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知識 » 昆叔是什麼電影

昆叔是什麼電影

發布時間: 2022-11-27 22:24:53

❶ 《被解救的姜戈》:凌厲中原,顧盼生姿

據說,所謂鬼才,就是鬼才知道他要拍啥。

賞金獵人醫生馬車上那顆可愛的大牙喜歡不?蒙面「騎士」們面罩上的錯位小孔喜歡不?邪惡又不失風度的庄園主小李子喜歡不?老瓦突然死亡連個特寫悼念都沒有喜歡不?四處噴濺的血漿和槍彈迸發的薄霧喜歡不?姜哥幹掉所有反派並神一般地救下愛妻、炸掉豪宅作為煙花、騎著駿馬跳著舞示愛、儼然一個黑馬王子兼南方第一快槍手喜歡不?昆叔自己把自己炸飛喜歡不?

被解放的姜戈,你喜歡不?

以上摘自豆瓣對這部電影的評價,我認為寫得有趣的一段,文字很有靈性,概括力很強,讀來很吸引力。最近喜歡先看大致的電影推薦,認定值得一看了,再去好好欣賞,而後搜搜電影介紹,看看影評,多方面的去了解,會挖掘到更多的東西,深入人性,社會本質等高度,不然,看電影只是視覺上的娛樂而已,一眼而過,只有揪心與嘻哈,沒什麼意義。

一個可以一句話說完的故事——德國醫生金·舒爾茨將黑奴姜戈從奴隸販子手裡解救,並且幫助姜戈救出他的妻子,在普通人手裡,可能會拍成一個一眼看到底的故事,沒什麼好猜想的,但是在鬼才昆丁手裡,便成了一個不同尋常的電影,意氣風發,血性十足,看完意猶未盡,看過,想過,笑過,淚過。

在2013年,昆丁拾起了早已沒落的西部片,但卻並沒有失色,反而掙足了觀眾的眼光,讓我們重新做了一個西部牛仔,馬踏黃沙的夢,這個夢,痞性十足,很乖張,很巧妙,不失張力,喜歡。

主人公是一個被解救的黑奴,姜戈,他被賞金獵人救起,走上了一條賞金之路,後半段倆人一同去解救姜戈的公主布魯姆希爾達,這是一個很俗套的故事,但依然給我們感動。很多片段涉及得很巧妙,讓人在會心一笑的同時,發人深思,如那伙蒙著臉的強盜的搶劫,荒誕,愚蠢,如那輛馬車上的大牙,搖搖晃晃,充滿喜感,最後讓我喜歡的片段是,最後反殺回來的姜戈,一個人幹掉所有人,炸了房子,戴著墨鏡,看爆炸的場景,很裝逼,讓男孩們羨慕不已。在路口,姜戈騎著馬,控制著馬優雅而笨拙的走向他救下來的公主,很有意思。在他男性荷爾蒙充斥的外表下,藏著一個可愛而浪漫的靈魂,只為心愛的人呈現,喜歡!

電影中加入了許多對人性與社會的思考,比如種族制度下的社會,白人與黑人的天壤之別,白人肆意侮辱,屠殺黑人,把他們變賣做了奴隸,那些酷刑,那些壓迫,是人世間最骯臟的罪惡。即使是賞金獵人,面對著罪犯,是不是該殺,尤其面對罪犯家人的時候,他們有沒有剝奪別人生命的權利?我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會有答案,我便不說了。

一個有意思的情節是,醫生在最後完成那一個交易的時候,本來可以與農場主握手告別的,但是他偏不,這是最讓當時人不可思議的地方,也是他最可愛,最值得敬佩的地方。醫生是明白握手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他不肯妥協,不肯向對手讓步,這時候的尊嚴有那麼重要嗎?想起來中國的勾踐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韓信,寧受胯下之辱,也沒有提劍殺人;司馬遷,受宮刑後忍辱負重,成《史記》。中國人講究小不忍則亂大謀,是為了大局考慮。而這里的寧死而不去握手則是另一種異端,失去了唾手可得的成功,只為了自己的原則。兩種處事風格我都認可,若是非要論高下,我更喜歡寧死不屈的,更有血性,更有力量,性命雖失去,靈魂當永生。

