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教父好看在哪裡
Ⅰ 電影《教父》都說是一部十分不錯的電影,這部劇好在哪裡
《教父》是由弗朗西斯·科波拉執導的黑幫電影,改編自馬里奧·普佐的小說《教父》,講述了以維托·科萊昂為首的黑幫家族的發展過程的故事。
教父不僅僅是一部電影這么簡單。它幾乎聚集男人所有的精華,責任、家庭、親情、勇敢、復仇和背叛。教父里的每個角色都有鮮明的性格特徵,這些角色幾乎可以概括現實生活中的每一種男人,我們不只要看劇情裡面的勾心鬥角,還要細細品嘗裡面的人生百態,教父也被人們稱為男人必看的電影。樓主多看幾遍就會慢慢體會出來。教父有些深奧,我也看了好幾遍才有頭緒的
Ⅱ 《教父》為什麼好看
為什麼教父那麼好看,因為教父塑造了男人應該的標桿和形象,影片中的兩位教父,真正詮釋了男人該有的樣子。1:男人要懂得承擔。承擔責任,承擔罪孽。首先是承擔家庭,承擔夥伴,最後承擔每一個尊稱你教父的人。尤其是窮人。2:尊重每一個人,尤其是你的對手。尤其老教父,對於所有人他都會給予尊重,想他人所想。在桑尼死後,老教父平息事態充分體現了這點。3:進取心,勇敢和果斷。4:理性自持,不感情用事。5:意志強大,有理想抱負。不舉例了,舉例賊沒意思。教父塑造的人物形象都是極其豐滿的,尤其前兩代教父。
教父深刻的地方之一在於,強權和財富後面伴隨的罪惡。而兩代教父的形象,更是表達了他們在這種罪惡面前的選擇,掙扎,承擔和痛苦。從三部的故事脈絡來看,兩代教父的經歷,根本沒有辦法干凈的活著。其實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果一生絕對不會欺負人,只能被欺負。這是教父中對人性的深刻思考。而兩代教父對這一深刻命題的演繹更是生動詮釋了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在這一種沉重面前的經歷和掙扎。所以故事最後還要回到救贖上來,教父不只是黑幫老大,也有宗教意義在裡面。所以影片的表現和整個感覺,就是一種強烈而又朦朧,確切而又難以表達的回味無窮。因為是第一部,重點還是在描述邁克初步掌握權利和罪惡時的情景,表現他的天資,冷酷,才幹。此時邁克的強大也給後面他完成的巨大痛苦中的弱小埋下伏筆。在揭示故事主題的同時也對邁克這一人物更為深刻的刻畫。
教父我看了兩遍,一次是在大學跟哥們一起,覺得很牛逼。男人就應該像教父一樣睿智,果敢。我是黑幫老大,但是最重要的,我是一個值得信賴的男人!我覺得教父跟山雞的區別只是教父沒小春哥好玩。
第二次是在婚後、跟老婆一起看的。那時候覺得男人就應該像教父一樣,保護身邊的人,像一顆大樹一樣給你所愛的人和愛你的人所有的保護!我覺得教父跟《美麗人生》中圭多一樣,只不過圭多更普通,結局更悲劇。
後來,有一次姐姐跟姐夫吵架。姐姐哭著給我打電話,我二話沒說,開車2小時把姐姐接回娘家。很多年之後,我跟哥們談論教父時,才突然意識到,原來我也是桑地諾!莽撞,沖動,自大,做事情沒有任何智慧可言!盡管我自認為自己混的還可以。
如果你每隔兩年看看教父,每一次都能有不同的感受!每個男人,不管你遇到什麼,教父裡面都有你可以學到的東西!
