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院線大片 » 電影院收入背景介紹

電影院收入背景介紹

發布時間: 2023-03-24 01:31:18

① 電影院是怎麼賺錢的

電影院賣票就是電影院賺的咯。
不過也分買斷和分成的方式。就是直接買下電影播放權,然後我這邊播放多少賣多少門票就與電影公司無關了。或者是有分成的,就是電影院票房收入一部分歸電影公司所有。

電影公司一般播放權賣一次,碟的銷售也會賣一次,可能海外也會賣一次。

票房高的原因就是很多人買票去看電影。而好的導演和大牌的明星就是具有一定的觀眾和影響,會讓喜歡這些導演和明星的人買票看電影,從而提高了票房。當然,賣斷模式的,票房再高也和明星導演沒關系了,因為電影公司獲得收入是固定的,導演和明星拿的工資也是開拍的時候就說好的。恩,高票房對導演和明星的聲譽會有提高作用,那下次拍戲的時候片酬自然就多了。

如果是按分成的方式,電影院票的多少取決於電影院想多賺還是少賺,這是電影院自己的商業決策了。電影公司和電影院談判也是一家一家和院線談的,各家的價格不同。恩,其實多個電影院和在一起叫院線,比如太平洋、中影經典、奧納等等,他們都擁有很多家電影院,電影公司和他們談判以後,他們自己擁有的電影院票價就是相同的。電影公司應該是沒有統一收費的。不過各家價格應該相差不大,因為電影放映是有時間性和檔期的。

② 電影院收入來源

首先要說下中國目前的票房分賬體系:國家對於票房是有一定的抽成的國家電影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專項基金分5.5%,營業稅3.3%,剩餘91.2%的票房收入才由影院(院線)、製片(發行)瓜分。
影院(院線)根據影片強弱勢按57%至62%分成,如果導演的號召力很強,那麼影院就分的少一些。其中院線明面上分成為7%,實際上院線為了拉攏更多影院,實際的分成會更少一些。製片(發行)根據影片強弱勢按38%至43%分成,其中發行一般分5%。類似華誼自己製片和發行則全拿這部分。因此目前來看,票房收入仍舊是影院的最大資金來源。
上面提到影院和院線,其實兩者屬於合作的關系,也有一定的上下級關系的性質。院線是指由一個發行主體(如電影公司或製片公司)和若干電影院組合形成,實行統一品牌、統一排片、統一經營、統一管理的發行機制。
影院則是通過商業選址、投資、設計、建設和運營電影院的專業影院公司,它是同一品牌影院的連鎖化,相當於「KFC、麥當勞」這樣的直營連鎖店的公司。影院加入院線,院線供片並且收一定的管理費。

③ 一家電影院一年賺多少來看看詳細案例分析-股城理財

受疫情影響,今年的電影院開得特別晚,根據最新通知,低風險地區的電影院將於7月20日正常營業,也就是4天後,電影院會不會全都是人呢?有人問,一家電影院一年賺多少?來看看詳細案例分析吧。


電影院
一家電影院的收入來自票房收入和非票房收入。假如某個影城有5個廳,總共大概在650個座位,每張票按35塊來算(很保守的票價),一年是4980萬。扣掉稅前、票房分賬還能剩五成。一般電影院的上座率是在18%左右,再扣除房租和員工工資,最終老闆還能剩300萬左右。
非票房收入指的是酒水飲料、小吃、觀影設備、映前廣告、影片公仔等,這里的收入到底佔多大比例呢?其實,大家只要對比一下外面超市的水和電影院的水就知道了,肯定不低。因此,一家電影院一年下來能賺不少錢,但是今年疫情影響下,電影院少賺了半年的錢。

④ 電影院票房的收入構成是什麼樣的

以100塊票房為例:

國家直接先扣掉5%做為電影專項基金,3.3%的稅款這部分8.3%,就剩下91塊半了。現在你知道每張電影票,你已經自動給國家交了稅,看電影順道當了納稅人。這8.5%,影院、院線、片方都見不著錢,直接被劃走了。

相關如下

剩下91塊半里,差不多有一半左右,直接分給院線和影院。其中院線大概在5%左右,也就是100塊里,有個4塊多吧。像萬達、金逸這種垂直管理的院線,這兩塊收入基本就被算做一塊收入了。


院線、影院分完之後,發行方還要收一個發行代理費(發行傭金),目前行規是發行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的5~15%比例都是正常。票房可分配收入總票房─3%電影基金─5.5%稅款─院線和影院分成款(38%~43%不等)。

⑤ 有誰可以告訴我電影行業的盈利模式,感謝至極!

