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安電影院
1. 萬安縣影視城臨時菜市場搬遷後將如何規劃
盡可能滿足居民的消費需求,提高市場的經營效益和服務品質。
1、合理利用空間,規劃布局:市場規劃的關鍵是合理利用新址的空間,制定合適的布局方案以確保市場管理的高效性和市場營銷的優勢。
2、引進優質商戶:在新的市場中,應該優先選擇優秀的商戶,建立規滲螞范化的市場管理模式,提升市場的管理和服務水平,提高市場整體的形象和品質。
3、安全管控方案:市場方需要制定相應的安全管理措施,如場所安全管控、防火和應急救援措施等,確保市場的環境和人員叢鋒埋安全。
4、環保和衛生:市場方還應該考慮市場衛基拿生和環保問題,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清潔衛生和環保方案,保證市場的整潔、衛生和環保。
2. 萬安影視城怎麼荒廢了
萬安影視城荒廢是因為數物:
1、當地目光短淺,唯利是圖。
2、開發商資金短缺,財力不足。
3、鄭攔規模太小,對劇組沒有吸引力。
4、薯叢液規劃失誤,資金回籠不暢!
3. 浙江省杭州市萬安西苑是什麼區
萬安西苑
小區位於東河邊上,慶春路與直大方伯交叉處,對面就是浙一和浙二醫院,小區環境好,總共有11幢房子,6幢多層帶電梯及5幢小高層房子。周邊生活及娛樂場所完善,小區出來就是慶春電影院及肯德基,交通便蘆渣利,公交眾多,邊上就是東河公園,是居家與投資之選。
基本信息
查看更多>>
小區地址: 慶春路直大方伯42號 查看周邊地圖>>
物業類型: 普通住宅扮昌
開發商: 杭州誠安房地產營銷代理有限公司
物業費: 0.6元
物業公司: 浙江廣廈物業管理有限公司
總戶數: 610戶
停車位: 1500
綠化率: 25%
容積率: 1.8
總建築面積: 20000平方米
房價走勢
查看更多>>
萬安西苑
12月均價31273元/平米,比11月下跌1.91%
潮鳴板塊
12月均價23160元/平米,比11月下跌0.42%
周邊配套
查看更多>>
學校
浙江中醫葯大學耳聾康復研究所、大成實驗學校刀茅巷校部、人民中學、東方愛嬰早期教育中心、杭州口腔醫院大學路門診部、浙江名中醫館、大學路北口、浙江名中醫館、大學路北口(興業銀行大廈)、海豚灣嬰童生活館;
交通
大學路北口(興業銀行大廈)(14; 14; 18; 18; 32; 32; 40; 45; 45; 59; 60; 401; 528; 834; k14; k14; k18; k18; k32; k32; k40; k45; k45; k517; k517; k517; k517; k528; k59; k591醫院專線; k591醫院專線)、大學路北口(212; 212; 335; k335)、菜市橋(29; 29; 40; 40; 62; 87; 87; 187; 187; 335; 401; 528; 528; 834; b2; b2; b2區; b2區; k207; k207; k273; k273; k288; k29; k29; k335; k40; k40; k528; k528)、浙一醫院(14; 18; 45; 60; 62; 62; 68; 68; 208; 208; 212; 401; 401大站; 607a; k14; k18; k186; k207; k207; k45; k591醫院專線; k591醫院專線; k60; k62; k62; k68; k68; k836; k836)、浙一醫院(慶春路電信營業廳)(k517; k517)、浙一醫院(話機世界)(k517; k517)、皮市巷口(14; 18; 45; 59; 111; k14; k18; k186; k45; k59)、葵巷建國路口(29; 29; 40; 40; 62; 87; 87; 187; 187; 335; 335; 401; 528; 528; 834; 834; k207; k207; k273; k273; k288; k29; k29; k335; k335; k40; k40; k528; k528; k62)、葵巷(49; 49; 55; 114; 115; 335; 809; b支3; b支3; k335; k49; k49)、馬市街(30; 62; 401; 401; 401大站; k288; k30; k30; k62);
購物
可的便利店刀茅巷店、喜士多便利店、杭州聯華萬家福超市廳嘩扒、凱旋門商業中心、舒鄭水果超市、聯華刀茅巷店、可的、每日便利連鎖、每日便利連鎖、宜康潮鳴寺巷店;
4. 泉州有什麼玩的地方
泉州十八景簡介
塗門街
又叫「土門街」,因傳儲存、輸送建造東西塔土石方而得名。塗門街位於泉州市區中心地帶,東起溫陵路,西至中山路,全長1005米,是集商貿、旅遊、文化等為一體的繁榮地段。在這條長僅1000餘米的街道上,有著眾多的「海絲」文物群,分布著13處宋元文化遺存———清凈寺、孔子文廟、通淮關岳廟、東觀西台、祖閭蘇、世家大厝、棋盤園、東魯巷、三十二間巷等。塗門街的建築風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泉州宋元時期的繁榮景象。改造後的塗門街秉承泉州閩南古建築的風格,又與現代建築有機結合。塗門街是泉州最有商機、最繁華的街道之一,入選全國第一批「購物放心一條街」。
東湖公園