小李子扮演的奴隸主狡詐邪惡,又很有趣,演技爆炸,是一大亮點。可惜,死的太快了,即使是一個反派角色,我依然為他感到惋惜。

電影中的配樂很棒。

在黃沙大漠中,騎馬飛奔,是最帥、最嚮往的場景,滿足了我長久以來的西部牛仔夢,雖然我也喜歡中國的武俠夢,其實兩者本質上是一樣的,只不過劍換成了槍,俠義精神成了自由勇敢。忽然想起來幾句詩,嵇康的《贈秀才入軍》其九:

良馬既閑,麗服有暉。

左攬繁弱,右接忘歸。

風馳電逝,躡影追飛。

凌厲中原,顧盼生姿。

最後一句尤其好,神態畢現。

「我叫djangou,D不發音。」自信,生硬,不卑,不亢,有趣。

❷ 中國三大神秘古國是什麼

中國歷史上神秘的三大古國:夜郎古國、樓蘭古國、大理古國

1、夜郎古國

夜郎是中國在西南地區由少數民族的先民建立的第一個國家。西漢以前,夜郎國名無文獻可考。夜郎之名第一次問世,大約是在戰國時期,楚襄王(公元前298年一前262年)派「將軍庄躍溯沉水,出且蘭(今貴州福泉市),以伐夜郎王」,「且蘭既克,夜郎又降」。(常瓊《華陽國志·南中志》) 這時,人們方知西南有一夜郎國。

2、樓蘭古國

樓蘭古國,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個小國,位於羅布泊西部,處於西域的樞紐,王國的范圍東起古陽關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爾金山,北至哈密。在古代絲綢之路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現今只留下了一片廢墟遺跡。

據《史記·大宛列傳》和《漢書·西域傳》記載,早在2世紀以前,樓蘭就是西域一個著名的「城廓之國」。它東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絲綢之路」的南、北兩道從樓蘭分道。

3、大理古國

古國大理:1956年,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同時,大理也是滇西的交通樞紐。改革開放後,大理已逐步發展為滇西的商貿旅遊中心城市。

樓蘭消失原因

羅布泊曾經是我國西北乾旱地區最大的湖泊,湖面達12000平方公里,上個世紀初仍達500平方公里,當年樓蘭人在羅布泊邊築造了10多萬平方米的樓蘭古城,但至1972年,卻最終乾涸。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曾經水豐魚肥的羅布泊變成茫茫沙漠?又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當年絲綢之路的要沖——樓蘭古城變成了人跡罕至的沙漠戈壁?這一直是個科學之謎。

中科院羅布泊環境鑽探科學考察隊對羅布泊進行了全面系統的環境科學考察。考察隊認為:據初步推斷,隨著青藏高原在距今7到8萬年前的快速隆升,羅布泊由南向北遷移,乾旱化逐步加劇,最後導致整個湖泊乾涸。

這樣的一個解釋顯然並不能讓人滿意,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周昆叔教授則認為,羅布泊乾涸的原因很復雜。這裡面既是全球性的問題,也是地域性的問題,除了自然方面的原因,還有人為方面的因素。

❸ 張國榮為人有多仗義為兄弟甘願當配角,難怪狄龍拒絕再演豪哥,你怎麼看

娛樂圈中,唯一能當偶像的只有「哥哥」張國榮。

連向華強在一次,電影節頒獎時。獲得了一個獎項,當時的張國榮還用腳踢向華強的椅子,開玩笑道:老闆就能夠買通人嘛。雖然這只是一個玩笑,但是至今在娛樂圈中,也就只有張國榮敢這么做!當時在香港,投資大佬一般人是招惹不起的。從座位的位置可以看出,哥哥在中心位置,和幾位老闆並排而坐,其他的明星也只能是站在身後

