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申電影哪個版本好看
『壹』 求經典港台電視劇,大家來幫忙咯!!!
第一部《霍元甲》
《霍元甲》攝於1981年,20集。猶記《霍元甲》播放的時候那絕對是萬人空巷,那時只有一部分家庭買有電視機,而且還是那種12吋的黑白電視機,什麼孔雀牌、西湖牌、北京牌等等。記得當時每到播放《霍元甲》的時候,外婆家的電視前面肯定是坐滿了左鄰右舍,那個七嘴八舌討論劇情的場景我現在還記憶猶新。
《霍元甲》是第一部在內地播出的港台電視劇,也是當時的當紅小生黃元申的最後一部代表作。黃元申在成功扮演了霍元甲之後不久,突然宣布割絕紅塵,毅然去了九華山出家。黃元申的電影作品主要有《反碗底》、《漩渦》(與趙雅芝搭檔演出)。在拍攝新版《霍元甲》時,劇組曾通過各種渠道與黃元申聯系,欲力邀黃元申友情客串,扮霍元甲之父。黃元申現出家在美國某寺廟。
PS:相關鏈接:
黃元申出生於上海,1990年農歷7月29日黃元申拜東南亞一帶德高望重的聖一法師為師,在香港寶蓮禪寺出家,取法號衍申,同年到九華山駐足二十天,受菩薩戒,從此他以「上弘佛道,下化眾生」為已任。黃元申在談到為什麼出家時說:「出家全是佛緣所定。在剃度前他早已倦怠世相,厭棄虛榮,後逐漸染濡佛法,感到心中豁然開朗,令他充實平靜』,遂萌發了出家皈依佛祖的決心。」
衍申法師說:「由於他經常流露舍家事佛的心願,家中親人早有預感。出家時妻子還算能夠理解,和其他出家人比較,我就很幸運了。但我的父母是不願我出家的,母親見這么久了我仍堅決,也就隨我。只是父親直到現在還想不通。」法師語罷目垂,為人子而不能盡孝的疚歉溢於言表。
衍申師多次往來於香港與大陸叢林,參禪悟道,朝師拜祖。九江雲居山真如寺是其師祖虛雲老和尚圓寂之處,今年三月,他代師父參拜師公舍利塔並考察了多處佛教塔寺,旅途奔波,十分辛苦,仍滔滔不絕地向人們開示說法,那份虔誠和利他的心願很是感人。當有人問法師:「你現在還有煩惱嗎?」他毫不猶豫地回答:「當然有,我也是凡人嘛。但我能化解。用『心』來觀察煩惱,看透煩惱,煩惱便消失了。須知煩惱不是物,本是虛幻的,是由心生出來的。」
記者說:「衍申法師你當和尚,觀眾失去了一位好演員,這多遺憾。」他淡淡地回答:「人生就是在演戲嗎,我以前演這樣那樣的角色,現在演和尚,將來年紀大了,就是演老和尚啦!」充滿哲理的回答,令人回味無窮。
第二部《射鵰英雄傳》
《射鵰英雄傳》攝於1983年,重提此劇,眼前立刻浮現一片廣褒的草原,牛羊跳躍,郭靖策馬馳騁,手拾彎弓射大雕.還有蓉兒的巧笑嫣然,她揚著臉嬌聲喚著『靖哥哥』。在我的心目中,黃日華就是郭靖,翁美玲就是黃蓉,他們已隨著歲月的流失永遠定格在我少年的記憶里,那麼美麗,那麼清晰,觸手可及。曾經因為他們的演繹而遍尋金庸的作品,一次次沉醉在風雲變幻的江湖恩怨里,為了大俠的豪情萬丈,兒女情長而唏噓。如今已是而立之年,憶起當年,仍是激動,那些經典的畫面,翁美玲的紅顏早逝,都如歌中所唱『依稀往夢似曾見,心內波瀾現』。
如今的明星們,也許漂亮勝過美玲,但不會有她的靈氣,那是涌自內心的靈氣,不矯情做作,不是上過電影學院就能演繹出來的.生活中的翁美玲重情重義,如同黃蓉,所以她走了,猶如曇花一現,只留下些幽幽的芬芳。2005年的翁美玲已經46歲了,可她還是那般美麗,一笑兩顆潔白的兔仔牙。這種跨時空的美麗,又有那個明星可以比呢?郭靖的憨,郭靖的正氣,郭靖的痴心,又豈是如今那些油頭粉面的明星能演的?