址系古泉州八大勝景「東湖荷香」遺址。唐時湖面40餘頃,有東湖亭、二公亭;宋有波恩亭;明有攬古亭。盛植荷花,成星湖荷香勝概。因唐姜公輔、韓愈、歐陽詹等曾在此活動而聞名於世。東湖公園以閩南建築文化為特色,中心湖為主體,環湖布置人文景觀。構建星湖荷香、祈風閣、七星拱月、二公亭、東湖亭、波恩亭、攬古亭等靜區;兒童樂園、雙舟朝陽、遊船碼頭為動區。精築刺桐瑞林等20多處植物山石景觀攬翠全園,以石雕、石刻突現閩南石文化。既有泉州歷史文化內涵又有時代新潮氣息,風格獨特。曾三次獲省「環境優美獎」,還被評為「市民喜愛十佳建築」、「泉州十佳夜景」。1998年以其典雅秀麗、玲瓏多姿的江南園林風格而入選百家中國名園。
五里橋
俗稱「安平橋」,橫跨晉江安海鎮與南安水頭鎮之間的海灣。始建於宋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經13年建成。為花崗石砌成的石墩石樑橋,是我國古代首屈一指的長橋,素有「天下無橋長此橋」的美譽,馳名海內外,經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橋長2255米,有方形、船形、半船形的橋墩361個,橋面寬3-3.8米,橋板長度5-11米不等,最重達25噸,兩側有石護欄;橋上有亭5座:橋東「超然亭」,橋西「海潮庵」,橋中「泗水亭」,兩頭各設路亭一座,供遊人憩息。「泗水亭」,俗稱「中亭」,亭前石柱上有「世間有佛宗斯佛,天下無橋長此橋」楹聯一對,立有兩尊石雕將軍;亭側保存歷代重修碑記14方。西端橋亭留有清代重修碑刻,東端有五層六角樓閣式仿木結構白塔一座。歷經800年滄桑,安平橋成了「陸上橋」。1980—1985年國家撥款進行維修,宋代原貌得以恢復。
蔡氏古民居
位於南安官橋漳里村,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蔡氏古民居建築群主要由蔡啟昌及其子蔡資深於清同治年間(公元1862年)至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興建。現存較為完整的宅第共16座,單體建築多為三進或二進五開間的布局。蔡氏古民居建築群,座座屋脊高翹,雕梁畫棟,門前牆磚浮雕,立體感強,窗欞鐫花刻鳥,裝飾巧妙華麗,門牆廳壁書畫點綴,別有一番情趣,篆隸行楷,各具韻味,留下較多當時名流的書畫。隨處可見的木雕、泥塑、磚雕及石雕,工藝精美,多數採用透、浮、平雕等手法。雕琢內容豐富多彩,有禽獸、花鳥、魚蟲、山水人物,圖案古博。古民居精美的雕飾,不僅集中表現了閩南成熟的雕塑藝術,而且反映了受印度佛教、伊斯蘭教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築藝術的影響,被譽為「閩南建築的大觀園」。
府文廟
位於鯉城區中山路泮宮內。始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初年(公元976年),後移他處,大觀三年(公元1109年)遷回原處重建,現有建築仍保持清初原貌,為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孔廟,2001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主體建築大成殿是祭孔的正殿,面闊七開間,進深五間,為典型的宋代重檐廡殿式、抬梁式木構架,斗拱層疊,梁枋縱橫,雕飾有小龍、飛禽走獸、花卉草木;殿柱皆石,前有露台,翼以扶欄,下為甬道、拜庭;庭外泮池,築有元代石橋,橋面鋪72塊長方形條石,代表孔子的72個得意門生;東西為兩廡,前為大成門、金聲玉振門。東畔明倫堂,為文廟現存主要附屬建築,堂前露庭、泮池和石橋均保存完好。西有泮宮及鄉賢名宦祠、狀元祠十餘座。廟內陳列資料十分豐富。大成殿正廳中央供奉著孔子聖像,東西兩側供奉四配及十二哲人,陳列祭孔禮器、樂器和泉州歷代名人遺著遺物等文物共500餘件。靈星門鄰塗門街地段,原為府文廟建築群范疇,後辟為他用。為了完整保護文廟建築群,2000年,市委、市政府作為重點工程,投資1.2億元,折遷菜市場及3個企、事業單位,建成文廟廣場,既有效保護遺址,又成為市民休閑健身的場所。
開元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首批4A級旅遊景點。地處市區西街,始建於唐武則天垂拱二年(686年),原名「蓮花寺」,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下令全國各州建一座開元寺,遂改為現名。全寺佔地面積7.8萬平方米。規模宏大,構築壯觀,景色優美,曾與洛陽白馬寺、杭州靈隱寺、北京廣濟寺齊名。主要有大雄寶殿、甘露戒壇,東西塔等建築。大雄寶殿是中軸線的主建築,始建於唐朝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現存建築物是明代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遺物。大殿通高20米,保存唐朝宏模巨制、巍峨壯觀的建築風格。甘露戒壇始建於宋,現壇系明初重建,為全國三大戒壇之一。聳立在拜庭兩側廣場中,相距約200米的八角五層樓閣式仿木結構石塔就是泉州東西塔,為全國四大名塔之一。東塔名「鎮國塔」,通高48.24米;西塔名「仁壽塔」,通高44.06米,略低於東塔,其規模與東塔幾乎完全相同。兩塔為我國古代石構建築的瑰寶,系歷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標志。
崇武古城
