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如何體現家國情懷
A. 八佰票房破20億,影片的背後是眾星捧月還是家國情懷
電影《八佰》的爆紅相信是在許多人的意料之中的,這與電影本身出色的質量和家國情懷固然有很大關系。但個人認為《八佰》之所以如此火爆,正是因為其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總得來講,《八佰》之所以能夠成功,雖然有諸多因素的加成,但最重要的還是優秀的影片本身,經過很多艱難的拍攝,《八佰》最終走向大熒幕,也沒有讓觀眾失望,《八佰》給了觀眾所有期待的東西,成功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該影片不是那種讓人一時感到新鮮的作品,而是讓觀眾看完之後可以念念不忘,口口相傳的佳作。目前《八佰》的頂峰還未到來,正在以極強勁的韌性繼續發光發熱。
B. 愛國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獲得金雞獎,這部電影都體現了什麼愛國情懷
這個新聞我也看到了,我和我的祖國榮獲金雞獎評委會特別獎。關於這部電影體現了什麼樣的愛國情懷?我會從以下幾點做詳細解答。
一、關於這部電影獲獎的新聞。
在最新一屆的金雞獎頒獎典禮中,我和我的祖國榮獲金雞獎的評委會特別獎,這樣的一個獎項是實至名歸。這部電影在剛上映的時候,我就和身邊的人去看了,看完之後熱血沸騰,感受到了小人物和國家之間看似沒有關系,但是卻有息息相關的這種感情,這部電影是由7位導演共同拍攝的,其中有陳凱歌,張一白,管虎,薛曉路,徐崢,寧浩文,牧野,所以我們在這樣的一部電影裡面,能看到幾種截然不同的風格。
C. 《長津湖》:英雄氣概,家國情懷
一葉扁舟在平靜無波的湖水中緩緩地前行,湖岸旁的樹木葉子已經泛黃,層林盡染。就在這流淌的美麗秋色中,卻是透著幾分蒼涼。一身戎裝的軍人伍千里獨坐於扁舟之上,手裡小心翼翼地捧著一個罐子。艄公問他捧的是什麼?伍千里平靜地說,那是哥哥伍佰里的骨灰。
這是電影《長津湖》的開頭,雖然有悲傷,但是是戰後的寧靜, 一家人圍坐於木船中,吃著簡單的晚飯。沒仗可打了,政府還給家裡分了地,生活有了保障。伍千里規劃著來年春天給父母蓋大房子,別在漁船上漂來漂去了,給弟弟伍萬里找媳婦,一家人憧憬著穩定的生活,美好的未來。
半夜岸邊忽然傳來集結命令,打破了寧靜祥和的氣氛。原來是美軍在朝鮮仁川登陸,戰火燒到了中國邊境鴨綠江。伍千里不得不再次踏上征程。
這樣的開頭與後邊的戰火形成鮮明對比,讓人們更深刻地體會到侵略者的可惡。
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這一段:
伍千里歸隊後執行護送發報機和譯電員到大榆洞志願軍指揮部的命令,當他們沖破重重困難到達大榆洞,饅頭還沒有吃幾口,破衣服還沒有來得及換,劉秘書(毛岸英)送來新的指示,讓伍千里的穿插連去長津湖執行新的任務。伍千里問什麼時候,劉秘書不忍說出來猶豫著,伍千里什麼都明白了,命令戰士們五分鍾之內集合、出發。毛岸英看著這一群可愛的戰士,久久地看著。
此時毛岸英一定在想,一聲令下,千千萬萬個農民的兒子奔赴戰場,他心裡除了感動就是想他來對了,做為毛主席的兒子,他更應該參加這場戰爭。表現了毛岸英作為領袖之子的家國情懷。在美軍飛機轟炸時,毛岸英冒險返回指揮所去取掛在牆上的作戰地圖,表現了他的英雄氣概。
