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鏡頭和畫麵包括什麼
① 電影鏡頭可以分為哪些類別
由於不同的敘事功能和表現特徵,電影鏡頭分為不同性質的若干類別。
空鏡頭:畫面里不出現人物或動物的鏡頭,又稱景物鏡頭。通過移動攝影和蒙太奇剪接,使空鏡頭與有人物出現的鏡頭組接出多種意義關系,如表達思想感情,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進行時空轉換,控制敘事節奏等。而使用較多的是用以抒發感情、創造意境,具有隱喻、聯想、升華的藝術效果。
主觀鏡頭:影片中通過某一人物的視線來觀察、表現對象的鏡頭。這種鏡頭表示的是片中角色的視角,反映他的心理狀態和感情色彩。通過放映,這種視角也被強加到觀眾身上,使觀眾暫時站在角色的地位去共同體驗、經歷,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這對於觀眾理解人物有一定幫助。
客觀鏡頭:用不參與劇情的旁觀或中立的視角拍攝的鏡頭。一部影片中的絕大部分鏡頭都是客觀鏡頭。它擔負著敘述劇情、介紹環境、刻畫人物、烘托氣氛等劇作任務和通過畫面體現風格的藝術表現功能。觀眾可以通過客觀的敘述、描寫,擴大視野,參與事件進程,理解人物。
運動鏡頭:攝影機的運動,主要指推、拉、搖、移、升、降等運動攝影方式,所以又稱移動攝影。移動攝影是指將攝影機固定在軌道移動車或其他運輸工具上,或手持攝影機在機位移動中拍攝。它並不包括被攝對象是否運動。
② 影視畫面是如何構成的
影視畫面的構成主要包括構圖、光線、色彩、聲音與文字。通過寫實性、表意性、隱喻象徵性及特殊的符號意義等展現出畫面的美學原則,表達一定的畫面主題。而畫面的構成元素主要有:主體、陪體、前景、後景、背景、空鏡頭。
我們先來說說畫面構成的主體,是影視畫面所要表現的主要對象,也是畫面構圖的結構重心和視覺中心,起著主導的作用。我們要讓畫面的主體占據畫面突出的位置,運用光線和色彩產生鮮明的對比,再利用虛實關系等方法來突出主體。
而陪體是與主體構成特定關系來輔助主體表現主體思想,它是主體的陪襯,一般表現為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關系。影片《無間道》中,陪體黃警官與主體"仁"秘密會面,是為了交代"仁"作為黑幫卧底的由來與"仁"真正身份的見證人。
前景指畫面中處於主體前面、靠近鏡頭的人或景。經常用來交代情節、營造環境氣氛、加強畫面的縱深感、加強視覺表現力、形成某種圖案美和裝飾效果等。
後景位於主體之後,是環境的組成部分,是構成畫面中生活氛圍的主要成分。
背景的范圍往往要大於或包含後景,用來渲染和襯托主體,營造場景氣氛,展示空間深度感的。如在影片《鋼琴師》中,猶太人被德軍驅趕生產軍需產品、遭受飢餓和殺戮的背景,加上在狹小的閣樓的鋼琴師避難的空間背景。起著陪襯、渲染和襯托主體的作用,在視覺上讓畫面主體清晰地呈現出來。
空鏡頭又稱"景物鏡頭",指影片中那些只出現自然景物或場面而不出現人物的鏡頭。這種鏡頭常用來介紹環境背景、交代時空、渲染意境、烘托氣氛、引起聯想、推進故事情節。它具有說明、暗示、象徵、隱喻等功能,還具有時空轉換和調節影片節奏的獨特作用。
接著我們來說影視畫面中的第二部分——光線。它是鏡頭畫面視信息和視覺造型的基礎,是電影語言中一個極其重要的元素,是揭示主旨與刻畫人物、強調不同景物或形象、渲染情緒與意境、引發聯想等等的有效手段。
