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知識 » 什麼是研發費電影

什麼是研發費電影

發布時間: 2022-12-20 03:18:11

㈠ 電影、動畫特效為什麼那麼燒錢

‍‍

燒錢主要就是因為人工費啊,電影動畫製作都是按秒收費的,打個比方,比如說一秒鍾收費一千。這個電影我給A公司做一分鍾的特效,那麼就是六萬。一部電影90分鍾,就算需要60分鍾的特效,那也就是三百六十萬。看起來的確很多。 但是再分析一下。因為不同格式不同數據,我們假設電影是一秒鍾24幀。逐幀處理的話由於畫面簡單。一幀花半個小時就行了。那麼,一秒鍾,需要十二個小時做,前面說了一秒電影一千塊,那麼平均時薪是一百塊不到,然而這一百塊的時薪,要分給公司+若干個特效師+公司的運營開銷。所以實際上分到一個人的工資並不是很高。當然這只是為了好理解簡化了工作,具體情況不一樣,有的場景做一個背景模型就能拍若干秒,有的場景每一幀都得重新製作模型那也沒辦法

‍‍

㈡ 國產科幻電影的出路在哪兒

在所有關於中國電影的話題中,最能說明現在國內電影工業水準處於什麼水平的,莫過於遲遲沒有到來的「科幻電影元年」。

曾被視為元年標志的《三體》電影前途未卜,雖然同樣改編自劉慈欣科幻小說《鄉村教師》、由寧浩執導的《瘋狂外星人》正在拍攝,影評人張小北導演的《拓星者》也已開機,

但從產業角度來說,一個能夠穩定生產優秀科幻電影的工業體系還遠未成型。

「中國科幻電影元年」是一個從2014年就開始炒作的話題。

成熟的電影工業首先會對創作和版權進行全面保障。

好萊塢在發掘和購買現有的文學作品時,比起花重金一次性買斷版權,會更願意購買作品的「優先購買權」,即購買版權的短期使用權。

之所以有這個制度,是因為美國的製片體系和融資體系是分開的,製片人買下一本小說,最終能否拍成電影,要經過保險及資本層面的嚴格評估,這是購買版權必須要面對的風險。

而中國的電影工業並不存在「優先購買權」制度,通常是由製片公司買斷版權,所有的風險都要由製片公司自己承擔。

當年張番番以「不超過十萬元」的價格買斷《三體》的版權,現在來看簡直就是一次大忽悠事件——

連吃瓜群眾都知道,現階段的國內電影工業水平根本承載不了如此宏大的科幻作品。

版權作者被導演和製片公司忽悠,資本運作又缺乏專業的風險評估和監控,最終導致劇本創作不完善、預算超支、特效公司掉鏈子、影業高層出走等一系列崩盤——

《三體》電影的失敗,不過是中國電影工業制度不完善的一個縮影。

其實,就算版權環節不出問題,當《三體》落到張番番這種名不見經不轉的導演手裡,就註定不會有好結果。

與其他類型片相比,科幻片對導演的要求更高,不僅要求導演本身技能過硬,還要求他對科幻文化有強烈興趣,同時具備獨特的科幻世界觀。

而張番番不僅沒拍過科幻片,還把「為了《三體》學了幾年綠幕技術」這種暴露知識結構的話視為一腔熱血。

與之相比,寧浩拍《瘋狂的外星人》似乎還不至於到「撲街」的程度,但影片的科幻元素究竟怎樣,現在也是個未知數。

有趣的是,影評人張小北曾在2013年說過,「國內現在連職業化的製片人都奇缺,更別說懂科幻的製片人了。」

四年過去,拍攝國產科幻電影的大環境並沒有質的變化,張小北拍自己的科幻片,更像是一種對「你行你上啊」這種無賴邏輯的挑戰。

張小北在網上曝出的《拓星者》片場照:拍著呢……

在眾多針對為什麼中國拍不出優秀科幻電影的分析中,有種說法是「因為中國沒有科幻文化」。

這種說法,對已經全球領先的中國航天 科技 、劉慈欣、郝景芳這些優秀的科幻作家、創刊至今已三十八年的《科幻世界》、和號稱人數8000萬的中國科幻迷來說,都不太公平;

其次,從電影創作的角度來說,科幻片的創意往往並不是來自於「科幻文化」。

《星球大戰》的故事靈感就是來自於神話小說《千面英雄》,這本書對奇幻文學和好萊塢的影響巨大,故事都一樣的套路:

