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哥講電影人怎麼這么少了
Ⅰ 到底是怎麼了,為什麼好的電影和電視劇越來越少了
我覺得,拍片子的人都太年輕,而且都是影視、戲劇這一類的專業畢業的,因而他們很少有時間去體驗 社會 、體驗生活,其實這些演員的 社會 閱歷都很膚淺,並且職場經歷更是簡單。這能拍出什麼好片子呢?
他們生活在他們的生活里,觀眾的生活,他們卻沒有經歷過,他們怎麼去拍出讓觀眾覺得很深刻的片子?
近年來優秀國產劇少,首先是因為英美劇、日韓漫的大量湧入,你的審美情趣與閱片量在不斷提升,過去看起來還行的國產劇相比之下就很一般了。
最後,是資本快速湧入影視劇市場造成的亂象,流量至上導致整個行業的浮躁。但是今年的《上海堡壘》已經表明觀眾在用腳投票了,Ip、小鮮肉、粉絲經濟只是一時的,退潮時總能看到誰在裸泳。
近些年的可以稱為優質的影視作品屈指可數,我認為離不開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大部分人變得浮躁了,很多導演都是為了金錢。
真正喜愛的人、願意拍好作品的人變少了,不願意動腦去拍新作品,動不動就翻拍,但也難勝經典。
第二、腦殘粉變多了,明星不好好拍戲,也有很多錢賺,不背台詞說數字的、不去現場拍戲PS扣圖的。
有些人寧願多花時間想著怎麼賣萌耍帥,也不想著去提升自己的演技。
第三、流量為王,為了流量無下限,宣傳新作品不靠質量,靠緋聞炒作。
有些人沒有作品也可以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去蹭紅毯。
那是林子大了,選擇多了,觀眾欣賞水平提高了,爛片多了的原因
感覺電影創作者們被限定的尺度,根本裝不下人性原本具有的廣度和深度。
創作者們在有限的題材內閉門造車,還要左右騰挪避開所有可能不過審的雷點——一來二去也就避開了那些能打動觀眾的點。
就那些表面化的笑點,就那些程式化的煽情,被換湯不換葯地使用了那麼多年,還怎麼讓觀眾買賬,它們甚至無法匹配從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這批觀眾的智商。
創作無自由,則藝術無意義。
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是人心太浮躁。
兩方面的人心:
現如今狂熱粉絲的群體一般在初、高中的年紀。他們有時間、有金錢去追星。這個年紀主要是被顏值和唱跳吸引,這也是最近幾年選秀和女團火爆的原因。
這些觀眾想看的是偶像參加綜藝、參演電視。他們不管演技有多爛,劇情有多爛,只有有愛豆出現,就絕不容許別人說不。
既然觀眾無論如何會買單,那還有什麼好說的,掙錢就對了!
只要炒好人設,就有觀眾買單。這無論對偶像還是對經濟公司都是好事。這意味著變現塊,上升速度快。
所以他們不會去管演員是否演技合格,劇本如此,先把偶像退出去,樹立成多棲偶像就成了。反正,演技混著混著就有個差不多了。
對於導演和編劇來說,偶像賺錢快,還沒有演技,爛俗的言情劇、甜劇、輕喜劇就成了首選。
這類劇不需要花費太多心思,不需要田鐸演技,只要編劇設計的夠甜、夠曖昧就足夠了。
有一句話叫「劣幣驅逐良幣」。既然劣幣能夠達到良幣應有的效果,甚至還能超越大部分良幣,誰不想去做良幣?
如果言情劇能獲得成功,誰願意耗資無數去拍帝國劇?如果輕喜劇容易獲得成功,誰願意花時間去構思懸疑劇?
加上國產劇的「河蟹大神」,很多好的設定和劇情都會被剪輯,讓導演和編劇只能在框框內活動,思維已經被禁錮。
除去自身原因,外部原因也很重要。
如果沒有看過精彩的、什麼都敢說的韓劇、美劇、日劇,你肯定不會覺得國產劇怎麼樣。畢竟還有泰劇、港劇、越南劇。
但現在網路方便,很多人已經養成了韓劇、美劇等節奏快、敘事順利、題材大膽的模式,在來看還處在圈錢階段的國產劇,自然難以下咽!
而且美劇、韓劇在劇集模式上仍是邊播邊拍邊剪的形式,無論是導演還是編劇都能最大程度把握觀眾的需求,適時修改,當然效果很好。
而且作為電視劇靈魂的編劇,收入也會參與到電視劇的收視率上,跟自己的錢包有關,自然格外上心。
總之,國產劇已經迷路了,滿滿看吧!