這個沒法一句話說明,基本是票價,音像製品,衍生品,內置廣告

有個叫趙寧宇的人的博客你可以看一下,他講了很多

給你貼一點看看

票價:被地產綁架的影院(一)

認識電影 2010-08-13 18:28:00
中國的電影票價到底有多高?

在人們的印象中,中國的電影票價在60~80元之間,大大的超出了普通百姓的消費能力。有人口誅筆伐,認為中國電影票價太高,特別亮凱是和歐美對比,人家的月收入多少多少,我們的多少多少,完全不成比例雲雲。聽似十分有理,爭取了民心支持,也造成了電影業瘋狂漲價並碰壓榨百姓的假象。最近《唐山大地震》限價35元的事件又一次將電影票價問題推上了風口浪尖。

一些聲音指責政府,認為政府應該把票價降下來。這種指責用錯了地方。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電影好不容易初步完成了產業化、市場化,怎麼可能退回到政策指令決定一些的方式呢?當中國的電影人和觀眾仍在反對殘留的「長官意志」的時候,居然有人想讓「長官意志」死灰復燃,這個邏輯自相矛盾。

中國電影的平均票價到底是多少?

電影票的定價權掌握在誰的手裡?

60~80元這個數字,為許多學者、影評人、觀眾所引用,然而,敬蔽喚這個數字是不正確的。

最近幾年,中國電影的平均票價為28~33元;2009年的平均票價為31元。

這個數字,必然引起一片嘩然。這和許多觀眾印象里的票價大相徑庭,也和人們從媒體中的到的印象差距太大。確實,大城市往往都在60元以上,有些電影,甚至動輒120元、150元。這樣的票價水平,怎麼可能出現28~33元的平均票價呢?聯繫到中國各種統計數據的尷尬錯誤和個別電影公司數據造假,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中國電影票價,「被降低」了。

通過數據分析和一線調研,才能接近於事實真相。

什麼是中國電影市場?2009年產出62.08億票房、2010年到7月已創造67億票房的市場到底是什麼?

這就是全國37家院線、一千多家商業影院的5200塊商業銀幕。上列票房收入,均由這些商業銀幕奉獻。其他的收入——如農村、部隊、廠礦學校等——收入極低或不易統計,基本不計入商業票房總額。因此,每一個年度的總票房,其實比公布數字高一些——這還不包括被商業影院盜放的影片,這一塊黑色收入約占總票房的10%強,被影院人員私分——這一情況業內人士盡人皆知,即使全部安放電腦聯網售票系統也無法徹底避免。通過在天涯網的調研發現,南方有的城市影院私印私售「內部券」,服務人員憑券放觀眾入場,此類方法五花八門,挖的都是中國電影業的牆角。

順便介紹,中國農村市場屬於公益放映。時下,從「2131工程」到「農村數字電影放映工程」的艱苦建設,中國擁有249條農村數字電影院線,流動數字放映設備3.6萬套,放映員7萬多,覆蓋近60萬個村鎮。2009年全國農村放映781萬場,中央財政補貼3.3億,地方配套4.4億——其收入未計入商業總票房。

