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拍過哪些電影有名
❶ 中國第一水鄉周庄介紹!!
周庄位於蘇州城東南,崑山的西南處,古稱貞豐里。春秋戰國時期,周庄境內為吳王少子搖的封地,稱搖城。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周迪功郎舍宅200餘畝捐於當地全福寺為寺,始稱周庄,元代中期,沈萬三利用周庄鎮北白蜆江水運之便,通番貿易,周庄因此成為其糧食、絲綢、陶瓷、手工藝品的集散地,遂為江南巨鎮。至清康熙初年正式定名為周庄鎮。
周庄鎮為澤國,因河成街,呈現一派古樸、明潔的幽靜,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雖歷經900多年的滄桑,仍完整地保存著原有的水鄉古鎮的風貌和格局,宛如一顆鑲嵌在澱山湖畔的明珠。
周庄最為著名的景點有富安橋、雙橋、沈廳。富安橋是江南僅存的立體形橋樓合壁建築;雙橋則由兩橋相連為一體,造型獨特;沈廳為清式院宅,整體結構嚴整,局部風格各異;此外還有澄虛道觀、全福講寺等宗教場所。全鎮橋街相連,依河築屋,小船輕搖,綠影婆娑,返樸歸真的遊人會情不自禁地吟誦:吳樹依依吳水流,吳中舟輯好夷游。
古鎮區內河道呈井字型,民居依河築屋,依水成街,河道上橫跨14座建於元、明、清代的古橋梁,吳冠中撰文說「黃山集中國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國水鄉之美」,海外報刊稱周庄為「中國第一水鄉」。
關於周庄
關於周庄,有一段故事:1984年,在美國留學的陳逸飛以周庄的雙橋為素材,創作了一幅題為《故鄉的回憶》的油畫,連同他的其它37幅作品,於紐約的十月金秋,在美國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長阿曼德.哈默畫廊展出,引起了轟動,尤其是那些運用油畫和傳統的中國水墨畫手法創作的作品,描繪了姑蘇的小橋流水、江南的田園風光,將美國觀眾帶到了神話般的境地。美國權威雜志《藝術新聞》發表了題為《向西方潮流大膽挑戰》的評論,專門介紹陳逸飛的藝術成就。
當年十一月,阿曼德.哈默訪問中國時,將陳逸飛的那幅《故鄉的回憶》高價購下,作為禮物,送給了鄧小平同志。不知道為什麼哈默為什麼會選擇中國的「土特產品」作為送給中國領導人的禮物,但是正是這一選擇才使中國人真正知道了周庄。
聯合國每年發行六組郵票,世界聯合國協會每年從各國優秀畫家中遴選6人,請他們自行設計並繪制精美的圖案,作為每組郵票的首日封。1985年,這幅畫又經陳逸飛加工,成為當年世界聯合國協會的首日封,讓越來越多的人領略中國水鄉古鎮旖旎風情。
九百歲的古鎮
周庄位於上海和蘇州之間,是一個典型的江南水鎮,在這里拍攝的各種電影和電視劇有四十多部。
周庄「鎮為澤國,四面環水」,河流呈井字形從鎮中穿過,「咫尺往來,皆須舟楫」,小小的的周庄共有十座四百年至八百年歷史的古橋。
周庄鎮已有九百年的歷史,鎮內河流呈井字型,鎮中橋梁很多,其中歷史在四百年以上的古橋的就有八九個,明代時這里住著江南首富沈萬三,他富得讓朱元璋都垂涎,他個人出資修了南京明城牆的三分之一,沈萬三在各地都有許多產業,但是他始終把周庄作為他的根基。
小橋流水人家是水鄉的特色,在水鄉幾乎家家都有自家的碼頭。周庄還有一景就是「轎從前門進,船從家中過」。「船從家中過」是指張廳的院落中間有一條小河「箸涇」流過,在張廳的院子里有一個一丈見方的水池,可以在哪裡會船和卸貨。
開展水上旅遊的第一人王小妹
