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電影包括什麼意思
① 主旋律電影是什麼意思
主旋律電影是指能充分體現主流意識形態的革命歷史重大題材影片和與普通觀眾生活相貼近的現實主義題材、弘揚主流價值觀、謳歌人性人生的影片。
代表人物:
林超賢(導演)、李前寬(導演)、韓三平(導演)、王冀邢(導演)、丁蔭楠(導演)、韋廉(導演)、李平分(編劇)、王興東(編劇)、羅星(編劇)、方義華(編劇)。
中國電影的主流形態,實際上是由兩種電影構成:一種是弘揚主旋律和國家意識形態的政治歷史和道德倫理片,即主旋律電影;另一種就是以喜劇、悲喜劇為主,伴以武俠和偵破類型的商業娛樂片。
② 什麼是主流電影/什麼是類型電影
以營利為目的的電影,也可以說是商業電影,其內容可以迎合大部分的觀眾,並且以娛樂為重要目的,稱之為主流電影!
類型電影則是指在風格、主題、結構,甚至角色型態上,表現出類似趣味的影片。如:美國的西部片、警匪片、歌舞片。按照不同類型(或稱樣式)的規定要求製作出來的影片。作為一種影片製作方式,三四十年代在好萊塢曾占踞統治地位,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的商業電影也都是以類型觀念作為影片製作的基礎觀念的。所謂類型是指由於不同題材或技巧而形成的影片范疇、種類或形式。類型電影作為一種影片製作方式具有如下特點:影片創作者必須嚴格遵守製片人為他指定的影片類型的基本規定,即:1.公式化的情節。2.定型化的人物。3.圖解式的視覺形象。類型電影的製作根據觀眾的心理特點,在一定時期內以某一類型作為製作重點,即採取所謂"熱潮更替"方式。在人們厭煩了西部片之後,便換上恐怖片,然後再繼之以其他類型影片,如此周轉不息,反復輪換。在諸多的影片類型中,最有典型性的是四個類型,即喜劇片、西部片、犯罪片、幻想片。類型電影作為一種拍片方法,實質上是一種藝術產品標准化的規范。它的規定性和對影片創作者的強制力,只有在以製片人專權為特點的大製片廠制度下才有可能發生作用。
③ 主旋律電影與主流電影各自的概念是什麼區別是什麼
主旋律電影:在政府指導下弘揚國家意識形態的電影。「一切宣傳真善美的都是主旋律電影」(記得好像是小平爺爺說的)
主要有:
1.重大歷史題材:聚焦於中共的革命斗爭史、勝利史和領袖人物的傳記比如《大決戰》系列、《開國大典》、《南征北戰》、《周恩來》等等
2.現實題材:英雄平民化的道德倫理片,比如《鄭培民》、《任長霞》、《離開雷鋒的日子》
現在比較多的是集中在革命戰爭,優秀共產黨員等主題
中國電影的主流形態,實際上是由兩種電影構成:一種是弘揚主旋律和國家意識形態的政治歷史和道德倫理片,即主旋律電影;另一種就是以喜劇、悲喜劇為主,伴以武俠和偵破類型的商業娛樂片。
區別就是,主旋律電影包含在主流電影里,他從屬於主流電影。
現在很多電影並非完全是主旋律電影,只是帶有主旋律色彩的商業電影。這是電影市場化之後主旋律電影的一個轉型
基本是憑記憶寫的,具體的定義用網路搜一下。
④ 主流電影\後主流電影\新主流電影如何區分
我認為主流電影是為大多數大眾所接受的,反映主流倫理觀念和規則的主旋律電影,一般為商業劇情片。
而非主流電影則應是這樣的:
它首先應該是部技法成熟,甚至是創新的電影。
其次,應該以批判警示為目的,而不是服務於個別利益集團,用於商業或政治宣傳等集體性催眠。再次,它的受眾應能從中得到某種激發,並轉化為一種行動的力量。即使形成不了,至少也得是次有感地震(不過有很多達不到其目的)。總之,應該是部讓你過目難忘的電影。一般囊括了文藝片、紀錄片、先鋒電影和獨立電影。
新主流電影即以300萬以下的成本,製作被上級認可、並為觀眾喜聞樂見的有票房回報的電影。
應該是後現代主義電影吧。後現代主義電影在廣義上,對應伊格爾頓的「後現代主義」概念,「後現代主義電影」指帶有能反映後現代社會時代特徵的藝術風格的電影類型,這種藝術風格上是無中心的、無根據的、拼貼的、戲仿的、模擬的、多元主義的,它模糊了高雅與世俗、藝術與生活經驗的界限,往往是與消費社會的商業邏輯和高度發達的科技媒介聯系在一起的。
在狹義上,對應尹鴻的「後現代主義文化」概念,指對後現代社會的時代特徵進行反映和反思的電影類型,它具有知識分子精英的懷疑氣質,不再相信真理的存在和可追求性,不再相信人類解放的宏大敘事,也不在相信主體人的偉大神話,它是對崇高感、悲劇感、使命感的疏離和拆解,在具體的電影攝制上,它往往把這種思想氣質融入到電影的表現內容、反映視角、框架結構和鏡象語言上,這使得電影往往能顯出一種強烈的實驗性質和前衛立場。
⑤ 新主流電影類型多樣,佳作甚至爆款不斷涌現,為何這種電影「叫好又叫座」
新主流電影類型多樣,佳作甚至爆款不斷涌現,這種電影“叫好又叫座”的原因如下。
一、堅持“小切口、大情懷”
新主流電影叫好又叫座是中國電影產業不斷成熟、中國電影工業的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電影人不斷學習和創新,也是中國電影觀眾素質不斷提高、中國電影市場不斷深層次開發的結果。
更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帶來的民族凝聚力提升的具現和中國電影產業與中國社會實際的雙重反映。
