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徐浩峰電影
A. 如何理性評價《師傅》這部影視作品的結局
像《師傅》這種電影,喜歡的人會很喜歡,不喜歡的人對它一點好感也沒有。當然也有一部分人,雖然不是很喜歡,但卻會承認它是一部好作品,我就是最後這種。
B. 電影《師父》怎麼理解
電影要講述的,就是關於一個外來人,如何打破這個局,並為之付出的故事。
廖凡飾演的南派宗師陳識,從南洋輾轉來到天津,為的是開一家武館,將平生所學發揚光大,卻遭遇到蔣雯麗飾演的鄒館長的百般刁難。
徐浩峰電影《師父》究竟講了什麼?3點告訴你答案
武館本應是教人習武,在鄒館長等人的控制下,卻是從不教人真功夫,只是為了開館掙錢,從中盈利。
她並不會多少功夫,卻能做到這個位置,在於她對於人情世故的掌控與運用。
一方面,她與金士傑飾演的鄭山傲暗中聯合,幫助她控制天津18武行,另一方面與鄭山傲的徒弟,黃覺飾演的林希文暗中串通,操縱江湖,最終因為陳識的出現,而打亂了他們的陣腳。
這部電影的精彩,在於以下3個地方:
第一,大背景裡面有小背景。
一方面,鄭山傲從白俄舞女的步伐里,看出西洋人對於武術的研究,擔心被他們所超越,決心重振江湖,這是一個大的背景。
另一方面,隨著軍閥混戰,鄭山傲認為「武館必沒落,前途在軍界」,他一邊培養自己在軍中的弟子,一邊也暗中做著准備。
徐浩峰電影《師父》究竟講了什麼?3點告訴你答案
如果說這兩個是這個故事的大背景的話,那麼,天津武行的錯綜復雜,就是故事的小背景。
鄒館長一方面想控制天津18武行,實現為她所控的目的,她就暗自聯合武行老大鄭山傲,以及軍界新星林希文,同時阻止陳識的北上,想方設法阻止他在天津開設武館。
這兩重背景,就是這個故事發生的宏觀層面,一方面他們想振興武林,一方面又看到這種大的發展趨勢,已經認識到可能會大勢已去,但是還試圖從中尋找空間,體現了一種糾結,復雜的矛盾心理。
徐浩峰電影《師父》究竟講了什麼?3點告訴你答案
第二,大情感里有小情感。
對於主人公陳識來說,他的大情感,就是對於詠春拳的發揚光大,希望能夠在中華武術的中心天津開設一家武館,不僅教人習武,而且教的是真功夫。他不為自己,為的是平生所學,以及心中大愛。
從這方面來說,他是一個大俠。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另外,他在北上天津的過程中,又遇到了一系列挫折,無奈只得曲線救國,繞道而行。
徐浩峰電影《師父》究竟講了什麼?3點告訴你答案
這時他收了一個徒弟,名叫耿良辰,本來想的是藉助這個徒弟,幫助他完成開設武館的目的。後來,他對徒弟產生了情感。看到徒弟被人暗算後,出手相救。
這裡面的小情感有多個層面,不僅是陳識對於他的徒弟有情感,鄭山傲對於他的徒弟也有情感,知道徒弟算計自己後,他本來有機會打敗徒弟,卻在關鍵時候鬆了手,可見他對徒弟的情感之深。
第三,大故事裡有小故事。
大故事就是陳識與鄒館長對峙這條線,在他遭到暗算後,決心反抗,並與各路高手逐一過招,卻並不傷害他們,最終保全了自己。
小故事就是陳識與趙國卉這條線,以及耿良辰與賣茶女孩之間的那條線,他們各自有一段自己的情感故事,又恰如其分地融入到這個大的故事之中。
此外,還有鄭山傲,陳識,耿良辰這三個人的故事,分別代表了武林江湖的老中青三種勢力。
徐浩峰電影《師父》究竟講了什麼?3點告訴你答案
一個是明知自己已經老去,只想著退隱山林,保住名聲地位。
一個是承上啟下,在與老一輩的交往中,一方面感到壓力,大勢,一方面又意識到自己肩上的責任。
一個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橫沖直撞,有著一股子沖勁,在跌跌撞撞中離開,卻喚醒了陳識心中的俠義精神。
