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脫電影為什麼會高分
㈠ 電影超脫影評
電影超脫由托尼凱耶執導,這個喜歡關注社會問題和陰暗面,擅長紀錄片的導演。在影片中也加入了很多紀錄片攝影手法,例如拉長鏡頭,人物特寫,人物對白訪談等。單單從電影名就很讓人引起深思,究竟要超脫什麼?要跨越什麼?外文名為Detachment,翻譯為中文是分離,冷漠。他還有一個譯名是人間師格。這不禁讓我想起太宰治的「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會被幸福所傷。在還沒受傷之前,焦慮的想要盡早持續原狀的分開,並散布著與往常一般自娛娛人的煙霧。」
超脫無疑是這種題材的影評,孤獨,壓抑,迷茫,絕望,焦慮,猶如困在籠子里的膽小鬼。但它同時也引出很多教育問題。從不同角度映射出很多觀點。
在整部電影中無不充斥著灰色調,通過壓抑的文字搭配鉛筆畫來引出故事線。影片開始在昏暗的房間對享利進行訪談但未見訪談人,用了人物面部特寫,享利表情很絕望窒息,抗拒訪談「請出去」。這其實是他內心抗拒面對自我,把自己圈困在自我格局裡。孤獨壓抑的內心猶如捆綁了他的雙腳讓他不能處理與人的關系。
「每一天結束,也許你是常人中的偏執又瘋狂的那一個。你急於融於人群,因此又一次變成了隨波逐流的群居者。為此你付出的代價,是一種長期的超脫的痛。」 --亨利·巴斯
這不正是當代人冷漠背後的起因?隨波逐流,不知道自己該安放何處,長期深受麻木現實的侵犯,偏執,放縱孤獨無時無刻侵擾我們。
享利是個代課老師,這份工作避免與人發生密切的聯系,他抗拒與同事交心,在一個個學校中短暫流放。然而產生他這種封閉性格的起因源於幼時親眼看到母親服安眠葯自殺,這在他的腦海心靈上是揮之不去的陰霾。「我的靈魂與我之間的距離如此遙遠,而我的存在卻如此真實。」在片中引用了加繆《局外人》中的一句話,靈魂得不到歸屬這讓懇利無能為力,疲憊不堪。
當他第一次到達任課班級,叛逆的孩子直接把他的包扔到牆上。「聽著,那個包沒有任何感覺,它是空的。我也沒有提供你損害的某種感情。」
他要求孩子們寫下當你去世時你的家人或朋友可能會在葬禮里對你說什麼話。孩子們沒有一個肯認真思考,寫下的是些荒唐淫亂的文字,其中有個孩子Meredith認真寫下她的父母可能會對她說的話。M在這堆孩子裡面是個真正有良知的人,她喜歡拍照畫畫,在她的作品裡是一些壓抑的人物,空盪盪的教室,昏暗的走廊,黑白的影像像難弄走的污漬一樣,讓人震撼亦讓人心疼。個體的孤獨壓抑同時造就了她獨特的藝術形式,她的藝術才能被全力激活,父親斥罵她不要弄這些陰暗的東西嘲弄她的胖讓她減肥,本來因肥胖而自卑的她在父親的謾罵中滿滿低到了土壤,她像埋藏在土壤的一朵純潔真情的小花,在潮濕冷漠中獨自開放。Meredith第一次見到H認為他是唯一懂她的人,少女企圖向他尋求幫助,她痴迷於拍各種角度的h,試圖從影像中窺探他的靈魂,她與h在教室中交談,她向他尋求幫助她渴望他接受她的情感,但H拒絕,他害怕與人過多交談害怕別人窺探自己的內心別人揭露他的傷疤。M的激動哭泣被女教師所撞見,「你們在干什麼」她很吃驚認為H是個老變態。這反而揭露了H童年的疤,他激烈反擊「我不是一個惡心的老男人,她只是需要一個人和她談話。」影片中並未直接描述H童年發生什麼,通過碎片記憶回顧,鏡頭的把控角度,我猜想母親與外公是一段特殊關系,母親由於被精神異常的外公性侵不堪忍受而服葯自殺。
