崗什麼的電影
『壹』 韓國有一個電影母子畸形戀 叫什麼名字
1.黑洞
這部《黑洞》涉及甚少人提極的子母戀,實在大膽。影片講述一段畸形的「母愛」,男主人公自幼喪父,和母親相伴渡過,一起吃飯、一起逛街,母親每天叫他起床、甚至幫他洗澡。但這段感情在母親和兒子心中是不一樣的,終於有一天,兒子要結婚了,媳婦娶回來了,母親的嫉妒達到了頂峰,產生了報復甚至是極度病態的報復,兒子和媳婦如何以對
2.聖瘍
(偽母子)
崗作(Gang-do)是一個殘酷無情的男人,沒有家庭,沒有伴侶。他每天的工作就是上門討債,用暴力威脅對方。可是突然有一天,一個中年婦女來到了他的面前,並聲稱自己就是她的母親,而他則是她那個丟失已久的兒子。半信半疑之下,崗作和這個女人開始了一段超越倫理和道德禁忌的"母子關系"。
3.莫比烏斯
講述一個意外造成兒子致命傷的女人和一個自宮贖罪的男人之間的故事。該片於2013年9月5日在韓國上映。該片獲邀參加2013年威尼斯電影節。
『貳』 美國喜劇電影男主角好象叫崗瑟
電影名字叫派報兵團網路里搜的到的不過要輸小鬼出差才能看到電影分a和b兩部分
『叄』 我們的崗仁波齊之路
電影《崗仁波齊》公映了,迫不及待去電影院看了一場。但在我家附近的幾家大的影城,有些不放映這部電影,有些雖然放映,但每天只有在下午觀眾少的時間才放一場。很顯然,電影院對於這部影片能否獲得觀眾青睞,持懷疑的態度。
是的,如果你沒有去過西藏或其它藏區,沒有見過叩著長頭朝聖的人們,如果你對宗教的朝聖、轉山並不了解,如果你不相信信仰的力量,那你在電影里看到的,就是無休止的叩長頭、走路、搭帳篷、吃飯、睡覺、念經,反反復復,無窮無盡。。。。。。
但是,如果你對上述都有一定的經歷和了解,你去過西藏、青海、四川、雲南、尼泊爾等地的藏區,見過眾多叩著長頭朝聖的人們,甚至。。。。。。你也轉過神山崗仁波齊,那麼,一切就都不一樣了。你的親切感、認同感、神聖感都會油然而生。
看完《崗仁波齊》這部電影,平靜、坦然、神聖,沒有激動,沒有震撼,只有深心的寧靜。崗仁波齊的朝聖,走一條屬於靈魂的路,不卑不亢,無喜無悲,是寧靜的力量,是信仰的加持!
《崗仁波齊》里的路,是一條朝聖路,他們走了一年。
這一年裡,他們遇上許多狀況。
有時,要頂風冒雪在大霧茫茫中向前;有時,會途徑一大片爛漫的油菜花地;有時,會在鮮花盛開的河畔跳起鍋庄;有時,頭頂上山體滑坡滾落的石塊會隨時要命;有時,車會壞在路旁;有時,人會受傷生病;有時,肚子里的孩子突然要出生;有時,車會被追尾撞得稀巴爛;有時,路旁有人會招呼你們喝茶;有時,要送給其他朝聖者糌粑;有時旅費用盡,要暫時打零工賺錢;有時,老人時辰到了就去世。。。。。。
這一年裡,他們走走停停。
因為知道自己終將要去向哪裡,所以,心安理得面對發生的一切。
他們不抗拒「麻煩」,不拒絕「波折」,不抱怨「不公」,不害怕「無常」。
發生什麼,就面對就好了,他們,沒有怕的。
接受,面對,理解,放下。
不著急、不退卻、 不抱怨、 不放棄。
然後,整頓行裝,繼續上路。
我們能感受到一種神奇的力量,它不澎湃洶涌,它不虛張聲勢,它沉穩而又有力,內斂而又堅強,它不顯於表象,它紮根於內心。我想,這就是文化的力量,就是信仰的力量。
所謂信仰,其實並不在乎你信奉的是哪一個宗教,哪一個門派。
是你願意去崇敬那些眼睛看不到的神聖的存在;
是你願意去追求那些看似帶不來現世功利的使命;
是你願意在一個又一個片刻的平凡生活里實踐你所相信的事物;
是你願意在一個大部分人都迷失自我的世界裡尋找自己是誰,自己的天命何在。
自覺自願,毫不強求。
所以,真正的信仰,它不是迷信,它絕不強加於人,它不會毀滅其它不同於自己的信仰,而是獨善其身,植根於深心之處的神聖夢想。
說起來,我也算是去過多次西藏、青海、四川、雲南、尼泊爾等多個藏區的人,見過無數叩著長頭一路朝聖的信徒,他們甚至比《崗仁波齊》里的朝聖群體更艱苦,他們沒有拖拉機,沒有拖車,沒有帳篷,全憑每個人的四肢和心靈,一路叩到了波仁波齊。
我更是一個去過崗仁波齊轉山的人,當然我們的轉山不是《崗仁波齊》里的長途朝聖,我們不需要從自己的住處一路走來,我們也不需要叩著長頭,我們只是完成朝聖途中最後一段轉山崗仁波齊,約56公里的高海拔山地路線。與其說我們去轉山,不如說是去參加一次高海拔的戶外徒步和攀登。但是,我們畢竟親歷了轉山的過程,目睹了朝聖的人們,拜謁了神山崗仁波齊,我們用腳步、用心靈,接近了一個夢想。
我想,這是值得的,也是幸運的,同時也是幸福的!
