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瑞德什麼電影
A. 觀勵志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有感
導語:《肖申克的救贖》主要講述的是兩位主人公安迪和瑞德在監獄里發生的一系列事情以及安迪如何一步步救贖自己和監獄里的人。下面是其觀後感,歡迎參考:
【篇一:觀勵志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有感】
人來到世界的目的是什麼?看了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我似乎找到了答案:人來世上的目的就是要讓你周圍的人因為你的存在而有所改變。
主人公安迪入獄前是一個銀行家,他因妻子與情夫被殺而被指控為殺人犯,判處終身監禁後被送往肖申克監獄。肖申克監獄是一個關押重刑犯的監獄,很多人進來之後一呆就是一輩子,所以,這里的人們,根本不知道字典里還有「希望」兩個字,很多人已經「被體制化」,即使被有幸釋放了出去,也會因為在監獄的時間太長而不再適應獄外的生活而選擇自殺。
但安迪的到來,在一點點改變著這些。他似乎不是一個囚犯,而是一個救贖者,在盡力挽救那些人的靈魂:他利用自己的特長為監獄長做事,只為了給囚犯們換回幾瓶啤酒喝,讓他們像個男人,享受享受自由的感覺;他從每周寫一封信到每周兩封信往外投遞,就是為了贏得些贊助建一個監獄圖書館,改變犯人們的閱讀情況;他教初入獄的、年齡最小的、人最聰明的湯米認字,幫助湯米考試,鼓勵他要有信心堅持下去;他利用監獄廣播播放《費加羅的婚禮》震撼犯人們的心靈,即使面臨著懲罰的威脅;他用20年的時間和一把小斧頭鑿透監獄厚厚的牆壁,打開了一條通往自由的路;在逃出監獄之前,他給瑞德的一番話,讓出獄後的瑞德沒有選擇自殺……
這樣的安迪,是囚犯嗎?不,他不是囚犯,而是上帝派來的救贖者,他來這里就是要救贖這些要被關押一輩子的人們。給他們帶來希望,他給他們帶來靈魂的震撼,讓他們知道,在監獄里,還可以過這樣一種生活,還可以這樣生活。
看到這里,不由得聯想到我們的現實。多次在講座時我都會就「職業幸福感」做一小調查,但調查的結果並不如意,感受到職業幸福的人寥寥無幾,看得出,大多數教師僅僅為了「稻粱謀」才從事著這個工作,而不僅僅是因為喜歡和熱愛。有一個學校,120名教師中,只有8位是男教師,其中還有4位是領導。
為什麼那麼多男教師選擇了逃離?真的是教師這一工作沒有意義不能創造價值嗎?看看電影,身處監獄中的安迪為了救贖監獄中的人們,還在盡最大努力做著什麼,還在盡力用自身的能力影響著別人改變著別人,那麼,我們這些做教師的,是否真的要自問自己一點什麼了?
我們就來問問自己吧:教師這一職業真的不能給自己帶來幸福嗎?先看看我們的工作對象,我們工作的對象是一群純真無邪、對生活充滿美好希望的孩子;再看看我們的工作內容,我們是要帶著這群純真無邪的孩子走向美好的未來。在和他們相遇的這段日子裡,他們要走什麼樣的路,看什麼樣的風景,在這條路上有什麼樣的感受和體會,都取決於教師。想想,比起那些囚犯來說,這群孩子該多麼可愛,看著他們一天天地成長,看著他們從懵懂無知到最終成為一個睿智聰慧的少年,甚至,有時候我們呢還能聽到他們成長的拔節聲,這樣的體驗,我們怎麼會沒有快樂感和成就感?
很多時候,有無成就感取決於我們的內心。肖申克的救贖,救贖的是靈魂,再次審視自己的工作,我一直想說:如果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有了安迪的精神,我們都能很好地珍惜工作中的每一天,珍惜和孩子們相處的每一天,讓孩子們因為遇到你,而有一個健康幸福的童年,那麼,我們的內心,該是如何的富足?