90年代初,在周庄第一個想起駕著小船帶客人在鎮內觀光的是一位名叫王小妹的老奶奶,祖籍山東,原來是打魚的,1997年已經82歲了,還在駕船搞旅遊。她說當初搞旅遊時,是因為生活困難。現在周庄的遊船已展到六十多隻,但是王小妹的船一眼就可以看出,別的船都是搖櫓,只有她一條船是雙槳。很多電視台拍片時都租用她的船,沿途她負責講解。
寧靜的水鄉夜色別有一番情趣,由於水鎮的四周都是小河,只有通過高高的拱橋,才能進到鎮當中。所以鎮子里至今不能走機動車,鎮中居民家中的摩托車也只能推過橋進到鎮子中去,所以每到傍晚,水鎮總是顯得格外的寂靜。
隆興客棧
到周庄旅遊,如果能夠住一天的話,最好是住在老鎮子的旅館里,鎮子里旅館的雖然條件雖然不如外邊的好,但是住在鎮里可以更好地體驗水鄉的夜晚景色。周庄有個"隆興客棧",位於著名的景點雙橋旁,是個家庭旅館,只有七八間客房,很適合學生住宿。
旅遊旺季周庄鎮內的客房比較緊張,可以事先與隆興客棧聯系。
周庄的風味食品
周庄有許多特色小吃,最有特色的是沈萬三愛吃的肘子和豬蹄,它起源於明代沈萬三家,是用來招待貴賓的必備菜餚,當地叫萬三肘子和萬三蹄。做法是用大號砂鍋,經過一天一夜的煨煮,火候極為講究,要經數旺數文,以文火為主。煨煮熟爛要適度,過爛了易碎,破壞原形,煨煮好後皮色醬紅,整隻蹄膀可保持原狀。吃的時候是用蹄膀中的一根細骨代刀。當地的餐館中都有出售,當地的居民在過節時也都吃萬三蹄。
其它特色食品還有萬三糕、童子黃瓜、蝦糟、三味圓及當地的水鮮等。周庄還有一種水生植物蒓菜,用來煮湯,鮮美可口,西晉文學家張翰比喻懷念家鄉的「蒓鱸之思」,就是指蒓菜和鱸魚做成的「蒓菜鱸魚羹」。
❷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在哪裡拍的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 拍攝時間:1994年 首映時間:1995年 拍攝地點:上海 導演:張藝謀 編劇:畢飛宇 主演:鞏俐(小金寶)李保田(唐老大)孫淳(宋二爺)付彪(鄭三爺) 陳述(唐師爺)李雪健(唐六叔) 出品公司:上海電影製片廠。
❸ 誰有周庄比較詳細的資料呢
「精神物質雙小康,崇文重教數周庄」。江蘇三周庄中的鄉鎮工業重鎮—江陰市周庄鎮,位於江陰市東郊,全鎮總面積80平方公里,人口13.8萬。周庄地處美麗富饒的太湖平原,經濟繁榮的蘇錫常之腹,經濟、社會事業發展列江陰各鄉鎮之首,工業開票銷售額連續三年位列江蘇省第一,榮膺「江蘇名鎮」之稱,在全省鄉鎮綜合實力百強排名中居第6位,在全國鄉鎮綜合實力百強排名中列第13位,是建設部小城鎮建設示範鎮、江蘇省衛生鎮、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示範鎮、江陰市重點中心鎮。 周庄鎮工業經濟發達,投資環境優越,發展前景廣闊。形成了紡織、輕工、機械、冶金、化工、建材、食品、電子等十多個工業門類,擁有600多種產品,產品覆蓋全國並遠銷上百個國家和地區。1984年11月,江蘇省首家鄉鎮企業與外商合資的江南模具塑化有限公司成立,至今共有50多家外資企業,總投資38000萬美元,外方投資到位7900多萬美元,通過合資合作,周庄鎮在實施經濟國際化戰略、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方面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1998年,國家農業部和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授予周庄鎮為全國鄉鎮企業出口創匯管理先進單位。