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什麼男不中留是什麼電影
Ⅰ 電影《霸王別姬》中為何蔣雯麗說「主要是男孩大了留不住」
我覺得有幾下幾點:
1: 天下父母都會望子成龍,雖然程碟衣的母親是妓女,但是一樣要給孩子一個前途,在下九流里,妓院也是最沒有地位的。而戲班如果走紅是可以成為名角,雖然社會地位還是不高,但對於妓院來說的確夠好了。
其實,女大不中留才是比較正常大家會說的話,在霸王別姬中,程蝶衣是喜歡男人,所以母親說男孩大了留不住,也就暗指了蝶衣的性取向,和以後的感情路。
Ⅱ 《魔法黑森》是一部怎樣的電影
《魔法黑森林》簡介;
受到繼母和姐姐欺負的灰姑娘非常渴望參加國王舉辦的盛大舞會;貧窮家庭的少年傑克希望他的奶牛能產奶,給家裡帶來一定收入;麵包師和妻子希望有一個孩子,組建一個完整的家庭。小紅帽從麵包師家買了幾個麵包,去森林拜訪奶奶。醜陋的老巫婆告訴麵包師,他父親偷走了她的魔法豆,因此她施法讓他斷子絕孫。但是她告訴麵包師,如果他們能在未來三天內找到一頭奶牛,一個血紅色斗篷,一撮麥黃色頭發,和一隻水晶鞋,她就能收回魔法。灰姑娘決定偷偷逃離家門參加舞會,傑克的母親讓他去集市上賣掉奶牛,於是所有人懷著不同的期望拜訪森林。
灰姑娘為母親掃墓,得到了一件漂亮衣服和一雙水晶鞋。小紅帽遇到了大灰狼,麵包師夫婦遇到了傑克,他們試圖用5個豆子換他的奶牛,他們告訴傑克豆子是有魔法的。麵包師對自己的騙人行徑很是內疚。巫婆把女兒拉龐澤爾鎖在森林中的高塔上,避免她收到外界的傷害,她的麥黃色頭發很長,已經拖到塔下面。
小紅帽來到奶奶家,奶奶已經被吃掉,大灰狼扮作奶奶騙她進屋,並把她吃掉。麵包師殺死大灰狼,並把它肚子剖開,救出小紅帽,小紅帽把自己的紅斗篷送給麵包師致謝。傑克回到家,母親發現他只拿回來幾個豆子,非常生氣,她把豆子扔到地上,誰知豆子真有魔力,迅速長成參天大樹,長出很多豆子。灰姑娘如願參加舞會,也按照要求在午夜前離開。
麵包師妻子注意到灰姑娘的鞋子正是巫婆所要的,她決定將它弄到手。更誇張地是,她無意中吸引了王子的注意,結果將灰姑娘的愛人也一並搶走。奶牛逃走了,麵包師夫婦忙不迭的追去。傑克將大量豆子賣出去,換來5個金幣,希望將奶牛買回來。 而麵包師夫婦沒有追回奶牛。麵包師妻子騙拉龐澤爾將頭發放下高塔,並偷取她的頭發。一個神秘男人出現,把奶牛歸還給麵包師夫婦。傑克再度回來買奶牛,但是麵包師妻子說奶牛已經死了。
一個王子愛上了拉龐澤爾,想帶她遠走高飛,巫婆氣憤地剪掉她的頭發,並把她流放到沙漠,弄瞎了王子。神秘男子給了傑克一點錢,讓他再去買頭牛。傑克遇到小紅帽,她現在穿著狼皮做的斗篷,並隨身帶著小刀防身。
灰姑娘的王子又舉行一次舞會,希望找到心儀的灰姑娘。而麵包師妻子成功從灰姑娘那裡騙到鞋子,他們備齊了巫婆所要得東西,他們把東西交給巫婆,巫婆用這些東西調制出魔法葯劑,喝下以後,她變得年輕而美麗,而麵包師斷子絕孫的詛咒也被消除。但是巫婆失去了她的魔力。灰姑娘的王子一直在尋找能夠穿上水晶鞋的姑娘,灰姑娘的姐姐們試圖把腳扭曲塞進鞋子,但是灰姑娘適時出現,贏得了王子。巫婆告訴麵包師,那個神秘男子是他的父親,但是當麵包師想跟他說話時,他突然死去。拉龐澤爾在沙漠里找到王子,用她的眼淚治癒王子的眼睛。麵包師和妻子有了孩子,傑克和媽媽因為豆樹而發財,灰姑娘和王子在城堡里幸福的生活。一切看似美滿,但是那棵豆樹長到了天上去,天上的巨人順著樹爬下來開始找所有人的麻煩,她毀掉了巫婆的花園和麵包師的房子,踩死了小紅帽的母親,踏翻灰姑娘母親的墳墓。麵包師決定把險情報告給皇族,但是巫婆認為這無濟於事。傑克決定想辦法殺死巨人。兩位王子對新婚生活感到厭煩,開始追求新的美女,白雪公主和睡美人。為了滿足巨人的血性,所有人決定犧牲旁白保全自己。傑克的母親不願意兒子冒險,她高聲喊叫制止兒子,王子隨從想讓她安靜,卻將她誤殺。巨人踩死了拉龐澤爾,巫婆十分痛苦。
