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里的旁白怎麼判定
⑴ 影片中旁白在使用時要注意什麼
在虛構類的影視作品中,人物的言語聲又可以分為三大類型,即對白獨白與旁白
1對白
對白就是指人物與人物的對話。在前期拍攝與表演階段,即是人物的台詞。對白是影視劇重要的敘事方式之許多最基本的內容信息來自人物的對白,同時,對白也是人物性格刻畫、人物形象構建重要的手段。對白的運用宜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對白的性格化。
什麼樣的人說什麼樣的話。從對白中可以分析出人物的個性特點。對白的性格化可以突顯人物,形成言語的交鋒,從而推動敘事進程構建虛構類敘事的戲劇沖突張力
二是對白的情景化。
什麼樣的情景說什麼樣的話。人物的言語不會超越特定的大情景,即時代背景;也不會超越特定的小情景,即戲劇場景。對白的情景化與性格化又是相輔相成的,那就是說,即便在特定的大情景還是小情景之下,人物的對白總是性格化的,富有人物自身個性的;對白的性格化離不開特定的情景化,洞、抽象的性格永遠不會存在。比如,一個性格潑辣、言詞大膽出位的人物,在一個特定的情景中,如初戀的場合,可能表現出嬌嬌女的羞態,這是特定性格人物情景化的結果,然而,這個人物再如何表現嬌羞,總掩不住其潑辣大膽的個性,作為編導,需要在言行中抓住某些細節加以表現特定情景中的性格化。對白的性格化與情景化,將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情節的戲劇性增強。
三是對白的動作化。
對白與動作彷彿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對白伴隨著動作,動作離不開對白,兩者相互依存。除了一些信息補足、呈示、解釋性對白外,對白都得具有一定的動作感。事實上,一些優秀的編導總會將信息補足、呈示以及解釋性對白設計得富有動作感。
四是對白的戲劇化。
對白是整個情節的一個有機部分,影視劇的情節必須富有戲劇性,對白自然也要遵循所謂的戲劇化原則。
對白的戲劇化之一就是人物與人物之間的對白沖突性。人物之間的對白不僅是你來我往的信息交換,而且必須伴隨著動作、觀念、息等之間的矛盾。在對話中,人物站在各自的立場衛護著各自的利益,從而表現出不同的觀點,這些觀點形成一定程度的錯位、反差,甚至對立。
對白的戲劇化之二就是某個人物自身對白內部形成一定的矛盾與沖突,並具有相應的戲劇性價值。電視劇《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中張大民勸解初戀失敗的雲芳那一大段對白,幾乎成了張大民的獨角戲,張大民的對白也幾乎支撐著這個段落的全部敘事,對白的敘事起承轉合,富含戲劇性。
對白的戲劇化之三就是人物對白與動作的錯位反差。比如,人物甲給人物乙送禮,人物乙一方面口稱「不要不要」,一方面把禮物接了過來,對白與動作的錯位構成了喜劇效果。
2.獨白
獨白,即體現劇中人物心理活動並由劇中人物自話自說的言語形態。在某些情景中,如演講、禱告、辯論等大段大段的自我陳述與表白,雖然面對其他交流對象,但人物的言語依然是心靈獨白,交流對象亦無對答,這樣的言語形態也可看做獨白。
獨白,讓受眾直達人物心靈深處,有助於受眾對人物的了解與性格分析。有些人物獨白在坦白心跡的同時,還會傳播一些情節信息,起到敘事推進的作用。
3旁白
所謂旁白,即不由人物直接發出而是以畫外音的方式所形成的言語形態。旁白,有第一人稱與第三人稱的旁白之分。
有時,第一人稱旁白的人物是一個劇中人物,如《大明宮詞》的旁白就是劇中女主人公太平公主,這里的第一人稱旁白,只限自知曉的事情做評說與議論,甚至只是坦白自己的心跡,彷彿旁白式的獨白。第一人稱旁白是一種限制性式的敘事。
有時,第一人稱旁白中的人物只是一個虛擬的陳述者,這一點與第三人稱的獨白是相同的,這類獨白以一種上帝式的視角,對劇中人物、情節發表意見、看法與評論。
⑵ 電影中旁白和獨白有什麼區別
獨白是某個出演人物自己面對觀眾說出來的話,用以表白他此刻的心理活動。
旁白是一個固定的人,不參與演出,只是介紹劇情或者渲染氣氛,在開演或者幕啟後介紹時間,地點,出場人物,事件背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