與失足少女Erica在深夜的公交碰面,兩個同樣孤獨的人,對於孤獨麻木兩人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一個在深夜痛哭,一個沉溺在於陌生人色情交易。同樣困在格局的兩人在過後也成為超脫自己內在的對象。在第一次男人拒絕迴避了她,而在第二次H帶少女回家,有傷痕的少女讓他想起母親,他給少女擦葯,東西吃。眼神無時不刻不透露著溫情,他很驚奇他會做這種事。
影片中還有虐貓情節,當男孩把貓打死四周都是互相圍觀的人,沒有人阻止這種暴行,少年們迷惑地看著這個「血肉饅頭」,在H詢問男孩,「你感覺如何」「我和貓一樣被困住了」。
在外公瀕臨死亡時,精神錯亂的外公把H看成了母親,他很後悔問著原諒父親了沒,H裝成母親說原諒了他。
H是個現實主義,他深知自己眾多問題無法給予少女過多感情,他們都需要足夠的空間,不顧少女哭泣毅然送她去青少年治療中心。
H喜歡記日記,他喜歡把感情發泄投訴於筆尖,在後面也送給了M筆記本「若將痛苦寫下,就不在受其糾纏。」但H畢竟是壓死M的最後一根稻草。
M自從被H拒絕交談後,她把自己困在房間里,她一下下剪下照片把照片貼出大大的照片牆,用麵粉漿破碎糊著,她認為無人能理解她。她做了很多白色的微笑蛋糕,但卻只有一個黑色的傷心蛋糕,她把微笑留給了別人,而自己確是傷心的。她給了H一個微笑蛋糕,在H身後吃了傷心蛋糕,一下咬,一下掰著吃。默默地注視著H背影隨後慢慢倒下。曾經是班上最有良知也是最純潔的人,她死在H的手上,死與他的冷漠,死無他該死的距離。
H徹底震驚了,他哭著說我一無所有。
H在講台上對學生們講「我穿過走廊,走到教室,你們當中有多少人,曾經感受到施加在你身上的某種重壓?我曾經有過。」H讓同學有這種感覺的舉手讓人吃驚全部人都舉了。「好的,愛倫坡在100年前描寫過這種感覺。誠如我們讀到的那樣。我們知道厄舍屋不僅僅是一座老舊的,搖搖欲墜的城坻,它還代表我們自身的存在: 在那年秋季枯燥,灰暗而瞑寂的某個長日里 沉重的雲層低懸於天穹之上 我獨自一人策馬前行 穿過這片陰沉的,異域般的鄉間土地 最終,當夜幕緩緩降臨的時候 厄舍府清冷的景色展現在我眼前 我未曾目睹它過往的模樣 但僅憑方才的一瞥,某種難以忍受的陰郁便浸透了我的內心 我望著宅邸周圍稀疏的景物 圍牆荒蕪,衰敗的樹遍體透著白色 我的靈魂失語了 我的心在冷卻 下沉 顯出疲軟的病態。」導演在H講述時穿插了畫面,但H講述完教室突然變成廢墟。這只是為了讓這文學變得更加真實性,靈魂荒蕪隨後變成廢墟。但又把這講述內容放在片後,是否想表述我們都同樣有一段荒蕪無力的感受,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
最後H去看望了少女,接納自己,同時看到了人生明朗的一面。
這部電影導演將矛頭指向教育問題,問題少年與在教育當中並未取得成效的老師, 但其實不同國家的教育都有一個共同面就是老師帶領孩子感興趣的去學習。
㈡ 豆瓣8.9分,致郁系電影《超脫》有感
在人生最黑暗無助的時候
是我自己把自己拉出來
是我自己把我從墳墓里刨出來的
因為沒有人和你感同身受
也就不會有人理解你
也不必去奢求渴望了
