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會超過戰狼2電影票房嗎
㈠ 《八佰》受熱捧,票房能否超越《戰狼2》
電影《八佰》正式上映已經三天了,目前網路評分已經超過了《戰狼2》,票房也已經突破了五億,這樣的數據確實很可喜,有人甚至開始暢想未來的票房數據有望超越《戰狼2》了,不過認真對比兩部電影就可以得出確切結論,那就是《八佰》的票房絕對不會超過《戰狼2》的,因為《八佰》有一點明顯的劣勢,始終無法和《戰狼2》相比!
還有過於真實的情節就是為了塑造逃兵們最後也有愛國情懷,需要前期讓這些逃兵看起來很普通,都是很三俗的士兵,所以影片中描寫的羊拐是老兵油子,老算盤貪生怕死,而最低俗的就是老鐵了,他在描述女人的那段話非常不適合孩子們看,而且影片最後給士兵們洗澡時,也很真實,所以《八佰》真的是成也“真實”,敗也“真實”,這樣真實的效果肯定不會成為社會極力推崇的愛國教育電影,也絕對不會達到《戰狼2》那樣的票房記錄了!
㈡ 同期沒有對手,如何看待《八佰》票房節節攀升,即將突破20億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席捲全球,全中國人民都待在家裡不能外出不能去娛樂場所,電影院也關了門,就在近期才剛剛開始營業,在這時,《八佰》橫空上映,票房節節攀升即將突破二十億大關。
這部電影最觀眾揪心的就是倉庫裡面的激戰,上百個人都在槍林彈雨過來,據導演管虎說這一節拍了足足好幾天,足以看出這部電影的用心程度,對待細節的嚴格把控。你所看到的每一個鏡頭都是導演日日夜夜想出來的,把最好的一幕展現給你。
《八佰》這部電影是非常成功的,票房是很好的一個反應,個人認為自《戰狼2》以來,這是第一部可以和《戰狼2》相提並論的電影,希望管虎能夠拍出更好的作品。
㈢ 《八佰》票房比不過《戰狼2》,是因為生不逢時嗎
如果說最近什麼電影最火,那當然就是管虎導演的《八佰》了。
畢竟它從兩個方面來講,無愧是當前市場上最火的中國電影。
一是“疫情”過後首部重磅國產大片,擔當著“救市”的重任。
二是這部電影本來去年要上映,結果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撤檔了。
《戰狼2》有單位包場?
《戰狼2》主要憑借的主旋律?
或許都有吧。
不過,《戰狼2》觀影人次超過1.4億,中國有14億人口。也就是幾乎十分之一的中國觀眾,選擇了為這部電影買了票。
難不成單位包場的觀眾達到了1億人?
《戰狼2》近57票房,有50億的都是包場的?
㈣ 《八佰》上映兩天,評分遠超《戰狼2》,票房為什麼卻吃虧了
《八佰》這部電影是一部軍事題材的作品,相信很多人應該都聽說過吧,這部電影其實在去年的時候,就已經花了很大的力氣宣傳並且做了預熱,但是後來卻因為種種原因沒有上映。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也不容大家忽視,那就是這段時間上映的影片實在是太少,這部電影的成績之所以耀眼和沒有其他新片上映是有很大的關系的,如果其他影片一旦投放市場,同樣也會影響到這部電影的票房。
㈤ 同是戰爭題材電影,管虎《八佰》對比吳京《戰狼2》怎麼樣
《八佰》和戰2相同的是它們都是軍事題材影片、都在暑期檔上映、管虎和吳京都是國內認真做電影的誠意派、題材都具有話題性和能點燃觀眾的熱情。
這里主要說說不同之處,或者是《八佰》的獨到之處:
電影製作水準的提升
