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明朝哪個皇帝是2皇子
A. 有那一部電視劇寫明朝一朝有二個皇帝
明朝一朝有兩個皇帝的時期,應該是發生在土木堡之變時期,兩個皇帝是明英宗朱祁鎮和明代宗朱祁鈺。電視劇《大明王朝1449》提到這段歷史。
B. 明朝皇帝有哪幾個兒子
一、朱棣(4個):
1、仁宗朱高熾,母仁孝慈懿誠明庄獻配天齊聖文皇後徐氏
2、漢王朱高煦,母仁孝慈懿誠明庄獻配天齊聖文皇後徐氏
3、趙簡王朱高燧(仁宗、漢王、趙簡王母俱為仁孝文皇後徐氏)
4、朱高爔,母不詳。幼殤,未封爵位。
二、朱高熾(10個):
1、朱瞻基,長子,明宣宗,母誠孝恭肅明德弘仁順天啟聖昭皇後張氏
2、朱瞻埈,次子,鄭靖王,母賢妃李氏
3、朱瞻墉,三子,越靖王,母誠孝昭皇後張氏
4、朱瞻垠,四子,蘄獻王,母賢妃李氏
5、朱瞻墡,五子,襄憲王,母誠孝昭皇後張氏
6、朱瞻堈,六子,荊憲王,母順妃張氏
7、朱瞻墺,七子,淮靖王,母賢妃李氏
8、朱瞻塏,八子,滕懷王,母貴妃郭氏
9、朱瞻垍,九子,梁庄王,母貴妃郭氏
10、朱瞻埏,十子,衛恭王,母貴妃郭氏
三、朱瞻基(2個):
1、長子 明英宗朱祁鎮,孫皇後《明史》記載為宮人子。
2、次子 明代宗朱祁鈺,吳賢妃所生
四、朱祁鎮(9個):
1、明憲宗朱見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原名朱見濬,明英宗朱祁鎮長子,明朝第八位皇帝(1464-1487在位)。母孝肅皇後周氏。
2、德庄王朱見潾(1448年5月7日—1517年9月7日),初名朱見清,明英宗朱祁鎮第二子,明憲宗朱見深異母弟,母靖庄安穆宸妃萬氏,明朝第一代德王。
3、皇子朱見湜,母靖庄安穆宸妃萬氏;生於正統十四年七月十四日(1449年8月2日),死於景泰二年八月初五(1451年8月30日)。早卒,復辟後,不復追贈。
4、許悼王朱見淳,明憲宗朱見深異母弟,母端靖安和惠妃王氏,明朝第一代亦為唯一一代許王。
5、秀懷王朱見澍(1452年3月12日-1472年10月13日),明英宗朱祁鎮第五子,明憲宗朱見深異母弟,母庄靜安榮淑妃高氏。
6、崇簡王朱見澤,母孝肅皇後周氏;景泰六年(1455年)四月十六日生於南宮。
7、吉簡王朱見浚,母靖庄安穆宸妃萬氏;景泰七年六月初九日生。
8、忻穆王朱見治(1458年3月18日―1472年4月2日),明英宗朱祁鎮第八子,明憲宗朱見深異母弟,母靖庄安穆宸妃萬氏。
9、徽庄王朱見沛(1460年-1506年)。明英宗朱祁鎮第九子,明憲宗朱見深異母弟,母恭端莊惠德妃魏氏/恭庄端惠德妃魏氏。
五、朱祁鈺(1個):
懷獻太子朱見濟(1448年8月1日—1453年3月21日),朱祁鈺長子,母為杭皇後。朱見濟在正統十三年(1448年)七月初二日出生,景泰三年四月乙酉(1452年5月11日)立為太子,次年十一月辛未(1453年12月18日)夭折 ,謚號懷獻太子。
天順元年(1457年)追廢為郕王世子。直至南明滅亡,朱見濟也沒再被承認為太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朱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朱高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朱瞻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朱祁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朱祁鈺
C. 《大明風華》張藝興飾演的是明朝哪位皇帝
電視劇的電視劇都是流量+老戲骨的模式,《大明風華》中主打的流量就是張藝興了,那劇中張藝興飾演的明朝哪個皇帝呢?張藝興演的是誰的兒子?在位多少年?結局怎麼樣?明朝皇帝順序列表一欄,一起來圍觀下明朝歷史。
大明風華張藝興演的明朝哪個皇帝?張藝興飾演的皇帝結局是什麼?