黃日華雖然已是不惑年齡,可前幾年見到他在《天龍八部》里飾演的喬峰,一樣的氣宇軒昂,正義凜然,柔情萬丈,他是我少年時代的英雄,是我那個年代的夢。
第三部《上海灘》
「浪奔,浪流,萬里滔滔江水永不休」《上海灘》攝於1980年,這部講述許文強和馮程程的愛情故事,使周潤發紅遍中國內地。當年班上的女生個人都在語文筆記本上畫許文強,白色的圍巾,黑色的禮帽,覺得許文強的形象簡直帥呆了。之後,無論許文強和馮程程的故事被多少人演繹過,也無論周潤發和趙雅芝又和多少人扮演過情侶,在《上海灘》里的這一對,才是觀眾心目中無可替代的完美組合。就連周潤發自己也認為拍過的最經典鏡頭就是《上海灘》中撐著傘和程程漫步雪中那一幕。時光荏苒,可每當想到許文強和馮程程,看過這部戲的觀眾腦海中浮現的,一定是周潤發和趙雅芝深情相擁的樣子。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第四部《八仙過海》
《八仙過海》攝於1985年,20集。在當年電視節目嚴重匱乏的內地,這部香港神話連續劇當時非常受歡迎。但對於部戲中的八位主演(潘志文,曾偉權、阮佩珍、黃曙光、凌文海、梁漢威、林迪安、唐品昌、蔡國慶)我已沒多少記憶了。不過對於這部劇的主題曲還蠻熟悉的,記得當年滿街都是「人說仙山好,神仙樂逍遙,不知不覺地來到了」。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第四部《再向虎山行》
第六部《一剪梅》
《一剪梅》攝於1984年,從此劇開始,台灣戲打入大陸市場,而且佔領了很長一段時間。此劇最經典的是由費玉清演唱的那首主題曲《一剪梅》,那簡直是風靡一時,大街小巷,家家戶戶都在傳唱。而此劇的男主角寇世勛更是紅遍整個內陸,後來好多台灣電視劇都是由他主演的。
〈一剪梅〉——費玉清
真情像草原廣闊
層層風雨不能阻隔
總有雲開日出時候
萬丈陽光照亮你我
真情像梅花開遍
冷冷冰雪不能掩沒
就在最冷
枝頭綻放
看見春天走向你我
雪花飄飄北風嘯嘯
天地一片蒼茫
一剪寒梅
傲立雪中
只為伊人飄香
愛我所愛無怨無悔
此情長留 心間
第七部《星星知我心》
《星星知我心》攝於1984年,這是一部絕對轟動的台灣電視劇。此劇讓大陸觀眾哭得眼淚加起來也要流成河了。而此劇讓內地的觀眾記住了一位母親的典範——古秋霞(吳靜嫻飾)。當年該劇創台灣三大電視台最高收視率。許多關心同情古秋霞命運的觀眾,紛紛要求電視台不要讓身患絕症的古秋霞死去。編導們只好盡量延長她的生命,最後迫不得已才讓她離開人世。由於觀眾還關心她的5個子女的命運,於是又拍了後來的續集《星星的故鄉》。而電視劇主題歌就是由這位偉大的母親飾演者吳靜嫻演唱的。
PS:當年《星星知我心》播放時,我正念小學,每晚八點半必須上床睡覺,但這部劇是唯一一部父母同意我可以看完再睡的電視劇,記憶深刻啊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第八部《情義無價》
《情義無價》攝於台灣電視劇的代表之作之一,此劇可謂黃金的組合,鑽石的劇情,出色的演繹,成就了一個寶島電視史的傳奇。當年該劇主題歌又是一首街知巷聞,朗朗上口的歌曲,這部電視劇成功的捧出了不少新人,除寇世勛外,張晨光,戚美珍都是由這部劇打入內地的。而對於張晨光來說,後來的台灣言情劇基本是他的天下。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第九部《流氓大亨》
《流氓大亨》攝於1986年,此劇是萬梓良的成名作,但此劇1989年才進入內地。也由此劇開始,香港無線時裝電視劇有相當一段時間獨領風騷,很多幾年前在香港武俠劇裡面露過面的演員又在時裝劇里見到,倍感親切。我最早知道劉嘉玲也應該是在此劇中,以後在銀幕或熒屏上看到劉嘉玲的時候,總會想到《流氓大亨》。而該劇的主題曲由徐小鳳演唱的「婚紗背後」也紅極一時。記得播完此劇後,某報還開展了一場「誰是流氓大亨」的討論,因為在人們觀念中正面人物怎麼會有流氓的手法呢?大家不能認同方法是為目的服務的。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第十部《義不容情》
《義不容情》攝於1992年,此劇眾星雲集,由黃日華、溫兆倫、劉嘉玲、周海媚、藍潔瑛、商天娥、邵美琪主演。《義不容情》的確稱得上是一部經典之作,就如同很多tvb電視同大陸很多電視的區別,因為演技和風格,我看到的戲里的人們,不是在演戲,而是在生活。我現在只能稱贊他們的演技好,因為壞人壞到讓人恨不得遠而避之,恨不得殺死他,而好人卻好到人忍不住要去跟隨他助他一臂之力。之所以有這種效果,最重要的是因為它有一種吸引力讓你進入他們的世界,這一點也是同好書一樣。這種感覺讀金庸小說的時候體會過,看其他經典的電視作品時也體會過。再則這部劇集讓我們聽到了陳百強的《一生何求》及片尾曲王傑的《一場游戲一場夢》。一首主題曲由如劇集一般經典,這些都是值得記憶的。
一生何求——陳百強
冷暖哪可休
回頭多少個秋
尋遍了卻偏失去
未盼卻在手
我得到沒有
沒法解釋得失錯漏
剛剛聽到望到便更改
不知哪裡追究
一生何求
常判決放棄與擁有
耗盡我這一生
觸不到已跑開
一生何求
迷惘里永遠看不透
沒料到我所失的
竟已是我的所有
一生何求
曾妥協也試過苦鬥
夢內每點繽紛
一消散哪可收
一生何求
誰計較贊美與詛咒
沒料到我所失的
竟已是我的所有
裡面的男女主角都是值得記憶的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第十一部《絕代雙驕》
《絕代雙驕》攝於1988年,梁朝偉這部是第二版本的《絕代雙驕》,第一版本是1978年由黃元申和石修主演的,但時代久遠,內地觀眾基本上都沒看過。但能夠堪稱經典的我想只有梁朝偉這版才算。這部也是最如實還原古龍原著的版本了。由梁朝偉、吳岱融雙雙領銜小魚兒與花無缺,成為梁朝偉的代表作品之一,其中還有謝寧、黎美嫻、苗僑偉、關禮傑、陳美琪等,苗僑偉扮演的「江楓」也成為劇中非常矚目的人物之一。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第十二部《戲說乾隆》
