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露天電影院
Ⅰ 【影視評論】沒有離別,何來重逢:《天堂電影院》(托納多雷)
文/ 小關平
目錄:
————
1 、離別與重逢
有幸參加「查令十字街84號」咖啡館的電影沙龍,這是2020年疫情復工之後的首次集體觀影,所以放映師設定的主題是「離別與重逢」。
看電影之前,放映師播放了有關「離別與重逢」的經典影片混剪。
每部電影都應該有屬於自己的主題,比如《盜夢空間》的專屬主題是 「多層夢境」 ,但它和《黑客帝國》、《楚門的世界》又有著共同主題,就是 笛卡爾的惡魔理論:我們如何知道自己所處的世界就是真實的?
雖然我之前沒有參加過查令的觀影活動,但我很榮幸第一次參加就是觀看托納多雷的《天堂電影院》。
觀眾在影片結束後,都靜靜地將片尾字幕看完,沒有提前離場,沉浸在浪漫的電影世界之中。和一群愛電影的人一起觀影,本來就是一種莫大的享受。我雖然沒有在咖啡館經歷過離別, 卻有一種舊友重逢的感覺。
————
2 、托納多雷的時空三部曲
《天堂電影院》,是托納多雷時空三部曲的第一部。我的喜愛度依次為:《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天堂電影院》和《海上鋼琴師》。
曾經最喜歡《海上鋼琴師》,但我看過《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之後,被美麗的西西里島和義大利風情所感動,《西西里》的剪輯和攝影也更加成熟。
《海上鋼琴師》在中國的名氣最響,劇情節奏也更明快,還有著眼花繚亂的鋼琴演奏,但總感覺比其他兩部少了點什麼。重溫《天堂電影院》之後,我想到了, 是義大利語!
《海上鋼琴師》雖然也是義大利人到達美國的經歷,但為了迎合好萊塢和世界觀眾,全片用英語完成,缺少了義大利語的風味。
《天堂電影院》老舊的色調和並不波瀾壯闊的故事,之前排在三部曲的末位。但它擁有我鍾愛的「電影」主題,在這次觀影之後,喜愛度超越了《海上鋼琴師》,算是我對電影獨特的致敬。
比電影放映員更厲害的是,拍電影。
多多,正是托納多雷的化身。
雖然多多是在電影院泡大的,但如果他沒有拍電影的天賦和持之以恆的努力,以及艾佛特對他的悉心指點,也不一定能成為世所矚目的大導演。
在電影院工作的人那麼多,能成為電影大師的又有幾個?
多多十幾歲就開始對著被屠殺的奶牛拍攝短片,這是托納多雷和斯皮爾伯格、諾蘭這些大導演小時候都干過的事情。
就像 昆汀·塔倫迪諾,也是在他打工的音像店閱片無數,最終走向了導演之路。 多多在電影院當播映員的經歷,使他成為國際大導演奠定了基礎。
————
3 、稱職的觀眾
多多看膠片就知道放的什麼情節,而且還記得很多電影台詞。一開始我認為,只有像多多這樣從小混跡於電影院放映室的孩子,因為電影看的太多,才有這種能力。
但後來發現,電影院里的很多觀眾,無論大人小孩,都能背掉很多台詞。
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老人,把一部電影從開始到結束完整地背了下來。在播放電影時,他總是搶在演員說話之前,將電影中的台詞和盤托出,而且自己還熱淚盈眶,聲淚俱下。
這一段既好笑又感人,這老人是電影痴迷者的典範,當時的電影質朴無華,卻很容易讓觀眾代入到劇情和角色之中,人們觀影時都聚精會神,生怕錯過了什麼,哪怕已經看過了很多遍。這和時下邊玩手機邊看電影的觀影狀態完全不同。
其中有個人可能有心臟病,當看到電影里一段戰爭劇情時,一枚炮彈射向觀眾視角,一下子把這位心臟病者嚇得當場去世。對於當時的觀眾來說,電影院的畫面效果太逼真了,比現在的3D效果還要震撼,他肯定以為那顆炮彈從熒幕中飛出來了。
本片的電影院里共放了多少部電影?分別是哪些電影?
因為都是黑白老片,而且很多義大利本土的電影,估計只有歐美觀眾才能統計出這些電影的名稱,期待能看到這樣的科普文章。
寫影評不要只去寫評論和感悟,有時進行一些系統性、專門性的研究,做一些獨特視角的東西,比如統計、考古、排名、盤點、對比、分析、聯想,也都很有意思。
每篇影評的側重點都不一樣,看不同的電影評論,能學到不一樣的東西。
如果是現代人來拍《天堂電影院》,電影院里放映的可能就是《閃靈》《教父》《E.T.外星人》《大白鯊》《星球大戰》《侏羅紀公園》《泰坦尼克號》這些電影,我們看的時候可能會更加淚目。
斯皮爾伯格的《頭號玩家》,就致敬了很多經典老片,觀眾從中找到了復古懷舊的感覺,《閃靈》場景的出現直接讓我們這些電影愛好者喜極而泣。
大多數人都沒有在電影院中欣賞過《閃靈》,只能靠影碟、電視和網路來看,而《頭號玩家》讓我們實現了夢想,在電影院中身臨其境地欣賞《閃靈》,哪怕只是模仿和致敬,也覺得感動不已,彷彿回到了《閃靈》上映的時代。
相信這樣的經典電影,未來都有機會在電影院重映。
————
4 、良師益友
多多的小時候很像C羅,我在第一次觀影時就發現了,說多多是小時候的C羅演的,估計也會有人相信。
C羅是個孩子氣的大男孩,臉上經常出現陽光、帥氣、調皮的笑容, 一直覺得多多長大就應該是 C 羅現在的樣子。 如果我是播映電影的老頭艾佛特,估計也會喜歡上這個男孩。
艾佛特與多多是忘年交,是教會多多播映電影的人,也是他的人生導師。
電影一大半的情節都在描寫這一老一少忘年交的友情,這也是本片最感人的內容,超過了男女之間的愛情。
艾佛特教會了多多如何放映電影,並提醒他注意安全,萬一出現意外著火,應該如何搶救膠片。這是項重要的職責, 真正愛電影的人都會把電影膠片當成生命來愛護。
而且在理想、愛情這些重要的人生議題上,艾佛特也給出了很多建議,是多多最好的傾聽者和老師,最可愛的就是他為多多談戀愛出謀劃策。哪怕後來雙目失明,依然充當了多多的軍師角色。
不僅如此, 他還給了多多最好的人生建議,讓他走出小鎮,去看看外面的廣闊世界。
《海上鋼琴師》的男主也面臨這樣的選擇,是否願意離開從未離開過的游輪,去看看外面開闊的世界?
