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述電影人稱敘述有哪些
『壹』 第三人稱敘事的電影有哪些
第三人稱敘事,我的特工爺爺。是有洪金寶導演和主演的一部作品,通過鄰居小女孩講述和健忘症患者老丁的之間的友誼,為了救小女孩老丁在中俄邊境發生的一系列故事,故事很好,尤其是洪金寶,一改往日老大模樣,變成了了一個健忘,有點傻的老人。後來為了救人,威力在現。
『貳』 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是什麼,什麼
假設有一個人在看電影
第一人稱描述:我在看電影
第二人稱描述:你在看電影
第三人稱描述:他在看電影
這是以三種不同的描述方式來形容一件事或一句話。
『叄』 人稱進行敘述是什麼
用第一人稱寫,是作者在敘述故事的時候,把自己當做故事的見證人寫進文章中,甚至把自己當作故事中的某一人物,通過「我」把整個故事傳達給讀者,這樣可以給讀者一個真實親切的感覺,容易引起共鳴。但是用第一人稱的寫法要受到「我」的觀察點、立場和所處的時間空間的限制。 用第三人稱寫,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場,把故事中的人物稱作「他」用敘述他人的事情的口吻,把故事傳達給讀者,這種寫法發揮空間相對要大,可以從多方面敘述、描寫,充分說明和分析故事中人的心理活動。 用第二人稱這種寫法用於書信形式的記敘文中,但文中的「你」是指讀者,做為作者,則還是第一人稱。 補充: 我,一般在文章中是一個敘述者的身份。我,可以做一些評論、對文章中他人想法做一些猜測,或者別的,容易引起共鳴。這個一般用在第一人稱中。 ============== 下面是從語文書上摘下來的,有一些細微的改動: 第一人稱敘述的敘述者「我」,既是故事的敘述者,同時也是一個角色。可以參與事件過程,又可以離開作品環境面向讀者進行描述和評介。其次,第一人稱「我」作為敘述者還受到角色身份的限制,不能敘述本角色所不知的內容。 第二人稱敘述是指故事中的主人公或某個角色是以「你」的稱謂出現的,具有使接受者明顯參與敘述行為的特點。也有學者認為,稱謂「你」是從「我」的視角出發的,只是「我」沒有出面。所謂的「第二人稱」,只不過是第一人稱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第三人稱敘述是從與故事無關的旁觀者立場進行的敘述,其特點是無視角限制。 追問: 我問的是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有時會問到的"作者用第一(.二.三)人稱寫有什麼作用,你不會要我這樣答吧,而且第二人稱你」不一定是指讀者,還可以指作者要抒發感情的對象,我只是把老師發的材料丟了,有些記不清了,想在這問問 回答: 第一人稱:敘述親切自然,能自由地表達思想感情,給讀者以真實生動之感。第二人稱: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便於感情交流。
『肆』 記敘的人稱及特色
我們可以從敘述的角度和人稱的優劣方面來把握記敘文的人稱。
一、把握敘述的角度
第一人稱:作者以「我」或「我們」的身份,敘述經歷、所見、所聞,把人物的經歷、事件的經過告訴讀者,這便是第一人稱的敘述。依據「我」在事件敘述時地位的輕重,常常表現為:
1.「我」是見證人。如《羚羊木雕》中的「我」,就是整個事件的見證人。
2.「我」是重要人物。如《故鄉》中的「我」。
3.「我」是主人公。如日記、書信、游記、自傳體文章中的「我」,還有以第一人稱敘述的某些小說、故事中的「我」。如,魯迅不是狂人,在《狂人日記》中卻用「我」以「狂人」的身份來敘述。
4.「我」是穿針引線的人物。
第二人稱:作者用「你」「你們」來敘述,就是第二人稱的敘述。
第三人稱: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場,用敘述他人事情的口吻,把人物的經歷、事件的經過告訴讀者,這便是第三人稱的敘述。
二、明白各種人稱的優劣
1.第一人稱敘述的長處是有真實感,親切自然,有利於直接描寫人物的心理狀態;其次是使小說情境顯得更為真切,短處是受「我」的限制,不便於反映廣闊的現實生活,很難反映「我」以外的其他人物的思想。
2.第二人稱寫作中很少用到,一般只在書信中使用,但偶爾也用第二人稱來抒情或議論,因為這種對話方式便於作者直接抒發感情。
