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海南國際電影節開幕式在哪裡
⑴ 三亞電影節在三亞哪裡舉行
三亞電影節在三亞的海棠灣舉行。
三亞海棠灣被海南省規劃打造為世界級旅遊勝地,也被定位為「國家海岸」,匯集了亞洲免稅店及30餘家國際品牌奢華酒店等旅遊度假設施。據悉,本屆電影節明星下榻在海棠灣紅樹林度假酒店,該酒店與迪拜帆船酒店都出自於著名的阿特金斯設計。
據悉,本屆電影節,將有一百餘部影片在海南島集中展映,主要集中在三亞灣紅樹林度假世界的1+X國際影城放映。與此同時,從12月18日開始的一周內,電影創投會、論壇活動、電影大師班等行業活動也將在三亞灣紅樹林度假世界的國際會展中心展開。
12月18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和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四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正式拉開帷幕。
作為海南自由貿易港著力打造的文化品牌,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承擔著彰顯海南魅力、推進國際交流的重要作用,於2018年首次推出。今年,來自116個國家和地區的3761部影片參與了本屆金椰獎的角逐。
第四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
第四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將於2022年12月18日至25日在海南三亞舉辦。第四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主視覺海報的主題是「光亮」寓意著「向光而生,與影同行」。開幕式、閉幕式將在三亞海棠灣廣場舉辦。
⑵ 亞洲有哪些分量重的電影節
在2019亞洲電影展中,「亞洲經典」單元一定備受影迷矚目。
顧名思義,「亞洲經典」單元當然都是亞洲影史上的不朽之作。但本單元不僅挑選了《紅高粱》、《那人那山那狗》、《切腹》、《小鞋子》等曾斬獲國際大獎的代表性亞洲電影,還包括具有極高史學價值的奇幻片鼻祖《盤絲洞》,以及在表現手法上有突破意義的《雅馬哈魚檔》等經典作品。
先跟大家聊聊《盤絲洞》和《雅馬哈魚檔》這兩部作品。
1927年2月2日在上海中央大戲院上映的《盤絲洞》,是中國現存第一部「神怪片」。 「神怪片」源於中國神魔小說,《西遊記》、《聊齋志異》所衍生的電影都屬於這個范疇。《盤絲洞》對原著故事的還原非常大膽,妖精們造型前衛而新潮。影片在上映之初曾「實創中國影片在上海開映之新紀錄」,造就萬人空巷的傳奇。不過,《盤絲洞》的價值還不止在於「神怪片」——中國1920年代電影作品存世極少,《盤絲洞》便是其一,這部影片曾在國內失傳80餘年,2013年拷貝才在挪威國家圖書館被發現。
1984年上映的《雅馬哈魚檔》在當時也是一部轟動之作。這部電影所表現的內容非常具有現實意義,一是廣州的風土人情,二是改革開放後的個體戶生活。導演張良將故事片的戲劇性融入進了紀錄片的拍攝手法,運用了大量的偷拍、跟拍,在片中可以看到很多長鏡頭。《雅馬哈魚檔》還有一個在現在看來都不常見的創舉,那就是選用非職業演員。飾演「海仔」的是真正的個體戶黎志強,「珠珠」的飾演者則是商場售貨員楊麗儀。通過本片,既可以了解到改革開放初期個體戶的故事,又可以欣賞到廣州的「市井風情畫」。
另外四部電影《紅高粱》、《那人那山那狗》、《切腹》和《小鞋子》,都是在國際上享有美譽的亞洲電影,想必影迷們一定如數家珍。
1987年上映的《紅高粱》,改編自莫言同名小說,是第一部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的亞洲電影,也是第五代導演張藝謀的代表作。《紅高粱》與1980年代的「尋根文學」關系緊密,拍攝的故事紮根於鄉土中國,表現出了人、民族、乃至整個中國土地的蓬勃生命力。張藝謀沉穩剛健的敘事風格,顧長衛敏銳大膽的色彩運用,鞏俐和姜文的出色演技,使本片足以成為世界電影史上的經典。
1999年上映的《那人那山那狗》也是一部在國際上斬獲不少獎項的影片。影片講的是一對鄉間郵遞員父子之間的故事,父親帶著第一天接班當鄉郵員的兒子走郵路,二人的心結在路途中慢慢打開。這部影片從內容到形式都很有中國傳統美學色彩,含蓄內斂,崇尚自然。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樣,片中沒有通過過多言語來表達感情,父子之情盡在不言之中;敘事也如行雲流水一般,毫無刻意用力之處,卻足以感動人心。湖南綏寧的自然景觀,與這種表達敘事風格相得益彰,給了影片山水畫般的清新影像風格。