《戲說乾隆》攝於1991年,主角鄭少秋、趙雅芝自此劇後成為「熒屏情侶」的最佳搭檔,一個風流倜儻的皇帝,三個溫柔端莊的民女,歷史武打言情三味俱全,驚險纏綿搞笑件件出彩,乾隆爺的傳奇,是「戲說」中的精品。兩人配合默契,紅遍大江南北,一時間傳遍大街小巷,當時非常轟動。而此劇中的小答應春喜(江淑娜飾)是我最喜歡的角色。記得前一陣子在某個網站看到《戲說乾隆》續篇,說的是淮秀生了一雙女兒的故事,現在再看《戲說》,竟覺得如果真是這樣,那真的是太好了。
PS:劇中江淑娜的「談笑一生」,蔡幸娟的「問情」,王傑的「來生再續緣」都算是經典歌曲。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第十三部《包青天》
《包青天》攝於1993年,這部最初由台灣推出的大型電視連續劇(上百集)轟動了整個華人地區,除了塑造包青天的剛直不阿、公正嚴明之外,這部作品還注重用情感來打動觀眾。包青天的扮演者金超群是台灣資深演員,他以前的角色大多是反派。星運不佳時,金超群曾經無錢過年。包青天使他一夜成名,人人認可。金超群非常強調情感的把握,當觀眾看到威嚴的包青天經常掉淚時大為感動。與劇中人一樣,觀眾也在情與法的沖突中陷入兩難,情法難分的確非常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而由何家勁飾演的展昭更是深入人心,其中還有無數明星在劇集中客串。但此劇最紅的應該算是他的片尾曲,由黃安唱的那首《新鴛鴦蝴蝶夢》,這首歌當年也是唱遍大江南北呀!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第十四部《新白娘子傳奇》
《新白娘子傳奇》攝於1992年,又是一部趙雅芝的作品,往前數數,趙雅芝好像每部作品都很經典。當年一部《新白娘子傳奇》掀起舉國之「白蛇」熱,民間傳奇故事《白蛇傳》又一次廣泛的普及全國。而此劇更值一提的便是反串許仙的葉童,當年有不少內地觀眾還以為她是專事「反串」角色的「特型演員」呢。可當葉童如一葉秋風飄然而至,坐在你面前時,你會覺得她的柔媚、她的風情甚至超過了與她同齡的女性。好像每部經典的劇集都會配有一首經典的主題歌,由高勝美演唱的「千年等一回」成了卡啦OK的最熱歌曲。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第十五部《大時代》
《大時代》攝於1992年,但此片於1994年才進入內地,該劇應該算是無線精品。鄭少秋演了個反派丁蟹,備受好評,劉青雲的表演也很出彩,還有周慧敏演的小猶太(猶記周慧敏在劇中唱的那首「紅河村」超好聽)。香港《明報》曾經這樣評論「如果沒有《大時代》,鄭少秋永遠都是公子哥;如果沒有《大時代》,劉青雲也只會演呆傻的角色;如果沒有《大時代》,周惠敏就是一個花瓶;如果沒有《大時代》,郭藹明不可能走紅。」所以《大時代》造就出了一批巨星,堪稱經典之作。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第十六部《昨夜星辰》
《昨夜星辰》攝於1988年,當年該劇在全國十分流行,曾捧紅了寇世勛、陳莎莉等人,也成為內地觀眾熟知的言情劇。而同名主題曲當年是電台點播率最高的歌曲,還發行了只收錄了該主題歌與電視劇《一剪梅》主題歌的磁帶,後被多次翻唱。如今連續劇《昨夜星辰》引起的轟動早已成為過眼雲煙。但那首主題歌像天上閃爍的星星一樣,依然令我百聽百唱不厭。
昨夜星辰——李茂山
昨夜的 昨夜的星辰已墜落
消逝在遙遠的銀河
想記起 偏又已忘記
那份愛換來的是寂寞
愛是不變的星辰
愛是永恆的星辰
絕不會在銀河中墜落
長憶著那份情 那份愛
今夜星辰 今夜星辰 依然閃爍
今夜的 今夜的星辰依然閃爍
像眼神點燃愛的火
想得到偏又怕失去
那份愛 深深埋在心窩
愛是不變的星辰
愛是永恆的星辰
絕不會在銀河中墜落
長憶著那份情 那份愛
今夜星辰 今夜星辰 依然閃爍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第十七部《法網柔情》
《法網柔情》攝於1995年,此劇是米雪和劉松仁合作的第一部時裝劇。曾經我對律師這個職業非常非常的嚮往,無他,僅僅因為一部《法網柔情》而已,在他的詮釋下,律師這個職業頓時崇高起來,風度翩翩和咄咄逼人完美的聯合在一起。現在想來,有些情節已經不能回憶起來了,但劉松仁在雨中給米雪留下雨傘的那個細節,怕是再過一個二十年依然會很自然在腦海中浮現出來。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第十八部《八月桂花香》
《八月桂花香》攝於1991年,此劇是蘇明明與劉松仁合作的一部台灣電視劇,而劇集本身留給我的記憶已變成無數小碎片,在該劇中第一次我認識了劉松仁、第一次知道何謂「格格」(米雪飾)、第一次認識到還有像「康師傅」一樣好吃看得見的方便麵(兩集電視劇中插播的廣告),還有永遠記住了一首歌「塵緣如夢,幾番起伏總不平,到如今都成煙雲」,而時隔多年後才知道原來這首歌叫作《塵緣》。 總之很多情節我是記不清楚了,但卻清晰地記得那時在看時卻感動得流淚,像這么出色的悲情劇如今已見不到了。
隨著《八月桂花香》在內地的熱播,使羅文迅速在內地走紅,這首國語歌也是羅文在內地最紅的一首。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第十九部《武則天》
《武則天》攝於1984年,此劇是當年廠區錄像台熱播的劇集,也是我一直最喜歡的。那時候覺得馮寶寶真的好漂亮,她把武則天的韻味完全演繹了出來,而當時我剛上小學,因為很小又不太了解史實,所以覺得特別好看,但後來一直沒有再看過,所以不知道現在感覺會怎樣。我記得劇中兩個帥哥都喜歡她,一個是潘志文扮演的宇文峻,一個是曾偉權扮演的明崇彥,兩個人是一文一武還是都有武功我記不清了。不過我一直覺得潘志文的古裝扮相非常俊雅,絕對是美男子。《武則天》的片頭曲非常好聽,雖然歌詞我已記不清了,不過那個旋律還是很熟悉。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第二十部《珍珠傳奇》
