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知識 » 電影朝聖什麼

電影朝聖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2-12 04:47:31

Ⅰ 電影朝聖之路磁力鏈接的下載鏈接,磁力ed2k都行,要有中文字幕謝謝

鏈接: https://pan..com/s/1G_v-GZ4bWT83ZKpsFuIUvA

提取碼: 1abf
《朝聖之路》是由艾米利奧·艾斯特維茲執導,馬丁·辛、黛博拉·卡拉·安格等主演的劇情片。該片主要講述了美國醫生湯姆在兒子丹尼爾不幸在法國遇難之後,動身前往法國取回兒子的遺體和遺物過程中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Ⅱ 誰知道電影《朝聖者》的別名

holy man 中文譯名一般叫做搖錢樹 朝聖者是另外一個譯名 你用這個的話 比較難找片源

Ⅲ 電影兒子死後父親循著登山路線找記憶電影叫什麼

朝聖之路 The Way (2010)
主演: 馬丁·辛 / 艾米利奧·艾斯特維茲 / 黛博拉·卡拉·安格 / 約里克·范·韋傑寧根 / 詹姆斯·內斯比特
劇情簡介 · · · · · ·
美國醫生湯姆(馬丁·辛 Martin Sheen 飾)在兒子丹尼爾(艾米利奧·艾斯特維茲 Emilio Estevez 飾)不幸在法國遇#難之後,動身前往法國取回兒子的遺#體#和#遺#物。丹尼爾死#在了比利牛斯山,在去往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大#教#堂的朝#聖之路上,他遇到了暴風雨,然後就這么平靜地離開了人世。這條通往教#堂的路,又被叫做「聖雅各之路」(Way of St. James)。
最初,湯姆的目的只是取回丹尼爾的遺#體,但是在到達了法國之後,湯姆卻決定要重新將丹尼爾已經走過的和沒有走完的路重新走一遍,以更好地體會兒子的生活、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孩子。在重走聖雅各之路的過程中,湯姆遇見了三個從不同國家來到這里的「徒步旅行者」,他們都在尋找著生命力更大的意義,並希望通過徒步重新在世俗的世界裡得到心靈的慰#藉。

Ⅳ 香港電影《朝聖之旅》給我們展示了哪些不一樣的畫面

當我真的要去香港的時候,我並不打算去迪士尼、海港城,以及海洋公園。我決定去尋訪那些曾經留在青春記憶中的經典港片的取景地。這些電影分別是《天若有情》《重慶森林》《古惑仔之人在江湖》《喜劇之王》《無間道》《歲月神偷》以及《志明與春嬌》,來一次香港電影的朝聖之旅。電影中的香港,香港造的電影,過去和現在,光影和現實,相互映襯,令我這一次的朝聖之旅光芒萬丈。

香港電影朝聖之旅第一站《天若有情》取景地:聖瑪加利教堂


接著劉德華(華弟)對吳倩蓮(jojo)說:「jojo,如果你希望我們將來會怎樣,你就請上帝賜給我們」。於是吳倩蓮(jojo)跪在教堂的階梯上,開始祈禱。但因為劉德華還是要去報仇,於是騎著摩託疾馳而去,留下吳倩蓮(jojo)無助地在黃泥涌道上赤足狂奔。這個畫面也成為了香港電影史上永恆的經典,留在了萬千的影迷心中。

Ⅳ 求電影名字,美國電影,兒子死了,父親帶著兒子的骨灰踏上旅途,找尋或者只是目的地是某個撒骨灰的地方。

《朝聖之路》

導演: 艾米利奧·艾斯特維茲
編劇: 艾米利奧·艾斯特維茲 / 傑克·希特
主演: 馬丁·辛 / 艾米利奧·艾斯特維茲 / 黛博拉·卡拉·安格 / 約里克·范·韋傑寧根 / 詹姆斯·內斯比特 / 斯賓塞·加雷特 / 切基·卡尤
類型: 劇情 / 喜劇 / 冒險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西班牙
語言: 英語 / 法語 / 西班牙語
上映日期: 2010-11-19(西班牙)