與他們三個相對應的,是另外兩條完全不同的路,一個是鄒館長,她心中想的是繼續延續這條老路,不教真功夫,保住自己和武行的地位,能拖一天是一天,沒有改革的想法,而是周旋各派勢力,從中獲取發展空間。
徐浩峰電影《師父》究竟講了什麼?3點告訴你答案
一個是林希文,他常說「我以為這輩子見不到一個有骨氣的人」,表面是誇贊別人,實際是標榜自己。他想給武行尋找另外一個道路,就是投靠軍界,為他積攢威望和實力,換來向上的資本。
電影《師父》的精妙之處,就在於它對於多條並行線索的完美處理,讓它們各自行事,互不幹擾,又互相補充,互為表裡。
在眼花繚亂的打鬥中,在錯綜復雜的環境里,在人情世故的江湖裡,究竟什麼才是真正的俠義精神,電影告訴了我們一個答案。
結尾處,陳識在南下的列車里,打開了那本浸透著耿良辰鮮血的書籍,這個鏡頭力透紙背,無聲地訴說著這一切。
C. 如何評價電影《師父》
《師父》中的武林故事,並非人們印象中的家國大愛、快意恩仇的熱血江湖,而是宛如一曲悲歌。該片的故事充滿了悲情色彩,當徒弟因師父而死,師父卻並未醒悟,依舊為了自己的大業知難而行,最終卻落得倉皇而逃的結局。
徐浩峰對人物塑造和故事構造都突出了寫實,他寫的是現實武人,並非臆想出來的武俠,著力點在他們的真實生存狀態和近代武館的揭秘。所謂的宗師也不過是凡人的角色,和以往武打片中那些快活馳騁的大俠們大相徑庭,也使得這個故事別有一番滋味。
幕後花絮
1、廖凡為拍攝該片「閉關」兩個月刻苦練功,每天早晨凌晨四點就起床「死磕」刀樁學習詠春拳,開機前累計練習功夫超過了720個小時。
2、拍攝期繁重的武打戲份,常讓廖凡傷痕累累。膝蓋、肩膀多處受傷,其手指多次被兵器砍傷,左手險些骨裂。面對受傷,廖凡總是先顧拍攝,往往是等到拍攝結束後,才去處理傷勢。
3、該片在烈日炎炎的高溫天氣下拍攝,主創們要身著厚重的長衫、西服、盔甲等戲服,手拿重量級兵器「耍功夫」,每場戲下來都會汗流浹背。
4、該片是宋洋與導演徐浩峰合作的第三部武俠片。宋洋並不會功夫,為了拍攝該片被導演送去泰安的一所武術學校專門習武。
5、徐浩峰與廖凡在拍戲之前達成過協議,如果廖凡拳法能夠練好就對外告知其是詠春,練不好就另起名稱。
D. 說說看如何評價徐浩峰執導的電影《師父》
《師父》的動作戲無疑是整部電影最賞心悅目的部分。老天津式的武打設計,讓《師父》的武鬥場景有著特別不一樣的質感。和現在武俠片裡面典型大開大合、故作瀟灑的武術,或好萊塢那種實用主義至上、拳拳到肉的蠻打都不一樣,《師父》的武打戲點到即止,而且透著一股暗勁。這股暗勁尤其體現在高手過招之間,兩人往往距離極短,動作看似不快也不大,但最為直接而不花哨,往往在幾手之間就見勝負,不拖沓,不纏斗,是武打戲中難得的干凈利落和爽快。
E. 如何評價徐浩峰的作品《逝去的武林》
徐浩峰一位,導演一位,編劇一位傳統武術的愛好者,不得不說徐浩峰至今為止拍的幾部電影都引起了一定的轟動,徐浩峰眼中的,功夫片,武打片,以及弘揚我國傳統武術的電影,跟我們眼中的功夫片,武打片,動作片,是有著截然不同的區別的,不僅僅是偏於寫實,而且徐浩峰所拍攝的電影所監制的電影都讓我們回到了民國時期那個逝去的武林。
如果硬是要評價一下徐浩峰的這部作品的話,我想說的是這部作品適合當成一部,民國武林沒落史來觀看,其中確實詳細地記述了一些民國武林人物的詳盡故事,但是當時的五菱當時的江湖究竟是什麼樣子,其實我們沒有經歷過,我們也不敢去妄加評論,但是這部作品卻有著極其濃厚的個人風格。
F. 師父影評解析
這是一部「動作電影」,更是一部呈現動作內在慾望的「身體電影」,通過「師父」,徐浩峰已然開創了一個電影的神秘門派(導演婁燁評)。
