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電影院
㈠ 知乎 電影院偏的座位怎麼還有人
好位置沒位了,只能是做兩邊偏僻的了
㈡ 灌籃高手電筒影版2022國內上映嗎知乎
上映。灌絕肢籃高手大電影日本那邊也才官宣12月3號上映。根據以往引進日本動漫劇場版的時間線,如果國內引進最快也得明年五月。(關鍵是還沒有哪家公司說會引進)也就是說想在2022年國內電影院看灌籃高手大電影是不可能的了。雖然如此,但是如果國內上映,無論如何,我們這群80後也或腔會並團世去看的。畢竟那是我們的青春。
㈢ 知乎怎樣把家庭影院改造成vive虛擬現實體驗廳
知乎?這個跟知乎沒有幾毛錢的關系。
把家庭影院改造成vive的體驗廳,最重蔽乎要是要留出足夠的空間塌擾,其中不能放置任何其他物品,如椅子、沙發等。
建議范圍團並旦為:3.5m*4m。
㈣ 知乎timeline上對杜比影院的狂熱吹捧是不是一場營銷
杜比影院喚罩是使用杜比的一整和態鬧套生態系統,包括和科視共同研發的杜比視界激光投影機,杜比全景聲音箱,科視coolux的沉浸式通道。杜比全景聲廳只是使用Dolby Atmos的音箱設備閉穗而已,投影機和普通影院一樣的。
㈤ 掃黑決戰在香港播出上映了嗎知乎
掃黑決戰在香港播出上映了。
《掃黑·決戰》是2021年五一院線黃金檔上映的電影,看電影名字算是今年五一院線電影的一股清流,名字通俗易懂,但會讓人有一種熱血沸騰的感覺。因為這是首部以「掃黑除惡」行動為題材的影視化作品,題材非常的大膽,敢於揭露腐敗貪官政商勾結的黑暗面。電影講述了掃黑辦專案組對趙家村暴力征地事件展開的專案調查,與幕後黑暗勢力明爭暗鬥,揭露腐敗貪官利用公職權力為犯罪分子打掩護,最終打傘破網將不法分子繩之以法的故事。
電影是以真實事件改編的,對觀眾來講會更有說服力。這部電影題材、棗笑和演員陣容都很不錯,但我覺得這部電影真的一點也不像電影。整部影片直到觀影至最後,幾乎劇情都在「意料之中」。不像電影,像60集「掃黑除惡」電視升猜劇的「濃縮版」。不知道是不是在觀影前對這部電影的期待太大,影片第一個沖突點就沒有吸引到我。第一個矛盾點「趙家村暴力征地出人命」像是普法節目的開頭交代故事發生的情況,潛意識我已經知道下一幕,就是政府派專案組調查,結果和我預期的差不多,故事情節幾乎都在意料之中。與其說這是一部電影,我倒覺得更像是一個普法欄目。這部電影最像電影的地方,除了姜武、張頌文的演技之外,那就是它真的是在電影院里播放,我真的是在電影院中觀看。可能是因為題材的限制,我認為電影評分6分左右足以。劇情有些老套,演員發揮空間並不大。尤其觀眾如果是2017年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的「忠粉」,那觀看這部電影可能真的會有些失望。掃黑除惡,顧名思義就是要一層層的理清線索,找出一層層的保護傘,這點上,電影詮釋的太過淺顯了,為什麼趙家村變成規劃用地了?孫志彪口中的老爺子到底在整個事件中起到什麼作用?為什麼說只要老爺子在,就不會變天?這句話重復多次,然而老爺子也就生日露面一次,結尾帶著手銬被抓。讓人看得雲里霧里,好像是知道了怎麼回事,又好像不知道。我覺得這部電影沒弄明白,我們要的不是「尺度」本身,而是真實和真相。影片中能表現出來的,和我們看到的普法節目幾乎一樣,但這是電影不是嗎?如果追求尺度,我們去看央視的專題片《正風反腐就在身邊》不就好了?不貼近現實的尺度,都是沒有意義的。不體現深度的電影,還不如看普法紀錄片。電影中展現黑幫的狠戾到底能凳盯帶給我們什麼呢?恐懼?膽怯?憤怒?我想大多數觀眾都和我一樣,對這部分沒有清晰直接的認識。
㈥ 在電影院怎麼做羞羞的事知乎
在電影院怎麼做羞羞的事,我覺得在電影裡面那麼多人只不可以做這種羞羞的事的了。
㈦ 看電影坐幾排位置最好,電影院里最好的座位
足不出戶就能帶你看遍全球博物館
抖音號:四維看展 (2014305848)
微信視頻號:四維時代科技
微信公眾號:四維時代科技
伴隨電影院逐漸復工,很多小夥伴都計劃周末去看電影。但你知道嗎?電影選座可是一門「大學問」。比如,無論從醫學常識還是視野夾角來說,為了避免產生視覺疲勞,都應該避選第一排。
於是有小夥伴一臉不屑:「那我選最中間不就好了嗎」,但很快網上又傳出一個說法,電影院中「最佳位置」不在最中間。所以,到底哪個位置才是電影院的「最優C位」?