做一個救贖者,做一個自救者,讓這個世界因為你的到來而有所不同,讓你周圍的人因為你的存在而有不一樣的感受。肖申克的救贖,救贖的是靈魂……
【篇二:觀勵志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有感】
《肖申克的救贖》主要講述的是兩位主人公安迪和瑞德在監獄里發生的一系列事情以及安迪如何一步步救贖自己和監獄里的人。這部電影最令人感動的是安迪對待自由和希望的堅持與嚮往,無論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他都沒有放棄對希望的信念。
安迪對自由和希望的追求是最令人贊賞的,對他來說即便只是片刻的心靈上的自由也是很珍貴的,為此他讓獄友們喝上了本不可能喝到的冰啤酒;他堅持刻石頭,即便進獄也沒有拋棄自己的興趣;為了重溫音樂的美好,他不惜違反監獄的規則而被獨自監禁2個星期;為了建立圖書館堅持每2個星期寫一封信,6年不間斷;為越獄,19年靠一根小小的鐵錘挖除了一條地道。這一切,無一部體現了他對自由的追求。安迪也是一個極為聰明的人,他懂得利用一切資源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用他的智慧改變了監獄里的一切,同時也是很多人得到了心靈的救贖。
瑞德是此部電影另一重要人物,而電影正是以他的角度來講述安迪的一切的。如果沒有安迪的出現,也許瑞德會步上老布的後塵。然安迪不僅解救了自己,更是解救了瑞德以及監獄里的很多人。而瑞德的存在也是安迪最終越獄成功的重要媒介之一。瑞德和老布的例子也讓我們認識到體制化的可怕,人一旦體制化了,那麼一旦他離開了這個體制就會活不下去。
影片主要是要告訴我們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不要放棄希望,只要自己堅持下去,總有一天是能夠守得雲開見月明的。正如安迪一步一步用自己的行動來救贖著眾人,同時也解救了自己,最終讓自己生活在自由的世界裡。
觀看這部影片,我們學習到了無論什麼時間、什麼地點,我們都不應該放棄自己的希望,只有堅持下去,總有一天是能成功的。
【篇三:觀勵志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有感】
最近看了部好電影,叫《肖申克的救贖》。感觸頗多。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叫安迪的銀行家因被污告殺人,無辜入獄,謀劃了二十年成功越獄的故事。肖申克是那所監獄的名字。希望和自由是貫穿整部影片的重要線索。而正是擁有希望和自由的信念,一個囚犯才有能力有決心實現自我救贖。
安迪作了囚犯後,是否也失去了自由?我想,是沒有的。至少他會時不時地召喚自由的降臨。在陽台上,陽光盡情散在他和朋友肩頭;他讓音樂飛遍肖申克,甚至是那最無人問津的角落,告訴每一個不自由之身,聽,這就是自由。他用六年撰寫了一段自由傳奇--那就是他一手復舒的圖書館。在裡面每一個不自由的人至少擁有一個讀書的自由權。正如影片所說有種鳥是關不住的,因為它的翅膀太過耀眼。是的,安迪正是這種鳥。自由便是翅膀,一隻永不失翅膀的鳥,怎肯永屈於欄桿之下,畢竟鳥會飛。安迪用二十年用一把小刀挖出了鳥的翅膀,記得那夜電閃雷鳴。有五十個橄欖球場的長度的下水道又如何,置之死地而後生,何況那隻是下水道。全身惡臭又如何,人的外在莫不過皮囊一張,何況只是臟了囚衣。正如破繭的蝴蝶,安迪從下水道鑽出時,上帝賜於了他渴望以久的翅膀,這雙翅膀不再是虛無飄渺的,它真實的如同手腳。喊吧,安迪,叫吧,安迪,讓雨水沖走蚩伏於你身上的一切一切的惡臭。哭吧,安迪,我想,正如天上的電閃雷鳴,淚和著雨一起殞落。
一個人因有了希望才會想擁有自由。當希望占據一個人的心時,他就會想「我需要自由」。畢竟自由有種魅力,它可以去觸摸希望。瑞德似乎最明白這點,至少他知道希望在肖申克不是件好東西,會令人發瘋。他學會忘記希望,告訴安迪希望不可再妄想。肖申克的銅牆鐵壁,足以讓一切希望成為笑話。老布,一個假釋犯,一個失去希望的自由人。當他尋不到活下去的意義時,他選擇了死亡。死亡解脫自己又無礙於他人。生死對自己已毫無意義,對於他人又值什麼呢?老布,一個假釋犯,一個老頭子罷了。相同的命運似乎也要降臨到瑞德身上,然而安迪的一封信,幾張鈔票,填充了瑞德的希望空白。在老布辭世的房間,瑞德提起行李,起程了。為看一看太平洋的海是否藍得正如他所希望的。
安迪是偉大的,一個人的自救,那是勇者,一個人自救的同時,又實現他人的救贖,那是聖人。芝華塔尼歐某個海岸邊,有家小旅館,旁邊有一條舊小艇。上面站著一個人,是安迪。安迪,看,瑞德來了,該出發了。
【篇四:觀勵志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有感】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棄了自己,還有誰會來救你。
——題記
我不是一個影迷,但對《肖申克的救贖》卻近似瘋狂般的迷戀,那是故事背後精神的洗禮。