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
原本是看了電影里男主關於「閱讀的意義」的片段,覺得非常勵志,於是想去看完電影。但確實被電影里壓在胸口般的窒息感給致郁了。
找到Adrien Brody 這樣一位憂郁系帥哥當男主,抑鬱基調自然奠定幾分。
故事講述了糟糕學校里的糟糕的學生和老師的生活現狀。男主是一位長期遊走於差生班級的代課老師。對付調皮搗蛋的孩子自由一套。但本片並不是勵志的熱血電影,而被定義為「悲劇」。
電影真實的描繪了,那些滿口逼味兒的學生生動諷刺的形象。比如他們原本就有一個張口就罵的家長。那些家長們把糟糕的生活情緒宣洩給老師和孩子,再有孩子傳染給學校。
負能量就像傳染病,老師無能為力,只是被傳染著,忍受著這操蛋的生活,無法超脫。
男主亨利作為一個習慣於此的老師,也有自己孤獨的童年和面對外公死亡的現實生活。他好心的幫助了一個無家可歸只能甘當站街女的少女。
沒有那個孩子天生就是犯賤的。只因為他們沒有出生於一個健康的家庭,因為無知與無助,成為了一個看起來無可救葯的樣子。那些沒有被溫柔以待過的孩子,又怎麼懂得溫柔待人呢?
亨利就是這樣無奈的,看著外公眼睜睜死亡,看著自己的學生因為孤獨和抑鬱在自己面前自殺。
而亨利自己也一肚子情緒如大石頭般壓在胸口。他的自愈方式是:書寫。
只是寫,把自己的情緒,絕望,無序的思想,這無止境的生活,寫下來。靜待時光。
只可惜他把筆記本遞給那個准備自殺的學生時,已經來不及了。
巨大的孤獨,壓力,窒息了她活下去的希望。
即使是閱讀,即使是通過藝術表達,即使是書寫,來自家庭的負能量也摧毀了也許還不夠強大的女孩的世界。來自學校的教育在生活面前無能為力。
我們不是超人,我們拯救不了他人。
讓老師真正抓狂的,是那些自以為很酷的,自我傷害的學生的不以為然的態度。傷害自己是很容易的,要在乎自己好好生活反而很難。
故事最終也沒人真正超脫。電影以被幫助的站街少女在類似青年孤兒院的地方生活作為希望,又以亨利在破敗的教室里朗讀詩歌作為結尾。
生活如同正在腐敗的城堡,寂靜無聲。
終將結束,終會超脫。
㈢ 無比復雜又深刻的《超脫》
大概沒有人會比艾德里安更適合Henry這個角色了,長得像個聖徒,又自帶絕望感和疏離感,正好完美契合了《超脫》這部電影的意境。每一次他在昏暗的光線下用游離又壓抑的語氣講台詞時,我作為觀影者內心都會潮濕起來。
這是一部非常奇特的電影:名叫《超脫》,好像比誰都看得淡然,但其實主題極其復雜和沉重;抱著治癒之心來觀看,看完之後整個人更加抑鬱;表面上說的是教師在學校教學中遇到的難題,但卻反應了整個人類的困境。這種從名字到內容的對比,讓我莫名地想到了《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輕》中的一句話:只有必然,才能沉重; 所以沉重,便有價值。
但其實《超脫》一開始就闡明了這部電影的主旨:
加繆的這段話完美解釋了Henry的掙扎與糾結:靈魂和自我存在之間的巨大矛盾——我彷彿存在,又彷彿不存在,我只是我人生的旁觀者而非參與者。這像極了《局外人》這部小說中的主人公默爾索,「今天,媽媽死了。也許是昨天,我不知道」。但其實Henry一直在嘗試著脫離這種無力,只是最後,他讓自己失望了,最終成為了思想荒野上的游盪者。他無法擺脫外公對他母親的傷害的陰影,還在代課的學校目睹了學生的自我放棄和家長的漠不關心,經歷了原本對他有好感的女孩子自殺,甚至改變不了他照顧的小女孩最終會被艾滋病殺死的事實。電影最後的那個場景,表面上荒蕪的是教室,但其實真正荒蕪的是Henry的內心。配上具有怪誕之美的愛倫坡,簡直奇絕。