戰2取得的成績是毋庸置疑的,但盡管有前作的成功,吳京拍戰2時也面臨拉投資和請明星難得問題。因此,戰2的拍攝成本跟所取得票房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換言之,戰2就是高回報率的影片。
而《八佰》有管虎的金色招牌和華誼的力撐,拉投資相對比戰2簡單。因此,《八佰》敢啟用全場IMAX數字拍攝,IMAX拍攝和IMAX版本是不同的概念,目前我們在影院觀看的絕大部分IMAX影片都是後期轉制IMAX格式的,這如同你拿一部已經完成製作的2D影片去轉製成3D格式,然後告訴大家這是3D影片一樣。
《八佰》也是繼復3、復4後第三部全程數字IMAX電影,它跟復4一樣,在IMAX廳觀影會最原汁原味品嘗到影片的味道。
另外,為了最真實的還原戰爭的環境,劇組在陽澄湖邊1:1還原了當時戰爭的場景。雖然這塊地本身就是華誼的,但總歸是塊地,地在中國值錢吧,何況還要建那麼多」古時候「的建築。
影片主角身份的差異
戰狼裡面吳京飾演的是特種兵,甭管什麼軍區,總之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而《八佰》就大不同了,影片描寫的是淞滬會戰當中最後一戰-四行倉庫保衛戰,保衛戰抗擊日軍的是國軍。
想想看,在現時環境下能看到一部國軍抗戰的影片有多難。
不過,對於觀眾來說,不管是人民解放軍還是抗日的國軍,他們都只有一個身份:中國軍人,在我們心目中,他們都是英雄。
從這點看,可能《八佰》會比戰2更具有話題性。
目前,《八佰》已經定檔7月5日了,今年暑期檔,除了《八佰》外,還有《風林山火》《使徒行者2》《掃毒2》《風再起時》《狂怒沙暴》《上海堡壘》《葉問4》《銀河補習班》等等,盡管強片雲集,但我心目中的暑期檔頭號種子仍然是《八佰》。
兩者其實並沒有什麼可比性。怎麼說呢,畢竟八佰還沒有上映不能做出系統的評價,但是從廚子戲子痞子和鬥牛看過來管虎的作品還是很有熱情有想法的,但說實話,對抗戰題材的理解還是有一些稚嫩。從吳京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來他是在認真做電影,可以看一下我寫的關於流浪地球和吳京對電影態度的文章。戰狼2是一部個人英雄主義的愛國題材電影,而八佰是抗戰題材愛國電影,說實話我個人還是很期待八佰的。這一步正面描寫「淞滬會戰」直面 歷史 的電影會給我們留下怎樣的體驗呢?其實我們對那些無中生有的電影早就已經意興索然,反而像這樣直面 歷史 ,反思 歷史 的電影正是中國電影所需要的。盡管舊 社會 千瘡百孔,但國軍的有些英勇事跡也不應該被 歷史 埋沒。最後希望電影能忠於 歷史 。
八佰怎麼能跟戰狼比?可笑啦!自不量力!其他的不說,八佰有那個把國旗套胳膊上別人就不敢打的鏡頭嗎?沒有的話,就輸在起跑線上啦!
沒有可比性,戰狼2講了撤僑的事,不少人會感同身受,我們國家越來越好,人民的自豪感,也是越來越高,出國 旅遊 越來越容易,人民更希望背後站著強大的祖國。
八佰是 歷史 ,為國而戰的戰士都是值得敬仰!值得被銘記。但喜歡 歷史 的畢竟是少數,喜歡看 歷史 的電影的更少,就比如我,這方面的電影就不愛,我寧可去看 歷史 書。
腦袋讓驢踢了,敢提如此毫無智商的問題。《戰狼》系列不過是滿足虛榮心的自娛自樂,而《八佰》源自真實的抗戰 歷史 :八百壯士(實為四百餘人)守衛四行倉庫四天四夜。
兩者都不如 黑鷹墜落
兩種片子類型不一樣,怎麼比?一個 歷史 戰爭片,一個戰爭動作片。
比來比去,都是小格局!
拍電影都有個寓意,給受眾會帶來什麼。這才是關鍵,對不對比其實都不是很重要吧!