現如今中國的影視劇行業處於高速發展的階段,一年能量產幾百部影視劇,但是這幾百部之中能被稱為良心好劇的屈指可數。為什麼好的電影和電視劇越來越少了?我認為主要的原因是編劇亂改劇情、資金運用不合理、部分演員沒有職業道德、資本運作。
第一,編劇亂改劇情。
現在許多電視劇都是根據熱門網路小說改編的,但根據已經發生的狀況來看,不能稱之為改編了,完全就是編劇的糊編,借著原著粉的激情,把原著粉當傻子一樣糊弄。
2015年夏天,有三部令人期待的電視劇播出,分別是《花千骨》、《盜墓筆記》、《琅琊榜》。其中宣傳聲勢最為浩大的《盜墓筆記》看得我是一臉懵逼,再其次就是《花千骨》,說起來就是一個憂傷的事情。
在同學的推薦下看完了《花千骨》的原著小說,被裡面的劇 情感 動得一塌糊塗,為小骨悲慘遭遇而憤憤不平之時,傳出要拍電視劇了,那叫一個期待,結果電視劇《花千骨》剛一播出,我就氣得吐血啊,動作指導不知道找的誰,道具也就不說了。
關鍵是從第一集就開始改劇情,一直改到大結局,什麼生死劫,十大神器被改得面目全非,更要命的是主角花千骨的終極身份世上最後一個神——妖神,硬生生的改成了什麼女媧後人,跟霍建華談戀愛演電視劇就非得是女媧後人才行唄?
改劇情可以改,為了減小拍攝難度可以理解,但沒有讓你重新創作一部呀,有這功夫還花那版權的冤枉錢幹嘛呢?你看看比你後播出的《琅琊榜》人家也改劇情了呀,但是人家沒有改動故事主線,還原了原著小說百分之九十的內容,受到觀眾的一致好評。
忍痛看完《花千骨》之後我就有種不詳的預感,果不其然,之後根據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大部分都是編劇的自娛自樂,糊弄書粉。就拿令人更加痛心的《誅仙》來說,電視劇剛一出來就被書粉無情吐槽,沒想到後面弄了個電影版的,好傢伙!真的是氣死人不償命啊!
第二,資金運用不合理。
高亞麟曾經在采訪中講過,中國影視演員的片酬已經傲然全球,拿得比國際影星都高。這是不爭的事實,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影視演員們的高片酬就一直成為人們討論的熱點,而且是越來越高,就沒有下降的趨勢,最終有關部門忍不了了,出台了一些措施才把勢頭止住了。
演員的片酬高,自然用於拍攝的資金就少了,一部劇男主和女主就拿走了拍攝總投資的三分之二,剩下的三分之一還要用於拍攝、其餘演員的片酬、後期製作等顯然是不夠的,自然在其它地方導演就會能省則省,就會弄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道具出來和連五毛錢不都值的低級特效,例如《斗破蒼穹》中的一系列道具和垃圾特效。
演員的高片酬,導致了資金的運用不合理,拍攝製造粗糙,自然就會成為爛片了,特別是玄幻劇中需要大量的特效,沒有足夠的資金怎麼能夠拍好。當然也有拍得好的,例如17年的《香蜜沉沉燼如霜》就是一部良心好劇,不說多了,至少估計百分之八十的資金用於拍攝上了,特效炸裂。
第三,部分演員沒有職業道德。
現在許多的演員拿著高片酬,卻沒有一點職業道德,有點名氣就在片場耍大牌,要求導演准備這准備那的,到了片場天氣太熱不拍,天氣太冷不拍,一個鏡頭拍完之後就要休息半個小時。
背台詞是一個演員的基本素養,不止一位演員曾在采訪中提到,有的演員在對台詞時數數字,就像機器人一樣,你指望這樣的演員能帶給你什麼好的表現?想都不要想了,其演技也不要多說什麼了。
演員拍戲是很辛苦,但你就是干這一行的,就應該有吃這個苦的覺悟,像某些演員上個廁所都要專門開車送她到幾公里外的五星級酒店裡面去上,趁早離開這一行吧!