Ⅵ 朝聖之路完整版電影

使用網路網盤免費分享給你,鏈接:https://pan..com/s/1mBHxvD_d5kVt5ab3lMdGOw

提取碼:0snr

《朝聖之路》是由艾米利奧·艾斯特維茲執導,馬丁·辛、黛博拉·卡拉·安格等主演的劇情片。該片主要講述了美國醫生湯姆在兒子丹尼爾不幸在法國遇難之後,動身前往法國取回兒子的遺體和遺物過程中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Ⅶ 岡仁波齊電影是從什麼地方開始走

岡仁波齊電影講的是一場朝聖,這一場朝聖,從芒康開始,經過拉薩,目的是岡仁波齊。
電影里展現了人們在朝聖路上的景象:暴風雪裡走路的良苦,在酷暑中的難耐,深夜寒風的刺骨。
人們去西藏神山岡仁波齊朝聖,目的是為了洗清身上的「罪孽」。

Ⅷ 岡仁波齊為什麼被稱作聖山 岡仁波齊被稱作聖山的原因是什麼

電影岡仁波齊講述的是一個去朝聖的故事,電影由一群藏民最普通的一天開始,以「朝聖」二字為主線,如同油畫一般地展現了這一群對生命懷有敬意的藏民,為了共同的信仰,不遠萬里,去到被譽為「神山之王」的岡仁波齊朝聖的心路歷程。那麼為什麼岡仁波齊被稱作為聖山呢?岡仁波齊被稱作聖山的原因是什麼?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岡仁波齊為什麼被稱作聖山 

岡仁波齊(Kangrinboqe)是世界公認的神山,同時被印度教、藏傳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據說是佛祖釋迦牟尼的道場,在印度教中它又是濕婆大神的殿堂,耆教和苯教都有圍繞象徵純潔與仁慈的岡仁波齊轉山可以洗去罪孽的傳說, 人們多以為它只不過是一處虛幻的所在,一座概念的山,殊不知,它竟是一座現實的山。《大藏經·俱舍論》記載:從印度往北走過九座山,有座「大雪山」,這就是綿延千里的岡底斯山脈的主峰岡仁波齊。

岡仁波齊為什麼被稱作聖山 

據說朝聖者來此轉山一圈,可洗盡一生罪孽;轉山十圈可在五百輪回中免下地獄之苦;轉山百圈可在今生成佛升天;而在釋迦牟尼誕生的馬年轉山一圈,則可增加一輪十二倍的功德,相當於常年的十三圈,且最為靈驗和積長功德。千百年來朝聖者絡繹不絕,在通往神山的一條條道路上,形成了一個耐人尋味、令人感慨的永動流。神山已深深地寓於西藏的宗教歷史文化之中,她神奇誘人,是人與神、人與自然結合的精神之山、文化之山、信仰之山。

岡仁波齊為什麼被稱作聖山 

據說佛教中最著名的須彌山也就是指岡仁波齊。 據《佛學小辭典》:須彌,山名,一小世界之中心也。前佛教時代的象雄本教時期,岡仁波齊被稱為「九重(萬)字山」,相傳有雍仲本教的360位神靈居住在此。本教祖師敦巴辛繞(幸饒彌沃如來佛祖)從天而降,此山為降落之處。在公元前5-6世紀興起的耆那教中,崗仁波齊被稱作「阿什塔婆達」,即最高之山,是耆那教創始人瑞斯哈巴那剎獲得解脫的地方。

