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八十年代電影院
A. 最早的哈爾濱影劇院現在叫什麼名子,在哪
位於哈爾濱市南崗區奮斗路337號的和平電影院,原名敖連特電影院,始建於1908年。它是晚清時期俄國人在哈爾濱建立的5座影院之一,也是迄今黑龍江省及哈爾濱市現存時間最長、歷史最久的電影院。
影院原為沙俄遠東總督阿列克謝耶夫海軍上將於1908年佛辦。其建築為典型的歐式風格,面積1447平方米,劇場內為上下兩層。現有固定座席706張。
該影院時跨晚清、民國、偽滿和新中國四個不同歷史時期。1915年該院由某義大利人經營,1934年由一日本人和一法國人備資經營,其名稱一直未變:1945年"815"光復後,被蘇聯領事館接收,後歸蘇聯影片輸出公司經營,仍沿用敖連特電影院名稱。1951年蘇聯政府將該影院移交給我東北影片經理公司哈爾濱分公司。1952年由哈爾濱市文教局接管。1955年改名為和平電影院。
B. 80年代哈爾濱一共有幾家電影院
您好,根據我的調查,在80年代哈爾濱有至少5家電影院。其中有一家位於哈爾濱市中心的大劇院,它是哈爾濱最大的電影院,每天都有大量的觀眾前來觀看電影。此外,還有一家位於哈爾濱市南部的新世紀電影院,它是哈爾濱最受歡迎的電影院之一,每天都有大量的觀眾前來觀看電影。此外,還有三家小型電影院,分別位於哈爾濱市的西部、東部和北部,它們每天也有大量的觀眾前來觀看電影。由於哈爾濱的電影院數量不多,所以每家電影院都會有大量的觀眾前來觀看電影,從而使哈爾濱的電影文化得以發展。
C. 哈爾濱長虹電影院前身
哈爾濱長虹電影院前身是靖宇電影院。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1947年哈爾濱長虹電影院是靖宇電影院,靖宇電影院建築面積958平方米,歐式建築風格,共上下兩層,觀眾座席692個,屬哈爾濱市特級電影院之一。
D. 想知道: 哈爾濱市哈爾濱老松江電影院/在哪
尊敬的網路用戶您好!
歡迎使用網路知道!很高興為您解答!
你所說的應該是松光電影院 道外區北三道街127號
本解答由【謝小夫】友情提供! 若有不足之處望諒解, 希望本次解答對您有幫助! 望您能及時【採納】,在此表示謝謝!有緣下次再見!!!!
——————————————————————————————————————————
為了更好的解答大家的問題,服務廣大網民。【網路知道顧問團】 現招募知道名人、達人、熱心知友。朋友,你有問題?點擊連接,直接提問!感謝大家對【網路知道顧問團】http://..com/team/view/%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9%A1%BE%E9%97%AE%E5%9B%A2的支持與關注,祝大家天天快樂。
E. 中國第一座電影院是
中國第一座電影院是北京電影院大觀樓。
北京電影院大觀樓誕生了中國人拍攝的第一部電影《定軍山》,是中國第一座電影院,就建在長安街上。
在過去北京並沒有專門播放電影的場所。首次放映電影的地方就是前門外打磨廠的福壽堂了。1902年一個外國人在這里放映了3部影片《黑人吃西瓜》、《腳踏車賽跑車》、《馬由牆壁直上屋頂》。後來隨著新興產業的發展,一些戲院也開始播放電影,但都算不上是正式的電影院。
北京的第一家電影院,是1913年開業的大觀樓。提到這,不得不提任慶泰。他是遼寧人,原是名匠,後來學習了攝影,曾為慈禧太後照相。1905年,他拍攝了《定軍山》,是中國第一部電影。由於當時抗戰的原因,大部分的戲院不能正常開門,就被迫改放電影了。
(5)哈爾濱八十年代電影院擴展閱讀:
早期的北京電影院是不允許男女相鄰。影院中一邊是男座,一邊是女座,中間隔著一人多高的木柵欄,即使夫妻二人也要分座。最早允許男女混雜的是平安影院,因為是洋人經營,觀眾也是洋人,一般人不敢管。以後漸成風氣,其他影院也不開始分座了。
