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鳳戰華雄是哪個電影
1. 潘鳳可斬華雄
太守韓馥說:「我有一員大將潘鳳,可斬華雄。」袁紹急令出戰,潘鳳手提大斧上馬,沒去多久,飛馬來報:「潘鳳被華雄斬了。」關羽主動請纓前去戰華雄,在溫酒未冷卻的極短時間內斬殺華雄,關羽從此名震諸侯。
2. 上將潘鳳震碎衣服被華雄殺什麼電影
《魔國志2神魔無雙》
劇情簡介:自張角死後,天下並沒有歸於太平,少帝被廢,年幼的獻帝即位,卻只能做個傀儡皇帝。一切朝政大事都由董卓一手掌握,民眾終日生活在水深火熱、提心吊膽之中,導致民不聊生,曹操遂與劉備、關羽商議前往洛陽刺殺董卓。曹操用自身的行動證明了正義終將戰勝邪惡,集體利益永遠大於個人利益,一切妄圖以一己之力破壞民族安定的人最終都會得到應有的報應。
3. 央視三國演義中潘鳳扮演者
李禹冀
李禹冀——《三國演義》中上將潘鳳扮演者
李老師的演技是有目共睹的,潘鳳吧中有一為網友如是說:
1 潘帥的扮演者:
毋庸置疑,扮演者雄姿勃發,內涵無比,上將氣概十足,早已成為影視經典。
2 潘帥動作:
甚帥。出列一刻,氣質憂郁沉默,
抱拳一刻,氣質忠義慷慨,
「取兵器來」的一刻,氣質堪稱國士無雙,震古爍今!
此三大分解動作被反復膜拜,堪稱用心良苦!
3 潘帥嗓音:
甚有威嚴,中氣渾厚,雄壯中不失瀟灑,沉穩中不乏性感也。
4 側面烘托:
堪稱全電視劇氣氛烘托最成功的一處!在潘帥短短的亮相之後,竟然先後出現了袁紹、曹操、袁術、劉備、公孫瓚、關羽六人的臉部特寫!通過側面描繪旁觀者微妙的內心反映,達到了烘托潘帥天威的效果!
5 潘帥兵器:
電視劇中絕無僅有的濃重刻畫,兩小卒肩扛大斧,潘帥舉重若輕,加以旁觀者的反應,起到三大效果:一,表現巨斧乃神兵利器,二,突出潘帥神力天生,三,渲染潘帥出場時千鈞一發的氛圍!
6 斬華雄的懸念:
眾所周知,此處電視劇運用了懸念手法,即不描寫潘帥與華雄的交戰,也不描寫關羽斬華雄的經過,從而巧妙隱喻了事情的真相!即事實上潘帥以神力震斷華雄心脈,關羽浪得虛名。
7 潘帥的最後鏡頭:
採用俯拍加旋轉的鏡頭處理,潘帥雙目緊閉,面帶微笑,嘲諷世間,余韻悠長,堪稱絕筆
4. 關羽溫酒斬華雄
大家多知道溫和關羽從此名震諸侯的?而這個也是和其中一個“溫酒斬華雄”故事有關的,話說關羽是在溫酒還沒冷卻的時候在極短時間內斬殺華雄而直接出名,那麼關羽溫酒斬華雄簡介:關羽溫酒斬華雄的故事到底如何?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華雄
華雄(154-191),中國東漢末年的武
將,為董卓帳下都督。據正史記載,公元190年,關東軍閥聯合討伐董卓,時任長沙太守的孫堅大破董卓軍,華雄在此戰中被孫堅一軍所殺。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對華雄這個角色有較多的發揮,描寫華雄為董卓的猛將,自薦抵抗山東地區反對董卓的諸侯聯軍於汜水關前,他先後斬殺濟北相鮑信之弟鮑忠、孫堅部將祖茂、以及袁術部將俞涉和韓馥手下潘鳳等人,最後關東聯軍派出關羽與之一對一決斗而被殺。《斬華雄》也成為京劇中的一出著名的劇目。
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三國時代魏國的奠基人和主要締造者。
關羽
關羽(162-220),字雲長,河東解(今山西運城)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將領,自劉備於鄉里聚眾起兵開始追隨劉備,是劉備最為信任的將領之一,為三國當中的“義絕”。
溫酒斬華雄
“溫酒斬華雄”是四大名著之一的'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一個經典情節。描述的是:董卓廢黜少帝劉辨而立陳留王劉協為帝後,殘暴不仁、擅權於朝堂。以袁紹、曹操等人組成的關東十八路諸侯共同討伐董卓,然而前鋒孫堅在進軍汜水關時被華雄擊敗,華雄耀武揚威、不可一世,在潘鳳等大將接連被華雄斬殺之時,關羽主動請纓前去戰華雄,在溫酒未冷卻的極短時間內斬殺華雄,關羽從此名震諸侯。見於《三國演義》第五回。
關羽溫酒斬華雄:為何要溫酒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假託皇帝詔書,召集天下英雄圍攻董卓。兵臨城下,卻被對方手下大將華雄連斬三員大將。正當大家愁眉不展之時,一名馬弓手主動請纓。上陣之前,曹操特為他熱了一杯“壯膽酒”,此人卻說:“酒且斟下,某去便來。”不一會兒,這人就提了華雄的頭凱旋歸來,舉杯飲酒時,酒,還是溫熱的。
這名馬弓手,名叫關羽;這個故事,史稱“溫酒斬華雄”。《三國演義》與酒有關的故事,還有“煮酒論英雄”。但凡三國人物喝酒時,都要“煮酒”或“溫酒”,即使在兩軍對壘的危急時刻,曹操敬關羽的“壯膽酒”,也都是熱的。這其中有什麼奧妙嗎?