影片講述了一個被誣陷謀殺自己妻子與其情夫的銀行家安迪被終身監禁在肖申克監獄里,他非凡的氣質引起了囚犯里德的注意並逐漸與他結為好朋友。安迪總是以一種沉默冷靜的方式全力維護自己作為正常人應該擁有的一切。一個偶然的機會,他開始以他豐富的金融知識幫助獄卒們安全的逃稅,幫典獄長洗黑錢,以此來換取他們對囚犯、對自己輕微的寬松。他為爭取獄內圖書的擴建不厭其煩的給州長寫信,並在幾年後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後來,他從一個新來的囚犯口中得知妻子被殺的真相後便向典獄長申訴,然而典獄長不但拒絕了他的要求,甚至暗中殺了那個知情人,只為了留住安迪,滿足他對金錢無休止的貪欲。安迪最終走上了一條自救的道路——天時地利,安迪成功的穿過自己十九年挖成的秘密通道來到自己嚮往的世界。
希望只會給予那些心懷希望的人,安迪說過:「不要忘了這個世界上還有可以穿透一切高牆的東西,他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他們無法達到,也觸摸不到,那就是希望。」《肖申克的救贖》告訴我們:人生終有兩件最重要的是,它們可以在我們最難熬無助時支撐我們堅強地走下去,那就是——希望和信仰。
自來到大學,常會有迷茫,有時看到身邊同學瀟灑的生活著,每天睡到自然醒,隨意上課,隨意玩耍,沒有對自己的約束。而自己雖然嚴於律己,每天在為自己的目標奮斗,卻沒有成就感。在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就找一個安靜的地方閉上眼睛,從安迪的故事中,堅定自己的夢想。這就是我沉迷此影片的原因,它帶給我的,是心靈的震撼和啟迪。
人生並非平坦,社會中的不公,出身的不同,環境的差異,縱不能成為放棄希望、放棄信念的借口。起點不同,哪怕再落魄,也要努力去改變它。有些鳥兒註定是不會被關在籠子里的,因為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輝。
【篇五:觀勵志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有感】
影片講述了肖申克如何入獄,及怎樣的適應了監獄枯燥漫長的生活,而又如何的越獄的過程。整部影片可以說於細水長流的敘述中不斷的埋下驚心動魄的伏筆。肖申克在步入監獄的那一刻起就引起了同為犯人的一位黑人大哥的注意,在他的眼中,監獄里的一切彷彿與肖申克毫無關系,肖申克只是鎮靜從容的遵守著獄警的指揮。隨著日子一天天的過去,肖申克終於和這位黑人大哥開口說話了,他求他買一把鐵錘,而他則欣然應允。肖申克用這把鐵錘開始一點點的雕刻石像,藉此打發掉獄中漫長的時光。肖申克入獄前是一位銀行家,慢慢的肖申克憑借他的特長,幫助獄警處理了一些財務方面的問題,從而得到了改變工種的機會,他開始幫助一位年邁的圖書管理員共同的管理圖書。而之後他有幫助監獄中最大的官員來洗錢。我想他所做的這一切與良心道德無關,而通過所有這一切的活動,他想要證明自己的存在,最為一個有價值的人的存在。所以所有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他都會伸出手,而且全力以赴。但在他所有的默默的堅持隱忍的後面,有著一個更為需要堅持需要毅力的計劃在進行著。一件事情成為了他監獄生活的轉折點,亦或是導火索。他幫助一個叫湯姆的年輕人補習文化知識,而在一次閑談中,湯姆提到了肖申克的案子的真正的兇手,肖申克立刻的跑去請求監獄長重審他的案子,而陰險狡詐的監獄長不但關了肖申克的監禁,而且殘忍的殺害了充滿正義的湯姆。所有這一切在肖申克平靜的外表下激起了內心巨大的波瀾,肖申克依舊默默的回到了牢房,隨著就寢的燈光的關滅,故事開始了新的篇章。第二天,監獄亂了套,肖申克不見了。監獄長撕開了一張大幅的美女海報,答案揭曉了。肖申克正是沿著海報後面一條通向外面的隧道逃跑了。鏡頭回到肖申克出逃那一刻,他通過這條他用那把小石錘一點點的敲打了近二十年而鑿成的隧道,爬到了外面的世界。途中經過一條長達500米的地下管道,藉助外面轟轟的雷聲,肖申克一點點的爬著,終於爬過了骯臟的下水道,在河水中將滿身的污穢洗清,只見他將沾滿泥漿的衣服脫下,在震耳的雷聲中,在耀眼的閃電下,像天空振臂歡呼,他成功的越獄了。重獲自由的肖申克按照他預先的設計有條不紊地實行著他的計劃,他從銀行中取走了屬於他的失去十九年自由而獲得的補償款,到國外過上了自己的理想人生。他將獄中的黑暗訴諸報端,終將監獄長和他的爪牙得到了應有的懲罰。而更為可貴的是,他用自己的力量幫助他的黑人大哥重拾人生的夢想。
看完這部影片,我想我們從中可以學到很多很多,而於我而言,我從肖申克的身上看到了一個理想主義者的成功之處。或者可以說是他的人性的光輝,當他遭人誣陷鋃鐺入獄之際,他是及其隱忍的,他審時度勢,不同流合污,但同樣不會以卵擊石,他很遵守游戲規則,但同樣不會放棄自己的一些基本准則。他有毅力,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在乎從頭做起。他更是有頭腦有智慧的,身陷囹圄,不怨天尤人,不隨波逐流,時刻給自己留有一線光明,一線希望。他善於結交真摯的朋友,讓自己的心保持溫暖與柔軟。而對於壓倒性的邪惡勢力同樣可以合作共存。可以說肖申克是一個大智若愚之人。他讓他的行動總是走在語言之前,在他貌似遲緩的外表下有一顆玲瓏剔透的智慧之心。
B. 《肖申克的救贖》: 為何瑞德說自己是肖申克唯一有罪的人
這句台詞的含義是瑞德的悔罪。
《肖申克的救贖》該劇講述的是在一個電閃雷鳴的風雨夜,一場暗藏幾十年的計劃讓他自我救贖,重獲自由!老朋友瑞德在他的鼓舞和幫助下,也勇敢地奔向自由。