自改革開放以來,周庄鄉鎮工業一直名列江蘇省前茅、江陰市榜首。2004年,全鎮完成工業總產值275億元,同比增長36.33%;工業開票銷售收入227億元,同比增長51.39%;利稅總額20億元,同比增長17.97%。2005年全鎮計劃完成工業總產值360億元,工業開票銷售收入324億元,利稅總額25億元。 始建於1996年的周庄鎮科技工業園區,是經上級政府批准設立,由周庄鎮人民政府規劃、開發、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工業園區,規劃總面積30.21平方公里,建成區10平方公里,經過幾年來的建設,已初具規模,2000年12月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全國鄉鎮企業科技園區。 區內擁有10萬千瓦和2.5萬千瓦熱電廠二家,110KV變電所四座和35KV變電所四座,蘇南供水網和熱網管道覆蓋整個園區,四通八達的水陸交通、郵政、電信、有線電視網路、商務賓館、文化娛樂、環保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金融、工商、稅務、保險、公安、交通等設有駐鎮辦事機構,服務周到。現園區內已有德國、荷蘭、新加坡、芬蘭、日本、美國、韓國、英國、加拿大、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前來投資企業。 愛渡風情小鎮位於中國江南第一水鄉千年古鎮-周庄古鎮入口處。而周庄是政府規劃「休閑周庄」、「月光周庄」戰略性舉措。周庄鎮位於蘇州市東南38公里,崑山市境內西南33公里,上海距周庄約70公里,目前車程約1.5小時,待滬青平公路建成通車後,往來車程僅需40分鍾。愛渡風情小鎮佔地面積130000萬平米,建築面積78500平方米,是上海大都會集團投資開發.不僅是周庄鎮的咽喉重地而且還是周庄鎮政府打造大周庄旅遊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愛渡原意為「愛的渡口」.與英文I DO音義近似,情侶在婚禮上各一句I DO(我願意)結為連理,代表願意為對方付出純潔至高的真愛。風情小鎮是浪漫溫馨的夢幻園地,度假休閑的小鎮。並且這是由美國F+A建築師事務所創新設計,創意性的融會了日本、中國、地中海、威尼斯、高迪5種建築風格。包羅人間所有的愛.而且我們還具備了亞洲第一室內水月觀音、一條愛河、7座愛橋、12個星座廣場、1個愛牆、一座鍾樓、10處燈光景點、20個街頭小景、10座驚奇的洗手間…… 獨特的建築和景觀設計與周庄古鎮相映成畫,成為周庄古鎮「景中風景」所以以後勢必成為長江三角地區乃至全國第一座真正意義的休閑娛樂度假聖地.也將成為中國旅遊地產的典範. 周庄位於蘇州城東南,崑山的西南處,古稱貞豐里。春秋戰國時期,周庄境內為吳王少子搖的封地,稱搖城。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周迪功郎舍宅200餘畝捐於當地全福寺為寺,始稱周庄,元代中期,沈萬三利用周庄鎮北白蜆江水運之便,通番貿易,周庄因此成為其糧食、絲綢、陶瓷、手工藝品的集散地,遂為江南巨鎮。至清康熙初年正式定名為周庄鎮。 周庄鎮為澤國,因河成街,呈現一派古樸、明潔的幽靜,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雖歷經900多年的滄桑,仍完整地保存著原有的水鄉古鎮的風貌和格局,宛如一顆鑲嵌在澱山湖畔的明珠。 