❹ 你認為樓蘭最終湮滅的原因可能是什麼它的消失給人類以怎樣的啟示

樓蘭古城的確切地理位置在東經89度55分22秒,北緯40度29分55秒.它佔地面積為10萬8千多平方米.城東、城西殘留的城牆,高約4米,寬約8米.城牆用黃土夯築;居民區院牆,是將蘆葦紮成束或把柳條編織起來,抹上的粘土.全是木造房屋,胡楊木的柱子,房屋的門、窗仍清晰可辯;城中心有唯一的土建築,牆厚1.1米,殘高2米,座北朝南,似為古樓蘭統治者的住所.
羅布泊怎會游移呢?科學家們認為,除了地殼活動的因素外,最大的原因是河床中堆積了大量的泥沙而造成的.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中的泥沙匯聚在羅布泊的河口,日久月長,泥沙越積越多,淤塞了河道,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便另覓新道,流向低窪處,形成新湖.而舊湖在炎熱的氣候中,逐漸蒸發,成為沙漠,水是樓蘭城的萬物生命之源.羅布泊湖水的北移,使樓蘭城水源枯渴,樹木枯死,市民皆棄城出走,留下死城一座,在肆虐的沙漠風暴中,樓蘭終於被沙丘湮沒了.
樓蘭的消失跟人們破壞大自然的生態平衡也有關系.樓蘭地處絲綢之路的要沖,漢、匈奴及其他游牧國家,經常在樓蘭國土上挑起戰爭;為了該國的利益過度墾種,使水利設施、良好的植被受到嚴重破壞:「公元三世紀後,流入羅布泊的塔里木河下遊河床被風沙淤塞,在今尉犁東南改道南流,」致使樓蘭「城郭巋然,人煙斷絕」、「國久空曠,城皆荒蕪.」 羅布泊曾經是中國西北乾旱地區最大的湖泊,湖面達12000平方公里,上個世紀初仍達500平方公里,當年樓蘭人在羅布泊邊築造了10多萬平方米的樓蘭古城,但至1972年,卻最終乾涸.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曾經水豐魚肥的羅布泊變成茫茫沙漠?又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當年絲綢之路的要沖——樓蘭古城變成了人跡罕至的沙漠戈壁?這一直是個科學之謎.
最近,中科院羅布泊環境鑽探科學考察隊對羅布泊進行了全面系統的環境科學考察.考察隊認為:據初步推斷,隨著青藏高原在距今7到8萬年前的快速隆升,羅布泊由南向北遷移,乾旱化逐步加劇,最後導致整個湖泊乾涸.這樣的一個解釋顯然並不能讓人滿意,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周昆叔教授則認為,羅布泊乾涸的原因很復雜.這裡面既是全球性的問題,也是地域性的問題,除了自然方面的原因,還有人為方面的因素.全球氣候旱化是大背景
大約萬年前,地球環境發生了空前的變化,即由末次冰期的乾冷環境演變成冰期後時期的濕潤環境,藉此契機,人類文化也由舊石器時代進入新石器時代.而一萬年之後,地質環境經歷了三個大的階段性變化,距今約10000年至8000年為升溫期,距今約8000年至3000年為高溫期(氣候適宜期),距今3000年至今為降溫期.這三大環境格局變化為地質、生物、化學與物理的古環境研究所證實,只是在三階段劃分的時間上,由於方法、地點或研究對象的不同而略有出入.這種環境氣候的變化規劃了人類的活動范圍與方式.
以樓蘭為例,新石器時代人類便涉足這里,青銅器時代這里人口繁盛,這時恰值高溫期,羅布泊湖面廣闊,環境適宜.但此後進入降溫區後,水土環境變差,河水減少,湖泊縮減,沙漠擴大.在距今約2000年左右旱化加劇,這表現在中國北方廣大地區冰進發生,黃土堆積,湖沼消亡,海退發生.
樓蘭古城的消亡大約在公元前後至四世紀(中原的漢朝到北魏時期),這時正是旱化加劇的時期.其實,在這一旱化過程中,不僅是樓蘭古城消亡,而且由於沙漠擴大,先後發生尼雅、喀拉墩、米蘭城、尼壤城、可汗城、統萬城等的消亡. 樓蘭古城的消亡是在中國北方,甚至是世界氣候出現旱化的大背景下發生的,它不是一個孤立的空間,只是由於樓蘭處在乾旱內陸,這里人文與自然環境的變化更顯著罷了. 青藏高原隆起是地域因素
除了全球氣候的變化之外,青藏高原的隆起是地域性中最重要的原因.在距今7到8萬年前,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這種隆起對中國西北部的氣候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由於羅布泊所處的地理位置位於東亞西北內陸,每年,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幾乎都很少到達這里.
當全球氣候發生變化時,整個東亞西部都開始出現了乾旱和沙漠化、戈壁化趨勢.在這期間,羅布泊開始從南向北推移.在距今7萬年左右的時候,湖面急劇下降到最後接近湖底.因湖底地形的高低不平,原先巨大統一的古羅布泊分解成現在的台特瑪湖、喀拉和順湖和北面較大的羅布泊. 在地域性因素中,還有一點必須值得注意,據說從近來的遙感資料判斷,孔雀河上游曾發生了一次大的滑坡事件.這次滑坡整個堵塞了孔雀河的河流通道,致使羅布泊的來水被斷.現在的問題是還不知道這次滑坡的具體時間,它是否發生在羅布泊乾涸之前還有待於研究. 人類過度開發加速羅布泊消亡
人類活動對羅布泊乾涸的影響,在晚近期可以說越來越大.水源和樹木是荒原上綠洲能夠存活的關鍵.樓蘭古城正建立在當時水系發達的孔雀河下游三角洲,這里曾有長勢繁茂的胡楊樹供其取材建設.當年樓蘭人在羅布泊邊築造了10多萬平方米的樓蘭古城,他們砍伐掉許多樹木和蘆葦,這無疑會對環境產生負作用. 在這期間,人類活動的加劇以及水系的變化和戰爭的破壞,使原本脆弱的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5號小河墓地上密植的「男根樹樁」說明,樓蘭人當時已感到部落生存危機,只好祈求生殖崇拜來保佑其子孫繁衍下去.但他們大量砍伐本已稀少的樹木,使當地已經惡化的環境雪上加霜.
羅布泊的最終乾涸,則與我們解放後在塔里木河上游的過度開發有關.當年我們在塔里木河上游大量引水後,致使塔里木河河水入不敷出,下游出現斷流.這一點從近年來的黃河斷流就可以得到印證.羅布泊也由於沒有來水補給,便開始迅速萎縮,終至最後消亡.