位於惠安縣東南海濱,瀕臨台灣海峽,系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江夏侯周德興經略海防時為抵禦倭寇所建。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抗倭名將戚繼光、俞大猷視師崇武,北城門橫眉石刻「威鎮海邦」傳為戚所書。清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鄭成功駐此抗清,傳有「馬蹄石」遺存。1988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三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城內外,有20多處分別始建於宋、明、清,後經修葺延續至今的宮庵廟堂等古建築遺存,與古城構成了可供參觀稽古的古跡群。尤其是城外3公里處的大乍山龍喉岩,既有新石器時代遺址,又有記述古城史事的文人詩家摩崖石刻。城外半月海灣,著名畫家洪世清創作的大地岩雕———「魚龍窟」,以及著名書藝大師朱屺瞻、錢君陶、劉海粟等人的篆刻書法精品鐫刻在奇石怪礁上。古城下還建有現代石雕博覽園及省級海邊森林公園。登臨古城,足可探古覽勝。
洛陽橋
在今惠安、洛江分界處的洛陽江入海口,又名「萬安橋」。於北宋皇5年至嘉4年(公元1053-1059年)由郡守蔡襄主持建造,歷六年竣工,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橋。因在江海交匯處造橋,江闊水深,工程艱巨,造橋者首創「筏型基礎」以造橋墩,種植牡蠣以固橋基,是我國古代重要的科學創新。該橋與盧溝橋、趙州橋、廣濟橋並稱為「中國四大古橋」。現橋長834米,寬7米,尚存船形橋墩46座,橋之中亭附近歷代碑刻林立,有「萬古安瀾」等宋代摩崖石刻及石塔、武士石像等。橋北有昭惠廟、真身庵等遺址,橋南有蔡襄祠,祠內有蔡襄《萬安橋記》宋碑。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泉州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考察景點之一。
牛姆林
由於景區內擁有「板根」、「絞殺」、「寄生」、「莖花」等熱帶雨林生態,被遊客稱譽為「閩南西雙版納」。因「勢若牛姆,孕崽懷寶」而得名,是集山區特有的自然景觀、森林景觀之大成的省級自然保護區。區內有維管束植物214科1800多種,野生脊椎動物96科200多種,野生蝶類73種。牛姆林名人仙跡薈萃,是一個天然的森林浴場和氧吧,是旅遊避暑勝地。目前申請國家4A級生態旅遊區已通過省級驗收。現區內建設有旅遊飯店、動植物標本館、旅遊購物街、熊園、高空滑索、射箭場等旅遊配套設施。已成為閩南重點生態旅遊區,每年有10萬人到此旅遊,是我省沿海地區生態旅遊建設的典範。
清水岩
位於安溪縣城西北的蓬萊山,始建於北宋,至今已有950多年,內奉中國百仙之一清水祖師,是國家4A級風景名勝旅遊區,又是享譽海內外的朝聖旅遊地。清水岩是全國惟一主殿建設呈「帝」字形結構的岩寺,景區內樓閣殿宇巍峨宏偉,水色山光秀麗神奇,文物古跡星羅棋布。現存文物古跡中,有宋代29處,元代1處,明代8處,清代5處,近代拓展23處,加上天造地設的自然景觀,構成了令人神往的「蓬萊仙境」。清水岩的碑刻、摩崖石刻,涉及宋、元、明、清以至現代,其中宋代「岩圖」碑最為珍貴,系省級保護文物。
清源山
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為泉州城北屏障,海拔498米,面積62平方公里,主景區距市區3公里。清源之奇以石,清源之靈以泉。元人贊譽「閩海蓬萊第一山」。「清源鼎峙」為舊泉州十景之一,歷來為遊客登臨覽勝。據泉州府志記載,清源山最早開發於秦代,唐代「儒、道、釋」三家競相佔地經營,兼有伊斯蘭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動蹤跡,逐步發展為多種宗教兼容並蓄的文化名山。景區內流泉飛瀑、奇岩異洞、峰巒疊翠、萬木競秀,以宗教寺廟宮觀、文人書院石寶以及石雕石構石刻等文物為主的人文景觀幾乎遍布清源山的每個角落,現存完好的宋、元時期道教、佛教大型石雕共7處9尊,歷代摩崖石刻近600多方,元、明、清三代花崗岩仿木結構佛像石室3處,以及近代高僧弘一法師(李叔同)舍利塔和廣欽法師塔院。自古以來,清源山就以36洞天、十八勝景聞名於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彌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賜恩岩等為勝。其中以老君岩為代表的六處宋元時期的清源山石造像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西湖公園
位於市區西北部清源山南麓,是西北洋滯洪排澇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區處於一片低窪的平原地帶,以往發生較大洪水時,主要靠自然水面及稻田滯洪,俗稱「西北洋」。由於洪澇災害嚴重,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建設西北洋滯洪排澇工程被列為市人大十二屆五次會議一號議案。從1999年6月起,投資1.7億元,歷時兩年多,建成由三座名橋、三片水域和四座島組成的西湖公園。西湖面積達100公頃,其中水域面積82.28公頃,廣場道路面積1.72公頃,綠化面積16公頃,種植樹種達200多種。西湖繁花錦簇,波光瀲灧,與清源山自然接壤,清源山秀麗翠綠的山色與西湖浮光盪漾的美景相得益彰,湖光山色渾然一體,極具園林之美,是市區具有良好生態環境的湖上園林。2001年12月獲得建設部「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榮譽稱號。