《師父》中的角色不是粗糙武人,而是紳士武者,是精緻的傳統紳士階層,是傳統社會的代言人,徐浩峰不具備香港武打片中日漸重復的纏斗模式,而是代以傳統紳士的有理有節,輸贏風范(導演張黎評)。
該片整個故事線條清晰、節奏明快,劇中人物性格簡潔明朗,武打動作精煉,是一部良心之作(《濟南日報》評)。
《師父》中的武林故事,並非人們印象中的家國大愛、快意恩仇的熱血江湖,而是宛如一曲悲歌。該片的故事充滿了悲情色彩,當徒弟因師父而死,師父卻並未醒悟,依舊為了自己的大業知難而行,最終卻落得倉皇而逃的結局。
徐浩峰對人物塑造和故事構造都突出了寫實,他寫的是現實武人,並非臆想出來的武俠,著力點在他們的真實生存狀態和近代武館的揭秘。所謂的宗師也不過是凡人的角色,和以往武打片中那些快活馳騁的大俠們大相徑庭,也使得這個故事別有一番滋味(《天津日報》評)
G. 徐浩峰導演的《詩眼倦天涯》發布幕後紀實之「天」輯,該片為何令人期待
徐浩峰導演的《詩眼倦天涯》發布幕後紀實之“天”輯,該片為何令人期待?相信我們大家應該能夠看到詩眼倦天涯,非常的好看。而且這部劇有一個非常令人期待的點,所以說我們大家非常的期待在實際的一個發展的過程中,大家應該能夠看到在實際的幕後的記錄之中,能夠看到的就是它主要講述的就是刀客們。 加入了武林以及朝堂的紛爭。那麼這個故事講述的一個發展是非常的不錯,而且形成了劇情非常的好看,裡面更是揉碎了很多的一些個細節,讓我們看到了其中很多的,一個無數的設計和實際的拍攝的場景,大家應該能夠看到裡面的取材非常的不錯。
H. 《師父》影評
說愛情的動作片
——電影《師父》觀後感
「有些事,不老想不起來。」鄭山傲如是說。
當做回答陳識憤怒的質問:」你當天津武行的頭牌二十幾年,早為什麼不做!現在卻讓我來做。」
鄭山傲說臨老了,想退出的時候留點名聲。有些事不老想不起來。這話很對,不過沒有說全面。實際上在失去前,人往往想不起自己曾經擁有的。鄭山傲年青時武功既高聲名自來,不需刻意經營什麼。如今到了拳怕少壯的年紀,不能不耍一些苟且的手段。然而機關算盡,卻被自己的徒弟陷害。最後不得已遠走巴西種可可,帶著賣了半輩子名聲換來的錢財(盡管不是自願)和夜總會認識的大腿舞女。臨走時陳識相送,提醒道,「小心這個白俄女人,你們畢竟年數相差太多。」
老鄭灑脫一笑,「她自幼受窮,難免會自私一點。但,男人的錢不就是給女人騙的嗎?」
這句話好,瀟灑。亂世中盡顯梟雄本色。
《師父》這部電影是十足的動作片,而且是獨有的紀實武俠。有人這樣描述這部電影,「徐以南拳北上天津,為求拳名揚世為線索,言津門舊日武林善惡人性,繁復儀軌。言世風變轉,人皆如飄蓬。一個人的大事,一門拳的大事,在渾濁的江湖,都要拆解為猥瑣的小行徑,才能通達運轉。這不是因為事情不周密,人情不深厚。是世上從來,不容有真的英雄。」
有這段話,電影中許多事已不必再說。天下熙攘,這世上的人兒啊,皆是為了名利而聚散,又為愛恨所牽掛糾纏,不是世不容英雄,世上本無英雄,只有愛你的人情願為你做英雄,而你的英雄恰是他人仇寇。劇中酣暢淋漓的動作打鬥固我所喜,然而這部電影不同,最打動我卻是它的感情戲。不同於偶像劇熱情奔放的愛情和戰爭片的兄弟情義。它向我展現出人性中近乎真實的愛恨情仇。
陳識與鄭山傲約在起士林餐廳,餐桌上劍拔弩張。起士林的一位女服務員就靜靜的站著,她的眼如遠山,淡而確定不移。
她叫趙國卉,(名字俗氣的很,相當於你班上有個同學叫李校,但她名副其實是美麗的花姑娘)。名字里帶國的女人心氣比較高吧,陳識第一次說要娶她,可惜人正眼也不看,嗤笑道「這不是我最好的命,我最好的命是被一個旅行的外國紳士看上,遠嫁巴西種可可。」
他與陳識的結合表面看只是一場交易,在嫁陳識前,陳識與她約法三章,「我在天津做的事,不要問,猜到了,不要說」