「天資蒙恩寵,明眸轉珠輝。蘭心慧質出名門,吳興才女沈珍珠」《珍珠傳奇》攝於1989年,這部戲也是寇世勛主演,好像一知道這個人之後,就會接二連三地看到他的戲。至於沈珍珠倒沒有太多感覺,只是覺得太子對她真的很好,長得好像也比寇世勛帥,遺憾她沒有選太子。而且演沈珍珠的那個演員施思後來也很少再在其它戲里看到過。我還模糊記得李豫粘碗那一幕,為挽回感情,他把打碎的碗重新粘和起來,很讓人感動,可惜此劇最後是悲劇。那時候還小,故事情節多數都忘了,只是劇中的歌一直難以忘懷,如果有機會,希望能重溫這部久而難忘的電視劇!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第二十一部《幾度夕陽紅》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幾度夕陽紅》攝於1985年,但在內地上映時已是80年代末了,此劇是瓊瑤在內地播出的首部電視劇,播出後引起強烈的反響,開創了一個瓊瑤時代。這部戲讓我們認識了劉雪華,也見識到了她的哭功。她的淚水真的很自然,讓人看著也跟著心酸起來,後來知道她是瓊瑤的愛將,如果說瓊瑤電影的主將是林青霞,那麼瓊瑤電視劇的主將當仁不讓地就是劉雪華。戲裡面看到她嫁給楊明遠後所承受的精神折磨,真的替李夢竹心痛。趙永馨的曉彤也很清純可愛,也挺喜歡那個不算帥哥的帥哥李天柱。秦漢依舊是一片儒雅風度,其他面孔也很熟悉。總的來說,這部戲的收視率當時是很高的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第二十二部《我本善良》
《我本善良》攝於1990年,此劇席捲了整個大陸地區,捧紅了溫兆倫、邵美琪,也成功的把該劇推上了全球發行最賣座電視劇季軍的寶座。這也是我自己相當喜歡的一部電視劇,它承載了我太多的記憶。直到現在,依舊喜歡裡面的男女主角。石伊明看著齊浩男一貫多疑而憂郁的眼睛,說:「我一向都是向前看的。」齊浩男卻在石伊明堅定的注視里緩緩地說道:「但是像這影子,我小時候總想把它拋在身後,可是無論如何它永遠在我的眼前。」石伊明於是抿著嘴角笑了——這是她一貫的微笑方式,她轉身,道:「這樣,它不是就在你的身後了么。」十幾年後,連溫兆倫和邵美琪都不得不承認,齊浩男和石伊明是他們演藝事業里最光彩照人的角色。因為氣質上的相似,他和她演起來都毫不費力。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二十三部《人在邊緣》
《人在邊緣》攝於1993年,這部戲讓黎明聲譽鵲起,他演的林奕龍實在是非常有魅力,那陣子迷倒了好多觀眾,不光是小的哦。這也是我第一次看劉青雲的戲,那時就覺得他長得很敦厚,讓人信賴。也是第一次見到陳法蓉,她的短發和魔鬼身材好象成了她的招牌,非常有個性。羅慧娟的戲也是第一次看到,她演得阿宜非常可愛,特別是他跟阿龍拍拖的片斷,她假裝英語很菜讓阿龍陪他到英語補習班的那段尤為精彩。林文龍的反派很成功,好像他也曾經被無線雪藏,劇中他冒認阿龍的時候我真的太討厭他了,看電視報介紹劇情說阿龍最後還是見到了父親,認了父親,還為他開心,可惜電視里根本不是這樣演的,阿龍她爹到死都不知道親生兒子另有其人。真是郁悶!而且演阿龍他爹的那位經常演反派,好像叫方什麼,後來看他的介紹居然是個多才多藝的人,真是沒有想到。劇中阿龍兄弟的名字記得很清楚,叫「蟑螂」,可惜後來死了。還有片頭片尾曲《人在邊緣》和《如果這是情》都很好聽,之後黎明的專輯大賣。黎明也因為此劇為大陸觀眾所熟悉,之後扶搖直上,人氣很旺。
第二十四部《萬水千山總是情》
「莫說青山多障礙,風也急風也勁,白雲過山峰也可傳情」《萬水千山總情》攝於1980年,這是我最早看的汪明荃的戲,《萬水千山總是情》在內地播出後,人們對港台電視劇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汪明荃也因此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當時我好像還不懂事,劇情已經完全不記得了。但是那首主題曲不會忘記,「3455653,213216」(歌詞第一句簡譜),汪明荃似乎經常演唱她主演電視劇的主題曲,大多都非常好聽。但對男主角謝賢我已經完全沒有印象了,不過當時非常有影響力卻是真的。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第二十五部《日月神劍》
《日月神劍》攝於1990年,這部戲讓我認識了張衛健和郭晉安,裡面那個大眼睛忽閃忽閃,蹦蹦跳跳的可愛男孩阿月,曾把多少小女孩迷得神魂顛倒。《日月神劍》每一集都很搞笑,能把你從沙發上笑到地上。其實他們的故事很簡單:一個是要變妖的,一個是要殺妖的;他愛上了她,她也愛他;妖怎麼才能變成人,人和妖又怎麼能一起?她死了,而他還在人間。好像後來《日月神劍》還出了部續集,不過我沒看過。
阿月和小蝶的愛情讓我突然發現,原來回憶也是可以分享的,只是,與你分享回憶的不一定是回憶里的那些人。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第二十六部《天地男兒》
《天地男兒》攝於1996年,香港無線電視集合幕前幕後精英製作的一部長劇,由鄭少秋、羅嘉良、張智霖、古天樂、宣萱、伍詠薇、陳松伶演繹的錯綜復雜的愛情倫理讓人印象深刻。此劇是給我最大震憾的一部港劇,至此以後到現在,現也沒能找到一部能看得如此投入的電視劇。這部劇是鄭少秋繼《大時代》之後再次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角色;羅嘉良則出神入化地演繹出了一個人性扭曲變化的反面角色;而當時並不是太出名的古天樂也憑借這部劇讓人們記住了他的英俊面孔;另外萱萱、張可頤的事業也都是憑借這部劇開始上升。這部無線大戲真正地推出了幾個重量級的演員。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第二十七部《我和春天有個約會》