1900最終沒能超越自己,他將自己困在船上,就像卡爾維諾筆下的樹上男爵,在樹上不願下來,最終跟著那艘渡輪一起沉默、爆炸。
但是,多多選擇了離開小鎮,到外面的世界闖盪,因為他的人生導師很有遠見地幫他策劃,讓他選擇了一條正確之路。
多多衣錦還鄉的時候,竭盡所能地幫助了小鎮的電影院,這和《大魚》的情節相似,都是王者歸來時的報恩。 看著人生導師艾佛特給自己留下的吻戲混剪視頻,他流下了眼淚。也正是那一刻,二人的靈魂又交融到了一起。
————
5 、小鎮和吵鬧的義大利人
這個小鎮的村民淳樸善良, 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嚮往、好奇和想像,卻又習慣以看電影的方式來了解外界,久而久之,便不願意走出去直面銀幕外的現實世界。
他們從電影中看到了外面的美好、純真、誘惑和魅力,也看到了兇殺、險惡、恐怖和猜疑, 一方面害怕外面世界的殘酷與邪惡,另一方面又嚮往花花世界的驚喜與浪漫。正是在對立的矛盾中,他們通過看電影完成了對這種復雜心理的救贖。 這也是電影院一直存在的重要理由。
如果研究義大利文化和義大利人的性格,多看看義大利電影,就會發現吵吵鬧鬧正是義大利人的性格特點。
他們不僅喜歡大聲說話,而且容易情緒化,並習慣用手勢表達自己的想法。 這是義大利人與其他歐洲人不太一樣的地方。這也是西班牙、葡萄牙、希臘等南歐國家的電影中是看不到的,西歐、中歐、北歐的電影就更罕見,只有義大利人具有這種吵鬧的特色。
看到小鎮上的瘋子,當別人安靜地生活時,他就在到處搗亂。我想起了小時候我們大院的一個流浪漢。
夏天的時候,他扯塊長布讓別人幫忙擋著(現在想想,幫他拿布的那個人也挺厲害的),拿盆水在球場邊露天洗澡,當時我們這些小孩子看到了都覺得很好笑。不過他沒有錢又無家可歸,不露天洗澡,又能在哪裡洗澡呢?
對於生活中苦難或受到疾病困擾的人,我們不應笑話或冷眼旁觀,也要留一份同情和理解給他們。
可能每個地方都有一個這樣的瘋子,《白鹿原》中就有一個瘋子一直搶戲,《射鵰英雄傳》里有傻姑,《刑事偵緝檔案3》的牛背洲殺人事件中也有一個瘋了的神棍,《2012》中也有個舉牌子的流浪漢。他們總會說一些驚世大預言,或者讓人聽不懂的話。
《天堂電影院》的瘋子一直說 這個小鎮都是他的 ,這一段看似無關緊要,其實細思極恐,想來也有他的道理。
幾十年後的小鎮物是人非,這個瘋子卻好好地活在小鎮上,仍然堅持在說小鎮是他的。 想到那些死去和離開的人,再看看他,你還敢說他說的話不對嗎?他裝滿了小鎮幾代人的回憶,也許他才是最大的勝利者。
————
6 、電影放映員與觀影模式
真正愛電影的人會為它付出很多,電影放映員的工作也不是想像中那麼簡單的,更不是為了免費蹭電影看。他們需要一定的技術和職業精神,才能將一部部電影完整順利地播放給觀眾欣賞。
電影的創作、拍攝、發行、放映、評論過程中,都需要這種職業精神, 每一個環節都應全力去做。
放映電影也不是想像中那麼簡單,尤其在設備簡陋、技術落後的時代,放映員更是件體力活,經常會面臨危險。艾佛特正是在拯救膠片意外失火的過程中,被火燒傷,雙目失明。
艾佛特將這個差事傳給多多,多多也沒占什麼便宜,而是承擔起了讓小鎮人民開心快樂的重要職責。
夜色已晚,狂熱的小鎮居民卻嚷著要繼續播映電影,這一段對話特別有趣。
艾佛特問多多,我們需要讓他們快樂嗎?
多多點頭說,要。
他們把電影從銀幕上擴展到了室外的牆上。
影院老闆不讓在銀幕上放,那我們就在外面放。
觀眾說,我們還需要聲音。
艾佛特又問多多,我們要達成大家的心願,讓他們開開心心地看嗎?
多多點頭。
他們又把喇叭對外公放。
一個室外電影院誕生了!
所以說,他們從事的是一項能夠讓人愉悅的職業,並非只是簡單地播放電影。
插說一句,查令84號咖啡館的小唐也是個獨立的放映員,因為艾佛特和多多是電影放映員的老前輩,今天放映這部電影也是非常應景的。
我以前還不知道,原來當代也有電影放映師這個職業。
露天電影院就是這么來的,後來還有人從水上坐船來看電影。
現在還有在汽車中看電影的汽車電影院,或在山崖上、星空下看電影,以後還會有各種各樣的電影播映方式。
這些都只是形式,真正重要的還是影片本身的質量。如果電影真的好看,哪怕我們是在電視、電腦、平板、手機上看,依然能從中獲得快樂。
然而,電影院才是播映電影最傳統的場所,哪怕以後看電影的方式千奇百怪, 我們永遠不要忘記電影院中的那些歡聲笑語,和集體觀影的儀式感。
《 天堂電影院》是一部表現出看電影最純真一面的電影。 當疫情復工之時,查令十字街84號咖啡館以本片作為集體觀影的開篇,還是很有想法的。
有一個細節是,兩家電影院共享同一個膠卷,有一人專門騎自行車給兩家影院互遞膠片,一家看上集時,另一家只能看下集。
那些看過上集的人還可以慢慢等下集,可是有些人卻只能先看下集,後看上集。
看影視劇都講究連貫性,除非是四大名著那樣倒背如流的作品,一部新劇很難先把20到40集看一遍,再回過頭看1到20集。
有一個觀眾,當大家嚷著要看上集的時候,他驕傲地說:我整部電影都看過了,我可以把劇情講給你們聽!