《切腹》於1962年在日本上映,次年入圍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終導演小林正樹拿下了評審團特別獎。這部57年前的電影,在豆瓣評分高達9.2,被1萬多人標記過,足見在影迷心目中的地位。《切腹》以武士階層為主人公,講述了兩個嚴格平行對應的切腹故事,畫面明朗,敘事凜冽,頗具極簡主義風格。這部電影對後世的影響很大,在張藝謀的武俠電影《英雄》中,也能看到本片的影子。它的意義不僅在於電影領域,對於想了解武士道精神及日本美學的觀眾,同樣是不二之選。
1993年的《西便制》也是一部大師之作,導演林權澤被視為韓國電影界教父級人物,曾把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入圍了個遍。《西便制》如同一首民間藝術的輓歌,在一個父親和一對兒女的悲劇故事裡,表現出了現代化進程中,傳統藝術無處安放的境遇。現代與傳統的沖突在影片的表達形式上也有所體現——用倒敘、插敘來打破傳統敘事結構,鏡頭語言中充滿了對傳統消亡的隱喻。這部電影是韓國電影復興的奠基石,它在當年激發了外國影片佔領韓國市場的環境中,韓國人的民族自尊心。本片最初只在首爾的三家影院上映,最終卻破了票房紀錄,令韓國進入了百萬票房時代。
《小鞋子》是部曾感動全球觀眾的伊朗電影,1998年它不僅在美國創下伊朗電影票房紀錄,還入圍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影片以一雙鞋為線索,講述了一對窮苦兄妹的感人故事,充滿現實主義人文關懷,被影評人評為「近乎完美的兒童電影」,「洋溢著單純的善良和純潔」,它還影響了包括新加坡導演梁智強在內的許多電影人的創作。在伊朗,導演馬基德·馬基迪既是票房的保障,又是影片水準的保障,他的作品兼具可看性和藝術性。展映期間,馬基德·馬基迪將攜《小鞋子》親臨北京,參加活動。
說了這么多,你該知道「亞洲經典」單元有多經典了吧?作為影迷的你,趕快挑選自己心水的電影,來2019亞洲電影展「一飽眼福」吧。
⑶ 三亞國際電影節開幕式幾點開始
三亞國際電影節開幕式晚7點開始。根據查詢相關信息顯示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開幕式於5日晚七點在三亞海棠灣廣場舉行,包含了開幕式、電影展映、大師班等多個主體活動。
⑷ 第二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開幕式主持人是誰
第二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開幕式主持人是任魯豫。根據查詢相關信息顯示:第二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於2019年12月1日至2019年12月8日在海南省三亞市舉行,由任魯豫,楊瀾,金小魚和演員郭曉東主持。
⑸ 三亞首屆電影節開幕式地址
三亞首屆電影節開幕式地址在三亞大東海廣場沙灘。根據相關資料的查詢,12月9日晚,三亞首屆電影節在三亞大東海廣場沙灘舉行。作為本屆電影節開幕影片,拔叔麥斯米科爾主演的《北極》在開幕式上實現了中國內地首次放映。
⑹ 林青霞的電影(展映林青霞4部經典)
起初不經意的你,和少年不經世的我紅塵中的情緣,只因那生命匆匆不語的膠著。
《滾滾紅塵》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焦點影人」:為什麼是50年不遇的林青霞?】
2019年12月1日到8日 在三亞舉行的第二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 影展版塊全力升級,首次推出「焦點影人」單元,向在世界影壇中留下濃墨重彩個人印記的電影人致敬。
第一位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的「焦點影人」是林青霞。
這次焦點影人的專題展映,展映的影片是 林青霞的《金玉良緣紅樓夢》、《刀馬旦》、《白發魔女傳》、《滾滾紅塵》。
今年的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展映單元包括:天涯海角、採珠拾貝、萬象中國、焦點影人、經典重現、浮世圖景、冬日暖陽、另闢新徑。
一個新的電影節,最重要的是打開知名度,打響招牌,擴大影響力,然後做大做強。要想打開知名度,最好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邀請知名的電影人參加。無疑,選定林青霞作為這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的焦點影人,正是林青霞影壇影響力和銀幕魅力的體現。
導演徐克曾說過,林青霞這樣的女子50年才會出一個。 為什麼?
