那句台詞「跑步就像時光機,每當我一炮,回憶就會像跑馬燈一樣一個個浮現出來」,但從成片來說,一部勵志電影卻並不該像跑馬燈一樣,只是將青春夢想一閃即過。
B. 韓國電影馬拉松觀後感
《馬拉松》是一部反映自閉症患者生活的一部電影,在這部電影中我看見了很多很多生活中偉大的東西,比如母愛、堅強、永不放棄的精神。看完這部電影,我有很多感想。 電影中的初原患有自閉症,智商永遠停留在5歲。母親面對連什麼是累都不懂的兒子,把自己的思想強加在他的身上,使兒子不會反抗,只聽她一個人的話,對其他人都有很強的戒心和恐懼感。她以自己的方式培養和訓練他,希望他能夠有所成就。二十年裡,母親付出了太多太多的愛和辛苦。她為兒子安排了一切,對他有太多的要求和限制,同時因為擔心兒子會出事,又擔心他離開自己,所以時時刻刻緊緊保護著他,一刻也不肯放手。最終,在兒子充滿渴望的目光中,母親在百感交集中無意識地松開了那隻死死抓住兒子的手,兒子在擺脫了母親的束縛之後,就好像一隻被放飛的小鳥,開心地和大家一起奔跑在跑道上,並靠著頑強的毅力跑到了終點,終於收獲了成功的喜悅。 在看這個電影時,我並沒有太在意,因為我基本上不看這一類的電影,但是我看到主人公有自閉症時,我決定看完這部片子,初原不是一個正常的孩子,他也沒有辦法過正常孩子的生活,雖然他有自閉症,但他很樂觀,他的母親很愛她,他的母親想讓自己的孩子能夠清晰的去認識這個社會,像正常人一樣的面對生活,母親為初原操盡了心,就是想讓他以後如果身邊沒人照顧,他自己能夠獨立的生活。 跑馬拉松是媽媽給初原定下的目標,最後媽媽意識到,初原這樣不停地練習馬拉松,其實是因為他清楚地記得小時候在動物園里遭到媽媽遺棄的往事。因為怕再遭媽媽遺棄,所以每當媽媽問初原累不累時,他永遠都說不累,媽媽意識到「我以為他真的不累,他是怕我又把他遺棄」。。。。。。。看到這里,對患有自閉症的孩子的同情之心油然而生。又有多少人,會有草原這么幸運,遇到如此偉大、甘願付出,唯一願望就是「比他多活一天」的母親呢! 在媽媽的祝福下,在弟弟和教練地鼓勵幫助下,初原終於參加了馬拉松比賽。途中,他像正常的人一樣,有意識地按照教練的提醒控制節奏,途中再次跌倒,但堅強的意志、腦海中媽媽的鼓勵和慈祥面容,使他又站起來繼續跑。他在風中跑,在雨中跑,用手去觸摸身邊的花草以及拍手歡呼的人群,草原興奮得感到自己跑過了超市,跑過了泳池,跑過了那些對他指點辱罵的人們,而他們都在為他歡呼喝彩。他幻想著自己在非洲大草原上奔跑,在追趕矯健的斑馬,直到最後奔跑著撲到媽媽的懷里 這部電影反映了自閉症患者生活的艱辛,同樣也反映了母愛的偉大,初原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的馬拉松賽跑,為電影很好的結尾。這部片子是每個人看完都會深思的片子,裡面的精神很偉大,堅強、樂觀、向上、正是這種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感染了我,看完這個片子,我一直在想,前方的道路要靠我們自己用初原的馬拉松精神勇敢的去闖,要堅定自己的信念,相信終點就在前方
C. 那些電影或電視是在重慶拍攝的
1、《火鍋英雄》2016
《火鍋英雄》是由陳國富監制,楊慶編劇及導演,陳坤、白百何、秦昊、喻恩泰聯袂主演的劇情片。於2016年4月1日在中國正式上映。劇組輾轉重慶多個地方進行兩個多月的拍攝,在悅來、四公里甚至搭了景拍攝。