深滬灣
位於晉江東南海濱,從石獅的永寧到晉江的衙口、深滬形成一個秀麗的海灣,其間沙灘綿延數公里,猶如一條銀色的項鏈鑲嵌在藍天碧海之間。灘前碧波萬頃。灘面金黃開闊,景色蔚為壯觀。沙灘清一色的細純沙粒,如銀屑布地,質細坡緩,沙軟潮平。灘床寬闊,舒展廣拓,潮漫灘上,濤聲柔和。海水潔凈,水溫適中,是沙灘休閑、踏浪嬉水和開展各種海上沙灘活動的理想場所。沿岸而來,國家級深滬海底古森林自然保護區、施琅將軍紀念館、鎮海宮、龍泉宮、大道公宮和煙墩山上的烽火台等人文、自然名勝掩映其中。明季倭亂,這里曾經是抗倭前沿,清初為了統一祖國,施琅曾經在這里牧馬練兵,現為全國著名僑鄉,風俗淳,人情美,是遊客觀光的勝地,是海外僑親和台港澳胞尋根謁祖的搖籃故地。
天後宮
始建於宋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是現存媽祖廟中建築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年代最早的一座,並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上,媽祖故里莆田一度隸屬古代東方第一大港泉州管轄,由於泉州民眾不斷向外移民和進行貿易活動,媽祖信仰遠播祖國大陸及台、港、澳各地。目前,泉州天後宮除較完整地保存有雄偉的大殿、後殿等古代建築外,在政府及海內外信眾的熱心資助下,還陸續修復了山門、戲台、鍾鼓樓、東西廂廊等建築,並將繼續復建梳妝樓。建置於宮內的閩台關系史博物館收藏有大量的珍貴歷史文物和民俗文物。泉州天後宮是在泉州港逐漸成為全國對外貿易中心之際的南宋時期建成,是研究海外交通史的重要史跡。
黃金海岸
位於台灣海峽西岸的石獅永寧鎮,包括閩南黃金海岸旅遊度假村、城隍廟、鎮海石、古衛城遺址等。閩南黃金海岸旅遊度假村由香港友幫國際集團獨資興建。規劃佔地6000畝,首期開發1980畝,投資近3億元。目前度假村主要項目及設施有:金沙游樂園、海底世界、海豚表演館、海天佛國、踏浪觀音、遊艇俱樂部、練馬場、海濱浴場、露天夜總會、購物街、黃金海岸大酒店、郵電賓館、海洋賓館、教育培訓中心等較具規模與特色的游樂項目和服務設施。黃金海岸風光旖旎,四季如春,已成為集行、游、吃、住、購、娛於一體、旅遊內涵十分豐富的濱海旅遊度假區,是我省十大重點旅遊景區之一。
仙公山
原名「雙髻山」,位於洛江區馬甲鎮,於南北朝時(公元480—502年)祀「何氏九仙」而得名。其主峰758.5米,氣勢雄偉,岩崖陡立,雲霧繚繞,徑曲林幽,含煙凝翠,風光旖旎,擁有眾多的寺宇亭榭、文物古跡和迷人傳說;以「靈、奇、秀、險」為特色,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有豐山洞、白水岩、朝天閣、仙靈橋等勝境,還有宋代朱熹、王十朋,明代張瑞圖等歷代文人騷客留下的摩崖石刻,是集宗教朝聖、游覽觀光、休閑娛樂、修學度假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有「八閩名勝無雙境,絕頂蓬萊顯九仙」之美譽,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和首屆泉州市十佳風景名勝區。
岱仙瀑布
位於德化縣水口鎮,主要由號稱「華東第一瀑」的岱仙瀑布、溫文爾雅的油漏祭瀑布以及一路的山光水色組成,是一處不可多得的生態旅遊景區。沿赤石溪而上,一路溪水潺潺,濃蔭覆郁,林木蒼蘢,藤蘿虯結,蘊深涵幽,鳥鳴谷應,峰迴壑盪,沿路神形俱備的自然奇觀,構成了獨特的原始生態幽境。油漏祭瀑布,溪水沿著寬110多米如刀削的峭壁汩汩流下,波光粼粼,噴珠濺玉,宛如千萬串斷線的珍珠織成的銀毯,輕鋪舒展鑲在懸崖峭壁之上。岱仙瀑布,溪水從山勢險峻的高峰直瀉而下139米,雲翻雪傾,雷霆萬鈞,十分壯觀。站在瀑布下,煙霧騰騰,撲朔迷離。若是晴天,瀑布前方彩虹如天橋凌空飛架,美不勝收。岱仙瀑布的右上方有一座飛仙亭,傳頌著仙女顯聖救民的美麗故事。憑欄探首,下臨深淵,岱仙雙瀑左右烘托,氣勢非凡。
鄭成功史跡
分布在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家鄉南安。它們是位於石井鎮的延平郡王祠、鄭成功紀念館·碑林和位於水頭鎮的鄭成功陵園。延平郡王祠,位於石井鎮鰲峰北麓,始建於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殿中有康熙皇帝詔賜鄭成功遷葬時所撰聯一對。鄭成功紀念館位於石井鎮的鰲峰山上,佔地3000餘平方米。紀念館介紹英雄一生的豐功偉績,陳列200餘件珍貴文物。佔地10畝的鄭成功碑林,既有碑亭詩閣,又有石刻廊群、集全國、世界各地200多幅的題字,融楷書、行書、草書、隸書於一廊,歌頌了鄭成功愛國主義的崇高精神。坐落在南安水頭覆船山處的鄭成功陵園,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凡來泉州者,幾乎都要到成功史跡走一走,默祝忠魂與山河共存,永垂不朽。
5. 漫談江湖,《古惑仔》中洪興社的原型究竟是誰
1994年,香港最佳拍檔電影公司將牛佬的黑幫主題漫畫《古惑仔》搬上熒幕,改編成同名電影。一經上映,就火爆港台大陸以及東南亞各地。該系列電影票房大賣,不斷加拍續集,僅僅是正傳系列一拍就是六部(人在江湖、猛龍過江、隻手遮天、戰無不勝、龍爭虎鬥、勝者為王),拿下十二億票房。
該系列電影的火爆不僅讓鄭伊健(陳浩南),陳小春(山雞)等一眾主演紅極一時,也讓「洪興社」等黑幫進入普羅大眾視野,從電影誕生之日直至現在,人們不斷在問,洪興是否真有原型?