《肖申克的救贖》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S6FfyK8YWw3CqVprdbTUyA
C. 《肖申克的救贖》:只要心中有希望,一切都會實現
《肖申克的救贖》它讓悲觀者前進、無助者有力、迷茫者思考、絕望者看到希望,讓迷茫者開始思考。
影片將人性中的迷茫、慾望、殘暴乃至自私或者崇高,統統隱喻在肖申克監獄之中。
而主角——安迪•杜弗蘭,則肩負著救贖的使命。在經歷被誣陷、被欺辱的厄運後,成功越獄,涅槃重生。
這部電影所講的,不光是安迪、瑞德和老布的故事,可能也是你我的故事。
01人真的不能自我設限
安迪讓瑞德買錘子,瑞德一開始猶豫了一下,認為這是那些會引起轟動的違禁品之一。
結果瑞德看到這么小的錘子的時候,笑了說:「用這玩意兒挖地道,估計得挖上600年。」
可是安迪花了不到20年就挖通了瑞德覺得要花600年才能挖通的地道。
安迪想修圖書館,想申請資金,老布說:
「孩子,我在這兒經歷了六個典獄長,我學到了一條亘古不變的真理。當你要錢的時候,沒有一個典獄長不把他們的屁眼嘣得跟小軍鼓一樣緊。
他們只會花納稅人的錢為監獄做三件事:加高圍牆,修建牢房,增派守衛。」
典獄長果然像老布說的那樣以預算不足為由拒絕了。
安迪為了修圖書館,給州參議院每周一封地寫了6年的信,州參議院答應給他撥款200美元以及捐贈一批舊書和雜物。
安迪開心地說: 「只寫了六年。從今天開始我要一周寫兩封。」
最終在安迪的堅持下州參議院被逼得沒辦法,每年撥款500萬美元給圖書館。
安迪只花了幾年時間就得到了大家認為不可能得到的撥款。
你看,事情很少會變得糟糕到我們無能為力的地步,只要我們堅持,總能找到方法應對。
希望就像落在石頭縫隙里的一粒種子,只要有一絲機會就會茁壯成長。
真實的監獄是被迫進入的,但「生活監獄」最開始大多都是自願進入的。
當發現自己被困住了,面對這座監獄,宣布「我沒辦法」「我沒選擇」「我無可奈何」,實在是太容易了。
自我設限,才是生活最大的監獄。
否定自己的可能性和可塑性,然後放棄尋找出路,放棄努力和奮斗,就是畫一個精神監獄,判自己入獄。
02機會是靠自己抓住的
1950年5月,他和瑞德一起被分配到車牌廠維修屋頂。
偶然的機會,安迪聽見了獄警哈德利正為遺產稅苦惱,他放下手裡的油漆刷子,不顧獄友的勸阻,壯著膽子走過去,問:「你信得過你太太嗎?」
哈力回過頭看到安迪,警惕地掏出槍來。
瑞德幾個人都緊張地看著眼前的一切,他們猜測安迪可能被射殺,或者被暴打一頓,也有可能被推下屋頂。
但安迪還是抓住機會,用他的專業知識告訴獄警如何避稅:「我們每個人一生中可以饋贈配偶一次禮物,金額最高可達六萬元,一分錢的稅都不用交。」
安迪之前就是銀行的副總裁,這樣的小事對他來說小菜一碟。
獄警放下了警惕,欣然接受了安迪的逃稅幫助。
安迪因替哈德利解決了難題,很快,被典獄長諾頓賞識,不僅提拔他去了監獄圖書館做管理員,還委託他替自己洗黑錢。
在一眾囚犯中,安迪算是混得最好的了,不僅有了真心待他的獄友,還逃脫了「三姐妹」的糾纏。
自此以後,安迪不用每天去工廠幹活,而是在監獄圖書館做管理員,這可是最輕松的活了。
need-to-insert-img
03讓希望改變生活
安迪入獄後不久,他被變態的「三姐妹」盯上,總是被拉到小屋裡毒打或者羞辱,這樣的遭遇持續了整整兩年。
每次,他都拚命抵抗,臉上總是新傷蓋舊傷。
這件事,讓好友瑞德明白,安迪不是窩囊的菜鳥,他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
瑞德跟安迪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人,他狡猾又善良,能在獄警和囚徒的夾縫中,活出一點自由。
除了安迪和瑞德,其他囚犯則模糊為被馴服的人。
他們的人生,一眼就能望到頭,往前一步是高牆,後退一步是深淵。
在時間浸泡下,他們喪失了希望,失去了改變生活的本能,也失去了改變生活的勇氣。
就像在監獄待了一輩子的老布,被假釋後,適應不了新環境,在孤獨和緊張中,自殺身亡。
安迪雖然寡言少語,但是他心中有希望,有追求。
他曾對瑞德說: 「萬物之中,希望最美。最美之物,永不凋零。」
希望給了安迪足夠的勇氣,他奮力抓住身邊的一切機會,把死寂沉沉的生活撕出裂縫。
他擅自用監獄的廣播,播放唱片《費加羅的婚禮》,讓所有人感受久違的美好。
他送給瑞德一枚口琴,希望他的生活也有點新鮮的玩意兒。
在密不透風的壓抑中,安迪從未放棄希望。
他希望有一天,定居在西班牙的海島上;他希望有一天,重獲自由。
讓希望改變生活,是安迪教給我們的生存法則。
need-to-insert-img
04
肖申克的監獄里的人也可以當做我們自己亦或是身邊的人。其實,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到一些我們看不到的東西。
狂躁的哈德利、陰鷙的諾頓、膽小的老布、偏執的「三姐妹」、仗義的瑞德、活潑的湯米……
眾生中,總有那麼一個人會擊中你的心。
《肖申克的救贖》也告訴我們越是不順的時候,越要沉住氣,路再艱難,只要心中有希望,就會跨過這個坎,走過去。
扛得住涅槃之痛,才配得上重生之美。
我是冬心暖,一名95後的上班族,一邊上班,一邊寫稿,希望我的文字可以得到你們的喜愛,喜歡的話就點個贊吧!
