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衛的電影如何評價
⑴ 如何評價王家衛的電影《花樣年華》
《花樣年華》是個精緻的藝術品,很多回我都想觸摸它,但又不敢,因為實在太過精緻。精緻到你看一輩子,大約都不會厭煩,都會有新的認識和發現。王家衛大約是一個優秀的社會學家,他把人際社交,人的心理看得有點透徹。我認為《花樣年華》在影壇的地位會越來越高,大約很難有第二部藝術電影取代它的位置,能夠把愛情將得如此迷人,是影片中有諸多細節,每一個細節都讓人驚奇和迷人。時間的表達,蒙太奇的組接,甚至服侍,甚至聲音,太多了,《花樣年華》大約可以用一本專著去解讀,也真的需要一本解讀這部電影的書。這篇文章,筆者想分享的是一個細分的主題:禁忌之愛。
《花樣年華》實在太多精妙,遺憾的是我自己學識太過淺薄,不能把那些零零碎碎的想法整理得非常系統,分享給喜歡這部電影的人,多讀書吧!真心的希望中國電影可以更多地出現這樣的好片。
⑵ 如何評價《春光乍泄》
我覺得王家衛的《春光乍泄》不單是一部關於同性戀的電影,也是對兩性關系的一種思考,他想要表達的是一種對於人性的渴望,王家衛的電影很多都是在講述一個主題,拒絕和逃避,自由和回歸。這部電影的魅力就在於,整體元素的和諧運用,音樂,畫面,光與影的結合,體現了一種光影中的溫暖。
很多人記得這部電影都是因為張國榮,他是那麼有才的人,卻選擇早早地結束自己的生命,而我們只有在他電影中找尋他的影子。畢竟他是娛樂圈為數不多公開自己同志身份的明星,在那個對同性話題並不是特別包容的時代,能夠將這部《春光乍泄》搬上大熒幕就是一種突破,這就讓很多人記住這部電影。也記住了哥哥。
《春光乍泄》的藝術風格、拍攝技巧、畫面剪輯、演員演技為王家衛帶來了無限榮光,王家衛想要表達的是,人生而不同,沒有人生下來就和別人完全相等,每個人都不一樣,正如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一樣,我們要學會欣賞不一樣,贊美不一樣,而不是用否定的目光去看待他們,我想這也是這部電影想要表達的東西吧。
⑶ 誰願意幫我分析一下王家衛的電影
分類: 娛樂休閑 >> 電影
問題描述:
比如《阿飛正傳》 《重慶森林》 《春光乍泄》
要影評
解析:
阿 飛 正 傳1991年第三十六屆亞太電影展中,王家衛憑借《阿飛正傳》 摘走了最佳導演獎,從此家衛風格被很多人推崇。這是一部反映六十年代的懷舊影片,頹廢,空虛,似乎讓人搞不清楚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有人覺得,王家衛其實是用六十年代斑駁的鏡子照出了九十年代靈魂疲憊的影子。在我看來,這部影片最有特色的地方在於它的畫面和對白,而它受到推崇的原因則是導演選擇了優秀的攝影,組織好了他想達到的畫面效果,又找到了最優秀的演員,很好的詮釋了對白和情節。所以,我要從畫面和對白來分析本片。[說明:方括弧中的話是分析影片後整理出的潛台詞。]這部電影的色彩和感情基調都像舊照片一樣:陰暗的公寓小屋,一張不太整齊的床,隨地散落的衣物,煙灰缸,百葉窗……在這樣的環境中,主人公也是頹廢的,似笑非笑的表情,對感情的無所謂,毫無顧忌的放逐自己,傷害別人,也傷害了自己。故事一開始,鏡頭跟在張國榮身後,一陣響亮空曠的皮鞋與地面碰撞的聲音,把我們帶到了第一個場景——小賣店,這是張國榮和張曼玉相識的地方。畫面中斑駁脫落的牆皮,主人公有些搖曳的身體,一開場就定好了全片的路線——不羈、衰敗。這時,畫面中穿插了一個鍾表即將指向三點的鏡頭,這是一處伏筆。因為不久之後,觀眾們就聽到了張國榮那一段最經典的台詞:「一九六零年四月十六日下午三點之前的一分鍾,你和我在一起,因為你我會記得那一分鍾,由現在開始我們就是一分鍾的朋友,這是一個事實,你不容否認的,因為已經過去了。」