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廣告和拍電影哪個更掙錢
1. 拍電視劇比拍電影還賺錢了嗎
沒得比的,拍電視劇收入穩定,很多演員情願拍電視也不願接電影。趙薇周迅拍電視就去拍電影掙錢多
她們一集30w拍30集就900w
電影只有300w-500w
,但拍電影檔次相對於電視劇要高。但從賺錢上來說的話,真說不準的,看個人努力和人氣吧,范冰冰電視劇新年大戲武劇,獨收一億。這個真的說不準的。但拍電視劇相比電影來說周期肯定要長,人也更累一些。
2. 拍電影和電視劇哪個賺錢
電視劇目前真不好說不比電影差。現在電視劇周期短,來錢快。沒看很多公司現在都轉戰電視了。但是想國際出名獲獎提高國際知名度,還是要拍電影。而大公司圍繞著電影還有很多其他運作和目的我們都不懂。
3. 是拍電影賺錢多還是拍電視劇多
對於藝人來講還是電影賺錢吧,但是對於受眾面打開知名度電視劇更快
這就很多大牌藝人仍然要拍電視劇的原因
記得好像以前看趙薇采訪,她曾經說過從不拍電視劇到後來就接電視劇的原因
而且真正的大牌藝人是靠活動和廣告來賺錢的
像這次戛納新浪采訪范冰冰,她就說拍電影賺不幾個錢。
4. 拍電視劇賺錢還是拍電影賺錢
電影拍的好的話,不撲街掙錢快啊,一兩個月的票房就回來了,當然也有很多虧本的。電視劇要是有流量明星一樣盈利,有些電影請大牌口碑不行一樣撲街,電視劇題材不好,演員不出名也是虧本的
5. 影視導演到底賺錢嗎
很賺錢。導演的酬勞上漲速度絲毫不遜明星,僅僅十幾年而已,都已漲了數十倍。
例如2000年拍攝《幸福時光》時,張藝謀的片酬才只有30萬;到2002年《英雄》時,這個數字已經高達1000萬,超過片中梁朝偉、張曼玉、陳道明等任何一個大腕的片酬;在2008奧運會開閉幕式之後,片酬更是高達2000萬,即使明星也罕有匹敵。僅僅12年,張藝謀片酬就漲了60多倍。
圈內另外一位大導馮小剛的吸金能力以及片酬增長速度則絲毫不遜張藝謀:1997年拍攝《甲方乙方》的時候,葛優片酬60萬,馮小剛片酬只有葛優的一半,但他採取固定片酬加票房分成模式,最終拿到了117萬;《夜宴》和《集結號》,每部影片都帶給他上千萬的收入。
《唐山大地震》拿下6億票房,馮小剛拿到了創紀錄的6000萬;《一九四二》票房預期十億,馮小剛的收入又要翻番。15年間,其片酬漲了50多倍。
除了拍電影,導演們還有很多途徑賺錢
1、拍廣告
例如1.3億投資、發哥主演,即將殺入「國慶檔」的《銅雀台》備受關注,但拍這部大片的卻是新導演趙林山。趙林山的片酬也就100萬。在拍電影前,趙林山以拍廣告謀生,算資深廣告導演,「目前相比,當然是拍廣告賺錢,價錢不太一樣,要看具體情況,不過價格一般在100萬到300萬之內。」
2、二次獲酬
前不久,以李少紅(微博)為代表的導演們和編劇爭論「二次獲酬權」,以後也可能成為導演的一向永久性收入。意思就是說,除了製片方外,導演也參與票房分成,而隨著電影盈利渠道的增多,音像、電視、網路、國際版權等收入,導演也要分成。
3、兼任多種職務
不少導演除本職工作外,還兼任監制等多種職務,拿好幾份報酬。此外,還有個別導演更是侵吞了道具、美術等製作環節的報酬。
6. 你覺得拍廣告是不是很掙錢
我覺得拍廣告的確挺掙錢的,因為那些廣告商,他們會給這個代言人非常多的廣告代言費,然後廣告的話她時間也比較短嘛,然後也不用浪費那麼多的精力。
7. 拍網路電影賺錢嗎
會賺錢。
1,投資少,最低有幾萬塊錢拍一部的。
2,廣告植入、贊助招商。
3,與出品、播放平台分層,在網路平台非會員要按照5元一次收費。
4,點擊率高,播放平台會給一部分。
5,衍生品以及後續招商。
你所謂的微電影,大多數是為某品牌、產品來拍的,這個跟廣告商業性質差不多。
8. 廣告和宣傳片哪個掙錢
那肯定是廣告賺錢。
宣傳片和廣告片的區別在哪?