傑克失蹤了,每個人都在找他,灰姑娘的王子開始和麵包師妻子調情,雖然很喜歡王子,她還是決定留在丈夫和孩子身邊,但她被一顆倒塌的樹壓死。巫婆找到傑克,傑克也找到了麵包師妻子的屍體,巫婆想讓傑克冒險殺死巨人,其他人不同意,與巫婆發生劇烈爭吵。巫婆憤怒的將餘下的魔法豆撒出去,結果觸動了詛咒,大地張開裂縫,她掉了進去。
麵包師對妻子的死傷心欲絕,將孩子扔給其他人。這時他父親的靈魂告訴他,人必須學會承擔責任,一回逃避只會帶來更惡劣的後果。灰姑娘離開了不忠的王子,小紅帽發現奶奶也死於巨人足下。麵包師回到大家身邊,齊心協力對付巨人。灰姑娘的鳥兒朋友們啄傷巨人的眼睛,傑克和麵包師趁機殺死了巨人。每個人都從這次經歷中收獲了很多,麵包師妻顯靈,她讓丈告訴孩子森林裡的故事,以教育孩子。所有的人都開始滿足於自己所擁有的,不再奢求。但是灰姑娘仍然在祈求自己新的願望。
Ⅲ 父母請了一個女的和兒子談戀愛讓兒子搬出家獨立生活的電影 是歐美電影 有點老
應該是這部《發射失敗》
英文片名【Failure to Launch 】
導演:湯姆·戴伊 Tom Dey
主演:馬修·麥康納 Matthew McConaughey
薩拉·傑西卡·帕克 Sarah Jessica Parker
劇情簡介:
俗話說的好「女大不中留!」可如今,這句話用到男兒身上,同樣有著深不可測的意義。閑話不扯,但說本故事中的男一號,帥哥特瑞普(馬修·麥康納)雖有著令眾多同齡人羨慕的好工作和豐厚收入,而且,尚顯青春的他也是風度翩翩、舉止高雅的主。可是早已進入而立之年的他卻至今仍與和他相識的眾多適齡的女人保持著授受不親的關系。雖說做個鑽石王老五也有著很多的優越性和尚可炫耀之處。可長此以往,日漸衰老的父母卻急上了房。眼見著大齡愛子這樣整日賴在這個「老家庭」里,做著老父母的大小孩,兩位老人恨不得立刻讓兒子特瑞普卷鋪蓋走人,以早早營建自己的小家,這樣也可為老人日後增添了不盡的安慰。
於是乎,聰明的二老經過了縝密的籌劃,終於制訂出一整套周密的計劃來對付這個不願長大離開家的大小子。首先,是對兒子特瑞普對異性的興趣取向進行調查了解,幾次測試後,終於得知,性感成熟、金發碧眼的女孩總能令稍顯木訥的兒子精神百倍。然後,兩位老人私下裡僱傭了一位有著一頭美麗的金發以及性感迷人的外形的漂亮姑娘(莎拉·傑西卡·帕克)主動接觸兒子特瑞普,以鼓動兒子逐漸建立起獨立自主的沖動和決心。最讓二老放心的是,這位美麗的姑娘不但有著勾人的外表,還有著足夠聰明的頭腦,足以順利完成他們的目標。
接下來,便是此起彼伏的浪漫事件接連發生,而主動的女性似乎更讓那些高傲的大男子們無法招架。尤其是面對眼前如夢中情人轉瞬出現般的金發美女,特瑞普更是沒有了絲毫的心理設防。來了個全身心中招。激情的派對、陽光遍灑的出海旅遊、餐館里的浪漫纏綿……無不令往日閃閃發光的鑽石王老五完全褪去了光彩,忘我地投入到了這場浪漫的情感大戲之中。而只是身為受雇者的漂亮姑娘似乎也在不經意間進入了「角色」。再加之眾多朋友、同事們的「傾情加盟」,一場「大齡青年拯救運動」轟轟烈烈、熱熱鬧鬧、沸沸揚揚地展開了……
Ⅳ 大衛•里恩的簡介
大衛·里恩
中文名: 大衛·里恩
英文名: David Lean
性 別: 男
生 日: 1908-03-25
角 色:編劇,導演
戴維·利恩1908年出生於英格蘭,1928年開始從影,早期以拍文學戲劇電影著稱。1942年,他導演了令人難以忘懷的浪漫之作《相見恨晚》。1946 -1948年,他將狄更斯的《孤星血淚》和《霧都孤兒》搬上銀幕,製作的影片有濃郁的英國民族特色。從50年代中期開始,里恩的風格為之一變,走上了國際化的道路,專拍「跨洋電影」(即兼顧大西洋兩岸英美觀眾雙方口味的電影),《桂河大橋》即是五十年代英國最著名的「跨洋電影」。里恩以雄厚的美國資本為後盾,將影片拍得壯觀宏偉。由此,他獲得了第一個最佳導演獎。1962年,他再度拍出了歷史巨片《阿拉伯的勞倫斯》,並獲得了第二尊金像。 1965年執導「日瓦戈醫生」 1984年執導「印度之行」 從影四十多年,大衛·里恩只拍攝了16部影片,但獲得奧斯卡提名竟達56次之多,共獲得27項金獎,他本人七次得到最佳導演獎提名, 兩次獲獎,被稱為英國電影屆的泰斗。