《我和春天有個約會》攝於1995年,數十首60年代的老歌,四個如夢如花的少女,幾段看似平凡的愛情,營造出感傷的懷舊氣氛。這算亞視的一部力作。其實這不僅是一部講述愛情的電視,當劇集最後,年近中年、衣錦還鄉的小蝶在即將被拆除的「麗花皇宮」舞台,為這段即將消失的輝煌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時,坐在台下已蒼老的歌迷王子白浪、已是半老徐娘的婉碧,還有露露,還有很多當年的老觀眾,都流出了眼淚,為了過去,為了大家永不再來的青春。忽然明白自己為什麼會喜歡這部電影了,因為它,將香港本來並不長的歷史進行了滄桑化的表達,讓人感到了歲月變遷,情義永存。
片中飾演藍鳳萍的萬綺雯是我最喜愛的演員之一,她那種清新而略帶憂郁的氣質,與全劇的基調十分合襯。而此劇最讓我心動的是江華,那個帥呀,特別是他吹saxophome的時候,暈了,徹底被他電到了。
第二十八部《追妻三人行》
《追妻三人行》攝於1989年,一提到這部電視劇,耳邊立刻響起了牛媽的名言「粉紅鳳凰飛」「我有三個蛾(兒)子」……在台灣老中青三代演員的傾力打造下,這出爆笑喜劇獲得了空前的好評。家長里短,雞毛蒜皮,都成了絕佳的笑料;而三男三女的人物設定,也頗具匠心。藍心湄把那個土裡土氣、憨頭憨腦的林美好飾演得令人難忘,實在是個另類經典,以此證明了俊男靚女未必是收視率的唯一保證。
無色彩——藍心湄
請你閉上雙眼用感覺去猜
關於愛情你要用心對待
日日夜夜等待他才會明白
原來你是多黱值得他去愛
透明的愛存在
不懼怕任何人的破壞
其實誰也不明白
為何這種電流交錯而過剎那就會飆出一道無色彩
呼呼的愛
深深囚禁你的愛
無色彩呼呼的愛深深扣住不分開
無色彩呼呼的愛
深深囚禁你的愛
無色彩呼呼的愛
深深扣住不分開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第二十九部《雪山飛狐》
《雪山飛狐》攝於1991年,從上世紀至今,《雪山飛狐》、《飛狐外傳》兩部曲,就有三個電視劇版本。相比之下,舊版本的《雪山飛狐》還是循規蹈矩,依照原著慢慢將故事展現和推進。孟飛版的《雪山飛狐》是兒時最難忘的記憶,壯麗的雪山,好看的打鬥,帥帥的孟飛,好聽的「雪中情」和「追夢人」,當然,還有讓人耿耿於懷的愛情。記憶中,程靈素總是陪在胡斐身邊,冰雪聰明,好像無所不能,現在想來,唯一做不到的,是讓胡斐接納她的心意。也許太聰明的女孩都有一點點驕傲和自尊,要用蘭心蕙質讓所愛的人俯首稱臣,但是她料不到,胡斐越敬越感激就越是不能愛他。當時年齡還小,無法理解這些,只是覺得那個不該出現時出現的袁紫衣攫去了胡斐的心智。什麼不曾付出過,居然奢望愛情,憑什麼?但是,她贏了! 愛上程靈素,就像一首歌中所唱:為你付出了這么多,你卻不曾感動過……
第三十部《含羞草》
「小小一株含羞草,自開自落自清高,她不是存心驕傲,只為了只為了,美麗情操」《含羞草》攝於1991年,這部戲演員陣容算比較強的,片中女主角紀旋的扮演者是劉瑞琪,男主角溫爾剛的扮演者是劉佩華。他後來可是瓊瑤阿姨的最愛。范家慧的扮演者是李烈,這個不必介紹了,只想說羅大佑身在福中不知福。還有一個潑辣的姑娘,會幾下台拳道,讓男朋友很怕她,就是現在鳳凰衛視的吳小莉。但我印象極深的就是蔡燦得飾演趙子豪(周紹棟)的女兒,蠻可愛的小女孩。還有一個亮點就是瓮倩玉唱的《含羞草》主題曲,現在我還能把這首歌唱全了哩!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第三十一部《京華煙雲》
《京華煙雲》攝於1987年,由趙雅芝、官晶華、趙家蓉、曾亞君、歐陽龍、常楓、傅雷、吳靜嫻等主演。該劇是台灣華視由林語堂先生的長篇名著《京華煙雲》改編而成,在內地播映後反響很大。趙雅芝也因此劇一舉紅透大江南北,還由此獲台灣廣播電視「金鍾獎」最佳女主角提名。由她演繹的大家閨秀姚木蘭,也成為了公認的語堂先生筆下最完美的女性。不過這部劇除趙雅芝還有些印象我,其它的都忘得差不多了,看來需要重溫一遍的說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第三十二部《京華春夢》
《京華春夢》攝於1980年,但到八十年代中期才進入內地市場。這部片子是在張恨水《金粉世家》小說基礎上改編的,劉松仁塑造的
『貳』 黃元申和李連傑飾演的霍元甲,哪個更經典
要回答這個問題的話,答案當然是一邊倒的,經典肯定是黃元申版的了,而且可說是超經典!這部電視劇是83年從香港引進的,是由香港著名動作導演徐小明執導並監制,是一部全劇共20集的武打連續劇。
劇中主要演員是黃元申、梁小龍、米雪等當紅明星出演。整部電視劇內容相當精彩,播出後轟動整個大陸觀眾,堪稱經典!有人說這部片子能引起這么大的轟動並不奇怪。這是當時的時代環境造舊的,我覺得這話不全對。
下面我從幾個方面簡單來說一下原因,第一,首先開場的《萬里長城永不倒》的主題曲就是一個亮點,讓人聽了熱血沸騰印像深刻。第二,演員的造型設計方面很成功,十分符合各位演員的風格,人物的發型雖是清一色中長發設計,但是非常適合演員的造型需要,服裝雖不華麗款式也不獨特,但效果奇好,還有各個演員的角色安排定位準確,毫無不合理之處。
第二,武打的動作設計好看,雖不是鋼猛有餘但不失精彩,讓人看了也是過癮,出招時的配音也是恰到好處,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第三就是演員的表演到位,各個人物的刻畫細致而鮮明,黃元申把霍元甲這樣一位有血有肉的大俠形象塑造的實在是完美之極,讓人崇拜,完全脫離了本人。還有功夫巨星梁小龍把陳真角色演的也十分的成功,尤其是在霍元甲已被埋入土裡他用雙手往外拔土的情景,實在是太逼真看哭了多少人,充分體現了徒弟對師父的情誼是怎樣的深。米雪把少女倩男溫柔而不失通情達理的一面也是演的十分的到位,和黃元申的感情戲把屋的恰到好處,不誇張不做作但不失感人。黎漢持把惡少龍海生也是刻畫的入木三分,很是形象,突顯了龍海生的陰險狡詐,替日本人賣命的丑惡嘴臉一面。
第四就是內容的精彩。劇情發展的安排合情合理,內容緊湊,整劇沒有半點拖泥帶水的地方。成為經典毫無懸念。這些也得歸功於導演徐小明付出的努力與心血,可以說沒有他就無經典一說!