周庄最為著名的景點有富安橋、雙橋、沈廳。富安橋是江南僅存的立體形橋樓合璧建築;雙橋則由兩橋相連為一體,造型獨特;石橋牢固而又質朴,建於明代,由一座石拱橋和一座石樑橋組成,橫跨於南北市河和銀子浜兩條小河上。橋面一橫一豎,橋洞一圓一方,錯落有致,宛如一把大鎖將兩條小河緊緊地鎖住。沈廳為清式院宅,整體結構嚴整,局部風格各異;此外還有澄虛道觀、全福講寺等宗教場所。全鎮橋街相連,依河築屋,小船輕搖,綠影婆娑,返樸歸真的遊人會情不自禁地吟誦:「吳樹依依吳水流,吳中舟輯好夷游。」 古鎮區內河道呈井字型,民居依河築屋,依水成街,河道上橫跨14座建於元、明、清代的古橋梁,吳冠中撰文說「黃山集中國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國水鄉之美」,海外報刊稱周庄為「中國第一水鄉」。 關於周庄,有一段故事:1984年,在美國留學的陳逸飛以周庄的雙橋為素材,創作了一幅題為《故鄉的回憶》的油畫,連同他的其它37幅作品,於紐約的十月金秋,在美國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長阿曼德.哈默畫廊展出,引起了轟動,尤其是那些運用油畫和傳統的中國水墨畫手法創作的作品,描繪了姑蘇的小橋流水、江南的田園風光,將美國觀眾帶到了神話般的境地。美國權威雜志《藝術新聞》發表了題為《向西方潮流大膽挑戰》的評論,專門介紹陳逸飛的藝術成就。 當年十一月,阿曼德哈默訪問中國時,將陳逸飛的那幅《故鄉的回憶》高價購下,作為禮物,送給了鄧小平同志。不知道為什麼哈默為什麼會選擇中國的「土特產品」作為送給中國領導人的禮物,但是正是這一選擇才使中國人真正知道了周庄。 聯合國每年發行六組郵票,世界聯合國協會每年從各國優秀畫家中遴選6人,請他們自行設計並繪制精美的圖案,作為每組郵票的首日封。1985年,這幅畫又經陳逸飛加工,成為當年世界聯合國協會的首日封,讓越來越多的人領略中國水鄉古鎮旖旎風情。 九百歲的古鎮 周庄位於上海和蘇州之間,是一個典型的江南水鎮,在這里拍攝的各種電影和電視劇有四十多部。 周庄「鎮為澤國,四面環水」,河流呈井字形從鎮中穿過,「咫尺往來,皆須舟楫」,小小的的周庄共有十座四百年至八百年歷史的古橋。 周庄鎮已有九百年的歷史,鎮內河流呈井字型,鎮中橋梁很多,其中歷史在四百年以上的古橋的就有八九個,明代時這里住著江南首富沈萬三,他富得讓朱元璋都垂涎,他個人出資修了南京明城牆的三分之一,沈萬三在各地都有許多產業,但是他始終把周庄作為他的根基。 小橋流水人家是水鄉的特色,在水鄉幾乎家家都有自家的碼頭。周庄還有一景就是「轎從前門進,船從家中過」。「船從家中過」是指張廳的院落中間有一條小河「箸涇」流過,在張廳的院子里有一個一丈見方的水池,可以在哪裡會船和卸貨。 開展水上旅遊的第一人王小妹 90年代初,在周庄第一個想起駕著小船帶客人在鎮內觀光的是一位名叫王小妹的老奶奶,祖籍山東,原來是打魚的,1997年已經82歲了,還在駕船搞旅遊。她說當初搞旅遊時,是因為生活困難。現在周庄的遊船已展到六十多隻,但是王小妹的船一眼就可以看出,別的船都是搖櫓,只有她一條船是雙槳。很多電視台拍片時都租用她的船,沿途她負責講解。 寧靜的水鄉夜色別有一番情趣,由於水鎮的四周都是小河,只有通過高高的拱橋,才能進到鎮當中。所以鎮子里至今不能走機動車,鎮中居民家中的摩托車也只能推過橋進到鎮子中去,所以每到傍晚,水鎮總是顯得格外的寂靜。 住宿 在周庄有很多可以住宿的地方,可以到一些網站上去查找。