看完《崗仁波齊》,我的思緒總是回到了十一年前,我們去崗仁波齊轉山的老鏡頭里了。。。。。。
時間回到了2006年的5月份,我在美國旅行,邁亞密明媚陽光,以及海邊的熱帶景色讓身體放鬆,營養足夠的西餐把我養得白白胖胖,但我的心還是縈繞著青藏高原的雲。這幾年,我進入了獨自旅行的頻發期,而且選擇了多次與宗教信仰有關的線路行程,兩次隻身入藏,獨自梅里雪山徒步轉山,單人騎車環青海湖,梵音中徒步大朝台。。。。。。而對於藏區的嚮往,我已經達到了忘我的程度。
我在邁亞密計劃了在六月份再次入藏的方案,我這次的的行程主要是越野車環西藏大北線,共20天左右的行程,途經崗仁波齊、札達、阿里、可可西里、鹽湖、雙湖、納木措等夢想之地,其中崗仁波齊的徒步轉山是此行安排的一個重點,在做計劃的時候都禁不住興奮。
因為需要包車,如果獨自入藏費用太高,於是我聯系了另外四位好友一同實現這次夢想之旅。開始計劃的是大北線,但由於大北線一般都需要雙車照應,我們只是單車風險較大,因此我在一番思想斗爭後,將20天的大北線行程改為了16天左右的小北線行程,放棄了幾個路況很差、海拔和風險較高的地方。
我在美國用電話聯系我的好基友峻哥,將行程告訴了他,並確定了在拉薩集中的日期。已經從國企辭職的峻哥一聽計劃,迫不及待帶上了他的朋友,私企老闆升哥,在我還在美國時就已經出發了,他們倆要先去青海一帶先玩大半個月,然後再提前到拉薩等我。
我再用電話聯系了我的好友,連州戶外的先驅之一汪洋,他將和我的另一好友,也是紅顏知己小煙子,在集合日當天從成都趕往拉薩。
好了,一切都安排妥當,在沒有微信的當年,在沒有免費網路的海外,電話費花了不少美刀。
一個月後,我獨自背著大包走進了拉薩的著名的瑪吉亞米餐吧,這種感覺是我習慣的,不過這一次我將不再孤單,因為這里是我和峻哥、升哥約定的集合點。我提前了一天來到了拉薩,汪洋和小煙子此刻還在成都。
第二天我帶著他倆驅車去了山南的澤當那邊,登上了神聖的雍布拉康,朝拜了古老的昌珠寺,漫步了美麗的雅魯藏布江邊,這些都是我非常熟悉的地方。
下午一起去貢嘎機場接上了汪洋和小煙子,沿著拉薩河一路回拉薩,順便我把他們四人帶上了一個很少人知道的地方,我叫這個地方為「天空之城」,是我第一次來拉薩時偶然發現的,它是在拉薩河邊山上一個不出名的寺廟,寺廟旁邊有一處廢墟,在廢墟之上能夠俯瞰美麗的拉薩河。
寺廟里的喇嘛很熱情接待了我們,請我們喝了甜茶,我們在「天空之城」面對美麗的拉薩河,堆起了石塔,可以說是一份祈禱,也是一份對自然的崇拜。
不過可能是小煙子剛上高原,拉薩已經是3650米了,馬上又被我拉上了更高的一個山上,晚上有些輕微高反的症狀出現。
我們終於踏上了小北線的行程了,一輛陸地巡洋艦4500越野吉普,我們五個人坐在上面有些擠,司機丹增師傅是個老實的藏族人。幾乎沒有什麼准備,我們在市場上買了兩筐西紅柿,就開始我們的「朝聖之路」,事實上我們在這十五天,就基本沒吃過肉。
十五天的行程太精彩了,這是我一輩子都沒法忘掉的行程,路途上每一分鍾都是美的,以致美得最後讓我們的審美都疲勞了。
更多的美好先不在這里陳述了,今天要回憶的是崗仁波齊轉山之路。。。。。。
出發的三天後,我們通過了薩嘎的兵站,在邊防部隊檢查了我們的邊境通行證後,我們到達了普蘭縣,下午到達了西藏三大聖湖之一的瑪旁雍措邊上。
西藏十年前的路,遠不如現在的好,電影《崗仁波齊》里看到的那些路好多都是沒有的,我們的越野車在離開日喀則不遠後,走的幾乎都是石頭和泥砂路了,爆胎成了經常的事。
