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電影院
『壹』 電影院選址要注意哪些問題
一、 電影院選址
(周邊環境、交通狀況、人群特點、消費構成、商業綜合體、商圈業態組合)
1. 最好選址在交通便利的區域。理想狀態下的購物廣場或商業街市應具備接納各種來客的交通設施,即商業中心周邊擁有軌道交通、公交車站點,特別是要具有停車場。在主要車站的附近,或者在顧客步行不超過20分鍾的路程的商業廣場內。觀察馬路兩邊行人流量,選擇行人較多的一邊更有利於電影院的經營。對於交通環境狀況在前期投資評估中的重要性,業內人士指出,外部交通解決消費者可達性,商業中心內部交通解決消費者在商場內部的循環互動問題,共同目的是為留住消費者創造良好條件。
2. 根據電影院的交通要求,一般電影院都建在商業廣場的最上面的樓層,最好是主入口設置觀光電梯可直達電影院所在位置,商場內部設置剪刀式扶梯,解決垂直交通問題。最好具有良好的可視性,商業廣場在交通十字路口周邊最理想,兩面臨街最好,要求車輛進出方便。
3. 須臨近城市交通主幹道,至少雙向四車道,且無綠化帶,立交橋,河流,山川等明顯阻隔為佳。項目周邊人口暢旺,道路與項目銜接性比較順暢,車輛可以順暢的進出停車場。
4. 商業廣場交通便利,車站附近,是過往乘客的集中地段,人群流動性強,流動量大。如果是幾個車站交匯點,則該地段的商業價值更高。如選擇在這類地區投資電影院就能給消費者提供便利的觀影條件。
5. 靠近人群聚集的場所,可方便顧客隨機消費,如商業街、文化廣場、娛樂區域等,這些地方可以使顧客享受到購物、休閑、娛樂等多種服務的便利,是投資電影院的最佳地點選擇。但此種地段屬經商的黃金之地,寸土寸金,地價高費用大,競爭性也強。
6. 符合客流規律和流向的人群集散地段。這類地段適應消費者的生活習慣,自然形成市場,所以能夠進入商店購物的消費者人數多,客流量大。
7. 當地戶籍人口100萬以上,人均可支配收入1萬元以上,人均年消費性支出8000元以上。
8. 在項目1.5公里范圍內人口達到10萬以上為佳,2公里范圍內常住人口能達到12-15萬人。
9. 商圈內人口年齡結構以中青年為主,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平均水平。
10. 電影院在選址時,周邊輻射人群應以中青年所佔比例高為最佳選擇,因為這部分群體社會經濟地位較高,可支配收入較多者居住區域作為優先選址為佳。二、三級城區中之主要商圈,3公里人數不少於20萬人。
11. 人口密度高的地區,到商業設施的距離近,可增加消費頻率。而人口密度低的地區吸引力低,且消費者光臨的次數也少。例如在城市中的大型居民聚居區選址,這些地區在城市建設中已經或者將來將成為城市衛星城的區域規劃,人口集中的地方也比較適宜設置電影院。
12. 電影院選擇適合選擇周邊新居民區較多、人均收入較高的地方。因為他們的消費特點是時尚、環保,適合中高收入家庭。
13. 人口居住稠密區或機關單位集中的地區。這類地段人口密度大,且距離較近,顧客消費省時省力比較方便。電影院如選在這類地段,會對消費者帶來較大吸引力,很容易培養忠實消費群體。
二、電影院選址地點
n 商業集中的大型MALL里做電影院,肯定沒有問題的,所以是首選;
n 城市購物中心是最常見的選擇;
n 再有就是在人口密集的居住區附近,做一些改建性的影院項目;
n 另外就是在一個城市新經濟開發區的核心地段做電影院。
n 很多老影院都是老的核心區,但是老影院的框架結構等方面,不足以承載現在多廳電影院的模式,如果不徹底改造的話,競爭力很有限的。
三、電影院的角色及與商業綜合體的關系
電影院進入購物中心以後,一下子能把顧客的滯留時間和商業中心的滯留時間從一個小時延伸到三個小時,這道理很簡單,大多數的電影都在兩個半小時左右。在商業中心中,顧客滯留時間越長,意味著他花錢的機會越多,對每一個經營者都是很好的事情,而且人滯留的時間長,基本需求也就越多。專業人士經過總結,電影院能為購物中心起到如下互動作用:
第一、集客作用
首先第一會給購物中心帶來強大的消費群體,比如一個2000座的電影院,年票房達到3000萬元時,按照25元的平均票價,意味著每一年能給購物中心帶來120萬的人流。而且這些觀影群體主要在15到35歲之間,作為零售業大家都知道這個年齡段是購買力最強的人群。電影院能給購物中心帶來的人流就是一個資源。
第二、導向作用
電影院會很好的幫助購物中心規劃和人流組織設計。人流經過的地方人氣會變的很旺,電影院的觀眾和它所在的購物中心內的位置能夠讓原來不旺的位置,不容易出租的樓層變得搶手。
第三、時尚作用
現在每一年都有新的電影,還有很多的明星,還有無數的追星族,電影院的存在都使得購物中心變的更時尚。
第四:節點控製作用
大多數的商品是顧客看到覺得喜歡才購買,或者到那裡去選擇。電影院這個業態能夠讓人流的速度減下去,剩下就是商家把自己的展示做得更好,怎麼吸引顧客,提高你的銷售,說到底就是電影院的業態能夠很有效的把人流的腳步放慢,把他的節奏控制下來。
第五:指導作用
電影院這個業態對時尚的消費引導作用非常強烈。那些追星族追星,電影明星穿什麼衣服他們就會選擇穿什麼衣服。電影院進入中心以後使得好多品牌的專賣店能夠利用這個優勢做促銷。
『貳』 APP產品體驗:貓眼電影
體驗人:宋俊宜
一、體驗條件
體驗產品:貓眼電影5.9.1(安卓版)
手機型號:華為榮耀6
操作系統:基於Android 4.4.2的EMUI 3.0
二、產品概述
定位:電影互聯網平台
Slogan:查影訊 買影票 選好座
特色:選座購票/精準運營/互動社交
三、需求分析
1、需求:
(1)在線購票、選座,節省購票排隊時間;
(2)低價購票;
(3)【有明確目標行為】大致清楚自己想要看哪種類型電影/哪部電影,根據(影片放映時間/影院距離/觀友評論等)做出選擇;【無明確目標行為】將觀影視作休閑放鬆時刻,大多依靠最新推薦做出選擇;
(3)社區評論:發表觀後感(情感需求)
2、用戶畫像:
根據貓眼電影大數據中心《中國電影大數據深度解讀2014-2015》數據,在線購票業務使用群體大多集中在70-90後,其中90後成為使用在線購票業務的主流群體(因其良好的經濟基礎+重度互聯網行為),占總體用戶數的52%。而95年前出生用戶更是成為該類觀影群體的絕對主力。
同時,各年齡階段、地區的用戶都具有差異化的觀影需求,如90後大多追逐文藝愛情,而70後則偏向於家庭的和睦;相信隨著後台大數據分析完善,能夠為個性化服務提供更大的落地可能性。
3、使用場景:
呈現移動化特徵-隨時隨地都可以利用手機完成訂票業務!
四、市場環境
1、中國互聯網+電影市場擁有巨大潛能
(1)要素分析——PEST模型
政策因素:文化產業政策利好
2014年6月《關於支持電影發展若干經濟政策的通知》提出要通過文化產業專項資金、實行稅收優惠、興建影院設置資金補貼等形式,支持電影產業發展。電影產業發展迎來政策紅利期。
經濟因素:居民收入增長+城鎮化加快
居民收入持續增長為其文化消費奠定物質基礎;同時,城鎮化推進商業地產快速發展,帶動了影院投資增長,使得目前中國銀屏數量超過2萬塊,電影基礎設施建設迅猛發展。
社會因素:文化需求增長+電影觀眾年輕化
技術因素:互聯網應用普及+互聯網重塑作用
社交網站,在線票務,視頻網站已經成為常態,互聯網跨界顛覆電影成為可能(切入電影製作-發行-宣傳-放映流程);同時由於互聯網本身攜帶的大數據基因,給予市場個性化、針對性服務可能性。
(2)市場表現:融合中的電影產業與互聯網
藉助於互聯網購票漸趨主流這一趨勢,互聯網+電影的「連接」作用日益明顯:建立在大數據洞察用戶偏好/口碑積累的信息優勢上,互聯網跨界電影產業正落實在流程的各個方面;同時互聯網埠的渠道優勢以及精準的數據營銷服務,使得傳統觀念里的「市場盲目性」正在逐步縮小,互聯網改造電影甚至從生產開始!