原來,在中國古代,人們喜歡喝溫酒。溫酒不傷脾胃,能夠起到保健作用。同時,經過溫熱的酒,喝起來更加綿甜可口,可以讓人體會到“溫酒澆枯腸,戢戢生小詩”的意境。此外,溫酒還有加熱滅菌的功能。
因為常常要溫酒,便有了專門用來溫酒的溫酒器。關於溫酒器的記載,早在商周時期就已經出現了。漢代,人們把這種溫酒器叫“樽”,直到唐代,李白仍在他的詩中吟詠:“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由於氣候原因,三國時期南北方的飲酒習慣略有不同。
南方人用一種極為雅緻有趣的酒杯喝酒。據唐人段成式的《酉陽雜俎》記載,三國曹魏時代,鄭公愨及其幕僚們發明了一種碧筒飲。所謂碧筒飲,就是採摘剛剛冒出水面的新鮮荷葉盛酒,再將葉心捅破,使莖葉相通,然後從莖管中吸酒。酒香夾裹著蓮香,實在是香冷美妙的天然飲品。
受碧筒飲的影響,唐宋的能工巧匠,用金、銀、玉、瓷、琥珀等質材,模仿荷葉的形狀,製作成各種各樣的酒杯,世稱“荷葉杯”。
魏晉不愧為“最富有藝術精神的一個時代”。除了充滿想像力的碧筒飲,更有巧奪天工的鸚鵡螺杯。現藏南京博物館的鸚鵡螺杯,高10.2厘米,寬13.3厘米,敞口外撇,純粹依照鸚鵡螺殼的自然形態製成。看上去,彷彿一隻栩栩如生的鸚鵡,轉過頭來梳理自己的羽毛,又像是把頭插入翅中酣然睡去的鳥兒。
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鸚鵡螺杯。鸚鵡螺產自印度尼西亞的深海和中國的南方海域,它外形美麗,數量稀少,是極其珍貴的物種,迄今已有上億年的生存歷史,有“活化石”之稱。
更令人驚異的是,這只鸚鵡螺杯不僅美麗非凡,還有藏酒的妙用。原來,鸚鵡螺殼內有許多隔層,隔層間有小孔相通,倒酒時,酒從小孔流入每個隔層中,使人不能將杯中酒一飲而盡,無形中,為那些不擅飲酒的人提供了藏酒的機妙。
因其自然天成的美麗,鸚鵡螺杯在歷史上享有盛譽,駱賓王的“鳳凰樓上罷吹簫,鸚鵡杯中休勸酒”;李白的“鸕鶿勺,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都是對鸚鵡螺杯的贊美。
而在北方,人們更喜歡用可以溫酒的銅酒樽。曹植的《七啟》詩:“盛以翠樽,酌以雕觴。浮蟻鼎沸,酷烈馨香”,寫的就是銅酒樽溫酒,那熱氣騰騰的景象。但,為什麼“浮蟻鼎沸”呢?