原來,他每次都是三點來這里。(這也使我想到了怎樣通過鏡頭來表現習慣,還不會讓觀眾覺得累贅。)自此,張國榮與張曼玉成為朋友。當暗淡的黃綠色畫面中出現夏威夷慵懶的吉他聲的時候,我們會看到一片與影片內容不太相符的景象——濃密的熱帶叢林,其實,這是影片的一條線索,貫徹始終。正是這一幅夏威夷景象使主人公有借口放縱自己,也正是這個地方引發了所有的故事……接下來,我們就來到了影片的第二個場景,也是主要場景之一——張國榮的家。我們可以發現室內布置比較零亂,但主人公的個人形象卻絲毫不亂,也許這也是那個社會中那一類人的普遍現象。就好像結尾處當梁朝偉出現在那個極其狹窄的閣樓中,認真的修剪自己的指甲,整理自己的發型一樣。在影片進行到很短的時間之後,張國榮和張曼玉的感情就結束了。因為張曼玉提到了一個會鎖住張國榮自由的問題——結婚,在張國榮看來,這件事是在計劃和安排他的生活,可是他是一隻沒有腳的鳥,從天空飛過,無拘無束這樣被安排好的生活他沒有辦法接受,所以只有結束了。在結束的時候,張曼玉慢慢的穿好衣服,她的留戀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可在就要出門的時候,她卻說了一句很決絕的話「我以後都不會再回來了。」我們可以看到在導演表現這一段故事時,用了不同的畫面結構:起初,在這個場景中有一段較長的鏡頭都是給主人公面部特寫,不僅可以通過演員的精彩演技來刻畫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和心理活動,還可以使畫面看起來很緊湊,尤其不經意間閃過的正在工作的電扇,更讓我們覺得空氣很悶,話題也不太順暢。之後,事情以分手告終,鏡頭推遠,構圖也變的透氣了,前後兩種鮮明的對比使畫面看起來松緊有致。然後他回到了養母的家,這是影片中第一次出現他回家的情形,家中有一個傭人。物品的陳設,家裡的環境都顯的很闊綽,這也說明了為什麼張國榮可以在外面也住著比較奢侈的房子。養母喝的很醉,張國榮從衛生間把她扶到了床上,之後又一個動作就是用手擦去了養母嘴邊的污物,然後又抹到了被子上。這個動作讓人覺得有些奇怪:伸手去擦,說明他關心養母,可是又順手抹到了被子上就有些不解了。正常情況下,我們應該是去洗手,而不是毫不在乎的弄臟自己的家。這個問題到養母第二次在影片中出現時,我們就會明白了。張國榮去找那個讓養母傷心的男人,並把這個看上去高大英俊的男人打的跪地求饒,只得交出騙來的一對耳墜。 在這里他認識了跳肚皮舞的 *** —— *** (劉嘉玲)。打人的時候,張國榮看起來很瘋狂,甚至拿出了鐵錘,砸壞了更衣室的玻璃和洗臉池。鏡頭就在這個小空間里隨著張國榮移動,野蠻的動作兇狠的聲音讓人覺得很「痞」。可打完之後,他卻走到鏡子前很沉著的整理起了頭發,還優雅的對身後的 *** 說:「你可以去換衣服了。」這些細節讓我們又多認識了張國榮扮演的這個角色。 接著,耳墜這個小道具又派上了用場。張國榮看出 *** 很喜歡這對耳墜,就拋給了她,可是只有一隻。於是她跟著張國榮回家了。這樣,她就成為了我們看到的第二個女主角,開始在張國榮家生活。在這段故事中,有一段情節很有趣,就是張國榮征服了劉嘉玲之後心情很好的跳舞,畫面中他在鏡像和場景中交替出現,畫面流暢,輕松。不久,養母第二次出場,為我們解開了很多疑問。原來只有她知道張國榮的生母是誰,可她卻把這個秘密守了十多年都不說。在他們的對話當中,我們看到的不是母子關系,而是憎惡敵對的關系,也明白了原來張國榮對生活的態度都源於自己的親生父母。所以,養母這個角色可以稱得上是本片的線索人物。我們還會發現,養母說的是上海話,而張國榮說的卻是粵語,這似乎隱含了一個內容——養母是從上海移居到香港的。 *** 想養張國榮,這對於張國榮來說又是在計劃他的生活,他無法接受,這段感情也這樣結束了,張國榮也從此再 *** 的世界中消失了。 