第四,資本運作。
毒叔曾在采訪中講過,有的公司明知道拍電視劇不賺錢,卻還是要拍,就是因為有資本運作在裡面,他們不指望電視劇賺錢,而是想方設法的將股民手中的錢圈走,就這你還指望他們能給你用心拍好電視劇。
一個明星剛剛注冊一個工作室,注冊資金幾千萬,第二天就被公司以幾個億的價格收購了,你能想像嗎?資本運作的水真的是太深了,難怪優酷上有那麼多不堪入目的垃圾電影。
中國影視行業近幾年拍出了無數的爛片,最最主要的原因有兩個:編劇魔改劇情,資金運用不合理。當然也希望導演們多長點心,多拍一些良心好劇和電影,不要再辣我們的眼睛了。
為什麼好看的電視劇和電影越來越少,我個人分4點進行分析。
1、劇本
好的劇本越來越少。這種現象又不只出現在劇圈,動畫圈也一樣,就是因為好劇本太多了觀眾口味都被養叼了。好的劇本是需要優秀的監督和選角烘托的,而且還要符合當下時勢,重拍一遍花美男不代表會有當下青年的審美
2、導演
導演的能力大不如前。我們常常說,導演要具備兩個能力:一是要具備導演的創作能力;二要有判斷能力,特別是敘事和造型表達的能力;我們可以籠統的稱之為藝術感受力和直覺。而現在市面上二流的「導演」也很多,他們可能只是為了博得導演的頭銜圈錢,拍攝了某部不成情節的爛片、短片就自詡為「知名導演」。在很多拍攝現場,你很容易認出他們來。他是現場最白痴的一個,一屁股坐在監視器前從開工到收工,通常不懂攝影,不懂分鏡頭,不懂表演,叫聲"cut"和"ok"就是他的全部工作。
3、演員
以前的演戲門檻比現在的高。以前的演員有一身耐打的演技,專業素質過硬,有著對自身職業的高度熱愛,懂得苦心研究不斷融入自己的角色,賦予角色生命力,讓角色更加立體,也更得人心,自然難以出現演技尷尬的時候。
演員責任感降低。在很多明星看來,演戲只不過是提高知名度的一種方式,不過是賺錢的一種手段罷了,接戲不在乎劇本的好壞,不在乎自我的定位,只要片酬夠高,爛戲也要接,既沒有較高的專業水平,也沒有正確的職業精神。
4、出品方
出品方要有高標准和高要求,才能保證一部作品成為好作品,經典作品。對演員要精挑細選,才能慢工出細活,電視人敬業的精神,對作品具有高度的責任心,自然不可容忍有演技不好演員充斥其中,破壞自己的作品,正是這種對作品的高度責任感,讓他們創作出了一部部精品。
老一輩電影人真的是對膠片尊重,對來影院的每一位觀眾生命中的120分鍾都極盡負責。為什麼好電影越來越少,因為壓根就不把它當做電影來愛,而是生命。
而如今,在演員方面,流量明星當道,整容臉、阿獃臉充斥屏幕鏡頭,很多藝人沒有經過專業的表演學習就被當做搖錢樹硬上,製片方覺得票房有保證了哪管什麼演技質量。《演員的誕生》這個節目上很多好演員說過,因為知名度不高、生孩子等等原因,導致自己要不停地裝嫩,尤其是女演員,很多人年過30就已經接不到劇本了。大家可以回憶一下,上一次像章子怡這樣的演員出現在大屏幕上得追溯到幾年前。。。
劇本方面,為了拉到更多的廣告收入,編劇們也是費盡心思硬插廣告,玩劇情植入玩到飛起,卻使得影片本身劇情充滿雞肋。看開頭就能猜到的結局,男女主角永遠相愛又錯過愛愛愛不完的橋段,總覺得換個陣容就是一部新的一樣。
但是這並不意味這說好電影將很難尋覓。徐崢說過,好演員的春天就要到了。電影圈一直都有這樣一批不只追求商業大片的電影人一直在各自的崗位上堅守。我也希望好演員的春天盡早到來,多一點像《我不是葯神》這樣的好片出現,滿足觀眾挑剔的味蕾。
以下是我的個人觀點:
Ⅱ 我發現一個問題,電影解說是否侵權,在頭條等平台,一些新人創作的影視解說都會被判侵權
對一些電影進行剪輯解說,如果是簡單的片段剪輯解說,沒有加任何獨創性的創作,也不構成適當引用的情形,就很容易構成侵權。至於說新人會被判侵權老人不會,這就看他們是否獲得影視權利方的授權,還有適當引用的度,如果未獲得授權或者引用過度,不管是老人還是新人一樣都容易構成侵權。