這是因為三國時期,以蒸餾法造酒的技術尚未發明,人們飲用的,一般是用黍或大米釀成的酒。這樣釀出的酒,酒面上會浮起一層淡綠色的糟沫。文人墨客便把這層糟沫,稱為“浮蟻”或“綠蟻”。詩中的“浮蟻”,指的就是酒糟。
說到釀酒方法,還有曹操的一份功勞。東漢末期,曹操發現家鄉一位已故縣令的家釀法新穎獨特,所釀的酒醇厚無比,便將此方獻給了漢獻帝。後來,這種家釀法成為釀酒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補料發酵法。
倡導了家釀法的曹操,在青梅煮酒之後,橫槊賦詩,留下了“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千古絕唱。當歷史的煙雲散盡,詩人的吟唱遠去,銅酒樽、碧筒飲、鸚鵡螺杯,一件件與酒有關的文化符號,又將我們帶回那個到處是酒香、到處見英雄的年代。
5. 上將潘鳳是什麼梗最早出自三國演義聞酒斬華雄
上將潘鳳這個梗主要是用來形容某人得意武斷的判定事情的發展,但結果卻完全不同,也就是相當於現在常說的“打臉”一詞。這一情節最早是出自《三國演義》第五回的溫酒斬華雄,當時韓馥言之鑿鑿“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結果潘鳳出戰後不久,就傳來被斬的消息,但這個梗在網路上流行起來,主要是來自於三國殺全球總裁判劉宏甲之口。
吾有上將潘鳳是什麼梗
關於這個上將潘鳳的梗,在網路上流傳開來,主要來自兩個地方,一是三國殺總裁判劉宏甲,二是07年底的三國貼吧。
三國殺總裁判劉宏甲
劉宏甲特別喜歡在使用“樂不思蜀”這張牌時,先出一張上將潘鳳,將它用過過樂的神器,很快劉宏甲的這個習慣判定就被人記住了,以至於在後來出“樂不思蜀”時,他習慣性的喊出“上將潘鳳,紅桃5的麒麟弓”,而之後正好,判定後就是這張麒麟弓,讓觀眾大為吃驚。
於是這個梗也就成為了一種咒語般的存在,特別是在王者之戰直播間,上將潘鳳直接就成為了一種過樂的判定調侃短語,之後就流行在各大三國殺直播間。
07年底的三國貼吧
當時是三國貼吧發起的一個話題,問題是說出《三國演義》中最為經典的台詞,之後就有人無意間提到“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沒想到意外的火了,之後甚至還建立了潘鳳的貼吧,一度排到了貼吧總榜的前三名,便逐漸流傳為一個娛樂符號。
潘鳳垃圾為什麼叫上將
上將帶有吹噓的意味,因此一般不是自己對自己的稱謂,大多是上級對手下的美稱,主要是指“優秀的將領”,在當時的場合中,算是非常適合的,因此並不是說他真的很厲害,而只是韓馥的一種吹捧。不過在正史上,潘鳳也算是有兩把刷子的,不然也不會成為主將,幾乎可以說是冀州刺史韓馥賴以生存的左膀右臂。
6. 求 我有上將潘鳳的出處
《三國演義》第五回:
忽探子來報:「華雄引鐵騎下關,用長竿挑著孫太守赤幘,來寨前大罵搦戰。」紹曰:「誰敢去戰?」袁術背後轉出驍將俞涉曰:「小將願往。」紹喜,便著俞涉出馬。即時報來:「俞涉與華雄戰不三合,被華雄斬了。」眾大驚。太守韓馥曰:「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紹急令出戰。潘鳳手提大斧上馬。去不多時,飛馬來報:「潘鳳又被華雄斬了。
7. 抖音上潘鳳戰華雄是什麼電視劇
你好,如果你說的是這個那就是
2018年網路電影
8. 三國:潘鳳就是司馬懿嗎據說潘鳳被華雄砍傷,並沒有死亡。而是化名司馬懿,努力學習,後來出仕魏國
上將潘鳳就是司馬懿,那麼很多人要問了,上將是怎麼改名為司馬懿的,上將又是怎麼進的曹營等等問題。