主要源於以下原因:
這是在此之前所沒有的,如此細膩地講述黑幫家族奮斗歷程及愛恨情仇的電影。很多後來的黑幫電影都將它作為標桿,競相模仿和致敬。
幾代教父雖然經歷迥異,各具特質,但又有傳承。他們講道義,重情誼,有擔當,善謀略,拼搏進取,意志堅韌,殺伐果斷,愛護家庭,樂於助人,懂得尊重。總之,它基本囊括了一個男人的幾乎大部分優點。影片的成功之處在於它以相對正面的形象顛覆了我們印象中惡貫滿盈,壞事做盡,罪惡滔天的黑幫形象。讓你覺得這根本就不是黑幫,而是男人的理想國。
任何制度都會有漏洞,有缺失,遇到制度解決不了的問題,他們會有自己的解決辦法,不一定合法,但相對合理。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至少還是講道理的。
只要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會面臨各種人性的考驗。忠誠與背叛,無私與貪婪,自信與恐懼,冷血與溫情,狹隘與包容……各種對立面穿插其中,很讓人深思。
幾代教父的演技都非常了得。即使過去了幾十年,依然覺得自然真實。
教父三部曲被譽為是男人的聖經,智慧的總和,是一切問題的答案。同名電影《教父》三部曲被譽為史上尤為偉大的電影,獲得九項奧斯卡大獎,教父的世界裡,友誼,是通行的貨幣;忠誠,是上好的禮物;緘默,是必守的規則。他藐視一切價值,不給警告,不虛張聲勢,不留餘地。教父,就是自己的上帝。「為了正義,我們必須去求唐·柯里昂。」向唐·柯里昂求助的人,希望從不會落空。他說一不二,不許空頭支票,他是黑手黨的教父,他主宰著紐約的地下世界,他是弱者的守護神。你只需要拿出真誠的友誼,就能夠得到他的庇護,當然了,這種友誼是互幫互助的,今天他幫助了你,未來可能有需要你的地方,也有可能永遠不會有這一天,這是一種沒有衡量標準的信任交換。
教父告訴讓我們看到如何在亂世中生存,為人處事。他有自己的核心人員去運作。他讓政府官員頭皮發麻,利益與他們綁在一起。他會跟人分享勝利果實。作為朋友,你有求於他,必是看得起他,他必會回應。他做生意有自己的規則,知道毒品對 社會 危害大,退出毒品市場。在這樣一種肉弱強食的 社會 背景下,他能呼風喚雨,雖然是利益權勢相連,同時也是跟權勢做對的人。他愛家人,愛大家。 一代又一代,教父試圖將生意正規化,他做事信守承諾,貪財有道。
說實話,我看了教父電影不下於三遍了,這部片講的兄弟情和愛情,我看來只是一種自我感動。說這里邊呈現的是現實,現實就是這樣的,我承認,那個年代包括現下都有很多這樣以男性以愛情(或沒有愛情)為中心的女性,但是,我們現在不提倡這種價值觀了,因為它是不尊重女性的,那麼這部影片就怎麼能算是經典了呢?經典應該屹立 歷史 ,因為它是超越當時的時代的,它的根本是對的,所以才是經典。
比較之下,在我眼裡教父高不止一星半點。從人物的高度來說,教父做事有絕對原則,做事永遠從大局出發,絕對理性,絕不情緒化,是一種王者氣度。而美國往事,幾個混混的所謂「兄弟情義」,在嫉妒在矛盾面前是這么不堪一擊。別說是時間讓人變了,成為什麼樣的人都是每個人自己選擇的,時間不背這個鍋。
世界觀上,教父明顯更龐大。教父是從家族出發,是那些能改變 歷史 改變一個國家的大故事。
什麼樣的電影叫做經典,其實對於經典來說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界定,更多的的是觀影者積累的口碑傳承下來。關於經典的共性認同理解:
回歸《教父》本片來看;教父被大眾定義為「黑幫影片」的鼻祖,是永恆無法被超越的,因為該片已經對「黑幫」影片烙下了深刻的印記。就像人初戀,永遠深刻。
獲獎榮耀:三個奧斯卡獎項,美國金球電影獎,同時也被評為《百年百佳影片》,排名第二。足以說明該片在時代乃至跨界時代的影響力。