根據著作權法第24條,「適當引用」指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的行為,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或者名稱、作品名稱,並且不得影響該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得不合理地損害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判斷是否構成適當引用,可以對照以下因素:第一,引用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介紹、評論某一作品;第二,引用的部分不應構成作品的主體部分或核心觀點,否則有可能轉化成抄襲,構成侵權;第三,被引用的作品必須是已經發表的,引用他人未發表的作品則有可能侵犯他人對其作品的發表權;第四,引用他人作品應當說明作品出處和作者姓名,否則可能構成侵權。
Ⅲ 吳鎮宇拍起「黑幫電影」來能有多野
吳鎮宇變了。
說不清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畢竟這個擅演反派的港星,總給人一種神經兮兮的感覺。
像是《槍火》里略帶神經質用眼神殺人的阿來,邪氣逼人。
《無間道2》里「左手屠刀、右手聖經」的黑幫高層倪永孝。
《古惑仔》里喪心病狂的街頭大佬靚坤,桀驁中帶著幾分邪氣,情感壓抑中呼之欲出的張狂。
吳鎮宇「神經刀」這個稱號不是一天兩天了,思維跳脫,捉摸不定。
你永遠想像不到他下一秒會怎樣詮釋角色。就連黃秋生都吐槽,吳鎮宇是個「怪人」,他演戲時是沒有規律的。
不過冷酷嚴肅的吳鎮宇也有嘻嘻哈哈的一面。 這個「壞人專業戶」,也會由著自己的性子拍電影。如今他自導自演,拍了一部喜劇片《轉型團伙》。
黑幫題材是他繞不過的,但黑色幽默外加無厘頭神經質,有了趣味顛覆,有種「香港反類型黑幫電影」的味道。
影片講述了「過氣影帝」宇哥(吳鎮宇飾)被忽悠進了一個不靠譜的劇組,導演(文松飾)勵志要拍攝一部向《教父》致敬的「黑幫父子情」。
後來又因為宇哥因拍攝事故失去記憶,誤以為自己是古惑仔阿坤,陷入了黑幫紛爭中。
《轉型團伙》開頭就是險象環生的黑幫紛爭,「大佬B」吳志雄鐵著臉,帶著一大群小弟,伴著《友情歲月》的BGM登場,在訴說「在我的BGM里你不可能戰勝我!」
大佬B拽著文松的頭發叫囂:「別叫我大佬B ,叫我B哥」。影片以一種酷似銅鑼灣約架的開場白咚咚響起。
文松弱弱的說一句:「頭發是有尊嚴的給點面子,別薅我頭發,留點面子」。
後來又他的一句:「我們是在拍電影」讓人恍惚覺得是走錯了片場,又被拉回了現實。就知道這 不是一部普通的黑幫電影 。
而片中的導演為了完成拍攝,要求全劇組陪宇哥「假戲真做」,全程上演「戲中戲」。
探姐jio得,宇哥之所以能吸引到這么多迷妹的小心心,除了角色設定加持之外,還在於他在這部影片中「可吊炸天,可嘻哈」的精分氣質,恩,真的蠻有趣。(手動臉紅)
來品品我們宇哥的氣場。
出場的那一刻,探姐就被他的霸氣所折服了!
十級彩虹屁瞬間安排上了,一身的腱子肉,白色跨欄背心都掩不住宇哥渾身上下散發出那股子濃郁的港風氣質……
吳鎮宇真是好帥一男的!活了二十年頭一回有想當大哥女人的念頭!
如果你以為失憶後的宇哥只是簡單穿越到古惑仔時代,變身十惡不赦的大佬靚坤,那可就圖樣圖森破了。
失憶前的宇哥,超耐撕~ 畢竟探姐已經hin久沒有看到溫柔大叔了~怪有新鮮感的。
經過在娛樂圈的摸爬滾打,和聚光燈的誘惑,小片場泡太久的宇哥終於內心萌生了「我不想演了」的想法。
內心OS不斷:「除了黑幫片,我什麼都沒演過」。不過這二十年如一日的銅鑼灣扛把子,想轉型比咸魚翻身還難!
就在宇哥百般糾結時,喬彬一語命中宇哥: 「我們拍的是黑幫父子情,爸爸父親才是你真正的身份!」
幾分鍾後費曼騎著「兒童車」來接被陷害坐牢8年的宇哥出獄。作為父親他感動的是痛哭流涕,大鼻涕狂甩,卻遭到了費曼的強烈嫌棄。
記憶中的父子相見應該是溫情,嚴肅的氣氛。按照劇本的安排宇哥會和兒子打拚,奪回自己一切。
現實中宇哥與費曼「父子互坑」,宇哥在一場惡作劇中失憶。片場完全變了另外一種畫風——
導演甚至讓編劇改劇本,拍一部「黑幫小壞蛋」……What? 導演,老太太不服就服你。
更amazing的是宇哥失憶醒來以為自己是老大坤哥,還堅信費曼是自己的兒子。
編劇將此處描繪的無比沙雕而真實,也是整部影片我覺得最生動的地方。想像一下,現實中,一位良民搖身變成大佬,還收獲了一群小弟,之後他會做什麼?那大概是和地痞流氓干一樣的事?