反過來看看李連傑的版本,雖然電影和電視劇在人物的刻畫和劇情的安排上面會處於一點劣勢,但這不是直接原因,核心還在於裡面的內容與演員的表演才是關鍵所在,試想,如果這些都不行的話,即使它有電視劇優勢和一個經典的電影比也是註定失敗的。我們重新回過頭來看下李連傑的,從人物造型尤其是發型的設計就是失敗的。還有演員把握角色的尺度不是很好,李連接演的也不是太到位,沒有完全脫離他自己,動作設計雖不失精彩但花哨有餘,整劇真的是沒有可圈可點之處,充其量也只能說是一部普通的武打影片而已。
本人沒有存心貶低李連傑的版本之意,上面說的也都是一些客觀事實,相信看過的人心中自有一桿秤的。
正所謂,時勢造英雄!在八十年代,武打連續劇拍攝數量很少,能在一部武俠電視連續劇中擔任主演,且武打戲場面眾多,可見黃元申有著不俗的武功功底和精湛的演技。而且,那個年代老百姓在家也只能圍著一兩個電視台觀看節目,主角影響力更是不同凡響。
1983年,黃元申正直當年,演技又趨於成熟,黃元申在《霍元甲》中飾演一代宗師霍元甲,其溫文而雅、俠義正直、堅貞不屈的大俠風范和民族氣節,被演繹得栩栩如生、入木三分,觀眾看得是盪氣回腸、爭相崇拜。
談起霍元甲,黃元申演繹的霍元甲形象,已然深深地印在了人們心中。時至今日,人們腦海里始終浮現的必定是黃元申容貌,所以勿庸置疑,他飾演的霍元甲最為經典。
談起李連傑,英俊帥氣、一身正氣、功夫行雲流水,武俠人物形象同樣深入人心。遙想當年,李連傑飾演的《黃飛鴻》《方世玉》《太極張三豐》《新少林五祖》《倚天屠龍記》《精武英雄》《東方不敗》,劇中大俠人物形象個個經典,英氣逼人,別人只能望其項背。尤其是在《精武英雄》中飾演的陳真,正義凜然,武打場面逼真,視覺美侖美奐,贏得了觀眾一致的認可和好評,但出任自己導演的《霍元甲》主演時,李連傑已步入知天命之年,飾演的霍元甲形象難免有些老態龍鍾,精氣神已然不足,人物形象自然氣場不夠。
我們可以大膽設想一下,如果八十年代經典武俠劇《霍元甲》由正值當年的李連傑出演,想必霍元甲人物形象一定也非常出彩,但能否超越黃元申塑造的霍元甲形象呢?筆者認為還是稍遜風騷。黃元申外幼天庭圓潤飽滿,加上自幼文化浸染,又學習武術,練就了一身端莊儒雅、目光堅毅、正氣凜然之風骨,頗有一代宗師大俠風范,這是李連傑外形所不具備的。
不管如何比較,黃元申、李連傑他們都為華人武術電影塑造出了很多經典形象,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此,向他們致以祟高的敬意!
霍元甲是傳奇式的英雄人物,他的武藝精湛享名海內外,他有一個赤誠的愛國之心,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尊嚴,在天津和上海,先後同俄、英洋力士比武,並取得了勝利,為中華民族爭了光,令國人揚眉吐氣。
黃元申和李連傑先後飾演了霍元甲,兩個人的表演都堪稱經典。黃元申飾演的是電視連續劇,李連傑飾演的是電影。
黃元申是李小龍的師兄,他精通詠春拳,還學過空手道和洪拳。當時報名演霍元甲的演員有6000多人,最後他脫穎而出。黃元申版《霍元甲》攝於1981年,共20集。那時只有一部分家庭有12寸的黑白電視機,為了看《霍元甲》有人很早就在電視機前等候,唯恐看掉了一點點情節,每當《霍元甲》電視劇播放的時候,外面街道上都難見人影,尤其是夏天,人們既不怕熱,也不怕蚊子叮咬,都要站著擠著把電視看完。
霍元甲具有儒雅飄逸豪情萬丈的優良品質,黃元申將這種優良的品質演繹的淋漓盡致。相較之下李連傑演繹的霍元甲,武功高強,動作如行雲流水,不愧為一代動作片巨星,但他給我的印象少一點書生的儒雅。在我的心目中黃元申和霍元甲早已成為一個人。
黃元申演的霍元甲深入人心,受廣大電視觀眾喜愛,首先黃元申溫文儒雅,風度翩翩,而且形象俊朗,玉樹臨風,尤其是與日本浪人宮本對決那場,打鬥酣暢淋漓,飄逸自然,堪稱經典之作!
黃元申演出了霍元甲的民族正氣,敢於挑戰,勇於擔當的中華精神,劇本音樂及歌曲給力,唱出了億萬中國人的心聲,這睡獅漸已醒!