導演作品
Discovery系列孤星血淚 Great Expectations (2001)
印度之行 A Passage to India (1984)
雷恩的女兒 Ryan's Daughter (1970)
萬世流芳 The Greatest Story Ever Told (1965)
日瓦戈醫生 Doctor Zhivago (1965)
阿拉伯的勞倫斯 Lawrence of Arabia (1962)
桂河大橋 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1957)
艷陽天 Summertime (1955)
女大不中留 Hobson's Choice (1954)
一飛沖天 Sound Barrier, The (1952)
梅特林 Madeleine (1950)
歡樂的精靈 Blithe Spirit (1949)
苦海孤雛 Oliver Twist (1948)
孤星血淚 Great Expectations (1946)
相見恨晚 Brief Encounter (1945)
天倫之樂 This Happy Breed (1944)
與祖國同在 In Which We Serve (1942)
編劇作品
印度之行 A Passage to India (1984)
歡樂的精靈 Blithe Spirit (1949)
苦海孤雛 Oliver Twist (1948)
孤星血淚 Great Expectations (1946)
相見恨晚 Brief Encounter (1945)
天倫之樂 This Happy Breed (1944)
大衛·里恩David Lean
「大衛·里恩和黑澤明是傳統式電影最後的大師,他們所運用的電影語言比我現在懂得的還要多。」成名後的斯皮爾伯格曾如是說。他和我們許多人一樣,小時候是大衛·里恩的崇拜者,他認為,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里恩克服種種困難拍出了那些史詩巨作,這是人所難及的。《桂河橋》、《阿拉伯的勞倫斯》、《日瓦戈醫生》直到《印度之行》,每一部都拍攝於遠邦絕域,每一部都帶來了不同文化和異鄉風情的沖擊。從文學改編到歷史片,從狄更斯到帕斯捷爾納克、福斯特,大衛·里恩始終秉持著英國文學、「老好萊塢」戲劇性的傳統,一句話來概括他的風格:是古典主義的。在電影史上,大衛·里恩以熔化異域景觀和文明沖突的創奇者而被銘記。
從英國到美國的巨匠之路
大衛·里恩 (1908.3.25-1991.4.16) 有著古典英國紳士的堂堂儀表,那稜角分明、條縷清晰的面容,讓人一見而頓生觀賞希臘雕塑的巍峨肅穆之感。他生於倫敦南郊克羅伊登一個市民家庭,雖然不是什麼書香世家,但他自小受到良好、完整的教育,狄更斯的小說是他幼時的最愛,英國、歐洲大陸新舊文學的典籍伴他一路成長,文藝修養的確是淵源流長。狄更斯不僅是里恩早期電影的文學源泉,也對他一生的創作思想產生了影響。在他早期作品裡,能看到「批判現實主義」,洞察的冷峻,揶揄的深沉,更多的是對人本身的關懷;與狄更斯相似,他很注意觀察兒童,並且觀察與表現的角度很獨特,狄更斯讀者在他影片里總能讀到似曾相識的兒童「趣味」。