一個年輕人(孤兒)與親戚一起長大,遇見一位擁有神奇力量的長者,年輕人被贈送禮物並去完成某個任務,在這個過程中遇見生死相交的同伴,一起克服困難,擊敗敵人,成為英雄。

這樣的故事模板,在《哈利·波特》和《指環王》中都能看到。

所以,不是中國沒有科幻文化,而是我們缺少一個把「文化」轉化為「產品」的機制。

我們經常會聽到國內電影人侃侃而談,要向好萊塢和韓國等先進電影工業學習和借鑒,但到最後都變成了「本片特效由好萊塢頂級團隊製作」這種人傻錢多的噱頭。

「只有好萊塢這么發達的工業體系才能支撐超級科幻大片」這句大實話,已經變質為國內電影人不思進取的借口。

上世紀70年代,喬治·盧卡斯和他的「星戰」戰艦模型

或許,好萊塢更值得借鑒的並不是現有的技術,而是從無到有的過程。

喬治·盧卡斯拍《星球大戰》的時候,是科幻片最不受重視的年代,許多好萊塢製片廠撤掉了特效部門;

盧卡斯利用被製片廠拍賣的特效設備和越戰之後的二手軍用物資,在一間倉庫里創造了工業光魔。

拋開票房全球第二和不差錢的虛榮,現在中國科幻電影所處的境地,與當年盧卡斯拍《星球大戰》時並沒有太大不同;

想要真正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最關鍵的或許不是拿來主義,而是革自己的命,真正做到不破不立。

國產科幻電影當今的局面就和中國足球一樣,寄託了中國萬萬民眾的希望,卻還是讓人們充滿了憂慮。

個人認為究其原因:

有大環境的影響,與國外對比過審相對嚴苛,對於一些內容尺寸把握相對保守,相應的減少了部分影片的趣味性。

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國內商業片太注意眼前利益而忽視長遠積累,沒有沉下心來投入更多的資源在基礎建設以及科學技藝的提升上。

《頭號玩家》耗資1.75億美元製作,其中超過1億美元花在了特效製作上,特效費占製作費百分之六十以上,其中包括了特效的研發費用以及特效師高昂的人工費。

而國內,多數投資人與其投入巨資製作特效,還不如使用五毛特效,將省下來錢請個巨星露露臉,反正也是一錘子買賣,就如同標題黨,只要能吸引眼球關注,任你看後惡評滔天,我自腰包鼓鼓。

好萊塢為什麼如此有名,因為那裡不僅僅是一個拍電影的地方,更發展成為美國的一個重要文化中心,眾多作家,影星,歌手匯集一堂,先進的影像 科技 應用也聚焦於此。

而國內電影城雖然也日益增進,但更多的淪為了 旅遊 聖地,依靠環境資源或 歷史 噱頭來吸引顧客。當一場電影拍攝完畢後,現場留給後人的除了明星用過的桌椅和個別標志性模型,還剩下什麼呢?

當然,作為一個愛國的觀影人,我依舊滿懷著憧憬,期待著國產科幻電影的騰飛~

國產類似大製作科幻電影的出路在哪裡?這樣的電影國內能做出來嗎?

然後突然聽了首國風的樂曲 又想到了看過的印象非常深刻的小說 再加上之前看過的大護法和蔡琴老師的演唱 武俠網路 游戲 也一直很受追捧 這些都很有深度和內涵 我覺得這些都是國內的優勢

立刻發覺完全沒必要照搬國外那套 製作出大製作的國風電影完全可以了 也許差的就是技術方面和有匠心精神的製作團隊吧…

感覺把國風的特點獨特的表達出來確實不容易 至少那些五毛特效別再出現了…

相信一提到科幻電影,大家首先想到就是美國的科幻大片,往近了說有大家比較喜歡的有《復仇者聯盟》 系列,《鋼鐵俠》系列、《X戰警》系列、《阿凡達》、《變形金剛》等,往遠了說有更為經典的《黑客帝國》 系列,《終結者》 系列、《異形》系列等,相信每個科幻影迷心中都能說出自己心儀的幾部自認為比較經典的科幻影片,但是好像不管大家怎麼選,風格題材怎麼的不同,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大多數的經典科幻電影都是美國的拍攝,那麼為什麼美國的科幻電影做的這么成功的?而我們國內科幻電影的未來又在哪裡呢?