那麼現在我們來把問題一一解開,首先,當年那個方文山曾言潘鳳命格無雙,當一統江山。那麼上將借機隱遁之後肯定要實現他的抱負和理想,自然是要再度改名投身軍旅的,那麼好了,這里有個問題,上將當年逃生之後,如何進的曹營,那麼我們不得不說下司馬朗,大家都知道嘛,司馬八達,伯仲叔季四達最先,那麼好了司馬伯達也就是司馬朗,是司馬家最早在曹營效力的,那麼上將如何成為司馬仲達的呢。
根據野史,《上將傳奇》與《徐晃回憶錄》的記載,上將當時來到河內,那個河內呢,不是今天越南的河內,這個要說明下的。
《上將傳奇》中是這么表述的:潘鳳斬華雄,遂影遁,潛行三十餘里,至河內司馬老宅。
注意,潘鳳是知道司馬家老宅的地址的,那麼有人就要問了,上將和司馬家族是什麼關系,這個關系就大了。
根據《徐晃回憶錄》表述,無雙公至河東,教授武藝,晃雖愚鈍,亦學得一兩成,然無雙公言道:汝天賦不二,雖愚鈍,然可及懿。
這個懿字,推斷起來就是司馬懿了,也就是說上將可能是司馬懿的師傅,那麼不對啊,上將不是化名叫司馬懿了嘛,怎麼又出來個司馬懿。
根據《上將傳奇》表述懿年十一,出外狩獵,遇一賣棗者,名曰曰關長生,一時言語不和,二人出手相鬥,相鬥多合,懿不敵,後遂為長生所殺。長生化名隱遁,去無蹤跡。
這個關長生是誰,我們都知道了吧,現在可以推究回去,為何某人在關前看見上將恨不得害死,原因是怕上將為司馬懿報仇。因為以他的本事是絕對打不過上將的。
那麼上將化名司馬懿幹嘛呢,上將不是可能是他師父嗎,很多人就要問這個問題了,不要急,根據《徐晃回憶錄》記載,某雖師承無雙公,亦不言稱無雙公為師,無雙公曰:師者良友,何必拘束,以友相稱豈不美哉,以師互習豈不妙哉,善之善者也。
那麼我們就很明白了,潘鳳當時也很年輕,畢竟司馬懿死於黃巾之亂前期,潘鳳當時的年齡與司馬懿相仿,因此很可能是二人從小習武,亦師亦友,或者乾脆二人就是師兄弟,那麼潘鳳用司馬懿的名字也就一個原因,為了紀念那段友情,那麼我們就是推論出來,上將和司馬懿是師兄弟,那麼司馬朗長兄為父,潘鳳和司馬懿也沒有什麼分別,就當作一家人來看了嘛。
既然,司馬朗投效了曹操,那麼司馬家一族人必定要換個地方,至少是住在曹營的大後方。
到了這里問題又來,潘鳳既然改名為司馬懿,又教了徐晃武藝,徐晃也投效了曹營,為何潘鳳不在濮陽,不在下邳,不在官渡,出現為曹操斬將殺敵呢。
很多人都會問,那麼我們就來看,因為上回說道,潘鳳換了身份,所以不能隨意地展露武藝,連智謀也必須有所收斂,有時還要假裝中計以掩人耳目。
9. 威震乾坤第一功,轅門畫鼓響冬冬。雲長停盞施英勇,酒尚溫時斬華雄。 什麼意思啊
意思是這件事是關羽出名的標志,轅門前的戰鼓咚咚的響起,關羽(字雲長)暫停喝酒施展英勇的本事,在酒還沒冷的情況下就把董卓的大將華雄給斬殺了。是三國關羽溫酒斬華雄的故事。
董卓廢黜少帝劉辨而立陳留王劉協為帝後,殘暴不仁、擅權於朝堂。以袁紹、曹操等人組成的關東十八路諸侯共同討伐董卓,然而前鋒孫堅在進軍汜水關時被華雄擊敗,華雄不可一世,在潘鳳等大將接連被華雄斬殺之時,關羽主動請纓前去戰華雄,在溫酒未冷卻的極短時間內斬殺華雄,關羽從此名震諸侯。見於《三國演義》第五回。
(9)潘鳳戰華雄是哪個電影擴展閱讀:
《三國演義》第五回概括:
曹操想起兵得到衛弘的贊助,並發出收到天子密令誅殺董卓,於是各鎮諸侯皆起兵相應。公孫瓚路經德州平原縣遇見劉關張三人,希望能一起投靠曹操。董卓的部下華雄連斬諸侯聯軍二將,袁紹沒有措施,於是關羽毛遂自薦,曹操高興極了,教釃熱酒一杯,想關公飲了上馬,誰知關羽說酒且斟下,某去便來。
