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知識 » 如何定義電影的剪輯風格

如何定義電影的剪輯風格

發布時間: 2022-12-10 20:31:42

⑴ 影視前期應如何確立剪輯風格

你是前期可以確立剪輯的風格,風格比較區別比較大,有些很前沿,就這樣高端有些很戲劇化。

⑵ 剪輯風格的什麼是剪輯

剪輯(film editing) 影片圖像與聲音素材的分解與組合。即將影片製作中所拍攝的大量素材,經過選擇、取捨、分解與組接,最終完成一個連貫流暢、含義明確、主題鮮明並有藝術感染力的作品。它是對拍攝的一次再創造。剪輯與剪接不同,後者指對膠片的具體工藝處理。
早期電影只是將拍攝到的自然景物、舞台表演原封不動地放映到銀幕上。從美國導演D.W.格里菲斯開始,採用了分鏡頭拍攝的方法,然後再把這些鏡頭組接起來,因而產生了剪輯藝術。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剪輯是導演的工作。但隨著有聲電影的出現,聲音和音樂素材的剪輯也進入了影片的製作過程,剪輯工藝越來越復雜,剪輯設備也越來越進步,於是出現了專門的電影剪輯師。剪輯師是導演重要的合作者 ,參加與導演有關的一切創作活動,如分鏡頭劇本的擬定、排戲、攝制、錄音等。對剪輯的依賴程度,因導演的不同工作習慣而異,但剪輯師除了應完全地體現導演創作意圖外,還可以提出新的剪輯構思,建議導演增刪某些鏡頭,調整和補充原來的分鏡頭設計,改變原來的節奏,突出某些內容或使影片的某一段落含義更為深刻、明確。
從影片素材到一部完整的電影作品,在剪輯上往往要經過初剪、復剪、精剪乃至綜合剪等幾個步驟。初剪是根據分鏡頭劇本,把人物的動作、對話、相互交流的情景等鏡頭組接起來;復剪是在初剪的基礎上進一步修正;精剪是經過對畫面反復推敲後,結合蒙太奇結構進行的更為細致的剪輯 ;綜合剪是在全片所有場景都拍攝完畢,各片段都經過精剪之後對整體結構和節奏的調整。在整個剪輯過程中,既要保證鏡頭與鏡頭之間敘事的自然、流暢、連貫,又要突出鏡頭的內在表現,即達到敘事與表現雙重功能的統一。

⑶ 電影中的剪輯手法的含義和作用是什麼

蒙太奇(montage)在法語是"剪接"的意思,但到了俄國它被發展成一種電影中鏡頭組合的理論。蒙太奇基本上是俄國導演發展出來的理論,是由普多夫金根據美國電影之父格里菲斯的剪輯手法延伸出來,然後艾森斯坦也提出了相關性的看法。普氏認為兩個鏡頭的並列意義大於單個鏡頭的的意義,甚至將電影認為鏡頭與鏡頭構築並列的藝術。至少用遠景而用大量特寫的連接造成心理, 情緒, 與抽象意念的結果。艾森斯坦則受俄國辯證性哲學思維的影響,認為鏡頭間的並列甚至激烈沖突將造成第三種新的意義。當我們在描述一個主題時,我們可以將一連串相關或不相關的鏡頭放在一起,以產生暗喻的作用,這就是蒙太奇。例如:我們將母親在煮菜、洗衣、帶小孩、甚至父親在看報等鏡放在一起,就會產生母親"忙碌"的感覺。 蒙太奇廣義的來說是指剪接,以前的電影是沒有剪接的 一卷十分鍾拍到完才換另一卷,第一個把剪接用在電影上的是《波坦金戰艦》,其中嬰兒車由樓梯摔下、四周人在開槍、母親緊張失措、這些畫面交互剪接 產生緊張緊湊、隱喻的效果,成為電影史上空前的發明造就的經典。如果不甚了解,可參考普多夫金的「母親」或艾森思坦「波坦金戰艦」中的「奧德賽台階」,不過基本上蒙太奇是一種導演操縱鏡頭的手法,也就是控制了絕對的知性思維與表現意義,觀眾只等著被灌輸,與具有詩的表現形式的電影所呈現出來的曖昧性與開放性完全不同,後者如塔可夫斯基,、溫德斯、費里尼。 事實上不應只說是剪輯的手法,因還有其他形式可造成蒙太奇的效果,簡而言之即是中國文字中的「會意」 字,可以靠著剪輯將不同地方的人景物事前後排序,讓你以為彼此有關聯,例如:先拍一人在敲門,隨後人進屋內,事時上屋內屋外可能在不同地方拍的。

⑷ 電影畫面的剪輯方式是什麼

1、電影畫面的剪輯方式——當連接困難時,插入類似於粘合劑的圖片


剪接是一種將前後鏡頭像膠水一樣連接起來的編輯方式。這是一種非傳統的理論方法。當兩張同樣大小的照片連在一起時,所有的觀眾都驚呆了。例如,在拍攝兩人在咖啡館的場景時,在中間插入咖啡糖鏡頭,而不是將兩人具體的場景連接起來,使影片更有節奏。只要插入的鏡頭捕捉到前鏡頭中的物體。例如,它連接了一個女人看一顆寶石,一個寶石的特寫,和她在另一家商店購物的照片。如果你沒有這張寶石照,你自己感受一下節奏和震撼的不同。


2、電影畫面的剪輯方式——連接不同的框架,創造一種節奏感!