此刻,我們就站在高高的神山崗仁波齊之下,面對著世界上最高海拔的淡水湖的瑪旁雍措,湖的西南面,則是有「鬼湖」之稱的鹹水湖拉昂措;而瑪旁雍措的對岸,則是西藏另一座著名的神山納木那尼雪峰。這一帶,是世界上眾多教派的神聖之地,就算是現在的回憶起來,都能感受到那時強烈的幸福感。
順便說說這里的海拔,瑪旁雍措湖面4588米,崗仁波齊6638米,納木那尼峰7694米;湖邊的小鎮塔欽,海拔4600米,可以說這里的高原已經接近了人類生命的禁區。
轉山之路基本都在4700——5700米之間,如果說朝聖走的是一條靈魂之路,而朝聖的終點崗仁波齊的轉山之路,更是一條生命之路。
一路爬山涉水,我們到達在崗仁波齊下的宿營地——塔欽,說這里是個鎮,現在可能是,但在當時這里連個村都算不上,山坡上就只有石頭堆成的房子,更多則是一些帳篷搭起的房子。我們在一個帳篷里住了下來,5塊錢一個人,裡面就是大通鋪,不過起碼有了一個禦寒的地方。
傍晚遠空的雲散去了,納木那尼峰完整地展露了它的顏容,我們靜靜地看著天空的變化,心裡卻在想著明天開始的轉山之路。
無知者無畏,事實上我們也很勇敢,當時沒有做任何的准備,沒有帶什麼特別的裝備和食品,就准備走這條轉山之路了,我們都是幾乎在海平面生活了一輩子的人,大部分人都沒有徒步上過5000米以上的海拔的經驗(坐車的除外),而較早從事戶外活動的我,也只是上過一次超過5000米的哈巴雪山。更別說這一段56公里的路,大部分都在5000米以上,最高點在5700米,這是一條真正的天路。
之前雖然了解了一下,這條線路通常三天完成,最快也要兩天,當然也有經常轉山的藏民能在一天24小時內完成。我們是否能適應海拔?是否能完成轉山的全程?多長時間內能完成?出現狀況怎麼辦?由於進了山後手機就沒有信號了,所以這些事情事先都得計劃好。
晚上我們了商量了一下,確定了以下幾條:
1、轉山崗仁波齊,由於升哥不是「驢子」,沒有登山經驗,小煙子入藏後一直斷斷續續存在高反狀況,所以他們兩人不參加轉山,留在塔欽休息。雖然這個決定讓他倆很遺憾,但他倆都很理性。
2、我、峻哥、汪洋三人轉山,計劃在兩天內完成56公里行程,明天早上出發,約定丹增師傅後天下午六點開車在出山口等我們,如果等不到,就證明我們在兩天內未能完成,或是途中出現狀況,再根據具體情況再決定下一步計劃。
3、因為這段時間比較少人轉山,真正的藏民轉山速度快,我們又跟不上,可能沒有同途人,存在迷路可能。另外為了降低危險性,決定在塔欽請一個向導。
我們住的帳篷的主人,是一個退伍的漢族老軍醫,他也給了我們一些登山的建議,另外給了我們兩紙盒葡萄糖注射液(共十小支),讓我們必要時服用。而向導的問題,他答應明天幫我們找。
晚上的帳篷還是有些冷,不過我們搬來一堆牛糞,在帳篷內燃燒起來,空氣頓時暖了起來,盡管在這樣一個海拔高度里,是很難休息好的,但努力讓身心放鬆和安靜下來,為了崗仁波齊,為了那個夢想。
要出發了,但早上老軍醫幫我們約好的向導(是一個十多歲的藏族女孩)跑過來說,今天家裡沒有人看小檔口,走不開了,因此沒辦法當我們的向導了。老軍醫連忙又去找了另一個向導,也是一個藏族的小女孩,也就十六七歲左右,她叫次央,是個很漂亮可愛的女孩。
為了減負,我們三個人把必要帶上的東西組合成了一個背包,路上就由次央和我們三人輪流背著。丹增師傅開車把我們送到了崗仁波齊徒步轉山的進山口,我們四個人的轉山之路,正式開始了。
