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知識 » 疾走羅拉是哪個國家的電影

疾走羅拉是哪個國家的電影

發布時間: 2022-10-28 22:57:23

『壹』 急走羅拉是哪個國家的電影

《疾走羅拉》是1998年上映的德國電影,由湯姆·提克威導演。弗蘭卡·波滕特,莫里茲·克雷多主演。本片講述羅拉為幫助男友籌集10萬塊錢而發生的一系列神奇故事。

『貳』 德國歷史上有哪些著名電影導演,以前的,現在的,都有哪些

01瑪莉布朗的婚姻(The Marriage of Maria Braun, 1978年出品)

該片是由德國新電影大師法斯賓德(Rainer Werner Fassbinder)編導的一部最為出色的影片。在1979年,獲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技術獎和紐約電影評論協會最佳女主角獎。法斯賓德1945年5月31日出生於德國南部巴伐利亞,1967年加入「行動劇場」,1969年拍了第一部劇情長片《愛比死更冷》(Love Is Colder Than Death),一鳴驚人地獲邀參加柏林影展,展現他天才型的藝術天份。同年他只花9天時間拍成第二部電影《Katzelmacher》,該片贏得了德國電影獎最佳藝術成就等五項大獎,從此成為當時德國最受矚目的新導演之一。他是一位全才型的導演,身兼編劇、演員、製片、劇場經理、編曲、設計、剪接和攝影等多個職位,在14年的拍片生涯中,總共執導過41部電影,死時才37歲。雖然他的電影里經常出現同性戀,變性人,強奸,亂倫,虐待等鏡頭,很多畫面不堪入目,但他的作品能持續不懈地、勇敢地批判社會對弱勢族群的壓迫和不公平對待,以及對電影藝術的精湛掌握,使他在電影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02錫鼓(The Tin Drum又保鐵皮鼓 1979年出品)

該片導演沃爾克•舒倫多夫(Volker Schlondorff)是德國新電影的新銳,他堅持了荒誕、諷刺的基調,如小奧斯卡的外婆安娜坐在土豆地邊,吃著滾燙的烤土豆,接著他的外公用卓別林式的步子跑到安娜的裙下躲起來,瞞過了追捕的士兵,而他的外公正在裙下和安娜做愛,並有了他的媽媽安妮。整個影片充滿了類似的表演和情節。這種荒誕、誇張的表演和情節讓影片顯得極端豐富。將成年人的世界詮釋成稀奇古怪的性和政治啞劇。片中隱喻和象徵手法的運用,以及多處從膝蓋高度拍攝的鏡頭等,為影片的荒誕和怪異增加了深度。《鐵皮鼓》是他的精心之作,該片於1979年獲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1980年又獲奧斯卡最佳外語影片獎。

03 墮落街(Christiane F. - Wir Kinder vom Bahnhof Zoo 1981年出品)

該片由尤里•埃得爾(ULI EDEL)導演,他真實地再現了1978年9月發生在德國的一名可愛的少女沾上毒癮後的恐怖遭遇。因此影片一經公映,就產生了巨大的、轟動性的社會效應,並創造了當年德國電影的最高票房記錄,最終獲得了德國電影最高獎——金碗獎。

04 嘉芙蓮娜的故事(Die verlorene Ehre der Katharina Blum 肉體的代價 1975年出品)

該片是新德國電影四傑中的瑪格麗特•馮•特洛塔和他的丈夫施隆多夫合作的成名作品,也是他們的最佳作品之一。瑪格麗特•馮•特洛塔的作品還有《克里斯蒂娜•克萊吉的第二次覺醒》(1978)、《姐妹們,或幸福的平衡》(1979)、《瑪麗安妮和朱麗安妮》(1981)、《徹底瘋狂》(1983)、《羅莎•羅森堡》(1986)、《三姐妹》(1988)、《非洲來的女人》(1990)、《悠長的寂靜》(1993)、《諾言》(1995)、《羅森斯特勞斯的女人們》(2003)、《其他的女性》(2004)等。她以表現女性之間的政治關系見長,善於在宏大的歷史敘事之中,緊緊抓住歷史中的個人,使既成為有血有肉的人物,又和歷史背景密切相關。因此,她被稱為德國新電影之女首領。

05 赤裸(Nackt 2002年出品)