閱讀全文
6人點贊
隨筆
鏈接:https://www.jianshu.com/p/ed6c82aa0e5f
D.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不得不看的經典勵志電影,到底救贖了什麼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救贖的到底是什麼?讓我來談一下我餓看法。
1、肖申克監獄的救贖。拯救獄友是我想到的第一個答案,後來,我發現《肖申克的救贖》是拯救了監獄。安迪在監獄里有一些特權,因為他幫助典獄長洗錢和逃稅。他讓每個人享受片刻的自由,拿到文憑,讓每個人出獄後都能工作吃飯,為每個人拓展圖書館,讓每個人都能在精神世界中獲得自由。這一切都是安迪慢慢適應監獄生活後,對這座黑暗監獄的救贖。
然而,在肖申克二十年的牢獄生活中,他對自己進行了很多反思,對自己的「罪」有了新的認識,雖然安迪沒有朝妻子開槍,但自己讓她死了,她因為自己而死。這也是人性的救贖,安迪意識到,妻子是出軌還是被槍殺,都與他密不可分,二十年的牢獄生活對他來說是一種懲罰,他同意在這二十年的牢獄生活。這是他為自己贖罪的代價。
E.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
電影開場是一首名叫IF IDIDN'T CARE的歌曲。在悠揚卻滿是疑惑的歌聲中,鏡頭切到一片偏僻的樹林中,鏡頭沿著林間小路向後拉。安迪的汽車漸漸顯現出來,這是一輛1946年的普利茅斯,坐在車內的安迪一副醉酒未消的樣子。就像歌中唱的那樣,假使安迪不在乎發生在他身上的一切的話,那麼他也就不會和妻子吵架,也會大大方方地同意離婚,當然也不會出現在偏僻的小樹林中,如果這樣的話,故事會有另外一個結局。可是,安迪在乎他的妻子,而且在乎得要命。
法庭上的安迪,一臉木然,面對檢察官一波又一波的攻勢,他顯得十分平靜。他站在那兒聽著檢察官的控訴,就好像聽別人的故事一樣。從他的答話中不難看出,安迪似乎沒有為自己辯解的意思,他用平和的語調不緊不慢地陳述事實。檢察官問,他答。電影的後半段,安迪有一段話是這么說的:My wife used to say I』m a hard man to know. Like a closed book. Complained about it all the time. She was beautiful. God, I loved her. I didn』t know to show it, that』s all. I killed her, Red. I did』t pull the trigger.
安迪的妻子對他說:「你就像是一本合上了的書,而且怎麼都打不開。」
生活中的安迪也許是一個木訥少言的人。不論安迪是一本什麼樣的書,也不管這本書到底能不能打開,他的妻子都不想去翻,也不想去看。因為她已經不再愛他了。安迪是一個極度文明的人,骨子裡都是文明,他做事情的法則有點類似於,在辦公文件上簽字那樣格式化。他也試著採取一些措施來挽回這段愛情。他帶著槍到酒吧喝了酒,酒後直奔那個高爾夫球手的住處。他在影片中說自己只是想嚇唬嚇唬他們。這當然是他的本意,從這點上來說,安迪甚至有幾分天真。不過,他什麼都沒有干,他連面都沒有露一下,也就是說連「嚇唬」這個目的都沒有達成。他冷靜了下來,帶著惆悵的心情開車回家。然而安迪沒有想到的是,第二天清晨,清潔工發他的妻子和高爾夫球手雙雙死在了床上。
誰會是最大的嫌疑人?