崗仁波齊是世界上四大宗教的聖山,印度教、佛教、苯教、古耆那教都把崗仁波齊稱為神山。它是佛教的須彌山,它是印度教濕婆的道場,它是世界的中心,在西藏它是最神聖的地方。凡人是不能到達的,凡人的攀登會驚動神明,但每年來自全世界的眾多教徒去朝拜轉山。
岡仁波齊那裡氣候多變,山勢呈圓錐狀,6000米以上常年積雪,岡仁波齊直到今天仍然神聖不可冒犯,迄今為止,它還是一座因為宗教的原因禁止攀登的山峰。
相對於電影《崗仁波齊》里的朝聖之路,我們的轉山當然不算什麼,但仍然是危險和艱難的,每年都有不少的信徒長眠於轉山的路上,他們和電影里的楊培爺爺一樣,視長眠於神山是一種幸福。但我們顯然還沒有這種造化,我們只是把它當成生命里的一種體驗,我們需要把危險性降到最低。
進山之後,第一天的路還是比較平緩的,雖然海拔已經很高了,我們從4700米左右一直緩緩上升。從地形上看,這一段路基本上是在一條山谷里,沒有多遠,山裡已經基本沒有植物了,地上偶爾還有些苔蘚類的植物,更多是碎石形成路段。而山谷兩邊的山,則大多是冰雪覆蓋。
這一天的路,為了避免高反,我們走得很謹慎,速度平緩,走一段就強迫自己休息一下,雖然很快我的海拔表就爆表了(我的「古老」海拔表指針最高是5000米),證明我們已經突破了5000米的海拔,但我們三人都沒有什麼反應,而次央是在高原里長大的,她更是輕松自如,在更多的時間里,她都搶著背著包包。
下午三點左右,我們到達今天計劃的宿營點,我們是今天轉山的人中,最早到達的人。這里是轉山線路中離崗仁波齊主峰最近的地方,只有幾百米,它在一個海拔5200米的山地平台上,這個山地平台上搭了一些固定的帳篷,帳篷里有用石頭砌起來的床,我們今天晚上就在這里過夜了,費用是5元一人。而河谷的對面有個寺廟,叫哲熱普寺,現在好多轉山者都住在那裡了,而當時是沒有提供轉山者住宿條件的。
住下後我們繼續沿著山谷走向崗仁波齊主峰,崗仁波齊被稱為雪山中的蓮花,而主峰則是蓮花的花心。在四周都是碎石的環形山谷里,這個冰清玉潔的神聖雪峰,就靜靜矗立在那裡,它就在你的眼前,似乎伸手可及,但當你真的伸出雙手,這份聖潔又展現出它冷傲的一面,讓你感覺遙不可及而無法接近。
崗仁波齊啊!我們終於近距離的見到你了,心像是經歷冰雪溶化的一刻,冰冷之後感受著融融的春意。無論是信徒還是戶外運動愛好者,我們的身份已經不重要了,我們信奉那一個教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已經站在你的腳下,用身體和靈魂去努力靠近你。
今天大概23公里的路相比還是輕松的,我們三人的體能和經驗都還是不錯的,主要的考驗還是在明天通過5700米的埡口的艱難攀升過程,以及明天剩下的33公里山路。
下午我們在帳篷外充分享受了這個閑暇的時光,曬著太陽,喝著熱水,吃著方便麵(轉山途中唯一的食物),和次央漫無邊際的聊著天。當時這里的物價:帳篷5元一人,方便麵5元一碗,開水5元一壺,簡稱三個5。
看著陽光很好,看帳篷的一對小夫妻,甚至燒了一壺開水來洗頭。
白雲在身邊飄舞,崗仁波齊主峰就在眼前,這世界有一種簡單的美好,在此刻我深深的感受到了。
一陣風吹過,浮雲散去,崗仁波齊主峰更清晰的展現在眼前,皚皚白雪之上,潔白無暇的雲彩在藍色的天空映襯下,把崗仁波齊主峰妝點得更加動人,我連忙用傻瓜相機拍下這美麗的時刻。
後來我看過不少不少去轉山的人發的圖片,能夠遇上這樣的好天氣的還是很少的,我覺得我們已經非常幸運。