2、在線售票業務:預計成為電影銷售常規手段
在線售票指的是基於O2O模式的垂直電影購票平台,在線上(PC+移動)提供在線電影票預定、網上快速選座、熱門影院、熱門影片以及影院排片等信息服務產品,同時因在線售票以慣有的互聯網用戶思維、電商低價培養市場手法,將電影帶入到線上-線下聯動的新生態中,可以預計其對電影產業鏈的影響將會日益巨大。目前,市場上較為活躍的廠商包括貓眼電影、格瓦拉電影以及豆瓣電影等。
3、貓眼電影:3年發展,占據在線票務70%份額
據美團官方數據顯示,2014年貓眼電影取得50億總票房,同期中國市場總票房為296億,貓眼占據16.9%份額,超過萬達影業。同時,數據顯示貓眼電影在移動端優勢明顯,約60%交易都發生在移動設備上。
2015年7月貓眼電影獨立成為美團網旗下全資子公司。
五、產品結構與功能
1、產品結構圖
APP設有4個入口,分別為【電影】、【影院】、【發現】、【我的】。
(1)電影模塊
因觀影在現實情況下,多以一種社交休閑形式出現。往往觀友的評價或最熱榜單等「熱」因素對於該類消費有較大的刺激捲入作用。因此APP在首頁的「電影」模塊中,就順應著「熱潮」的特徵將其首頁頂部tab分別設為「熱映」,「待映」,「榜單」。在具體的二級頁面設置中:「熱映」加註大量社交元素(譬如觀友評分、XX人想看)及強調資訊內容的運營(譬如集成電影視頻/劇照/故事背景等);「待映」不僅僅通告近期將要上映資訊,更是捲入熱門預告片、最受期待等欄目再次吸引用戶進入浪潮;而「榜單」同樣通過各式榜單來實現用戶捲入。故歸根結底,這種訂票場景更強調「社交化」-而非資訊的「平鋪直敘」,較貼近現實觀影場景:
——「同學朋友聚餐途中,想要飯後再結伴一起去看場電影。聽說最近有部片子不錯,於是看看影評,看看演員,看看劇情等等,覺得不錯就順手訂票。還可以支持在線選座,幾個人坐在一起,挺好!」
(2)影院模塊
這一板塊相較於「電影」模塊的內容切入方式,是採用觀影地點切入。界面影院排列順序默認「距離」排序—用戶能夠更加直接地選擇距離較近的電影院。並且,除了對影院距離默認做出排序之外,APP還設置了「篩選」按鈕。類目分別為「行政區」、「特效」以及「影院品牌」,更加細化日常生活中人們對觀影的選擇標准。
(3)發現板塊
該板塊設置兩級界面:「推薦」+「社區」。
「推薦」板塊整體而言可看作是對影片資訊的再次加工:banner欄是對當期影片的運營(包括活動/內容方面的營銷);界面設有4大功能按鈕—分別為「特惠搶票」、「最新影評」、「實時票房」以及「福利社」,其中「實時票房」是貓眼公開的影院數據(實時公開當天的票房/排片等),可看作美團向購票業務上游分發的一步棋子。其餘3大功能總的說來,更偏重於用戶留存度與活躍度的運營—「搶票優惠」以直接的價格優惠吸引用戶參與;「用戶影評」一面給予用戶自我展示的機會,另一面優質影評會受到APP的相關獎勵,用以保證高質量內容;「福利社」設置每日好禮,熱門話題,線下活動以及寫影評欄目,持續助力用戶活躍度與參與感。
「社區」採用影片內容+社交的運營方式,主要以電影片名為區分點,在每個單獨的社區下面,強調用戶觀影後的「發帖」評價+類BBS的帖子加精/置頂的功能,用戶可自主進行發帖,點贊,評論。
(4)我的板塊
該板塊是用戶在該APP內所有個性化信息的集成。在該板塊主界面上,仍然看出貓眼走購票+社交的方式來增加用戶粘性。【訂票】業務欄主要設有「我的電影票」、「優惠券」、「我的電影」以及我購買的周邊商品,而【社交】類目主要強調我與帖子/社區的關聯度,用戶等級以及類似於社交APP的「誰看過我」/個性簽名等癢點功能。
2、主要功能
(1)訂票功能
方便指數:★★★★★