接著他被大家痛扁一頓。 看來無論哪個時代,觀眾都不喜歡被劇透。
————
7 、三部曲的女主和攝影
將時空三部曲的女主角進行對比, 「神秘」似乎是她們的共性。
《天堂電影院》的女主艾蓮娜跟多多剛認識的時候也有些飄忽神秘,但好在兩個人還談了一陣戀愛。
《海上鋼琴師》的女主跟男主基本就是擦肩而過,雖是一次浪漫的邂逅,卻沒有碰撞出太多火花,甚至女孩連名字都沒有留下。雖說她給男主留下了線索,讓他去找自己,但男主最終還是沒有下船,錯過了這段良緣。
可能女主還在家中等待著男主來找自己呢! 按照一般影視劇的套路,肯定是這個結局,但托納多雷就是不按套路出牌。
而《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女主瑪蓮娜(和《天堂電影院》的艾蓮娜名字很像)更是神秘、性感、冷艷,勾起了別人的慾望,卻又斷絕了大家的念想。
可能是托納多雷自己有過一段還未開始就已失戀的情感經歷,所以描寫這種求而不得、欲罷不能、萍水相逢卻又終身難忘的感情,有著感同身受的心理 ,所以拍得非常成功。
義大利的風景很美,我認為是世上最美的國度。
《天堂電影院》的攝影毫不差於《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和《海上鋼琴師》。
《海上鋼琴師》的攝影也非常美,但大部分時間有一種壓抑的感覺,因為故事一直發生在船上,基本都是在室內拍攝的,環境比較昏暗,不像《西西里的美麗傳說》陽光明媚,也不像《天堂電影院》星空閃爍。
稍微開闊的場景是,輪船剛到紐約的時候,人們看到自由女神像和岸邊的高樓大廈,都興奮地歡喜高呼。甲板上兩人邂逅的那段戲也有些外景,卻又下著大雨。
而《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發生在悶熱的夏天,不僅陽光充足,還混雜著汗水和荷爾蒙的味道。
《天堂電影院》也有大量的外景,風景宜人,溫馨浪漫,很適合年輕人談戀愛,也容易誕生出創作靈感。 整個小鎮古老而不陳舊,優雅卻又厚重,給人的感覺質朴和溫暖。
影片的鏡頭和攝影都非常唯美,把小鎮的自然之美和人物的純真之美全都體現出來。尤其是女主出現的那一段,在多多手持攝影機的鏡頭下,也是非常之美,這和另外兩部的美感幾近重合。
托納多雷攝影機下的女主角總是魅力十足,這和多多從小拍攝的女性美完全一樣,所以說這是導演的自傳。 通過女性美將三部電影聯系在一起,構思巧妙,意境完美。
再說一下三部曲中關於爆炸的情節,也就是本片的炸電影院和《海上鋼琴師》的炸船。
炸電影院的情節,和《海上鋼琴師》中炸船的情節相似,都是 曾經凝聚了記憶的東西被毀滅,而它們對主人公來說是非常寶貴的。
炸船的時候,主人公和這個載滿回憶的龐然大物一起消失;而炸電影院,不會傷及人的性命。因為電影院破舊,政府要將其拆除另作它用,小鎮居民對電影的熱忱已不像從前,和大船一樣,電影院也成為了一個陳舊的回憶。
但對於多多來說,他不忍心看到兒時的記憶化作廢墟,於是重建了新的電影院。他不僅是個導演,還為電影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我也很喜歡這個善良的結局。
其實《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也可以創作爆炸的情節:愚蠢的市民可以去炸女主的房子,納粹可以去炸這個美麗小鎮,盟軍也可以去炸法西斯的軍事基地……如果我是導演,可能會這么拍,讓三部曲再增加一個共同意象。
————
8 、與女神約會
看電影的時候,我一直在想,艾佛特和多多說的那段「公主與士兵」的故事是什麼意思?
多多問艾佛特,這個故事到底是什麼意思,艾佛特也說不出來,也許它本身就具有多重含義。好在多多的愛情並不是這樣,他的等待是得到了回報的。
看到他們兩個的短暫愛情,我還是為多多感到欣慰的,比1900幸運得多。
尤其是看到電影院中兩個人的初吻,我想到多多從小看了那麼多電影的親吻鏡頭,現在輪到了自己,那感覺一定非常純真、美好,令其終生難忘!
當你千辛萬苦追到了自己的女神時,以前付出再多辛苦也都覺得值得。多多對女生的求愛比較主動,當對方沒有表示時,依然不依不撓地追求,最終抱得美人歸,那種喜悅是非常有成就感和幸福感的。
當我看到他們初吻、擁抱和浪漫約會的情節時,非常為多多開心,也想到了和自己的愛人在一起的畫面。
他們在草地上吃野生沙拉,看著像雞肉和生菜,伴著可口的水果,加一點沙拉醬……我看電影時,恰好也在咖啡館點了一份雞肉檸檬沙拉,和這段情節同步,代入感極強。看他們吃東西,頓時覺得手中的食物非常甜蜜。
我們看的是奧斯卡版本,也就是普遍流傳的兩個小時,而導演剪輯版將近三個小時,導演剪掉的是多多成年後和女主的互動,以及艾佛特對這段愛情的阻撓。
這些片段更好地解釋了後半部分讓人困擾的地方,但卻把電影拖得很長,因為電影的精彩情節都發生在電影院,戀愛的結果,觀眾似乎沒那麼期待。所以奧斯卡版保留了大量的電影院情節,和多多追求女神的浪漫時刻,把後面的感情戲簡化了。
我們也可以看一遍導演剪輯版,但不如這版乾脆利落,雖說有些地方解釋得不夠清楚,但並不影響整體劇情的發展。就這版我還嫌長呢,如果能再壓縮10到20分鍾,本片可能會更加完美。
————
9 、最愛的吻戲混剪
教會的人不許電影院放親吻情節,一放就搖鈴,這一段印象很深。
艾佛特後來給多多留下的親吻剪輯,也正是對教會和神父這條禁令的抗爭。他和多多都認為 親吻是男女之間正常的情感交流,是人的天性,不應受到禁錮和限制。
觀眾對美好的愛情本來就報以純真、熱情的期待,作為浪漫國度的義大利,親吻和親熱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鏡頭了。 神父搖鈴的細節正是給影片結尾的親吻剪輯做了情感釋放的鋪墊。
我也非常偏愛看親吻鏡頭。
艾佛特給多多留下了吻戲鏡頭的合集,有幾十個親吻鏡頭,從幾十部影片中剪輯而成。
如果把這些電影考證出來,把親吻的男女主角也寫出來,一定是一項非常巨大的工程,相信有人做過這樣的研究。
親吻和其他情色鏡頭不同之處在於:大多數時候,只有男女真心相愛才會親吻。 如果男人不愛這個女人,他也許想得到她的身體,一般卻不想親她。女人對男人也一樣。
親吻是一對戀人情到濃時自然而然做出的行為,更展現出感情的真摯與純潔,是情感熾熱時的迸發。
這段吻戲,艾佛特剪輯得實在太美好了,也給這部電影留下了最精彩的一幕。
我以前發過朋友圈,說我就愛看親吻的鏡頭。可能是吻戲會讓人很有代入感,能夠感受到男女主角的開心與甜蜜。
————
10 、對電影永遠的愛
疫情期間,雖然不能去電影院,但通過電視、電腦、平板、手機這些視頻載體,我也欣賞了很多好看的電影。
用4K極清電視看電影雖然清晰度更高,又有多語字幕,可以快進、暫停、倒放,還能記錄和研究電影的細節,看電影的姿勢也更自由自在, 但我最愛的觀影方式還是去電影院,就像《天堂電影院》里的人們。
依依不捨地離開查令十字街84號咖啡館,但我想,很快我又會再回來,和大家繼續看其他電影。 沒有離別,哪來的重逢呢?