《大明風華》中張藝興飾演朱瞻基的長子朱祁鎮,即歷史上稱其為明英宗,也是大明王朝上第一位被俘虜的皇帝,去世前廢除了明朝的殉葬制度。
張藝興 飾演《大明風華》朱祁鎮(張藝興 飾)
《大明風華》是張藝興首部古裝電視劇,他這次和湯唯演母子耶!不過之前釋出劇照就被吐槽不好看,完全拉低了顏值,網友都說被造型師毀了,但老實說,該劇的服化道對明朝的還原度還滿高的。
朱祁鎮九歲時就稱帝,但寵信宦官致使宦官專權,也導致了他在日後的土木堡之變中兵敗被俘,其弟繼位。之後又在奪門之變中被迎回二次稱帝。過程中湯唯飾演的母親孫若微(湯唯 飾)是重要關鍵。
明朝皇帝順序列表:
1368年朱元璋滅元稱帝,國號大明,歷十二世,傳十六帝:
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樂)、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統/天順)、明代宗(景泰)、明憲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慶)、明神宗(萬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啟)、明思宗(崇禎)。
1、明太祖朱元璋:年少父母雙亡,落魄時當過小和尚甚至乞討過。參加義軍反元,歷時15年便打下大明江山,更是實現了歷史上第一次北伐成功,打破了北伐不能統一中國的魔咒。但輝煌的一生,背後的心酸也難言。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標英年早逝,六十多歲的朱元璋白發人送黑發人,一生強勢的他,面對生老病死也是無可奈何。
2、建文帝朱允炆:這位大頭皇孫是個孝子,更因為孝順所以加分不少,因此在父親朱標英年早逝後,被朱元璋指定為皇位繼承人。可惜的是孝順的朱允炆,繼位以後就露出狠辣一面,強勢削藩,甚至逼得叔叔湘王朱柏自焚而死。結果還敵不過四叔燕王朱棣,成為一個失敗者。
3、明成祖朱棣:起兵搶了侄子的皇位,成為皇帝以後不是在打架就是在打架的路上。以至於在位二十二年,都沒空經常光顧後宮,所以除了燕王時期的三個兒子,再也沒有新的子嗣誕生,因此給後世留下了不少猜測。
4、明仁宗朱高熾:這無奈的一生,皇太子時期因為父親朱棣偏心二弟,沒事打壓自己,自己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好不容易苦媳婦熬出頭成為皇帝,結果在位十個月就英年早逝了,被人稱之為十月天子。
5、明宣宗朱瞻基:成為皇帝以後乾的有聲有色,跟父親合創「仁宣之治」。但就是太會玩,喜歡玩蛐蛐,所以被一些人戲稱為「蛐蛐皇帝」。但其實明宣宗才冤枉,這位皇帝可比某些影視劇中歌頌的皇帝強多了。比如說親自去耕地,體驗百姓的生活,所以制定國策的時候總是會考慮底層百姓,光是這點就足以大寫特寫。
6、明英宗朱祁鎮:熱血的少年總是懷念父親明宣宗還有曾祖明成祖朱棣的馬背生活,也夢想有一天縱橫沙場傲視世間。等到瓦剌也先侵犯的時候,這個少年終於找到機會,在太監王振的慫恿下開始了御駕親征。結果真打起來才知道打仗不是過家家,代價就是二十萬大軍全軍覆沒,隨軍的文武百官也都戰死,自己的也成為大明王朝的第一位被俘虜的皇帝,差點使大明江山劃上句號。後來明英宗幸運的回到大明,又復辟成為皇帝,可謂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大奇談。等到駕崩之際,或是一生經歷太豐富,感慨萬千之下廢除了開歷史倒車的殉葬制度。
7、明代宗朱祁鈺:這凄慘的一生,本是太平王爺。結果哥哥明英宗非要御駕親征然後被俘虜,自己被趕鴨子上架成為代理皇帝,從此是一發不可收拾,等到哥哥明英宗回來以後,因為對權力的慾望,也不捨得還給哥哥皇位。等到哥哥明英宗復辟,沒多久病重的明代宗便落寞的死去。死後包括皇帝稱號都被剝奪,自然沒有被葬入明十三陵,多年以後好不容易上個廟號,還是「代宗」廟號,雖然這個廟號含義不錯,但多少有點隱喻他曾是代理皇帝的歷史。