直到抗戰勝利,北京解放不久,中央政府從緊張的建設資金中拿出錢來裝修了5家電影院。即紫光電影院、交道口電影院、新街口電影院、廣安門電影院和花市電影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京電影院
F. 80年代珠影廠7朵金花,再回首容顏不再,她們的生活現狀如何了
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我國影視圈發展進入了一個鼎盛時期。
在那一時期,涌現出了北影廠、上影廠等眾多知名的優秀電影製片廠。
它們作為出品影視作品的龍頭企業,不僅為大眾產出了一系列優秀經典作品,還培養和發掘出了一大批優秀的影視女演員。
除了這些影視製作大廠,在我國南方還有一個小廠也綻放出了很多嬌艷的「花朵」,那就是珠江電影製片廠。
雖然它沒有北影廠、上影廠有名氣,但它也出品了大量的優秀作品和優秀演員。
在當年,珠影廠盛開出了一大片「金花」,她們憑借優秀的演技和姣好的容貌,收獲了大批觀眾的喜愛。
如今已經過去幾十年,「金花」也早已沒有了當年的鮮艷,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當年珠影廠幾朵金花的現狀吧。
1960年,普超英出生在湖北武漢,她從小酷愛文藝,在家人的支持下從小學習舞蹈表演。
1972年,12歲的普超英考入了武漢人民藝術劇院學習舞蹈,一學就是5年。
她在一次機緣巧合之下,被電視劇《美麗姑娘》劇組選中,1980年電視劇上映,這部影視作品也成了普超英的熒幕首秀。
她的演技被當時珠影廠很多導演看中,於是在1981年,她被調到珠影廠,成為了一名專業的演員。
普超英在電影《畢升》中飾演女主角阿香,她憑借扎實的演技,把人物質朴、真實的形象表演得淋漓盡致。
也就是這部影片,不僅讓普超英的演技得到了認可,她也因此收獲自己的愛情和家庭。
當時拍戲的時候,普超英優秀的演技和踏實工作的態度,讓珠影廠著名導演於得水印象很深刻。
於是在於得水的前線搭橋下,他把普超英介紹給了自己的兒子。
經過長時間的交往,兩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不久之後兩人就攜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收獲家庭幸福的普超英,沒有放下自己事業的腳步,從1988年開始,她又相繼出演了《亂世三美人》《出嫁女》等等優秀作品。
1993年,普超英憑借電視劇《情滿珠江》,在事業上向前邁了一大步,她獲得了電視劇飛天獎優秀女配角的殊榮。
她也一度被稱為「南國影壇一枝花」。
此後她更是優秀作品不斷,金雞獎、金鳳凰獎等等大獎也都可以看到她的身影。
直到如今,62歲的普超英依舊活躍在熒幕之上,雖然現在身體已經發福,沒有了當年的清純靚麗。
她和丈夫的感情也從來沒有任何緋聞,不論她再怎麼紅火,家庭在她心中的地位永遠是最重要的。
相信普超英會一直將自己熱愛的演藝事業進行下去,直到演不動的那天為止。
1961年,梁玉瑾出生在安徽,從小就喜歡文藝表演的她,在17歲考入了滁州歌舞團,成為了歌舞演員。
她跟隨劇團參加了《摸花轎》《祝枝山嫁女》等歌舞劇,後來她又憑借自己的努力,考入了北京電影學院。
經過大學的專業學習,梁玉瑾的表演功底得到了達達的提升,在大學先後出演了多部影視作品。
1983年,她大學畢業之後,被正式調到了珠江電影廠,成為了一名專業的影視演員。
梁玉瑾來到珠影廠後,她的表演功底徹底被激發,很快就成為了紅極一時的女明星。
1987年,她和張藝謀出演了電影《老井》,梁玉瑾憑借優秀的演技,把一個農村姑娘的自然朴實的善良,表現淋漓盡致。
電影《老井》在國際大獎上收獲頗豐,這樣讓更多觀眾認識了梁玉瑾,她的事業也迎來了一個高潮。
第二年,梁玉瑾在電影《寡婦村》中飾演「多妹」,她把人物特點表現得很好,抓住了當時很多影迷的心。
電影《寡婦村》也獲得了電影百花獎的最佳故事片獎。