事實上,要挑到好座位,需要考慮到屏幕大小、屏幕角度甚至是階梯角度。 接下來,四維看看Pro帶你「重返」影院,一分鍾教你選出最好座位。
復制粘貼,進入3D電影院
四維看看Pro1分鍾帶你「辨別」好座位
1
冷知識1:一分鍾用最科學的方式
找出電影院的「黃金座位」
哪個座位是黃金座位?相信很多人的答案是「最中間」。不過根據科學研究,人的眼睛在看電視或者電影的時候會偏向左邊。因此,無論在哪個影院,最中間的位置都不是「最佳位置」。
圖|「電影院最中間的位置是黃金座位嗎?」
為找到電影院里的「黃金座位」,美國電影與電視工程師協會做了一個研究:最佳座位應該要符合「座位到熒幕頂端的視線與水平方向的夾角必須要<35°」這個標准。
如果按照這個要求,假設我們要去的影廳有15排座位,每排座位水平距離為1米,觀眾席的座位呈15°上升,這么算下來: 第6-10排的座位是最好的。
綜合來看,電影院小廳(8-14排)最佳座位處於5-6排之間;中廳(15-20排)最佳位置處於7-8排之間;IMAX廳或大廳(21-25排)最佳座位處於9-10排之間。如果你記不清楚第幾排,那麼只要記得: 如果看2D電影,坐在2/3的位置都是合適的觀影位置。
圖via@央視新聞
2
冷知識2:如果你看的是3D電影,
最好的座位在1/2處
如果你看的是3D電影,最好的座位則變成了「熒幕到放映窗口1/2的位置」。
圖| 2D電影最佳位置在2/3處3D電影最佳位置在1/2處
為什麼看3D電影時,座位需要更靠前?這是基於3D電影的播放原理。與同樣熒幕大小的2D電影相比,觀眾帶上眼鏡後感覺畫面會有一定程度的縮小,熒幕亮度會減弱40%左右,所以選前面一點的座位,觀影效果更好。
圖| 看3D電影時,往前坐視覺更具沖擊力
3
冷知識3:電影院里哪一排座位,
視覺和聽覺的效果最好?
電影院里哪一排座位,視覺、聽覺效果最好?
曾有電影院的工作人員揭秘了一個細節:「應該是所有位置中的2/3區域。因為每個電影院完工時,都會進行聲場測試,測試人員所站的位置就是2/3區域。」他們認為,特別是看槍戰、飆車戲碼的大片時,在中後排位置的音效是最好的。
圖|電影院里,哪個座位的視覺和聽覺的位置最好?
看不同類型的電影,選座方法也有講究? 前段時間,知乎上也有網友分享了他的選座技巧。
比如,觀看國產大片或好萊塢動作大片時,最佳位置應該是在第7排正中間,校正標准為平視視線最大區間剛好到達銀幕四方向邊緣,無需轉頭即可觀看銀幕內全部內容。
又比如,觀看文藝片、劇情片和喜劇片(包括大量演員獨白和特寫鏡頭(如《了不起的蓋茨比》)時,可以更靠前一些,這樣能觀察到演員的表演細節,同時無需顧及全部畫面信息獲取。
4
冷知識4:為什麼電影院的座椅
大多都是紅色?
我們去電影院的時候肯定會注意到一個現象:細心的人會發現,大部分的電影院座椅顏色彷彿是「全國統一配色」——紅色。
事實上,把電影院座位設計成紅色的背後原因,是為了「增強觀影體驗」。從科學原理層面解釋,我們人類的眼睛在白天和晚上,對於視覺所見物體的處理方法是不同的, 白天的時候光線非常的亮,人類對黃色最為敏感。
到了晚上燈光暗弱的時候,人類會用桿狀細胞來處理視覺,此時人類眼睛就對綠色最為敏感,反而刺眼的紅色最先會消失。因此, 當電影院的影片開始播放的時候,所有的燈光關閉,我們瞬間就看不到了紅色座椅,這有利於觀眾迅速的投入達到觀影的最佳狀態。
瞬間覺得,奇怪的知識點又增加了一個...
