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外國電影都是兩個小時
1. 為什麼歐美電影大多是兩小時,而國內和香港大多都是一個半小時的呢
歐美電影投資大,拍長一點也夠錢(而且他們市場也大,能賺回來)。
所以有時覺得一個半小時的片,除非口碑非常好,不然就不去影院看了,覺得不劃算。
2. 為什麼印度的電影時長都長達3個多小時,遠超正常電影
大家都知道,近年來印度電影有了質的飛躍,不論是在歐洲還是亞洲都非常的受歡迎。我們在電影院看到的印度電影也就是兩個小時左右,但是很多對印度電影非常感興趣的朋友們就會發現,印度的電影時長都長達三個多小時,但是我們國家一般都才一個半小時,這是為什麼呢?真的會有那麼多看眾嗎?其實原因說來簡單又好笑。
但是為什麼到國內影院看就才一個多小時呢?其實這是因為如果電影到我們中國,就會經過刪減,畢竟三個多小時的電影,我們可能會看得非常無聊。
3. 為什麼經典好看的外國大片都要兩三個小時,
雖然時間長,但是一旦被情節所吸引,時間過得是相當的快啊,讓人回味無窮的,呵呵~看些經典的片子會引發人去思考,真的是受益匪淺,不得不說,國際級的編劇導演確實有思想和內涵啊~佩服
4. 為什麼好萊塢的電影長度一般是120分鍾左右,國內的電影大約是90分鍾
不是這樣的
應該說,好萊塢的大片或一些文藝片,長度一般都在2個小時或2個小時以上,但好萊塢長度在2小時以下的電影也有很多的,比如今年的《終結者2018》不就只有1小時45分鍾嗎?還有《博物館之夜2》也不到2個小時。
而國內一些電影的長度,現在達到或超過2個小時的也已經比比皆是,比如《赤壁》,比如今年的《建國大業》等。所以說,這種事情沒有一個標准,好萊塢的電影不見得都是120分鍾左右,而國內的也不一定都是90分鍾左右,說好萊塢的電影一定比國內電影的時間長,那是不對的
5. 為什麼中國好像沒有時長3個小時的電影,一般都是2小時左右,而美國很多比如金剛,阿凡達,指環王,泰坦...
因為大製作電影成本高,每分鍾都要很多錢,有的電影沒必要這么長,電影投入到影院,時間太長反而會影響票房。
6. 為什麼中國電影都是一個半小時,外國都是兩個小時呢
誰說的,根據電影來的好嘛,烈日灼心、殺破狼2、我是路人甲都有兩個小時多一點
7. 為什麼外國的電影差不多總是1個小時50分鍾的長度!
呃,這個問題的過程很復雜,我簡要一點說
首先,其實剛有電影的時候,影片沒有時長的概念,更沒有規定.後來影片多了起來,出現了分類,自然第一種分類方法就是按照長短,於是出現了長篇和短篇,那時侯大家認為,60--70分鍾就可以算作長片了(這個標准至今被很多電影節保留)。經過長時間的對觀眾的觀影習慣分析和對電影敘事的研究,得出結論,90分鍾時長是一個最標准和適合的長度。這個長度直到目前也一直是一個標準的電影長度。
美國人喜歡晚上看電影,時間大概是7點-8點半(90分鍾),這是那時美國觀影的高峰時段,後來因為經濟發展,美國觀眾越來越多的開車去看電影,夜晚活動時間也可以延長到更晚。美國電影院的經營者就希望觀眾更長時間的停留在電影院裡面,所以他們開始願意要時長更長一點的影片,於是就出現了2個小時左右的影片。(這就是樓主說的1個小時50分鍾的長度,加上片頭片尾要2小時),這個長度的片子成為主流。
在後來,由於觀眾逐漸成熟起來,美國的製片商和電影院為了可以進一步提高票價收入,還要讓觀眾感到劃算,於是就出現了3個小時的大片。
其他國家以美國為標準的,所以都差不多。
不知我這么說是否清晰?
8. 你認為電影的時間為什麼都大概設置為一個半到兩個小時
剪輯的原因。電影完成時基本都時長兩小時以上,但相關的審核部門在審核的過程中通常會要求刪減一些,比如過於直白的性的鏡頭、過於血腥暴力的鏡頭或者言論欠妥的部分,如此下來便剩下一個半小時左右了。
9. 為什麼電影的長度一般都是90分鍾至兩個小時
首先是觀眾的生理周期,人的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的時間也就是120分鍾之內。另外是成本核算,120分鍾以內的電影能夠在成本和票價之間形成一個平衡。還有是經濟規律,超長的電影不是沒有,但票價很難就因此賣的更貴。除了要考慮到觀眾的消費習慣外,製片方也要考慮到自己的成本風險。從創作角度來說,90分鍾的電影一般是特定類型的影片才採用的形式,主要是恐怖片、青春片等不太在乎故事形式的類型。正常的電影敘事規律一般都要120分鍾左右。這是好萊塢經過一百年的摸索,以及和觀眾的反復互動後才總結出來的規律。從歷史和產業角度來說,yolfilm說的 15分鍾 就是「一本」的概念。
10. 電影為何只有兩個多小時的,為什麼沒有三個或四個多小時的電影
因為官方的設定,電影時長有限制。
一般電影經過後期處理後會報送廣電總局審查。
當然,一些比較小眾的獨立電影,實驗電影會保留時長。
更多的是為了商業票房和審查機製做的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