8、明憲宗朱見深:少年天子與中年婦女的傾城之戀。因為朱見深小時候被叔叔明代宗廢過太子之位,所以曾經有過一段暗淡的歲月,而這時期一直陪伴他的是萬貞兒,所以兩個人是日久生情,而朱見深對於萬貞兒感情很深,甚至破天荒的封其為皇貴妃。結果是萬貴妃為了生下太子,其他懷孕的妃嬪宮女都被她下令打胎,差點搞得朱見深絕後。後來還是一個紀氏宮女懷了龍種,在其他宮女和太監的掩護下生下這個皇子,並且養到六歲與朱見深相認,而這位皇子就是後來的明孝宗。成化二十三年,萬貴妃暴斃。對他用情很深的明憲宗大受打擊,沒過多久就隨萬貴妃而去。
9、明孝宗:歷史上有名的模範丈夫,身為皇帝卻堅持一夫一妻制。而且可以說是皇帝中的完人,還創下了弘治中興。可惜因為太過模範,所以只有一個兒子朱厚照,還沒有教導好這個兒子,結果是兒子太能作,自己跟著絕了後。
10、明武宗朱厚照:與他的曾祖明英宗一樣,是一個喜歡馬背生活的熱血少年,並且還化名朱壽,親自去御駕親征。當然朱厚照還是有兩把刷子的,打下了應州大捷大捷。不過朱厚照的行為在傳統儒家觀念中無異於是離經叛道,所以這場大捷在史書記載中雙方竟然只戰死幾十人而已,要知道雙方差不多十萬人戰了將近一天,卻只是這樣的戰績,的確是匪夷所思。追求個性的朱厚照,最後的死法也很有意思。南巡迴京途中因落水而生病,結果因此而英年早逝,並且是絕嗣而死,等於是明孝宗這脈絕嗣。
11、明世宗朱厚熜:簡直是前後反差太大的一生。堂哥明武宗朱厚照英年早逝以後被迎立為帝,是一個十分聰明之人,在位前二十年可謂是相當精明,效仿太祖和成祖勵精圖治,治國頗有成效。在位中後期起就開始怠政,一心只是煉丹。沒想到差點被宮女勒死,鬧下了不小的笑話。前後反差是相當之大,最後也疑似經常服用「仙丹」過多而提前死去。
12、明穆宗朱載垕:可能是明朝歷史上存在感最低的皇帝之一,可以說是無為而治的實行者,看似平庸,實則亦有大魄力。比如說隆慶開關,廢除海禁,可惜只是在位六年而已。
13、明神宗萬曆帝朱翊鈞:萬曆這一生猶如他的廟號中的「神」一般,可謂是相當神經。這位明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這一生可謂是任性而叛逆的。因為立太子的事情,直接罷工,雖然小事不管嚴抓大事,但造成的後果很嚴重。而且選了楊鎬來這個敗軍之將去鎮壓努爾哈赤,結果是損兵折將,使努爾哈赤一發不可收拾的崛起。更關鍵的是萬曆帝因為沒有立了寵愛的皇三子朱常洵為太子,乾脆破罐破摔,只顧自己享受,那管死後洪水滔天。還根本不重視對太子朱常洛的教育,以至於他死後僅僅24年明朝便亡國。
14、明光宗朱常洛:在位短這個記錄,沒有最短只有更短。雖說明仁宗是十月天子,但朱常洛同學更給力,在位勉強一個月就因為紅丸案窩囊的駕崩,史稱一月天子。
15、明熹宗朱由校:沒什麼特別愛好,就喜歡木匠生活。放在民間是手藝人,絕對不愁吃穿。放在平世,最多是一個有罵名的紈絝皇帝。可惜放在王朝末世,就是國之不幸。而且這位皇帝跟明武宗朱厚照的死法一樣,都是因為落水生病而死,兩位皇帝都因為落水而身死,這背後是否有陰謀就不知道了。
16、崇禎帝朱由檢:本是太平王爺,沒有學習過帝王心術。哥哥朱由校無子死後,朱由升級為皇帝,放在平世,這是幾輩子修來的福分。可惜放在王朝末世,這就是一種悲哀。積重難返的大明江山,在不懂帝王心術的朱由檢手裡終究沒有起死回生。最後無奈的朱由檢,在明朝滅亡之際,選擇了以身殉國。
D. 明朝第二代皇帝 明朝第二代皇帝是誰
1、明朝的第二個皇帝是明惠宗建文帝朱允炆。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期間在位。明洪武十年(1377年)12月5日,朱允炆出生於應天府(今南京)。
2、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其父朱標病死,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繼位為帝,朱允炆在位期間增強文官在國政中的作用,寬刑省獄,嚴懲宦官,同時改變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史稱「建文新政」。