根據3次觀影認為經典的原因:
人靠衣裝馬靠鞍,一部影片成功與否。最內核的是劇本內容。劇本原小說通過對黑 社會 家族以及起伏史進行了宏偉的描述,構建了大家對所謂黑幫不所了解的私密事情進行了詳細的故事勾勒,足以引起好奇心讀下去。
整部小說可以說像一堆積木,前部分內容進行了情節的大部分的鋪墊,包括人物內心的刻畫,哪怕放在現在環境來看,絕對是身臨其受,同時隨著劇情的引入,一扇扇心靈沖擊之門一扇扇被打開,彷彿前面走過的路是受上帝般的指引。
影片每次看都有不同的領悟,這是經典之處。
第一次看覺得就是普通的黑幫電影,同時會初淺領悟到做男人的准則;
第二次看覺得影片對於教父以及三個兒子不同命運的安排感到惋惜,人追逐名和利最終還是為了家庭;
直到第N次看,你會發現整部劇在傳遞更深層次的隱射。人內心的「天使」與「惡魔」。讓我們觀後不得步深思,人性 社會 的爾虞我詐,如何去辨別發現 社會 的陰暗,同時通過黑暗面更加珍惜當下環境與人。這是經典之所在,有折射,有寓意,有感受,有指引,同時更有靈魂深處的打動。
當多次會看影片,會發現不經意的鏡頭或者遠景,其實要麼是作為影片的鋪墊,要麼是非常有考究的,要麼是臨場發揮。包括開篇教父手上的貓,其實是流浪貓,被導演臨時抓住遞給了教父,但是劇照卻成為了經典時刻。
經典難以重復,細節領悟傳承至今。包括眾多影片都有致敬《教父》影片的橋段,再加上 歷史 獲得的榮譽以及後期大量粉絲不斷的為《教父》搖旗吶喊,眾多因素教父承載了經典。
坦白說,我們國人看《教父》,是男追女,隔座山;美國人看《教父》,是女追男,隔層紗。
為何,因為文化背景,地域認同,國家的發展,都有很大的差異化。眾所周知,電影教父《教父》,改編自1969年出版的,美國作家馬里奧·普佐創作的長篇小說,它是美國出版史上的頭號暢銷書。
電影《教父》之所以好看,是因為暗合人性,既反應了人性的好鬥,又把黑幫纏斗,仇殺,拍的富有詩意,像是一段優美的舞曲。
關於美國黑幫的 歷史 ,足足可以出幾十本厚厚的書,黑手黨老大們的「光榮事跡」,也讓很多美國普通百姓「耳熟能詳」,什麼「阿爾卡彭」,什麼「五大家族」諸如此類的。
對於美國人來說,黑手黨源於移民,主要來源於義大利的西西里島人,猶太人,愛爾蘭人,這些人主要構成了黑手黨的中間力量。
為了爭奪利益,地盤,他們像野獸一樣,互相驅逐,殺害,用拳頭與鮮血,在陌生的美國大陸上,開拓出了一條財路。《教父》這部電影,雖然藝術化很多,而且馬龍白蘭度,阿爾帕西諾,詹姆斯·凱恩等人的表演,也有美化黑幫的嫌疑,但是這部表現手法類似於紀實的電影,卻著實讓人「大開眼界」。老維托·唐·科萊昂(馬龍白蘭度)看似忠厚義氣,其實一肚子手段與計謀,他表現出來的謀略,隱忍,尤其是大兒子被幹掉,在沒有找到幕後真凶之前,為了保護三兒子,以及其他的家人,他選擇了示弱,偃旗息鼓。而在他死後,三兒子的報復,血腥而直接。隨著教堂的禮樂聲聲,也敲響了對手的喪鍾,電影的結局,一個個的對手,都被殺手幹掉,一個個都倒在了血泊之中,無一倖免。
很多人看得都大呼過癮,快意恩仇,只能存於電影世界,看電影,是讓我們普通人壓抑的情緒,得到了盡情的釋放。
總的來說,《教父》節奏舒緩,劇情具有很強的張力,前後呼應非常到位,演員的演技更不用說,馬龍白蘭度把美國黑幫教父演的太深入人心了,以至於他成了黑幫教父的標桿,誰要演,都要向他看齊。
說出口的話就叫做——你無法拒絕——
「我的小兒子被迫離開這個國家,全都因為這索拉索的事。我必須安排讓他安全的回來,洗脫種種無中生有的罪名。而我是個迷信的人。若是他不幸發生意外,或被警察開槍打死,或在牢里上吊,或是他被閃電擊中,那我會怪罪於在這房間內的諸位,到那時候我就不會再客氣了。但除那個以外,我以我孫子的性命發誓,我不會是打破我們今天和議的人。」