2020/8/19初稿 2021/8/5修改
Ⅱ 能讓你感動的流淚的電影作品有哪些
能讓我感動的電影有好多部,印象深刻的有那麼幾部。
按時間順序來吧!
第一部《媽媽再愛我一次》
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時,我不大,十幾歲,還是在農村的露天電影院,那時候是真投入啊,完全站在孩子這邊,兩手捂著臉哭的稀里嘩啦,就覺得孩子可憐,也是那時候,知道了有首歌叫《世上只有媽媽好》,現在,年齡大了,母親也老了,歲月不饒人。
第二部《暖春》
這部電影離現在比較近,好像有電視劇版,小花的遭遇,老人的善良,數次感動了我,特別是最後小花的旁白
四年的大學結束了,我沒有辜負爺爺、爹媽的期望,我帶著我所有的知識,回到了芍葯村,這里有我抹不去的記憶,有歡聲笑語,我要用我畢生的力量去報答所有愛我的人 。
第三部《我的兄弟姐妹》
大家有空看看這個,真的很感人,父母車禍去世,留下四個孩子,表叔決定送人,特別是四個孩子逐一分開的那幾個片段,讓人潸然淚下,從此四個孩子各奔東西,讓人心酸。
這三部比較深刻,可能每個人心裡都有對自己影響比較深刻的感人電影,你的是哪幾部?
作為半個傳媒人,我看過令人感動的電影有很多,但是讓我久久不能忘懷的還是當屬《我不是葯神》了
劇中講述了國內的天價葯,在印度價格低廉但是在中國是禁葯,一位葯店店主從印度代購開始販葯斂財,後來為了病人無私奉獻的,最後自首的故事。劇中令人感動的地方有很多,我選擇了兩個分享給大家。
第一個感動點,來自那位普通的老婆婆的話 「四萬一瓶的葯我吃了三年,房子吃沒了,家吃垮了。我不想死,我想活著」。 在曹斌飾演的警官周一圍抓住了購買印度仿製葯的患者時,讓他們說出賣家,卻沒有人回答,最後,這位老婆婆站了出來,哀求道:「領導同志,我病了三年,四萬一瓶的葯吃了三年,房子吃沒了,家人被我吃垮了,現在還不容易有了便宜葯,你們非說它是假葯,這葯假不假,我們能不知道嗎?那葯才賣五百塊錢一瓶,葯販子根本沒賺錢,誰家能不遇上個病人,你能保證你一輩子不生病嗎?你們把他抓走了,我們都得等死。我不想死,我想活著。」聽完這話的我,眼淚已經在眼眶裡面打轉了。老奶奶說出了其他病人的心聲,真的非常無奈。並且劇中演員的選定也非常好,老奶奶這個角色深入人心。
第二個感動點來自程勇去監獄的車上, 在他這里買葯的白血病患者來為他送行的場景,所有人都摘下了口罩,他們在以示尊敬。 因為幾個病友群群主第一次和程勇見面時候,因為是有菌環境而戴著口罩的時候,程勇說你們戴著口罩和我談,我都看不清你們的臉,是對我的不尊重,當時不過是他耍橫的話,強行的要求,最後卻是白血病患者們自己主動為他摘下口罩,這個細節十分完美,他用自己的行動讓大家尊重。
最讓人感動的地方,是這個電影是按照真實的案例拍的,在那之後國家降這個葯物納入醫保。在生活中拍出電影,電影中感悟生活!用真實的生活給我們最震撼的感受!
日本電影:世界中心呼喚愛。
在我看過的影視作品中,對我觸動最大,影響最深,讓我看得淚水漣漣,看了又看的莫過於由徐克執導,吳奇隆、楊采妮領銜主演《梁祝》了。這部電影深刻地影響了我的人生,讓我深深地中了愛情的毒,讓我始終相信,這個世間存在完美的愛情!這完美,不在於結局完美,而在於忠貞不渝!
我記得我是在中央台電影頻道中看的,當時看了非常的震撼,特別是「英台哭墳」的那一段,看了當時眼淚就噴湧出來了,我至今仍清楚地記得當時的抽泣,這是多麼堅貞而凄美的愛情啊。如果我的人生,可以得到這樣一份愛情,那是用任何的東西乃至生命來換取也是值得的!
影片前半段,詼諧幽默,靈巧清新,這讓影片後半部分的悲劇性轉折更加震撼人心。電影里二人樓台相會之後就充滿了悲情,及至梁山伯吐血而亡,英台流出血淚,出嫁時的漫天黃沙,哭墳合冢,我眼淚就一直止不住,心裡感到莫名的憋悶,就像失去了什麼。
電影里最最令人震撼的當屬「英台哭墳」那一段。狂風大作,飛沙走石,天雷滾滾,送英台出嫁的送親隊不得不違抗祝父的命令,路過梁山伯的墓,給了英台哭墳的機會。英台近乎瘋狂地跑到梁山伯的墳前,原本要成親的喜妝被雨沖刷成喪妝。一泣一頓的哀辭脫口而出,悲哀婉轉。
無言到面前,與君分杯水。
清中有濃意,流出心底醉。
不論怨或緣,莫說蝴蝶夢。
還你此生此世,今世前世;
雙雙飛過萬世千生去。
英台隨後意志堅定地咬破手指,在梁山伯的名字旁邊,用血刻上自己的名字。墓坑塌陷,英台不顧眾人的阻攔,一躍跳下,跟自己心愛的人葬在土下。整個段落聲勢浩大,給人一種悲涼的感覺。電影末尾和尚撕下那倆只英台用墨畫的蝴蝶,翩躚雙飛。
明知道看這部電影會流淚,會傷心難過,卻還是忍不住會再看。每次看完心靈都會受到一次洗滌,都會覺得真愛也許並不遙遠,人生一生必須認真地深切地愛一次才不枉一生。喜歡電影里單純真摯的愛戀,沒有雜質,沒有所謂第三者,就兩個人深深的相愛,可以互許終生,至死不渝。沒有山盟海誓,沒有花言巧語,有的只是對彼此的信任,植根於心裡的對方的堅守。在之後的歲月里,我的腦海里常常出現這樣的畫面,我在天空中飛翔,尋找我的英台,我找到了她,我們牽手一起飛越千山萬水,飛到完美的幸福之地!