❺ 樓蘭是什麼

樓蘭,西域古國名。(英文為:Kroraina)樓蘭是中國西部的一個古代小國,國都樓蘭城(遺址在今中國新疆羅布泊西北岸)。樓蘭位於東經89°55′22″,北緯40°29′55″。西南通且末、精絕、拘彌、於闐,北通車師,西北通焉耆,東當白龍堆,通敦煌,扼絲綢之路的要沖。國人屬印歐人種,語言為印歐語系的吐火羅語。漢武帝初通西域,使者往來都經過樓蘭。樓蘭屢次替匈奴當耳目,並攻劫西漢使者。元封三年(前108),漢派兵討樓蘭,俘獲其王。樓蘭既降漢,又遭匈奴的攻擊,於是分遣侍子,向兩面稱臣。後匈奴侍子安歸立為樓蘭王,遂親匈奴,成為了漢朝的心腹大患。王弟尉屠耆降漢,將情況報告漢朝。昭帝元鳳四年(前77),漢遣傅介子到樓蘭,刺殺安歸,立尉屠耆為王,改國名為鄯善,遷都扜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其後漢政府常遣吏卒在樓蘭城故地屯田,自玉門關至樓蘭,沿途設置烽燧亭障。魏晉及前涼時期,樓蘭城成為西域長史治所。 距今約1600年前樓蘭古國消失,只留下處古城遺跡。地處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北境,羅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處。

