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電影票房佔比
❶ 電影票房怎麼分成
問題一:電影院的一部電影票房是怎麼分成怎麼算? 中國電影業對於票房分賬的基本規則如下:
1.影片所有票房收入計入電子售票系統,數據統一匯總到中國電影事業專項資金辦公室(簡稱專資辦)。以專資辦的統計數據作為各方分賬的依據。(PS:這里小票更正一下,最終片方結算所使用的數據,為中數所提供)
2.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繳納3.3%的特別營業稅,及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剩餘的91.7%認定為一部電影的「可分賬票房」。
3.可分賬票房中,電影院及院線提留57%,中影數字提留1-3%的發行代理費。剩餘的40-42%歸於電影製片方和發行方(大部分情況為40%)。
4.影片的發行方會收取歸屬製片發行方部分票房的5-15%作為發行代理費用。即為可分賬票房的2-6%作為發行代理費。
5.很多情況下,發行方預付影片的宣傳發行費用,這時發行方會收取12-20%的代理發行費。如果發行方承諾發行保底、買斷發行、預付製作費用等方式,將收取更高的發行代理費用。
6.部分影片同檔期處於競爭劣勢,出於增加影片排映場次的目的,給影院及院線承諾票房返點。返點一般佔到可分賬票房的3-5%。
7.製片方回收的票房回款公式為:1*(1-0.033-0.05)*40%*(1-0.1)=0.33為一般情況下的製片方分賬。
以上情況為例,一部最終票房1億的影片,回收的票房回款為3300萬左右。
附:中國電影的資金其它回收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
1.版權收入:主要指電視放映權和互聯網播放版權銷售。這部分收入裡面,CCTV6的收購費用為140萬-400萬每部影片,主要根據影片的題材、頻道打分制度、觀眾期待度、演員陣容、最終票房決定。網路版權價格波動較大,從幾十萬到幾百萬不等,主要跟觀眾期待度、演員陣容、最終票房有關。
2.海外銷售:主要是海外其他國家包括港澳台地區的發行收入、版權收入。這部分收入目前較低,增長潛力大。
3.商務合作:主要是植入式廣告、營銷合作、活動冠名等方式獲得的收入。
4.授權及衍生品:主要是影片形象、片名、重要視覺元素等授權使用,以及版權衍生品的銷售收入。
5. *** 補貼:主要是 *** 主導的文化產業補貼、地方 *** 專項補貼等。
6.行業補貼:主要是攝制3D或巨幕格式的影片,票房達到一定數量後,享受專項的行業補貼。票房在5000萬到1億元之間,獎勵100萬元;票房在1億到3億元,獎勵200萬元;3億到5億元,獎勵500萬元;5億以上重獎1000萬元。
其中,大部分中國影片的資金回收依賴票房分賬,可佔到影片總收入的80%以上
問題二:電影票房收入中,電影院和製作方如何分成?比例各佔多少 導演 演員 有自己的片酬 也有可能有分紅 院線製片方的的比列是45:55
問題三:想要投資電影分票房,怎麼做啊? 最近出來個app可以分票房的,就是幕客,100塊就可以投了,挺便宜的倒是。建議你先下著玩玩,投資這種事不要急。
問題四:電影票房分成 電影票房怎麼分成 5%電影專項基金,3.3%稅,製片方39.43%,院線佔52.27%。 製片方和影院的比例不同的片子也不一樣的。。。大概就這么分的。。
問題五:一部電影的票房假如是10億,那麼這10億元究竟會誰分了呢?導演還是影院的老闆? 票房怎麼分法規和行業協會都是規定好的,不是哪個導演或老闆隨便拍拍腦袋決定的
對於國產電影,票房按如下分成:
電影發展專項基金5%,交給國家電影管理部門
消費稅3.3%,交給國稅部門
剩下的部分42-48%給製片方和發行方
52-58%給院線和放映方
進口片又分兩種