訂票設有兩個入口:「電影」與「影院」,分別從電影內容與影院資訊切入訂票窗口。「電影」界面上「購票/預售」按鈕明顯,而「影院」界面受制於不同影片放映時間的差異性,故無法將「購票」按鈕設置在第一界面,轉而將其設置在影院排片信息的二級頁面上。但總體說來,APP的訂票功能設置明顯,操作方便。
同時,在具體的訂票功能頁面上,APP還提供相關影院套餐團購業務,便捷解決了用戶一站式訂票娛樂的需求。
(2)選座功能
方便指數:★★★★
選座界面展示當場次電影廳座位縮略圖,並用不同的標志標示「可選」、「已選」、「已售」、「情侶座」的位置信息,允許用戶自主選擇。且當用戶進行座點陣圖放大/縮小操作時,APP會在用戶指尖移動的過程,短暫性地提示全局縮略圖,以讓用戶了解當前所在位置。
但是,有1點體驗不太充分的地方:
Bug1: 在選座的過程,由於放映廳規格的不同,用戶並不知道在什麼區間觀影效果最好。因此,建議APP在選座界面設置「?」幫助按鈕,在二級界面提供相關內容建議。
(3)支付功能
方便指數:★★★
用戶自主選擇完畢作為後,APP進入提交訂單界面。整個付款的流程同電商購物流程一致:確定訂單詳情-確認付款方式-付款成功-系統出票。
但在過程中,發現3點不足之處:
①Bug1 :當選擇萬達影城下屬影院選座訂票時,APP界面要求用戶重新綁定手機號碼,此時我選擇登錄的方式是綁定第三方賬戶(新浪微博賬號),當輸入我的手機號,界面跳出「獲取驗證碼失敗-該手機號已注冊,請直接登錄」。但當我返回「我的」功能板塊時,卻並未找到與手機號登錄相關的界面,而只有賬號綁定。
②Bug2: 確認訂單界面,需要用戶輸入電話號碼,然而界面並未設置」默認」功能—即記憶用戶之前輸入的號碼。因此這就導致用戶每次購票時,都需要重復輸入相同的號碼,費時費力。
【建議】 用戶首次輸入號碼後,系統便自動默認用戶輸入結果;並保留用戶修改號碼的按鈕。
③Bug3 :系統出票的界面,未及時反映出票情況,而需要用戶手動刷票/或跳轉到我的界面查看。這樣以來:界面動畫的反復易引起用戶等待的煩躁心理,加之手動刷票在短時間內(1分鍾以內)未有文字反饋,易使用戶對手動刷票的效果產生懷疑。
【建議】 出票界面的交互情況採用「儀表-百分比」模板導航展示,使用戶能夠了解系統出票的實時情況,減輕由於控制無力感帶來的沮喪與煩躁。
(4)退票功能
方便指數:★★★★★
只要購票界面顯示該影院支持「退票」功能(退票時間在放映前1小時),即可辦理退票(默認退回原有支付渠道),並且在「我的」界面中支持用戶查詢退款進程。
(5)搜索功能
方便指數:★★★★
搜索功能適用於有明確觀影需求的用戶,進入APP首頁便可查詢目標電影。搜索支持「自動補全搜索」功能(減少用戶的輸入量,優先匹配時下上映電影)+「熱門搜索」功能(算出時下熱門搜索電影,用戶點觸皆可);整個APP中搜索的內容包括:搜電影,搜電影人,搜電影院,搜社區。前三者緊扣電影資訊本身做延展,試圖能夠為用戶匹配到合適的電影;而後者則是作為興趣-社交關系的補充角色出現。整體來說,在各個板塊設置特色的菜單搜索,更具針對性。
但是,搜索過程中存在一些不足的細節問題:
①Bug1: 首頁搜索欄列表中除「熱門搜索」提示外,還包括「類型」與「地區」列表。由於APP主打電影購票業務,於是當用戶點擊「類型-劇情」時,會默認出現時下影片排片時的劇情片,進而進行購票。但此處點擊,APP彈出界面則類似於過往電影評分-影評信息的呈現與沉澱,與總的搜索功能指向不大匹配;
【建議】 列表彈出內容分為2大類型:1類優先指向時下放映影片(如點擊「電影-愛情」時,頁面首先展示《破風》等上映電影);2類指向已上映電影的內容沉澱。這樣,既滿足第一位的購票需求,又形成某種內容沉澱圈。
②Bug2: 」發現「板塊里的社區搜索,未對搜索方式進行引導,故用戶並不清楚社區指涉的具體內容,造成搜索的低效。