美國科幻大片的成功在於類型豐富幾乎涵蓋了所有科幻片所能涉及的領域。冒險類的有《侏羅紀公園》,《地心游記》等,動作類的更是數不勝數,有《終結者》系列、《蜘蛛俠》系列,《超人》《蝙蝠俠》系列等等,災難類的有《後天》

、《2012》等,驚悚的有《極度深寒》《異形》等數不勝數,總之美國的科幻電影的種類題材豐富多樣造就了美國在各個領域的科幻片能層出不窮的排出好的作品,類型的豐富直接關繫到影片的多樣性。

宇宙太空、宗教神話、異域探險、 歷史 傳奇、童話世界等等,這些不過是科幻影片的題材領域,有了這些題材,我們就要用一種奇觀的效應的手法排成影片來供大家欣賞。從冒險類的《侏羅紀公園》到動作類的《終結者》系列,再從災難類的《後天》、《2012》到驚悚類的《極度深寒》《異形》,哪個不是藉助的奇觀效應來大賺票房呢,無數令人嘆為觀止的影像一次又一次的沖擊觀眾們的眼球,而這奇觀效應就少不了高 科技 的特效的包裝,我們國產科幻電影要想有所發展就要做好這個奇觀效應,奇觀效應是電影的本質,是什麼驅使人們花錢來電影院看科幻電影呢?是人們的好奇心,是人們獵艷奇觀的本性,做好奇觀效應加以高 科技 特效的包裝是一部科幻大作的基本要求和屬性。

不說科幻電影,就算是整個電影界,中國的電影的水平也是在一步步墮落,對比最近幾年韓國的電影電視劇,就可以看出中國現在的電影電視劇有多膚淺和無聊,甚至還出現電影演員的酬勞遠不及電視劇演員的奇葩現象,不管是不是優秀的演員不願意來演電影,就算願意,他們低廉的勞動報酬能夠讓他們盡心盡力的付出嗎?周星馳的電影一直不願意使用知名演員是為什麼?看看他捧紅的演員最後的都和他結怨離去就知道,中國的 娛樂 界整個已經腐朽,所以才會出現手撕鬼子,箭射飛機這樣的腦殘神劇,這樣的環境,這樣的心態能夠出好的作品嗎?很顯然,不是不能,而是極為艱難。中國電影要想升華,不用去學美國,也不用想當然砸錢去做特效做出《爵跡》這樣的爛片,只要中國電影人能夠沉下心來做電影,而不是其他的事情,《霸王別姬》這樣的神劇就會再次問世,否則沉淪的中國電影連成龍這樣的常青樹也能拍出《神探蒲松齡》這樣的爛片。

國產科幻電影,自年前吳京參與拍攝的《流浪地球》後,就有了這個話題,其實中國不是說不能拍科幻電影,而是形勢比人強。

中國,不缺乏有想像力的人才,最簡單的,看看那些科幻網路小說,你就知道一二了(本人喜歡讀小說,玄幻的)。但是為什麼中國到現在為止以就一個《流浪地球》可以拿得出手?總結一點,大部分錢都進了演員腰包裡面去了,關鍵還是拿了錢不幹人事,要麼就一臉呆木,要麼就知道耍帥,對自己的職業沒有一點尊重。就這樣能拍什麼科幻電影。

大家都應該知道,要拍一部好的,觀眾滿意的科幻電影,其投資是龐大的,成本很高,這么高的成本,而且還有風險,現在的人都那麼精明,誰還會傻傻的去拍,即使有劇本,以要思量再三。

原來在中國,演員都被粉絲寵壞了,都知道只要有流量小生的出現,那這部電影必火,但是自從吳京的出現,就打破了這一現象,讓觀眾明白了,一個好的電影,只要用心,肯投入進去,題材新穎,那所拍出來的電影將不是那些五毛特效電影可比的。

綜上,我認為第一,國產科幻電影,所選演員必須得尊敬自己的職業,對自己所需要拍攝的人物有深刻的理解。

第二,科幻電影是個燒錢的活,錢不到位還想要五塊錢的特效,那是天方夜譚,所以,像這類電影,必須得對製作電影投入大量資金,演員酬勞只能佔全部資金的百分之三十。

第三,需要國家的支持,不要在像那北大的誰誰誰,中國好不容易出來個好作品,結果被他拿來自己刷存在感,當然,對一部電影觀後提出自己的觀點,建議,這是歡迎的,畢竟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嘛,但是你不要用自己熟悉的領域去強加解釋你所不熟悉的領域。