要探詢這一問題,就不得不追溯歷史,從洪門(天地會)、三合會、和合圖、14K和新義安說起。
01
洪門(天地會)
洪門也稱「天地會」。清代南方主要秘密結社。以拜天為父拜地為母得名,俗稱洪幫。洪門的起源是一本糊塗賬。乾隆五十三年捕獲了台灣天地會(天地會亦稱洪門)大統領嚴煙,審訊時提及洪門起源,一問三不知:「此教起於何年,我實不能知道。但聽陳彪說,此教年代久遠,從前有個朱姓、李姓同起的。朱姓叫朱鼎元,李姓實不知道名字……」
關於發源地,也不清楚。四月十四日,嚴煙供說:「聞起自川省。」政府當然要細查,將四川翻得翻天覆地,翻成了「川四」也沒什麼結果。四川總督李世傑實在找不出洪門根據地,八月壬辰上奏:「四川省到處查訪,實無天地會之名。」
但不論怎樣,目前普遍流傳的洪門起源主要有三種說法。一種說法源自天地會內秘籍,其自稱系福建少林寺僧於康熙甲寅年(1674)年或雍正甲寅年(1734)年創立;另一說法是民國以後,洪門成員稱其會創自鄭成功;還有一種說法是,根據檔案以及清代官書記載為福建漳浦僧提喜(即洪二和尚)於乾隆二十六年(1761)或三十二年創立。
天地會以反清復明,順天行道,劫富濟貧等為口號,反映了當時平民的民族觀念和反對壓迫的要求。其成員所處社會經濟地位的低下,使他們更需要互濟互助。因此,忠心義氣便成了會內最高的道德規范和達到組織上團結、經濟上互助的重要保障。天地會最初主要在福建、粵東及台灣一帶流傳,稍後發展至廣東全省及江西、廣西、貴州、雲南及湖南等省。鴉片戰爭後 ,又傳至四川、湖北、安徽及江浙等省。清前期除了天地會本名外,還有添弟、小刀、雙刀、父母、三點、三合等10餘種名目。鴉片戰爭後又出現了哥老會等大量分支,以致各地山堂林立,成為天地會一大特點。
雖然起源搞不清楚,但洪門在中國近代歷史中卻鬧得轟轟烈烈。風雲200年,其分支組織白蓮教、紅燈照、紅槍會、大刀會、小刀會、袍哥……天天鬧著要「反清復明」。清廷嚴禁秘密結社的活動。但洪門中人反對清廷的活動從未停止。天地會曾多次舉行武裝反抗斗爭,清前期除盧茂起義與李少敏起義外,重要的還有台灣林爽文起義﹑台灣小刀會起義﹑陳周全起義起義。鴉片戰爭後,天地會發動的武裝起義,影響更大。重要的有廈門小刀會起義﹑上海小刀會起義。其中太平天國時期,天地會的活動甚為活躍,其首領洪大全(焦亮)﹑羅大綱等都曾率領會眾參加太平軍,在兩廣地區天地會建立的大成國﹑昇平天國﹑延陵國等短期政權,也配合了太平天國的斗爭。
辛亥武昌起義,四川、陝西、湖南、浙江等地均由洪門率先發動。海外的洪門組織,不僅在經費上對革命黨人給予大力支持,而且派人直接回國參加革命。其中的厲害人物當有洪門堂主袁靜雪,此人差點打進敵人的被窩。她是袁世凱的女兒,溥儀選妃時的種子選手。可惜十進八時被淘汰了。另一個就不得不說孫中山了,孫中山是洪門中職位很高的「雙花紅棍」,其在《孫文學說》提及了洪門:「洪門者,創設於明朝遺老,起於康熙時代。蓋康熙以前,明朝之忠烈士,多欲力圖恢復,誓不臣清,捨生赴義……」
清滅亡後,「反清」「安清」失去意義。洪門喪失斗爭目標,逐漸蛻化變質。進入民國以後,國內的天地會組織大多成為少數人爭權奪利的工具或為反動統治階級反對革命﹑鎮壓人民的幫凶。海外的洪門組織,則大多數仍繼續作為團結華僑的重要紐帶而存在,只有少數成了黑社會組織。
轉化成黑幫的洪門,活躍在華南地區。20世紀初,洪幫是上海幫派勢力最大的,地位最高的人是范高頭。黃金榮、李超五、劉福彪、潘鈺卿都是他一手帶出來的。
洪幫最先由福建擴展到廣東、廣西,覆蓋整個華南地區,然後以廣東、福建為跳板,發展到台灣、澳門,及東南亞、美洲等其它地區。
02
三合會
香港黑幫往上要追溯到清代的「洪門」,後改稱「三合會。據傳,三合會的名稱就與廣東有關,一種說法是三合會單指廣東的洪門組織,因為廣東省有東江,西江,北江三條河流;另一種解釋則認為:三合會稱謂起源自洪門首任香主陳近南率眾起義失敗,戰死於廣東省惠州的高溪廟,其徒眾擁天佑洪(原名蘇洪光者)繼續與清廷對抗。他們認為當時天時,地利,人和都恰到好處,故又名三合會。
清朝亡後到二次大戰後,三合會已經演變成為香港傳統江湖秘密結社的統稱。近半世紀以來,三合會的各幫派行為包括收取保護費、販賣毒品、洗黑錢、非法賭博、經營性產業等所謂黃、賭、毒的偏門行業。個別成員亦會進行偷竊、詐騙、綁票及恐嚇勒索等犯罪行為。香港大型的三合會會員約20多萬人以上,大部分小型街頭幫派里中有7-10%的黑社會成員是活躍份子,若然統一所有香港三合會和黑幫,可達致40萬-50萬人以上,所以香港往往將三合會與黑社會混在一談。換句話說,三合會是個筐,什麼幫派都可往裡頭裝。
03