3、朱允炆於靖難之役後下落不明,時駙馬都尉梅殷在軍中,從黃彥清之議,為發喪,追謚孝愍皇帝,廟號神宗,壬午以後謚不行。至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七月,以與顯皇帝廟號復,改廟號惠宗,謚號為嗣天章道誠懿淵功觀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後世稱為明惠宗,清乾隆元年上謚號為恭閔惠皇帝,簡稱惠帝的。
E. 明朝一朝中出現兩個皇帝是怎麼一個情況
明朝有一小段時間,確實存在兩個合法皇帝。這是怎麼回事呢?說到這里,可能很多人會想到朱祁鎮和朱祁鈺。在「土木堡事變」中,朱祁鎮被瓦剌俘虜而去。接著瓦剌用朱祁鎮威脅明朝,想要從明朝那裡獲得更多的利益,進而獲得明朝的江山。在這種情況下,為了避免受制於瓦剌,於謙等人在請示了朱祁鎮的生母孫太後以後,毅然把朱祁鈺扶起來,立為皇帝。
一是他心虛。雖然說自己曾經是皇帝,現在復辟,只是把皇位奪回來。但是,畢竟當年他自己丟臉打了敗仗,並被人家俘虜了去。後來他還和瓦剌軍一起,到北京城下,讓明軍開門。這兩件事,一件誤國,一個做奸,都是非常丟臉的事。整個明朝,是在朱祁鈺的帶領下打下來的。而且朱祁鈺這個皇帝,還是在他的母親孫太後的同意下當的。總之,朱祁鈺的皇帝當得合理合法,而自己奪位這件事則不明不白。
因此,朱祁鎮雖然坐上了龍椅,但其實內心是很心虛的。二是他猶豫。朱祁鎮當時確實很猶豫。不過,猶豫並不是該不該奪朱祁鈺的皇位,而是應該怎樣處理於謙等人。對於朱祁鎮來說,他內心深處是很尊重於謙,也很認同於謙的。雖然於謙曾擁立朱祁鈺為皇帝,而遙尊他為太上皇。但實際上,於謙做得一點兒也沒錯。也只有這樣,才能保住大明江山。
所以,於謙對確保大明江山不丟失,功勞是很大的。再說了,朱祁鎮之所以能夠回來,也是得益於於謙的同意。當時朱祁鈺是不同意朱祁鎮回來的,是於謙爭取,朱祁鎮才能回到明朝。同時,當朱祁鈺病入膏肓的時候,於謙等人也在積極爭取立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為皇帝。這一點,足以說明,於謙做事情,都是為了江山社稷。這樣的忠臣,怎麼能殺呢?
但是石亨、徐有貞等人為了自己權位,逼迫朱祁鎮殺掉於謙,並對朱祁鎮說,你要不殺掉於謙,你這皇帝就當得沒道理。朱祁鎮也知道是這么回事,所以他才猶豫不決。不過最終,他還是決定把於謙、王文等人殺掉。總之,在朱祁鎮復辟的那幾天,他心緒肯定是不平靜的。因而才出現了這種兩個合法皇帝在位的情況。等到他殺掉於謙後,才想起重病的朱祁鈺,因而才把朱祁鈺廢為郕王。這已經是十多天過去了。(參考資料:《明史》《明實錄》)
F. 明朝二皇子民禮的父皇是誰
網路劇《大英雄》中虛構的人物,明朝沒有這位皇子、皇帝。這個故事本身就是虛構的。
G. 明朝地2個皇帝是誰
明惠帝,朱允炆
明惠帝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年號「建文」,在靖難之變後下落不明。時駙馬都尉梅殷在軍中,從黃彥清之議,為發喪,追謚孝愍皇帝,廟號神宗,壬午以後謚不行,至南明弘光元年七月,以與顯皇帝廟號復,改上廟號惠宗,謚號為嗣天章道誠懿淵功觀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清朝乾隆元年上謚號為恭閔惠皇帝,後世有人以其年號而稱建文帝。
明惠宗讓皇帝(惠帝)朱允炆安徽鳳陽人,是明朝第二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嫡孫。1377年十二月五日出生,生母是呂妃,父親懿文太子(明興宗)朱標。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閏五月,朱元璋駕崩,終年71歲。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改年號建文,稱建文帝。因削藩,導致叔父燕王發動「靖難之役」。建文帝的帝王之旅,四年即告結束,國破人不知所向。清乾隆皇帝追謚恭閔惠皇帝。南明安宗朱由崧追尊建文帝為嗣天章道誠懿淵恭覲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廟號惠宗。