Ⅸ 岡仁波齊丨平凡之路,唯信仰與自由不死

​文|三三



《岡仁波齊》,這是一部關於藏族人朝聖的紀錄片式電影。

了解到這部小眾的片子,是看到老師在朋友圈的分享,裡面一句話這么評價——它描述生死,不卑不亢,無喜無悲。

從南京回來,便找來一看,從芒康到岡仁波齊,2408.6公里,有生、也有死,這是11個人的人生片段,也是普羅大眾的。

電影開頭,便是很日常的晨起畫面,整體色調灰冷,藏族人們在蒼茫大地間,放養牛羊、席地喝茶,圍坐在一起聊天、祈禱,電沒了,便點起一支蠟燭,電來了,便熄滅。

一天,藏族漢子尼瑪扎堆,為了幫叔叔完成朝聖的心願,打算在新年過後啟程去朝聖。

於是,故事便徐徐展開了。

最終,這11人,一位孕婦、一個9歲的孩子、一個有殘疾的少年,還有常常喝醉酒的屠夫,伴著家人的祝福,在隆隆的拖拉機聲中出發了。

他們的出發即從當下一刻開始,一步,一伏地,一叩首,一合十,一念,一想,這段歷時一年的朝聖之路開始了。

一路上,幾乎沒有人說話,他們重復著這一系列的動作,從天亮到天黑,從大雪紛飛,到綠草青青,九歲的孩子頭疼了,也還是毫不含糊地繼續磕著長頭。

一路上,有新生命的誕生,也有老人的去世。彷彿是生死輪回,他們祈禱,他們接受,他們祝福,他們前行。

一路上,有積水,他們趟過去,有大雪,他們磕過去,有石頭掉落,他們走過去,有蟲子經過,他們就靜靜趴著,只等蟲子走過。

一路丈量,一路經歷,都是那麼坦然,那麼平淡,連預想中電影的轉折點都沒有。

電影的最後,這群朝聖者還在這么一步,一伏地,一叩首,一合十,一念,一想中前進著,群山在煙霧中,人在群山中。

11個影子看似渺小,卻在這日復一日的重復里顯得神聖。

也許,這一步、一叩首,就是朝聖本身。

也許,這么平淡,這么平凡,就是人生。

可這平淡里,又多了很多充盈與豐富,直達內心深處。

這群朝聖者,

他們在風里、在雪裡,叩首、磕長頭,我們也時時刻刻忙碌著、用力生活著。

孤寂與熱鬧,漫長與快速,看似天差地別,

其實也有一樣的,

他們堅守自己的信仰,努力成就內心的自由。

我們也有自己的期盼,努力實現預期的美好。

他們的每一步每一個磕頭,都算數。

我們的每一步每一次努力,也算數。



這是另一個故事。

在一個地方,也有11個人,在自己的平凡之路上,一步一個腳印,走著。

就像《沒眼人》開篇寫的

傳說,二戰期間,在西部太行上深處,

有過一支為中國抗日軍隊服務的特殊情報隊,

所有的人都是瞎子,但太行人管這些人不叫瞎子,

叫沒眼人。

原先不只11個沒眼人,一共有33個,可是仗打完了,這支隊伍卻還在,生生死死,死死生生。

他們以流浪賣唱為生,行跡縹緲,與世隔絕,只遠遠聞得太行山上純粹自由的歌聲,毫無雜質,便是他們了。

他們和朝聖者一樣,一直在行走,只有一件行李,就是鋪蓋,只有一個信仰,就是不停地唱,只有一個節奏,就是一個梆子。

沒有光與影,沒有家與愛,沒有世人的慾望,可他們的心卻是明媚如早春的日頭,他們的愛卻是鮮活如耳邊的歌聲,他們的快樂,我想,是真正的快樂罷。

他們一直在路上,朝著他們心中的「岡仁波齊」,或許根本不存在的地方走去,他們心懷著信仰,平淡地接受一切經歷,好的或者壞的,進而獲得內心的自由,超脫自在。

而我們擁有一些東西,還想要更多東西,

我們以為自己可以不凡,卻抱怨每日困於平淡的日子裡,

我們以為可以獲得自由,卻在自己編織的籠子里黯然失色,