我問次央上來轉山幾次了,她說第三次了。我想這么小的年齡,其實真挺不容易的。看帳篷的小夫妻偷偷告訴我,次央來塔欽並不久,她是隨著媽媽改嫁過來的,她現在的繼父還有一個兒子,也就是次央沒有血緣關系的哥哥。聽起來有一絲悲涼,心裡想著這種的家庭狀況,次央大概也不會有什麼太好的生活,也怪不得次央那麼小就開始當向導了。但小夫妻告訴我,這種事在藏民中很普遍,次央這個年齡就開始出來掙錢的也不在少數。
下午,陸陸續續有一些轉山的人上到平台了,少部分是藏民,他們找個地方就休息了。動靜最大的有兩大群人,一群是從尼泊爾過來的轉山團隊,他們雇了十多隻氂牛和騾子,把帳篷、和各種生活物資馱了上來,那「土豪」的程度讓人吃驚,甚至還有用冰桶泡著的各種飲料;另一群人是印度人,他們相對低調,隊伍中還有一些老弱者。而尼泊爾人和印度人的轉山,都不需要像我們藏民一樣叩著長頭的,它們和我們一樣,拿著登山杖行走。
天暗下來了,信徒們有些在念經,有些點起炊煙做飯;也有些藏民在煨桑唱歌,桑香四溢,歌聲空茫而遼遠。
我在帳篷里,套著睡袋躺在石板上,帳篷的門口就正對著崗仁波齊的主峰,還有夜空里的月。我不會唱歌,不會念經,但心中也似有萬語千言。
晚一點的時候,有個印度人過來找我藉手機,說是他們的人身體有狀況,想找塔欽的人求助。但有手機也沒用,這里根本就沒有信號。事實上到了這個海拔高度,已經是人類生命的極限,如果不能適應高原的環境,隨時都是有生命的危險的。
天終於亮了,也終於睡完了,在5000多米的海拔上,我們這些來自於低海拔的人,是很難睡得著的,因此平常最舒服的睡覺反而成了一種煎熬。
今天才是真正考驗我們的時候,我們需要攀越5700米的埡口,然後一路下山,路途較長,共有33多公里的高海拔路段。由於昨晚沒有休息好,我們把老軍醫給我們的20支醫用葡萄糖注射液全打開了,分別加進了我們的水壺的水裡。沒有鎅刀打開這針劑,咋辦?用石頭砸唄。
『肆』 今天早晨的電影叫什麼崗三個字六點多放的
樓主你好
今天九月二十四號CCTV6電影頻道
從早上5.16分開始播放電影《卧龍崗》
有圖有真相求採納點擊可以查看大圖哦
『伍』 電影《攀登者》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攀登者》將在2019年9月30日上映,匯集了眾多如吳京、章子怡、胡歌這樣自帶流量大咖,有如此明星陣容的影片可不多,吳京自不必說,戰狼系列影片的熱度還未過去,流浪地球就又一次讓他聲名大噪,而章子怡和胡歌更是早已經名聲在外,這三人的粉絲量可能不一定比得過那些流量小生,但都是牢牢的鐵桿粉,而且三人的演技和業內口碑都是極佳。除此三人之外,大家還可以在電影中見到成龍、井柏然、何琳等諸多著名演員。
為了珠穆朗瑪峰的歸屬權,中國還是組建了一支登山的隊伍,並且派了一支軍隊保護,讓他們能夠順利地登上山頂,因為當時的珠穆朗瑪峰不僅自然條件惡劣,周圍更有很多土匪出沒,攀登珠峰也是登山隊對自己的極限挑戰.電影為了能夠還原當時的情況,在崗什卡雪峰實地拍攝,由吳京、成龍、章子怡等電影屆的大咖聯合出演,給大家帶來視覺和心靈上的雙重震撼。
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記得點贊!
『陸』 三個字的電影,最後一個字是崗,國產片,帶一點恐怖的
《卧龍崗》 (2014)
導演: 雪村
編劇: 雪村
主演: 雪村 / 俞晴 / 英達 / 翁虹 / 林雪 / 更多...