《無名之輩》
電影講了馬嘉祺因為車禍高位癱瘓,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看起來她兇悍無比,她罵導致她癱瘓的哥哥,罵自己的「未婚夫」,罵因搶劫「手機」而闖入自己家裡的兩個笨賊並且讓兩個笨賊開槍打死他,不然不讓他們離開,她一心求死就是為了能夠有尊嚴的離開。
但當她尿失禁的那一刻,她的脆弱展現了出來,她慌張地趕緊讓兩個笨賊離開,而那兩個笨賊看到她尿失禁後蒙著臉要給她換尿不濕,之後又幫她完成了夙願,也是這兩個笨賊讓她感受到了活下去的希望,他們在救贖別人的同時救贖著自己。
能感動到你的電影,它的故事,所闡述的事,必然要觸碰到你內心的某個點。每個人的那個點不盡相同,就我而言人工智慧打動了我的淚點。
人工智慧:《人工智慧》是由華納兄弟影片公司於2001年拍攝發行的一部未來派的科幻類電影。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裘德·洛、海利·喬·奧斯蒙特主演。
影片講述21世紀中期,人類的科學技術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機器人被賦予了 情感 。很多父母失去了自己的孩子,時代的需要就使這種可能性大大增加了。
大衛作為第一個被輸入 情感 程序的機器男孩,被Cybertronics Manufacturing製作公司的員工亨瑞和莫妮卡夫妻倆收養。當莫妮卡的兒子被醫治好回家後,和機器男孩大衛之間發生了一些問題。Cybertronics Manufacturing製作公司准備回收機器男孩大衛,莫妮卡不忍機器男孩大衛被銷毀,把他放逐到了荒野。
為了得到莫妮卡的母愛,變成真正的人類。大衛帶著唯一的夥伴機器泰迪(超級玩具泰迪熊),開始踏上了尋找藍仙女的旅程。在途中結識了機器人舞男喬,成為患難之交。
經歷一系列的波折,他們來到了號稱世界盡頭的曼哈頓。在被海水淹沒的公園找到了,傳說中的藍仙女雕像。為了掩護機器男孩大衛,機器人舞男喬被人類抓走。
機器男孩大衛來到藍仙女雕像旁,不幸被倒塌的摩天輪困在海底。機器男孩大衛虔誠的看著藍仙女雕像,祈禱著,希望藍仙女把他變成真正的人類。直到被冰封在海底。
兩千年轉瞬即逝,人類已然滅絕。一群外星人在冰封的大海中找到了機器男孩大衛,從他的記憶晶元提取了他所有記憶。並願意為他實現願望,由於技術不成熟,被復活莫妮卡只能活一天。到母親最後沉睡的那一刻,大衛也選擇沉睡自己陪伴母親身邊。
《海上鋼琴師》
《海上鋼琴師》是1998年的電影。該片改編自文學劇本《1990:獨白》,講述了一個被命名為「1900」的棄嬰在一艘遠洋客輪上與鋼琴結緣,成為鋼琴大師的傳奇故事。
1900年的第一天,往返於歐美兩地的郵輪Virginian號上,負責郵輪上添加煤炭的工人丹尼·博德曼在頭等艙上欲撿拾有錢人殘留下來的食物時,卻意外的在鋼琴上發現一個被遺棄的新生兒,裝在TD牌檸檬的空紙箱內。由於堅信「TD」正代表了Thanks Danny的縮寫,於是丹尼不顧其他工人的嘲笑,獨立撫育這個嬰兒,並為了紀念這特別的一天,將他取名為:1900。
這部影片的故事很簡單,拍攝手法也並不是特別出彩,但最令人感動的是,它捉住了 情感 的主線,把它所要詮釋的主題,毫無保留地呈現出來,觸動人心。
1.天作之盒
《天作之盒》由影音使團於2004年出品,是一部香港基督教福音電影。該片關信輝執導,謝君豪、蔡少芬等領銜主演。影片以2003年香港的SARS疫症為主題,講述在前線對抗SARS疫症而殉職的謝綺雯醫生與其丈夫劉俊興的愛情故事。兩位有著非凡抱負的醫生──劉俊興和謝綺雯,用信和愛折制一個又一個盛載人間重擔的紙盒,醫治所有受傷的心靈。縱然恐懼、疾病和死亡屢次作出沉重打擊,令他們的愛情道路崎嶇不平,但他們憑著愛兌現生死不渝的承諾。他們深信彩虹是圓形的,經歷過人世的風雨,他們會在七色橋的另一端重逢,永遠牽手同行。愛,令平凡人作出不平凡的事。一個自幼立志成為醫生的女孩子,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中成長。其實,失敗在裝備著她。在一場蔓延全城的災難中,她挺身而出,以熾熱的生命感動冷漠的都市。
曾是駐院醫生的Albert,都能以笑容去面對每一天,並將歡樂帶給身邊的同僚及病人;盡管自己亦患上血癌…整天埋頭苦幹,夢想考進澳洲醫學院胸肺科的Joanna,一直將成敗得失看得甚重,直至遇到Albert,她的生命才開始改變,懂得以愛醫治受傷的心靈;盡管Albert患上不治之症,盡管自己因救人而染上疫症……兩個人,一個小盒子,隨著命運之輪慢慢轉動,用生命感動世界……
該片以兩個人的曲折的愛情為主線,時間背景是香港的SARS爆發時期。男女主人公兩個的生命都有顯然的改變,男主人公從自己的血癌中看到上帝的旨意,女主角從丈夫的死看到了自己作為一個醫生的使命,最後在SARS疫戰中殉職。但是該片實質應該是一部愛情片,結局也有點fairy romance。
2.阿甘正傳
阿甘是個智商只有75的低能兒。在學校里為了躲避別的孩子的欺侮,聽從一個朋友珍妮的話而開始「跑」。他跑著躲避別人的捉弄。在中學時,他為了躲避別人而跑進了一所學校的橄欖球場,就這樣跑進了大學。阿甘被破格錄取,並成了橄欖球巨星,受到了肯尼迪總統的接見。
在大學畢業後,阿甘又應征入伍去了越南。在那裡,他有了兩個朋友:熱衷捕蝦的布巴和令人敬畏的長官鄧·泰勒中尉。這時,珍妮已經墮落,過著放盪的生活。阿甘一直愛著珍妮,但珍妮卻不愛他。在戰爭結束後,阿甘作為英雄受到了約翰遜總統的接見。在一次和平集會上,阿甘又遇見了珍妮,兩人匆匆相遇又匆匆分手。在「說到就要做到」這一信條的指引下,阿甘最終闖出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在他的生活中,他結識了許多美國的名人。他告發了水門事件的竊聽者,作為美國乒乓球隊的一員到了中國,為中美建交立下了功勞。