2、《長江圖》2016
講述了發生在長江上兩個時空交錯的魔幻愛情故事,導演選擇膠片拍攝,營造出長江沿岸的獨特意境。取景於巫山縣城、小三峽等景點。
3、《失孤》2015
1998年,雷澤寬兩歲的兒子丟了,雷澤寬開始了長達十四年的尋子之路。一路上雷澤寬歷經艱辛,認識了小伙曾帥。雷澤寬幫曾帥找到了失散多年的親人,帶著曾帥送他的導航儀繼續自己的尋子之路。取景於南濱路、黃花園大橋等地點。
4、《我11》2012
影片講述的是原本無憂無慮的小男孩,在親眼目睹了一起「殺人事件」後不得不背負上心靈的煎熬,體內瘋長的荷爾蒙和外界的壓抑環境不時發生著碰撞和爆發的故事。取景於綦江區。
5、《愛情天梯》2011
20世紀50年代,20歲左右的重慶江津中山古鎮高灘村村民劉國江愛上了大他10歲的「俏寡婦」徐朝清。為了躲避世人的流言,他們攜手私奔至海拔1500米的深山老林,自力更生,靠野菜和雙手養大7個孩子。根據他們的真實故事改編。取景於江津中山古鎮。
6、《日照重慶》2010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該片主要講述船長林權海,因為忙於工作而忽略了家庭,有過兩次失敗的婚姻,讓他意識到自己的人生非常失敗,於是林權海決定返回重慶尋找真相並自我反省的故事。
D. 15部超勵志的馬拉松題材電影
推薦15部超勵志的馬拉松題材電影
大家都有看過電影吧,你對馬拉松類的電影知道多少呢?下面我為您推薦15部超勵志的馬拉松題材電影,希望您希望。
1、阿甘正傳
說到跑步電影,不得不說《阿甘正傳》。阿甘於二戰結束後不久出生在美國南方阿拉巴馬州一個閉塞的小鎮,他先天弱智,智商只有75,然而他的媽媽是一個性格堅強的女性,她常常鼓勵阿甘「傻人有傻福」,要他自強不息。
阿甘像普通孩子一樣上學,並且認識了一生的朋友和至愛珍妮,在珍妮和媽媽的愛護下,阿甘憑著上帝賜予的「飛毛腿」開始了一生不停的奔跑。
阿甘成為橄欖球巨星、越戰英雄、乒乓球外交使者、億萬富翁,但是,他始終忘不了珍妮,幾次匆匆的相聚和離別,更是加深了阿甘的思念。 有一天,阿甘收到珍妮的信,他們終於又要見面……
2、長跑者的寂寞
英國少年感化院里生活的少年犯了克林,因偷竊罪被囚,然而他於長跑的才華,令他受到高度重視,更獲頒獎牌。不過,在漫長又孤獨的集訓中,他每每回憶起監禁前所遭遇的種種不幸。生活在這種矛盾之中,他對社會越來越不滿,也充滿了抵抗的態度。曾是英國「自由電影運動」熱心分子的托尼李察遜,以意識流手法探討年輕人的叛逆心理,《長跑者的寂寞》可算是英國「憤怒派」代表性名作之一。
3、馬拉松精神
《馬拉松精神》是有史以來第一部以非虛構的形式捕捉馬拉松運動的戲劇性和精神實質的電影。這部電影的拍攝橫跨四大洲,記錄了一批業余馬拉松選手的精彩人生。其中包括六個獨特的故事,每個故事主人公都在為芝加哥馬拉松大賽做准備,並且最終在大賽中接受挑戰。這不僅僅是一部體育電影,而且是一部關於個人奮斗和成功的鼓舞人心的電影,不管你是不是體育愛好者,都會喜歡這部電影。
4、馬拉松(韓國)
從外表上看起來,喜歡斑馬和巧克力的楚元和同齡孩子沒什麼兩樣,一樣的活潑可愛,招人喜歡。但他卻被診斷出患有自閉症,媽媽慶淑(金美淑飾)聽到消息後絕望地暈了過去。