類型: 喜劇 / 懸疑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2014-10-17(中國大陸)
片長: 83分鍾
又名: Town of the Dragon
卧龍崗的劇情簡介 · · · · · ·
侯睦(雪村 飾)和珠子(俞晴 飾)是一對清貧的未婚夫妻。開黑車的候睦偶然撿到一位外形怪異的客人遺落的神秘古董,變賣無門,夫妻二人的平靜生活此後卻接二連三地遭遇逆轉,詭異噩夢、離奇死亡等等一樁樁駭人聽聞的可怕遭遇,變本加厲地摧毀著這個家庭——珠子離家出走了……
為了挽救即將分崩離析的感情,候睦在幾個朋友的幫助下,踏上尋妻之路。誰知,在離奇事件背後,更加恐怖的真相正在向他悄悄逼近……
『柒』 2015年8月24號早晨,6點左右播放的是什麼電影3個字,就是什麼崗
樓主你好是今天啊 九月二十四號
今天九月二十四號CCTV6電影頻道
從早上5.16分開始播放電影《卧龍崗》
有圖有真相求採納點擊可以查看大圖哦
『捌』 《崗仁波齊》觀後感
《岡仁波齊》講述了在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該村的10個普通藏族人和一個孕婦一起從家出發前去2500公里以外的岡仁波齊朝聖的故事。下面是我為您准備的《崗仁波齊》觀後感,供您參閱。
《崗仁波齊》觀後感一
第二遍再看,可以更好的去感受,也可以拋開情節更多的去體會細節。比如,停電了,一屋子的人沒有一個慌亂的,就像什麼都沒有發生,點上蠟燭,該幹啥幹啥,來電的時候,也是沒有人有反應,就是簡單的熄了蠟燭繼續該幹啥幹啥。想起家裡停電或者辦公室停電時,各種大呼小叫,各種情緒開心的、抱怨的、還有幸災樂禍的。來電時又是各種情緒起起落落,這在整部電影里都看不到,沒有什麼情緒的升起和落下,一切發生了就發生了,接受,然後繼續往前走。我在生活里也一樣可以如此,不用急,急著去幹啥呢?不用怕,最壞的擔心發生了又能如何,這不還沒發生么?好心態修煉中。
這支隊伍組成時,就是那麼簡單自然,我想去朝聖,我也想去,那就去吧,嗯,好,去呀。沒有嫌棄,不怕被拖累。沒有三六九等,沒有誰把誰當做累贅,好像這些人心裡就沒有分別心似的。遇到困難永遠是大家一起克服,不需要呼籲不需要指揮,每個人自發的到了自己的位置,一切按部就班。
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快樂的無處不在,拉著車也可以快樂的唱歌,看見太陽脫了棉衣就跳起了舞,那麼純粹那麼自然。
「開始念經吧」,會去看第二遍,很大一個原因就是想要再去聽他們誦經的聲音,太美了,這種美我無法用語言描述,我感覺,若我不控制著,我一下子就會進入某個勢能中去,太舒服了。第二遍看,錄下了裡面所有念經的場景,好喜歡聽。
樂於分享,想起我之前也一直覺得,物質的東西沒有什麼是屬於我的,它只是為我所用。對於藏民們,他們不管遇到誰,都會很樂意分享自己的東西,一起喝茶吧,送你一袋糧食,大嫂我借點柴,這張皮子送給姑娘,拿去。
開始陣痛要生孩子了,也沒有慌亂,沒有多激動,就那麼自然,在朝聖路上發作了,連夜去了就近的醫務所,產婦都沒有痛到大喊,這才是真實的,醫生不讓喊啊,也沒力氣喊啊。初生的嬰兒好可愛,生產過程是一個很有愛的過程,很美的畫面。
對自然的敬畏之心,開春耕地要盛裝打扮,要燒香,要隆重,老人在感慨:現在的年輕人不知道為什麼這么急。是啊,中國速度,真的是好事嗎?我們為什麼這么急呢。
遇到落石時,大家很淡定的保護著孩子,沒有慌亂,沒有怨天尤人。
藏民們的話很少,一路上都很安靜,只有老人家的念經聲,還有小女孩對屠夫說的那句「加油」,還有就是「來喝茶」。小女孩跟家裡人通話,跟每個人說話都是那幾句:在幹嘛,我想你了,你想我嗎,我在待著呢。朴實,無華,很美。
遇到夫妻倆帶著毛驢去朝聖,問他們為啥是妻子在拉車而不是毛驢,答因為心疼毛驢,上坡妻子拉不動才讓毛驢幫忙,人和動物,我們是不是太習慣了我們是主人。他們把毛驢當做家人,但是毛驢累了走不到拉薩,他們還要帶著他一起轉布達拉宮呢,一起轉大昭寺呢,要一起祈福。
遇到車禍,先關心人有沒有受傷,很輕易的就把肇事司機「放跑了」,只有一句「小心開車」。沒有扯皮,甚至都沒來得及看一下車子傷成什麼樣子。結果發現車頭已經廢了,一行人開始拉著拖車繼續前行,拉一段再折返回原地,磕過去,再拉。沒人去抱怨,沒人去計較多走了多少路,沒有去在意要多走多少天才能到拉薩。真好,我們在工作時,若也能不怕多幹活,不怕繞原路,不總想著找捷徑,該是多麼美好。我是個典型的應試型學生,我非常適應應試教育,我總是可以找到捷徑,輕松考個高分,可是我錯過了什麼?我這種慣性帶入生活後,錯過的是人生啊。現在越來越不去投機取巧了。