【建議】 將搜索方式設置為」動態搜索「,實時為用戶進行信息篩選。如用戶輸入」上海「,界面既呈現與」上海「相關的電影名稱,也展示與」上海「相關的同城會,電影主題等資訊,引導用戶了解社區內容。
六、交互設計
(一)優點:
1、配色合理,視覺吸引度良好
APP主色調為紅白兩色,其他輔助顏色也有明顯分工(如3D效果為淡藍色按鈕)。總的說來,配色與APP符號相稱,用戶能夠有較一致的觀感。
2、扁平化導航設計,內容清晰
APP主要導航方式為選項卡菜單式,用戶點觸即可到達相關內容集成;而次要導航採用卡式導航分類,列表菜單式導航作為入口,引導用戶進入更深層級的內容。總體而言,APP的信息架構清晰,用戶操作便捷。
3、突出購票按鈕,便捷用戶隨時購票
無論是在瀏覽一級頁面的電影資訊、影院資訊,還是瀏覽二級頁面的榜單、影評等內容時,購票按鈕始終處在視覺的中心位置,隨時方便用戶心動時的購票動作。
4、強化影訊的視頻化沖擊,刺激用戶捲入消費
相較靜態的文字,圖片鋪陳,視頻對於用戶的捲入程度更高(因其擁有更豐富的情節內容暗示)。貓眼APP在」電影「板塊中明確設置視頻播放按鈕,引導用戶觀看與該電影相關的預告片等資訊,進而刺激用戶購票消費;同時,APP還在內容版面(包括榜單,待映,介紹界面)為用戶明確設置」想看「按鈕,使得用戶能夠短暫標注自己備選觀影項,最終」擇優錄取「,這一點充分尊重了用戶的選擇權。
5、貼心設置」家長引導「,」幕後花絮「等內容,增強用戶粘性
現實生活場景中家庭觀影比例人群不容小覷,而家長往往關心電影內容是否適合小孩觀看,但這一點在傳統的影院資訊中是被忽略的重要細節。貓眼APP在電影資訊下拉列表溫馨設置」家長引導」項目—告知電影中的暴力,色情情節,這會贏得用戶的「會心一笑」。而其餘有關電影資訊的再加工欄目—譬如彩蛋,幕後製作等等,更是延展用戶對於電影的消費線。
(二)不足:
1、首頁的banner廣告跳轉速度快,不支持用戶自主操作(譬如關閉按鈕),未給予相關導航向導,易干擾用戶體驗。
2、電影標注「想看」後,因未能明顯提示能夠在線購票,致用戶購票率低;
用戶在瀏覽電影資訊後,所標注的「想看」信息自動轉入「我的電影「界面中。但由於APP未能明顯提示用戶該影片是否支持在線購票(因有一批電影已下線或院線不支持在線訂票),常常容易導致用戶多次重復查看二級頁面,進而產生煩躁、困惑的情緒。
3、小吐槽:在綁定第三方賬號之後,APP未同步賬戶頭像,從而用戶頭像出現」空白「情況,有一丟丟丑。
『叄』 電影在電影院上映給電影院多少錢
以100塊票房為例:
1、國家直接先扣掉5%做為電影專項基金,3.3%的稅款
這部分8.3%,就剩下91塊半了。
如果你問我去年100億票房,其中3億多的電影專項基金花在哪了,抱歉,我不知道。
偶爾在電影報上看到過電影基金幹了啥事,都沒印象了。
另外,現在你知道每張電影票,你已經自動給國家交了稅,看電影順道當了納稅人。
這8.5%,影院、院線、片方都見不著錢,直接被劃走了。
2、剩下91塊半里,差不多有一半左右,直接分給院線和影院。
其中院線大概在5%左右,也就是100塊里,有個4塊多吧。
其實院線這錢也比較好賺,特別是簽約為主的院線,這塊是個穩定的收入。
像萬達、金逸這種垂直管理的院線,這兩塊收入基本就被算做一塊收入了。
3、院線、影院分完之後,發行方還要收一個發行代理費(發行傭金),目前行規是發行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的5~15%比例都是正常。
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 總票房 ─ 3%電影基金 ─ 5.5%稅款 ─ 院線和影院分成款(38%~43%不等)
發行總可分配收入 = 票房可分配收入 + 其他渠道發行收入 (電視、音像、網路、政府獎金、海外……)