很負責任的告訴你我們的宇哥並沒有黑化,「開舞廳、開麻將館、代客停車、收保護費」,盜亦有道,才是新時代黑社會的正確打開方式。
但這顯然不是《轉型團伙》的終點,宇哥的全劇組人員誓將黑色幽默發揮到底。
費曼因為坤哥救了自己,由開始的厭惡轉變為依賴。越往下看,我愈發察覺到了小霸王費曼內心的柔軟處。他渴望感受父愛,慢慢的假戲真做,把宇哥當成了自己的親爸。
一個假戲真做的功夫,費曼和宇哥就一笑泯恩仇了。
他不要宇哥做黑幫,要讓爸爸做個好人,可以每天為自己煮餐蛋面,講睡前故事。是誰說黑社會里只有打打殺殺?看《轉型團伙》把父子情也拍得別有一番滋味嘛。
所謂「黑幫父子情」無非就是「江湖很亂,生活很苦,但至少還有最親愛的人陪我一起度過」。片中父子倆比賽誰先吃完餐蛋面的一幕溫馨的像家庭片。
no no no,當冷麵宇哥對小孩子溫柔起來,真想在線魂穿宇哥!明明混社會很多年,還是會因為兒子的「善意的謊言」,心中萬般柔情湧上心頭。
費曼會以「為宇哥賺錢」為由搪塞他,為什麼自己會出現在電視廣告上。宇哥也會哄騙費曼自己放棄了開麻將館,實際上是開了家「雙面餐廳」到了晚上就自動翻牌為麻將館。
這意味著剛消除隔閡的父子雙方又各個隱藏了小心思,這些預埋的父子沖突讓劇情有了多重反轉。
另一方面,愛搞事情的導演文松靈魂發問:「要是每天煮麵吃面沖突在哪?」於是他准備送戲上門。
但沒想到的是拍攝時劇組意外捲入一樁真搶劫案中,於此同時宇哥被通知作品獲獎,還被喚醒了回憶,這真是讓人令人瞠目結舌的反轉啊。
可以說,從宇哥失憶到恢復記憶,《轉型團伙》的「不走尋常路」一直不斷升級。更出其不意的是我們的費曼小可愛被擄走了。
正所謂演戲要演全套的,劇組全程拍攝宇哥營救「兒子」的過程。宇哥為了假意要出鑽石的下落,將槍對准了自己人,一瞄一個准。
估計是宇哥失憶期間沒少看電視劇,這種舉一反三「以萬變應萬變」的操作簡直令人害怕,就連搶匪都看得目瞪口呆。
當然啦,搶匪被成功制服,宇哥也完成了他的「轉型」,實現了影帝夢。
吳鎮宇在即將奔六的時候自導自演了一部喜劇電影,這個被稱為「眼神分分鍾殺死你全家」的黑幫專業戶,竟然顛覆了惡人的形象去演一個「過氣明星」。
他貢獻了出道以來性格反差最大的一場戲。而對於觀眾笑點的拿捏簡直是手到擒來。
放眼近年來的香港電影,像《轉型團伙》這種反套路的黑幫片的確少見,是黑色幽默,但是是真暴力,嚴肅的黑幫題材,在電影中通過惡搞的手段,被展現為一場荒誕的大型拍攝現場,並區別與傳統香港黑幫電影。
而在大銀幕上給自己留了一個重要的「父親」角色,也從側面印證了這個「壞人專業戶」,在人物塑造上還有N多可能
Ⅳ 電影《小情書》影評
電影《小情書》影評(精選5篇)
電影《小情書》通過一群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初遇愛情時所表現出的懵懂、羞澀和不知所措,再現了一段青澀而美好的青春時光。下文是我整理的電影《小情書》影評,希望能幫助到你。
電影《小情書》影評 篇1
今天下午,看了一部電影,19日上映,叫做小情書。
演員都是名不見經傳,但是更見真摯。
在前95分鍾,我感動於這部電影的還原。其實我們那個時候高中生活大概就是這個樣子的。簡單而又含蓄,窩藏著一顆喜歡別人的心,卻不知道怎麼說出口。可我怎麼也想不通為什麼最後女孩子會放棄男孩子,完全沒有理由。如果青春是傷,也不該這么草草結束。
但其實前半段的時間,我想起了很多那些雲上的日子,因為那些細節都那麼真實,讓我成了其中的一個學生,回到了我的學生時代。
那時候,我們的班主任叫老唐,是我們那一級的英語組主任。我們那時候都喜歡他,因為他很可愛,也並不是很大男子主義的人,他和吳老師一樣,會很關注我們的心思。我記得高三的時候,還經常給我們放英文電影看,照這么想來,我喜歡電影有一多半原因也是在那些電影課上。所以我至今都很感謝老唐。因為他讓我知道,原來熱愛就是拯救你離開無聊生活的最重要原因。
很多人說老唐慣著我們,但細想想,也正是因為老唐對我們的關照,我們才能成為如今的我們。不太功利,能夠盡情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喜歡是永遠沒有錯的。
高中時候的喜歡跟現在是大有不同的。
高中喜歡一個人大概分三種。
第一種就是,虐狗。全世界都知道他們相愛。高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但似乎也沒有多少走到最後,但是知道還是有一對的。大概是為了讓我們相信愛情而存在的。