到了拉薩,錢不夠去岡仁波齊了,大家就去打工,年紀大的去洗車,年輕的去工地,晚上還幫老闆娘磕頭賺住宿費。這個過程中大家都是快樂的,好像從來沒有人會去想,為什麼要這樣。在拉薩足足待了兩個月才繼續上路。
隊伍里的長者去世了,沒有人驚慌,對於死亡,其實真的不是多麼恐怖的事情,總有一天,我會明白這個道理。
這是一部可以滋養我的影片,我感覺到心靈被沖刷,想做一個乾乾凈凈的人,與來時一樣干凈。
《崗仁波齊》觀後感二
生長在西藏山村裡的村民,大多從生下來就是藏傳佛教的信徒,幾乎沒有其他宗教。所以,村民從出生就接受藏傳佛教義的教育,他們虔誠、順服、時常悔罪。從楊培一行11人都可以看出他們的目的是悔罪,朝拜聖山岡仁波齊。
有人因為殺牛殺多了,有人因為自家蓋房子死了人,有人因為剩下年歲不多,大家帶著各自的罪和虔誠的心上路了。朝拜路上有時晴有時雨有時下雪,有時雪崩,但無論遇到什麼惡劣的'條件,他們始終沒有放棄過,為了朝拜,無論是磨破了防身的羊皮,或是劃斷朝拜用的木板,或是穿爛了腳上的鞋,或是被雪崩掉下的石塊砸到,或是遇到朝拜的孕婦生產,或是拉行李的拖拉機被撞壞,他們像伏爾加河上的纖夫一樣笨重吃力的向前行走。或是沒有了經濟支撐,或是在水坑中朝拜,等等。都沒有阻礙他們前往岡仁波齊朝拜的信心。
然而,自詡為聰明的人看到他們的行為會非常不解,他們朝拜是撇下了家中尚未幹完的農活,撇下了家人,費錢費力費時還要承受路途中可能有的各種風險,竟然不為了世俗角度的經濟利益。我想,很多自詡為聰明的人應是不理解這群朝拜者整日做這些無意義的事有何動力。因他們眼中只有現時有利可圖,才是正確有意義的。
這些人將自己的經驗總結成教義,讓自己在接下里的日子裡去遵循。然而,人的認知總是存在局限性,不可否認,這些經驗可以獲取物質利益,但這些人精神世界大多匱乏,而信仰的其中一個功能就是能使人幸福。自詡為聰明的人大多不相信他們自己的行為會遭到審判,因此做事會往往縱欲,沒有底線原則,無所顧忌的去追求自己的利益。
無邊界的慾望叫人盲了雙目,鈍了知覺,失了控制,表面輝煌,內心腐爛,如一個爛醉的人。慾望需要教義約束,人生才不致失控爛醉,而正確而虔誠的信仰可以叫人保持清醒,如沒有信仰,至少應為自己立原則,樹界限。清醒是件痛苦的事,但至少方向正確。路對了,不怕遙遠。願世界多些清醒,少些不合理的慾望。
《崗仁波齊》觀後感三
今天我看了電影《岡仁波齊》,受益匪淺。在這部電影里,我知道了許多不了解的知識。片名《岡仁波齊》是指岡仁波齊峰,它位於西藏自治州普蘭縣境內,是岡底斯山脈的主峰,也是中國最美、最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
每個人都懷著自己的心願和希望。為了去岡仁波齊神山,這十一人組成的隊伍,踏上了2000多公里的朝聖之路。
從芒康到拉薩不但有2000多公里,還要一路磕長頭前行,如果是我可能走不到就半途而廢了。最令我震撼的是:他們能堅持不懈,腳踏實地地前行。我想:他們到達岡仁波齊山頂一定會十分興奮,喜極而泣。我敬佩那孕婦,她的肚子里有著即將出生的孩子,她竟挺著大肚子去朝聖了。我更敬佩那位自幼殘廢的少年,在家人的鼓勵下,朝聖去了。
我敬佩朝聖者對信仰的虔誠,對大自然的敬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朝著明確的目標努力奮斗,也許成功的就會是你。
『玖』 一部韓國電影的名字
506號崗哨/崗哨506
劇情: 暴雨滂沱的夜,在無法出入的非武裝地帶發生凶險疑案——最前方的警戒哨所21名小隊員中,除一人神智昏迷外,余者全部被殺。軍方為調查清楚該事件特別派遣了一個搜查小組。然而由於雨勢過猛,搜查隊被滯留在506哨崗。 搜查隊中包括人稱精銳要員的羅搜查官。羅氏在妻子的葬禮上接到上層命令,務必在屍體中尋獲哨崗隊長。該隊長原是參謀部長的兒子,為此國防部上下對此事極其關注。上層給羅氏的時間截止到凌晨六時。 新的線索不斷被發現——19具屍體被尋獲,1名尚存人世。在近乎迷路的情況下,搜查隊意外地找到了倖存隊員,正是身份特殊的哨崗隊長。然而,該隊長只是要求返回部隊本部。