之後,媽媽為了減少病症對孩子的影響,投入大量心血,請了教練訓練兒子跑步,希望他能在真正的馬拉松賽比賽中跑玩全程。
隨著時光的推移,楚元長成了20歲的小夥子,但是智力仍停留在5歲孩子的水平上。他會把弟弟當成老師般尊敬,一聽見音樂就不分場合、地點的手舞足蹈,但這一切並沒有影響他的目標,在良母恩師的支持鼓勵下,他朝著馬拉松比賽的冠軍不斷奔跑。
5、馬拉松(日本)
患有自閉症的小男孩彰太郎,天真可愛,非常招人喜愛,無異於其他同齡的孩子。直到有一天,母親晴江發現了這個彷彿晴天霹靂一般的消息。難以面對現實的母親卻懷著一顆永不放棄的心,她不認輸。慢慢的,晴江發現了彰太郎與眾不同的天賦,兒子在跑步的時候表現超出常人。晴江帶著兒子開始了每日的練習。
多年來,晴江陪伴著兒子,從來沒有放棄過。終於,彰太郎成長為一名純凈率真的英俊少年。晴江在一位來采訪自閉症設施的雜志記者早苗的介紹下,認識了著名的馬拉松選手野口洋二。在晴江的哀求下,洋二答應做彰太郎的馬拉松教練。從不理解不接受,到漸漸產生的默契與信任。
6、聖拉爾夫
講的是一個14歲的男孩相信他可以創造奇跡的故事。男孩的父親去世,母親昏迷在醫院,似乎只有奇跡才能使其蘇醒。他渴望創造奇跡。一次長跑懲罰使他喜歡上了這項運動,並堅信如果能完成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比如贏得波士頓馬拉松比賽,就能夠喚醒母親。雖然最後他離冠軍僅一步之遙,但他贏得了師長和同學的尊重,贏得了心儀女孩的熱吻,贏得了母親奇跡般的蘇醒。奇跡每天都會發生。
7、永無止盡
史蒂夫在跑步方面有著過人的天賦,許多教練想要將他收入麾下但卻紛紛遭到了拒絕,因為,在心高氣傲的史蒂夫心中,只有傳奇田徑教練比爾有資格成為他的「師傅」,經歷了一番波折之後,史蒂夫最終成為了比爾手下的得力戰將。
經歷了比爾別具一格的`嚴格訓練,史蒂夫獲得了長足的進步。之後,他在校園里結識了名叫馬瑞的美麗女孩,兩人墜入了愛河。一場競爭激烈的比賽中,初出茅廬的史蒂夫獲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績,就在比爾和馬瑞都在為他感到高興的時候,史蒂夫卻宣布要結束自己的職業生涯,因為他脆弱的自尊無法承受沒能得到第一名的打擊。
8、四分鍾
羅傑班尼斯特原來是牛津大學一名主修醫學的出色學生,在一次全國大學運動會中,在一英里的比賽中跑出了四分鍾的優異成績。在發現自己這方面的天賦後,他也找來了優秀的教練,配合自己艱苦的訓練,在後來的重大比賽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後來在一次全國運動會的比賽上,羅傑發揮出色,跑進了四分鍾,以3分59秒4的時間打破了英國全國紀錄,同時也打破了世界記錄。
9、烈火戰車
1919年,劍橋大學凱斯學院的開學禮上迎來一名叫亞伯拉罕的猶太學生。他擅長跑步,參加劍橋的環校挑戰賽後一戰成名。然而猶太人的身份讓他飽受種族偏見之苦,因此他一心想贏得奧運會百米賽跑的金牌, 以此來對抗種族偏見。另外一位短跑健將是來自蘇格拉高地的艾利克里德,他極具跑步天賦,認為自己的天賦來自上帝,他是為上帝而跑。在1923年的全國性運動會上,兩名青年狹路相逢……
10、一個人的奧林匹克