5200塊商業銀幕,分布嚴重不均衡。

中國排名前50名的影院,全部分布於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武漢、南京等大城市,他們的票房收入,占據了每個年度的1/3強。中國排名前100名的影院,亦全部分布於大城市和部分經濟實力不遜於大城市的中小城市——如珠三角的一些「小鎮」,DGP產值往往高於北方城市——他們的票房收入,占據了每個年度的60%左右。換言之,全國100家影院1000塊左右的銀幕,貢獻了60%左右的票房收入;而其餘一千多家影院的4000塊以上銀幕,卻僅僅能夠產出剩下40%的票房。如果按照單銀幕比較,兩者相差5倍左右。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我們尷尬的發現,決定中國電影走向的,其實就是幾十個大城市中經常光臨100家影院的少數觀眾,他們認為哪部電影好,哪部電影就有口碑、票房、檔期。二線城市的影院、網路、電視台,全部要跟隨這100家甚至50家影院和觀眾的選擇。

那麼,這50家影院的平均票價是多少呢?

根據對2010年前7個月數據的跟蹤,其平均票價約為35~45元(《阿凡達》上映時期高於這個數字,因為3D票價普高),來源為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辦公室每周通過《中國電影報》發布的數據。

這就產生了問題。如果說,二線城市的票價較低,一線城市的票價較高,最後拉低了印象中的平均票價,似乎順利成章。但是在排名前50名的一線城市大影院,平均票價居然才是35~45元,這數據顯得很靠不住。——涉及國家統計部門,似乎就有信任危機。60~80元/35~45元,差距太大,質疑順利成章。

這時候,需要到影院一線實地考察。調研結果為,60~80元是影院的門市價格,並非交易價格;如今,中國觀眾有種種辦法可以買到便宜很多的電影票,因此,35~45元正是一線大影院票價的真實反應。

觀眾獲得低價影票的途徑有以下幾條:

1、在影院辦理電影卡,一般在300~1000元之間,可享受票價5~8折。

2、購買團體票。中國電影市場團體票比例極大,各種機關、單位、學校、企業都會購買團體票,又稱「包場」、「團購」,團體票享受很大的折扣,有時候比5折還要低。

3、購買、獲得電影券。影院發行種種類型的電影券(前文非法內部券不在此列),一部分直接銷售,一部分以種種方式和所在商場、媒體、網站等進行置換,其實是一種營銷手段。觀眾從各種渠道得到的電影券,最終個人和中間商都是要買單的,並非免費。

4、包銷。包銷實際上就是一種大規模的電影券批發、預購行為。一些有實力且與電影業有關聯的企業,會事先購買大批影票(高至數千萬),之後以回饋客戶、積分換取、有獎抽取等方式發出,這些企業包括電信、銀行、網站等。觀眾得到的這些免費或廉價影票,均由企業最終和片方結算,最終價格也遠遠低於門市價。

5、特價。全國影院大多實行周二半價日,很多影院還實行周一、周三、周四半價日,部分影院實行「18點前18元」活動,大大地拉低了票價。

6、在一些特別活動中,有一些特殊的優惠。如「北京放映」期間看一場贈10元兌換券,「體育電影周」的一些場次,都會有票價優惠。

綜上所述,按照門市價在售票櫃台購買影票的大多為臨時決定看電影、偶爾看電影的本地人和外地遊客,大部分長期固定觀眾可以有豐富的渠道獲得半價左右的影票。通過對發行公司、院線公司及北京、上海、廣州部分影院的調研,得知一般在門市購票的觀眾不超過1/3,團體票普遍在1/3以上,主體觀眾均通過各種渠道購買打折票。因此,一線影院35~45元左右的平均票價是真實可信的。而二線影院的票價均低於一線影院,年度平均票價也是准確的。

然而,即使是2009年31元的平均票價也不是一個很低的價格,假如2個人,坐出租,喝飲料,再吃一份便餐,消費也會接近200元——影院所處的位置迫使觀眾只能如此消費,而商城允許影院入駐也正是為了拉動周邊消費。那麼,這個31元左右的票價能不能再降?降到20元?甚至是10元?

答案是無法再降價了。因為中國的電影票價已經被地產綁架了!