朱亞文飾演的指導員梅生,已經復員回家,得到抗美援朝消息又義無反顧地告別妻女,騎著自行車回到部隊。他的妻子騎著自行車送了他100多里,妻子的不舍和他慶幸自己的退伍手續沒有辦形成對比,他也捨不得妻女,但是他知道部隊更需要他,他懂英語,會開坦克,看起來儒雅,其實一身錚錚鐵骨。就像他說的:「我們把該打的仗都打了,我們的後輩就不用打了。」這句話背後傳遞的是責任與擔當,更是中國軍人的忘我犧牲精神。
所以讓孩子們看看《長津湖》這部影片吧!正是老一輩秉持著「希望下一代,能夠生長在沒有硝煙的年代」的期望,浴血奮戰,才會有我們現在安定、幸福的生活。時代賦予他們的責任,他們扛起來了。今後,時代賦予我們與下一代的責任,也要學著扛起來。
炮排排長「雷公」,因耳聾大噪門,護犢子,一心想有個家,是戰士們心中的爹,他是個老兵,很多戰士都是他帶出來的,伍百里、伍千里,包括後來的伍萬里,他也很受戰士們敬重和愛戴。他用智慧開著汽車把標識彈引到了敵人的陣地上,最後壯烈犧牲,詮釋了他說的那句話:「讓敵人瞧得起,才叫硬氣。」
英雄的「冰雕連」在零下40多度的情況下,硬是保持著戰斗姿勢凍成了冰雕,震撼了美國士兵,紛紛行軍禮,在國際上展示了中國軍人的硬氣和視死如歸的精神。
正是這樣英勇的軍人,正是這樣舍小家顧大家有家國情懷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流血犧牲、無私奉獻,換來了今天的山河無恙、家國安寧。他們每一個人都是英雄,都是太平世界裡的我們無法比擬的,可以說可望不可及。
《長津湖》呈現長津湖戰役這一有代表性的抗美援朝戰爭史詩,讓人們了解抗美援朝這一立國之戰的殘韌、艱苦,讓觀眾在大氣磅礴、悲壯深情的敘事中,深刻體會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英雄氣概和大無畏的犧牲精神,深刻感受志願軍指戰員扛在肩膀上沉甸甸的家國責任。懷念英烈,發揚他們的英雄氣概,銘記歷史,珍惜太平盛世的來之不易。
更想告慰他們一聲:如今繁華盛世,如你們所願。
齊帆齊書評營第25篇1444字,笫4周非主題打卡,共33441字。
D. 《長津湖》這部電影為什麼能成為中國影史票房第一
這是因為這部影片不僅能夠弘揚正能量,而且也能夠堅持正確的價值觀,所以該影片才能夠擁有這么高的票房。當一部影片足夠經典時,這部影片就能夠獲得更多觀眾的認可,而且也能夠成為更受歡迎的作品,因為這種類型的作品獨具吸引力。
我們在觀影之前的確會對影片進行一定的挑選,而且也能夠依據自己的愛好進行選擇。而我們的選擇不僅會影響影片的口碑和票房,而且也會影響影片的熱度。《長津湖》這部電影為什麼能成為中國影史票房第一?我認為原因有三個:
一、這部影片能夠弘揚主旋律。
這部作品之所以能夠大獲成功,並且獲得最高的票房,就是因為該影片的確能夠弘揚主旋律,並且堅持更加正確的創作理念。我們不僅能夠感受到這部作品帶給我們的震撼感,而且也能夠體會革命先輩的艱辛。因此,我們能夠感受到強大的精神力量,而這就是該影片的魅力。
以上就是我分析的原因。
E. 《援軍明日到達》於衡陽開機,為什麼說這部影片能震撼人心點燃愛國情懷
這部影片將會展現“衡陽保衛戰”這一經典戰役,這場戰役持續的時間比較長,人員傷亡也非常的慘重,但是大挫了敵方的銳氣,表現出了中華兒女的英勇無畏。中華兒女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抵擋住了敵軍的炮火,使人十分的振奮。現如今,好多電影都毫無意義,沒有一絲的觀賞價值,相關部門應該加強對放電影的審查,不要讓這些毫無意義的電影出現在大眾的眼前。在人們看電影的同時,不僅僅是一種消遣娛樂,也是一種學習的過程,在看電影的同時,也可以學到許多有用知識,了解一些值得了解的歷史,這對大家的生活以及知識的儲備都有很多的幫助。
