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小東西拍大像好萊塢電影一樣
① 在好萊塢電影中那種炫酷的大片特效,究竟是如何拍攝出來的
好萊塢電影中炫酷的特效,其實是大量運用了電影特效,也就是電影後期製作技術。電影特效可以分為三維特效和後期特效兩部分。包括微型模型的構建、用Maya軟體製作災難性場面、素材扣像等,電影特效是電影藝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優秀的電影特技能夠使觀眾彷彿身臨其境,為觀眾帶來一場視覺盛宴。
關於電影特效製作的軟體還有許多,各種公司也在不停地開發新技術,如跟蹤頭盔,內有無數個數碼跟蹤點,可以將演員的面部表情記錄下來,以便進行特效包裝。優秀大片特效的背後是工作人員日日夜夜辛苦的付出,精湛的技術使大片脫穎而出,許多不嚴謹製作粗糙的特效也被人們戲稱為“五毛特效”。希望影視從業者們能夠製作出更多令人享受的視覺大片。
② 我想拍一個畢業視頻,像電影那種,請問需要哪方面的知識需要哪些設備
拿一個DV,計劃好要拍攝哪些素材,如最後一課啊 畢業典禮啊 畢業晚會啊 大家一起道別啊什麼的 先拍一大堆,然後放到電腦上,安裝一個會聲會影之類的視頻製作軟體,從那一大堆素材里剪出你需要的,拼接成一個大視頻,這就是你的畢業電影了,最後再配上點背景音樂,字幕,片頭片尾字幕,這些都可以靠會聲會影來完成,注意在剪素材的時候一定要把無聊的鏡頭剪掉,省得大家看的沒興趣,一個鏡頭不要太長,注意變換拍攝的角度和遠近,不要只對著正面拍,也不要只拍大家的臉,這樣就差不多了,剪剩下的素材不要刪除哦,他們都是美好的回憶
③ 美劇影劇的畫面為什麼能拍出好像電影的質感
這就是美國為什麼有好萊塢而中國沒有類似於好萊塢一樣的「聖地」了。不得不承認,相比電影和電視劇的製作水平,我們確實還舉例美國有無數段的距離。其實我並不熱衷看美劇,但是也不得不承認,相比國產電視劇,美劇確實在畫質和特效上領先了一大截。我也看過《行屍走肉》、還有近來火熱的《權利的游戲》,看過《神盾局》,我發現這些美劇在畫質和特效或者說妝容上都能夠做到極致。甚至有一種在看電影的即視感。
可是為什麼呢?美劇的畫面能夠拍出好像電影的質感?我想這和美國發達的制影技術有關。畢竟人家有好萊塢,有各種技術的投入,各個方面的專業的人才,團隊的合作。而且美劇一般都是二十來集,但是中國電視劇動輒四十多集,人家的精華全都濃縮在了那二十集里吧。
還有就是我們可以發現,那些好的美劇一般男女主角都不是一線大咖,甚至二三線都排不上,但是也是有演技有實力的。這樣子必要的電視劇薪酬支出變少了之後,多餘的錢可以投入到畫面的製作,特效的製作當中去,所以,美劇能有電影的質感。
其實美劇裡面也有爛劇,有畫面質量差的、有特效不堪入目的,但是也有高質量高畫面的美劇,所以並不能以偏概全。特效的製作畫面的製作其實是很燒錢的,但是美國人或者說有一種精益求精的精神。
④ 怎樣拍微電影或小短篇,後期剪輯製作
現在的視頻剪輯軟體很多,不過質量和使用上差距很大,樓主可以試試愛剪輯,功能很全面:
一、快速添加視頻
添加視頻主要有如下兩種方法:
打開視頻文件所在文件夾,將視頻文件直接拖曳到愛剪輯「視頻」選項卡即可。
二、兩種方法自由剪輯視頻片段,精確踩點
添加視頻時,或雙擊底部「已添加片段」面板的片段縮略圖,進入「預覽/截取」對話框後,通過「Ctrl+E」調出時間軸,結合方法1選取需要的畫面,點擊該對話框「截取的開始時間」和「截取的結束時間」處,帶左箭頭的拾取小按鈕,快速拾取當前畫面的時間點,可截取視頻片段。該方法可用於重新修改截取片段的時間點。
三、添加音頻
添加視頻後,在「音頻」面板點擊「添加音頻」按鈕,在彈出的下拉框中,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添加音效」或「添加背景音樂」,即可快速為要剪輯的視頻配上背景音樂或相得益彰的音效。
同時,愛剪輯還支持提取視頻的音頻,作為台詞或背景音樂。並可實時預覽視頻畫面,方便快速提取視頻某部分的聲音(比如某句台詞)。