安迪開始在肖申克監獄服刑。當天晚上,一個胖子就被哈里打死了。在肖申克監獄這個小小的黑暗王國中,充斥著對生命的漠視,許多殘忍的暴行在這里變得義正詞嚴。哈里可以隨便打傷、打殘、打死一個服刑人員,而究竟要打到哪種程度完全聽憑他個人的意願。電影中的哈里長得五大三粗,一臉狠相,就像是一頭注射了過量興奮劑的公豹一般。他說話時有一個特點,輕微顛著兩腿,彷彿隨時准備咬上對方一口,還是咬在臉上。哈里表現得強硬又狠毒,對待囚犯絲毫不心軟,唯典獄長之命是從。肖申克監獄腐敗和謀殺敗露之後,這個硬漢哭得像個孩子,兩條腿直打哆嗦。
電影中有一句話,說監獄不是童話世界。大意是這樣。肖申克監獄中有一個被稱作「三姐妹」的團體,原著中是這么形容他們的,「他們之於監獄這個小型社會,就好像強暴犯之於牆外的大型社會一樣」。「三姐妹」的領頭的是一個叫伯格斯的傢伙,安迪起初遭受挑釁是在在浴室,那次並沒有發生什麼,更像是一個提前預告。第二次發生在洗衣房後面,安迪自己身單勢弱,不可能每次都全身而退,免不了遭受難以想像的欺凌。一直到他獲得典獄長信任之前,他都得面對突然來自「三姐妹」的圍追堵截。的確,日子並不好過。
湯米的到來,終於讓安迪看到翻案出獄的希望。可很快,湯米被哈里在黑暗中用機槍射殺。
入獄的時候可以說是命運的手在擺弄著他,當他在監獄度過多年之後,又被典獄長用一根無處不在的繩子栓了起來。當初是一個看不見希望的籠子,現在籠子的門打開了,安迪剛要邁身,典獄長把門重新鎖上了,並且一臉獰笑告訴安迪這里根本就沒有門這一回事。這些事情發生地都很平靜,就如當初安迪被認定為殺人犯,投到肖申克監獄一樣地平靜。似乎事情越是平靜,越是再暗地裡告訴你有些東西不可違抗,你越是能清楚地感受到它。警告你不可懷抱希望,不可心存幻想。
可安迪和大多數人都不一樣。在原著中,瑞德說安迪是他認識的人中自製力最強的一個。對他有利的事情,他每次只會透露一點;對他不利的事情,則守口如瓶。在我看來,除了自製力這點,他也是一個具有深厚「內心素養」的人。他一般情況下不會一因為自己遭遇的境況所動,他也有大怒的時候(當他向典獄長說明湯米可以證明自己清白,而遭到典獄長無視的時候),他也有高興的時候,請同時喝啤酒,放音樂。湯米死後,安迪變得冷酷了,他一仍把希望深藏心底,而且保護著它,盡管十分微弱,但不讓它滅掉。
除了安迪和瑞德之外,電影還有另外一個濃墨重彩的人物老布。老布的假釋通過了,這是許多囚犯夢寐以求的事情。然而,世事就是這么奇怪,當初害怕進監獄,現在害怕出監獄。在肖申克呆了多年以後,老布的形態彷彿已經固化了,他的生活習慣,他的用餐,他的圖書館的工作,這些機械性地東西讓他有事可做,也不用感到恐慌。當他要離開監獄重新踏入社會時,外面的大世界究竟以一種怎樣的姿態接納他,他將重新融入哪個角落中,這是他不敢想的,也最終要了他的命。
安迪用一把錘子(小說中提到開始的那把錘子壞了,1967年又換了一把新的)和幾張海報成功打通了通向外界的道路。瑞德曾經誇口說要花600年才能打通的隧道,安迪花了不到20年。自然,這個在牢籠中奮力向外飛的故事並不完美,有許多的瑕疵。比方說,有的人就永遠也不會相信用那樣一把錘子,能鑿出那樣一個洞來。可是,問題不在於那把錘子究竟擁有怎樣的魔力,而在於你的心中是否擁有這樣一把錘子。
F. 青春勵志電影《肖申克的救贖》
青春勵志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推薦
《肖申克的救贖》
基本信息
《肖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改編自斯蒂芬·金《不同的季節》中收錄的《麗塔海華絲及蕭山克監獄的救贖》。本片的主題是“希望”,在牢獄題材電影中突破了類型片的限制,拍出了同類作品罕見的人情味和溫馨感覺。時至今日,本片在國內外各大電影網站的電影排行中始終穩坐前十。
劇情簡介
一部揭露美國司法黑幕的巨片
一幅用友誼和希望描繪的生命畫卷