該片導演桃瑞絲•戴利(Doris Dorrie)畢業於太平洋大學,之後赴美國學習表演、戲劇和電影,1983年開始從事導演。她的作品以表現男女間的裂縫,特別在探索女人在錯綜復雜的關系中尋求情感的忠誠和性愛的愉悅,以及建立持久的愛情的不幸方面獨樹一幟。因此被稱為「聚焦兩性裂痕的德國女導演」。《赤裸》是她的成熟作品,當年曾角逐威尼斯金獅獎。
06 走出寂靜(無音曲/沉默背後Jenseits der Stille 1996年出品)

《走出寂靜》是卡羅琳•林克的一部少見的感人佳作。她以感性的情調、細膩的手法、佳妙的鏡頭以及傑出的演員,描述了拉拉從依附家庭到發現自己的成長歷程,突出了打破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堅冰,達到相互間理解這個主題,使觀眾在兩小時內為她的影片而如痴如醉。該片不僅獲得了高票房,還獲得東京國際影展1997年最佳影片及最佳劇本獎,德國電影金帶獎最佳女主角、最佳配樂,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芝加哥影展金徽章獎,溫哥華影展觀眾票選最受歡迎影片獎。

07暴力啟示錄(The End of Violence 1997年出品)

導演兼編劇的維姆•文德斯(Wim Wenders)在片中描寫了暴力的外在表現,有著針對加利福尼亞娛樂業的用心,試圖從一個新的角度來探討現代社會里的暴力問題。這位在戛納、柏林等電影節上屢獲殊榮的德國名導,憑借自己獨具魅力的新作品,贏得了評論家和觀眾們的喜愛,並獲得德國電影導演金獎,使他在世界影壇上擁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也是「新德國電影學派四傑」之一。更難能可貴的是:他旺盛的創作力仍能保持至今。
08 羅拉快跑(又名疾走羅拉 Lola rennt 1998年出品)

導演湯姆•提克威13歲就進入電影界工作,34歲編導及配樂、拍攝了曾獲得德國六項大獎的《羅拉快跑》(英國學院獎最佳外語片提名、獨立精神獎,最佳外語片,聖丹斯電影節觀眾獎-世界電影、歐洲電影獎最佳電影提名、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提名)。他在創作上的反傳統和形式上的時尚氣息,使該片聲譽極佳被譽為德國有史以來最棒的電影。該片的故事情節簡單,故事還重復了三遍,可是主人公在每次奔跑中的動機、動作和結果卻出人意料地不同,給觀眾提供了無窮的趣味。同時從這樣的人生遭遇中,引發的深刻的哲學思考。

09誘惑性假期(Love in Thoughts 又名少年不羈的煩惱 2004年出品)

擅長營造氣氛的導演阿奇米•馮•博里斯(Achim von Borries)在優雅浪漫、詩情畫意的上流環境中,將青春男女爆發的迷情與狂情,以及對情色的放浪和慾望的執迷,演譯出槍殺和自殺事件再現於銀幕之上。該片曾轟動一時,成為德國當年最為成功的影片,此後獲邀參加了20多個國家的影展。此外,他還有作品《再見列寧》(2004年)、《 想像之愛》(2004年)等作品。

10 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Das Kabinett des Dr.Caligari,1920年出品)

該片導演羅伯特•維內創作的《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以其獨特的風格,創造性地將感性的形式,理性的內容統一於該片之中,從而為後人留下了在世界電影史上被推崇最多的影片之一。雖然,他的影片比新電影浪潮要早了數十年,但是他所創作的影片的表現主義風格和所塑造的瘋狂和幻想、殘忍和固執相結合的卡里加里博士形象,對西方恐怖片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開創性的意義,不僅成為電影表現主義的開山之作,而且其影片風格極大地影響著全世界。由此可見,他的電影創新和形成的導演風格與新電影有著一脈相承的內在聯系。所以,在遴選新浪潮精品電影中,對這位產生於20世紀20年代的德國導演加上幾筆,以緬懷他對世界電影的貢獻。

『叄』 疾走羅拉的介紹

《疾走羅拉》是1998年上映的德國電影,由湯姆·提克威導演。弗蘭卡·波滕特,莫里茲·克雷多主演。本片講述羅拉為幫助男友籌集10萬塊錢而發生的一系列神奇故事。

『肆』 問一部電影的名字

導演:湯姆·提克威(TOM TYKWE)

編劇:湯姆·提克威(TOM TYKWE)

攝影:法蘭克·葛力比(FRANK GRIEBE)

主演:法蘭卡·波騰(FRANKA POTENTE),莫里茲·布雷朵(MORITZ BLEIBTREU)
--------------------------------------------------------