1927 年,中學畢業後,里恩踏入位於倫敦的高蒙電影製片廠,以做片場雜工告別了學生時代。他先後做過場記、導演助手、剪輯,曾經讀過的大量古典文學只能裝在心裡,電影技術的一切知識他都是從實踐得來。在剪輯台上,里恩找到了用武之地,幹得得心應手,才能逐漸為人矚目。從 1931 年他第一次操刀《這些迷人的人》到 1984 年《印度之行》,里恩共執掌剪輯了 24 部影片, 1938 年《皮格馬里翁》的成功,為他贏得了聲譽,當時有「英國第一剪輯師」之稱。戰爭時期,英國電影的主旋律是為國防服務,主導一切的是紀實色彩強烈的紀錄性電影,一批青年影人有了冒升的機會。 1942 年,里恩與諾埃爾·考華德合導了《我們服役的海洋》,用紀實風格為皇家海軍大唱贊歌。這頭炮雖然不怎麼響,卻也不怎麼壞,里恩嚴肅、真實的手法受到肯定,導演的位子算是正式坐定,考華德也成為他多年的合作夥伴,長期為他編劇。
1945 年,第三部作品《快活的幽靈》得到一項奧斯卡獎:最佳特技攝影。這是一出以荒誕形式展現中產階級家庭生活的喜劇,與日後作品的滄桑之感完全不同,卻奠定了里恩影片中產階級情趣的基調。這種情趣在早期的一個巔峰表現就是 1946 年的《相見恨晚》,以兩個中年男女的婚外戀情,帶出了英國電影罕有的徘徊於情感與義務之間的纏綿,這回更了不起,竟獲得了首屆戛納電影節的最佳影片獎(並列),還在 2002 年英國《帝國》雜志影迷網上投票評選的十大浪漫經典影片中名列第一位,這對於我們印象中古板的英國人來說,實在是大出意外。對里恩而言,好運開始了。
不久,里恩先後把狄更斯的《遠大前程》、《奧立佛·退斯特》搬上銀幕,兩部影片的成功,使里恩升入英國電影具有代表性的巨匠之列,在中國也使狄翁作品以《孤星血淚》、《霧都孤兒》之名為人緊記,原名再無人提起。正當人們期待里恩將狄更斯的小說一一搬上銀幕時,他埋頭拍了幾部反映中產階級生活的《霍布森的抉擇》、《夏日的瘋狂》等,其間《突破聲音的障礙》禮贊英國軍人對職責和科學的獻身精神,某種程度上預示了他以英國軍事行動為經拍攝史詩片的意圖。
1957 年,在斯里蘭卡叢林中拍成的《桂河橋》高居當年賣座片首位,是里恩創作的分水嶺,首先,在製作方式上,轉入了跨國製作大規模歷史巨片的模式,此後,里恩的影片均為好萊塢投資,英美影界跨國合作;其次,作品的思想內容轉向英國殖民歷史的反思和東西氛方文化沖突的探索。里恩的眼界超越了狄更斯所代表的本國歷史文化,逸出了中產家庭的小天地,在經歷了二戰後「日不落帝國」的衰落,置身於美蘇兩大陣營「冷戰」和美蘇兩大新帝國崛起的現實,里恩對歷史和政治產生了興趣,印度、緬甸、阿拉伯、沙皇和列寧、斯大林的俄國,紛紛進入了他的視野。繼《桂河橋》之後,《阿拉伯的勞倫斯》、《日瓦戈醫生》並稱為里恩的史詩三部曲,在商業發行上一個比一個成功,俘虜了「東方」社會主義陣營之外全世界的觀眾,里恩步入了電影事業的頂峰。《瑞安的女兒》雖然使他一度陷入低潮,聲言再也不想拍電影了,積十年之功,改編現代英語經典小說家 E · M ·福斯特的《印度之行》最終為他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點。
里恩跨國製作歷史巨片的巨大成功。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幕後的製片人薩姆·施皮格爾,他與里恩合作多年,在英國影人與美國大公司哥倫比亞、米高梅等之間牽線搭橋,使里恩的雄偉構想得到雄厚資本的支持,一個個在市場狹小和影業蕭疏的英國不可能完成的史詩巨構由此催生。巨片的成功,把里恩推向了世界,為好萊塢商人帶來了豐厚利潤,也為英國電影開辟了廣大的市場。至今普通觀眾日常稱道的,都是里恩後期用美國資本拍攝的幾部巨片,置之同時的英美影片中,則英國影片無此宏偉的結構形式,美國影片無此深厚的文化內涵,用美國資金技術之長,揮揚英國人文底蘊和人才優勢,只有一個美英文化交界的大衛·里恩,得天獨厚,才能完成這樣一個文化上共襄盛事的巨匠使命。