該片表現出的善良、溫情,觸動了觀眾心中最美好的東西,展現了誠實、守信、認真、勇敢、重情等美好 情感 。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誠實、守信、認真、勇敢而重視感情,對人只懂付出不求回報,也從不介意別人拒絕,他只是豁達、坦盪地面對生活。他把自己僅有的智慧、信念、勇氣集中在一點,他什麼都不顧,只知道憑著直覺在路上不停地跑。
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能讓我流淚的電影,也是印象最深刻的一部電影,」泰坦尼克號」那時的我,沒有去過電影院,一個人在北京,失眠的夜晚,第一次看到了(泰坦尼克號)這部電影
影片以1912年泰坦尼克號,講述了處於不同階層的兩個人窮畫家傑克和貴族女露絲拋棄世俗的偏見墜入愛河,最終傑克把生命的機會讓給了露絲的感人故事。
當我看到影片最高潮部分,就沒控制住自己內心的悲傷,流下了眼淚,露絲為了傑克拋棄一切榮華富貴,而傑克為了這短短十幾個小時的愛情付出了年輕的生命。我當時是很傷感的,很難過,因為結局,兩個最愛的人陰陽相隔,沒有在一起,很難過,想著這就是愛情吧,就這么簡單,可以付出生命的那種。
這就是我這么多年以來,能讓我流淚的電影,分享給大家,我不善於表達,文字也比較潦草,請大家多多包涵。
Ⅲ 《你好,李煥英》的票房為什麼能超過很多知名導演
第一:因為名導在忙著拿獎,拍一些不迎合市場,但拿獎無數的電影。。
第二:時代不同,那些名導拍電影的時候,整個電影市場都不咋地,一整年全部影片加起來都不到100億,現在2021年我覺得整個電影市場能突破900億,努努力1000億。
第三:電影分兩種,一種是拿獎無數但票房不咋地,一種是票房火爆但拿不到獎。。。那些中老年名導,錢已經賺夠了,賺的錢幾輩子都花不完了,他們現在在乎的是名,而不是利。。
第四:現在電影市場四大家族,軍事,喜劇,動作,科幻奇幻。。軍事在名導眼裡是寫實的,這個題材也是國內唯一一個既能拿獎又能保證票房的類型。。喜劇,那些名導已經人到中老年,沒有喜劇元素了,或者說那些名導不了解現在年輕人的喜劇元素。。而動作類型的影片,在那些名導眼裡肯定是那些太極拳,八極拳什麼的,不是說這些不好,而是市場不再需要。。科幻奇幻類型的,還要看歐美,國內的科幻奇幻我覺得就流浪地球和蜀山傳好,其他都不咋地。
《你好!李煥英》能火,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同行襯托得好。有些大導演名導演成天琢磨著給觀眾講個「深刻」的故事,結果觀眾一看,電影本身就很擰巴,所謂深刻只是導演自己的想法。
觀眾不要你導演覺得,要觀眾們自己覺得。
無論賈玲團隊還是沈騰所在團隊都有一個優勢:
他們每年都花大量的精力上綜藝節目,演話劇,演小品,節目好不好,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哪些地方應該徹底改掉,從觀眾的反饋中都可以看出來。只要利用好這一點,電影講的故事,給觀眾的感覺不會太差。
當然也有一些反例,有些相聲小品的團隊拍的電影也一般般,因此怎麼把握觀眾的反饋,也是一種本事。
《你好!李煥英》最起碼絕大部分故事很歡樂。
最後一段很多觀眾說「看哭了」,更吸引很多人去看。很多觀眾感慨萬千,看出了家庭、火紅年代、三線建設等等方面,不用那些自認為很「聰明」的導演故作高深地來「教育」觀眾。
《你好!李煥英》的服裝化妝道具夠用心。
很多影視劇的道具看著光鮮亮麗,但是給觀眾巨大的距離感,感覺不像故事設定的年代裡,甚至就是「四不像」。這個劇組找到賈玲家鄉的工廠里一些八十年代的建築,按照電影1981年的設定進行了布景。
布景
這樣的廠門,還有電影里的燈光球場、理發室、禮堂、露天電影院等等,當時全國都有這樣風格的建築,大家一看就知道確實是當時的樣子。很多人都覺得就是小時候/年輕時候的樣子。
演員的表現很出色,主要角色賈玲、張小斐、沈騰等等都是在綜藝舞台上磨練多年的出色演員。中年李煥英是由 「任長霞」劉佳老師 扮演的。
合影
另外不經意間,你能在電影里看到許多出色的演員,尤其是喜劇演員客串一些角色,這些演員把一些只有一兩句台詞,出場幾分鍾的角色演得活靈活現,這是很多影視劇根本達不到的高度。
角色
當然據說有些觀眾一看是女導演、以女角色的經歷為主線,就想都不想去看。我估計這部分人可能不會太多。就像《戰狼2》《紅海行動》的觀眾里,軍迷群體其實所佔比例不會很多而已。
當然2021年春節的電影總票房非常高,除了2020年春節期間受新冠疫情影響之外,恐怕還有一個因素是春節那幾天的票價特別高,我看了下,周邊很多電影院的票價漲了50%以上,有的直接翻倍,就這樣還爆滿,可以說把去年春節的錢都搞回來了。
另外,賈玲的這部電影帶動不少觀眾去查閱資料,了解過去三線建設,過去的單位是個什麼樣子,從個人感情來講,我倒是很感謝她和她的團隊。
春節賀歲片《你好,李煥英》,是喜劇演員賈玲追憶母親的一部自編自導自演的親情電影,在起初拍這部電影的時候,賈玲沒有預料到有這么好的票房收入,目前已超過27億,直逼50億。屬意料之外,但是看完這部電影,仔細分析這部電影如此火爆的原因,又確是應該,主要有以下幾點,分析的如有不當請批評指正。