國產片。本片講述的是中國奧運第一人劉長春赴美國參加奧運的故事。影片中的劉長春經歷曲折。電影以驚險樣式再現了1932年,東北短跑名將劉長春拒絕代表日本扶植的滿洲國參加洛杉磯奧運會,含淚告別妻兒,逃出日寇佔領的大連,躲避關東軍的一路追殺,逃到北京,找到東北大學校長張學良,決意代表中國參加奧運會。此片於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前上映,謹獻給中國奧運先軀劉長春及中國奧運歷史上不甘屈辱不懈奮斗的民族英雄們。
11、Unbreakable: The Western States 100
2010年四位世界頂級山地越野跑高手聚集在一起挑戰世界上最艱難的賽事路段-挑戰美國西部百里大狂奔賽事,四位跑將出身不同但是目標一致:拿下百里賽事冠軍並打破世界紀錄。他們要穿過地形崎嶇的斯闊谷,潮濕泥濘的太浩湖,翻越寒冷刺骨的內華達山脈還要抵禦炎熱異常的美洲大峽谷,四名無堅不摧的跑將最終只有一人勝出。
12、run for your life
如果不是當年那個特立獨行的來自於特蘭西瓦尼猶太人一時腦熱的話,估計今天我們就見不到紐約馬拉松的誕生,本片向弗雷德.樂博老先生致敬,他的豐富想像力,堅定的信念以及對家人,對社會和對這項運動付出愛,讓世人見證了紐約馬拉松的誕生。
13、穿越撒哈拉
全程記錄三個瘋子完成穿越撒哈拉的馬拉松壯舉。
14、RUNNING ON THE SUN
全程記錄了50名跑將的花樣作死之旅,參加世界上最艱難的馬拉松戰役——惡水河馬拉松大戰,這幫瘋子在夏天炎熱的七月份跑完加州死亡谷217公里的路程,而促使他們這么乾的原因僅僅是為了突破人類自我極限和享受一下變態的自我虐待感。
15、強風正勁
剛剛考入寬正大學的藏原翔 甫至京都,便遇到無比熱情的學長清瀨灰二 。在灰二的介紹下,藤原住進便宜的學生宿舍竹青庄。不過,他似乎進入灰二設下的圈套。原來竹青庄同時也是寬正大學陸上競技部的總部,藤原不知不覺就成為競技部的成員。灰二多年前右腿負傷,他一直渴望打入箱根馬拉松大賽。為此,他四處物色具有出色資質的校友,除藤原外,這里還有喜愛搞怪的城家兄弟太郎 和次郎 、留級大王尼克 、法學部高材生雪彥 、漫畫宅男王子 、猜謎王 、非洲留學生木薩、以及神童 。這10個性格各異的青年扭成一股繩,為了心中共同的目標全速奔跑……
本片根據三浦紫苑的同名原著改編,被評為2009年電影旬報年度十佳影片。
標記電影《馬拉松》觀後感
「電影《馬拉松》是根據裴亨振的真實故事改編而成,2001年在他19歲時,參加了春川馬拉松,以2小時57分7秒的速度跑完了全程」。
片中男主角楚元自幼得了自閉症,沒有獨立生存能力,是靠母親耐心的一點點教他。他的世界非常簡單,母親讓怎麼做就怎麼做,從不反抗,記憶力非常好,聽到什麼都能記住。他喜歡餅干、面條,害怕打針。他愛看動物世界,喜歡在大草原奔跑的斑馬,能記住斑馬的各種生活習性,更因喜歡斑馬圖案,一次搶了一位女士的斑馬包被扭送公安局,再一次去摸穿斑馬紋短裙的大腿而被其老公暴揍。
他不會主動去認識世界,沒有自己的判斷,只能依靠以往看到的和別人提到的做出應答。有一次母親落入游泳池溺水,他在岸上觀望,當天寫的日記是他游泳了,母親也游泳了,他完全不清楚當時母親面臨生命危險。就是這樣的一個兒子,他母親始終沒有放棄,投入所有精力,教會兒子認識雨水、錢幣,學會購物,不要吃陌生人的東西,不要隨地小便等等很多普通人很容易認知和學習的東西。