發行方要在發行總可分配收入中逐項減掉下面幾項內容後,才是片方所得:
1)發行傭金
2)導演或主創明星獎勵(有或者沒有)
3)代為墊付的發行成本(拷貝費+宣傳費等)
4)稅金(往來發票都是要交稅的)
你看,上面都減完了,剩下的才是片方凈發行收入(凈收入)。
唉,能剩多少呢。。。
其中,代為墊付的發行成本這塊,學問大了,回頭另說吧。
一般來說,100塊票房收入,片方能分到30塊多點。
在這個基礎上,再加其他渠道發行收入,最終能不能回收成本,就聽天由命+撞大運吧。
500萬製作費電影,如果也拿500萬做宣發的話,整體投入1000萬。
如果你打算只靠票房回成本,那最最安全,就得票房有3000萬,才剛剛打平。
但很多電影,比如甄子丹動作片,海外有一些收入,那國內票房收支平衡點就不用成本乘以3.
大體這么算吧。
『肆』 3D巨幕電影廳和IMAX影廳有區別么
一解答:
無區別,3D劇幕廳是IMAX影廳的一種(簡單說IMAX是其統稱)。
3D電影廳(又稱三維電影)是指觀影者帶著3D觀影鏡看到的電影。通過觀影鏡將熒幕映射成一個三維空間效果(具有長度、寬度和高度),觀影者帶上眼睛後就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對於觀眾來說,IMAX最主要的就是幕大,其他都是一樣的。
但是對於電影行業來說,「幕大」的背後有很多實際問題。
普通電影幕寬10米左右,用傳統設備就可以滿足放映質量,
但是IMAX幕寬20多米,用傳統工藝把畫面放大,那清晰度和亮度都沒法看了。
所以要針對IMAX廳,設定一套專門的生產、放映流程,
比如拍攝用的攝像機不能僅滿足全高清,比如使用的放映設備不能是一半的數字放映機,比如使用的幕布要考慮觀眾的觀看角度等等。
二(4)垂直電影院擴展閱讀:
IMAX影院(IMAX Cinema, IMAX Theatre )是指專門放映IMAX電影的場所或影院。截至2009年年底,IMAX影院在全球共有超過400家,分布在40個國家和地區,在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建造一個IMAX影院的成本是100萬美元至150萬美元,由於建造費用昂貴,電影院的投資者往往與電影發行商預先談好或者預先簽訂今後若干時期內的IMAX電影放映合同,然後才投資和動工興建IMAX影院。
參考資料:IMAX網路
『伍』 電影院到底是藝術殿堂,還是消遣娛樂場所
電影院是文化娛樂場所。
這從管轄轄屬就可以分得出來。電影院歸當地的文化局或文廣新局領導。
雖然業務上歸電影院線垂直指揮,但行政上依然是文化局領導。
『陸』 廣州塔電影院叫什麼名字
廣州塔電影院被稱為金逸空中電影城。
廣州塔(英文:Canton Tower),又名廣州新電視塔,綽號小蠻腰,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亦洲島)赤崗塔附近,距離珠江南岸125米,與珠江新城、花城廣場、海心沙島隔江相望。廣州塔是中國最高的塔,主體高454米,天線桿高146米,總高度600米。它是AAAA的國家旅遊景點。
它是廣州的標志性項目,廣州塔。電視塔可抗8級地震和12級台風,設計使用壽命超過100年。廣州塔距離塔身168-334.4米,有「蜘蛛俠棧道」,是世界上最高最長的空中步行梯。離塔422.8米處有一個旋轉餐廳,是世界上最高的旋轉餐廳。塔頂450-454米有一個摩天輪,是世界上最高的摩天輪。在距離桅桿455-485米處,有一個「快速天空」滑降游樂項目,是世界上最高的垂直滑降游樂項目。