㈥ 《八佰》票房破20億了
是的。8月31日,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電影《八佰》8月21日內地上映以來,票房正式突破20億元,觀影人次達5195萬人次,並屢屢打破票房紀錄。
該片成為今年全球首部單地區突破20億元影片,也是今年首部連續十天單日票房過億元的電影,並且已經超過《毒液:致命守護者》位列於內地影史單片票房榜第21位。
(6)八佰會超過戰狼2電影票房嗎擴展閱讀
《八佰》進入內地票房榜前二十
《八佰》同時也正式進入內地票房榜前二十,排在它之前的影片包括《戰狼2》、《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美人魚》、《我和我的祖國》、《我不是葯神》、《中國機長》、《速度與激情8》、《西虹市首富》、《捉妖記》、《速度與激情7》、《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捉妖記2》、《瘋狂的外星人》、《羞羞的鐵拳》、《海王》。
《八佰》在超前點映階段票房就突破2億,8月22日單日票房2.32億,8月23日單日票房2.56億,均打破了2020年單日票房的全球紀錄;8月25日零時,《八佰》票房突破10億,2020年首部10億票房電影誕生,僅僅用了4天。上映的第8天,累計票房突破15億大關。
㈦ 《八佰》超越《戰狼2》,沖擊票房榜第一,做到這些才可以
「國人皆如此 倭寇何敢」此句為《八佰》的中心論點
截止8月29號 下午14:30《八佰》票房已經破16.52億了,而且才僅僅上映9天,可謂後勁十足。
相信一大部分人已經看過《八佰》了,被不畏生死的英雄們感動流淚,我去觀看的時候眼淚也是止不住地往下流,如果想達到50億的票房還差30多億呢,好在是畢竟《八佰》也是剛剛上映
作為疫情後影院的領軍片子,30億票房肯定是打底的,上映一個月後,如果能做到引用當初《戰狼2》用的密鑰,再上映到國慶後是沒問題了,那個時候說不定可以跟《戰狼2》扳一扳手腕了,可以幻想一下票房前三排行榜了。
目前國內票房前三是《戰狼2》《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
1:《戰狼2》票房:56.91億
一部現象級的電影作品,在主旋律與觀看性方面做到了很好的平衡,劇情緊湊,取景地也很罕見。而且情節發展上還是相對比較有 *** 、很熱血,特別是打戲和槍戰場面特別精彩,偶爾出現的幽默也恰到好處。即使部分情節略誇張,但在我接受范圍內。反正我是看得熱血沸騰的,深深的感覺到祖國的強大和身為中國人的自豪,特別是最後一幕,犯我中華,雖遠必誅。
2:《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50.33億
本片的情節,與哪吒的傳統故事情節做了非常大的改編,但是看完後沒有覺得不妥,滿滿都是驚喜。尤其是該片除了在特效上可圈可點,劇情發展上同樣沒有刻意以煽情手法營造悲劇氛圍,而是採用似「自嘲」的表達方式書寫命運的痛楚。比直接進行說教式的灌輸更能打動人心。總之很好啦!真的期待下一次的國產!希望下一次的國產給我帶來更大的驚喜,期待。
3:《流浪地球》票房:46.86億
歷時四年由同名小說《流浪地球》改編拍攝的科幻電影,大場面的特效製作能和西方科幻大片相媲美。故事構架、敘述方式和表現手法更深入人心。同時,整部影片將對比沖突的色彩運用到了極致,視覺、聽覺鏡頭沖擊直擊內心,將內外的情感轉化無形的對比,渴望生又不懼怕死,處處流露絕望又不放棄希望,時時爭吵卻又團結一心,恨的背後恰恰又是愛。這或許就是影片得以俘獲觀眾的魅力所在
其實我更期待是《三體》123能否好好拍幾部電影,那真是吊炸天了,拍好的話就是國內科幻的天花板了
拍攝《流浪地球》的時候沒錢呀 ,好在吳京攜資入組,把客串演成主角了,順便把分紅一個影視票房,一舉兩得
不得不說,影視劇投資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領域。近幾年,隨著我國影視行業的快速發展,成功的影視作品已數不勝數。2002年廣電總局將影視劇市場向普通大眾敞開,又讓普通人成功投資影視製作的事跡不斷涌現。
還記得「2013年最值得關注的年輕人」嗎? 2013年25歲的浙江小伙「於宇昂」投400萬買到《泰囧》10%的份額,斬獲7000萬的收益;
2018年四川80後文化策劃人劉力鳴,投資《紅海行動》總金額的10%,按比例收入分成,劉力鳴純賺1.2億。這也是四川電影市場這幾年來最大的單筆投資利潤收入;
浙江金華王女士投資《我不是葯神》2.5萬,分紅30萬;山東姑娘投資100萬,分紅到賬1400萬……
如果我們有幸參與到以下任何一部影視製作中,我們的財富級別、生活狀態可能都會完全不一樣。其實,「望電影而興嘆」,往往只是因為你不懂電影,或不了解電影的投資渠道。投資者從出品方購買影視版權份額即為「影視投資」。電影、電視劇出品方將電影版權分成若干份,自己留一部分,部分版權份額對外開放。
參與電影投資,成為電影出品人,名字都會出現在該影片的片尾。圖為西紅柿首富的聯合出品人單。
㈧ 《戰狼2》與《八佰》證明:一部電影「生不逢時」是多麼的悲哀
文|令狐伯光
如果說最近什麼電影最火,那當然就是管虎導演的《八佰》了。
畢竟它從兩個方面來講,無愧是當前市場上最火的中國電影。
一是「疫情」過後首部重磅國產大片,擔當著「救市」的重任。
二是這部電影本來去年要上映,結果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撤檔了。
電影撤檔過後爭議並沒有少,相反掀起了各種各樣額外的爭議。
這部電影馬上就要上映,但是事先已經有了幾輪點映。
《八佰》輿論的爭議非但沒有銷聲匿跡,反而變得更多了。
當《八佰》去年撤檔的時候,我個人就想到了《戰狼2》。
現在電影馬上將要上映,這種比較更加的明顯了。
那就是一部電影「生不逢時」到底是多麼的悲慘?