電影票價的定價權不是政府,也不是某一家電影公司。中國這37條院線5200塊銀幕,隸屬關系十分復雜,有些屬於電影國企,有些屬於電影私企,有些屬於商業地產,有些屬於全民,有些屬於外路老闆,有些甚至潛伏著隱性的外資。電影票價的決定權,在於市場。

影院的收入,由幾部分構成,票房=稅費+片款+運營成本+利潤。

片款為返還製片方和發行公司的錢,比例幾乎為全球最低,一直遭到製片界強烈抗議,但基本維持現狀。

運營成本,包括人員+水電+宣傳+維修升級+地租等等。前面若干項基本支出和一般銷售單位類似,最後一項:地租,則是成本的決定性因素。

如此看來,稅費是固定的,片款是小比例的,利潤是可以估算的,基本支出是必須的,真正對影院定價權造成強烈影響的,恰恰是這地租!

中國幾乎所有大影院,均身處商業地產之中,也就是某個商業大廈或者商業區域之中。當年,這是中國電影復興的關鍵:依託商業地產的升溫造成影院的穩步發展,擴大市場,刺激製片業。然而,近年來商業地產不斷提高影院的年度租金,使得影院的收入相當一部分成為了商業地產的收益。換言之,商業地產按照一般商業規律,將他們承擔的壓力一部分轉嫁到了影院身上。商業地產升值,地租就漲價;地租漲價,票價就得跟著漲。特別是這些年來電影票房、利潤高速增長的數據被全面報道,商業地產更有了提租的充足理由。事實上,2010年各影院的地租比2009年上漲了很多,大批院線和影院不得不藉助《阿凡達》3D大漲票價,本意是2010年所有電影跟進漲價,但由於春季電影質量疲軟,市場調節,不得不做局部下降。否則,2010年的電影票價,真的有可能和房價、菜價、油價一樣成為國計民生的大話題,突破60~80元也未可知了。

如何降低票價呢?一方面,國家似乎可以免除部分稅收,放水養魚,待電影業發展到一定規模之後——比如年票房500億、1000億再行征稅——條件是影院增加部分低價甚至免費公映場次等。如今電影業年度票房不過100億,稅基很小,征稅意義不大。配合《國十條》的政策精神,假如稅務部門能夠部分、全部減免電影稅收,利在千秋,功莫大焉。(稅基養大了,一樣可以再征回來。)

一方面,要嚴防商業地產將通貨膨脹的壓力轉化到電影票價上來。然而,這卻是最難控制的一個環節:影院入駐商業地產,屬於商業行為,很難行政干預;商業地產要提租,影院想要生存只能接受。所有提租的金額(動輒數百萬計),除了降低工作人員薪酬、降低利潤以外,只能是轉嫁到觀眾票款上了。水電、宣傳等費用,從來只升不降——通貨膨脹的壓力從另一個渠道傳導到電影上。

與此同時,製片方一直要求繼續提高回款的百分比,這本是個合理的要求。好萊塢通行的規矩是製片方拿回票房款的55%,中國最好的情況是拿到43%,一般的連40%都拿不到,發行方拿去一些,稅費再征去一些,成本再扣除一些,中國電影製片業的日子確實難過。然而,假如製片方真的能夠拿到50%、55%,影院的日子就更難過了,唯一解套的辦法就是:繼續漲票價。

這就是全國院線一致稱贊3D電影的根本原因所在:可以「合情合理」地漲價。

⑥ 電影院 賺錢嗎

關於電影院是否掙錢這個說法,可以很肯定的告訴提主,電影院絕對能夠掙錢,但這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電影院的位置一定要在商業圈或者人流量比較大的地方。否則的話,電影院就很難保證能夠掙錢。

如果只是靠電影票掙錢的話,除了少部分繁華區域的電影院能夠堅持下來,大多數電影院都會倒閉。因此,現如今電影院掙錢的方式其實是多種多樣的,除了眾所周知的賣電影票之外,賣爆米花和可樂等零食掙錢也不少,此外還有電影周邊產品的銷售,以及各種映前廣告等等。

但這些都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必須要有人來看電影,必須要有人流量。因此,這就回到了一開始所說的電影院位置。如果位置過於偏遠或者交通不方便,那就沒多少人願意來,無論怎麼樣都是掙不到錢的。

總而言之,電影院現在是能夠掙到錢的,但是位置要好,需要有較大的人流量。

⑦ 電影行業背景及前景

1、電影行業背景及前景:

按照目前院線電影上映的票房情況來預測,您投資10萬,這四種收益都到手您可以直接在二線城市全款買套房子了。

沒有哪個導演差錢,我們想找投資方可以找銀行,也可以通過基金。但是這些投資方解決的只是錢的問題,我們既然把投資權給我們普通老百姓,目的是通過粉絲經濟能有個更好的宣傳效應!