放大和縮小是給普通鏡頭增加新奇感的常見方法。取景框(通常是表達人物情緒的特寫鏡頭)和場景(狀態鏡頭,通常是很遠或很遠的鏡頭)按階段連接起來。通常的方法是將它們分為三個階段。注意,不同快照的幀是不同的。例如,相機三次靠近一個吸煙的男人(放大)。你也可以在拍完三張照片後逐漸拉出相機。如果同一框架比較單調,可以使用此方法。“剪影”在電影中的奇妙之處在於,它是一種剪輯技術,可以讓兩個或更多不同的場景出現在一起的性行為中。這種方法似乎很難。事實上,我們經常在電視劇和電影中看到它。這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編輯技術。例如,在電話中,男人和女人交叉是很常見的,但這是以一種迂迴的方式。倒帶的好處是,它讓時間的流逝一遍又一遍地出現,讓人感覺時間更接近電影。例如,在描述兇手和追捕他的警察的過程中,使用反向切割技術將影片帶入高潮,提高速度感,給觀眾帶來更高的緊張感。


以上便是關於電影畫面的剪輯方式介紹了,希望它能幫助我們開拓,並確定屬於我們自己的後期風格,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關於影視後期的相關設計技巧及素材等,可以點擊本站的其他文章進行學習。

⑸ 電影『剪輯風格』怎麼理解

個人覺得,電影剪輯風格可分為幾個方面。一,要以電影的主題而定,例如,戰爭片,動作片,愛情片等等。二,要以個人的理解及知識而定,自己對於電影的認知,從你的個人經驗里去剪出自己的個性等等。三,針對於電影剪輯風格而言,很多種不同鏡頭的構建,連續性,關聯性等等,是需要自己不斷揣摩出來的。

⑹ 影片的剪輯思路是怎樣的怎麼去剪好一場戲

影片的剪輯,也需要一定的技術,不是顧著性子胡亂的剪輯就完事。影片剪輯它是有步驟的,胡亂剪輯的影片,是沒有價值的,不但討好不了觀眾,反而會遭觀眾的唾棄,被貼上爛片的標簽。那麼怎麼去剪輯一部影片呢,怎麼去剪好一場戲呢?以下幾點給你答案。

完美的轉場特效,會讓影片銜接的更好,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感受,所以要注意轉場的特效銜接。

總之,影片的剪輯是有其步驟可循的,需要注意的地方很多,特別是一些小細節,更是值得去注意。影片剪輯也需要技術,懂得如何操作剪輯軟體,這會讓你事半功倍。

⑺ 剪輯風格的傳統剪輯風格

傳統剪輯 也可稱為剪輯的基本功。其主要作用有兩個,一是保證鏡頭轉換的流暢,使觀眾感到整部影片是一氣呵成的 ;二是使影片段落 、脈絡清晰 ,使觀眾不致把 不同時間、地點的內容誤認為是同一場面 。因此 , 這種剪 輯必須做到:①防止混亂。鏡頭銜接必須准確無誤,不脫節不重疊,人物動作的方向、空間關系必須一致。②鏡頭轉換協調。剪輯往往以動作形態、節奏為剪輯點,即「動接動」、「靜接靜」。「動接動」指在鏡頭或人物的運動中切換鏡頭,如一個搖攝鏡頭接另一個搖攝鏡頭或一人奔逃的鏡頭接一人追逐的鏡頭等等。「靜接靜」指從一個動作結束後(或靜止場面)接一個動作開始前(或靜止場面)。③省略實際過程。即省略不必要的、觀眾不看自明的過程,而仍能保持動作或情節的連貫。如一個飛機起飛鏡頭接一個飛機降落鏡頭可以省略旅行過程,一個桃花盛開的鏡頭接一個滿地落葉的鏡頭可以省略時間的變化過程等等。傳統剪輯,基本上是按著正常的生活邏輯進行,但又不是自然主義地記錄生活中的全部過程。

⑻ 剪輯手法有哪些類型

1、流暢剪輯手法


一種創造時間空間連續性幻覺的攝影和剪輯的手法,它使一連串的鏡頭看起來像是呈現事件當初發生的樣子。故事片中多半使用流暢剪輯手法,它也被稱為好萊塢經典剪輯,在法國則是經典分鏡頭。


2、錯位剪輯手法


以前傳統的技法是,在鏡頭切換的同時聲音也嘎然而止,錯位剪輯手法把聲音延續到了第二個鏡頭中,而這不僅能巧妙揉合由鏡頭切換而產生的斷裂感,還能更加有序地連貫電影的節奏!(發明者迪迪艾倫)