樓蘭國的遠古歷史至今尚不清楚。樓蘭名稱最早見於《史記》。《漢書·匈奴列傳》記載,「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扦泥城,去陽關千六百里,去長安六千一百里。戶千五百七十,口四萬四千一百。」大約在公元前3世紀時,樓蘭人建立了國家,當時樓蘭受月氏統治。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匈奴打敗了月氏,樓蘭又為匈奴所管轄。
樓蘭王國最早的發現者是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1900年3月初,赫定探險隊沿著乾枯的孔雀河左河床來到羅布荒原,在穿越一處沙漠時才發現他們的鐵鏟不慎遺失在昨晚的宿營地中。赫定只得讓他的助手回去尋找。助手很快找回鐵鏟甚至還揀回幾件木雕殘片。赫定見到殘片異常激動,決定發掘這片廢墟。1901年3月,斯文·赫定開始進行挖掘,發現了一座佛塔和三個殿堂以及帶有希臘藝術文化的木雕建築構件、五銖錢、一封佉盧文書信等大批文物。隨後他們又在這片廢墟東南部發現了許多烽火台一起延續到羅布泊西岸的一座被風沙掩埋的古城,這里就是樓蘭古城。 古城平面近正方形,邊長在330米左右,幾乎全部為流沙所掩埋。城牆用粘土與紅柳條相間夯築。有古運河從西北至東南斜貫全城。運河東北有一座八角形的圓頂土坯佛塔。塔南的土台上,有一組高大的木構建築遺跡,曾出土漢文、佉盧文文書及簡牘、五銖錢、絲毛織品、生活用具等。運河西南的中部,有3間木構土坯大型房址,房中及其附近曾出土大量漢文文書、木簡及早期粟特文和佉盧文文書,估計為衙署遺跡。其西的一組庭院,可能是官宦宅邸,南邊分布著矮小的民居。城中出土的各種文書、簡牘,被稱作羅布泊文書。 在20世紀初的考察過程中,大量樓蘭文物被國外考察團掠走。
樓蘭文化堪稱世界之最的人文景觀。據考古學家證實:塔里木河盆地人類活動已有一萬年以上的歷史。如果我們把遺棄在塔里木河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中的古城用一根紅線聯接起來,我們會驚奇地發現,所有的古城包括樓蘭王國在內,突然消失的時間都在公元四一五年,所有的遺址都在距今天人類生活地50---200公里的冥冥沙漠之中。時至今日,盡管有眾多學者付出了巨大心血,但諸如樓蘭古城的興衰與消失,至今還是個偌大的謎團,樓蘭遺址也成為世界注目的焦點。輪台古城、且末遺址、古墓葬群、古烽燧、木乃伊、古代岩壁畫等等,都是世界級的旅遊景點。在人類歷史上,樓蘭是個充滿了神秘色彩的名字。它曾經有過的輝煌,形成了它在世界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人們在樓蘭文化所表現出的興趣與熱情,充分說明樓蘭不僅是屬於中國的,而且是屬於人類的。樓蘭是祖先留給巴州的一筆無法估量的歷史遺產,也是巴州人的驕傲。同時也意味著挖掘、整理、研究樓蘭文化。以各種方式展示樓蘭及古西域文化,巴州人應該負有更大的責任。當21世紀即將到來的時候,時代向巴州人提供了一個極好的機會,這就是以經濟的高速發展為契機,以經濟實力的全面增長為前提,有計劃地開發樓蘭及古城文化遺產。使它們為現代精神文明建設與物質文明建設服務。實際上這是我們在新的歷史時期,賦予樓蘭文化以新的生命。
據《史記·大宛列傳》和《漢書 西域傳》記載,早在2世紀以前,樓蘭就是西域一個著名的「城廓之國」。它東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絲綢之路」的南、北兩道從樓蘭分道。 中國魏晉及前涼時期西域長史治所。位於新疆羅布泊西北。因遺址中出土的漢文文書上,用「樓蘭」佉盧文對音為「庫羅來那」稱呼該城而得名。20世紀初,英國人斯坦因等曾多次來此盜掘。50年代後,中國學者進行了調查和發掘。 樓蘭屬西域三十六國之一,與敦煌鄰接,公元前後與漢朝關系密切。古代樓蘭的記載以《漢書·西域傳》、法顯還有玄奘的記錄為基礎。《漢書·西域傳》記載:「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扦泥城,去陽關千六百里,去長安六千一百里。戶千五百七十,口四萬四千一百。」法顯謂:「其地崎嶇薄瘠。俗人衣服粗與漢地同,但以毯褐為異。其國王奉法。可有四千餘僧,悉小乘學。」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極其簡單的記述:「從此東北行千餘里,至納縛波故國,即樓蘭地也。」 漢時的樓蘭國,有時成為匈奴的耳目,有時歸附於漢,玩弄著兩面派的政策,介於漢和匈奴兩大勢力之間,巧妙地維持著其政治生命。由於樓蘭地處漢與西域諸國交通要沖,漢不能越過這一地區打匈奴,匈奴不假借樓蘭的力量也不能威脅漢王朝,漢和匈奴對樓蘭都盡力實行懷柔政策。 