她說,「我是嫁人不是賣身,你得給我句話,見你的心意」
陳識驟然亮出雙刀,目光堅定道,「自十五歲起,每日揮刀五百下,這個數管住了我。從今日起,我以你為約束。」
趙國卉認可了這句話,提了兩個小要求。「一個月逛一次街」「住在貧民窟不能張揚,只逛不買」,「一個月吃一次螃蟹,天津九條河,螃蟹不值錢。」「螃蟹管夠。」
這段話的格調相比「你願意嗎我願意」也不遑多讓。但這時候兩個人還談不上感情,更像是一種對彼此交易的承諾。
直到後來逛街趙國卉誤入魚龍混雜的棚戶區,被幾十個混混糾纏時,陳識尋來以一手六點半棍,乾脆利落的英雄救美。陳識背著趙國卉走過長長的弄堂回家,此時二人才開始袒露心跡,互訴往事。陳識當時已經意識到事情也許不會很順利,說一旦事敗會帶她回廣東。趙國卉很堅決的說,「先說好,如果你回廣州我不跟,天津的姑娘不外嫁。」「你是神的安排,等你回廣東留給我一張照片,我也把你當神。」
「這輩子嫁過了,多謝你」。在走出弄口時,天津姑娘感到陳識腳步頓了頓,她靠在他耳邊輕聲說,「再背我一會。」
陳識去武館為徒報仇前夕,把畢生積蓄的珠寶財物留給趙國卉,說,照片來不及拍了。明日在火車站等我,車票已買好,如果我沒來,你就乘車南下,不必去廣州,隨便在哪一站下。十年後再回來。此時的陳識是全心全意的,他自以為為她考慮的周全。趙國卉並沒有去火車站,而是出現在武館的斜對面一家麵包店裡坐著,眼如遠山,淡而確定不移說著深情的話:「今天我求一個人活著,這個人現在離我200米,我心念不強,再遠,怕不能應驗。」
當他破門而出,她不顧一切追上去的時候,終於明白自己的心意。追到火車站到底還是錯過了,面對蔣雯麗飾演的武行幫派老大鄒鄒館長,她即是解脫又是自豪,說:他犯的事,我擔了。
陳識從武館復仇後破門而出,逃到茶館揮手一刀劈飛追殺的路人甲之一,在後者臉上拉出一道血肉模糊,說:「這道疤,我留的,是你一輩子的榮耀。」然後開啟主角光環,此時拋開名利的束縛,放棄追逐揚名的碎夢後,整個精氣神都幡然一新。雖是去亡命天涯卻似閑庭信步。套用紫霞仙子迷至尊寶的話,連逃跑都跑的那麼帥。憑了這飛揚的自信和瀟灑,才有了接下來單挑群雄,技壓四方的巷戰,其八斬刀鋒芒畢露,步法騰挪自如,行雲流水,打的津門一眾好漢摧古拉朽般。
與年輕人耿良辰的愛情不同,耿良辰臨死前怕嚇著茶湯女,在遠處深深的狠看她一眼,轉身離去。「她是這輩子記下的人,下輩子碰上,要認出她」。
陳識一路奮戰到了火車站,沒有看到趙國卉,二人養的寵物小狗卻在。他抱著狗,那一瞬別頭忍住了哭。自言自語的說:「她坐前面一班車走了」。是替她解釋,也是對自己勸慰,畢竟她已經有了心中的神,不如相忘於江湖吧。
言語不及意深,我寫字能力又比徐浩峰導演的能力不及萬分之一,所以還是推薦看看這部電影。你有沒有陰差陽錯的往事,有沒有擦肩而過的舊識和觸不可及的夢,這部動作片可能會以歪打正著的形式撩到你的心弦。
(此文轉自網路)
I. 如何評價《道士下山》這部電影
在創作精神上,《道士下山》是《無極》和《三槍》的私生子。它們都體現了導演在操弄自己不熟悉的類型和題材時的進退失據,並且想當然地加進許多效果和初衷完全相反的時髦元素,同時還不忘了夾帶貌似高深的哲學或人生道理,於是帶來的觀影效果出奇一致,那就是全程令人難堪的坐立不安。其實這一切早有徵兆,不知有多少人在王寶強從地上撿起吳建豪扔過的飛刀時,立刻猜到他接下來會「出其不意」地射中靶心,或是當元華讓陳國坤先行一步時,已然料到他會偷下毒手,這些都是觀眾領先導演的證據。電影成功的秘訣沒有太多,其中核心的一條是,導演千萬不能比觀眾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