母親肯定經常瀕臨崩潰,感到無力,但她一直在堅持著,努力去更加了解兒子,讓他和正常人一樣。母親堅持讓楚元開始跑步,並在比賽前問他兩個問題,『楚元的腿?'』價值千金!『』楚元的身體?『』非常健壯!『一次10公里比賽,楚元得到第三名,非常開心。
10月10日楚元未經母親允許在教練的幫助下,去參加春川馬拉松。楚元謹記教練的話,開始不跑快,微笑著觀察四周並一直跑著。中途他實在跑不動了,坐在地上並自責,當有一位女士遞給他一塊餅干時,他想起母親用一塊餅干帶他爬山的場景,站了起來,堅持著繼續跑。突然下起了雨,楚元想起教練的話,雨天是最適合跑步的,當下雨時,就像獵豹一樣加速奔跑。
楚元越跑越快,身輕如燕,他在享受著跑步的快樂,完全忘記了身邊的參賽者,他不斷回想著一個個經歷過的場景:超市,游泳館,地鐵站,棒球場,大家都在向他招手,給他加油,他就是一個正常人在跑步,得到了大家的熱烈歡呼聲。最後他幻想自己跑向了大草原,與最愛的斑馬一同馳騁。當到達終點時,與母親熱烈相擁。母親喜極而泣,他的兒子和正常人一樣完成了馬拉松比賽「。
玩樂跑說我為何看這部電影如此觸動,是因為與我的家庭背景相關。在我出生時,母親已患有精神疾病,情緒很不穩定,她生我但無法養育我,小時候我沒少」坐飛機「,她一不開心就會將我從懷中扔到地上,是姨姥將我養育成人。從小很少向同學、朋友提及我的母親,我知道她的精神是不正常的,沒有自理能力,需要其他人照顧,讀高中以前我都是怕她的,因為情緒很不穩定,說不定何時就會發火,說不定何時就會撕被子、摔東西,也曾經在家點過一把火,將屋裡的東西差點都燒完。無論如何,作為我的母親,我是需要照顧她的,在學校總是惦記家中會不會出事,放假時也很少出門,在家中看著母親。在那個階段,我還是渴望得到母愛的,但沒有辦法,母親需要被照顧。
我在家時,她會一直跟隨我,坐在身邊笑著看著我,雖然不說話,我也不多言。
2011年3月母親因突發心臟病送醫院搶救無效去世,當時我在北京,沒有見到母親最後一面,至今想起都會深深自責。母親的一生,基本沒有幹活,每天只有吃飯、睡覺,在家中活動,這是享受還是煎熬,我並不知道。從我的角度來說,作為兒子,做得非常不好。我沒有像電影中母親一樣去努力了解自己兒子,讓他做出改變。而我只是照顧母親,維持現狀,從未嘗試去了解母親心中的想法,去和她溝通交流,努力讓她做出改變。
現在母親已不在,已沒有機會再去了解她,只能不斷想像她的音容笑貌,以後回家燒紙時一定要與她好好交交心。我曾在內心抱怨過得不到母愛,這是非常錯誤的想法。母親生我已很偉大,在她的情況來說並不能給予我什麼物質等方面的幫助,但她已將自己全部的愛化作笑容給予了我。有這么一句話,愛不在於給多少,而在於有多少就給多少。
看完這部電影,首先想到自己的母親,我哭了,躲在被窩里哭了很久,很想宣洩一下內心的情感,我想做出改變,我想讓自己變得更加重感情,更能表達自己的情感。在家中,無論遇到什麼事情,我總是可以做到面無表情,但心中已是波濤翻滾,可能是不想把自己的情感做出來讓別人看到。我還記得,在母親出殯燒紙那天,我跪地沒有哭出來,聽到旁人說這孩子燒紙都不哭,我內心肯定是非常痛苦的,我更想在無人的地方落淚」。