漢武帝派博望侯張騫出使大月氏,締結攻守同盟失敗。此後派遣大軍討伐遠方的大宛國,又多次派遣使者出使西域諸國。這些使者通過樓蘭的時候,樓蘭由於不堪沉重的負擔,以至殺戮使者。漢武帝終於派兵討伐樓蘭,結果作為降服的證據樓蘭王子被送至漢王朝作人質。樓蘭同時也向匈奴送去一個王子,表示在匈奴、漢之間嚴守中立。此後,漢遠征軍攻打匈奴一個屬國時,樓蘭王通匈奴,在國內屯駐匈奴的伏兵,激怒了漢朝廷。漢武帝再次派兵討伐樓蘭,直逼首府扦泥城,樓蘭王大恐,立刻打開城門謝罪,武帝要其監視匈奴的動靜。公元前92年樓蘭王死去,招在漢朝作人質的王子回去繼位,王子非常悲痛,不願輕易回國,由其弟繼承了王位。新王時間不長死去,匈奴趁這個機會以昔日在自己國家作人質的前國王的長子繼承了王位,漢武帝聽到這個消息後大吃一驚,迅速派使者前往勸誘新立國王至漢朝廷,欲扣作人質,未能成功。此後二三年間,漢與匈奴沒有發生重大事件,表面上非常安定。樓蘭國境接近玉門關,漢使者經常通過這個關門前往西域諸國,要經過樓蘭境內名為白龍堆的沙漠,沙漠中經常有風,將流沙捲入空中形狀如龍,迷失行人,漢朝不斷命令樓蘭王國提供向導和飲用水,因漢使屢次虐待向導,樓蘭拒絕服從其命令,兩者之間關系惡化。漢武帝最終派刺客暗殺了新國王。為在漢朝廷作人質的王子婚配一位美姬送回樓蘭繼承王位。但是國王戰戰兢兢害怕遭遇暗殺。漢武帝在保護國王的名義下派部隊駐屯樓蘭境內,從而為討伐匈奴和西域諸國獲得了主動權。以上是漢武帝時與樓蘭的關系,此後漢王朝勢力衰弱,樓蘭再次背叛。
樓蘭消失之謎
公元400年,高僧法顯西行取經,途經此地,他在《佛國記》中說,此地已是「上無飛鳥,下無走獸,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為標識耳」。樓蘭--這座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在輝煌了近500年後,逐漸沒有了人煙,在歷史舞台上無聲無息地消失了。 公元4世紀之後,樓蘭國突然銷聲匿跡。 據《水經注》記載,東漢以後,由於當時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濱河改道,導致樓蘭嚴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來到樓蘭,又召集鄯善、焉耆、龜茲三國兵士3000人,不分晝夜橫斷注濱河引水進入樓蘭緩解了樓蘭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後,盡管樓蘭人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嘗試,但樓蘭古城最終還是因斷水而廢棄了。 有說樓蘭的死亡,是由於人類違背自然規律導致的,樓蘭人盲目濫砍亂伐致使水土流失,風沙侵襲,河流改道,氣候反常,瘟疫流行,水分減少,鹽鹼日積,最後造成王國的必然消亡。 無論怎麼說,有一點是肯定的,給樓蘭人最後一擊的,是瘟疫。這是一種可怕的急性傳染病,傳說中的說法叫「熱窩子病」,一病一村子,一死一家子。在巨大的災難面前,樓蘭人選擇了逃亡——就跟先前的遷涉一樣,都是被迫的。樓蘭國瓦解了,人們盲目的逆塔里木河而上,哪裡有樹有水,就往那裡去,那裡能活命,就往那裡去,能活幾個就是幾個。樓蘭人慾哭無淚。他們上路的時間,正趕上前所未有的大風沙,是一派埋天葬地的大陣勢,天昏地暗,飛沙走石,聲如厲鬼,一座城池在混濁模糊中轟然而散…… 至此,輝煌的樓蘭古城也就永遠地從歷史上無聲地消逝了。雖然逃亡的樓蘭人一代接一代地做著復活樓蘭的夢,但是,夢只能是夢。而且,夢到最後,連做夢的人都等不及,消失了,樓蘭,依然是風沙的領地,死亡的王國。 樓蘭:俗稱漢時西域的鄯善國,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鄯善縣東南,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 有專家們指出,孔雀河與車爾臣河匯入塔里木河,經庫魯克河流入羅布泊。羅布泊是古樓蘭的生命之源,羅布泊的遷移,使樓蘭水源枯竭,植物死亡,導致了氣候惡劣,樓蘭人繼續留在這里只能坐以待斃,於是他們只好棄城別走,樓蘭古城也就在歷史上消失。 許多學者也認為,古樓蘭的衰亡是與社會人文因素緊密相連的,我國古書記載樓蘭古國的最後存在時間在東晉十六國時期,這正是我國歷史上政局最為混亂的時期,北方許多民族自立為藩,相互戰爭。而樓蘭正是軍事要沖、兵家必爭之地。頻繁的戰爭、掠奪性的洗劫使樓蘭的植被和交通商貿地位受到了毀滅性的破壞。而沙漠邊緣的古國,喪失了這兩個基本要素,也不可能存在下去。於是,它就變成了今天滿目黃沙、一片蒼茫的景象。 但樓蘭被遺棄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麼?專家學者們還在探索……