3、暴雨剪輯手法


電影的剪輯會給觀眾造成這種“暴雨如柱”的心理效果。特別是在中國動作電影中,勇猛、激烈的對打動作與快速的、密集的剪輯會形成一種連續不斷的視覺影像的激流,給觀眾的心理造成一種強烈的沖擊。我們在此把這種剪輯方法,稱之為“暴雨剪輯”。


4、零度剪輯手法


在世界電影史上,經典好萊塢電影在電影剪輯方面形成了一種普遍被人們所接受的“無技巧剪輯”的方法。這種方法在鏡頭與鏡頭之間採用連續對切的組接方式,影片從始至終沒有任何特技,沒有任何變化,進而也沒有任何個性、沒有風格。

⑼ 剪輯風格的電影剪輯的過程和原則

電影剪輯往往需要經過初剪、復剪、精剪以至綜合剪等步驟。初剪一般是根據分鏡頭劇本、依照鏡頭的順序人物的動作對話等將鏡頭連接起來。復剪一般是再進行細致的剪輯和修正,使人物的語言、動作、影片的結構、節奏接近定型。精剪則要在反復推敲的基礎上再一次進行准確、細致的修正,精心處理,使語言雙片定稿。綜合剪則是最後創作階段,對構成影片的有關因素進行綜合性剪輯和總體的調節直至最後形成一部完整的影片。這通常是導演和攝制組主創人員共同來完成的。 在電影開拍之前,電影剪輯人員通常要把材料湊成剪輯初稿,目的是要達到一種能為人所理解並比較流暢的分鏡頭劇本。所謂流暢的剪輯即是鏡頭之間的轉換使觀眾看了後不產生明顯的跳進,在看一段連接動作時思路不會被打斷。剪輯中另一個重要原則是不能錯亂。不能因鏡頭轉換而造成視覺上的混亂。所謂「動接動」、「靜接靜」即是鏡頭轉換達到協調的重要法則。能否延長或縮短一個事件在銀幕上的停留時間,是剪接者能否控制影片進度的一個重要要素,是導演和剪輯師在控制影片節奏和時間安排的一個高度靈敏的手段。以上這些都是剪接中的原則要求。當然這些只是技術上的要求。而真正要使電影的藝術創作達到高水平,必須使戲活起來。

⑽ 什麼是電影風格如何分析電影風格

風格是一種形式系統。Style as a Formal System。

波德維爾的《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一書中,作為標題如是說。

風格,是電影媒體技術中各個層面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種形式系統,也就是電影組織技術的形式系統。除了風格系統之外,還存在敘事/非敘事性系統,它們共同影響電影。

之於觀眾,風格對於我們的觀影經驗也有重大貢獻。

分析電影風格

1.決定該片的組織結構

敘事電影:

通過情節提供的故事;分析它本身的因果、時間與空間關系的設計;從開場到結束是否有顯而易見的模式;是否使用平行對照;是否依需要在不同的段落選擇限制型或非限制型敘事手法。

2.辨識顯著的技巧

關注影片使用的色彩、燈光、取景、剪輯、聲音等元素。

找出在影片中被大量運用的技術。

分析時明確自身意圖,是為了呈現電影風格是製作電影的某種典型途徑;或者是為了強調某片風格的獨特之處。

3.找出整部影片中的技巧模式

對技巧有辨識的基礎上,注意技巧在整部影片或一個段落中的重復、變化、發展或與其他技巧平行對應等。

可以從兩個方向來聚焦風格的模式。

1)反觀自己的反應。

2)注意風格如何加強形式組織。風格也可以加強非敘事性電影的結構。

4.提出這些技巧的功能及形成的模式

必須找出風格在影片整體形式中所扮演的角色。

1)發掘功能的直接方法,是注意它在影片中對我們的觀影經驗所產生的效果。

風格同時塑造意義。但是,不要將單一技巧從脈絡中孤立出來分析它的功能,也沒有理由期待每個風格項目都有一個主題意義。(導演的工作之一是引導觀眾的注意力,風格通常單純地具有知覺上的作用---引發觀眾注意細節,強調某件事,刻意誤導、釐清、增強或復雜化我們對劇情的了解。)

2)另一個方法是觀察特定技巧在片中功能的方法,想像其他可能性,並思考它可能引起哪些不同的結果。

對於「風格」,科恩兄弟說:

「只有在回顧電影時,才會將它稱為風格。在真正拍電影的當下,那都只是一個個在不同情況下所做的決定。」

「…有關借著一幕幕的戲說故事的最佳方式,不管是被迫或是出於樂趣,你做了自認為適合某場戲的特定選擇。拍完後,將它們組合起來,之後有人看了這部電影,如果發現有些地方前後一貫,他們就會說'那就是他們的風格'。」

任何一部電影都需要通過不同的電影技巧來製造風格的印象,而電影工作者將在歷史環境條件的限制之下,對這些技巧做出選擇。

———摘自《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第8版)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719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688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673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415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407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1057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338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762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793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