3.第三人稱敘述的長處是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寫作較自由、靈活,作者可置身事外,敘述一切作者想要敘述的事件;也可以使作者以更客觀的眼光來看待、講述故事,讓讀者有更大的思考空間去冷靜地分析事物。短處是沒有第一人稱的敘述那樣親切自然,如《皇帝的新裝》。
閱讀時我們要看文章是用什麼人稱來敘述,來處理材料、表現心理、表現主題的。在閱讀中把握好記敘的人稱對於理解文章主題,理清文章思路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通過思考作者對人稱的安排可以從中學到一些寫作的技法。我們在課本中學習了大量精美的記敘文,我們要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近幾年的中考試題所透露出來的信息顯示:多讀、善思會更有利於學習和考試。
『伍』 電影《沒完沒了》的敘事模式是什麼第幾人稱敘事啊
以下信息供LZ參考~
敘事模式是指在敘事作品中用於創造出一個故事傳達者(即敘述者)形象的一套技巧和文字手段。目前有六種敘事模式:第三人稱客觀敘事模式,第三人稱評述敘事模式,第三人稱主觀敘事模式,第一人稱客觀敘事模式,第一人稱評述敘事模式,第一人稱主觀敘事模式。
《沒完沒了》則是第一人稱的敘事哦
『陸』 電影的敘事手法都有什麼怎樣描述電影的敘事結構
敘事手法有:影像、聲音符號化。影像,聲音符號化,敘事學至此開始用於電影作品的實際分析上,變成研究電影文本的科學方法。
可以通過三個層面描述敘事結構:
1.第一個層面:
敘事結構的組織關系和表達方式,可稱為本文結構或總體結構,它與蒙太奇結構含義相當,是影片的總體架構方式。
2.第二個層面:
敘事結構是電影整體系統的組織關系,如類型片結構模式,它在總體結構之上。
3.第三個層面:
在總體結構之下,即影片內部各元素的組合關系,如情節、畫面、剪輯組合關系。電影敘事結構參與元素更多,因而更復雜,需有精細的情節設計和精巧的結構布局才能講好故事。
(6)論述電影人稱敘述有哪些擴展閱讀
傳統敘事作品中情節結構佔主體地位,最典型的是戲劇沖突的結構: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結構主義建立了「中心化結構」,而結構主義堅決反對中心化,認為中心「不是一個固定的點,而是一種功能。
一種使無數符號替換物的活動成為可能的無定點」,他們從「作品」走向「本文」。巴特認為「本文無所謂構造,本文中的一切都一次次得到意指和多次運用,本文沒有一個極盡的整體,也沒有終極結構。
『柒』 第一人稱敘述、第二人稱敘述、第三人稱敘述屬於敘述方式嗎它們各有什麼好處
第一人稱真實可信,直抒胸臆,感情更真切,有內心獨白,第二人稱親切,第三人稱全知全能,描寫全面,
『捌』 常用的敘述人稱哪些,分別說明它們的含義和優勢
常用的敘述人稱有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第一人稱,我第二層人稱你第三人稱他。
『玖』 常用的敘述的人稱有哪些,分別說明他們的含義和優劣
常用的人稱有三種:你我他。我是第一人稱,敘事可從主觀視角進行,富有感染力和代入感,易於抒情但不能代其他角色發言。你是第二人稱,敘事較為親切,易吸引讀者和比較新穎。他是第三人稱,敘事較為翔實,但比較常見。
『拾』 記敘的人稱有哪幾種各有什麼作用
記敘文中人稱的作用
記敘文的人稱,表明作者站的什麼角度來記寫,使讀者讀起來有個明確的認識。
比如:「在人生的道路上,父親只陪我度過了最初的九年,但在我幼小的記憶中,卻留下了非常深刻怕畫面,清晰到即使在三十二年之後,父親的音容笑貌仍彷彿在我的眼前。」
【第一人稱,使文章真實生動,便於直抒胸臆,讀起來有真實感和親切感】。
記敘文的人稱,還有第二人稱:你、你們。這樣用是因為作者與主人公面對面,一般出現在書信體的文章之中,稱呼起來比較親切,使人如身臨其境一般。如:爸爸,你說過,人活著就應該爭口氣,不管在哪個方面,應該有一技之長,在這個方面沒有人能夠替代你,那樣才能被別人重視,才活得有滋味。
【第二人稱:與讀者形成面對面的交流,親切自然,便於直抒胸臆】。
在記敘文之中,第三人稱是相當普遍的。
【第三人稱:能客觀地展示生活,不受時空限制,有利於自由表達】。
用這種人稱不受任何限制,以旁觀者的角度出現,寫起來比較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