內容介紹:

一個女人如何拚命盡力的搶救她的愛人——一部令人屏息、興奮的影片,愛欲生死將完全改觀……你只有二十分鍾籌出十萬馬克,並需狂奔穿梭於城市中拯救你的愛人。這個女孩憑著她的熱情打破環繞周圍的固定規則及世界存在的既有標准。如果說愛的力量可以移山,那麼她真的可以。

柏林,夏季某日,羅拉和曼尼是一對20出頭的年輕戀人。曼尼是個不務正業的小混混,有一天他惹出一個天大的麻煩,竟然把走私得來的10萬馬克贓款弄丟了!而且他的老大20分鍾之後就要來拿回這筆錢。

懦弱的曼尼只好向羅拉求救,一個錯誤的決定可能造成可怕的後果。就只有二十分鍾,錢到底在哪裡,如何救命?

羅拉開始快跑!

羅拉快跑……為自己而跑,為曼尼而跑,為愛情而跑……《羅拉快跑》中的三段開場,都是從紅色電話的特寫開始,她接到曼尼自暴自棄的電話:「你老說愛是萬能的,愛能在20分鍾內變出十萬元嗎?」聽完,就下定決心要幫助自己的男友。

電話一掛完她立刻行動,跑過母親身旁,技巧性的轉場,畫面一拉變成動畫片,羅拉快跑下樓梯,經過喋喋不休的鄰居,以及他那隻兇狠的狗旁邊。

鏡頭拉回現實世界,羅拉跑出門外佇立在柏林的大街上,開始了她的這段快跑旅程。前兩段的結局都非常的戲劇性,但導演獨到的編導功力讓第三段的結局出現一個大逆轉的局面。

相關評論:

《羅拉快跑》——為自己而跑,為曼尼而跑,為愛情而跑。

《羅拉快跑》明亮鮮活的敘事結構,製造出不斷的曲折與驚喜,在片中沒有任何事是被承認的,這是一個虛擬的世界。導演於此片中注入強勁的視覺力量、教人窒息的速度感,與震撼的電子音樂,勢必將迷惑所有的觀眾。

由「德國的盧貝松」之稱的新銳導演TOM TYKWE湯姆提克威編導及配樂,此片被譽為德國有史以來最棒的電影,觀眾跟著劇情全場喊叫並歡聲鼓掌。

動作、懸疑、驚竦,意想不到的情節,一出絕妙的浪漫驚悚劇,電影語言節奏強勁有力,表現手法新穎,原創性十足,有突破窠臼的耀眼展現。

人物寫真:

《羅拉快跑》在德國已經變成一種現象、一個奇跡,它是德國98年最賣座的電影!!許多德國女孩甚至模仿片中的女主角蘿拉染了一頭紅發。德國市長更誇張的把自己的肖像印在《羅拉快跑》的海報上製成廣告招牌,想藉此片塑造其活力、年輕的形象,可見此片受歡迎的程度!

女主角卡波騰說:「羅拉帶來了人一直期待著的某些東西。」導演補充說:「羅拉是一天的英雄,但僅只一天!這故事是很好的借鏡,我們任何人都有可能會陷入如此困境中。」

卡波騰拍片時平均一趟要跑200-300公尺,而她總共跑了將近20次。她必須訓練自己跑步的速度,還要跑得充滿精神,而且姿勢要像一般人跑步時一樣正常。

《羅拉快跑》在日舞影展超越其他好萊塢大片奪得「最佳觀眾人緣獎」,導演湯姆提克威相信在接下來的2年內,他仍然會致力於拍電影,但他從未想過到好萊塢發展,而且只要場景適合故事劇本,他也有可能到美國、日本或澳洲等德國以外的國家拍片。

-----------------------------------------------------
假如要為本片尋找定位,稱它為「電玩世代的電影」是最恰當的。本片的創作精神在好幾方面與時下以十幾歲年輕人為主體的電玩世代如出一轍。第一,活在當下,人物的所有生命力,甚至是生存的意義,都只在行動的當時才能爆發出來。因此,他們不會思前想後,一切做了再說。本片女主角勞拉在接獲男友曼尼的電話,表示一定要在二十分鍾之內拿到十萬馬克,於是念頭一轉,就直奔她的銀行家父親要錢。她不會先打電話聯絡,確定父親在不在銀行,也不會思考跟她關系不好的父親,是否一定肯馬上給她一大筆錢,總之「要就是要」。第二,一起向前沖。本片的主要內容是「跑」,不顧一切向前沖。年輕力壯的最大本錢不是「思考」而是「行動」。第三,錯了重來。本片將同一事件用三個不同角度重演一次,本質上就是電玩精神的發揮-這次創新不成換個方式再來。年輕人有的是不斷犯錯,所以他們在採取行動的當時不加思索,但他們並不知道因為自己的沖動行為而會影響別人的一生,就如勞拉在快跑過程中碰到的多名途人,在短短十數秒中便改變了不同的人生際遇。