四、為視頻添加好萊塢級別的酷炫字幕特效
剪輯視頻時,我們可能需要為視頻加字幕,使剪輯的視頻表達情感或敘事更直接。愛剪輯除了為愛粉們提供齊全的常見字幕特效,以及沙礫飛舞、火焰噴射、繽紛秋葉、水珠撞擊、氣泡飄過、墨跡擴散、風中音符等大量獨具特色的好萊塢高級特效類,還能通過「特效參數」欄目的個性化設置,實現更多特色字幕特效,讓愛粉們發揮創意不再受限於技能和時間,輕松製作好萊塢大片范的視頻作品。
五、為視頻疊加相框、貼圖或去水印
愛剪輯的「疊加素材」功能分為三欄:「加貼圖」、「加相框」、「去水印」。
加貼圖:貼圖即我們在《爸爸去哪兒》、《Running
Man》等許多綜藝節目以及各類吐槽視頻、點評視頻等中看到的滴汗、烏鴉飛過、省略號、大哭、頭頂黑氣等有趣的元素。當然,愛剪輯為愛粉們提供了更多想像不到的貼圖素材,以及各種一鍵應用的特效。使愛粉們製作個性化的視頻更加簡單。關於給視頻疊加貼圖詳細步驟及技巧
加相框:相框的含義無需贅言。不過愛剪輯為愛粉們提供了眾多風格迥異、精緻漂亮的相框,只要一鍵應用即可,無需美術功底、無需專門製作。關於給視頻疊加相框詳細步驟及技巧
去水印:愛剪輯為愛粉們提供了所見即所得的多種去水印方式,讓去水印去的更加簡單和干凈。關於給視頻去水印詳細步驟及技巧
六、為視頻片段間應用轉場特效
恰到好處的轉場特效能夠使不同場景之間的視頻片段過渡更加自然,並能實現一些特殊的視覺效果。在「已添加片段」列表,選中要應用轉場特效的視頻片段縮略圖,在「轉場特效」面板的特效列表中,選中要應用的轉場特效,然後點擊「應用/修改」按鈕即可。愛剪輯為愛粉們提供了數百種轉場特效,使得愛粉們剪輯視頻發揮創意更加自由。而一些常見的視頻剪輯效果,在愛剪輯中一鍵應用即可實現。譬如,我們通常所說的「閃白」、「閃黑」、「疊化」,對應在愛剪輯的轉場特效列表中則為:「變亮式淡入淡出」、「變暗式淡入淡出」、「透明式淡入淡出」,只需一鍵應用,即可實現這些常見的效果。
七、通過畫面風格令製作的視頻具有與眾不同的視覺效果
畫面風格包括「畫面調整」、「美顏」、「人像調色」、「炫光特效」、「畫面色調」、「常用效果」、「頂級動景特效」、「新奇創意效果」、「鏡頭視覺效果」、「模擬藝術之妙」、「包羅萬象的畫風」等等。通過巧妙地應用畫面風格,能夠使我們的視頻更具美感和個性化,還能擁有獨特的視覺效果。
在「畫面風格」面板的畫面風格列表,選中需要應用的畫面風格,在畫面風格列表左下方點擊「添加風格效果」按鈕,在彈出框中選擇「為當前片段添加風格」(選擇此項時,請確保已在底部「已添加片段」列表,選中要為其應用畫面風格的視頻片段縮略圖)或「指定時間段添加風格」即可。
八、為剪輯的視頻添加MTV字幕或卡拉OK字幕
如果剪輯的是一個MV視頻,我們還需要為視頻添加MTV字幕或卡拉OK字幕。這在愛剪輯中非常簡單,只需一鍵導入音樂匹配的LRC或KSC歌詞文件即可。如果下載的LRC或KSC歌詞文件貨不對版,還可以在「MTV」或「卡拉OK」選項卡的「特效參數」欄目,通過「設置歌詞時間」功能進一步調整。不僅如此,愛剪輯還擁有全球最多的卡拉OK字幕特效,使愛粉們不僅從傳統的手工打點輸入製作字幕的繁雜操作中解放出來,還能更簡單快速的製作酷炫字幕特效。
⑤ 蘋果:如何使用 iPhone 13拍攝好萊塢電影特效
11月7日,蘋果在 YouTube 頻道發布了一段視頻,介紹 如何使用 iPhone 13 拍攝好萊塢電影特效。
視頻內容由兩位視頻創作者介紹如何使用 iPhone 13 進行拍攝好萊塢特效,包括遙控車的 汽車 特效、 夢幻電影, 讓您的寵物變成怪物的特效。
遙控車的 汽車 特效
動作電影中不可或缺的,強大的 汽車 追逐場景是用無線電遙控車再現的,視頻拍攝者趴在滑板上,追逐遙控 汽車 進行拍攝,由於 iPhone 13 超強的感測器移點陣圖像穩定功能,拍攝出的視頻畫面,沒有任何抖動現象,而且視頻畫面很像好萊塢電影的特效鏡頭。
通過將 iPhone 固定在正在行駛的無線電遙控車上,拍攝車內視線緊迫感增加的場景。