一種是批片,就是有進口權的國內發行方(國內就中影和華夏兩家有進口的權)一次性付給國外製片方一定的費用(一般最多不超過100萬美元),票房全部歸發行方、院線和放映方所有,絕大多數非好萊塢電影都屬於批片,部分好萊塢B級製作的電影(投資額在8000萬美元以下)也屬於批片;一種是分賬大片,按國外製片方35%,國內發行方17%,放映方48%分配票房,基本都是好萊塢電影。
如果還不明白請網路「易網路:電影的票房如何分配?」有更詳細的解釋
導演拿多少和票房沒有必然聯系,有的是拿死工資的,票房再高也分不到他頭上,也有的確實是按票房分成的,但這種情況比較少,有的是票房高於多少會得到額外獎勵,具體要看拍這片時導演怎麼和製片公司簽合同,沒有統一的規定。
現在影院都是計算機售票的,膽是和行業主管部門聯網的,是做不了假的,就像賣彩票的網點也對銷售額做不了假一樣的道理。
問題六:電影票房收入中,電影院和製作方如何分成?比例各佔多少? 我就說幾點,上面回答說的稅金和電影專資的比例都對,但是院線拿不到5%的票房,現在院線只能拿到大約2%,甚至很多院線都只拿到1%。然後院線目前對於影院的排片已經無法影響,尤其是簽約加盟的私營影院,
問題七:電影票房收入中,電影院和製作方如何分成?比例各佔多少 電影院線,簡稱院線,是指經營者通過掌握相當數量的電影院,在某一城市或地區建立放映網路,壟斷某一新版影片的公映,從而獲取巨額經濟利益的經營體制。
影院,是純粹放映電影的地方,被院線控制。
發行方,與影院直接接觸的,為影片做宣傳的,會投入一些費用。
製片方,毋庸置疑,電影的製造者,最先出錢風險最大,完成電影製作給發行方。
電影分賬:院線+影院+發行方+製片方+稅收
比例差不多:院線與影院:製片方:發行方:稅收=4:3:2:1
問題八:電影票房的收入是歸誰所有的 以100塊票房為例:
國家直接先扣掉5%做為電影專項基金,3.3%的稅款 ,這部分8.3%,就剩下91塊半了。
剩下91塊半里,差不多有一半左右,直接分給院線和影院,其中院線大概在5%左右。
院線、影院分完之後,發行方還要收一個發行代理費(發行傭金),目前行規是發行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的5~15%比例都是正常。 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 總票房 ─ 3%電影基金 ─ 5.5%稅款 ─ 院線和影院分成款(38%~43%不等) 發行總可分配收入 = 票房可分配收入 + 其他渠道發行收入 (電視、音像、網路、 *** 獎金、海外……)
發行方要在發行總可分配收入中逐項減掉下面幾項內容後,才是片方所得: 1.發行傭金 2.導演或主創明星獎勵(有或者沒有) 3.代為墊付的發行成本(拷貝費+宣傳費等) 4.稅金(往來發票都是要交稅的)
問題九:電影票房收入中,電影院和製作方如何分成?比例各佔多少 沒有一定之規。
❷ 今年春節檔電影票房
據初步統計,2023年春節檔(除夕至正月初六,1月21日至1月27日)電影票房為67.58億元,同比增長11.89%;觀影人次為1.29億,同比增長13.16%;國產影片票房佔比為99.22%。春節檔上映的6部影片累計票房分別為《滿江紅》26.06億元,《流浪地球2》21.64億元,《熊出沒·伴我「熊芯」》7.48億元,《無名》4.93億元,《深海》3.59億元,《交換人生》2.9億元。截至2023年1月27日,全年總票房為79.15億元,同比增長209.88%。
❸ 我國電影市場2021年度總票房含預售突破450億元,這說明了什麼
我國電影市場2021年度總票房含預售突破450億元充分的說明了我國電影市場的巨大發展潛力和繁榮程度,這450億元的票房國產電影占很大的比例從一個方面也說明我國電影質量的全面提升。除此之外這450億元的票房也充分的說明了我國在應對新冠病毒取得的成效。所有的這些也都說明了中國的不斷發展和日益強大,這是任何力量都阻擋不了。