1984 年,《印度之行》公映並廣獲好評之後,大衛·里恩又投入到另一部史詩片《諾斯特羅莫》的籌備中。這是 20 世紀有影響的捷克籍英國作家、《現代啟示錄》原作者約瑟夫·康拉德的小說代表作,「沒有拍出來的片子總是最好的」,此片如果拍成,很可能在《印度之行》深刻的殖民文化反思基礎上更進一步。可惜就像黑澤明生前念念不忘《三藏法師》、《大海的見證》、《雨過風雲》卻齎志以歿一樣,里恩縱然老驥伏櫪,這時的天下卻已是斯皮爾伯格他們的了,大師們晚年所遇到的市場危機、投資障礙,都要比壯年時也是電影黃金時代的外景地上的拍攝困難難解決得多。《諾斯特羅莫》正在初步攝制中, 1991 年 4 月 16 日,大衛·里恩病逝,最後一部巨作終於未竟全功。
總起來看大衛·里恩一生的電影創作,前期和後期,固然可分為家庭生活片、文學改編片和史詩片不同階段,不同題材與體裁的作品從形式到內容都迥然大異,但細一品味,不分前期後期在精神內涵上又是一脈相承的。里恩還是那個里恩,是人文心懷的、紳士派頭的、英國古典文學和好萊塢戲劇傳統的衛道者和弘揚者。在里恩所有的影片中,始終貫徹著人道主義和人文精神的追求,關懷一個人是否完整、健全、自由、幸福,是否真正實現了自我:小奧立佛第一位的追求是免於飢寒,之後是擺脫人格的屈辱和獲得慈愛的對待;匹普在追求做個上等人開始嫌貧愛富時,自身的一部分就已發生扭曲而不健全了;一對中年男女傾心相愛又要遵眾清教徒的道德律,在身內和身外之間不斷掙扎和搖擺,這是早期個人的也非常古典的人文精神表現形式。尼柯爾森、勞倫斯不只在自己的個性和修養中,而且要在敵我之間、異質的種族和文化之間,做出是非判斷和行止選擇;日瓦戈不僅有家庭和婚外戀之間的羈絆,還有文學寄託與從命生活之間的抉擇,在沙皇專制暴行和假借革命名義暴行之間的矛盾;到了印度殖民者和當地人之間,在人性的差異之外,還有文化的、政治的沖突,將人文精神和人道關懷表現得更復雜。
作為堅持戲劇傳統的影片,里恩作品都有一個完整清晰的故事,有一個突出的主角和圍繞著他的一群形象生動鮮明的人物。從《快活的幽靈》開始,他的影片情節就是起伏有致的,狄更斯的作品本來就極重故事性,改編狄更斯的兩部通俗經典就更是趣味橫生、引人入勝。到了《桂河橋》,里恩的故事在戰亂動盪的歷史時期、異國的廣袤背景上鋪展,人物或登上歷史舞台叱吒風雲,或捲入戰火與動亂嘗盡悲歡離合,其戲劇性就不僅是曲折而已,而是波瀾壯闊的,具有極大的涵蓋度和典型性。
史詩之所以能被稱為史詩,時間、空間的跨度,歷史、文化的涵蓋度,規模與內容、形式的宏幅巨制,都是必要條件;而更主要的史詩都要有能夠配稱為史詩性的精神來作支撐,這精神應當是崇高的、博大的,能夠讓人心生肅穆之感、悲涼之氣的,激起人深入、持久的思索。早期里恩作品的人文精神可以用一句同情窮苦人、關心人的健全發展來概括,從《桂河橋》開始,里恩在作品中對人文精神進行了遠為深廣的開掘,關注下列問題:英國的傳統文化、英國人的典型氣質可不可取,英國的白人主義、殖民行為對不對,殖民統治究竟給殖民地人士留下了什麼東西,被領導、被拯救、被統治的西方以外的人們對西方人怎麼看,西方文明對異質的文化應該有什麼態度,這些課題盡管在影片中沒有全部得到完滿的解答,但是里恩能有這種探索精神並在相當程度上可稱為反思意識,而且他的探索大體不帶偏見,像《印度之行》確實可成為西方人特別是想當世界領袖的英國、美國人的一面鏡子。到《印度之行》為止,可以說里恩在文化反思、文明沖突探索方面的成就,將人文主義升級到了全人類的高度,冀望眾生平等,縱使文化的交流不能使不同種族、文化形態融合,至少也要相安無事,這是人文主義的真髓,正是這種諸文化平等的精神,構成了里恩電影不朽的史詩性。
在電影藝術上,里恩建樹甚高,創新性則貢獻似乎不多。里恩屬於傳統派巨匠,將電影的傳統技巧運用得爐火純青,大氣非凡,極富電影的魅力。在劇本、選景、攝影、剪輯這四個方面,均有過人造詣。其一為劇本多從著名小說改編而來,文學基礎堅實;長於外景拍攝,《孤星血淚》海邊漁村和墓地的外景名噪一時,尤以後期連續遠赴異國實地興建外景基地,涉密林、穿沙漠、過雪原、踏山地,在極盡雄奇的自然環境中取景拍攝,捕捉到了電影史上佼佼可數的獨特景觀,堪稱空前絕後。在彩色寬銀幕電影的製作實踐中,里恩獨樹一幟,色彩、光線、影調樸素自然,而又構思統一、攝取精妙,沒有美國古裝大片的浮艷喧嘩,仍給人以鮮明之感,淡而悠遠,還能讓人回味得更久一點。從影片的整體效果來看,與世界其他大師相比,里恩屬於內功深厚、不帶絲毫雜質和火氣的一種,暴力、色情、怪誕都跟他遠不沾邊,作品雅俗共賞,娛樂性、觀賞性和藝術性、文化內涵互不偏廢,只要電影一天還存在,一定就有觀眾愛看他的影片。
