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片機怎麼拍電影
㈠ 關於膠片攝像機原理
這些問題早就解決了。
1.以前就有高速照相機拍運動的照片,有水滴照片,子彈運動狀態的照片。
拍高速運動照片的膠卷的爆光速度不用你說的1/100,而是用感光高度很高的膠卷。價格很貴,所以圖像不會花的。照相機也是用高速照相機,不是普通的照相機。
2.高速照相機可以滿足第2點的要求。
3.放電影時,膠卷是連續不停地運動的,燈光也是一直亮的,主要是根據人眼的特徵來定出24張的,物影在人眼裡滯留的速度正好是對應24張的速度,24張就是這樣定出來的。否則就不會定24張了。
㈡ 膠片電影的拍攝方式的效果
用膠片攝影機拍攝的圖像質量遠遠高於另外兩種方式。但數字電影可以避免出現膠片因光源照射導致的老化、退色,確保影片永遠光亮如新,還可以憑借充分的像素穩定性確保畫面沒有任何抖動和閃爍,而且觀眾再也看不到象雨點一樣的劃痕磨損現象。此外,數字電影節目的發行不再需要洗印大量的膠片,既節約生產成本又有利於環保。而數字傳輸技術的保障,使整部電影在傳輸過程中不會出現質量損失,從而使觀眾可以與影片的導演看到「相同」的電影。也就是說,一旦數字電影信號發出,無論多少家數字影院,也不管它位於地球的什麼位置,都可以同時映出同一個節目。同時數字放映設備還可以為影院提供增值服務,如實時播放重大體育比賽、文藝演出、遠程教育等,使之成為當今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方向。
㈢ 相機怎麼設置,才能拍出電影效果的視頻
通過F1.2-F4光圈得到淺景深是關鍵,最後還有色彩、對比度、飽和度等因素
根據以下方法設置相機:
1調整對比度
很多攝像機都有預設圖像風格,但是並不適合後期製作。為了便於調色,你要拍攝(低對比度)比較平的畫面,就是說你要調低對比度,也要將飽和度調低一點,這樣能保留更多的細節。你隨時都可以在後期增加對比度、調整色彩和高光,但如果拍攝時對比度和飽和度太高,後期很難從原始素材上消弱它們。
2、降低銳化度
但如果你要在電視或大銀幕上播出視頻,你就要降低銳化度選項,否則會因為銳度會過高,看起來不專業。
3、稍微欠曝光
曝光過度是最糟糕的的事情之一,因為你丟失了細節,很難通過後期找回細節,如果圖像稍微暗一些會很好,然後你仍可以通過後期調節也不會丟失細節。
㈣ 膠片攝影機拍電影時能對焦嗎
當然可以對焦,不過肯定是手動對焦,一般要有一名專門的跟焦員專門負責對焦,不是攝影師操作
㈤ 如何用相機拍出電影膠片的效果
從電影中汲取了靈感。分析了人物的角色,故事,視覺方面,例如光線,構圖和顏色,並將其用於圖片中。拍攝時,重要的是要知道我們的英雄是誰,他的角色是什麼,他在哪裡以及在那兒做什麼。
如果要用電影照片拍攝照片,則需要轉向電影。但是攝影和電影不是一回事,因此,還應該分析喜歡的攝影師的作品。尋找世界上最好的導演,至少看幾部電影。
㈥ 膠片相機過完片不按快門可以嗎
不能按了,因為是一次性的。
柯達於1935年正式推出135柯達彩色膠卷。所以,135的那個1是指有別於可重復使用暗盒的一次性暗盒,135膠卷的完整定義則為「採用一次性暗盒的35mm膠片」。135膠卷一般為一卷36張,120因機背不同分有6×6、6×7、6×9、6×10等畫幅,所以120膠卷可以拍9-12張照片。4×5、8×10大畫幅相機使用的是單張的頁片,一次拍一張或兩張膠片。
膠卷採用的是35mm電影膠片,35是其寬度,那麼,前面那個1是怎麼回事呢?OscarBarnack設計的萊卡相機首先使用35mm電影膠片,但是一開始膠片必須先裝進可重復使用的暗盒裡,把片頭剪去,才可拍攝。1934年,柯達公司引入了一次性的135膠卷盒,這實際上是德國斯圖加特的Nagel相機廠的發明,柯達收購了該廠
單反的全稱是單鏡頭反光,單反相機就是取景方式採用單鏡頭反光方式取得物像進行觀察拍攝的相機。單反相機的取景器稱為TTL(ThroughTheLens)單反取景器。這是專業相機上必備的取景方式,也是真正沒有誤差、通過鏡頭的光學取景器。這種取景器的取景范圍可達實拍畫面的95%。惟一缺點就是如果鏡頭過小,取景器會很暗淡,影響手動對焦。幸好現在都具備自動對焦,這一點已無大礙。當然,如用了TTL單反取景器,為了不使取景器過暗,廠家自會用大口徑高級鏡頭,所以目前單反相機的鏡頭普遍較大,就是這個因素造成的。
回答於 2022-05-16
㈦ 電影DVD和膠片是怎麼製作的哪個先做哪個後做
1、現在的電影也有直接拍成數碼的(磁帶)。假如直接拍成膠片的,則通過掃描轉成數碼文件。數碼電影在電腦上就可以剪輯。而以前沒有數碼的時候,剪輯就是真正的「剪輯」,拿剪刀把膠片剪開、再拼接,或者對每一幀畫面(即每一張底片)進行特別處理...