光線的作用十分廣泛,比如光線粗與濃,意味著重與強;淡而細,往往代表著輕與弱;直線代表剛勁,弧線呈現動感;斜線顯速度,曲線有韻律;明亮代表光明、歡樂、幸福,陰暗代表沉悶、困難、憂傷;倒影代表優美、安靜、夢幻等;這對於領會影視中的形象或理解劇情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接下來是影視畫面中的第三部分——色彩。它能最直接地反映了畫面的感情內容、主觀意念和藝術氛圍。色彩還有著象徵性,比如白色象徵著快樂、純真清潔;黑色象徵著悲哀、絕望、沉重等等。
色彩傳達著人的情緒與心理狀態,是人的內心世界外化的表現,即使是同一種色彩,在不同的作品中,其表達的意義也不相同。在影片中,經常以多種色彩來傳達不同的人物情緒。比如蘇聯電影《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用朴實的黑白表現戰爭的殘酷,用柔美的彩色表現女兵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最後我們來說說文字,就是影視畫面中的字幕,對畫面中的聽覺、視覺形象起輔助說明作用。如表明時間、地點、人物身份的字幕等。文字與視覺、聽覺元素一起讓觀眾享受到真正的藝術美感。
③ 電影八要素指的是什麼
電影八要素:
1、鏡頭的密度。
2、劇情的復雜程度。
3、視聽沖擊。
4、畫面的美術效果。
5、配樂。
6、節奏。
7、演員的專業素養。
8、調動觀眾的情緒。
分析影片要素:
一、電影的景別是一個電影鏡頭和畫面的視覺形式的表述語言。 可以分為遠景、全景、中景、近景和。
二、角度可分為:正面的拍攝角度 側面的拍攝角度,背面兒的拍攝角度,平視的拍攝角度。
三、運動指沿著攝像機拍攝方向接近被攝物的鏡頭。它包括推鏡頭、拉近頭、搖鏡頭、移鏡頭、跟鏡頭。
四、 色彩是視聽語言中一種重要的表意元素。
④ 影視作品的畫面元素有哪些
點、線、面、體是影視畫面的基本空間構成元素,對於畫面構成元素在影視中的運用,早在電影誕生初期,就有先驅者嘗試以純視覺元素來創造作品,從而達到對新穎藝術形式、風格和題材標新立異的追求。
這種共有現代主義色彩的先鋒派電影,比現代主義繪畫或詩歌晚了一二十年。可以說先鋒派影片源於反叛傳統的現代西方藝術流派達達主義。
基本流程
1、構思階段
核心人物:製片與編劇。
目標:完成整個作品的構想,並確保可行性。
製片(procer):負責制定整個拍攝計劃,做好財務和組織工作。
編劇(screenwriter):完成劇本。
2、准備階段
在商業製片中,這個階段又被稱為「前期製作」(preproction)。
核心人物:導演與製片。導演是完成影片的畫面和聲音的總負責人。
目標:組織整個拍攝劇組。挑選演員、勘景;按前期計劃確立拍攝進程;布景、道具、服裝、造型等的准備工作;以及預視化的過程,如「故事版」、「動畫版」等。
3、拍攝階段
在工業化的方式下,拍攝階段一般會將工作人員分為不同的組別來進行合作。有導演組、攝影組、錄音組、美術組、製片組。
4、組合階段
剪輯和合成。
⑤ 影視作品中的畫面全部都是鏡頭嗎
影視作品中的畫面全部都是鏡頭。
影片鏡頭一般是指電影攝影機在一次開機到停機之間所拍攝的連續畫面片段,是電影構成的基本單位,簡稱為鏡頭。
一個鏡頭往往包含一個或數個不同的畫面,每一個畫面又是由許多相同或不同的畫格組成。鏡頭的畫幅為橫式長方形。寬、長比例,普通銀幕影片為1:1.375,寬銀幕影片為1:2.35,70毫米影片為1:2.2;個別鏡頭採用遮擋等特殊方法拍攝,可以獲得圓、三角、豎式以及多畫面等特殊畫幅。畫幅是鏡頭畫面構圖的前提,電影的一切內容都在它裡面展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