不過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這部電影最觸動我的還是和教育相關的內容,裡面時不時得就會傳達這種思想:
看夠太多孩子因為父母的不當管教最終不僅沒能成才,反而連心理都出現了問題,我對這句話實在是太贊成了。有的人不僅沒有考慮清楚自己的人生,甚至連在生孩子的時候也不曾考慮過自己是否能夠對這個小生命負責。有的時候,成為父母真的需要一些門檻。
電影中還有一個高能部分:劉玉玲飾演的老師受不了學生的自暴自棄最終崩潰,並說出了「不在乎誰不會啊,要有多大的勇氣才能去在乎」這句名言。人生中最有勇氣的,應該就是在乎自己和與自己相關的人和事,畢竟「躺平」並利用自己暫時的優勢(比如年輕)是個太過於輕松的事情,而對自己的未來負責往往需要更多的勇氣和決心。真的希望,每一個在學校過早放棄自己的學生都能有這樣的見識。
總之,《超脫》是一部包含太多涵義的電影,看完之後我內心充斥了並不是放鬆,而是更多的苦悶。雖然不建議內心不夠強大的人觀看,但它真的是一部優秀的作品。
㈣ 如何評價電影《超脫》
實,在《超脫》這部電影里,沒有一個人不是孤獨的。平日看似灑脫的男主到了深夜,會一個人在歸家列車中偷偷哭泣。內心陰暗的虐貓少年在被男主喝止其行為時,也只會冷漠地申辯道自己只是像只可憐的貓兒,被困殺現實的空間里。而說這話的時候,少年眼神空洞,攤開的手掌滿是淋漓的鮮血。影片中段出現的那個趴在鐵絲網前緊閉雙眼的中年教師,無論是學校還是在家中,他都可悲地淪為了不存在之物,直到被男主無意間瞅了一眼,才悻悻地恢復了和這個世界的聯系。而另一靈魂角色,男主的學生——極具繪畫天賦的Meredith在學校和家裡的情緒同樣是被壓抑到了極點,連自己在暗室塗鴉的一水兒黑白作品,一眼望去,戾氣分明。……當電影的時間軸趨回到這,面對冷峻的現實面前深感壓抑,或許你也會同男主角Henry一樣,深感壓抑,無處安放。百般糾結之後,男主選擇了埋藏能與他人交心的偉大天賦,隔絕了與身邊人的情感交流,寄住在男主家裡的女主Erica也被他親自送走了。而正因為這看似溫柔體貼的漠然,甚至還加速了他的學生Meredith日常生活的徹底崩壞,使得她最終選擇了踏上自殺這條不歸路。
㈤ 為什麼很多人推薦電影《超脫》但不建議看第二遍
1)電影《超脫》講述的是亨利•巴赫特來到社區學校擔任代課老師。學校因學生反叛、經營不善而瀕臨絕境,多麗絲為首的一批教師備受煎熬。而他面對誤入歧途的少女艾瑞卡,亨利毫不猶豫伸出援助之手;在學生梅麗迪斯因身材肥胖陷入痛苦時,他始終試圖引導她走出困境;就連被學生虐待而死的貓,他也懷有悲憫之心。
㈥ 《超脫》電影解析是什麼
該片講述孤獨的代課老師亨利·巴赫特來到一所散漫的高中任教,在和學生的相處中看到了世界美麗的生活和人性的故事。
影片《超脫》,名不副實般無法給人帶來超脫的感覺,影片壓抑而沉重。總體來說,該片的感情基調是苦澀的,殘酷和絕望的。正常觀眾就不用想電影里找到任何多餘的希望和救贖。整部電影的主體情境基本上都是發生在美國的校園里,除去與現實生活的無縫接軌,電影本身也探討了諸多重要社會議題如青春期教育,對於女性的社會認同等。