「我跟父親學到一點,就是時常想想你身邊的人是怎麼想的。我們身邊的人本質上都是生意人,我們對他們的信任是以那個為基礎的。」
「我花了一輩子才學會了小心。女人和小孩可以粗心大意 ,但男人不行。」
……
沒甚麼 我也看到想睡 我覺得這部要有點年紀的男人看會比較有感覺
不過音樂 攝影 演技 情節 很多都值得細細品味
看電影每個人的感受本來就不同 你喜歡的就是經典了
2
大家好,我是郝小姐說電影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教父》9.0《教父2》8.5《教父3》8.0,這是教父在豆瓣上的評分!為什麼能拿到這么高的評分呢?真的有那麼好么?比如《霸王別姬》里各種經典台詞,「不瘋魔,不成佛」,「說好的一輩子,差一天,差一分,差一秒」都不算一輩子,這些經典的台詞也能被人所熟記。再比如就是《教父》系列了,這部1972年上映的劇情片,在豆瓣上也獲得了9.3的高分評價。
更難得的是,該劇在當前主流的視頻網站上仍然有不低的播放量與評論條數。其實這部電影上映的時間較早,1972年就上映了,至今已經過了幾十年了。以現代的眼光去看待,他的拍攝的技術,以及影片的合成技術並不怎麼高明。那麼觀看過很多最新優秀影片的影迷,在觀看它的時候為什麼依然感覺它是經典呢?甚至前幾年上映的精彩動漫,《瘋狂動物城》也有致敬該電影的劇情,在動畫中也有一個角色來模仿《教父》。
Ⅲ 為什麼很多人都說《教父》好看好在哪裡
我覺著是因為經典,被奉為「男人的聖經」絕對和時代緊密相關,就像兩代教父的不同風格。古典敘事結構和用光超棒,大男人的品質像《西西里的美麗傳說》里瑪蓮娜的身材令普通男人們神往、失魂。可是在電影技法越來越豐富的現代,《教父》並不那麼好欣賞吧。
馬白蘭度的風格沒有人再可以呈現,他的形象雖然是電影的一部分,但那是在表演的領域,是一種表演藝術。歷史在前進,我們必須向前看,尊重經典和里程碑,千萬不能理解成奉為神。神是沒有靈氣的東西,只會讓人越來越死板和落後。如果有興趣可以看下。
Ⅳ 《教父》好在哪裡為什麼說是男人必看的影片
《教父》好的地方有很多,首先是男主角:馬龍白蘭度,第45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其次是導演好編劇好,其實最好的還是劇情。說是男人必看的影片的主要原因是故事的教育意義大於娛樂意義。
首先說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這個人雖然是一個美國人,但是卻是義大利移民,所以說才能拍出《教父》中如此濃厚的西西里風格。也正因為他,才能將義大利風俗和美國黑手黨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帶我們回到了那個動盪的時代。
《教父》這部電影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在於,當你年輕的時候看,也許並不感覺什麼,甚至都不會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當你歷經千帆,經歷了很多難忘的心酸,回過頭來再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你就會知道,這是一部難得的好電影。
Ⅳ 為什麼很多人都說《教父》好看好在哪裡
個人認為很多方面都很不錯,觀影大多數人都能找到自己的關注點和喜歡點,首先是劇本寫的好,劇情推進不錯,其次是幾個主演包括群演的演技好,演出了神韻,尤其是配合默契,第三是導演很會調度,拍攝的光線效果調整配合劇情,尤其是配合人物的心理變化,剪輯很不錯沒有拖拉,第四是社會意義深刻影響久遠
Ⅵ 電影《教父》到底好看在什麼地方
《教父》為什麼好?它究竟經典在哪裡?