一是這是一部反映母女之間親情的 情感 類電影,整部電影都透露著賈玲對母親的深深的愛,愛之切深入骨髓,以及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賈玲的每一滴眼淚都能打動每一個觀眾,把觀眾引入到電影的情節中來,我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也是哭的稀里嘩啦,對比賈玲對母親的愛,我在反思對父母的愛我做到了多少?有遺憾嗎?這種 情感 很容易帶動觀眾,有的人出了電影院就給父母打電話,有的人看完電影就直奔父母家,陪伴父母,這就是這部電影的引領和教育作用。相信,每一個看這部電影的人都會被這種真實的 情感 所打動。
二是母親對子女的教育理念,得到多數人的認同。電影里賈玲的母親說過一句話: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將來大富大貴,只希望她 健康 、快樂。現在很多父母對子女的教育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從小就參加各種培訓班,忽略了孩子的快樂和 健康 。
三是眾多喜劇明星的加盟讓這部電影增加了許多期待和看點,讓每一個看電影的人在笑聲中流淚,這是很多電影做不到的。
四是放映檔期選擇的非常好。選擇大年初一首映,春節假期大家都有時間去電影院看電影,而且今年的疫情不嚴重,如果這部電影選擇在去年春節,大家都宅在家裡,估計這部電影不會有這么高的票房收入。
總之,天時地利人和成就了這部電影,成就了賈玲。
賈玲本身草根出身,很接地氣。再加上是自己的家事和與母親的生活情節,使人看了有真實性和切入感,濺射了不少眼淚,現在以情動人的影片已是屈指可數,賈玲抓住了觀眾的久違之需,出品了一部賺人熱淚的影片,使《你好,李煥英》聲名大噪,一舉奪得到了票房冠軍。賈玲也成了全世界票房第一的女導演。可謂一時風光無限,賈玲忙得連"瘦身"的莊重承諾也為此放棄了。
綜上所述,賈玲票房大賣和超越很多知名導演是賈玲努力和審時度勢的結果,符合了"文章著時而作"的真理。願賈玲今後再又一部舉世之作誕生,以滿足廣大觀眾的需要!最後用一句話作結束語:天才來自匠心獨運!
第一 放映前,沒在意。感覺肯定不好看。第二 放映後,口碑好,給驚喜。第三,其實電影的拍攝上肯定很青澀,不成熟,但是 情感 上卻觸動了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父母的愧疚,所有的母愛都是一場重復的辜負。我們永遠都做不到愛父母超越愛自己的孩子。這大概就是我們每個人的痛點。
有個說法,賈玲導演首秀作品《你好,李煥英》,超過43億的票房收入(現在還在增加)超過了馮小剛導演全部作品的收入,不僅超過馮小剛,也超過了許多知名導演。有時候,這些導演非常不服,可是面對現實,你不得不服。
歷史 總是如此,長江後浪推前浪。有人說,不是你拍了過40億票房,就等於你的水平超過了馮小剛。我想問,難道馮小剛不想拍出超過40億票房的電影?不是不想,是不能也。
現實真的很打臉。不是導演的吳京,拍出了戰狼這樣優秀的作品,票房超過50億;不是導演的賈玲,拍出了接近50億票房的優秀作品。不是歌手的小嶽嶽,干過一種歌手,春晚大放異彩!
為什麼?
因為他們懂得,觀眾需要什麼。而不是,我高高在上,我是打牌導演,我用了大牌演員,我花了大價錢,你就應該膜拜我。所以,章子怡導演《上陽賦》,雖然大投入大製作,一樣沒人買賬。以我為中心,是名導演的官位思想作祟,成不了觀眾喜歡的作品。
相反,像賈玲,像吳京,他們自己深知,他們不是名導演,沒有那樣的號召力,就如同我們的共產黨最初一樣,我們沒有名氣,也沒有足夠的實力,可是,我心裡裝著人民,把人民放在心中,就拍大家喜歡看的題材,喜歡看的故事,人民路線,是他們這些導演成功的關鍵。
再美的作品,沒有欣賞都是遺憾。真正走心的作品,才會深入人心。願所有名人,放下名人包袱,把 人民放在心間,你也會拍出高票房的作品。
我覺得有三點,第一是現在的票價確實比之前的要貴一些,看網上說大部分都是40-60的票,本人是花了30左右看的,票價不同以往了。如果真的按照觀影人次和貨幣的通貨膨脹來算,李連傑的少林寺還是第一的。
第二點就是之前《你好,李煥英》在歡樂
喜劇人上面表演的小品確實讓人覺得這個故事還不錯,電影應該也不會差,故事確實挺感人的。所以會有很多人看哭了。
第三點就是電影的宣傳力度也大,微博,抖音等你能想到的社交平台都能看到這部電影的影子,宣發廣告費用也是花費了一部分。
但是電影票房不能代表電影的好壞,有些電影叫好不叫座,有些電影明知道是屎但是還是有很多人去看,居然因為票房好,還會出續集,真的是吐了。
在《你好,李煥英》沒上映之前,很多人都在吐槽現在導演的門檻真的越來越低,什麼人都可以拍電影,之前的相聲演員郭德綱做過導演,現在各種小品演員也開始做導演,所以很多人都不太看好賈玲能拍出好的作品。
但是現在影片的票房已經向50億大關邁進,賈玲有望成為全球票房第一的女導演,而現在無論是從票房還是影片的觀感都是超乎所有人的想像,當初一致以為唐探3會是最成功最值得期待的,看來賈玲的《你好,李煥英》才是最大的黑馬。
而對於這部電影的票房能超過一些有名導演,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故事情節,讓人有種感同身受,因為每個人都有一個母親,又有多少母親和賈玲的母親一般,「我的女兒,我只要她 健康 快樂」,這是每個母親對我們相同的寵愛,但同時又有多少孩子像賈玲那樣心中有一顆不服輸的心,拚命讓自己能夠出人頭地,只為了讓媽媽看到高興。
可是賈玲的母親沒能看到她今天耀眼的一面,而普通家庭中同類的人也有很多,所以無論是從劇情還是真實感受來說,這部影片都讓人有一種熟悉的感覺,容易產生共鳴。所以有些時候並不是說好的電影一定要有超炫酷的特效,有牛逼的一線明星,有強大的宣傳公關團隊。
好的電影最重要的是讓人有看下去的慾望,無論是劇情中哪一個微小的細節能夠打動或者牽動你的心,你都會對這部影片感受頗深,也就有了好電影的感覺,你覺得是不是這樣呢?