相信用不了多久,國內的主流電影,或者說新的主旋律電影,會因為政策和商業的配合,而變得更加地積極,作品的質量也會越來越好。
⑥ 什麼是主流電影
一般指反映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及觀念、具有穩定的票房保證,因而投資者肯投入大量資金的一類影片。其典範形式就是20世紀20~50年代的好萊塢電影。好萊塢一直保持著以巨額投資為基礎的資本主義電影工業,它是西方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結構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並支持著主流意識形態的持久和穩固。長期以來,好萊塢電影一直是以它嫻熟的技巧、流暢的敘事模式以及非凡的商業成功占據著美國甚至世界的電影霸主地位,但是,無論它的風格、樣式如何豐富多彩,它始終把自己局限於一種反映主導意識形態觀念的規范之中,成為美國社會甚至是世界性的主流電影。女權主義的電影理論認為,在主流電影中,毫無例外地通過把奇觀和敘事結合起來,為觀眾提供一種廣義上的視覺色情快感,從而將他們更深地納入男性社會秩序。隨著電影技術的進步和電影觀念的革命,一方面,電影生產的經濟條件和環境得以改變,它現在既可以是手工方式的,也可以是資本主義的;另一方面,又喚醒了一大批電影工作者作為電影藝術家的主體創作意識,他們再也不願意把自己的電影工作局限在一種商業的運行軌道之中,而是拍攝了一大批反社會性和極具個人風格化的非主流電影,試圖動搖主流電影的霸主地位。
⑦ 什麼叫做主流\非主流\藝術\文藝以及商業和娛樂電影它們的定義是什麼這些電影都有哪些特點,應該如何區分
非主流就是張揚個性、另類、非大眾化,不盲從當今大眾的潮流,講究符合自己心性的服裝 、衣著、言行。
非主流意味著並不是最流行的東西... 也就是相對超前的或者滯後的
從人數上講,追求非主流的人占相對少數,多了就叫主流了
大體分 :
動作 / 倫理 / 恐怖 /喜劇 / 動作 /戰爭 / 災難 /劇情 / 驚悚 / 幾種 。
商業片專指向票房 ,從編劇到主演均從此角度考慮 。
文藝片則反其道行之
文藝片,全稱「文學藝術片」,這個詞應該是偏正結構,「文學」修飾「藝術」,而不是並列結構。
本意為文學作品改編成的電影 ,現在已經是專門針對商業片講的了。
⑧ 電影小知識之 主流電影
主導/主流電影(Dominant/Mainstream Cinema)
當人們談起主流電影,首先會想到好萊塢和他們大製片生產的「大片」。但是,主導/主流電影擁有的特徵不局限於好萊塢,所有擁有電影工業的國家都有他們自己的主導/主流電影,而這種電影常常隨著經濟和意識形態的關系而變化。因此,一個特定的國家的電影工業會根據經濟狀況,而更青睞某一特定電影生產。
說回到盛產主流電影的好萊塢,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好萊塢的製片廠制度是流水線系統和垂直整合,主流的「大片」的類型傾向於犯罪片,黑幫片,西部片和幻想片。而現今這種製片方式已讓給了工業的零碎化和獨立電影人的興起。但是,好萊塢不變的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因為他們始終把電影作為一種產品生產出來。當然,這也與他們在製作電影時所投入的成本相對應,這自然也是製片廠不能接受電影失敗的主要原因。由於投入產出的限制,好萊塢大片的敘事(Narrative)自然是受到嚴格限制的,它們往往是被反復使用過,被測試過,而獲得成功的案例,如《阿凡達》的文本敘事結構,曾反復出現在電影《風中奇緣》、《與狼共舞》、《最後的武士》,甚至《幽靈公主》中。所以,這種文本敘事結構自然也與反電影(Counter Cinema)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⑨ 中國大陸主流電影都有什麼
《霸王別姬》是我個人認為大陸到目前為止拍的最好的電影,這幾年大陸實在是沒什麼好電影,像什麼《金陵十三釵》之類的個人覺得實在是不咋地,你要說大陸的主流電影還真不好講具體是什麼類型的,畢竟一個這么大的國家不可能只是拍那麼一兩種電影,不過我可以告訴你主流的導演有哪些,雖然我很裝逼的實在不想稱贊這些導演但是他們畢竟是大部分人心目中的大牌導演,
陳凱歌:代表作《霸王別姬》
姜文: 代表作《讓子彈飛》
張藝謀:代表作《紅高粱》
馮小剛:代表作《陽光燦爛的日子》
個人對大陸電影比較失望
就亞洲這邊的電影業而言個人認為排名應該是:韓國,香港,日本,中國大陸,台灣
樓主喜歡中國片的話還是建議看香港片吧,編劇,拍攝,剪輯的整體水平和熟練程度都比大陸要好的多,不過也不代表大陸就真的沒有好電影,我比較喜歡《風聲》本來以為大陸電影以後都拿這部當標准就好了的,結果。。。這幾年的電影看來真的很失望,被小小的韓國電影業完完全全的踩在了腳底下,等級真的不是差了一個,樓主上豆瓣找幾部評分高一點的韓國電影就知道有多大差距了,大陸現在連一部像樣的商業片產量都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