Ⅳ 我想知道麥麗紅主演的電視劇和電影都有哪些
無線電視
1982年:《天龍八部》飾 王語嫣丫鬟 1983年:《射鵰英雄傳》飾 刺客 1987年:《季節》飾 Jessca 1987年:《生命之旅》飾 阿鵑 1987年:《豪情》飾 葉婉珊
亞洲電視
1990年:《血染紫禁城》飾 麗妃 1991年:《大提琴與點38》飾 溫暖 1991年:《中華英雄之中華傲訣》飾 木子 1991年:《觸電情緣》飾 童路 1991年:《天地無情》飾 方雪盈 1992年:《仙鶴神針》飾 白雲飛
1993年:《我系Tuna Fi》 1993年:《城中姊妹花》飾 Pat 1993年:《香港奇案·溶屍案》飾 張楚翹 1993年:《天蠶變之再與天比高》飾 傅香君 1993年:《勝者為王Ⅲ之王者之戰》飾 蔣婷 1993年:《中國教父Ⅱ再起風雲》飾 范秀雲 1994年:《碧血青天楊家將》飾 穆桂英 1994年:《冬日驕陽》飾 沈麗緹 1995年:《女幹探》飾 方芷華 1995年:《碧血青天珍珠旗》飾 穆桂英 1995年:《僵屍道長》飾 沙蓮 1996年:《劍嘯江湖》飾 辛曉月 1997年:《天長地久》飾 容邀月 1997年:《等著你回來》飾 梁貴嬋(一家) 1998年:《流氓律師》飾 Susan 1998年:《我和僵屍有個約會》飾 白素素
編輯本段演出電影
1987年:《七情十三篇之假面》 1990年:《血紙盒》 1990年:《三個女人一隻鬼》 1992年:《一千零異夜之血的疑惑》 1999年:《勾魂噩夢》 1999年:《生死拳速》
編輯本段演出綜藝節目
1982-1988《歡樂今宵》 1991 肥肥繽紛三十年晚會嘉賓 演出〈神經俠侶〉節目之李莫愁 1991曾志偉、林敏聰《開心主流派》之ATV EYT嘉賓(還有李香琴、盧海鵬等) 1991ATV台慶,與劉永、米雪表演古典舞 1992《歡樂滿東華》之肥肥踩雞蛋 2007.11月《再會歡樂今宵》與羅浩楷為嘉賓 2007.12月《歡樂今宵團圓夜》 2008.1月《電視風雲50周年》嘉賓 2008.1《麥景婷-女人心海底針》 2008.2 鮑起靜主持《下午的么么茶》 2008.9《盧海鵬開咪40周年》嘉賓
編輯本段演出舞台劇
《嬉春酒店》 《藝進同學會》 《女大不中留》 處境劇《父女三分親》(與吳耀漢
Ⅵ 《霸王別姬》憑什麼是中國電影的巔峰之一
《霸王別姬》出征戛納電影節,並且最終獲得戛納金棕櫚大獎,這部作品也因為金棕櫚的威名而在全世界各國公映,是一部享有世界級榮譽的電影。盡管張國榮以一票之差與戛納影帝失之交臂,但是他在《霸王別姬》中的精彩表演依然得到了評委和公眾的高度認可。擔任那年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的影星蓋瑞歐曼一見到張國榮就搶過來握手,蓋瑞一直稱贊他實在演得太精彩了,「你沒有輸」蓋瑞很誠懇地說,「大家都肯定你的表演,但是大會也建議評審不要把所有的獎都給了同一部電影。
Ⅶ 李小龍林黛杜鵑白小曼樂蒂主演的是哪部電影
我的資料沒有陰氏影業公司出品電影