蘊涵人生哲理的喻世之作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的故事發生在1947年,銀行家安迪因為妻子有婚外情,酒醉後本想用槍殺了妻子和她的情人,但是他最終沒有下手。然而一個不幸的巧合發生了——那晚另外有一個人槍殺了他的妻子和她的情人,於是安迪被指控為謀殺,並獲判判無期徒刑,這意味著他將在肖申克監獄渡過餘生。
瑞德1927年因謀殺罪被判無期徒刑,數次假釋都未獲成功。他現在已經成為肖申克監獄中的“權威人物”,只要你付得起錢,他幾乎能有辦法搞到任何你想要的東西。每當有新囚犯來的時候,大家會賭誰將在第一夜哭泣。瑞德認為弱不禁風的安迪一定會哭,結果安迪的沉默使他輸掉了兩包煙。
長時間以來,安迪幾乎不和任何人接觸。一個月後,安迪請瑞德幫他搞的第一件東西是一把石錘,想雕刻一些小東西以消磨時光,並說自己想辦法逃過獄方的例行檢查。之後,安迪又搞了一幅麗塔。海華絲的巨幅海報貼在了牢房的牆上。
一次,安迪和另幾個犯人外出勞動,他無意間聽到監獄官在講有關上稅的事。安迪說他有辦法可以使監獄官合法地免去這一大筆稅金,作為交換,和他共同工作的犯人每人得到了3瓶啤酒。喝著啤酒,瑞德猜測安迪只是借用這個空閑享受短暫的自由。
一次查房,典獄長拿過了安迪的聖經,卻沒有翻開便遞還給他,並告訴他“救贖之道,就在其中”,可是典獄長沒想到,所謂“救贖之道”真的就在其中。隨後,他被派去當監獄的.圖書館管理員,為了爭取圖書館的圖書更新,他每周寫一封信,為圖書館的擴大而努力著,六年後,他實現了願望。同時,他開始幫助道貌岸然的典獄長洗黑錢。並且為監獄其他獄警處理其他涉及經濟和稅務事項所需的文件。
60年代,小夥子湯米因盜竊入獄,很快成為安迪和瑞德的好朋友。安迪認為湯米頭腦聰明,很有底子,決心教他學文化,讓他出獄後能用正當手段謀生。很巧的是,湯米在來肖申克服刑前,在另一個監獄呆過,而且從當時同牢房的一個犯人的口中得知了安迪妻子和她情人的死亡真相,安迪找到了獄長,希望獄長能幫他翻案。獄長以不可能成功為理由拒絕了安迪,安迪為此與獄長爭執,獄長對他說別忘了自己是什麼身份,且將安迪關小黑屋一個月。這一個月中,獄長謀殺了告訴他知道這個事實真相的湯米,到了安迪出小黑屋時又以湯米因逃獄而被獄警殺死的理由欺騙安迪,但安迪知道湯米是被害死的。獄長又給了他一個月,並叫他好好思量該怎麼做(其實就是想讓他繼續幫他洗錢)。因為他一方面擔心灰色收入曝光,另一方面他也想安迪一直留在監獄幫他做賬。
安迪知道真相後,決定通過自己的救贖去獲得自由!行動之前,他給瑞德說了些“奇怪”的話,叫瑞德如果哪天出獄了就去一個地方,那裡會有他留給瑞德的東西。安迪通過努力成功“越獄”,他的越獄工具就是那本聖經裡面的“救贖之道”,那把藏在書里小小的石錘(書里被雕刻出一個剛好用來放石錘的凹槽)。在他最後一次幫典獄長洗黑錢填文件時,趁典獄長不備,偷梁換柱,將一本聖經冒充典獄長的黑色收入賬本放入了典獄長的保險櫃。他領走了幫典獄長洗的那些錢中的一部分(分別去了12家銀行共取走370,000美元),並且將典獄長涉嫌貪污與謀殺的證據寄給了報社。典獄長看到報紙“肖申克監獄典獄長貪污謀殺”後的報道很震驚,隨後警笛響起,典獄長抬頭看到“主的審判迅速降臨”的牌匾,摘掉牌匾,打開牌匾後的保險櫃,發現他的黑錢記錄本變成一本聖經,第一頁寫到“親愛的典獄長您說的對,救贖之道就在其中”,再往下翻,發現就在聖經出埃及記當頁往後已被切割出剛好能放下一個石錘的凹槽,典獄長頓時絕望。隨後,大批警察和記者蜂擁來到肖申克,絕望的典獄長把自己鎖在辦公室里,最後開槍自殺。
;G. 《肖申克的救贖》:希望與救贖
故事從法庭開始。 「殺妻的銀行家」 ——這是眾人給予 安迪 的身份。安迪背負著不實的罪名,帶著兩次終身監禁,猶如一顆石子投入死水,為肖申克監獄帶來了 希望 。
「面帶富貴相的大高個」——這是瑞德對安迪的第一印象。所有囚犯聚集在門口,看著這些新來的囚犯,似乎他們以此為樂,然而他們忘記了,自己進來的那一天,也是同樣的待遇。
不知安迪是什麼心情,是絕望嗎?我想不是的。也許是一種難以揣測心理,既有著灰暗,又似乎在灰暗中看到一些 光明 。這時的他是否還心存希望,希望有朝一日會有人來為他翻盤?