F. 國慶檔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何以讓人感動淚目
國慶檔電影《我和我的祖國》讓人感動淚目的原因:因為此片以建國後的七個重大事件為主線,每一個電影導演具體指導一部分,詮釋了新中國的成立七十年來平民百姓與偉大的祖國中間歷經。七位電影導演取樣七個里程碑式的精彩的瞬間,以1949年9月30日共和國成立前一天的小故事問題的《前夜》,由管虎導演,黃勃、王千源出演。以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發生爆炸成功的故事問題的《相遇》,由張一白導演,張譯、任素汐出演。以1984年8月8日女排奧運會奪冠並首獲世界錦標賽三連冠故事問題的《奪冠》,由徐錚導演,他、馬伊俐出演。
G. 一輩子一件事 電影《守島人》深情詮釋守島人的家國情懷
深情詮釋守島人的家國情懷
——聚焦電影《守島人》台前幕後
守島就是守國,守國就是守家。一座島,兩個人,三條狗,四座航標燈,189本日誌,368面五星紅旗……交織成了「人民楷模」王繼才夫婦32年艱苦的守島生活。6月9日,電影《守島人》主題觀影活動暨河北首映式在石家莊河北會堂舉辦。影片125分鍾的時長,不僅還原了王繼才夫婦32年與惡劣環境頑強抗爭的經歷,更將主人公愛國奉獻的價值追求貫穿始終,深情濃烈的氣氛從銀幕內延續到銀幕外,王繼才的堅守和愛國奉獻精神深深感染著現場的每一個人。
一輩子,一件事,守島精神感動國人
「守島人」王繼才生前是江蘇省灌雲縣開山島民兵哨所所長,與妻子王仕花以海島為家,與孤獨相伴,把美好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祖國海防事業。「他要守島,那我就守著他吧!」這是王仕花當初決定陪同丈夫守島時說的話,這一守就是32年,就是一輩子。
電影《守島人》用寫實的鏡頭、朴實的口吻,將王繼才、王仕花夫婦守島生涯搬上大銀幕,從主人公登島初期的猶豫彷徨,到勇救落水青年、打擊走私商販以及暴風雨中接生、戰友臨終送別、島上家庭春晚等情節故事,一組組充滿質感的鏡頭細致表達了夫妻情、父子情、戰友情,從不同側面展現了王繼才夫婦豐富的內心世界和「守島就是守國」的家國情懷。
「守島人為國家奉獻了一生,應該被更多人記住。想到王繼才,我就覺得什麼苦什麼難都能克服。」該片導演陳力透露,拍攝《守島人》的這段經歷不同於以往任何一次創作,從前期籌備開始,她就帶領主創人員多次上島體驗生活,在與原型人物王仕花相處的過程中,他們體悟到了守島人的心路歷程,也收獲了許多真實感人的生活細節:第一次經歷小島的台風天,「電話接生」究竟是如何做到的;一座荒島怎樣最終成為夫妻倆的「樂園」……這些故事讓陳力真切地感受到,王繼才、王仕花夫婦在這份堅守與責任中,找到了屬於他們獨一無二的幸福和快樂。
影片點映現場,觀眾被王繼才夫婦的初心、磨礪和堅守,以及其中所傳達的真摯 情感 所打動,在觀看影片過程中數度落淚。大家紛紛表示,他們艱苦的生活讓人心疼,但他們不向苦難屈服的那種勁頭又讓人敬佩。阜平縣駱駝灣村原扶貧工作隊隊員黃文忠看完影片後淚目良久,深有共鳴:「到底是什麼讓王繼才堅持下來,讓全國300多萬名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堅持下來?其實就是我們面對黨旗時說的那一句話: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隨時准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感謝主創人員,讓我重溫了入黨時的初心。」