李連傑是武術冠軍,天賦極高,是百年不遇的練武奇才,《少林寺》堪稱經典,本人認為最經典的當屬《精武英雄》,裡面有許多精彩打鬥片段,特別是與周比利飾演的狂魔機器人藤田剛的對決,可以說是最出彩功夫!
李連傑的《霍元甲》把霍元甲的高大形象給整沒了,而且讓霍元甲無後,因此從劇本上看不及黃元申演的霍元甲受世人認可!
毫無疑問,黃元申的《霍元甲》更經典。
首先,黃元申的《霍元甲》播出的時候,正值改革開放的八十年代。在此之前,內地的觀眾沒有看過這樣的武打片,所以該片迅速風靡全國,先入為主的印象,讓很多人認為霍元甲就是黃元申本人,很多人直接就以霍元甲來稱呼黃元申。加上片中濃濃的愛國主義情緒,經典主題曲的廣泛傳唱,都進一步加深了人們的這種印象。而且不僅僅是霍元甲,連梁小龍演的陳真也已經深入人心,這些都是李連傑不能比擬的。
其次,跟黃元申的霍元甲一樣,李連傑的經典形象是黃飛鴻,黃飛鴻形象的深入人心,讓人很難把李連傑的其他角色與李連傑本人融為一體。很多時候,只要說出黃飛鴻三個字,大部分人的腦海里浮現的都是李連傑的形象。盡管,關德興主演過那麼多部黃飛鴻,但限於當時的拍攝條件,加之年代久遠,很多人並沒有看過,黃飛鴻這個人物普及還是李連傑演繹的版本。
所以,盡管李連傑的《霍元甲》也是一部出色的電影,但論經典,還是黃元申的《霍元甲》更深入人心。
黃元申。
黃元申飾演的霍元甲堪稱經典。儒性之中又帶著武道,並且氣質超群。有著香港當年影星的脫俗風范。是我最百看不厭的劇目,盡管當時我非常幼年,但是至今難忘。
只可惜黃元申後來好像出家了。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非常驚訝,這么好的一個演員,角色演繹的這么傳神,怎麼捨得去出家?!
當時還年小,可能不太懂得他為什麼出家。換到現在,可能會明白其中的一些感覺吧,畢竟成熟了很多。
當然是黃元申的霍元甲形象要經典得多了。這個都沒有什麼可比性的。因為:
(一)黃元申飾演的霍元甲形象,是電視連續劇《大俠霍元甲》當中的主人公霍元甲的形象;而由李連傑主演的是電影《霍元甲》當中的主人公霍元甲的形象。大家都知道的,作為常識吧,尤其是在塑造人物形象、刻畫人物的性格特點等方面,電影和電視劇是根本無法可比的。因為通常一部電影頂多也就是兩個小時左右的時間而已,而一部電視劇(四十集左右)的話,至少要四個星期左右的時間才能播放完畢的。
(二)約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由黃元申、米雪和梁小龍等人領銜主演的電視劇《大俠霍元甲》一經播出,就轟動了中國的大江南北了。其中,黃元申塑造的霍元甲形象,也成為了」只有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的典型,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而由李連傑主演的電影《霍元甲》一經上影,就引來了全國各地觀眾的一片吐槽聲了。尤其是其中的一個,霍元甲在擂台上被外國人當場打得是口吐鮮血的場景,讓人特別不能接受!據說後來還因此而引發了一場官司了!
此外,李連傑主要是一個武俠電影演員。李連傑主演的黃飛鴻等系列電影,可以說是經典中的經典了。但是,關於霍元甲的電影,李連傑就只是拍過一片而已。所以李連傑飾演的霍元甲形象和黃元申的是無法可比的。
在滿大街都流行唱「萬里長城永不倒」的年代,人們可以不知道黃元申是誰,但是一提到霍元甲,腦海中浮現出的肯定就是黃元申的臉,很多人都已經忘了他是個演員,而理所當然的把他當做了「霍元甲」。
由於那個年代電視連續劇的風靡,很多角色塑造的深入人心,試想每天都用同樣的角色來跟大夥兒見面,時間一長了,熟悉程度能不高么?而且黃元申作為演員,扮演過的角色除了霍元甲之外,其實並不多,這也更加讓人們認為,他就是霍元甲,霍元甲就應該長他那樣。
撇開長相,武功功底,演技什麼的不說,對於霍元甲這個角色來說,黃元申在很多人心目中還是秒李連傑好幾條街的,包括我在內。
理由主要是兩個:
第一,黃元申扮演的霍元甲是電視連續劇,播放的時間長,影響更深遠,而且除了這個角色之外,他沒有再接過什麼其他給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因此霍元甲幾乎成了他的唯一成功角色。而李連傑除了霍元甲之外,還扮演過方世玉,黃飛鴻,張三豐,少林小子......等N多角色,而且,他出演的霍元甲,只不過是一部電影,無論他的功夫多好,演技多棒,又或者說打鬥場面多出彩,對於角色感染力來說,他都很難再超越先入為主的黃元申。
第二,跟時代也有關,黃元申扮演霍元甲的時候,影視作品還屬於比較少的階段,人們可選擇的餘地不大。不像李連傑後來的電影時代,群星雲集,江湖人才輩出,人們想看什麼就能看什麼,煩惱來自於怎麼選擇而已。在這種反差巨大的對比之下,當初略帶「被動」式接受的黃元申,自然是比現在要「主動」去選擇李連傑要來的容易的多。所以現在很多父母輩的人,沒看過黃元申的電視連續劇霍元甲的很少,而沒看過李連傑演出的「霍元甲」的電影的人,大有人在,在這點上,李連傑就很難超越黃元申。
兩位都是很優秀的演員,但是就霍元甲而言,黃元申還是勝出。人們提到李連傑,更多的認可應該是來自於黃飛鴻,這也是李連傑版的霍元甲沒那麼讓人能記住的原因之一。