1.廣告片更加精細化,內容更加正式,可以投放幾乎所有的媒體渠道、廣告片針對是一款產品或者是業務,直接轉化的目的性更強,單品轉化效果極好。
2.而宣傳片的優勢在於能推廣企業整體的形象,能做事件營銷、活動促銷宣傳等,能推廣企業的所有產品和業務,節省所有產品去單個做廣告片的成本。
什麼樣的宣傳片內容形式,能盡快的達成盈利目的呢?
3.市場營銷中,促銷一直都是提升產品銷售額的重要市場手段,活動促銷類宣傳片,這也是展示企業品牌形象的重要形式。
廣告片如何更好的實現盈利呢?
廣告片拍攝製作的直接目的就是為了轉化,廣告片時長普遍較短,投放渠道基本也不受限制,而對於今天來說,無論以哪種營銷推廣方式,為了讓人更容易接受信息,甚至連廣告片都開始傾向於內容營銷了。
廣告變的更軟了,廣告片對產品痛點的把控變高了,內容創意的展現形式要求更高了,對產品過分包裝的要求降低了,用劇本展現形式以及產品本身去打動人,廣告片製作精度變高了。
今天的廣告片開始帶有一絲宣傳片的營銷理念在裡面,那就是要凸顯出來產品核心價值,訴說、影響、煽動,用廣告片包含的內容價值促進消費。這也是河南全道文化傳媒拍攝製作宣傳片、廣告片時的營銷理念。
就像舌尖上的中國、抖音短視頻的營銷效果一樣,他們在是做有文化內涵、獨到見解、技能、趣味性的優質內容,但不知不覺間舌尖的美食火了,抖音里小豬佩奇手錶、搖擺向日葵,化妝品、小熊服裝、答案茶、各種特色美食產品等都火了。
這種廣告片的形式,對於當下的消費者而言,可謂是極受歡迎的,並且由此帶來的消費轉化甚至是無法估量的。
今天的廣告片拍攝製作,要始終圍繞著產品本身深挖痛點,去講好故事、去做有意義的優質內容,要翻來覆去、旁敲側擊地把你的產品說清楚、功效演繹得還要更有意思,讓大家更容易接受, 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從而讓客戶消費者認可和消費轉化。
9. 上綜藝和拍電影,哪個更容易賺錢
就我個人而言,其實兩者都是非常賺錢的,具體還要分明星的咖位,如果咖位越高,流量越大,這賺錢的力度是非常巨大的,如果咖位不夠,流量也不到位,這賺錢的力度當然是跟流量明星不能相提並論的,其實綜藝跟電影都是非常賺錢的渠道,綜藝的周期會比電影要快一些,而且也比電影的流程要簡便一些,如果接的綜藝非常多的話,那麼是非常賺錢的,些許你一個月會上很多檔綜藝,這來來去去所帶來的回報是非常大的。
所欲,上綜藝和拍電影,其實兩者都是非常賺錢的,要說容易其實也不容易,綜藝有綜藝的規矩,電影有電影的門檻,真正有資源的明星其實不限定這兩者領域,沒有資源的明星這兩者其實都很難去觸碰到的,歸根結底,綜藝和電影都是非常賺錢的,容不容易就要看你的個人能力夠不夠了。
10. 在韓國,拍電視劇賺錢還是拍電影賺錢-
韓國據說現在四部電影只有一部收回成本。我估計電視劇電影基本都是靠廣告、贊助賺錢了吧?但是韓國電影的深度已經是中國電影無法企及的了,中國電影錢太好掙了,再爛只要宣發好,都賺錢。韓國如果做得不出色最後賠的內褲都不剩,所以韓國電影很多精品,演員表演也很到位。
電視劇我近幾年不怎麼看了,但是感覺大熱的韓劇有些深度其實並不如某些日劇和中國的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