我們在腦海里描繪一個又一個理想的畫面,卻從不出發,

我們對這個世界有嚮往,我們也看的到這個世界的光亮,

可在我看來,和沒眼人相比,我們的心還不夠亮。

其實快樂,其實幸福,無關地位,無關權力,我們做出選擇,並忠於自己的選擇,付諸全部努力,傾其所有去實現。

在這個物質主義甚囂塵上的時代,適時停下腳步,想一想,自己的本心。



果然最近喜歡懷舊。

記得那年高考,其他基本忘得差不多了,作文題卻記得很牢,是拒絕平庸。

還記得自己寫的是撲火的飛蛾,應該是用詞很壯烈,最後勢必上升到一個高度。

也記得當時拿到這個題目,想到了身邊見到的、聽到的、遇見的,各種平庸。

高考結束後,

有的說,這個題目自身很平庸,

有的說,這個題目和模擬題里的可以通用啊,

有的說,最後不都是平庸至死嘛。

現在回過頭想,拒絕平庸這四個字,其實是沉甸甸的。

有多少人已經忘記了那個曾經在作文里信誓旦旦喊著拒絕平庸的自己,

有多少人低頭想看一看這個在生活里被磨得圓滑世故的自己,卻只看到了啤酒肚,

有多少人大聲高喊著信仰、喊著自由,走得很快很快,到頭來,心卻停留在原地。

平庸,和平凡——

我們可以平凡,而很多時候我們終將平凡,可平凡的我們,就算每日柴米油鹽,就算在地鐵上跨過人山人海,就算被生活的利刃傷得又哭又笑,我們還是我們啊。

只要我們不躲避,不挽留,明明知道,這個冷漠的世界不會善待自己,可依舊懷揣著信仰、懷抱著真實的自己,在平凡之路上前進著,哪怕到頭來兩手空空,我想,是有發自內心的喜悅與無限的充盈的。

可,好像我們越來越平庸了呢。

奇葩說里有一集,辯題是如果我們最後變成了自己討厭的人,怎麼會是一件壞事?

我想,夜深人靜時,會有很多人悔恨,恨自己怎麼就變成了自己曾經討厭的那種人。

然後,一覺睡醒,又忘了。

我們從學校走出來,窺探這個社會的熔爐,我們看到很多不堪與醜陋,看到很多扭曲與世故。

可當堅持本心的我們邁入社會的第一步起,不忘初心便成了一件挺難的事情了,或者說,我們也變了,我們的眼裡,沒有光了。

記得小時候,很多人說想當科學家,現在聽到小孩子這樣說,會嗤之以鼻,

記得那個時候,為了一道題目,我們可以白天想,晚上想,做夢想,

記得那時的我們,好像有很多很多夢想,很多很多。

可是,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們不再提夢想,不再說堅持。

回到這個辯題,即使看透了社會的種種,即使明白在成長過程中勢必要承受些東西,即使有些東西,我們改變不了,無能為力,我希望,我們可以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並使它發生。

就像這群朝聖者,或者這群沒眼人,我們可以在前行路上修行,選擇自己的本心,堅定而不固執,勇敢而不魯莽,沉著而不寡斷,智慧而不狡詐,終獲自由。

就像馬東說的,世事洞明,但不以世故待人。

我想,對待自己,也不要世故罷。



這部電影的片尾曲,是朴樹的。

我一直知道朴樹,大多停留在白樺林的時候,後來重新聽他的《生如夏花》、《那些花兒》,再後來有了《平凡之路》、《清白之年》。

在歌里,於我,他是一個抱著理想,低聲訴說人生困惑的少年,不張揚、不示好,很簡單,很真切。

記得在一檔節目里,主持人問朴樹上節目的理由。

朴樹低頭,思忖了挺久,抬起頭,像個小孩子一樣,說,我覺得人得吃飯吧。

主持人又問,今天唱這首歌的理由是什麼呢?