藉助 Apple 應用程序 iMovie,您可以 將 4K 60fps 視頻的播放速度降低三分之一,或者使用「Block Buster」濾鏡來營造電影般的緊迫感。
夢幻電影
接下來是如何用蔬菜和糖果拍攝出夢幻電影,首先應該接近主體以模糊背景。iPhone 13 系列的新功能, 電影效果模式, 讓您的拍攝對象更加突出。
還可以從較低的位置照亮主體,以創建大陰影,使主體看起來更大的效果。
另外還引入了噴灑粉狀粉末的技術,營造出夢幻般的霧狀氛圍。
讓你的寵物變成怪物
如何拍攝,將可愛的寵物變成可怕的怪物,並在由玩具和紙板箱組成的城市中,呈現出橫沖直撞的場景。
以慢動作拍攝,使怪物感覺更強大,「慢」有 240fps 和 120fps 的拍攝模式,可以讓您拍得更慢,但這里使用的是 120fps。
「Noir」濾鏡使怪物脫穎而出,並且使圖像具有高對比度的黑白圖像。
最後,使用 iPhone 13 拍攝好萊塢電影效果的技巧您學會了嗎?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⑥ 好萊塢 動物電影是怎麼拍出來的
電腦CG技術現在很強大,可以先拍實物模型,再在電腦上做擴展特效,但也有的是導演組們用了幾年時間跟蹤拍攝,選取特定場景剪輯而成的,一般是紀錄片。
先改裝一台攝像機,把它放在盒子里,用四塊反射鏡面裝起來,動物就會在鏡子里看到自己和周圍的景物(獅子啦、老虎啦、熊啦、豹子啦、馬啦、這些動物眼睛分辨力很差的),再在下面裝四個驅動輪,裝上小型電腦進行控制,然後放到野外去。
還有一種外面不是鏡子,是石頭,垃圾桶,迷彩服一類的。
拍攝動物影片時,有時被拍攝的動物近在咫尺,有時在深海或者高空,有時在地穴,有時是地穴的橫截面,拍攝出來的效果好像真是給地穴整了個橫截面一樣,光線都很正常,為什麼呢?
一個是航拍,就是人們乘坐飛行器拍攝,例如乘坐直升飛機、熱氣球等,這是最普遍的;
還有一種就是,利用無人駕駛的飛行器拍攝,這樣可以跟接近被攝的鳥類。
還有一種跟第一種差不多,但是被拍攝的鳥類是經過訓練的,不懼怕飛行器,這樣簡直就可以貼著被攝的鳥類拍攝。例如國外有個紀錄片,攝影是為了拍攝大雁(好像是大雁)遷徙,特意馴養了一窩大雁,從孵出開始訓練,知道讓它們完全熟悉了攝影師和飛機,歷經很長時間完成了片子的拍攝。
⑦ 怎麼在視頻上做出特效,就像好萊塢大片一樣,需要什麼軟體
朋友,我想告訴你就是要想做出如上所說的特效,那不單單一兩種的軟體,而且短時間也學不來,所以要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興趣,看看網上一些電影製作的幕後解析吧。但如果你想從事這個行業,那就得下功夫去學習了,你想長城也不是幾天就建起的!這個東西很吸引人同時也很乏味。但只要堅持下來了並且通過長時間的學習和深造。我想到時你就會做出一些東西了。
我就舉列兩個比較熟悉的吧:例3D MAX 和 MAYA
⑧ 請問如何用AE在視頻中加特效就像好萊塢大片一樣的比如把視頻中的人物改成異形之類的
做不來..我見過AE的人臉變形。李濤的教程就有,化身惡魔
人物做成異形是用三維軟體做的,
而且你不能忽略即使是前期,也有真實的模型參與拍攝
AE主要做電視包裝這一塊比較方便
電影方面的特效絕對是Nuke、Dfusion之類的軟體
雖然AE也可以做,但是電影製片的人不會去用
國內的AE教程大部分都是教你做電視包裝的
做電影特效的教程很少,而且效果很假
商業電影中的那種質感你是絕對做不出來的
偶爾有幾個精品,很大一部分也是藉助了3Dmax這些軟體
AK大神和凌晨兩點藍的教程很多就是這樣
如果你想用AE做電影特效
除了AK大神的教程外,建議你去買AE CS5完全剖析這本書
作者 Mark Christiansen,他是罪惡之城,加勒比海盜3的視覺特效總監
整本書全部是做電影特效的,
書的開頭也提到了AE在電影特效上確實不如Autodesk flame之類,
用處多為電視台、個人工作室、傳媒公司,而不是電影
但AE也有自己的一些優勢,應用好這些也可以做出非常優秀的特效影像.