解讀《羅拉快跑》
賣不了肉體賣靈魂

《羅拉快跑》在我看來是一部奉行了"簡約主義"的電影--因為雖然看起來眼睛會很疲勞,但卻不用動太多的腦子。聰明的電影人和深刻的電影人的最大區別就在於:前者善於製造感官刺激和貌似庄嚴實際卻簡約明了的涵義,而後者則在被詬病為"冗長"的情景延宕中曖昧地書寫著隱晦的命題。《羅拉快跑》只能是前者而絕不會是後者。

一如《羅拉快跑》帶給人們的想像性節奏,影片的影像呈現出一種高速率的鏡頭運動方式。幾乎不存在任何一個凝滯的鏡頭(除卻幾段慢鏡頭的特寫),從而使觀眾的眼球開始疲於奔命般地亦步亦趨地跟隨著鏡頭的變遷和調動。鏡頭不再忠實於被它所紀錄的每一個事物:那些街上奔走和間或與羅拉發生關聯的人們彷彿從鏡像的紀錄中逃脫的倖存者,只是與情節發生了一點若即若離的關系便匆匆地與故事告別--一切都是那麼地迅速和不確定,影像的紛繁使得觀眾從沒有機會成為這部影片的"再創作者",而只能成為被動的看客,而急於知道後面發生了什麼,從一個影像到另一個,不知道思考和滿足。影片在影像上的另外一個特點在於它的色調--主要場景、主要人物的色彩背景一律被一種明亮和"暖"的色調所覆蓋。羅拉那一頭赤紅色的耀眼的頭發在乳黃色的天空和大地間不停地躍動,形成了一種強勁的視覺力量,觀眾視覺上的興奮程度容易隨著這種明亮的視覺沖擊而變得敏感起來--影像的一個作用在於集中觀眾的視覺注意力,這一點上《羅拉快跑》做的不錯。此外還值得注意的一點在於,盡管影像的速度讓我們的視覺興奮得望塵莫及,但即便在一個相當短的瞬間內,呈現給人們的,仍然是一個渾然一體的,雖短暫卻完整的影像結構。比如在路上每一個匆匆的瞬間和噱頭,盡管如浮光掠影般地,但卻干凈、簡約,不會使人們的視覺分散到其他的地方,從而確保了每一個鏡頭的高度凝練。

在鏡頭與鏡頭的切換上,顯著的特點在於"閃動"手法的成功運用。這種"閃動"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鏡頭切換,它的意義在於製造一種"虛擬"的場景意識--因為無論是哪種意義上的鏡頭轉換方式,實際上都是對前後情節邏輯關聯的一種解說策略--無論這種解說的策略是出於敘事進行的要求還是導演的表現意圖。然而"閃動"則頗具虛幻和"閃爍其辭"的虛擬意味,它可以提醒觀眾,下一個場景隨時地替換上一個場景,一個場景結束後等待它的不是順承的敘事,而是在虛幻之後的另一個新的開端(盡管在"閃動"的前後,仍然可能是順承或關聯的情節發展)。它不斷地提醒觀眾在用眼球貪婪捕捉每一個場景的同時不要輕易地認同或相信它們,這不過是一個個虛擬的假設和敘事的游戲。觀眾在"閃動"的刺激與迷惑中最終被影像和特殊的"蒙太奇"方式所任意地驅使,變得興奮而沒有判斷力。