最後,還是得多多學習西方國家是怎麼去製作特效的,科幻,特效最重要。

最後的最後,支持國產,中國我愛你。

選好演員就行了。其他只要不是五毛特效。火星營救才幾個人,撐起了一部大片,我寧願有質量的片看十遍也不願一部垃圾片多看一眼,既然說科幻片就別用拍兒童片哄孩子的人,耍帥裝酷賣萌演技浮誇,這是拍電影還是表情選秀節目。威爾史密斯的黑衣人我只老了一集,之後我把他所有拍過的電影都看了,還不過癮,期待新片。既然是科幻片就少弄點愛情元素,點綴一下可以,挺好的科幻題材搞起對象哄個姑娘沒完沒了,,好像不搞男女關系就不是電影一樣,要麼就像漢考克一樣搞男女關系直接一炮把房頂打穿了也有意思。人的感情分付細膩又很微妙,不是使勁「啊,哇,愛」表現出來就覺得相當到位了,除了有個證那些人是靠出鏡都老生常談了,當問及看法他說你眼光高挑剔,垃圾電影興盛他說你垃圾觀眾太多,當然不排除腦殘力挺垃圾片。以前的抗戰片和現在的神劇能比嗎?怎麼通過上映的,但凡有人家幾個鏡頭就能讓整部劇火上一火,,,剛上映的國產科幻片我感覺題材好,還有整部劇的核心,視覺製作都不錯,就小問題給整體拉下分,什麼問題我前邊也說過了。說實話我聽了兩遍也沒怎麼細看。提幾個好看的吧,我也看了好幾遍,戰狼2,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題材取得好,不拖沓還過癮。拍電影中心思想別偏,地球還剩幾分鍾都要毀滅了男女還想著搞做後一次,快吃翔去吧。。。。一個觀影人的看法,愛噴不噴

個人覺得在於第三產業的轉化。美國、日本都是這方面的急功近利者,幾乎能榨乾電影產業的所有周邊。比如:漫威,電影之外的產出絕不會比票房低;日本的手伴、漫畫等也是電影產業的很好衍生。

就我們而言,近幾年文創產業的發展,可以是電影業發展的好搭檔。

故宮的文創爆款,就是很好的詮釋。

所以,深挖電影背後的文化,才是線上線下齊頭並進的良策。

國產電影的出路,我們可以從年初的《流浪地球》這部電影來看,它的投資架構有哪些,第一:不全是走流量明星,第二投入的的比例,估計特效比重大,而且不是國內敷衍了事的團隊

首先要有一個科幻文學,科幻電影的氛圍,目前流行的漫威電影不算真正的科幻電影,一般也確實只有發達國家才能出現科幻電影,比如美國,幾乎就是包括了科幻電影的全部。至於日本,只有科幻題材的漫畫和科幻動畫電影比較發達,科幻真人大電影,幾乎沒有,所以,我認為隨著中國國家進一步強盛和 科技 的發達,科幻文學和科幻電影會出現井噴和繁榮。

㈢ 有人評價《我不是葯神》名不副實,劇情是最大敗筆,你怎麼看

談起《我不是葯神》這部影片實在太牛了,首映電影票房過億,而看了首映的的觀眾莫不拍巴掌誇贊,這部影片的豆瓣電影評分達到9.0分,用戶評價崩裂,電影票房大賣,電影票房、用戶評價名利雙收,殊不知有網民點評《我不是葯神》名不符實,故事情節是硬傷。

最終影片末尾提及了葯品列入醫保,也僅僅解決了尾巴問題,假如要想大量地協助慢粒白血病病人,應當也宣傳策劃一下根源的解決方案,那便是增加新葯開發的資金投入,不僅是資金投入,我們也應當創立某類社會發展組織 ,給產品研發資助。

假如早已有那樣一個組織 ,影片更應當告知觀眾。不僅是為了更好地過審,只是真真正正地靠影片的散播能量,協助病人。總體說這部影片,是一部取得成功的商業片,盡管影片有鑽空子的行為,結尾宣傳毫無疑問是為了更好地合乎核查。將所敘述的社會問題所有推給了「資產」一詞。比如窮病,黑商這些。

對此你是怎麼認為的呢,歡迎評論區里一起討論下。

㈣ 《生化危機》全系列電影劇情是什麼

1、《生化危機1》

保護傘公司,地下總部,蜂窩,新開發的t病毒和其他人偷走了它,小偷打破了一個病毒管,並計劃殺死所有人,摧毀證據。公司總部派出特種部隊關閉警報,查明真相。特種部隊(明星只有五六名)在進入蜂巢的入口時遇到了三個人(兩個男人和一個女人,愛麗絲是主角)。他們都暫時失去了對警鈴釋放的葯物的記憶。