首先我被這部電影吸引,應該是被那種酷酷的黑幫家族吸引吧,而自己沒經歷過,應該說都沒見過,所以對這種不能體會的事物總是充滿好奇,然後就喜歡了,就像很多人喜歡看一些關於賭博,槍戰,或者非常甜蜜的電影一樣吧。而且這部電影關於義大利黑幫演繹的非常好,應該說是很正宗吧(據說電影裡面的人物在現實生活中都有人物原型),所以就讓人更喜歡了。
這三部曲的重點人物是邁克,算是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吧,他繼承了老教父這一代,又帶領家族強大,再不斷的將自己的家族洗白。(我覺得呀,為什麼好多人說值得男人看,因為無論是邁克還是裡面的其他男人,都為現代男性的個人品行以及出事過程中的行為手段提供了學習和思考價值。)邁克從不願意踏入家族生意到成為教父,再到帶領家族洗白,都演繹的有血有肉,比如他對家族的擔當,他的處事風格,他的智慧,等等,如果你越來越覺得電影里的一個人物好看,那麼肯定覺得這個電影好看呀。
Ⅶ 電影《教父》好看在哪裡
我第一次看沒有看懂,性子急的朋友不容易看懂。 最開始我覺的拍的好,是因為覺的雖然電影拍不出小說所有的內容,但導演的取捨得當,小說中基本的風骨拍了出來。參見我們那些胡寫亂編的編劇們。 其次覺的演員演的好,老教父剛出場的時候讓我覺的狠的感覺重了點,可是後來覺的和書中的教父原形越來越貼合。Michael更像書中走出來一樣,甚至比原著更有血有肉。 幾個女演員沒有想像中的漂亮,但是義大利的味道很濃,也不錯。
覺的比較出彩的是第二部,在書中有描寫過教父生長的那個義大利,很感慨那個美麗卻充滿仇殺的土地。 但電影第一部中給省了,可能導演也覺的可惜,就拍了第二部出來,西西里烤人的太陽和不加裝點的鄉野女子,讓我對那個難以想像的西西里有了具體的感覺。不能說我覺的那裡美還是不美,但拍攝的手法讓我有「這是他的家」的體會,老教父就是從這里逃出去,在心裡裝著這故鄉的感覺,並且為了這個「家」的感覺能在這世界上強勢的存在下去而願意下地獄。
Ⅷ 電影《教父》好在哪裡
電影的後面有一幕餐桌上的細節,裡面就透露了他們家族的一條家規,和家人在一起吃飯的時候不允許討論公事。這也是教父的人格魅力所在,與其他不同的在於,柯里昂在義利之間,講究義字當先,但在這個黑暗的世界裡,教父既然已經垂垂老矣,那麼他的秩序被取代是遲早的事情,家族的危機逐漸的暴露出來,「情感」不敵「生意」,一切都會變成利益的交換而不是情感的互補。黑道大佬巴西尼命令手下,奪取柯里昂家族攝像師的機子,並且親手毀去膠卷。其中就隱現了各大家族暗藏的矛盾,表面的親和是一套,但是幕後的心機算計皆是不同尋常。軍師湯姆對妻子道,他是教父收養的義子,從小培養長大,他是治世的能臣,而在未來的變句中卻很難發生作用,缺少血緣的紐帶,終歸會與家族有一些疏離。對探員的無禮和對攝像記者的魯莽對待,長子桑尼的性格缺陷使他根本無法勝任教父,他的沖動和遇事不長腦子,也呼應了後來的中計被亂槍射死。到了這里,室內室外兩條線開始交叉敘事,外面是陽光明媚,裡面是黑暗幽閉,教父的一生,也是在光與暗間不停的遊走。一扇窗戶,兩個世界。開頭安排的每個來找教父幫忙的人,都是為了烘托。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印象,那就是教父的地位之高和形象之偉岸。伴隨著舒緩的音樂和溫暖的陽光,麥克攜著女友終於出現了。作為真正的主角,導演使用了先抑後揚的方法,在婚禮進行了好一會時才出現,他在這場婚禮一直是作為第三視角去觀察著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