除外,還有人認為電影誕生於19世紀末期;歌劇起源於17世紀,而歷史上的的歌劇院座椅就是紅色的。所以,我們現在的電影院就是參照當時的劇院來設計。
圖| 1637年,義大利建立了第一座歌劇院聖卡西亞諾劇院
5
冷知識5:為什麼電影院里要裝監控?
很多情侶認為「黑燈瞎火」的電影院也許是個不錯的私密空間。過往有一名網紅博主大半夜在社交平台上發了一條微博,分享了一個行業內不為人知的秘密。
其中,最讓大家心驚肉跳的是來自一位從事影院行業網友的爆料, 大意是小情侶別在看電影的時候太親熱,因為「後面放映員和監控都看得到」!
沒想到,三天時間引來了10萬以上網友的留言。
隨後,一名網友附上了據說是影院工作人員提供的監控室場景和監控截圖,果然除了大屏幕外,放映廳內各個位置都看得清清楚楚,也拍到了觀眾一些不雅的坐姿和動作。
「電影院幾乎在每個角落都設置了紅外線夜視攝像頭,還是360度無死角的。」微博這條留言瞬間讓整個評論區又一次炸毛。
圖|在這家影院里,只有最後一排觀眾席最靠兩邊的位置,不在監控視野中
輿論發酵後,一位影院的經理站出來解釋道:「我們每天都忙得很,真沒功夫盯著你們看,攝像頭主要是看電影是否正常播放,還有幫助顧客找回在影廳丟失的物品。」
「假如觀眾的私密舉動在影廳內被監控拍下,影院有權發布相關畫面嗎?」 有律師明確表示,如果電影院工作人員惡意在網上發布監控拍攝到的部分公眾在影院里的有違公序良俗的行為,情節嚴重、社會影響惡劣的,可能被追究刑事責任。
6
冷知識6:電影院拍照,竟是違法行為?
在電影院錄像2分鍾,算違法嗎?
很多觀眾在看電影時,總想拍照攝屏發個朋友圈。根據《電影產業促進法》規定,未經權利人許可,任何人不得對正在放映的電影進行錄音錄像,影院有權要求不聽勸阻的盜錄者離場。
為了保護電影版權,行業內曝光了一個不為人知的小秘密:即使觀眾偷拍技術夠好,那還是跑不掉。 因為在影院「攝屏」拍下的電影畫面,會包含影片特製的防盜版數碼水印(一般肉眼看不到),電影公司可通過這種水印,能精確追查到盜版來源,包括盜錄來自於哪家影院、影廳以及精準的時間。
除外,在電影院拍照可能會讓你身邊的觀眾非常不爽,據聞就曾有一名女子因在觀影時開閃光燈攝影被打,看完新聞後網友們紛紛感慨:「再也不敢看電影的時候發朋友圈了!」
7
冷知識7:在印度,看電影前
必須唱52秒國歌
看完以上奇奇怪怪的冷知識,很多人心裡嘀咕:「我只是看一場電影,怎麼有那麼多規矩?」事實上,如果你去過其他國家看一場電影,我國電影院的這些規矩真的不算什麼。
舉個例子,以盛產寶萊塢電影的人口大國印度來說,看電影前需要老老實實過安檢,並且會舉行一場儀式感滿滿的活動—— 唱52秒的國歌: 電影正式放映前,一般有10~15分鍾廣告,當大銀幕上出現印度國旗的飄揚畫面時,觀眾全體起立唱國歌,這個嚴肅的儀式結束後,才開始正式放映影片。
圖|印度最「接地氣」電影院:能容納1200人,開播前還要唱國歌
當電影放到精彩或感人之處,電影屏幕上還會忽然打出一行類似「現在休息,小吃部已開始為大家提供小吃」這樣的字幕,最後影院工作人員開始在電影院內售賣小吃。
一位印度導演表示:「在難以見到KTV和酒吧的印度城市裡,電影院既是印度人的夜總會,也是印度人的神廟,因此一個電影院影廳能容納1200人。」
這不禁讓我也感到好奇:
假如在國內開一個1200人的電影院
會長啥樣?又會發生哪些有趣的事情?