《戰狼2》到現在都是中國影史票房第一。
現在談到這部電影很多觀眾多有鄙夷,認為電影拍得不如何。
最重要的是《戰狼2》憑借的是「主旋律」的愛國情懷,從而打動了當年的中國觀眾。
這個確實是事實,但一部電影能適時出現的用「主旋律」打動觀眾,它本來就是非常難得的地方。
因為現在我們談到《戰狼2》,仍然會有很多網友,非常喜歡拿《戰狼2》和美國現代戰爭片比較。
最後得出《戰狼2》如何如何的結論。
這些網友就和《八佰》有點類似了,他們的立場站在別處沒有落腳國內。
最終被集「天時地利和人和」的《戰狼2》打懵了,雖然不得不承認它的成績,但內心卻對《戰狼2》報以鄙夷的態度。
這句話什麼意思呢?
他們沒有明白「天時地利人和」的重要性。
長久以來受到其它國家流行文化熏陶,卻從未著眼於國內的發展脈絡。
這種 歷史 發展的情況,投射到觀眾內心的精神文化需求。
什麼意思呢?
我們下面看吧!
《戰狼2》上映的時間是2017年,拍攝的時間在2015年。
中國從千禧年前的被打壓,後來某事件的英勇就義,最終引起了歐美轉移目光。
特別是美國戰略轉移到中東,中國有了近十年的迅速發展。
一直到2008年金融危機後,因為種種原因,最終美國再次戰略轉向我們。
中國又拖了幾年,直到2012年後的 社會 思潮全面改變。
1978年,我國改革開放。
時間一直到2008年過後。
這些年,中國處於經濟高速發展當中。
2008年後,我們仍然是發展中國家,但前三十年的經濟發展積累,如此強烈推動了消費主義的崛起。
各種各樣的消費主義崛起,同時推動了流行文化消費的暴漲。
中國的影視文化產業,也是從2008年過後開始起飛。
2002年,張藝謀《英雄》開啟國產商業大片。
2012年,徐崢《泰囧》開啟國產電影票房10億時代。
如果要歸納一下的話,大概是這樣的。
1、2010年左右到2017年前:
中國電影市場快速崛起了,票房不斷突然達到幾十億級別。
但可能剛剛富裕的中國觀眾,對於影視文化的質量沒有什麼要求。
這幾年國產電影雖然票房很高,但是處在流量明星和粉絲經濟的天下。
電影質量,可以說就不用提了。
2、2017年左右至今:
這個時候開始,中國主旋律電影開始迅速發展。
它的背後就是經過前幾年的「群魔亂舞」,中國觀眾對於影視劇的品質有了要求。
如果我們研究電影背後的中國觀眾精神需求,再與現實 歷史 階段結合。
2017年左右是什麼狀態,相信不用贅述。
不能說2017年是開始,當時中國觀眾對於「主旋律」的精神需求。肯定是遠遠不如「中美貿易戰」後的2019年,更不用提現在2020年了。
但前面有《戰狼1》和《湄公河行動》的積累。
2017年的《戰狼2》算是一個爆發點。
它將「主旋律」電影類型的需求,一舉推到主流的程度。
那些不喜歡《戰狼2》,甚至是一直嘲諷《戰狼2》的觀眾是什麼心態?
最多的是拿出同類外國戰爭片,尤其是美國戰爭片比較,得出《戰狼2》如何如何的結論。
美國電影不用多講,是全世界流行文化標桿,並且會在將來很長時間引領全世界的流行文化。
但前面已經說過了,不知這些人有沒有思考過?