和合圖
19世紀80年代,由於清末政府的固步自封與腐敗無能,當時百姓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情況屢見不鮮。從而導致大批百姓流亡港澳地區,尋找安身立命之所。這其中有一部分被當成「豬仔」,讓人販子販賣到港澳地區,充當社會最底層的苦力人員。這些被當作「豬仔」賣掉的主要的就是四邑「南番順」人,所謂南番順是彼時對廣佛轄區的統稱,地區有廣州、佛山、順德等地。四邑人,包含台山、開平、恩平、新會、客家人,圍頭人(佘族)等。這些「南番順」雖然人數眾多,卻並沒有自己的組織。作為社會的最底層,他們經常受到上層社會的壓榨與凌辱。
1884年8月5日,中法戰爭爆發。南番順工人們雖身在香港,卻心系國家安危。在戰爭正式爆發後,工人們聯合本土圍頭人,拒絕接駁法國船隻的一切貨物。法國商船立馬向海事處,水警等部門求助。之後水警以《商船條例》為由,稱工人不卸載貨物就是犯法,因此拘捕的工人達數十人之多。此事發生後,身為圍頭人的賴忠(盲忠,後和合圖話事人。),義無反顧的站了出來。此人早年曾在「拔萃書院」讀書,受過很好的教育,亦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他找到了拘捕工人的水警,請求放人,好話說盡,可並沒有什麼用處。水警方面堅持認定,工人不卸貨就是犯法。
此次事件過後,工人們深知團結的重要。於是在諸多小團體的聯合倡議下,1884年10月3號,爆發了歷史上有名的香港工人遊行示威大罷工。抗議英法兩國鎮壓中國愛國運動,與對工人階級的壓迫。工人遊行示威活動全面爆發,碼頭再無一名搬運工人,使得法國商船的很多貨物無法下船,碼頭的船越來越多,貨物越來越多,很多不能長時間積壓的貨物損壞,法國商人損失慘重。在遊行示威的第三天,港英政府派出軍隊進行鎮壓,派出警察去各個小團體的居所,找團體頭目談話,危言恐嚇,迫使工人們重新去往碼頭,可人雖去了,貨物還是不下了。
10月3日的大遊行備受國際矚目了,此時的港英政府不敢再鬧出更大的事件,只能好話說盡後,派出警員與軍隊一起幫忙卸貨,但凡願意卸貨的工人亦出高價聘之。團結罷工的成果使各個小團體看到了團結的力量,罷工事件一結束。活躍的賴忠「盲忠」就聯絡每個小團體加入,聯合注冊了名為「合和圖」的「合法社團」。而「和合圖」的首任掌舵,便是有「盲忠」綽號的賴忠。賴忠手下又有十二名小幫派首領分別為馬騮王、方萬仔、豆皮梅、大眼勝、尖不甩、叻仔、袁坨坨、先生多、矮仔周、扁垯垯、駝背華於崩牙才,分管十二個小幫派。在後來「和合圖」也被叫「合和桃」「老歪」,而賴忠就是「歪嘴皇帝」。後期香港很多的知名幫派,便是在「和合圖」分支出去的,包括現在香港最活躍的社團「和勝和」,還有「和利群」、「和一平」、「和二平」「和利和」等等這些,全是「和合圖」的分支。俗稱「和字頭」。
04
和勝和
1884年-1909年,和合圖在香港共成立有26個小堂口,他們也沒有嚴格的幫規制度,亦沒有高低職位之分。其他分支與堂口分別稱為「勝和」、「利群」、「洪勝」、「勝義」、「義堂」、「一平」、「二平」、「利和」、「勝堂」等等。
進入20世紀,香港經濟開始繁榮起來,通商、港口等條件使得前往香港做工的人也越來越多,這些人多是苦力,為爭飯碗,同鄉或同地區的人自然要相互照顧,幫派之間常常相互爭搶生意,發生械鬥是家常便飯。
當時的港英政府懶得管這些打架搶生意的事情,只要不鬧出人命就行,這使得幫派間就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規矩,以暴力手段來爭取自身更多的權益,
1909年勇義堂堂主「黑骨仁」出面號召各幫會要團結起來,要有組織有紀律。於是召集了香港第一次洪門大會 , 黑骨仁也被推舉為香港洪門的「開山祖師」,由於黑骨仁是正宗的洪門成員,他做了「開山祖師」之後便把內地洪門幫會的儀式和等級制度在香港幫會中傳承下來。
這次大會確立了香港洪門的六個職級,老大稱 「香主」 ,往下依次是二路元帥、紅棍、 紙扇、草鞋,最低級的普通馬仔叫 「四九仔」。後來潮州幫的「義興公司」在「紙扇」和「草鞋」之間增加了「五虎將」職位。
同時這次大會決定在各堂口名稱前加一 「和」字,取以和為貴之意 , 形成既獨立又聯合的「和」字頭三合會,比如「洪勝會」改叫「和洪勝」,「勇義堂」改叫「和勇義」 。他們的鼻祖就是前文所提賴忠所創立的「和合圖」。
1909年前,前身是「勝和同鄉會」(東莞市南城區勝和村)的「勝和堂宗祠」勝和堂,於香港九龍的深水埗區九龍仔成立,堂口歸屬和合圖。1909年黑骨仁召開洪幫大會後,在名字前面加了個「和」字,「勝和堂」遂成為「和勝和」。