現實生活中有的人也經歷了「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痛,夢想著穿越時空回到過去,重溫父母陪伴的幸福,彌補贍養父母的缺憾。
還有就是現在的年輕人,特別是獨生子女,他們在快節奏的生活,工作雙重壓力下,無力甚至是無暇顧及父母。
他們內心充滿著對父母的愧疚,渴望有朝一日事業有成,衣錦還鄉去陪伴父母。
這部電影的核心思想貼近現實生活,演繹了現實生活中人們的奢望。
《你好,李煥英》累計票房已經超過四十億,目前已經反超《唐人街探案3》,成功進入中國影史票房第六名。
這是賈玲第一次當導演拍電影,她的很多導演技術方面不是很成熟,但是有一顆真誠的心。
所以在 情感 上,因為導演和演員的 真情流露、真心實意,能夠引起大家的共鳴 ,所以受到了很多觀眾的歡迎。
第二,在劇本劇情上, 情節設計出人意料 ,在自己意外穿越回1981年時,媽媽同時也回去了,這個反轉更加體現了母愛的偉大,很暖心。
本來是賈曉玲想要彌補自己在媽媽生前未能表達的東西,讓媽媽快樂,結果是媽媽配合女兒,完成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這是怎麼看出來的?導演賈玲用一個細微的針線活來體現。在賈曉玲才幾歲的時候弄破了褲子,那時李煥英還不會針線活。
而賈曉玲穿越回1981年,是在母親年輕的時候,自己還未出生,母親更是對針線活不熟悉了,更別提能綉出這么好的一朵花來。
看到這情景不禁潸然淚下,這是電影最感人的地方。我認為這也是電影最精彩的地方,也是電影最成功之處。
第三,在演員方面, 沈騰賈玲首次銀屏合作,吸引了很多網友和粉絲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賈玲的朋友也參演了電影,飾演配角(除了個別的演員客串),自然也就很多人捧場了。
第四, 在宣傳方面,宣傳很到位,宣傳投入比較大,多個營銷方式,讓大家知道了這部電影。
比如,在今年2021年的央視春晚舞台上,賈玲、張小斐、許君聰等人,表演小品《一波三折》,在結尾還設置了一個小彩蛋,請大家大年初一看電影,這正是在宣傳《你好,李煥英》,在央視這個大舞台上宣傳,自然也吸引了很多觀眾。
除了央視舞台上的宣傳,還有其他的多個綜藝節目 ,比如《王牌對王牌》也請到了賈玲、沈騰、張小斐等人進行了電影宣傳。
在成功宣傳+上映後前期的良好口碑之後,後期排片量也在增加,所以票房就噌噌的上漲了。
很多知名導演,並不是說他們導演的作品不好,其實都是評分比較好,票房不是很高的情況,如果宣傳得比較好,影院排片量也增加,票房也不會少的。
Ⅳ 尋找一部電影,很多年前星空台放的歐美電影,從地下鑽出來的怪物,有幾個地質探測員都被吃了,有人在上
電影異形魔怪
系列影片共四部
凱文·貝肯及佛瑞·華德飾演兩名鄉村雜工,在這部剌激的科幻喜劇中,滑稽又發噱地捍衛大家的安全。如同所有頂尖的怪獸電影一般,此片融合了科幻與詼諧,帶有50年代露天電影院的氣氛與趣味。凱文·貝肯與佛瑞德華德是內華達州一個叫做「完美鎮」上的臨時工人,正當他們准備離開這個荒涼小鎮,到別處求發 展時,卻發現當地居民與家畜神秘死亡的屍體,死因皆離奇怪異、不合邏輯。不久後他們赫然發現,兇手並不是什麼殺人犯,而是比殺人犯殘忍幾百倍的四隻巨形突變怪蟲!它們潛伏在地底下,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動作從地心竄出,吞噬地面上的人類與家畜!此時,小鎮居民陷入了恐慌之中…他們兩人是否能幫助小鎮居民,打擊地心怪物呢?
一共四部,望採納!
Ⅳ 求一部歐美恐怖電影的名字
異形魔怪/從地心竄出 Tremors (1990)
導 演: 朗·安德伍德 Ron Underwood
主 演: 凱文·培根 Kevin Bacon 阿里納·理查德斯 Ariana Richards Bibi Besch 利巴·麥克泰爾 Reba McEntire Conrad Bachmann Finn Carter Tony Genaro John Goodwin
上 映: 1990年01月19日 ( 美國 )更多地區
地 區: 美國 ( 拍攝地 )
對 白: 英語
顏 色: 彩色
聲 音: Dolby SR
時 長: 96 分鍾
類 型: 科幻 恐怖 喜劇
分 級: 瑞典:15 英國:15 澳大利亞:M 芬蘭:K-16 美國:PG-13 挪威:15 西德:16 法國:-12 愛爾蘭:15
凱文貝肯及佛瑞華德飾演兩名鄉村雜工,在這部剌激的科幻喜劇中,滑稽又發噱地捍衛大家的安全。
如同所有頂尖的怪獸電影一般,此片融合了科幻與詼諧,帶有50年代露天電影院的氣氛與趣味。凱文貝肯(「野東西 」)與佛瑞德華德是內華達州一個叫做「完美鎮」上的臨時工人,正當他們准備離開這個荒涼小鎮,到別處求發展時,卻發現當地居民與家畜神秘死亡的屍體,死因皆離奇怪異、不合邏輯。不久後他們赫然發現,兇手並不是什麼殺人犯,而是比殺人犯殘忍幾百倍的上千隻巨形突變怪蟲!它們潛伏在地底下,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動作從地心竄出,吞噬地面上的人類與家畜!此時,小鎮居民陷入了恐慌之中…他們兩人是否能幫助小鎮居民,打擊地心怪物呢?此片集結了傑出的卡司、適得其所的音樂,精彩的動作場面、栩栩如生的特效,以及適時出現的笑料 !
從地心竄出2 Tremors II: Aftershocks (1996)
導 演: S.S. Wilson
主 演: 海倫·謝弗 Helen Shaver Christopher Gartin Michael Gross Marco Hernandez Thomas Rosales Jr. José Ramón Rosario Marcelo Tubert 福瑞德·沃德 Fred Ward
上 映: 1996年04月09日 ( 美國 )更多地區
地 區: 美國 ( 拍攝地 )
對 白: 英語
在《從地心竄出》第一集中逃過蟲吻的硬漢厄爾(佛瑞德華德)與柏特(麥可葛羅斯)再次攜手合作,加上美麗的地質學家(海倫薛佛),三人一起對抗這只邪惡的地心怪物,好將它們永遠消滅,他們最後能成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