用守島精神創作文藝精品
近年來,陳力秉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的創作理念,拍攝了《海棠依舊》《周恩來的四個晝夜》《血戰湘江》《古田軍號》等多部紅色影視精品。陳力說:「像王繼才這樣一個看似平凡的人物,卻書寫著不平凡的人生。我們最想做的就是用准確的藝術表達來完成《守島人》這部電影,讓更多觀眾尤其是青年觀眾能夠受到感染,得到啟迪。」
據了解,《守島人》外景拍攝歷時4個月,主創團隊多次深入開山島采訪采風、體驗生活。陳力透露,片中90%以上都是實拍鏡頭,拍攝過程中,主創團隊每天搬著幾十斤重的器材穿行在險灘礁石之間,同時還要應對海上隨時可能發生變化的氣候條件。「影片中,許多鏡頭都在巨浪中、暴風雨中拍攝,非常不容易。大家基本上提前半個月就來到島上,不斷練習、反復琢磨,每一個鏡頭都下了很大功夫,才能呈現出今天這樣的效果。」
影片時間跨度長達32年,片中各類場景道具都要進行年代感復原。為最大限度還原真實,劇組對拍攝場地進行改造,實景建造升旗圓台、坑道、碼頭等,對道具精雕細琢,盡可能營造逼真的環境效果,為鏡頭語言使用及人物細節刻畫提供了良好條件。
片中,雖然島上條件艱苦,但王繼才夫婦表現出來的更多是樂觀和堅韌。「在跟王仕花的接觸中,她講的都是跟王繼才之間的愛情故事和溫暖 情感 ,雖然有很多艱辛,但是他們在尋找自己的幸福和快樂。」陳力說,這就是奮斗者的艱辛,奮斗者的力量,奮斗者的快樂和幸福。
用心用情還原人物、致敬英雄
從一開始接到拍攝任務,陳力就選擇了劉燁,因為她感覺劉燁目光中那份純粹、執著、堅毅,與王繼才相似。當初在拍攝現場,王仕花看到劉燁的表演後也說:「特別像老王。」在王仕花看來,劉燁演出了丈夫身上的「倔脾氣」,演出了王繼才硬氣中的柔軟、堅韌中的深情。
演員劉燁坦言,起初接到《守島人》邀約,自己並沒有太多信心,直到朝夕相處一段時間,王繼才的兒子對他說,「你的脾氣特別像我父親」,他才找到了詮釋人物的信念感。為了使自己的膚色質感更接近人物原型,劉燁每天在海邊暴曬,皮膚數度灼傷紅腫,直到脫了幾層皮。「開始的時候,每天要花兩個半小時畫蚊蟲叮咬、劃傷等各種傷疤,但是半個多月後,我身上的很多傷就分不清是劇組畫的還是我自己的了。」劉燁表示,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能在島上生活32年,來守護這個島、守護國旗,王繼才在他心中,是一位有著鋼鐵意志的守島人,是硬漢中的硬漢。
「『你守島,我守你』,這六個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尤其是30餘年的堅守。王仕花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了不起的妻子!」演員宮哲在片中飾演王仕花,在她看來,王仕花作出陪同丈夫去守島的決定是非常艱難的:辭去小學教師工作,離開父母孩子,她把這些苦都自己吞了下去。「影片中,王仕花上島後,跟王繼才在一起相伴的過程是非常溫暖的,她沒有把內心的痛展現給丈夫,只有在兩人背對著背的時候,才表現出悲傷,女性的溫柔和堅韌在她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宮哲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