1925年發生省港大罷工,失業人士助長黑幫擴大,和勝和藉此急速擴張,從和合圖派系中的一個小堂口壯大而成為一個主導和記的社團。
1930年,和勝和宣布脫離和合圖而獨立於和記內,和勝和成為和字頭派系的主流,於中國大陸解放後帶領和記與14K、新義安等社團鼎足而立於香港。
05
14K
說到14K,就必須說到葛肇煌。葛肇煌1934年在國民革命軍第93師當連長,1942年加入軍統,並立下赫赫戰功。1943年任軍統西江獨立行動大隊長,1944年暗殺汪偽政府廣東省長陳耀祖。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軍矢崎勘十將軍知道廣東盛行三合會,故與汪精衛政權的官員李蔭南、郭衛民、馮壁峭利用一些歸國的天地會華僑人士與本地的幫派兄弟,創建了「洪門五洲華僑總會西南分會」(簡稱「西南本部」),來做情報工作,並逼迫小販與苦力工人加入,以維系會中財政。
1945年日本投降的同一天,軍統葛肇煌在廣東省廣州市西關寶華路14號搶佔了「西南本部」,改稱「洪門洪發山忠義堂(會)」,並以「洪門忠義會」之名在廣州展開情報活動入駐會址接管改變其性質。由於其所在為寶華路14號,因此14號成了該組織的別稱。
1949年春,國民黨敗局已定,內部高層一方面在准備撤退一事,另一方面也在安插撤退以後的「暗樁」。保密局負責人毛人鳳授意下屬秘密聯絡兩廣一帶的洪門組織,為國民黨撤退鋪路。
葛肇煌是負責這項任務的最佳人選,他有兩重身份,一是軍統的一個小頭目,二是廣州地區洪門「護法」。
葛肇煌到達香港後把許多舊部集合,尊蔣中正為元首,開始反共任務,再次重組「洪發山忠義堂」。由於台灣政府的資金支持,加上原本軍人出身的組織性與武裝能力,勢力上一支獨秀,形成今天「14K」的雛形。
葛肇煌的舊部主要是49年逃亡香港的國民黨殘部。這些人逃亡香港形成了香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難民潮,港英政府當時把這些敗兵難民安置在摩星嶺公民村。
當時的香港,擁有不少偏激的也很有勢力的左派力量,他們想把這些已經繳械的蔣軍殘部攆出香港,因此時常去摩星嶺難民區挑起事端。而這些手無寸鐵但經歷了無數血戰的亡命之徒也不是好惹的。終於在1950年,這些亡命之徒和香港左派學生演變成了一場大規模的流血沖突。這場沖突,讓港英當局最終做出了一個決定,把十多萬蔣軍殘部和他們的家眷遷往調景嶺,集中安置。
住在這里的敗軍難民當中,有個叫馬鶴凌的人,他妻子在難民營產下一子,成了難民營里最小的難民,他們給這個小嬰兒取名叫馬英九,日後成為了台灣地區的領導人。
調景嶺難民營的條件十分艱苦,這些難民中不乏有曾經的達官貴人或叱吒風雲的將軍,但不管曾經怎麼樣,現在大家都同在社會的最底層。這里沒人管沒人問,新的秩序只能靠拳頭建立起來。葛肇煌與「十四號」的幫眾逃至香港,重建社團,被港英政府列為香港三合會組織。真正的洪發山總會已跟隨國民政府於台北注冊為合法社團,故香港當地幫派改稱葛家軍為14K以作識別,十四K的「K」就是國民黨(Kuomintang)的首字母。當時洪發山其他字堆雖然反對其自稱忠義堂系統,然而實力不足以改變抗衡有準軍隊組織力和武裝的十四號,隨幾十年歷史發展逐漸混淆外界也早已分不清細節,但14K之名的流傳下來還是讓知悉歷史細節的人領略其調侃意味,暗指葛家軍一眾是1949年後政治力產物並非傳系的洪門系統。
在1960至1990年到的三十年間,14K發展迅速,一度擁有20萬會員,擴展成全球華人三大幫會之一。1990年代,不少成員漸漸向中國大陸發展。據1991年統計香港主要成員約有2萬人。在1960及1970年代,因協助反共,故與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有緊密的接觸及互動,然而近年14K已很少扯上政治議題,台灣政府方面亦停止資助14K。
由於其傳承清朝洪門的各種秘密幫規和儀式,加上獨有的三合會詩句和文化,一直是各個幫會中最具神秘性,且被視為源於洪門的正統大幫派,獨特的神秘色彩。有別於其他幫會,14K非香港土生土長,充滿政治色彩。龍頭葛肇煌於1950年代去世,長子葛志雄繼任,綽號「太子」,被視為洪門一脈相傳的正統孝字堆龍頭。
另外十四K還曾專門訓練了一支「12K金釵」女子特別行動隊,由女梟雄率領11名「美女蛇」殺手,巧使美人計引誘,曾大鬧九龍城,截劫毒梟、毒品,陷害某社團,打殺劫掠,無所不為,被譽為世界黑社會大舞台上的一大奇觀。
06
新義安