大聖歸來大眾投資人89名,引爆200場包場觀影。我們的目的,電影靠投資人宣 傳大賣,同樣可以獲得高額票房盈利,這樣雙贏!

年度票房優勢: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數據顯示,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的票房分別是218億、296億、441億、455億,559億,尤其是18年2月電影票房一舉打破世界單月最高紀錄100億,2017年度中國電影年度票房突破500億元,中國電影票房已保持了近10年的高速增長,增長速度超百分子50%,目前行業進10年 中最穩最快的高速發展行業,影視行業是國家高速中必要發展的行業。投資影視行業也是順應國家發展趨勢。

從數據分析,從2013年開始到現在18年 特別是18年2月電影票房一舉打破單月最記錄100億,年度票房一直在強勁增長,會很快成為全球最大電影市場。

根據數據顯示美國3億人口有4萬塊屏幕,而中國想要達到這種持平狀態 那麼我國今年要增加8000塊左右,達到4萬塊才可以持平。那麼根據中國13億人口來說,那麼未來電影增長的空間在4倍之大的空間,市場前景一片空白需要開發。

2、影視行業安全可靠,公開透明:

電影行業信息公開,一切都是透明化的,影視上映後票房有權威,專業的網站查詢,貓眼,淘票票,影視項目可在廣電總局官網進行查詢,那麼投資者是通過工商注冊成為影視項目合夥企業股東,獲取真實收益權,作為影片有限合夥人根據持有的份額按比例公平分配,並能在工商局查詢清晰知道資金去向,情況特殊者可探班劇組。

3.操作簡單、投資周期短

操作上簡單便捷,不需要開戶等繁瑣的程序,客戶打款簽合同就正式成為該影視的合夥人;一部電影拍攝下來也就一年左右的時間,電影上映後不久就能產生收益,客戶開發周期短。

我們公司今年才成立,電影投資是去年才開始的,現在正是處於萌芽期,我們看過的很多電影也已經是用這種方法製作的如《大聖歸來》《前任3》《葉問3》等。與其說製作方尋找小資金的合夥人,不如說是在為電影製作上映「票房」在做宣傳及澆水施肥。

4.投資風險低,收益高

電影投資可以說是金融行業風險比較低的,只要選擇好題材和項目,可以說基本都是能夠賺錢的,我們可以從歷史的數據可見。

電影名稱上映日期票房類型製片成本收益

戰狼22017-7-2756.82億軍事預計2億9.3倍

唐人街探案22018-2-1631.93億喜劇

紅海行動2018-2-1631.2億軍事預計5億2倍

前任32017-12-2919.4億愛情預計1.5億4.3倍

芳華2017-12-1514.2億愛情預計1.3億3.6倍

5.門檻低,投資者接受度高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水平的提高,國民對消費需求的轉變,消費者轉向對文化藝術精神層面的消費需求愈加強烈,特別是電影行業,這一點在今年春節檔電影票房上就已經充分體現,在之前投資一部電影最低都是上千萬,目前只需要幾十萬的資金就能成為一部電影的合夥人,投資電影在以往是圈內人士或者有強大資源的人才能做的事情,現在國家政策開放了,大家可以一起投資拍電影,成為影視合夥人,對於投資者來說有新鮮度,達到條件的投資者還可以去拍攝地點探班和參加電影首映禮,和明星面對面,側面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影視投資風險如何規避

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光有收益沒有風險的項目絕對是騙局,我勸你也不要投資,如果要投資關鍵就是要權衡利弊和規避風險,如何規避詳見如下:

1.投資款項是否安全可靠?