美國戰爭片是美國戰爭片,它的背後是美國 歷史 發展階段。
中國是一個有近14億人口,幾千年 歷史 獨立的文明大國。美國戰爭片反應的思想內核,它和中國觀眾有什麼關系?
難道就因為美國文化產業領先,我們就要對電影背後反映的內核無條件跪拜?
美國因為先發優勢,影視文化是全世界的標桿,它比中國電影先進非常正常。
結果就是再先進的電影工業,最終取代不了其它國家的精神文化。
《戰狼2》出現時中國是什麼情況?這個國家的觀眾是什麼樣的精神需求?
美國電影哪怕是闡述了人類起源的奧秘,解釋了宇宙大爆炸的真相。
中國觀眾get不到。
這部電影的票房它就是高不了。
《戰狼2》背後的中國 歷史 發展,卻是天時,地利和人和的表現。
這些年的經濟發展,到2012年後影視文化的迅速發展。
電影從《戰狼1》《湄公河行動》《戰狼2》《紅海行動》等等。
電視劇從《人民的名義》,再到《破冰行動》《獵狐》等作品崛起。
2017年從《戰狼2》的爆發,直到2020年未來《我和我的家鄉》上映,這都證明中國觀眾的精神需求到底是什麼樣的?
它背後就是中國 歷史 發展階段!
很多網友習慣嘲諷其他人審美水平低。
實際上是,這些人才是中國觀眾的絕大多數!
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他們對於選擇中國流行文化的選擇。
《戰狼2》有單位包場?
《戰狼2》主要憑借的主旋律?
或許都有吧。
不過,《戰狼2》觀影人次超過1.4億,中國有14億人口。也就是幾乎十分之一的中國觀眾,選擇了為這部電影買了票。
難不成單位包場的觀眾達到了1億人?
《戰狼2》近57票房,有50億的都是包場的?
中國電影票房的 歷史 ,它就是表面荒誕但內在真實。
最佳例子就影史第二第三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和《流浪地球》。
這兩部電影總沒有單位包場了吧。
它們的票房就是有這么高。
這部電影現在上映,當然因為「疫情」的救市會影響票房。
但即使哪怕不是因為「疫情」,同時去年沒有宣傳的事情正常上映。
《八佰》票房可能會好很多,最終可能達到20億+,甚至有可能挑戰30億+,但最終是很難挑戰《戰狼2》的票房。
同時,這部電影所帶來的 社會 輿論風潮。
也很難達到《戰狼2》《流浪地球》和《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情況。
原因也非常簡單,即使電影去年上映,同時沒有導演管虎宣傳的那事兒。
當時國內 社會 對於「國軍抗戰」的氛圍,雖然遠不像現在這樣爭議大。但絕達不到《戰狼2》集天時,地利與人和三位一體的情況。
2019年時的中國 歷史 階段,與觀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當時已經處在「文化自信」的前端(當時「中美貿易戰」已經開始)。如同《戰狼2》大爆之前的《戰狼1》和《湄公河行動》。
後來事情只是加速推動了中國 歷史 進程,成為中國觀眾精神需求的一個節點。
所以,即使《八佰》去年真的上映了,票房可能會好些,但難以挑戰那種三位一體形成的 社會 潮流。
《八佰》占天時,地利與人和么?
沒有吧!
《戰狼2》和《八佰》兩部電影的票房。
其實還可以加上《哪吒之魔童降世》和《流浪地球》。
它真的證明了,一部電影「生得逢時」是多麼的重要。
有的觀眾可能要說,《八佰》比較高級,關心人民,反應人性之類。
《戰狼2》是個人英雄主義,所以比較low。
這個其實都已經沒有關系了。
原因是已經那種形成「輿論風潮」的影視劇。
它的背後都是和這個國家觀眾的「精神需求」,形成了某種的呼應。
影視劇的口碑質量當然是重要一方面,但並不是影響這個輿論風潮的絕對因素。
《戰狼2》你覺得再爛,再是投機。
它在當時就是符合那麼多中國觀眾的精神需求。
《八佰》論技術手法,電影當然更加的成熟,但它就是「生不逢時」了。
這電影要放在三年前,五年前甚至十年前得多好。
你非要把它放到現在,除非它是部反映「抗美援朝」的戰爭片。
按照當前中國的 社會 風潮。
它的票房和口碑還不得飛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