❹ 2006年拍哪個電視劇在周庄取景了
《偶然》見第2段
周庄,地處富庶蘇州,毗鄰繁華上海,因著名旅美畫家陳逸飛先生作品《故鄉的回憶》而蜚聲海內外,號稱「中國第一水鄉」。就像大戶人家的女兒,原本深居簡出,可一朝被世人窺得容顏,想低調為人也難了,周庄便是如此。
早見過周庄了,電視劇《偶然》里部分場景就是在周庄拍攝的。畫面中靜謐夜色下的石橋樸拙、簡約,如卸妝後的佳人,素麵朝天,干凈、清爽,纖塵不染;月色下的流水,溫柔和緩,發出清粼粼的光,如佳人流轉的眼波,晶瑩澄澈;小鎮上的人們在小船上搖著櫓,悠然而不緊不慢地過著日子,如佳人慵懶倦梳頭的情懷。這樣一個溫婉內斂、不事招搖的江南小鎮,如今吸引著無數遊人紛至沓來,正所謂「天生麗質難自棄」。
真的到了周庄,才發現真正的周庄和電視畫面及自己想像中的江南水鄉,還是頗有出入。
時值初夏,正是旅遊好時節,周庄狹窄的街道兩旁,商鋪林立,街道上遊人如織,黃皮膚、白皮膚、黑皮膚摩肩接踵。多年的旅遊開發,在給周庄人帶來財富的同時,也給這個原本淡泊寧靜的江南小鎮注入了浮華的商業氣息;走上石橋,夢中的場景再現眼前,小橋、流水、烏蓬船,可心裡卻是不期然的失落。六百多年的滄桑巨變,小橋已有了斑駁的痕跡,雖然風姿猶在,到底是美人遲暮了;下了橋,就貼近水了,水聲依然,櫓聲依舊,卻少了應有的清澈。水色固然是綠的,只是過於厚重,缺乏一種年輕的透亮與靈動。風霜雨雪,川流不息的遊人,使小鎮原本剔透的眼眸黯淡了光彩。
「沈廳」應是周庄最重要的景點了,它是明初江南首富沈萬山當年的居所。河水環抱之間,一所私宅由門廳、會客廳、內宅、膳房……一層層鋪展推進,既有富戶的一點鋪陳與張揚,更多的是商人曲徑通幽的心機和精到的門檻。由此想起余秋雨筆下的《江南小鎮》,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蘊,為周庄注入了濃郁的人文氣息。作者由「沈廳」及沈萬山、及朱無璋,娓娓敘述了富可敵國的沈萬山,因不慎露富,險招殺身之禍,最後長枷鐵鐐,南行萬里,最終客死異鄉的人生歷程。沈萬山的悲慘結局,為周庄平添了幾分凝重的氣息。
離開周庄的路上,心情有些黯然,不是因為沈萬山,沈萬山的悲劇固然有歷史的原因,但也是他的宿命,樹大招風,自古亦然。而是因為在我心裡那麼年輕、雅緻的一座江南小鎮,猝然老去的一種心痛。
有些風景是可以歷久彌新,愈經風霜愈顯韻味的,如長城、如故宮。浩浩幾千年歷史煙塵,反而使它們在飽經滄桑之後,更顯厚重,更加大氣磅礴。他們是北國的漢子,刻滿皺紋的臉和剛毅的眼神,才是他們應有的面容,過於清俊、年輕了,反而失了份量。
而有些風景卻是要小心呵護的,清麗、稚弱的樣子,才惹人憐愛,如蘇州園林、如崑山周庄。小橋碧水、曲折巷道、幽靜庭院,是經不起喧囂的紛擾的。小橋應是纖巧而緊致的,橋上可有三五行人,但不應是千軍萬馬地行來過往;流水應是清透、潔凈而歡快流動的,是可以放心地掬一捧洗去僕僕風塵的,而不應是漂浮著少許雜物,隨風播散著異味,濃綠、滯重得幾乎看不到河水流動的樣子。她們是南國的佳人,明眸皓齒、冰肌雪膚才是應有的容顏,任何一點殘敗的跡象都是不宜入眼的。
多少次夢回周庄,蒙蒙雨霧里的水鄉,如一塊溫潤的碧玉,有著和暖的光澤;橋頭拾級而上的女子,憑欄凝望。年輕的背影,靜立成水墨畫的主題;遠處靄靄霧色里的屋脊、船影,在如絲的雨線里,漸漸,模糊成水天……此時的周庄,蘊含一分愁緒,兩分詩情,三分安謐,四分柔婉,五分雅緻,才真正是十分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