李小龍原名李振藩。原籍廣東海南,生於美國舊金山。粵劇和粵語片演員李海泉之子。肄業於9港喇沙書院,1959年赴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州立大學攻讀哲學及心理學。六歲起即在9港參加拍攝《細佬祥》等粵語片。 1953年參加拍攝粵語片《人海孤鴻》,頗獲好評。在港期間即學會「詠春派」武術,在美國讀大學時又吸收「空手道」等中外拳術精華,自創「截拳道」。 1964年在美國參加萬國空手道比賽,獲冠軍。 1966-1967年在美國二十世紀福斯公司拍攝的電視劇集《青蜂俠》(共三十集)中擔任重要角色。後在好萊塢參加多部影片的拍攝。 1971年回9港,為嘉禾影片公司主演影片《唐山大兄》、《精武門》,受到廣泛歡迎,成為知名的功夫片演員。 1972年自編自導自演功夫片《猛龍過江》。 1973年在影片《死亡游戲》拍攝過程中去世。 1978年由替身演員完成《死亡游戲》。
演員作品
李小龍:勇士的旅程Bruce Lee: A Warrior's Journey (2000)
李小龍全集-死亡塔Si wang ta (1981)
死亡游戲Game of Death (1978)
李小龍全集-李小龍傳奇Behind Bruce Lee (1976)
龍爭虎鬥Enter the Dragon (1973)
精武門Chinese Connection, The (1972)
猛龍過江Fury of the Dragon (1972)
唐山大兄China Mountain Big Brother (1971)
細佬祥
人海孤鴻(1953)
林黛原名程月如,祖籍廣西省賓陽縣,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出生。一九五一年,獲當時長城電影的袁仰安賞識,成為演員。袁仰安並根據她的洋名Linda替其取藝名為「林黛」。一九五二年,她改投永華影業拍攝處女作《翠翠》,一舉成名。一九五七年,林黛以一人兼飾兩角民初時裝片《金蓮花》,於第四屆亞洲影展首奪女主角獎,於一九五八年憑古裝黃梅調歌唱片《貂蟬》奪第五屆亞洲影展女主角獎。林黛與前雲南省長龍雲的五公子龍繩勛婚後正式加盟邵氏,再憑《千嬌百媚》及《不了情》四奪亞洲影展女主角獎,蜚聲國際。同年公映的《白蛇傳》亦打破了9港中外影片賣座紀錄。一九六四年七月十七日,林黛被丈夫發現在寓所內服食過量安眠葯自殺而死,終年三十歲,當時她尚有兩部電影《寶蓮燈》、《藍與黑》及《藍與黑續集》未及完成。一九六六年,林黛未完成的遺作《藍與黑》榮獲第十三屆亞洲影展頒發特別紀念獎。代表作:《江山美人》、《貂蟬》、《不了情》、《千嬌百媚》、《藍與黑》。
藍與黑(1966)
妲己(1964)
王昭君(1964)
白蛇傳(1962)
有口難言(1962)
花團錦簇(1962)
不了情(1961)
猿女孟麗絲(1961)
燕子盜(1961)
千嬌百媚(1961)
神仙‧老虎‧狗(1961)
溫柔鄉(1960)
樑上佳人(1959)
雲裳艷後(1959)
嬉春圖(1959)
欲網(1959)
江山美人(1959)
三星伴月(1959)
銀海笙歌(1958)
貂蟬(1958)
笑聲淚痕(1958)
紅娃(1958)
亡魂谷(1957)
香港東京蜜月旅行(1957)
春光無限好(1957)
黃花閨女(1957)
金蓮花(1957)
窈窕淑女(1957)
情場如戰場(1957)
追(1956)
亂世妖姬(1956)
歡樂年年(1956)
杏花溪之戀(1956)
金鳳(1956)
漁歌(1956)
菊子姑娘(1956)
梅姑(1956)
貂蟬(1956)
金蓮花(1956)
有口難言(1962)
春天不是讀書天(1954)
吃耳光的人(1954)
翠翠(1953)
儷影傾情
杜鵑作為演員,曾經拍攝過的電影:
狂戀(1960)
一樹桃花千朵紅(1960)
紅鷹(1960)
泣荊花(1934)
白小曼作為演員,曾經拍攝過的電影:
聲色犬馬(1974)
樂蒂,上海人,1937年出生。 1953年考入長城公司,1957年轉入邵氏公司。 1960年因在《倩女幽魂》中扮演聶小倩,受到第14屆法國戛納電影節與會各國代表的好評,1963年因《梁山伯與祝英台》獲第二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 1964年轉到電懋公司。她曾拜京劇名師學藝。身段功架精嫻熟練,在銀幕上塑造出不少古代婦女形像,被譽為「古典美人」。曾多次被港台報刊選為十大明星之一。 1968年12月,年僅31歲的樂蒂服毒自盡。