第二種就是,等一個人開口。這種帶該就是淡淡的情愫,兩個人大概心裡都知道對方的想法,但打死也不說,就僵持在那裡。到了畢業,反而走到了一起。
最後一種就是暗戀。明明喜歡一個人,卻藏在心裡。
所以你也看到了,高中生活,很單調,但也很豐富。
絕大多數里的電影會側重描寫愛情故事,但是你要知道高中生活,愛情故事兩句話就可以寫完。多餘的部分就是各位編劇想像的結果了。自然也是不乏,為了一個女孩子針鋒相對的結果了,不過那時候,就算這種事情也是簡單無比。我記得高中的時候,有一次吃飯,一個同班的同學煞有介事的過來,說你跟L沒可能的。
我知道啊。
想想現在,也不會有什麼人來跟你說這種傻話了。
我是很喜歡高中戀愛的那段時光。
因為它的情節很簡單,故事啊,過得久了,情節反而記不住了,反倒是細節,讓我銘心刻骨。
畢業那天的時候,我整理自己的東西,發現了自己和G3年來傳的所有紙條。
我喜歡了G三年,大概是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情,倒不至於成為大家的笑柄,因為那個時候,喜歡一個人倒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情書這種東西在那個時候,真的是很流行的。
但我沒有電影主人公那麼洋氣,基本就是拿了一個專門的本子,傳來傳去。那時候我們班級班風比較狂野,戀愛的種子就像是蒲公英一樣,一飛,就到處都是。喜歡一個人在那時候,是簡單的事情,一封情書,一點零食,一點甜言蜜語,就可以支撐著過好久。
那種喜歡沒有跌宕起伏,只是不停地發糖。
我不知道現在的高中生活是怎麼樣的,但我們那時候的高中,所有囂張和跋扈的愛都是因為擁有那群可愛的人。
我記得有一年下雪,班級里的人都被派出去掃雪,那哪裡是掃雪,到最後就真的成了打雪仗了。我記得那一次衣服里被塞了好多雪,我躺在雪地上,看著天空,就看見G沖過來,一個雪球砸在我的臉上。
那時候,世界是完美的。
那時候,沒有多少體育課,跑操也是能躲就躲,文藝活動基本也沒有。高三的時候我到不是很用功,也不算很乖的學生。做過弊,從300多名,直接升到前幾名;罵過老師,但最後還是被范老師原諒了,現在想想自己還是太過年輕;喜歡過一個人,為她打了好長時間的熱水。
喜歡一個人終究是沒錯的.,不喜歡一個人也是沒錯的。
曾經那麼喜歡的人,到如今也只剩下,雲淡風輕四個字。
所有錯過,都是因為不夠有幸運能夠攜手。
小情書將我所有高中的瞬間基本重演了一遍,他高度還原了我們那一代的高中生活。
我們的生活就是這樣的。
記得當時宿舍有一個老師,有一次跟我們鬥智斗勇斗到凌晨三點多。現在想想都覺得樂在其中。
高中不只有愛情,更多是對未來不斷地奔跑。
我總是想回到那段時光。
其實那個時候男生情商都很低的。
小情書里,女主角讓男主角向班主任請求讓自己和他一座。男主角退縮了,我很可以理解,因為那時候我就是這么做的。我就覺得自己當時的情商很低。我想女主角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不喜歡男主角了。
我喜歡的你是蓋世英雄,而不是一個懦弱的男孩子。
看著那個特長生,我想起了宇哥,現在在西安玩嘻哈玩得很開。那時候他便是這樣,懂的嘻哈精神的人才能一直嘻哈下去。
事到如今,高中聯系的人,也逐漸的少了,就算在一個城市也很難見上一面。
小情書讓我想起我們曾經朝夕相處的那段日子。
其實和愛情沒有多大關系,更多是和那些那麼可愛的人走過了人生中第一個為未來拼搏的戰斗。
可我也依舊記得,我那些年寫過的情書。雖然他們已經不知道被我放到哪裡,但我想現在拿出來,也是很好的談資。
不必拘泥於曾經擁有,更重要的是,曾共闖天涯。
這篇文章沒有主線。只是我的碎碎念。
不過看到高考那段,真的很真實。
我高考的時候,和班裡的一個女孩子分到了一起,結果真是考數學的時候,在我前面不停地吐。我心裡很焦急,但也沒有辦法。到現在都不知道,當時自己怎麼會焦急,大概這叫做戰友。
高中的時候,也的確有一個精神不正常的復讀生,笑起來很嚇人。這么想來,大概沒有犯病是我們的幸運。
我的高中沒有全部交給學習,我讀了很多的書,沒有用的書,喜歡了一個人,不會在一起的人,交了一些朋友,一些現在還很好的朋友。
最幸運的倒不是高中歲月,而是在那段歲月里,有你們。
你們不是帥哥美女,沒有驕人的容顏,可是有你們,青春才能稱之為青春。這才是《小情書》的魅力。
你們,還好嗎?