A.首先確定影視公司的真偽和影視項目的關系(1.通過企查查核實該影視公司的真偽和是否存在徵信問題;2.影視公司和影視項目是否有簽約合同;3.是否有導演簽約合同;3.是否有版權簽約合同;4.影視項目是否在廣電總局立項備案可通過廣電總局官網核實)

B.投資款項選擇該項目的對公賬戶統一打款,保留打款憑證,獲取真實收益權。

我們的觀念仍還處於一兩年前電影應該是某大導演指導掏自家底出資拍攝,或者某某大公司直接投資製作完成,其實我們知道的也沒有錯,但是實際來說這種獨享電影大蛋糕蛋糕的時代早已過去,普通人參與投資拍電影已經成為時代的必然趨勢。

⑧ 開電影院怎麼盈利

票房收入和賣品收入是影院的主要資金來源。

賣品的收入也是電影院收入的重要組成。如今隨著電影票價的不斷下調,其實電影票房的收入金額雖然大,但是毛利率並不是很高,特別各種團體票,包場,團購以及學生票等等,占據票房收入的大部分,直接到電影院買票的人越來越少。因此,各大影院對於賣品生意都非常的重視。

除了食品和飲料的銷售,如今電影周邊產品的開發,也在逐漸的成熟。像很多在日本流行的動畫片往往都有劇場版,在電影院可以再圈錢一次,不僅收獲了票房,對於賣品的銷售也是有很大幫助的。各種手辦以及玩具的銷售,這些都是電影院收入的一部分。

開電影院需要具備的條件:

1.自身條件:影院加盟需要擁有自己的場地,場地適宜在交通便利,人流量大的地方,這樣才是有利於人們去觀影。

2.雖然說加盟是免費的,但是裝修設計,影院設備等都需要錢才是能完成,所以需要擁有一筆錢,方能順利開影院。

3.法規條件:雖然說是加盟,但是也需要到當地的工商部門注冊,做相關資料進行備案。

⑨ 電影是如何賺錢的

原因是趙賺錢,首先你看電影院先cancel,轉起來還有郭總那個。股東版權賣給那個電視台肯定要賺錢,然後賣給網路公司,就是包括音視頻公司,包括都勻,還有愛奇藝,還有那個叫啥的,都應該企業,還有騰訊,還有苦這些公眾視頻平台,然後這些東西都賺錢,然後還有自助廣告,這些都是賺錢的點點賺錢的方式,你覺得好不要,但是你是說是要做電影就需要日前要收到也挨過中費用。變豬是親人,都是又打人都是很牛逼的,但是要別人做事情,他根本不是根據你宣傳這個人,是他自己也拍得好,他又根據行為及其他各種原因他會去主角之間,這是個復雜的形勢,到現在我也沒搞清楚,所以我現在也沒有錢的,要注意打麻將的時間,我曉得你在你給一段時間的打老虎會跟清醒的頭腦會更氣,會覺得晚上打麻將然後比如說你Sundays晚上你不要打麻將,然後萬達嗎就會。婚紗是你在外面不能搞,也我也頭發會掉下來嗎?

⑩ 電影院賺錢嗎

影院的收入主要來源是票房的分賬,影院和院線之間在價格上五五分賬。院線在下發一部電影的時候會規定一個影票的最低售價,也就是說電影院在任何的促銷基礎上不得低於這個價格。其次影院的收入是電影的貼片廣告,每部電影前面的廣告有一部分是院線植入的,這個部分也是要給影院一些分賬的,另外的部分是影院自己所拉來的廣告植入。一般電影前面都會有貼片,離正式影片越近的廣告越貴。再有影院的100%完全收入就是賣品部,所以現在影院很多小賣部都是影院收入的大頭,包括一些後產品。這些都是每家影院自主獨立經營的內容。以上基本是影院的三大收入點。當然還有一些場地的出租,和影廳的包場會議、活動等。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614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586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568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288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304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948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252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681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700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