進入蜂巢後,記憶逐漸恢復了。愛麗絲和其中一個男人,也就是蜂巢入口的看守人,有一段假婚姻,那個男人偷走了病毒。另一個是警察,一個好人。發現這種病毒能把人變成活死人,並能通過咬一口傳播。他們逃離蜂巢,防止病毒傳播到外面的世界。最終只有愛麗絲和警察出來了,但被在入口處等待實驗的傘公司人員帶走了。

㈤ 研發費加計扣除中,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是什麼意思

例如,我公司07年的研究開發支出總共是500萬,資本化支出300萬,07年12月確認了300的無形資產,10年攤銷,年底,稅法按150%加計扣除抵稅,請問當期應納稅額如何確認,形成的暫時性差異如何計算和調賬?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九十五條,根據上述規定 ,可以分兩個步驟處理:

1、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照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

計算:200+100=300萬元

賬面處理:按照200萬元直接列支為當期費用

稅務處理:年度匯算清繳時進行納稅調整,應納稅所得額調減100萬元。

2、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

計算:300+150=450萬元,

每月差異 150÷10÷12=1.25萬元

賬面處理:無形資產按照300萬元原值分10年攤銷。

稅務處理:每月申報時做納稅調整,應納稅所得額調減1.25萬元。

原則:賬面處理按會計制度,納稅申報按稅法,此處理無需調賬。

㈥ 在影視中現代恐怖指的是什麼

1. 一般來說國內所謂的恐怖片和驚悚片都是【恐怖片】。【恐怖片】(horror film)抽象一下就是「monster in the house」:怪物可以是生物(大白鯊),鬼神(招魂)等,影片影調偏噩夢(nightmarish)。

2. 另外 Thriller 被習慣翻譯成「驚悚片」,但它本身是一個相對獨立的電影類型。Thriller 簡單地說就是:普通人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陷入了不普通的境地(不普通往往指有生命危險)。影片的影調偏現實(realistic)。

3. 恐怖和驚悚在語境中意思雖然相近,二者含義略有差別。「恐怖」這種心理感受存在於感官層面,由怪獸的形態特徵及配樂音效帶來。而「驚悚」就是「擔驚受怕」,主要來自於觀眾對主要角色的「認同」及「通感」:觀眾「擔心」電影情節會使角色成為受害者。

4. 【恐怖片】(horror film)同時有第三點提到的「恐怖」和「驚悚」兩種情緒:即觀眾既被怪物驚嚇到,同時也擔心角色的死活。而 Thriller 一般來說只有「驚悚」的情緒:主要關心劇中人物的死活。

5. Thriller 依據主角「受害」的原因不同分為很多亞類型:幾個流行的比如犯罪驚悚片(你在野外撲蝴蝶陰差陽錯捲入了黑幫交易 推薦法國影片【Tell No One】,【無人區】也算這類),心理驚悚片(主角心理有問題,自己作死),政治驚悚片 (某個組織,行業要搞死主角,例如韓國影片【恐怖直播】)。

6. 簡化版故事。恐怖片:在實驗室工作的你因為操作失誤使小白鼠發生基因突變,變異了的小白鼠殺死大量同事和無辜市民,最後你消滅了小白鼠,再一次拯救了人類。驚悚片:在美國實驗室工作的你無意間發現老闆秘密利用小白鼠研發毒品,向來正直的你決心求助警方並採取法律手段將老闆繩之以法,沒想到警長和你的老闆早已串通,最後你被陷害,面臨制毒指控,在警方逮捕你的途中你被擊斃。

關於恐怖、懸疑和驚悚

今日開會,討論我司一部即將上映的電影定位和宣發導向等問題,因關於電影類型定位引出了恐怖、懸疑、驚悚這幾個詞,而恐怖、驚悚這兩個類型電影定位界限即獨立又模糊,如果電影本身風格不突出,又兼有這些類型因素,所以有時候很難區分,更多的時候是看這些要素在電影里佔比的章節有多少吧!

這幾個類型又有不同粉絲擁護者,在這就和各位看官探討一下吧,以下搜集了大量資料,所以此文歸納的各方觀點,作一個搭橋引線的地方,望大大家共同探討,百花齊放吧!