2、數碼轉膠片其實說白了,就是把每一幀影像投射到膠片上(就像使用投影儀那樣,把每幀畫面放映出來,打到膠片上),對膠片進行曝光(像照相一樣,把每一幀畫面「拍攝」到底片上),然後沖洗膠片(顯影、漂定、水洗、穩定,就跟沖洗彩色膠卷的流程一樣),然後再「翻正」,即將負片轉成正片,膠片電影就製做OK了。詳細步驟會更加繁瑣,比如製做聲音光底、疊印字幕、調色、幀數轉換等等。
3、出光碟會慢幾個月,你想想,一個歌手可能准備為期半年開20場巡演,辦了第一場之後光碟就出來了,大家都去買光碟了,巡演到當地結果大家早就看過了...還怎麼賺錢啊。電影也一樣。
4、防盜版一般有兩種手段:
一種是行政手段,比如給當地的文化部門、執法部門施加壓力,打擊盜版;
其次是硬體手段。
(高清)藍光和已經消失的紅光光碟:多用HDCP方式加密,直接對文件編碼(視頻的每一個像素)進行加密,播放時會驗證各個設備(比如播放機、電視機、功放機、顯卡),如果這些設備都支持HDCP(支持HDCP的設備,要求視頻不能夠被復制的),則可以解碼、播放,否則無法播放。
DVD:在DVD光碟上加入一段版權保護的代碼,而刻錄軟體能夠識別這段代碼並拒絕翻刻。還有DVD光碟及播放機的區域碼限制,但區域碼防盜版早就形同虛設。
VCD:沒有保護機制的VCD,可以加入一段CRC錯誤碼,讓刻錄軟體判斷該光碟已損壞而無法刻錄(不過這一手段常用在一些游戲光碟的加密中,在視頻光碟中比較少用)。
不過總之再安全的門也有人能闖進去。否則網上大把電影下載是如何來的?
另外,再解釋一下為何電影拍攝偏愛膠片:
一般人眼觀看200-300DPI的靜態畫面,其精度足夠高(比如照片、雜志)。而人眼對動態畫面相對沒那麼敏感,通常40-50DPI精度就足夠高了。比如42寸液晶電視,其長*寬大約36*20英寸(對角線42寸),放映1920*1080視頻時,即53DIP左右(1920/36或1080/20),因此1080P精度足夠高了。
而電影院屏幕尺寸要大得多,一般長度將近30米,高度十多米到二十幾米,按28*22米來算,實現50DPI的高清放映精度需要54600*42900解析度,而數碼設備很難達到這樣的解析度。
但膠片理論上說,因為其感光染料是「線性」的,解析度是無窮大,那麼在這種大屏幕上實現高清播放則成為可能。
以前做過膠片和數碼相片放大倍數的對比,在較為理想的沖洗、曝光狀態下,沖洗出來的135膠片,即便顆粒感比較重的膠片,其解析度也相當於5000萬像素的數碼相機。
因此,電影拍攝膠片仍然佔多數,當然也有用數碼的。 所以經常看到報導,為拍某某電影,好萊塢某某導演投入幾百萬美金采購10台攝像機,這是很正常的,還不包括後期製做的設備。而電視台用的攝像機就便宜多了,一般幾萬塊錢RMB就能搞定。
㈧ 膠卷相機怎麼使用圖解
膠片相機取膠卷為例:
1、倒回膠卷。
先看看下面這張圖片。之前小編為大家介紹過膠片相機怎麼安膠卷,也就是把膠卷插入相機的另一個軸上(紅箭頭)。那麼膠卷拍照完後,整個膠卷就會卷到另一個軸上,如果想要取出膠卷,必須先把膠卷再倒回來。
㈨ 如何玩膠片機
1、持機姿勢:左手手心托著相機,手指放在鏡頭旁固定,拇指扶著機身後蓋,因為對於控制後蓋和膠卷都比較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