已經到了12月份,農歷也十一月初六了,北京的故宮已經被今年的第一場雪,裹上了一身明艷的銀妝。遠在千里之外的海南島,卻仍然是陽光明媚,溫暖宜人。
2019年12月1日這天,海南島三亞21度。在這里舉行的第二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開幕式上,到場嘉賓都是一身夏裝出席,風采和溫度同在。
來到海南島,才知道什麼叫得天獨厚。看了「焦點影人」林青霞的這些經典影片,才深刻體會到,什麼叫 50年不遇的美。
1994年,40歲的林青霞拍完自己的最後一部電影《東邪西毒》,之後嫁人息影。到2019年,林青霞遠離銀幕已經25年。然而, 林青霞雖然人不在江湖,這個江湖卻仍然流傳著她的傳說。
2004年,為了追憶故交黃沾先生,50歲的林青霞寫了第一篇散文《滄海一聲笑》,在黃沾追思會當天刊登在香港明報世紀版。【明報的創始人正是武俠泰斗金庸先生。】
2014年,在林青霞六十歲生日之際,出版了自己的第二本散文集《雲去雲來》。
那年的11月3日,林青霞在香港半島酒店舉行六十歲生日晚宴,梁朝偉及劉嘉玲、鍾楚紅、何超瓊、鄺美雲等圈內外好友均應邀出席。
2015年,林青霞參加湖南衛視的生活體驗真人秀《偶像來了》。在楊鈺瑩、朱茵、寧靜、蔡少芬等多位不同年代的偶像女星面前, 林青霞仍是明星中的明星,偶像中的偶像。
通過節目,觀眾看到一代女神林青霞,正在優雅的自然老去,但歲月也無法掩蓋她身上的耀眼光芒。林青霞的身材已漸發福,皺紋早已悄悄爬上她的臉龐,她自信爽朗的笑聲卻依然是30年前的同款。
如果說林青霞要50年才出一個,那麼第二個在哪?
林青霞生長在台灣省,但從來未忘記自己的祖籍山東萊陽, 她曾多次在電視上用純正的山東話向觀眾打招呼,包括用山東話讀自己新書里的文章,用山東話作新聞播報。她在視頻里說「我從香港來,我是林青霞。」。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焦點影人」展映作品】
這是林青霞電影生涯非常重要的一部電影,她唯一和李翰祥導演合作,更是她第一次反串小生,出演男主角賈寶玉,為之後的各種經典反串角色,開了風氣。
《金玉良緣紅樓夢》中,還有張艾嘉、米雪、狄波拉、胡錦、惠英紅、岳華、谷峰等,那個年代的電影紅星,相信會在展映中發現很多不經意的驚喜。
林青霞出道時是以清純俏麗著稱的,是 李翰祥發現了她身上玉樹臨風的氣質; 她有168的身高,還有一筆粗壯挺拔的一字濃眉,在張艾嘉等的柳葉細眉襯托下,也確實顯出七分的英氣。
林青霞如此風流瀟灑以叛逆不羈的賈寶玉,後來者已難有超越之人。
1986年,來到香港發展的林青霞,第一次和徐克合作,在 《刀馬旦》 中出演一個革命女青年。這次,林青霞沒有反串,但為了角色需要, 第一次剪掉了一頭烏黑濃密的長發, 結果這個帥氣的短發造型,成為了林青霞銀幕形象中的又一個經典。
當年,周潤發頂替別人,以《英雄本色》第三主角的身份逆襲成為金像獎影帝。他頂替的人就是鄭浩南,小馬哥這個角色原來是他的,而他放棄《英雄本色》就是為了《刀馬旦》。
在《刀馬旦》中,有林青霞和鍾楚紅、葉倩文三大美女,同場合作。 那年,林青霞32歲,鍾楚紅26歲,葉倩文25歲, 全部都在顏值巔峰,怎可錯過?