⑨ 電影大場面是如何拍攝的,請教電影高手
1、有些是用真人拍的,比如前蘇聯、前東歐國家和我國的那些巨型戰爭片,但也只有像這樣的國家才能做得到,你懂的,因為只有這樣的國家才能有如此強大的動員能力和不計成本,估計今天還能做到的也只有朝鮮了;一個鏡頭出動12萬人不太可能,史詩巨制《莫斯科保衛戰》也只動員了5000名士兵和1萬名群眾;60年代也有特效,比如《2001太空漫遊》,68年的片子,裡面的特效拿到今天看也不落伍。
2、現代好萊塢商業電影的大場面基本都是電腦特效,拍攝現場最多隻有幾百名演員,好萊塢動員真人最多的要算《斯巴達克斯》,最後的決戰場面據說動員了8000名西班牙士兵。
3、沒有什麼計算公式,只能進行估算,不是什麼都可以用數學建模的,電影本來就是藝術,你怎麼來對藝術進行量化?
⑩ 如何製造電影感
如何製造電影感 - Being Cinematic - 攝影篇之構圖
如果大家平時有留意電影拍攝製作,那麼在初學階段很多人問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讓你拍攝的東西具有電影感」。電影之所以有電影感,其實不光在攝影上面需要匠心獨運,在美術、道具、鏡頭語言設計、Blocking and
Sequencing(表演調度)、Pre-visualazations(預先視覺化)、聲音設計都需要通力合作才能達到效果。我曾經就此問題從導演方面發表過自己的見解。現在我想從攝影上面來簡單統述回答這個問題。
(以下文章內容假設讀者皆有一定攝影基礎)
經常有人在拍攝電影的論壇上面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怎樣讓自己拍攝的畫面看起來有電影感」。我覺得就「電影感」而言,有必要區分西方好萊塢式的電影和一些低成本製作的微電影。
盡管好萊塢電影用金錢鴻篇巨制的電影效果有時候非常難去用一些低成本的手段去復制,但是有一些基本簡單零成本的拍攝理念是可以沿用終身地讓你的電影看起來像「好萊塢電影」(「電影感」)。不管是電影攝像還是平面攝像,我覺得都會有益於區別你和一般的攝影師。
從攝影上來說,我想把下面製造電影感的部分分成5個要素:
Framing(構圖),Lensing(透視),Camera and Camera Movement(相機和相機運動),Lighting(燈光),Color(顏色)
當然這5個方面不是唯一的電影感,但是我覺得這是很基本地區分好萊塢式電影和家庭錄像的標准之一。
攝影師花了畢生精力去學構圖,什麼九宮法,什麼黃金分割點,什麼對角構圖,什麼什麼什麼什麼⋯⋯我這篇文章不想講基礎,但是在這么多構圖裡面確實有些我覺得比較重要的地方區分電影感。
在拿起取景器的時候,有些東西你需要在腦海中明確—--
經常在前期和導演溝通交流要拍的電影的時候,需要先明確你要拍什麼尺寸的畫面。流行的尺寸有1.33 : 1 也就是俗稱的4 * 3,1.78 : 1 也就是所謂的 16 * 9,1.85 : 1 (也就是這些年流行所謂的Academy,叫法每年都在變)或者2.35 : 1 (寬屏)或者是2.40/2.39 : 1 (我稱作電子寬屏因為他們輸出1920*800)究竟選什麼樣的尺寸應該符合故事的敘事要求。雖然超多人們覺得寬屏高大上,但是在很多敘事情景下寬屏並不給力。如果你的故事有龐大的群演和給力的美術,那麼寬屏將會有助於你的環境表達。如果你選擇了寬屏但是你的電影里除了白牆還是白牆,那麼再寬的屏幕觀眾只會感到厭煩。相反,如果你要將的故事是一個很親密的愛情片,或者你要拍攝的地點很局限有很多東西你都要放在畫外,那麼寬屏顯然不是最好的選擇。再假如如果你的電影裡面演員的身高差異很大,老人小孩啥的啥的⋯⋯你懂的。像前幾年很流行的1.33,在1.33:1的畫面你里你可以輕而易舉地表現一些很親密的畫面而不至於因為frame size(畫面尺寸)而妥協。雖然現在1.33淪為了「電視劇感」。