不久只見雲長提華雄之頭,擲於地上,酒水尚溫。董卓得知情況,令呂布領三萬軍,去關前扎住大寨.八路諸侯,各自起兵。但不敵呂布,張飛沖上去廝殺,見三弟不敵,關羽也加入斗爭,最後以劉關張三人之力,打退了呂布。
10. 央視三國演義中潘鳳扮演者
李禹冀
李禹冀——《三國演義》中上將潘鳳扮演者
上將潘鳳大傳
潘鳳,字無雙。青州泰安人,高九尺,腰大十二圍,使一百八十斤開山大斧。自幼熟讀詩書,暢嘵兵法。有經天緯地之才,包藏宇宙之志.每自比於姜尚,張良,許邵評價為:「亂世之能臣,治世之英雄」,眾人莫能解。時黃巾暴亂,御史中丞韓馥受任招兵平叛,知其大名七顧其宅,欲聘為軍師。途中為賊所劫,鄉人報之潘鳳,頃之鳳至,大喝一聲,賊皆逃散。馥大奇異之,言」此吾樊噲也。」乃拜為上將。鳳於敵百萬軍中自來自去,取敵頭目首級如探囊取物。馥屢立大功,為冀州牧,此皆潘鳳之力也。馥與鳳食則同器,寢則同床,恩若兄弟。韓馥帳下謀士皆不悅,深妒之。鳳感大恩,為馥謀劃大事。冀州民人殷盛,兵糧優足。袁紹有意取之,鳳常勸韓馥戒防。紹謀立幽州牧劉虞為帝,馥亦願助之,鳳曰:「不可,廢帝非可行之事,袁紹非共謀之人。」謀士劉三私下進言:俗語雲: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潘將軍既勇武無敵,奇謀必短,不可盡賴之。馥信,不納鳳之智謀。袁紹嘗請韓馥至大營,命顏良文丑宴前舞劍,欲殺馥。鳳怒,奪顏良劍,一拳打翻在地,一把抓文丑在手,如提童稚。袁紹兵將皆驚,無敢前,紹告饒,痛哭流涕。後馥與袁術等共推袁紹為盟主,討伐董卓。顏良文丑深懼潘鳳,不敢同行。鳳見紹等各懷異心,料終不能成事,數勸韓馥早回冀州,以謀大計。馥曰:「吾欲賴君於十八路諸侯之中樹立威望,今寸功未立,怎好回師?」鳳答曰「來日某必斬將立功,主公須依吾言,早做良圖。」馥應之。袁紹欲除韓馥以奪其地,終不死心,謀士逢紀曰「韓馥所可畏者,唯潘鳳耳,可設計除之。」許攸獻計:「主公可選病馬一匹,贈於潘鳳,令其出戰,鳳必被敵將所殺。」田豐曰「此意雖妙,尚未足致潘鳳死,鳳為人謹慎多謀,主公贈馬,必不會輕易騎之,可委韓馥換之。」紹從其計,連夜奔往韓馥營,泣曰:「前日之事,實為誤會,絕非鴻門,奈何潘將軍不諒?今大敵當前,眾公須上下一心。紹願獻千里馬一匹,贈於潘將軍,權當賠罪。」馥曰:「善。」紹又曰:「潘將軍知吾所贈,恐不接受,願韓公私為之換,待其乘吾寶馬,立了大功,再告之,使其驚喜。」馥復稱「善」。 次日,董卓都督華雄引鐵騎下關,用長竿挑著孫堅赤幘,來寨前大罵搦戰。 紹曰:「誰敢出戰?」袁術背後轉出驍將俞涉曰:「小將願往。」紹喜,便著俞涉出馬。即時報來:「俞涉與華雄戰不三合,被華雄斬了。」眾大驚。韓馥曰:「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紹急令出戰。潘鳳手提大斧出營,手下牽來昨日袁紹所送灰毛病馬,鳳心中納悶,卻顧不得許多,飛身上馬出戰。去不多時,飛馬來報:「潘鳳又被華雄斬了。」眾皆失色。韓馥聞之大哭曰:「無雙死,乃天喪吾也!」。唯袁紹竊喜。關羽騎馬出戰,見潘鳳將軍卧於地上,身中數箭,面含微笑。再看華雄,已死於馬上,口流鮮血不止,狼狽不堪。乃暗自嘆道:「潘將軍真大力神人,華雄與其過招,五臟振碎,吾不及也。」便割華雄之首,還於帳內,曹操所贈之酒尚溫,眾皆傳言關公"溫酒斬華雄"。後人有詩嘆曰:「轅門畫鼓響冬冬,墜馬無雙斬華雄。敵將若能下馬死,何來美髯建奇功?」聯盟即散,次年,袁紹奪取冀州,韓馥曰:「若潘無雙在,決不使吾有此大失也!」捶胸大哭:「哀哉,潘鳳! 痛哉,潘鳳!惜哉!潘鳳!悔哉,潘鳳!」遂自盡而亡。
借鑒而來。希望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