我國電影市場450億元的票房,首先說明了中國電影市場的潛力。縱觀全球電影市場,中國電影市場已經成為了當下全球最具活力和發展潛力的電影市場,這也是全球電影人的共識,不管從觀影人數還是對票房的貢獻來說,中國市場都是獨一檔的存在;其次。中國電影質量的提升。在這450億元的票房中,國產電影佔得票房比例越來越高。國產電影的票房和排片量都在不斷的提升。這也說明了國產電影不管是從質量還是從口碑上都在不斷的提升,中國電影正在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和青睞;最後,中國抗疫的偉大成就。在新冠病毒還在不斷肆虐的時候,中國電影的總票房能夠突破450億元也充分的說明了中國抗疫的有效和成功。
三、中國抗疫的成功。
如果沒有中國的有效抗疫和防疫,也就不會有這450億元的總票房,這個票房也想世界說明了中國防疫的有效和成功。
❹ 2020中國電影票房超北美成全球第一
是的,據統計,截至10月15日零點,2020年中國電影票房以累計129.5億人民幣(約合19.3億美元),正式超越北美首次成為全球票房第一。
其中,國產電影票房佔比達到84%,《八佰》、《我和我的家鄉》、《姜子牙》分別以31.0億、22.6億和14.8億名列年度票房前三甲。《八佰》這一票房成績同樣位列全球年度票房排行榜冠軍。
(4)國產電影票房佔比擴展閱讀
疫情對電影行業的影響
上半年,疫情對電影行業造成了重大負面影響。因疫情突然爆發,全國影院自2020年1月24日起暫停營業,然後陷入長達近半年的停擺狀態。
據拓普電影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全國電影市場總票房為22.46億元(含服務費),同比減少92.8%;全國影院累計觀影人次為6006.15萬,同比減少92.6%;平均票價為37.40元,同比下降3.2%;上座率為5.02%。期內有票房統計的影院合計11,285家,銀幕數達67,785塊。
❺ 2020年中國電影累計票房達到多少
據燈塔數據顯示,10月15日0時,2020年中國票房達129.5億元人民幣,超北美票房,首次成為全球第一。
其中國產片票房占總票房84%。前三名依次分別是《八佰》、《我和我的家鄉》和《姜子牙》。國慶檔影院復工率達97.3%,觀影人次為9942萬,成國慶檔影史第二。
而北美受疫情影響,仍有大量影院關閉:美國第一大連鎖影院已考慮申請破產,其第二大連鎖影院在8月復工後,於10月再次關閉美國境內旗下全部影院。
(5)國產電影票房佔比擴展閱讀
部分影片公布上映計劃
國慶檔剛剛結束,一批影片就宣布了上映計劃。據不完全統計,2天內共有8部電影定檔或確定引進,既包括《唐人街探案3》、《晴雅集》等自立項以來便持續受到關注的電影,也有《未來的未來》等曾提名奧斯卡獎的作品。有業內人士表示,多部電影明確上映的信息,反映市場已進入全面復甦階段。
盡管在疫情得到控制後,電影市場呈現復甦的態勢;但影片質量的提升,對國產電影的長期發展來說仍然是需要著重解決的問題。清華大學教授尹鴻認為,中國電影市場規模的擴大已經不再以影院建設、銀幕數量增加為單一動力,觀眾對電影藝術水準和工業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電影好不好看、口碑好不好對觀影決策越來越重要。
❻ 電影行業現狀怎麼樣
改革開放後我國電影進入市場化階段
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誕生。時至今日,中國電影已走過了110餘年的歷程。中國電影主要分為三個產業發展時期:第一輪產業發展時期(1922年-1945年)、第二輪產業發展時期(1945年-1976年)和第三輪產業發展時期(改革開放至今)。
整體來看,我國電影行業在國內有效的疫情防控機制下恢復較好,2021年產量與影院數量均有一定幅度的上升。
——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