廣州城投集團所屬的廣州塔,由廣州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和上海建工集團承建,總建築面積114054平方米。2009年9月竣工,2010年9月30日正式對外開放,2010年10月1日正式售票接待遊客。廣州塔有五大功能區和各種游樂設施,包括室外觀景台、摩天輪和高速游樂項目。有兩個觀光廳,包括懸浮走廊、梯子、4D和3D動態影院、中西美食、展覽設施、購物中心和科普展廳。
『柒』 IMAX的影院構造
IMAX影院的構造也與普通電影院有很大的分別。根據形狀的不同,IMAX銀幕分為矩形幕和球形幕兩種,球形幕的直徑可達三十米。球形幕主要放映全天域電影(IMax Dome,舊稱OmniMax)。此類電影採用「魚眼」鏡頭拍攝,使得180度的景物能成像於平坦的膠片上。放映時再採用另一個魚眼鏡頭即可讓全景重現銀幕。
由於IMAX畫面解析度極高,觀眾可以更靠近銀幕,一般所有座位的范圍都在一個銀幕的高度內 (而普通傳統影院座位跨度可達到8~12個銀幕)。而且座位傾斜度也比一般影院大(球形幕的放映廳傾斜度達23度),以便觀眾能夠更好地面向銀幕中心。矩形銀幕的大坡度座位以19~25度的角度往後傾斜,保證所有觀眾都可以遍覽整個屏幕(2D和3D的可視范圍不相同)。
眾多IMAX系統中,有一種適合在傾斜的天文館圓頂播放的IMAX系統,稱為全天域電影OMNIMAX(原稱OmniMax,現稱IMAX Dome),是用作投影於天文館這一類傾斜的半球形屏幕的。此系統採用一魚眼鏡頭拍攝,以便180度的景物能成像於平坦的底片上。投影時再採用另一魚眼鏡頭即可讓全景重現屏幕。IMAX Dome 水平投影角達180度,而垂直則為122度,其中22度低於投影機水平線,100度高於投影機水平線,這是配合傾斜半球形屏幕而設的。有部分天文館(例如香港太空館)採用沒有傾斜的半球屏幕,因此影像總是高於投影機水平線,而觀眾的座椅則較一般影院更為後傾。
『捌』 電影院的建築要求
觀眾廳每座面積:甲等不宜小於0.80㎡,乙等不宜小於0.70㎡,丙等不應小於0.60㎡。
註:觀眾廳面積算至銀幕後的牆面。 電影是通過視覺作用為觀眾所接受。視覺是人們辨別外界物體明暗和顏色特性的感覺,視覺在對物體的空間屬性,如大小、遠近等的區分上起著重要的作用。人們觀看35毫米常規電影時,因為畫面的面積較小,視覺條件只要求看全畫面和看清畫面,對視覺的空間屬性是無法區分的。但是寬銀幕、70毫米寬膠片以及其他大視野電影則是利用其畫面寬、視野大的特點,使觀眾的視覺作用接近實際生活,能利用視覺的空間特性,來區分物體的遠近、位置、物體間的距離等,從而有助於使觀眾產生真實感和臨場感。
人的單眼固定注視正前方的目標時所能看見的空間范圍稱為視野,而雙眼視野則較單眼視野為大。整個視野中中央視場是看得最清楚的部分,單眼對中央視場的水平視角為30°,雙眼為36°~40°,單眼和雙眼的垂直視角均為22°。中央視場的四周為邊緣視場,在水平方向可達180°,而在垂直方向可達75°。雖然觀看時的清楚程度從中央向邊緣逐漸降低。但正是由於這個邊緣視場使視覺在物體的空間屬性方向起了重要作用。因此,各種不同品種電影對視角大小的要求是不一樣的。
電影院視角的要求決定了觀眾對銀幕的距離,即視距。邊座觀眾的斜視角是根據觀看畫面時所產生的畸變的程度來決定的,以將畫面的畸變限制在允許的范圍之內。 第一排觀眾座位地面離銀幕畫面下緣的高度稱為設計視點。中國國家標准對35毫米電影系列的設計視點定為2±0.5米。但各品種的電影對視點高度的要求是不同的,如大視野電影由於畫面高度很大,一般設計視點均較低。以免觀眾的仰視角過大而感到不適。最低視點高度只距地面15厘米。視點的高低直接影響觀眾廳地面的坡度,視點高則觀眾廳地面的坡度升起較緩,若視點逐漸降低,則地面坡度隨之逐漸變陡,所以視點越低,地面坡度越大。但視點低固然視覺條件好,又會因地面坡度不可能升得太高而受到限制;視點高雖可降低地面坡度,但太高又會使視覺條件太差而不符合要求。