❻ 成奎安被被女人引誘到樹林里被殺死的電影。叫什麼名字呀

<誘殺成奎安之黃光亮先死>

❼ 什麼是科技考古學

科技考古學指用現代科技手段獲得古代人類社會遺存、遺物和遺跡的潛信息,從而盡可能地恢復古代人類社會的面貌。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科技考古學的相關信息。

科技考古學的研究方法

廣義:科技考古的方法論。將各種學科的理論、方法、手段有機結合,應用於收集、整理、研究。

狹義:各種自然科學方法。主要有:

1、斷代測年方法

2、產地分析方法

3、食譜分析方法

4、生物(基因)方法

5、遙感技術

科技考古學的分類

按研究內容分類

動物考古、植物考古、生物考古、環境考古、陶瓷考古、冶金考古等

按研究方法分類

遙感考古、環境考古、計算機考古、地學考古、分子生物學考古等

按作業地點分類

航空考古、田野考古、水下考古、沙漠考古等

中國的科技考古學

50年代,南京博物院羅總真先生將宜興周處墓的文物送到南京大學化學系進行檢測。

1957年,仇世華、蔡蓮珍夫婦被夏鼐先生委以重任,建成第一個C14測年實驗室。

50年代前後,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成立,主要從事古陶瓷研究;北京鋼鐵學院主要從事古代冶金技術的研究。

碳十四測年,古陶瓷科技史,古代冶金技術史三個領域是中國科技考古的主流。

80年代末90年代初,周昆叔等人開展環境考古研究。

俞偉超在班村發掘中,邀請地質、地理、動物、植物和理化專家進行多學科的綜合研究。

1996年,夏商周斷代工程極大促進了科技考古學的發展。

第35屆國際科技考古研討會在中國召開。

科技考古學的前景展望

1、學科劃分越來越細

2、學科間的交叉融合日益增強

3、發展速度日益加快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719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688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673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415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408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1057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338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762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793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