風月奇譚(1972)
嫦娥奔月(1966)
玉堂春(1964)
萬花迎春(1964)
大地兒女(1964)
金玉奴(1964)
原野奇俠傳(1963)
夜半歌聲續集(1963)
梁山伯與祝英台(1963)
夜半歌聲(1962)
花田錯(1962)
紅樓夢(1962_邵氏)
手槍(1961)
倩女幽魂(1960)
蕉風椰雨(1960)
畸人艷婦(1960)
一樹桃花千朵紅(1960)
王老五之戀(1959)
殺人的情書(1959)
錦上添花(1959)
兒女英雄傳(1959)
妙手回春(1958)
風塵尤物(1957)
捉鬼記(1957)
鸞鳳和鳴(1957)
玫瑰岩(1956)
三戀(1956)
女子公寓(1956)
日出(1956)
新寡(1956)
鑽花竊賊(1955)
不要離開我(1955)
大兒女經(1955)
都會交響曲(1954)
絕代佳人(1953)
Ⅷ 女大不中留的電影
英文名:Hobson's Choice國家地區:美國
上映信息:1954年4月19日 美國 導演大衛·里恩(David Lean)
主演查爾斯·勞頓
布倫達·德·班澤
John Mills
Daphne Anderson
類型喜劇/愛情
Ⅸ 我想知道麥麗紅主演的電視劇和電影都有哪些
無線電視
1982年:《天龍八部》飾
王語嫣丫鬟
1983年:《射鵰英雄傳》飾
刺客
1987年:《季節》飾
Jessca
1987年:《生命之旅》飾
阿鵑
1987年:《豪情》飾
葉婉珊
亞洲電視
1990年:《血染紫禁城》飾
麗妃
1991年:《大提琴與點38》飾
溫暖
1991年:《中華英雄之中華傲訣》飾
木子
1991年:《觸電情緣》飾
童路
1991年:《天地無情》飾
方雪盈
1992年:《仙鶴神針》飾
白雲飛
1993年:《我系Tuna
Fi》
1993年:《城中姊妹花》飾
Pat
1993年:《香港奇案·溶屍案》飾
張楚翹
1993年:《天蠶變之再與天比高》飾
傅香君
1993年:《勝者為王Ⅲ之王者之戰》飾
蔣婷
1993年:《中國教父Ⅱ再起風雲》飾
范秀雲
1994年:《碧血青天楊家將》飾
穆桂英
1994年:《冬日驕陽》飾
沈麗緹
1995年:《女幹探》飾
方芷華
1995年:《碧血青天珍珠旗》飾
穆桂英
1995年:《僵屍道長》飾
沙蓮
1996年:《劍嘯江湖》飾
辛曉月
1997年:《天長地久》飾
容邀月
1997年:《等著你回來》飾
梁貴嬋(一家)
1998年:《流氓律師》飾
Susan
1998年:《我和僵屍有個約會》飾
白素素
編輯本段演出電影
1987年:《七情十三篇之假面》
1990年:《血紙盒》
1990年:《三個女人一隻鬼》
1992年:《一千零異夜之血的疑惑》
1999年:《勾魂噩夢》
1999年:《生死拳速》
編輯本段演出綜藝節目
1982-1988《歡樂今宵》
1991
肥肥繽紛三十年晚會嘉賓
演出〈神經俠侶〉節目之李莫愁
1991曾志偉、林敏聰《開心主流派》之ATV
EYT嘉賓(還有李香琴、盧海鵬等)
1991ATV台慶,與劉永、米雪表演古典舞
1992《歡樂滿東華》之肥肥踩雞蛋
2007.11月《再會歡樂今宵》與羅浩楷為嘉賓
2007.12月《歡樂今宵團圓夜》
2008.1月《電視風雲50周年》嘉賓
2008.1《麥景婷-女人心海底針》
2008.2
鮑起靜主持《下午的么么茶》
2008.9《盧海鵬開咪40周年》嘉賓
編輯本段演出舞台劇
《嬉春酒店》
《藝進同學會》
《女大不中留》
處境劇《父女三分親》(與吳耀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