之後,養母終於不再隱瞞這個秘密了,張國榮知道了所有的事情,決定放棄所有去找自己的親生父母,卻沒有見到,在離開的時候,他也不回頭,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家人一定在身後偷偷的看著他。既然他們不給自己機會,那自己也不會讓他們有機會看到……有一堆很有意思的關於王家衛電影的詞:街、小店、鍾表、吉他、冷飲、樹、短裙、梳子、雨、打電話、燈、閣樓、床、火車、長椅、雨林、車、廚房、櫃台、制服、孤單、相逢、交錯、疏離、寂寞、沉默、自語、交談、依靠、凝視、接觸、嚮往、捍衛、不知所謂。這些詞語的拼湊,可以讓我們看到一個很獨特的王家衛風格。王家衛的電影反反復復在講一個詞——拒絕,「如果你不想被拒絕,最好的方法是先拒絕別人,我們在這部影片中也可以發現這一點。他拒絕了很多,也終於空空的離開了人世。這是我自己寫的作業,絕對不是從網上下載的
⑷ 如何評價王家衛的《東邪西毒》,為什麼評價這么高
《東邪西毒》豆瓣評分8.6,英文名為Ashes of Time,即時間的灰燼。王家衛是借金庸的皮拍出了古龍的骨,如果想看江湖裡的快意恩仇,那這部電影肯定會讓人失望,甚至會覺得不知所雲。與其說這是部武俠片,倒不如說是部文藝片,講的是痴男怨女的那些事兒。杜可風的攝影極美,對白台詞句句經典,陳勛奇的配樂更是一絕,整部電影就如一篇優美的散文詩。張國榮、張曼玉、梁朝偉、梁家輝的演技更不用說了,也只有從他們嘴裡說出這些台詞,不會讓人覺得電影在裝逼。總覺得喜歡這部電影的人,都是在電影角色里看到了一部分自己的影子。
⑸ 王家衛的電影最大特點是什麼
王大導是個視覺敏銳非常好的人,絕對才華橫溢他的電影在香港可謂獨樹一幟;是一位非常有 社會 責任感的人
王家衛電影的獨特性在於他對自己身處的城市和時代有著非常深入的理解,而且他找到了一種恰如其分的方式去表述自己在這樣一個特殊外部環境里的生命體驗。
王家衛的電影敘事結構,用繁復的方式講單純的故事,用單純的方式講繁復的故事是他作為「電影作者」的標志性特點之一。他的電影敘事結構常常斷裂,要靠旁白才能貫穿,但這並不影響他的電影敘事結構的完整性。相反,王家衛認為在斷裂中處處可見段落間的對比而表現出事件的沖突張力,或因類比而強化的主題形象。例如在《重慶森林》里,兩個不同個性的警察感情生活對比:一個多情纏綿,偏偏在被女友甩掉後,遇到一個不能與普通人交流的女殺手;另一個散漫無心,卻完全落入暗戀者布下的 情感 羅網。在人物積極與消極的 情感 遭遇對比中,傳達出的是王家衛對人生無常的感嘆,不管怎麼樣我都無法用更好的語言去評價誇贊這位好導演;他的作品有很深的研究價值
⑹ 王家衛的電影評價
作為中國最突出的一位風格化導演,王家衛的所有影片都有著一些一以貫之的風格,從工作方式(比如不提前寫劇本)到電影語言的運用(手提攝像機的搖晃感、快速頻繁的剪輯),從「御用演員」的偏好到電影精神主題的統一。這篇論文主要探討的就是王家衛電影中獨特的精神風格。
如
果說基耶洛夫斯基喜歡把他的主人公人物置於某種「處境」之中,那麼王家衛則傾向於營造一種狀態。這種狀態包含著某種特定的的氣氛、心理、精神、語言風格甚
至某些影像風格。王家衛電影的獨特氣質很大程度上就在於對這種「狀態」的不斷營造和反復闡釋,他將他所有電影的全部人物,都置於這種狀態之中。這種狀態包
含著某種特定的的氣氛、心理、精神、語言風格甚至某些影像風格。每一個人都在期冀,有所追求、有所寄託、有所等待,但一切又是如此飄忽不定,與期冀相伴
的,也有更多失望、拒絕、兩手空空。不管是《東邪西毒》中盲武士的死,還是《阿飛正傳》中無腿小鳥的比喻,亦或是《春光乍泄》中永遠追尋不到的遠方的大瀑
布,一切的一切都象徵著永遠的漂泊。
⑺ 王家衛的《一代宗師》到底好看在哪這部電影的口碑如何
王家衛的《一代宗師》到底好看的地方以及這部電影的口碑非常好!