一時間,整個事件蒙上了一層厚厚的迷霧…… 幕後: 導演孔秀昌幾年前執導《羅密歐點》為韓國本土影壇成功開拓了所謂「軍事恐怖片」的電影類型,廣受好評。此次,他延續該風格,將故事發生背景移至國內的非武裝地帶——哨所506。在創作過程中,孔秀昌始終堅持製作真實感強烈的「空間故事」,並通過模擬手段和各種試驗來達到最理想的拍攝效果。此外,他還尋訪了數十名曾經在哨所服務過的工作人員,搜集了大量一手材料,用來支持情節的設計。 影片集中了很多精彩的場面,其中最被劇組成員津津樂道的是發生在化妝間的槍戰場景,特別是用子彈擊碎牆壁的場面做的很有效果。影片的亮點還包括精彩的化妝和逼真的人體模型。特殊效果小組組長李昌萬為影片製作了大量屍體模型,並幾乎將所有死亡方式全部考慮在內,令人發指。李昌萬說:「我不喜歡做那些令自己後悔的事情!一旦做,就要做好!」 花絮:【女性角色缺席】 本片以全男班上陣,沒有一個女性角色出現。千浩鎮飾演搜查隊的羅長官,趙顯宰飾演隱匿神秘事件真相的哨崗隊長。影片製作方稱:「該片選取軍人題材,是一部很男性的電影,全片沒有絲毫的情感劇痕跡」,因此沒有女性角色的空間,一時間也成為爭相討論的熱門話題。其實,好萊塢曾經拍出過多部出色的全男班電影,如《捍衛時空戰士》、著名導演大衛·里恩的代表作《阿拉伯的勞倫斯》等。《哨崗506》在重視明星包裝的韓國影壇算是一個特例。 【李英勛回歸大銀幕】 2006年上映的影片《不後悔》因為敏感的同性戀題材,較大的尺度引起不小的爭議,也使主演李英勛獲得了一批固定的鐵桿粉絲。而神秘電影《哨崗506》再次將他推上久別的銀幕,喚起影迷的熱情。 李英勛2001年首次參加短片《美好的羅曼史》,從軍隊退役後以《不後悔》樹立起了自己的名字。《哨崗506》是他首次挑戰商業電影。采訪中,李英勛談到:「我的理解中『商業電影』總是和高額的製作費掛鉤,然而,拍攝過程中,我徹底推翻了自己的這種看法。在影片中,為了能夠徹底消化自己的角色,我必須付出我的全部心血和精力,甚至很久都不能脫離角色。」 李英勛回憶剛收到《崗哨506》劇本時的情景時說道:「我曾經十分迷戀孔秀昌導演的那部《羅密歐點》,所以收到他的邀請倍感興奮。初看劇本感到理解上有些困難,然而慢慢看下去竟被神秘詭異內容深深吸引,並且對自己將要扮演的那個角色充滿了期待。」 《哨崗506》的故事發生在一個限定的空間內,給人的內心帶來強烈的壓迫感。然而在拍攝過程中,李英勛卻感到十分輕松有趣。他說影片中充斥著大量血肉橫飛的場面,往往是臉上沾滿了血跡,斑駁不堪,並且十分擔心這樣會否有礙表情的發揮。 而提到曾經合作過的兩位導演,李英勛也是滔滔不絕。他認為執導《不後悔》的李松熙導演對自己的感受十分重視。他會不厭其煩地一遍遍指導演員進入他所期望的境界。而孔秀昌導演則鼓勵演員們如果出現和他不符的意見,可以通過適當調整達到一種相互磨合的理想狀態。
『拾』 昨天看果兒看電影,介紹幾個小孩,泰國的,泰拳耍的崗崗的,找「心」救人,這電影叫什麼名字啊
電影名:堅強的孩子/英雄少年 原名:Power Kids / 5 huajai hero 發行時間:2009 類型:動作,喜劇 導演:Krissanapong Rachata 演員: Nantavud Bunrabsab,Navarat Techaratanaprasert,SACIS Dndamani,Peytay Vongkamlao,阮明智,阿倫Bavdzhlay。 時長:01:13:17 Lek老師(Arun Phawilai飾)是一名泰拳敎練,一直敎導著一班小孩子泰拳以自我防衛,他們是Wuth(Nuttawuth Boonrapsap飾)、Catt(Sanisa Chindamanee飾)及Pong(Paethaiy Wongkumlao飾)。他們3個人必須照顧擁有心疾的Wun(Darun Tantivichitvej飾),Wuth的弟弟。 因為Wun突然心臟病發而必須進行緊急的心臟轉移手術,所以他們來到了一個被國際恐怖組織首領Peda(Johnny Ngian)所控制的醫院。 無可避免地,他們必須捲入這場醫院的嚴峻考驗,英勇小孩及殘忍恐懼份子之間的激烈打鬥就在這里發生…… 優酷有 上集:v。youku。com/v_show/id_XMTE2MTA5NDAw。html 下集:v。youku。com/v_show/id_XMTE2MTEwMj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