先名詞解釋:

懸疑片 是指因情節使人們對主要人物的命運引起關切,而造成高度焦慮和緊張感的一種電影類型。懸疑片中常能用情節引起觀眾在看的時候一邊思考,而片尾處謎底的揭露又往往讓人意想不到。 (個人喜歡一個詞,叫扭橋(X 扭曲的橋)即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其實很多電影灑狗血就是因為這一點沒有處理好,灑狗血這一類的電影叫扭巴不叫扭橋),為什麼把懸疑片放在這里,因為涉及到驚悚片就不能不說,此類型只作拋磚引玉用。

代表作有

神秘類 《蝴蝶效應》,《記憶碎片》,《死亡幻覺》,《刺殺據點》

天馬行空類,顧名思義,即是劍走偏鋒,該類型一般劇本比較精妙。《電鋸驚魂》,《穆赫蘭道》,《致命魔術》,《第六感》。

其實《電鋸》系列到後面算什麼類型呢?想當年我看完《電鋸驚魂一》的時候,大氣不出,猛擊自己的大腿,嘴裡一直喊著我艹,我艹.....

好,開始正題。

恐怖片 恐怖電影是「一種氣氛陰森、題材恐怖、通常包含一些暴力事件並立意使觀眾毛骨悚然的影片。」

這個大家比較熟悉的了,恐怖這個詞是感到害怕而畏懼,顧名思義恐怖片一定要女孩子看的渾身哆嗦,雙眼緊閉,嬌聲連連(嘻嘻男生表示很欣慰),不論中外,最早的恐怖電影都深受文學與戲劇的影響。以恐怖情節和恐怖氣氛貫串全片的影片。多以神鬼妖異與現實生活中的人發生糾葛的離奇怪誕情節結構故事,以刺激觀眾的恐怖感。

不過隨著時代與地域的不同,恐怖電影呈現出來的面貌也有差異。或以令人感到恐懼的元素作為影片主要的組成成分。

以內容論,恐怖電影的兩個基本特徵是內容包含令人感到驚嚇或害怕的因素。 營造懸疑、詭異或緊張的氣氛令人毛骨悚然。

以對象論,恐怖電影包含三種類型的對象,分別是對現代科學的恐懼; 對超自然力量的恐懼; 對現實中富威脅性的異己力量的恐懼。

西方文化中,恐怖電影包含許多次類型主題,例如殺人、吸血鬼、喪屍、惡魔、外星人、邪惡的孩童、狼人、食人動物、鬼屋、騷靈現象和幽靈船等主題。恐怖電影常與其它類型電影摻雜,特別是科幻電影。恐怖電影通常關連到較低的成本與開發費用,但具知名度的電影公司及導演偶爾會拍攝這類型的影片。在東方文化,恐怖電影通常是比較單一化的傾向,由於這種差異,東方恐怖片的故事中,鬼魂及心靈上的恐懼最為常見。(以上類型請參見異形,驚變 28 天,死神來了,迷霧,綠里奇跡等,午夜凶鈴,《夜半歌聲》(這可是神作)《人肉叉燒包》(社會寫實類,你就是下一個受害者)《閃靈兇猛》恐怖電影_互動網路)

恐怖電影歸類:恐怖電影

保羅·威爾士(專業研究電影類型的知名學者)將 1960 年以前的恐怖電影,歸類為現代恐怖電影,而 1960 年以後的恐怖電影,歸類為後現代恐怖電影。

伊薩貝爾·彼耐多(知名學者)將 1968 年之後的恐怖電影,歸類為後現代恐怖電影。

而這一分界點,一般公認以喬治·羅梅羅的《活死人之夜》(1968)誕生為標記。

我們這里說一下後現代恐怖電影,此類型有 5 個特點

1日常生活世界中出現了一個劇烈的破壞行為;

2 原有的界限被打破;

3理性的作用受到質疑;

4沒有完整的敘事;

5影片使人產生一種與恐懼緊密相連的體驗。

其中第五個特徵為所有恐怖電影所共有。第一至第三個特徵為所有恐怖電影所有共,惟現代恐怖電影與後現代恐怖電影在表現這三個特徵時,有所歧異。第四個特徵為後現代恐怖電影所獨有,所有後現代恐怖電影都沒有完整的敘事,相信大家對此有個大概的了解了。

ok,現在說驚悚片,驚悚片是什麼呢?

把以上兩個合起來就是............