「看來,還是自家的電影院舒服啊!」
足不出戶就能看遍全國博物館
隨時隨地,720°在線看展
3D精品文物、AR/VR體驗
最新3D博物館和文博資訊
都能在這里找到
㈧ 如何評價一步之遙 zt 知乎
它其實是部"荒誕派戲劇"。
作為一個進電影院遠沒有進劇場多的人,本不敢妄談電影。然而《一步之遙》有著太多理由,讓我作為一個戲劇觀眾發出點聲音。
《一步之遙》確實不是一部合規的商業電影,然而這是一部充滿了戲劇元素的,藝術水準頗高的作者電影。和絕大多數以「敘事內容」為影片骨架的電影不同,《一步之遙》是一部帶著「荒誕派戲劇」骨架的電影。整部電影無處不涌現著濃重的荒誕氣息,而在這荒誕而魔幻的世界中,又充滿了真實和清醒。
和我看片前看到評論時的預感一樣,大部分觀眾的「不接受」,幾乎跟一般戲劇觀眾看到荒誕派這種略帶「實驗戲劇」風格時的不適感如出一轍。
上世紀50年代西方興起的荒誕派戲劇的主要特點在於「反戲劇」:它拒絕合規的敘事方式,拋棄故事的邏輯性和連貫性;它以大量象徵和暗喻的的手法來烘托主題;它多用喜劇的手法來表達嚴肅的悲劇主題。
荒誕派作品的對話和行動,看似無意義且不連貫,但卻有一種內在的聯系。荒誕派作品從來都不想讓觀眾在舞台或是鏡頭中產生的「幻覺」中麻痹自己,更重要的意義在於通過「荒誕」的方式,啟發他們對於真實生活的思考。
看到這里,如果看過片子的朋友,可以回想一下是否有相似的感覺?
《一步之遙》絕不是一部任性胡鬧的作品,它體現出導演一貫的藝術追求。姜文沒有向類型片屈服,沒有向電影工業的固有模式屈服,沒有向大眾審美屈服。不管大眾喜歡還是不喜歡,《一步之遙》賺錢還是不賺錢,他都沒有食言,站著把片子拍完了。
不怕劇透的同學,就請往下看。《一步之遙》這部用鏡頭呈現出來的舞台作品,確實讓我喜歡不已。
如果大家更多地被花域總統的宏大歌舞秀吸引,便容易忽視了影片在最開始的三個重要元素:
1. 馬走日的旁白
2. 武七的長段獨白。
3. 對於《教父》的戲仿。
在開場的五分鍾內,導演其實已經特別坦誠地把本片的風格告訴了所有觀眾。
馬走日的獨白是第一個線索。
如果看過《黃金時代》的朋友可能會熟悉這樣的手法:角色在故事進行時,對著鏡頭開始敘述了。和《黃金時代》中一樣,馬走日越過了銀幕中的那個「幻覺世界」,直接和銀幕外的觀眾對話了。他存在於故事之中,又以一個上帝視角看待整個故事。
馬走日的獨白給影片開頭,也給影片結尾。這一切的喻意再明顯不過——銀幕上的兩個多小時,都是馬走日的臨終回憶。
《一步之遙》沿用的「二十世紀初上海」時代背景,根本就是個幌子。導演的意圖很明確,他告訴大家的是:「這不是真的,這是一場夢,或者是,這是一場戲。」
德國戲劇家布萊希特提出的「陌生化」或者說「間離」(Verfremng),目的也正是不想讓觀眾「沉迷」於舞台製造的幻覺當中。
「間離」效果的舞台演出,演員表明自己足在演戲,觀眾是在冷靜地看戲,演員和角色的感情不混合而使觀眾和角色的拍物圓感情也不混合在一起,從而保持理智的思考和評判。
初次見到「間離」,一定會有著「這螞岩里怎麼莫名其妙斷了?」的感覺。而每有這樣的感覺,其實就說明了一件事:「導演希望你在這里思考。」
武七的獨白,則是第二個線索。
這段獨白所使用的表現方法,完全就是舞台獨白的處理方式。
我們可以看到,全片的語言風格和表現風格自此打下基調。無論是花域總統大選時,姜文和葛優那極盡誇張,像相聲一般的舞台對話;還是武大帥全家老小聚餐時,怪誕的儀式感;又或者片尾襲塌馬走日將武六擊昏,在風車外面的獨白,都體現了同樣的語言風格。
《一步之遙》中所有的台詞,都在以戲劇的方式去說。角色的台詞在傳遞文本涵義之外,更為重要的功能是在交流中傳遞能量,顯示人物關系。在文本涵義之外,舞台劇的台詞本身就能通過音韻與氣息傳遞出美感。
整部片子的戲劇風格在此可見一斑。當我們突破「表意」的潘籬去看藝術作品,才能得到更廣闊的美學體驗。
而對於《教父》的戲仿,則開啟了第三條線索。