「義安」是潮汕的古稱,潮州府古代有段時間叫做義安郡,因為潮汕地區自古屬於義安郡,所以新義安又被香港人稱為潮州幫。源自1866年在萬安成立的潮州鶴佬幫。1919年,「萬安幫」分裂,"義安幫"另開山堂,並於1921年用「義安工商總會」名義向香港政府華民政務司署注冊。
向前是軍統頭子戴笠的心腹之一,在抗戰勝利之後,向前得到軍令,潛伏進香港從事間諜活動。向前潛伏到香港後,由於有軍統背景,便成了有潮州幫背景的「義安工商總會」的龍頭老大,聽命於軍統,從事間諜活動。
日本投降當日,廣州「洪門五洲華僑總會西南分會」會址為葛肇煌所佔領,改稱「洪門洪發山忠義堂」,並領封為洪門龍頭(三合會幫會龍頭),葛肇煌聽命於軍統局局長戴笠,並尊蔣中正為蔣總統。「義安工商總會」領袖「向前」也歸屬於葛肇煌部下,領「洪門太平山義安堂」堂主,並獲授國民革命軍少將軍銜。所以,新義安和14K鼎足香港的同時,又有著「血緣」關系。
1947年義安工商總會因涉及三合會活動而被取消了社團注冊,擁有國民黨軍銜的龍頭大佬向前,將組織改名為新安公司及其分支「永安公司」,俗稱為「新義安」。
1953年,新義安龍頭向前被港英政府遞解出境至台灣。由其兒子向華炎執掌新義安。
1956年警方大舉掃盪幫會,新義安出現了敬義、義群、大好彩等分支,後經新向氏龍頭大手改革,確立幫會中的世襲制,為向氏世族,發展到1980年代,組織結構相當完善,設有「五虎」、「十傑」,並在各主要地區設有坐館。
1980年4月1日,香港《華僑日報》披露:1980年3月29日開始,警方大舉掃盪新義安,近50餘名坐館、紅棍、白紙扇等人被捕,成為1956年以來最大的一次「反黑」行動,並被繳獲一批現代化武器及黑幫文件。1994年1月8日,香港警方再次發動龐大的「掃黑」,拘捕新義安14名高層,警方一度估計新義安已發展到8至10萬會員,與和勝和同為全港最大的黑幫組織。
07
洪興的原型究竟是誰?
說了這么多,洪興社的原型究竟是誰呢?
網上普遍流傳的說法是新義安,但《古惑仔》的原作者牛佬是這么說的。27歲那年,他在電影院看周潤發主演的《我在黑社會的日子》,心有所感。三年後,自立門戶開畫古惑仔。
幫會名字取自三年前電影中的洪興,蔣天生模仿周潤發,山雞參照梁朝偉,而陳浩南取型劉德華。
當時電影中大佬多叫東哥,牛佬就故意取了南字,又從公司名中取了浩字,女主為了討喜,且符合口吃特徵,定名細細粒。
第一期故事,源自牛佬朋友吳志雄,也就是後來電影中的B哥。
按照牛佬的說法,洪興社完全就沒有原型,是來自電影。但所謂一千個讀者眼中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作者自己怎麼說已經不重要了。
藝術源自生活,又高於生活。
你可以說,洪興社源自14K,因為葛肇煌以蔣中正為尊,洪興老大姓蔣--蔣天生、蔣天養。
你也可以說洪興源自和合圖, 賴忠手下有十二名小幫派首領分別為馬騮王、方萬仔、豆皮梅、大眼勝、尖不甩、叻仔、袁坨坨、先生多、矮仔周、扁垯垯、駝背華於崩牙才,分管十二個小幫派 。洪興蔣先生下面也有12堂主:
1、旺角區揸FIT人 - 十三妹
2、尖沙咀區揸FIT人 - 太子
3、葵青區揸FIT人 - 韓賓
4、深水埗區揸FIT人 - 靚媽
5、銅鑼灣區揸FIT人 - 細B→陳浩南
6、北角區揸FIT人 - 肥佬黎→灰狗
7、屯門區揸FIT人 - 恐龍→山雞
8、西環區揸FIT人 - 無良→陳耀
9、九龍城區揸FIT人 - 細眼→伊健→亦龍
10、香港仔區揸FIT人 - 巴基→大飛
11、觀塘區揸FIT人 - 大宇→大天二
12、柴灣區揸FIT人 - 馬王簡→山雞
無論原型是誰,白駒過隙,往日江湖風雲已然不在,幾十年間,人間早換模樣。
非典中,香港夜總會生意一落千丈,非典後,尖東最旺門面,從夜總會變成擠滿遊客的金店和賣奶粉的葯房。
2004年,砵蘭街朗豪坊大型購物中心落成,紅燈區已成傳說。大型商場引入安保公司,社團無處收取保護費,就連代客泊車,也被電子貨幣結算取代。
前幫派大佬抱怨:現在古惑仔自己賺錢自己花,哪有人維護社團。以前出來談判,還互相尊重對方是什麼字頭、輩分,還擺酒念詩,現在誰講究這些?
特殊時期誕生的特殊黑幫已消亡,一同消失的還有重情重義的歲月。
劉偉強說沒有拍夠《古惑仔》,但拍不動了:心態已經完全不同了,那團火已經弱了,拍《古惑仔》需要一把很熱烈的火,打個火機都有氣勢。
2017年大鵬拍《煎餅俠》,結尾時,古惑仔穿著皮衣,玩著打火機走來。影院中一片驚嘆聲,像重逢一個遺忘已久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