我能理解玩樂跑在母親出殯時沒有哭出來的感受,因為我在6歲時就親身親受了父親的出殯,當時傍邊的人讓我哭,我只是感到異常的難過,哭不出來,喉嚨在隱隱作痛。漸漸長大之後,我常喜歡一個人去空曠的原野。北方的冬天,大地空寂無聲,靜謐得彷彿聽得到天籟之音。面對遠處的群山,面對蒼茫大地,我常因懷念我的父親而流淚。這種情愫一直陪我到了成年。
我也想到了母親。父親去世,母親帶著我們3個孩子生活。記得小學的頭一天,課間一出教室,見到了母親,帶了雞蛋和餅給我吃。以後,只要我在學習,家裡任何事情都不讓我去做。適逢經濟困難時期,大家都開荒種些糧食補貼。我是家裡最大的孩子,每當晚上勞動回來,母親都遠遠的在坡上遙望等候。
一個解放前在北大讀過書的老先生說:你的母親在舊社會要被樹貞潔牌坊的。現在母親90來歲了,住在妹妹家裡,身體很健康,只是有些糊塗記不清事情了。每當我去看她,她總是說「你總也沒來了,哪疼么?」我會一遍遍的告訴她我上周來看的你,我不疼。我知道這是因為她常想念我;又因我父親是的肝癌去世,臨終疼痛異常,所以在母親的記憶中烙印很深,她怕我得病。
網上有一個小故事:父親75歲了。一天,窗外飛來一隻烏鴉。他問:這是啥?兒子說:是烏鴉。過了一會,父親又問,兒子吼道:說了是烏鴉,你怎麼回事啊!後來有一天,他翻開40年前父親的日記「今天兒子三歲了,他指著烏鴉問我:這是什麼?我告訴他,是烏鴉。他又問,我又回答。他問了11次,我答了11次」。因此,我總是一遍遍不厭其煩的回答母親的同一個問題,以彌補我對母親的虧欠,這樣會使我的心裡感到一些安慰。
我不知道該對玩樂跑說些什麼,只想明天跑步後與他一起喝杯熱咖啡--快到冬季了,又記起了森林公園里那滾熱、濃郁的咖啡。
;E. 韓國電影一個媽媽和一個傻兒子是叫什麼名字
是韓國電影《馬拉松》。
影片講述了患有自閉症的主人公楚元,在母親慶淑和教練正旭的訓練下自我實現的故事。該片於2005年1月27日在韓國上映。喜歡斑馬和巧克力的楚元,從外表看起來和同齡人沒什麼兩樣,是個可愛、招人喜歡的孩子。
某一天卻被診斷出患有自閉症,媽媽慶淑(金美淑飾)聽到這個消息後暈了過去。但是醒來後的慶淑發現楚元在跑步上有著超乎常人的天賦,希望至少在跑步的時候自己的兒子不會輸給別人,抱著這種希望她開始訓練兒子。
隨著時光的推移,楚元(曹承佑飾)長成了20歲的小夥子,但是他的智力仍停留在5歲孩子的水平上。
把弟弟當成老師般尊敬,只要出來音樂,不分場合、地點就開始手舞足蹈,只要楚元在的地方就會變得亂糟糟。看他的行為和口氣和5歲孩子沒什麼兩樣,但是從小一直堅持的跑步卻仍然是第一。
(5)電影馬拉松的約定是在哪裡拍的擴展閱讀
幕後花絮:
1、該片是導演鄭允哲的電影長篇處女作。
2、為了扮演好楚元這個角色,曹承佑閱覽了許多有關自閉症的資料,反復觀看人物原型的紀錄片。
3、在劇中扮演母親的金美淑在劇組的首次試音會上朗誦台詞時就被感動得淚流滿面。
4、楚元參加馬拉松比賽部分的拍攝是在春川公共運動場,與朝鮮日報主辦的春川馬拉松大賽同時進行的,這一天足足動員了 6萬名群眾演員,提前4個月就開始與馬拉松賽主辦方接洽,最終得到協助。
5、拍攝時,一輛飛機從天上飛過,這是劇本中沒有的,曹承佑看到後,立刻即興發揮,開始嘟囔「呃,飛機,飛機」,讓一旁看著飛機發愁的同時錄音師鬆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