1990年的 《滾滾紅塵》 ,是林青霞唯一一部獲得金馬獎影後的作品;同時,這也是林青霞和舊愛秦漢最後的銀幕合作。【這部作品由著名女作家三毛編劇,影射的卻是另一位傳奇女作家張愛玲的故事。】
1980年林青霞就提名金馬獎影後,這個獎項她等了10年,這是林青霞職業生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香港影壇影後榮譽最多的女演員張曼玉,在《滾滾紅塵》中飾演林青霞的閨蜜,獲得了她唯一的一個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她還是1989年的金馬獎影後。
在《滾滾紅塵》中,我們可以看到兩屆金馬獎影後,銀幕爭輝。
如果說《滾滾紅塵》中的女作家沈韶華是林青霞電影生涯中最痴心的角色,那麼 《白發魔女傳》 中的練霓裳,則一定是林青霞最痴情也最絕情的角色。
1993年是香港電影武俠年,因為這一年全年有超過50部武俠電影上映,包括《倚天屠龍記》《太極張三豐》《方世玉》《黃飛鴻3》、《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等等經典。
掀起這波武俠風的是一代宗師李連傑,林青霞也是重要推手,在上一年那些引領風潮的武俠經典中,《笑傲江湖2東方不敗》和《新龍門客棧》都是林青霞主演的。
在這個武俠電影年,自然也少不了香港影壇的第一女俠林青霞,而她在這一年推出了 一部最不像武俠的武俠電影《白發魔女傳》 。
因為《白發魔女傳》的男女主演張國榮和林青霞,都不是李連傑那樣的動作巨星,導演也不是徐克,拍不出《笑傲江湖》那種天馬行空的武打場面。
所以,導演於仁泰另闢蹊徑,聯合金牌攝影師鮑德熹、日本殿堂級設計大師和田惠美,從服裝造型和美術影像上力求突破,拍出了一部色彩和影像超塵脫俗的畫意武俠。
《白發魔女傳》在金像獎上獲得多個獎項的提名,獲得了最佳攝影、美術指導和服裝造型設計三個技術大獎。
因為對手是最受林青霞信任的張國榮, 林青霞在《白發魔女傳》中奉獻了從影以來最大膽的演出。 這樣的《白發魔女傳》,怎容錯過?
《金玉良緣紅樓夢》是林青霞第一次反串,《刀馬旦》是第一次剪短頭發,讓觀眾看到林青霞突破男女界限的中性之美;《滾滾紅塵》是林青霞的演技代表作,《白發魔女傳》是林青霞最美的武俠代表作,讓觀眾見證林青霞顛倒眾生的女性之美。
《紅樓夢》後世還有人再拍過,《白發魔女傳》後世也有人重拍過,但幾十年來有達到林青霞這般絕美的人物嗎?
如果沒有,那 林青霞的美何止是50年不遇,恐怕100年也遇不到第二個了。
論反串,有誰比得過林青霞;論顏值,有誰敢說自己美得過林青霞?
林青霞的銀幕形象,橫跨古裝到時裝,女裝到男裝,文藝到武俠。從清純瓊瑤女郎江雁容,到俊俏鬼馬黃梅調賈寶玉;從雌雄難辨的東方不敗,到正邪難分的白發魔女練霓裳......
百年難遇的絕美林青霞,在華語影壇留下了太多登峰造極的銀幕印記,這樣的經典影人,有資格成為時代的焦點。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焦點影人」單元,正是向林青霞致敬。【三亞是個模糊了四季的溫暖城市,林青霞則是跨越男女界限的絕世美人。】
感謝林青霞讓我們在有生之年,見識這樣百年難遇的盛世美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