電影《小情書》影評 篇2
看了首映,不咋地,並不是不穿日韓校服就貼近真實青春了。試問兩個十幾歲發育正常風華正茂的少男少女,一塊兒吃飯一塊兒散步,上課偷瞄下課講題,非說不是早戀叫「互相幫助互相鼓勵」。你咋不鼓勵鼓勵隔壁桌那個小胖妹呢?除了主線幾個人其餘配角屁的劇情都沒有最後高考結束還非要一副「我們是在講述一群小夥伴的故事」各個交代一波,之前連名字都不知道好吧。理解不了女主感情走向,結尾開始訴暗戀腸了我還想行吧勉強可以理解你跟男二關系了。人家話頭一轉「我發現我不喜歡你」?初見擋下的籃球呢?公交車上的注視呢?青春的喜歡就是這么驚喜意外嗎。最後見面會有人問了這個問題。導演說。想特別一點。初戀往往都是痛的。(大概)ok你說是就是吧。
還有各種刻意的打光的慢鏡頭。
順便學生真是好哄啊
順便男主長不錯,屬於理想的青春期暗戀對象。笑點也還是有。
電影《小情書》影評 篇3
最近看了不少的青春片,不斷地講述青春,講述學生時代,然而看完影視劇的我不禁要懷疑自己度過了一個假的青春,經歷了一段假的學生時代。
而這部《小情書》講述的是高三的事情,講述的是早戀的事情。要說高三,我們基本都是經歷過的,想想我的高三,好像只有山一般高的習題集和試卷,只有永遠都上不完的晚自習和考不完的試,哪裡還有時間去早戀去放縱呢?要說早戀有不有呢,也是有的。不過我記得那會兒學校好像並沒有規定說不允許早戀,而我的班主任老師還說過沒有早戀的人生會有遺憾,因而我們好似在高一高二的時候就燃燒完了我們所有的早戀激情,那時候總覺得,不需要偷偷的,可以正大光明的早戀好像少了一點什麼。但是在這部電影裡面,這個學校抓得還挺嚴的,不過還是能在其中看到那份屬於早戀的青澀與美好。
電影《小情書》影評 篇4
如果有個男孩和你玩石頭剪刀布,你就可以看看,他或許是喜愛你的吧520
我愛你,好美的情話,最深的感情,最無情的暗戀吧!
你說,多年以後會不會有一個人陪你走一次你走過的路,聽你說你的曾經。
給你的情書,只是一張白紙。
任憑你塗寫。
我的許若,在你有生之年,不會失效。
你不要的,不讓束縛,我等,
你要的,一直希望的,我給。
在這里,你看到的,是我,我很高興。我喜歡過你,我感覺不夠,但是,你好,我便安好。你憂,我便思傷。
再美不過一瞬間。
然後,看到的是,我不是只有你,不是只有愛而已,我有的不過在塵埃,是我自己自以為是,眼高於頂,忘了最初我的身後,那些我也不舍的他們。阿奴,我們走過的路太少,太自以為是,在以後,不時的看著自己,那麼任性。
我可以記得故事,去不會言語,你的,他的,她的,所以,不要擔心,我只是個知心人,只記得,傾聽罷了。不會言語。
不是你罷了了(liao),紅塵俗世。
我只要你說一句「好」不知等了多久,真久,是真的很久了,久到我都已經白發生,卻一笑而過。不是不懂,而是不能懂。
只有低到塵埃里,才知道自己的不足,不會自以為是。你說是不是啊,阿奴。
終究不是你良人。
不是......
電影《小情書》影評 篇5
喜歡電影里的女孩,特別是她的性格。不喜歡電影里的男孩,特別是他的性格喜歡電影里的女孩,特別是她的性格。不喜歡電影里的男孩,特別是他的性格喜歡電影里的女孩,特別是她的性格。不喜歡電影里的男孩,特別是他的性格喜歡電影里的女孩,特別是她的性格。
不喜歡電影里的男孩,特別是他的性格喜歡電影里的女孩,特別是她的性格。不喜歡電影里的男孩,特別是他的性格喜歡電影里的女孩,特別是她的性格。不喜歡電影里的男孩,特別是他的性格
;Ⅳ 求推薦電影解說的微博或者公眾號
頭條里我關注了一個不錯的解說,「宇哥講電影」還有阿斗。都不錯,解說細膩深入情節
Ⅵ 吳鎮宇的《轉型團伙》好看嗎如何評價
時隔多年後再度自導自演,以喜劇為切入的吳鎮宇,並沒能為觀眾帶來多少歡樂,相反不論是其將南腔北調的笑星聚合,還是自以無厘頭的幽默,都只是使電影顯得爛俗無趣,而於此中所締結的父子之情,能感動的或許也只有攜子玩票的吳鎮宇自己。
電影中演著過氣演帝宇哥的吳鎮宇,在現實中憑借多年的沉澱仍舊還有著不少的擁躉,但面對如此徒耗觀眾信任,自編自導的爛俗之作,最該考慮轉型的其實只有吳鎮宇自己。
文/夢里詩書
Ⅶ 被唱歌耽誤的「影帝」張學友,為何近年來鮮少拍電影了
張學友雖然是一代歌神但他也是演技一流的演員,近些年很少拍電影的原因有三,一是張學友演戲其實是為了度過自己事業的低潮期,二是拍戲在劇組的時間較多他想將這些時間留出來陪伴家人,三是如今歲數越來越大已經無法支撐拍戲的辛苦所以就不拍了。
三、如今歲數越來越大已經無法支撐拍戲的辛苦所以就不拍了。
拍戲雖然收入很高但經常日夜顛倒吃飯不規律,對於如今歲數已經越來越大的張學友來說身體就是革命的本錢不能再肆意揮霍,所以為了健康和安全起見那些電影電視劇他就很少出演了,如今名聲、地位、金錢他每一樣都不缺沒必要再去拍電影拚命,所以就在家安靜的度過每一天享受幸福生活。
Ⅷ 如何看待「幾分鍾講電影」在各大視頻網站上的泛濫
只能說「幾分鍾講電影」在各大視頻網站上出現有好處也有壞處,利弊都有的。
好處就是可以快速看完一篇電影,就可以節省我們的時間,讓我們幾分鍾就可以看完一篇電影。可以在更短時間內解壓。還可以讓我們接觸到更多的好看的電影,是一種了解好的電影的方式。
Ⅸ 最好的影視博主是誰
分享一些—
1. 《看電影了沒》 開頭那個貓是我女兒的最愛,優點是:優質,高產,選電影眼光非常高,文案非常棒,而且,可能是我唯一認為,可以稱之為對電影有一定二次創作成分的博主,例如:《編舟記》。K貓的解說,非常克制,反而可以自洽地解說所有類型的影片。這個頻道明顯是公司團隊在製作.