畫面尺寸的選擇應該在前期的最早階段就商定下來,甚至在story board(故事板)之前就決定。像電影The Dark Knight(蝙蝠俠,2008),他們拍了imax和2.35 spherical兩個版本,但是導演決定打破傳統把兩種尺寸的畫面混在了一起上映,這個大膽的舉動導致結果也非很美麗。又一次印證了「拍電影無定理」理論。
現在你有了框架了,但是要往裡面放什麼?成千上萬的文章教程都教了你在你的畫面里放什麼哪裡放,但是放眼好萊塢式的電影和低成本微電影,在構圖中很重要的就是"screen depth"。唔⋯⋯中文怎麼講呢,這個screen depth不是景深,而是好萊塢電影中很刻意的在背景中的置景和環境讓演員表演的區間。很多微電影在很狹小的location(場地)里拍攝的,小房間啊、小商店啊之類之類。相反好萊塢都是在很大的場地空間里拍攝,呃⋯⋯這個確實人家高富帥的proction(電影規模)讓草根們很難去模仿,但是有一些東西呢還是可以讓吊絲微電影增加screen depth。
最最最最最最最簡單的方法之一就是不要把拍攝的對象放在牆面前。不只你的燈爺會對你感恩戴德內牛滿面,而且你也會立馬得到更好的角度和深度。
第二個方法就是拍攝的時候對著牆角。這是一個常見的簡單小技巧,對著房間的對角線拍攝會增加空間的深度。把你的相機移到牆壁的對角線,或者至少能看見牆壁的角落,讓你的畫面看起來立馬高大起來。
第三,把外景帶進來。如果你拍攝的地方有窗戶,那麼增加室內的照明讓大家能看見室外。甚至你可以用綠屏拍攝去假裝一個室外。很多時候新手往往喜歡block the window(把窗戶擋起來)或者blow out the window(把窗戶過曝),但是如果你能把窗戶外的景色帶進畫面,往往你會發現這些不起眼的外景強烈暗示著環境,讓畫面非常漂亮地打開,畫面的深度戲劇化地增加。
第四,如果你在室外拍攝,嘗試取一些帶有地標性的建築物讓觀眾知道你在哪裡。如果你在原野上,你可以把房子或者拖拉機放在背景里。如果你在城市裡,讓觀眾看見演員背後三條街道風貌。這些在背景里的東西不需要在焦上,可以被虛化,但這些元素一定要在。
第四,我想說一下depth of field(景深)對畫面的影響。很多很多人都誤以為「大光圈淺景深」就等於「電影感」。呃,我只能說大光圈、淺景深是小朋友。景深只是構成電影感的眾多要素中的一種,並不是你把光圈一開大「哇噻」電影感就出來了。很多那些業余攝影愛好者或者自詡人像攝影什麼什麼的愛好者用大光圈淺景深拍了無數糖水片睡了無數麻豆圈了不少錢,但這些人不配稱為攝影師。如果你真的看電影的時候認真留心,那麼淺景深在好萊塢電影中通常只用在兩種以下的情況里:
第一種就是如果你在拍一個有很多信息量的semi-wide shot(半全景),你需要引導你的觀眾去注意某個重要的對象。想像一下路邊咖啡館有大概20多個群演,然後你需要觀眾去注意到我們的超級英雄正在接電話,這時候我們需要用淺景深去引導觀眾「該看什麼」。
第二種好萊塢電影用到淺景深的情況就是在拍攝特寫和中景的時候,這樣淺景深可以幫助觀眾的注意力放在對話的內容上。
除了以上這兩點,feature電影已經痛到入骨地花了大價錢去獲得一個場地的拍攝許可,他們真的很想都拍出來給你看「你看你看,這里好叼。快看快看,這里花了好多錢。」所以establishing shot(全景)一定都是深景深。而且多人之間的對話也是深景深。深景深會讓你的畫面看起來高大上,更宏偉廣闊。很多微電影看起來有一種claustrophobic(幽閉)的感覺是因為畫面的深度不夠。
所以,看好萊塢大片的時候好好思考感受一下,構圖的時候思考一下畫面的深度,你會驚奇你拍出來的畫面會有質的飛躍。
源自:http://107cine.com/stream/58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