戲仿不是模仿,是帶有超越性的,互文性的再創造。影片中從頭到尾大量的戲仿難以例數,對於電影工業的,對於第三帝國的,對於行政體制的,對於20世紀流行現狀的,幾乎從頭到尾都沒停下來過。
如此頻繁的戲仿能夠看出導演的野心:戲仿在全片中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從一而終的的戲仿構築了全片的後現代語境。
是非,對錯,善惡,美醜,類型片中常有的英雄人物和偉大價值觀在後現代語境中通通失去了依附,變成了一個個平等的表現符號。價值判斷成為了整部電影所唾棄的內容。
陌生化,舞台語言,戲仿。這三個戲劇要素是貫穿《一步之遙》的骨架。
一個間離的,帶有戲劇美感的,消解了價值判斷的電影,才是《一步之遙》的真正面目。以敘事為骨架的作品不同,「怎麼說」比「說什麼」在這部荒誕派作品中更為重要。
在這樣的框架下,影片的各處場景與人物一一建立起了聯系:30分鍾的宏大歌舞烘託了完顏英;黑白電影的拼貼對比了武六;與俄羅斯胖妞的婚禮點明了武大帥;而最後的風車和草地,則屬於馬走日。
同時,怪誕而對比強烈的場景充斥整部電影:巨大的月亮、浮華的舞台、艷俗的建築、最後一幕的風車以及漫山遍野的新人,以及我最喜歡的一幕「覃老師開機關槍」,無不共同構成一個超現實主義的宏大夢境。
姜文絲毫不掩飾自己對於超現實主義的敬意。在片中採用的一句詩:「我找到了/愛你的秘訣/永遠作為第一次。」便是超現實主義先驅布洛東的作品節選。而這一句,同樣也是姜文好友,本篇編劇之一廖一梅的先生,戲劇導演孟京輝的微博簽名語。
說到底,《一步之遙》的敘事也並非大部分觀眾所描述的那般破碎。馬走日幫武七洗錢,舉辦花域評選;完顏英逼婚馬走日,與之狂歡;馬走日「誤殺」完顏英,尋求開脫;武六逐步接觸馬走日,產生愛慕;武大帥為保聲譽,決定處決馬走日;武六助馬走日逃亡,馬走日獨自面對現實。
每一個敘事橋段之間的銜接都有理有據,清楚明顯,我確實不明白「看不懂」從何而來。影片中所存在的象徵並不少見,至於每一個「暗喻」所義為何,無非是希望激發觀眾更多的思索。
我知道大家還是想問:「影片到底說了啥?」
這個答案很重要,也很不重要。如果硬要說一個影片涵義,便是導演本身對於情愛關系的思考。但導演卻不希望將自己的思考結果灌輸給每一個觀眾,而是希望他們能借影片中的思考,激發自己的思考。《一步之遙》並不「再現生活」,也拒絕附庸於生活的幻象。
如果你將《一步之遙》看做一個尋常的,現實主義敘事的作品,便就偏離了它的評價體系。這就好比評價美酒之時,用「缺乏嚼勁」來否定它,是毫無意義的。
如果把《一步之遙》當做一部現代主義風格的作品來鑒賞,無疑稱得上優秀二字。
《一步之遙》從來就沒有想要講述一個「二十世紀初的真實上海故事」。它創造了一個夢境的,怪誕的,瘋狂的空間;然而,它又在故事和人物中透露著冷靜,嚴肅,甚至殘酷。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一個中國導演,用鏡頭體現出如此豐富的戲劇感。我也是第一次嘆服與這樣美妙的跨界結合,大呼過癮。姜文毫無疑問是自負的,他的目標從來都不是類型片之魁,而徑直指向布洛東、博格曼和德里達。
我敢斷定,如果姜文執導一部舞台作品,可能不亞於中國任何一位戲劇導演。然而,他選擇了電影,他的能力讓《一步之遙》這部藝術電影登上主流商業銀幕,並且得到如此高的曝光量和關注度,可以說是作者電影,甚至所有獨立藝術的一件幸事。
作為一部沒有照顧大眾審美的作品,《一步之遙》的藝術性無可指摘。我同樣也反感在推廣環節中的營銷噱頭,那是對普通觀眾的不負責任。這是一部對於觀眾有要求的電影,當它在以娛樂為第一目標的商業院線中出現,確實有點格格不入了。
但是,如果你看完了這部作者電影,我建議你再細細品味一下其中滋味,不要因為它「沒那麼爽」,就妄下定義。
藝術的功能永遠不是用以消費,而是予人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