下面可以談一談《羅拉快跑》中的MTV風格--主要是關於它的音樂。不能否認《羅拉快跑》的音樂很有重金屬的味道。羅拉的奔跑的急促沒用喘息和心跳聲來表現,那隻會讓人們想起《庭院中的女人》那般的煽情和劣質警匪槍戰片中被戲仿的搞笑音樂--《羅拉快跑》用的全是搖滾,有節奏的鼓點和金屬樂器的聲聲斷斷。他們的作用與其說是來烘托"跑"這一貫穿動作的緊張氣氛,倒不如說是追求一種從整體而言的,對敘事本身的破壞和干擾--因為本來很零碎的、追求片斷效果的場景已經透露了影片本身(或說是導演湯姆提克威)對敘事的不信任和虛擬性觀念,而這樣的聲音布景則使這樣的一種觀念變得更加完美和可靠--它可以使一部分觀眾不再將它當作一部敘事的電影,而將它看作是一部傳遞了某種意圖和形式美感的MTV,因為虛擬的場景、零碎化的影像語言和相關的聲音註解正是構成一部MTV作品的主要元素--而這些在《羅拉快跑》中甚至已經齊備。如果看過徐克導演為歐洲女歌手Milan Farmer拍攝的一部關於女同性愛題材的MTV,便會覺得它們在風格上或許有些相似。

《羅拉快跑》的敘事形式永遠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然而也是最乏善可陳的--我之所以不願意稱《羅拉快跑》的敘事是一種新鮮的敘事形式是因為,這部影片是不信任敘事的。如果我們過於沉迷於它的敘事結構,我們便輕而易舉地將自己陷入了一個意義的網路中,我們會向自己不斷地提出這樣的疑問:是性格決定命運還是偶然決定命運?我們能不能去把握住自己的生命?事物的可能性由什麼來決定?這些意義的負載對於《羅拉快跑》本身的敘事來說似乎成為了一種必須--而對於《羅拉快跑》的敘事結構,我卻寧願將它看作是一種形式的表演,在我的個人經驗里德國人的東西表現主義的色彩可能會濃一點。影片不僅顛覆了經典影片中的"宏大敘事",而且把通常意義上的敘事結構也簡約到了最簡單的程度--即一個敘事的骨架,完全單向的、線形的敘事方式,一切有可能出現旁逸的情節都被以"照片"的形式壓縮。這其實是對已有敘事模式的一種調侃和一種嘲弄--在人們更多地看到不同的敘事帶來不同的命運的背後,實際上是對敘事本身的一次解構。它與其說是表現了有關"命運"之類的宏大命題,倒不如說是提供了一個事件被得以不同敘述的幾種可能,或一個事件在敘述中被不斷改寫的集中可能--"虛擬"在每一個故事的結尾被不斷地提示,敘事本身的無力和不被信任可以浮現。或許影片開始的一段話語已經告訴我們了這些--"數不盡的沒答案的疑問,即使有答案也只會衍生另一疑問,下一個答案又衍生下一個問題,但最終會否原來只是同一問題?"

《羅拉快跑》在影片本身的技巧和創意已經超越了我能力所可談及的范圍。如果站在一個觀眾的立場上,這部電影的特點在於它正在改寫著觀眾(接受者)的欣賞習慣和欣賞動作。首先,它使觀眾在欣賞中心甘情願地放棄"民粹"的和"犬儒"的立場,即不論它的表達策略和藝術形式,而直抵它的內容--然而在《羅拉快跑》中,如果我們放棄了對形式和表達策略的關注,便無法進行與形式形成嵌套的對內容的追問,更何況它的形式已經成為了一種眩目的,為大眾所迷醉的舞蹈,使人們不能筆直地穿越藝術而直達內容和主題的彼岸。其次在於觀眾在對影片的接受中喪失了以往所擁有的"讀解"功能,觀眾參與影片的創作(讀解和敘述)被稱為"怪異"的種種形式所阻斷,所能做的只是被動地尾隨著作者帶有調侃意味的敘述,迎接著一個又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影像。

下載地址:http://www.verycd.com/topics/7940/

『伍』 求1998年上映的由弗朗卡·波滕特主演的羅拉快跑在線免費播放資源

《羅拉快跑》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1usZM5GJJ8HmjIBVTk9Olg

提取碼: hqxt

羅拉(弗蘭卡•波滕特飾)和曼尼(莫里茲•克雷多飾)是一對年輕的戀人,其中曼尼是一個不務正業的小混混,而羅拉則是相信「天大的事情有愛情頂著」的愛情至上主義者。

『陸』 美國電影中講述一個人一直在跑的

羅拉快跑 Lola rennt (1998)
導演: 湯姆·提克威
編劇: 湯姆·提克威
主演: 弗蘭卡·波坦特 / 莫里茲·布雷多 / 阿敏·羅德 / 路德格·皮斯特 / 赫伯特·奈普
類型: 動作 / 驚悚 / 犯罪
製片國家/地區: 德國
語言: 德語
又名: 疾走羅拉
劇情簡介 · · · · · ·