王家衛的《一代宗師》,頗細膩的片子,王家衛上海人,片子的風格也非常上海味,膩膩乎乎,畫面精緻,影影約約;電影講述了民國時期南北武林多個門派之間的爭斗,雖然不懂“武林”,但是懂“人情”;各派武學宗師在“武林”中堅守著自己的一生;這是一部充滿詩意且浪漫的電影,導演風格很突出,在多個碎片化的故事組接中表達了別樣的“江湖”。好似潺潺流水,不緊不慢,娓娓道來了中國武學的哲學精神。
⑻ 如何評價王家衛的電影
王家衛導演的電影獨具一格,王家衛舍棄了傳統電影的線性敘事結構。在敘事中,王家衛把更多的筆墨放在了人物的狀態和情感,淡化了人物的背景,甚至模糊了故事應有的邏輯,並在敘事中特意設置大量的留白,用留白去調動觀眾的想像力,從而達到了千人千面的效果。可以說,王家衛風格的電影,是話語電影的一大新嘗試,在華語電影中具有重要意義,也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⑼ 如何評價王家衛
評價如下:
王家衛的電影是一個具有獨特的、或者說是虛無的世界,雖然根據影片不同時代的設定、空間的設定也不同,但是他描寫的世界總是一樣的。他以別樹一幟的電影觸覺和細膩的感情刻畫寫聞名遐而。
王家衛無疑是東方城市語境中被現代性主題炮製出來的一個邊緣、虛空、荒誕、孤寂的精神世界裡最深入、最尖銳的體驗者,同時,他通過把這種體驗注入到最通俗、最泛濫的大眾文化形式而獲得的強烈的張力。
早年經歷:
王家衛出生於上海,籍貫浙江定海(今舟山市定海區),5歲的時候跟隨父母移居香港,身為海員的父親遠赴馬來西亞後留下王家衛和他的母親相依為命。雖然生活貧苦,但他的母親卻幾乎每天都會帶王家衛去電影院看電影,他從此與電影結下了不解之緣。
王家衛在香港理工學院(後改名為香港理工大學)讀平面設計時,他曾一度瘋狂地迷戀上了攝影。畢業後,王家衛因為從事所學專業工作不太久,就用業余時間加入了TVB(又名為香港無線電視台)的製作培訓班的編導組學當編劇。然而他並沒有在流水線般的無線台呆多久後就選擇了離開無線,從事編劇為生。
⑽ 王家衛的電影好看嗎
「一直以為我跟何寶榮不一樣,原來寂寞的時候,所有的人都一樣。」
「我知道要想不被人拒絕,最好的方法是先拒絕別人。」
支離破碎的敘事,孤峭寂寞的角色,回味再三的台詞。電影配樂,纏綿悱惻。拍攝角度,獨特橫斜,變化莫測的廣角鏡頭,疏離、彌亂,冷僻、孤獨,幽微的視覺意境,猶如巴山夜雨中一盞晃動的昏黃燈火。華麗都市,或大漠客棧的轉角,得、失,追尋與記憶,「王式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