視點高度決定之後,可以相鄰兩排觀眾視點的距離與視線超高值C所形成的兩個相似三角形計算出相鄰兩排的高差,這樣逐排計算直至得到最後一排的地面坡度的標高。視線超高值C是人眼到頭頂的平均統計值,C值一般採取12厘米。在35毫米普通銀幕電影的地面坡度設計中,若中區前後排座位錯開排列,則C值可按每兩排12厘米計,以降低地面坡度,其原理是按錯位後,後排觀眾從前面兩個觀眾頭部的空隙中來觀看畫面。但在大視野電影的地面坡度設計中其C值應以每排12厘米(或10厘米)計,因大視野畫面很寬,已無法從前排觀眾兩個頭部的空隙中去觀看。 觀眾廳座席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座椅扶手中距:硬椅不應小於0.48m,軟椅不應小於0.50m;
二、座席排距:短排法硬椅不應小於0.75m,軟椅不應小於0.80m;長排法硬椅不應小於0.90m,軟椅不應小於0.95m;台階式(散座、樓座)的座席排距應比上述值適當增大;靠後牆最後一排的排距應增大0.12m。
每排座席數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短排法:兩側有縱走道且為最小排距時,每排座席數不應超過22個,以後排距每增加50mm,可增加2個座席;
二、長排法:每排座席可增至50個;
三、僅一側有縱走道時,上述座席數相應減半。
短排法兩個橫走道之間不宜超過20排;靠後牆不設橫走道時,其前面的一個橫走道與後牆之間不宜超過10排。
座席應按弧線或與弧線近似的折線布置(小型可按直線布置),或兩種方法混合布置。觀眾廳正中一排或1/2廳長處弧線的曲率半徑一般等於銀幕至最後一排的水平距離。
優質區的劃分辦法各異,但一般來說座位區的中心都是優質區。
每排座位通常都按弧形排列,這主要是使來自放映機的光線射到銀幕上以後反射到觀眾的眼中,即利用反射角等於入射角的原理,使觀眾能夠最大限度地得到來自銀幕的反射光。 觀眾廳走道除應按每百人0.6m分別計算寬度外,尚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短排法的中縱走道凈寬不應小於1.0m,邊走道的凈寬不宜小於0.8m;橫走道的通行寬度不應小於1.2m;
二、長排法的邊走道不應小於1.2m。
觀眾廳坡地面最大坡度不應大於1:6。超過1:6時應採用台階式地面;走道坡度為1:10至1:6時,即應採用適當防滑措施,超過1:6時應採用踏步。
『玖』 電影院屏幕尺寸是怎麼樣的
電影院屏幕尺寸並沒有一個標準的大小,因為這與影院的面積、放映機與銀幕的距離等有關。
屏幕大小更多的是根據放映廳的具體尺寸確定。按放射俯角不大於6°的角度限制下確定屏幕的中心高度,再匹配放映廳的寬度和高度確定屏幕的寬度、高度。
銀幕尺寸的需求:
1、視點:
設計視點是指銀幕畫面下緣中點至首排觀眾座椅地面的垂直距離。銀幕架下方的黑幕框上緣,應與視點水平重合。
這里著重強調的是設計視點的定義,因為有的影院首排觀眾地面與銀幕架地面相差幾個台階甚至更高,無論相差多少,視點的垂直高度都要以銀幕畫面下緣中點與首排觀眾座椅地面為准,銀幕架製作時要特別注意此點。
2、最大視距:
第一排中心座位觀眾眼點(多以椅背代替)至設計視點的水平距離。
3、最大仰視角:
首排中心座位觀眾觀看銀幕畫面上緣中心點的視線與視平線形成的夾角。
根據視點與工藝設計給出的畫面高度以及最近視距等技術指標,製作安裝的銀幕架,都能符合放映工藝設計的仰視角的規范要求,關鍵是銀幕架上方黑幕框下緣的定位要准確,也就是在確定視點與最近視距以後,按照工藝設計的畫幅高度准確定位,否則,仰視角容易偏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