H. 明朝第二個皇帝是誰
明惠帝朱允炆 (1377-1402) 年號「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5年 明惠帝朱允炆,明太祖朱元璋的長孫,太子朱標的長子。 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朱標病逝,朱元璋不得不重新考慮皇位的繼承問題,在此期間,他曾想到了皇四子朱棣,因為朱棣又許多地方都與自己非常相似,但向群臣咨詢的時候,大臣劉三吾提出,如立皇四子,那麼將皇二、三子立於何地?當時朱元璋已經分封了諸王,而且皇二、三、四子分別被封為了秦、晉、燕王,三人的封地都是邊境重鎮,而且手握重兵,一但由於爭儲而出現內訌,後果將非常嚴重。因此朱元璋只得將朱標的次子朱允炆立為皇太孫(朱標長子早逝)。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朱允炆正式即位,改明年為建文元年。從年號上不難看出,一個建文,一個洪武,二位皇帝的性格截然不同,而且朱元璋不願立皇太孫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朱允炆像他的父親一樣,過於柔弱,過於仁慈,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太嚴重,恐怕日後會吃大虧。 建文帝即位之後,一改洪武時期的緊張氣氛,使中國大地吹過了一陣清風,他重用黃子澄、齊泰、方孝儒等文人,對先朝的政治實行改革,為無論是百姓,還是官吏都創造了一個寬松的環境。 在改革中的一項重要措施就是削番,當時的番王多是朱允炆的叔叔,而且手中都有兵權,他們在自己的番地為非作歹,有的甚至摩拳擦掌准備造反。燕王朱棣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當時朱元璋的前三個兒子都已經亡故,朱棣成為了皇子中的最長者,而且隨著朱棣在對蒙古作戰的過程中不斷壯大,他已經成為了皇權最大的威脅。 可以說建文帝的削番就是針對燕王一人的。但建文帝的軟弱害了他,在重大問題的決策上,這是他的第一個錯誤。他並沒有先削燕王,而是從其他親王下手,這樣即引起了親王們的岌岌自危,還打草驚蛇,使得燕王加緊做出准備。在建文帝決定對朱棣下手的時候,為時以晚,燕王朱棣迅速扯起了靖難的大旗。 在最初的戰斗中朝廷的兵力占絕對優勢,但由於李景隆的指揮不當,明軍屢遭敗績。但由於兵力所限,燕軍佔領的城市都是很快的放棄,因此雙方展開了拉鋸戰。在此期間明軍中涌現出了一批比較優秀的將領,他們的頑強抵抗給朱棣造成了極大的威脅。但是朱允炆的軟弱再一次顯示出來,他的一道聖旨,「我要活的叔父」使得朱棣逃過了多次劫難,建文帝的婦人之仁最終將朝廷推向了深淵。 經過四年的拉鋸戰之後,燕王正確分析了形勢,只要建文帝在一天,地方軍對就會抵抗一天,而且自己就是叛王,但如果一旦攻佔了南京,趕走了建文帝,那麼自己就可以成為一國之君,相信也沒有多少人反對,因為大家都是觀望的態度。 於是燕軍繞過大城市、一路南下,當時的建文朝廷已經亂作了一團,很多地方將領按兵不動,很快燕軍就攻到了南京城下,城內的親王與某些將領又擅自開門投降,南京終於被佔領,建文帝不知所終,而且正如朱棣所料,地方上幾乎沒有人反對。朱棣的靖難之役宣告成功,自己也登上了皇位,年號永樂。 而在朝廷內卻是另一番情景,投降的文臣只有廿四人,其他或逃跑,或自殺卻有千人。永樂朝廷幾乎無人可用,可見建文帝在文人心目中的地位是相當高的。 建文帝的帝王之旅,四年即告結束,作為皇帝他太過仁慈,有時甚至優柔寡斷,如果讓他作臣子,相信他可以愛民如子,兩袖清風,但做皇帝不一樣,皇帝註定與鮮血分不開,他要排除異己;他要樹立皇威,如果不能做到這些,皇帝也終將被歷史淘汰,建文帝就是這樣一個悲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