朴樹說,經紀人選的,他想推廣它。

主持人笑了,台下的嘉賓們笑了,朴樹也笑了。

鏡頭推到朴樹的面前,他很少直視鏡頭,彷彿很不安的樣子,他說他想說的,唱他想唱的,做他想做的。

如果說多年前的他與時代格格不入,那現在的他沒有變,他唱的魂兒也沒有變,用心、用信仰譜寫的清白樂章,終將獲得俗世的圓滿。

這樣無華的一個人,遇到這樣無華的一部影片。

朴樹這樣說《岡仁波齊》,他覺得樸素自然,心生敬意,當下決定把新歌更名為《No Fear In My Heart》,並重新編曲,重新演繹,最終這首歌也成為了這部電影的主題曲。

一首歌,一個動作,一個轉身,一個輪回,無論是朴樹,還是這一群又一群人,他們共同的是,在看似平淡又平凡的日子裡,堅持,堅持一份信仰,最終獲得自由與充盈。

都說人生不易,多少人是為了我們負重前行,也許是時候,該我們自己上路,走下去,這是真實的生命,接受平凡的自己。

就像《平凡之路》唱,我曾經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願每一個選擇都忠於靈魂,

願,平凡之路上,不棄信仰,終獲自由。

以上。

Ⅹ 電影《岡仁波齊》:信仰的力量

《岡仁波齊》這部電影是以紀錄片的形式,拍攝一行人從准備到完成朝聖的過程。這一行人中有老人為了圓死去哥哥的心願;有孕婦因為孩子出生屬馬正好是神山的本命年;有屠夫因為自己殺生太多想洗脫自己的罪孽;有兩兄弟因為家裡蓋房子出事故死了人,雖然賠了錢但仍心有不安;有小女孩為了見世面同時也堅信自己做得有意義的事情。

他們雖各有不同的緣由,但有著共同的目的——祈求平安與幸福,於是向心裡的神山岡仁波齊一路跪拜出發。

他們耗費數月准備食物、裝備,在冬季的一天,一輛卡車裝上行囊,一行人就這樣出發了。出發那天親人們相送,沒有太多的離別寒暄,剛進入國道一行人就一個個匍匐爬下,我大吃一驚根本沒有反應過來,朝聖路就開始了。

一行人風餐露宿、迎著風、冒著雨、在川流不息的國道,在泥濘的小道,在鋪滿石子的山道,不管前面是水坑、泥濘,一路就這樣毫不猶豫的匍匐下去。即便艱難,哪怕孕婦、孩子也沒有任何的退縮,傍晚拖著疲憊的身體安營休息,第二天照樣滿臉笑容充滿希望地出發。

印象深刻的是,一行人不管遇到何種困難都能平靜對待,遇到水坑從水裡磕過去不管初春的天氣還算嚴寒;車被路人撞翻,人家說因為有需急救的病人,他們囑咐一句就不再追究。

車頭因受撞擊出現故障無法開動,毫不猶豫地放棄車頭一行人推著尾車前行;山體滑坡中他們仍然跪拜,一個同伴腳受傷,休整兩天待同伴有所好轉繼續出發。在我們看來很大的事情,他們就是能這么平淡地處理,乾脆利落地沒有任何糾結。

我佩服他們的勇氣、贊嘆他們的毅力、欣賞他們的豁達、羨慕他們的純粹、體會他們的快樂。觀影中一次次被他們震撼到,不僅思考他們不求任何利益的朝聖,這一切的力量源自何處?答案就是信仰。

關於信仰,武志紅老師在《為何家會傷人》裡面說到「 中國是無神論的國家,也是反個人主義的社會,如此一來,一個人的精神生命或靈魂,無處安放,即不能安放在信仰上,也不能安放到自己身上,所以中國人普遍缺乏自我,缺乏靈魂的寄託。 」

但我想這里的中國應該指漢民族,我認為信仰是有民族性的,因為我們民族集體信仰的缺失,也致使現在人普遍缺乏安全感而是滿滿的焦慮,這也是目前保險業空前繁榮的一大原因,人們都試圖從保險里獲得些許的安慰。

在這個焦慮的時代,大信仰的缺失是環境使然我們無法改變、也無從培養,但我們不妨在生活中找尋些個人小信仰安放下自己的靈魂、寄託下自己的精神,比如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做人准則、一種工作態度、一種育兒理念、一些愛好等等,然後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充滿希望地堅持下去。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616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588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572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292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308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951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254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683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703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