角色介紹
1、阿德里安·布洛迪飾演亨利
亨利·巴赫特是一位社區學校的代課老師,學校里的學生十分叛逆、愛鬧事,所以亨利的第一節課就受到了學生的挑釁。但他十分的耐心,並且都十分巧妙地化解了,並且贏得了同學們的好感。然而事實上,亨利的內心十分抑鬱,壓力巨大,她母親自殺的陰影一直在他腦海中縈繞。
2、薩米·蓋爾飾演艾瑞卡
艾瑞卡是一位未成年的性工作者,他碰巧看見了亨利因為在公車上因為心事而煩惱傷神獨自流淚,於是一路尾隨他,希望能夠幫助他,一開始亨利拒絕了她,但是後來亨利又將她帶回了公寓。
㈦ 如何評價電影《超脫》
正如影片名字《超脫》,他最後「超脫」了,真正地走出了陰影,重新接納自己和接納自己身邊的事物。
本影片從一開始他就一直表現出他本性的善良,只是留心看就會發現他一直在刻意保持和周圍的距離。就像他忍不住還是收留了Erica,但還是一直強調她總有一天要離開。自白里就有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問題,留給別人的空間有限」,他小時候童年的陰影太過巨大了,以至於他連自己都沒辦法接受,更別說去敞開心扉接納別人了,這也是為什麼他在教室里始終沒有給Meredith一個擁抱,他想幫她,但是他要先幫自己。然後女老師再一次揭開了他的傷疤,重新被情緒包圍讓他也決絕地送走Erica。然後是Meredith的自殺,他覺得自己有責任,也明白了自己以前某種程度上是在推卸責任。其實接納別人,也就是接納自己,所以最後他還是follow his heart,回去找回Erica。
整部電影就是講了他從自己的「問題」里得到超脫的過程。
(不謝)
㈧ 如何評價電影《超脫》
《超脫》是由托尼凱耶執導的一部講述一個擁有特殊天賦的老師與學生之間情感交流的電影。
下面說下我自己的感受。
第一次看的時候,略迷糊,但是很震動心靈。於是後來又多次觀看。然而在看的更多之後,感覺一些比較,呃,不知道用什麼詞語來形容了。電影開頭用為紀錄片來訴說,但是到了結尾卻又變成幻想式(專業詞彙不太懂,類似盜夢空間)結局。
㈨ 電影《超脫》怎麼樣,到底在表達什麼
一個看了你會懷疑智商的電影,他想表達的應該是這個人最後把自己給」超脫「了
㈩ 為什麼很多人推薦凱耶執導並於2011年上映的《超脫》
這是一部基調很喪的電影,它所帶來的割裂感和漂浮感,是一種超脫。但它並沒有一味追求喪,它在揭露人性真相的同時,又安排了一些暖心溫柔的設置,從而完成一場艱難的救贖。
1)影片講述主,人公亨利.巴赫特是一個有著與學生進行某種情感交流天賦的老師,但是他卻選擇了埋藏這種天賦。為了避免和學生或者是自己的同事產生什麼"情感交流",他選擇了做一個代課老師,在每個學校都只呆很短的時間,然後就離開。不久之後,來了一份新的工作,把他委派到了一間落魄、沒有管理者的公立學校任教。這里的學生目中無人,教學工作極難開展。亨利的才能在這里得到了體現,他很快就成為了這所學校的模範教師,並且成為了處在反叛期的青少年的偶像。在和自己的同事、學生以及他從街上救回來的少年之間產生情感連接之後,他發現自己在這個世界,上並不孤獨。而且亨利還在這個看上去冷酷無情的世界中看到了美麗的生活和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