羅拉(弗蘭卡•波滕特 飾)和曼尼(莫里茲•克雷多 飾)是一對年輕的戀人,其中曼尼是一個不務正業的小混混,而羅拉則是相信「天大的事情有愛情頂著」的愛情至上主義者。
一天,曼尼為老大完成一項鑽石交易,帶著裝有10萬馬克的錢袋等候羅拉的接應,然而羅拉的自行車被人搶走,耽誤了約定的接應時間,曼尼只好乘地鐵回去。

『柒』 一部電影

《羅拉快跑》

影片資料-羅拉快跑

國家/地區:德國

類型:愛情/驚悚/劇情/犯罪

片長:81min/USA:80min

分級:USA:R

對白語言:德語

發行公司:ProkinoFilmverleih..

官方網站:SonyPicturesClassics...

更多中文名:

疾走羅拉

更多外文名:

RunLolaRun

LolaRuns

.....USA(literalEnglishtitle)

劇情

柏林,夏季某日,羅拉和曼尼是一對20出頭的年輕戀人。曼尼是個不務正業的小混混,有一天他惹出一個天大的麻煩,竟然把走私得來的10萬馬克贓款弄丟了!而且他的老大20分鍾之後就要來拿回這筆錢。懦弱的曼尼只好向羅拉求救,一個錯誤的決定可能造成可怕的後果。就只有二十分鍾,錢到底在哪裡,如何救命?

羅拉開始快跑!羅拉快跑……為自己而跑,為曼尼而跑,為愛情而跑……

『捌』 昆汀·塔倫蒂諾與《疾走羅拉》有何聯系

姓名:昆汀-塔倫蒂諾

男,生於1963年3月27日,美國田納西州

星座: 白羊座

更多譯名:
昆汀塔倫天奴 、昆汀塔倫提諾

更多名字:
本名: Quentin Jerome Tarantino

昵稱: QT

職業:導演

生日:1963年3月27日

出生地:美國

母親:康妮

父親:托尼

作品:

《水庫的狗》

《低俗小說》

《四個房間》

《殺出個黎明》

《傑基-布朗》

《疾走羅拉》

《上帝說「哈」》

《殺死比爾》

《疾走羅拉》是昆汀-塔倫蒂諾 在1998年拍攝的

《疾走羅拉》又叫《羅拉快跑》

《疾走羅拉》:形式的解放一杯水的透明

以前看電影總是被故事所吸引,從中看到些什麼,學到些什麼。往往只注重了情節。但《羅拉快跑》卻把我從故事中解救出來。
看完這部片子,我不再關注它的故事。因為,故事成了一種形式,它不在擔當電影的主角。相反,你會發現,我們以往所認為的形式卻變成了這部電影的內容。
時間成了主要的導火索,影片一開始的時鍾轉動很吸引人。分分秒秒的轉動著。彷彿是個古老的車輪。
很喜歡他的開頭,以一場游戲開始,OK,我們一起來玩。
現在電影中總是有部分穿插著動畫,其實我個人覺得還是挺不錯的一個想法。本來各種藝術領域就是相互連接的。而且又可以達到一種新的嘗試,新的感覺。那又何樂而不為呢。
裡面對羅拉以動畫的部分出現的那段還是蠻精彩的。能表達出更誇張的效果,就像《殺死比爾》里的動畫一樣,對人物的廝殺表現得淋漓盡致,讓你看得更過癮,實現了更為生動,精彩的一面。即使在誇張地事情,也不以為過。
最吸引我的是電影的鏡頭轉換。鏡頭支撐著整部電影。讓我感覺這完全是個影像,是個鏡頭的世界。不論從場景的攝取還是某些特寫,都對我造成了某種吸引。他走入了一種純粹。卻又合乎於內容。
對於羅拉奔跑時所遇到的人物的介紹挺別致的,一張張的照片張顯著他們的過去。更有意思的是,看著不同版本故事的上演,我看到了剪輯的樂趣。某些東西是相同的,但卻又有不同,把它們一遍遍的展現出來,需要做大量的剪輯工作,我想導演一定很享受於這種樂趣上吧。
當然這部電影還有很多地方值得品味。剩下的部分以後完結。

http://ent.sina.com.cn/s/u/f/kddldn/index.html 上面自己看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722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691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678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418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411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1059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341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765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798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