哈哈不要打我,其實驚悚片一般都包含了上面的兩個大的要素,會以偵探、神秘事件、罪行、錯綜復雜的心理變態、或精神分裂狀態等為題材的另一種電影類型。

這里要說我女神娜塔莉·波特曼的《黑天鵝》

之前的有一個評述是這樣說的

《黑天鵝》其實是一部不錯的驚悚片,它最令人沉醉的地方靠同時擁有視覺感官上的沖擊,變化莫測的情景劇情,錯綜復雜的敘述手段來取悅觀眾。讓觀眾群體同時得到恐怖和懸疑的雙重體驗,驚嚇後又引人深思的暢快淋漓,是驚悚片商業成功的一大保證。"

其實大家看看,又要嚇一下人,又要保證故事走向的懸疑性,所以驚悚片已經與恐怖片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電影類型,好萊塢的驚悚片從大多題材上看已經達到恐怖的范疇。

總結:

非專業觀眾,尤其受日韓電影文化影響,有觀眾認為恐怖片等同於鬼片,又有的人認為一定要血肉橫飛、腦漿四濺才算恐怖,有人則認為片子里只要有謀殺案就很嚇人,故事一直講如何找出罪犯就很懸疑..............

所以美國影業分類標準是把Horror(恐怖)和Suspend(懸疑)並列歸成一類,或者統稱為Thriller(驚悚),也不無道理。

不過縱觀以上類型,依照醫學上的定義,從人體感知上來講所謂「恐懼」是以心跳過速、呼吸急促以及腎上腺活動等一系列生理反應為特徵的心理感覺。當恐懼因素過於強烈時,身體往往無法適應,以致做出與意願相反的行為。(顫抖,手心出汗,說話哆嗦,手腳無力,捂眼睛等)

從心理學來看,人類的恐懼因素依次排列為:死亡、黑暗、孤獨、無助等等。很顯然,這些恰恰是恐怖、驚悚電影的基本元素。

所以

有時候很難劃分,看看豆瓣電影,真對此類型的分類,每個人認知都不一樣,一部片子,三個類型都有標簽。

我個人對這兩個類型是這樣看的。

恐懼是心理學上的刺激-反應行為,促使個體產生保全自我的本能。(驚悚電影)

恐怖則是一種認知形式,其上承載著社會意義。(恐怖電影)



在大部分女生眼裡以上類型只有一個類型叫 恐怖片.........

看了上述的描述,相信大家對這三個類型自己有判斷了吧!!!

以上

完。

(以上資料參考了個人經驗,網路,google 搜索,豆瓣電影,時光網,維基網路,等等)

不是一種類型。恐怖片的英文是 horror,偏於視覺上直接出現可怕的怪物的影片;驚悚片英文是 thriller,指那種會在觀眾心理上引起緊張甚至驚懼感覺的電影。

恐怖片中嚇人的東西一定是直接出現的,比如怪物、僵屍等等。往往比較血腥和暴力;驚悚片則是訴諸心理感覺的,往往沒有超自然的鬼怪。比如《飢餓游戲 2:星火燎原》、《冰血暴》、《黑暗騎士》等都是驚悚片。

此外,西方關於鬼的影片基本都算恐怖片而不是驚悚片,比如著名的《驅魔人》。

先簡答一下,回去有空再補充。

更新一下,做個詳細一些的回答:

1,恐怖(horror)和驚悚(thriller)都屬於電影的類型(film genre)之一。「恐怖」這個類型顯得格局更大些,特徵更明顯也更具體系性,已經發展成了很完善和獨立的類型片,被稱為「恐怖片」或「恐怖電影」(horror film);「驚悚」則更像是一種電影的類型元素,在國外它更多被直接稱為 thriller,較少被稱作 thriller film(驚悚片或驚悚電影)。驚悚往往被細分為心理驚悚、政治驚悚等等,純粹的驚悚類型電影並不多。有一個佐證:世界上有很多「恐怖片電影節」,但極少見到「驚悚片電影節」。

2,恐怖片往往意圖引起觀眾的恐懼、害怕、不安、惶恐等原始的負面情緒,通過宣洩這些情緒令觀眾得到娛樂體驗。恐怖片中往往會出現令人恐懼或惡心的怪物、邪惡的動物或人類、超自然的鬼怪等形象,還有大量的暴力行為。盡管風格明顯,但恐怖這種類型常常與奇幻、驚悚、科幻甚至黑色電影等類型有重疊之處。