鏈接: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ZmyD8-UsaxaVL-Zx3KEQKw
2. 《電影最TOP-發條張》這個博主,做了很多集合,優點是:非常專業,可以從很多電影的背景和技術角度來對比和挖掘出電影深層次的東西。個人推薦他做得 李安,陳凱歌和庫布里克 合集。
鏈接: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3tQKZt8DjEKOijWWGPfqsA
3. 《超級歪》一個台灣博主,非常低產,但是質量極高,也做書方面的解說,不過他已經完全不是電影解說了,他本身是學哲學的,所以,大部分時候,電影只是用來敘述他的觀點和學術的,個人非常喜歡,對於同樣喜歡哲學的朋友,強力推薦。
鏈接: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AM7yIYvZGYLJR6z6RqLlNw
4. 《問艦》 專做科幻片的個人博主,個人覺得,這個領域他是一流的,他目前的製作的東西已經比較成熟,一般以提出問題和解答問題為主要的結構敘述方式。盡量從科學的角度,來解釋科幻作品,可惜的是,follow他的人非常少,在這算是強推一把。
鏈接: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sHKmXT4XalKFA4cnZFVHqA
5. 《吐嚎影院》超 搞笑 的一個博主,專業 搞笑 ,全是選得奇葩片,一次次顛覆觀者的三觀。不喜歡屎尿屁笑話的慎入。
鏈接: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DiBqW5ew4VUIuGL06tJ_UQ
6. 《Every Frame a Painting》英文博主,王家衛的鐵粉,優點:這個幾乎是電影技術講座了,大量的電影鏡頭對比,每期會有一個技術方面的主題,如《movement》《editor》等等,他同時也講解過奉俊昊的《殺人回憶》和《母親》,這么說來,應該是亞洲電影鐵粉才對。
鏈接: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jFqcJQXGZ6T6sxyFB-5i6A7. 《嘻咦啊看》(原名:閱後即瞎),優點:現在算是B站頭牌了吧,在解說電影領域,一男一女,搭配的很好,文案和剪輯都不錯的。 鏈接:https://space.bilibili.com/123938419?spm_id_from=333.788.b_765f7570696e666f.2
ps: 個別以前很喜歡,但是最近質量明顯下降的暫時不表。
例如:「木魚水心「,最近的春節幾期,實在不喜歡,比較喜歡他以前的一些,特別是動畫版《心》,日劇《白色巨塔》系列和日劇版的《白夜行》印象深刻。「
「神煩」 同學那極其憂郁的聲線,曾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主播,可惜他聲線的特殊性,導致了他的選片常常偏向比較沉重的題材,然後,近期開始胡亂選片,而且還喜歡在結尾強行總結,讓我甚是失望。
「谷阿莫」,呵呵,鼻祖級的人物啊,可惜也是後勁不足。
pss:還有一些同樣精彩,只是個人覺得不了解或是朋友推薦的一並列一下。
1.《劉嗶》:東北流電影解說,挺好笑的。
2. 《本宮吐槽》:蘇州的一個博主,文案挺不錯的。
3. 《KACI'S卡西里》:台灣的,出櫃的Lesbian博主,專講同性戀方面的電影,也是很不錯。
4. 《宇哥講電影》:朋友推薦(「宇哥出品,必是精品「,然而。。。並沒有)
5. 《牛叔》 :朋友推薦(「東北流」中比較冒尖的,口音不提,但是劉英,大柱 是必出現的名字)
psss:暫時寫這些吧,後面即時更新,歡迎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