肖申克是 殘酷 的。在頭一晚,就有一名新囚犯因為無法忍受監獄的孤獨與獄友的嘲笑失聲痛哭而被警備隊長海利毆打致死。第二天吃早飯時,安迪試圖詢問新囚犯的名字,卻得到海伍德粗暴的回答
這是 肖申克在向安迪展示「黑暗的一面」 ——獄卒可以肆意毆打囚犯,甚至打死了都不會有人在意。這里絕不是一個公正公平的地方,對囚犯來說,只有無盡的黑暗和痛苦。甚至,想在這里活下去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如果你死了,你就如同徹底蒸發了一般,沒人會在乎你是誰。
在肖申克,不僅有凶惡的獄卒,還有來自 「三姐妹」 的刁難。
「三姐妹」是三個可怕的同性戀。用瑞德的話來說,他們 不是同性戀,因為同性戀至少還是人,而他們是禽獸。 他們一次次地摧殘安迪,給安迪帶來的遠非肉體上的創傷,更是無法癒合的 精神傷害 。
但在這寒冷的黑暗中,安迪卻沒有喪失希望。他心中依舊有著對自由的嚮往,而非墮落與黑暗。
安迪和幾名獄友在翻修肖申克監獄的屋頂,此時監獄長海利抱怨政府如何如何通過征稅的方式壓榨他的金錢。此時安迪做出了一個極其大膽的決定——直接走向警備隊長面前詢問:「海利先生,你信任你的老婆嗎?」並且在海利惱羞成怒即將把他推下房頂之際,將如何幫助海利先生的辦法全部說出,逃過一劫,甚至索要了工作的「報酬」——每人三瓶冰啤酒。
安迪是不喝酒的。在看到他的獄友們愜意的享受冰鎮啤酒的時候,他只是坐在一旁,笑著看著這一切。
差點被推下樓,只是換來幾十瓶冰啤酒,也許並不是特別劃算,但是在那個愜意的下午,安迪和他的獄友們似乎又重新得到了自由,享受著幾年甚至幾十年來未曾有的自由,擁有了對未來生活的嚮往。這是安迪救贖的過程—— 希望的最終結果是救贖。
在監獄的19年,安迪一直都在不斷地救贖肖申克監獄里的人。
開辦圖書館,每周給州議會寫信,只為了能夠拿到資金為圖書館增添新書,為此甚至不惜幫監獄長諾頓洗黑錢,他的目的,就是救贖。不僅救贖自己,同樣給予別人希望。
沒有希望,人似乎就沒有了活在這個世界上的理由。這一點在在肖申克呆了五十年的老布魯克身上尤為明顯。
假釋出獄,多少囚犯的夢想。但當布魯克在得知自己將要被假釋之後,他首先表現出來的不是激動,而是困擾和痛苦,甚至想要蓄意傷害獄友海伍德,讓自己繼續留在監獄里。
他獲得了假釋,但他早已離不開監獄。已經被 體制化 的他,已無法適應這個社會。
走在平整的馬路上,他面對著川流不息的汽車不知該如何閃避,因為在他進去之前路上只有自行車與行人。坐在緩緩而行的大巴士里,他茫然看著窗外的一切事物,因為這些對他來說都是新奇的。他與世界完全脫軌了。在這個世界上,任何東西都是陌生的,他跟世界已經沒有任何聯系。他甚至想回到監獄里,那才是他的世界,他習慣了的生活。
正如瑞德所說:
對社會極度不適應的他,失去了希望。
他失去了對生活的希望,對社會的希望,對餘生的希望,對一切的希望。
最終他選擇了自殺,在房樑上刻下 「BROOKS WAS HERE(老布到此一游)" ,並離開了這個他所不適應的世界,去往了冥界的肖申克。
可見希望是多麼重要,沒有希望,何談救贖,你甚至不想活在這個世界上。
在 肖申克的19年裡,安迪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用他小小的鶴嘴鋤挖出了一條通向自由的通道。
爬過十九年來挖出的隧道,攀下排水管,借者雷聲的掩護砸開排污口,在惡臭中爬了五百碼——然後,安迪自由了。
自由之雨從天而降。重獲新生的安迪雙手張開,享受著天賜的甘霖。
我無法想像,一個無罪之人怎麼能忍受十九年的牢獄生活。我更無法想像,一個人怎麼會有如此的耐心,十幾年如一日的,用一柄單手的鶴嘴鋤在監獄的牆上挖洞,最後挖出一條通往自由的道路。
因為希望。安迪最終之所以能夠成功越獄,都來源於兩件事—— 牢房牆上掉落的碎石和自己沒有犯罪的堅定信念。那是希望的力量。
毫無疑問,安迪就是那隻鳥兒。他之所以逃獄成功,真的不是因為運氣——信念,堅毅,智慧,耐心,隱忍,缺一不可。
但最重要的,是希望。沒有希望,以上的一切,都不會有。
這種毅力,唯有希望,才解釋得通。
在電影的最後,安迪和瑞德,兩位好友緊緊地抱在一起,這個畫面是任何語言都無法描述的。身旁是蔚藍的太平洋,在這里,他們不再是罪犯,而是兩個完全自由的生命,不受任何事物干涉。
芝華塔尼歐。對安迪來說,這是新生活開始的地方;而對瑞德來說,這片土地的意義對他尤為重大——這是他的「希望」。如果安迪沒有把這一份希望留給他,那瑞德很可能會和布魯克走上同樣的道路。這才是安迪留給瑞德的東西——救贖。
是安迪把他從肖申克監獄里救了出來。他以自己的行動證明了他確非籠中之鳥,而就在他飛走的那一刻,籠子徹底被打碎了,外面世界的陽光重新照了進來。這是安迪留給肖申克監獄的最後禮物——光芒和希望。
有仇必報有恩必復——這就是安迪·德福瑞恩,一個永不屈服的生命。在他的身上,是熠熠生輝的希望。是這種希望,讓他用自己生命的一大部分,換取生命的另一部分——自由,去拯救那一個個被體制化的,逐漸枯萎的靈魂,以及——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