黃元申在1980年代的港劇《大俠霍元甲》中扮演霍元甲,李連傑在2006年的香港電影《霍元甲》中扮演霍元甲。 如果論演員名氣,黃元申當然遠遠不及李連傑,但如果說角色或影視劇的經典程度,電影版是比不上更為久遠的電視劇版的。
一部作品能不能成為經典,一方面是演員的表演,還有很重要一方面是作品出現的時代特點。 《大俠霍元甲》八十年代初由香港導演徐小明執導,幾年後引進內地。當時的內地是什麼情況?並不是家家都有電視,大家看到電視劇都感覺有些稀罕,更不要說是《大俠霍元甲》這種帶有武俠意味的電視劇,而且其中散發出的愛國精神很能聚集人氣。
那是一個一家有電視鄰居都來看的時代,我當時就是這么看到這部片子的。最早播放的時候是夏天,鄰居家一到晚上就把電視搬到院子里,鄰居們早早搬小板凳拿著蒲扇過來看。
在這部劇中,可以看到一身本領但不幸罹難的霍元甲,本事高強對霍元甲心存芥蒂最後幡然悔悟的陳真,美麗大方的趙倩男。 那是當時內地電視劇達不到的製作水準和故事完整性,因此一下子抓住了內地觀眾的心。
尤其那首主題歌《萬里長城永不倒》,每次聽都讓人熱血沸騰,盡管當時人們對粵語非常陌生。 有了這樣一種 情感 鋪墊,這樣的劇集很難再被超越。
李連傑出演於仁泰的影片《霍元甲》已經是2006年,那時候霍元甲很難說還是大IP,李連傑個人的事業巔峰期也已經過去,當年在賀歲檔公映還算是有一定人氣,但幾年過去很快就被人遺忘。 如今說李連傑的經典電影,你可以想起《精武英雄》、《黃飛鴻》,很難想起《霍元甲》。
而對於經歷過八十年代的觀眾來說,心目經典的霍元甲形象,還是黃元申而非李連傑的演繹。 很大程度上,這是時代造就的,導演和演員無法改變它。
李連傑如果早十年演霍元甲定能超過黃元申!他在演霍元甲的時候顏質以經退化得差不多了。演員一半要演技,一半要氣質!
『叄』 四版絕代雙驕,哪版最經典
不用說 絕對是九九版的絕代雙驕~
年代太早的 技術有局限性 服裝道具攝影等都無法和後來的版本相比
最早的有幾部還是請女生反串男生拍的
而零四年那版 技術方面是沒問題了 不過正趕上古裝戲走頹廢下坡路
劇情比爛西瓜還要爛 演技我不說了 看看評論就清楚
九九年林志穎蘇有朋那版的絕代雙驕 不只是絕代中的經典
更是有史以來的古裝劇中不可多得的優秀作品
我敢說 在所有以古龍書為題材的影視作品中 它是最上乘的作品之一
(有些劇集 欺負古龍過世了 一通七拼八湊 看得我直心痛 竟然還敢打古龍的名號 真不要臉。。。)
至於具體原因嘛 一句兩句也講不清
我最近在重溫這部劇 大概說幾點僅供參考
首先裡面的人物塑造得有血有肉 幾個主要角色的性格特點得到了很好的保留與加強
小魚兒精靈古怪 花無缺儒雅翩翩 鐵心蘭外剛內柔 張菁乖張刁蠻
連配角黑蜘蛛 慕容九 萍姑等角色都描繪得栩栩如生 恰到好處
第二劇情比較忠實於原著 故事主線分明 支線精彩 情節跌宕起伏 張弛有度
鋪墊 懸念等都布置得很到位 引人入勝
第三台詞精雕細琢 說的每一句沒有廢話 經得起縝密推敲 所以情節發展很自然 順情順理 不顯突兀
(雖然偶爾會覺得有些台詞的小細節上有點別扭 但無傷大雅)
第四演員表演精湛 無論是蘇 林等幾個主角 還是飾演憐星邀月 四大惡人的配角 每個演員的表演都可圈可點
我自己在最近重看絕代的時候 感到很奇怪 怎麼可能每個人的表演都這么到位呢 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連惡人谷里那個殺虎太歲的表演都很出色(笑)
第五布景道具燈光攝影武打美術完美結合
不知道看過九九絕代的人發現了沒有 很多鏡頭採用小角度傾斜的方式攝影 增強了畫面藝術性 起到了突出畫面主題的效果
還有濾鏡等特殊鏡頭的使用 畫面的背景前景以及攝影角度的選取 鏡頭的切換等都給人敘事流暢唯美的感覺
劇集中出現的古建築也不像最近的古裝劇 假得像樂高堆出來似的 亭台樓閣古香古色 山水清秀不加粉飾
服裝飾物發型即使在有些人的眼裡算不上精美的典範 但大部分能讓人接受 遠比現在某些劇中的頭上纏蝴蝶 胸前綁大鼓好多了
……
我不是專業人士 再深的優點我說不出
不過我真的很欣賞九九版的絕代雙驕
可能是我目前為止最欣賞的一部古裝武俠劇
PS開頭曲我從來不跳過 真的很美
你看一遍就明白了~呵呵
==============
補充一下
這種題目 為什麼要匿名提問呢 竟然還有匿名回答的 真是可疑哦 哈哈
恩 那個我只是出於好奇~
『肆』 黃元申和李連傑飾演的霍元甲,哪個更經典
相信大家身邊有很多喜歡看電影或者電視劇的朋友,影視作品現在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當中的一部分,和我們形影不離。每個人都有自己所喜歡的武打明星,包括我也是一樣的。有時候一部電影會進行翻拍,這樣就免不了把兩個主角拿來比較。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黃元申和李連傑飾演的霍元甲,我個人觀點覺得兩個人演得都非常好,但是要說到經典的話,我認為黃元申的比較經典。接下來就讓我和大家說一下原因~
三、評價
從評價上看,黃元申飾演的霍元甲受到了廣大觀眾的好評。這部電視劇是我國從香港引進的,是最早的一批電視劇。從廣東的電視台播放之後,隨即在我們的中央電視台等播放,而且那時候年年都有播放這一部電視劇。更重要的是,這部電視劇讓很多觀眾朋友學習起了粵語,引起了大家的興趣。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