3,「驚悚」常常和「懸疑」(suspense )放在一起(但在著名的 IMDb 網站上,只有 22 種類型,沒有「懸疑」),這種類型會引起觀眾的高度興奮、懸疑、預期、不確定、焦慮、腦力的緊張等感覺。驚悚類型的電影往往通過一個扣人心弦的故事讓觀眾的這些感受達到高潮,電影主角一開始多半處於危險或神秘的狀況之中,受到某種潛在的威脅。一些重要的信息在影片開始時一般不會交代給觀眾,而是被精心掩蓋起來。驚悚類型的電影中往往會有格鬥、追擊等橋段。最著名的驚悚電影大師當然就是希區柯克了。

4,恐怖電影的基因與來源:恐怖電影來源於 18 世紀流行起來的哥特小說,小說中多半有幽暗的古堡、陰暗的森林、暴風雨之夜、地牢以及密道出現。當時著名的哥特小說家包括瑪麗·雪萊、布萊姆·斯托克、愛倫·坡等等。作為一個術語,「恐怖電影」大概出現於上世紀 30 年代。不過盧米埃兄弟在 1895 年就已經拍過《鬼故事》(Spook Tale)這樣的恐怖電影了。

5,概況一下兩者的區別——

★恐怖片基本都會有一個外在的視覺化的恐怖形象,例如怪獸、殺人狂、野獸、鬼怪等等。由此產生出很多經典的恐怖片形象:賈森、弗萊迪、異形、大白鯊、驅魔人中的小女孩、僵屍、弗蘭克斯坦、吸血鬼、金剛等等。

驚悚類型往往是訴諸心理層面的,不一定有一個恐怖的形象(當然,一部影片中也往往會把恐怖和驚悚混合在一起)。它多半是通過故事、情境、氣氛以及內在的矛盾讓觀眾產生緊張感。

★恐怖片往往較為直接地表現血腥和暴力。可能會有很多令人不適的畫面;

驚悚類型多半是偏於腦力的而不是荷爾蒙的。

★恐怖片往往有超自然的內容,其形象也多具有象徵性,是原始的、下意識的。

驚悚類型更為寫實,以現實為依託,其主題多涉及政治內幕、個人救贖、反烏托邦、生存困境等等。

★恐怖片在道德和倫理上往往反而是保守的,帶有道德訓誡意味的。

驚悚類型則常有對日常規則的反思、叛逆甚至虛無主義傾向。

㈦ 世界最燒錢的十部電影,哪部電影可以入選

拍電影毫無疑問是要燒錢的,不管是請演員,做特效,做道具還是什麼都要燒錢,而且數目不小,那麼現在來盤點一下世界十大燒錢電影!

1.加勒比海盜3-世界的盡頭

其實很多人都不會想到最燒錢的竟然是這一部電影,所以加勒比海盜很好看,但是也沒有想到,第三部這么燒錢,其實這部電影成本為3.42億美元,目前來說的世界之最,全球票房為9.6億美元。

2.埃及艷後

20世紀福克斯公司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投資的電影,幾乎把20世紀福克斯拖垮,投資了3.4億美元(1963年),全球票房僅2600萬美元,配得當了內褲都還不完錢。

3.泰坦尼克號

同為20世紀福克斯公司的電影,投資2.94億美元,全球票房18.3億美元,成為了票房冠軍,值了。

10.霍比特人:意外之旅

成本2.57億美元(2012年),票房10億美元。

㈧ 電視劇的製作費用是研發費用嗎

不是的
一部影視劇的製作如同一個企業項目開展,投資角度的成本收益預算必不可少。
平均預算成本不僅是製作成本,根據影視劇類型,電影放映工作室或分銷商的營銷成本可能有高有低,好萊塢電影營銷成本可能從100萬美元到2000萬美元。

㈨ 影視行業研發費用都有什麼

  1. 影視公司屬於服務業,經常要交的主要有營業稅城建稅教育附加費以及企業所得稅,主要使用服務業發票.(其他稅種視實際業務是否涉及應稅業務而定)!

  2. 總研發費用多少是不能說明什麼的,更不能直接看未來出強或不強的,得看具體領域的投...行業不同,沒有類比的意義。


㈩ 關於坦克的電影有哪些

1、《狂怒》豆瓣7.9分

《狂怒》是由大衛·阿耶執導,布拉德·皮特、希亞·拉博夫、羅根·勒曼、喬·博恩瑟等主演的二戰題材電影。

影片一開始即是蘇軍坦克炮轟阿富汗村莊屠殺平民,連牧民的羊也沒放過,把反抗者壓死在坦克車之下。甚至還在當地的池塘,水井裡投毒,到處埋地雷。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695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660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646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384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378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1027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315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739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766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