也就是在這一時期,梁玉瑾遇上了自己的第一任丈夫, 當時她的丈夫是一位香港的富豪,他早已喜歡梁玉瑾很久了。
於是在他的追求下,梁玉瑾和他結婚了,並且她放棄了自己正紅火的演藝事業,跟隨丈夫定居香港。
後來梁玉瑾的丈夫因病去世,她為了生活又不得不重返演藝圈。
梁玉瑾重返演藝圈時已經40歲了,但她沒有放棄自己熱愛的表演事業,憑借影片《情幻遠山》又一次敲開了影視圈的大門。
此後她多次飾演「寡婦」的形象,很多人擔心梁玉瑾現實生活喪夫,還要在電影中演寡婦,都擔心她走不出悲痛。
但她不以為然,後來梁玉瑾在朋友的介紹下,結識了自己的第二任丈夫。
她的第二任丈夫是一位外交官,他一身正氣,一直深愛著梁玉瑾,兩人很快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2008年,梁玉瑾出演了電影《見龍卸甲》,自此影視圈就再也看不到她的身影了。
她和丈夫也定居在法國生活,如今梁玉瑾已經61歲了,雖然早已淡出了我們的視野,但她當年給我們留下了一部又一部的經典作品。
左翎1963年出生在廣東,她作為軍人家庭的子弟,從小的生活環境還算可以。
童年時期的她,最喜歡的就是在漏天影院看電影,即便那個年代沒有什麼新電影,只是老電影重復播放,她看得也是非常入迷。
左翎在這樣的環境中,對電影中人物的表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後來左翎的父親被調到瀟湘電影製作廠工作,這讓左翎更近距離地接觸到了電影工作,演員的種子也就在她心中埋下了。
1980年,左翎在電影廠中實習,被《智截玉香籠》劇組看中,導演給她安排了一個小角色。
此後, 左翎就成了很多影視作品中的客串角色,也為她日後的演員生涯積攢下了實踐經驗。
1986年,左翎參演了她人生第一部電視劇《一雙綉花鞋》,她憑借優秀的演技,被調到了珠江電影製作廠。
自此,左翎在影視界開啟了屬於自己的時代。
從1988年開始,左翎不斷出演多部影視作品,像《死神與少女》《花街皇後》等等優秀作品,都可以看見她的身影。
左翎的事業上如日中天 ,在感情方面也有所斬獲。
她和珠影廠的演員王建成走到了一起,她被王建成身上的真誠和愛慕所打動,兩人很快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後不久,兩人還生下了一個女兒,生活不可謂是不幸福。
1994年,左翎的事業迎來了高峰,她憑借電視劇《情滿珠江》,斬獲了飛天獎的優秀女主角獎, 當時她還被稱為女演員中的「第一青衣」。
令人意外的是,左翎的事業發展得很好,但丈夫卻一直不溫不火,兩人在生活中矛盾不斷增加,最終兩人的婚姻走向了盡頭。
離婚後的左翎獨自撫養女兒,有一段時間她很少拍戲,而是一直陪在女兒身邊。
直到後來遇到了第二丈夫,他是一位商人,兩人經朋友介紹相識,相戀大半年的時間,在1998年,兩人登記結婚。
從2000年開始,左翎又開啟了自己的演藝事業,但她不再像以前一樣,而是更加註重對家庭的關心了。
她經歷了一次失敗的婚姻之後,明白了不能只顧事業的發展,也要把家庭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如今的左翎已經59歲了,她也很少出現在大眾的視野當中了,反而回歸到了家庭,過上了安靜幸福的生活!
04張小磊
張小磊這個名字一聽,大家都會覺得這是個男的,可恰恰相反,張小磊可是名副其實的大美女。
1957年,張小磊出生在浙江寧波,從小學藝的她,大學考入了上海戲劇學院,進行了專業的表演學習。
她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了珠江電影製作廠,從此開啟了自己的演藝之路。
1980年,剛到珠影廠的張小磊就被導演傅敬恭看中,她出演了電影《燕歸來》,成為了她進入影視圈的敲門磚。
接下來幾年的時間里,張小磊的演藝事業發展迅速,1984年她出演了影片《西子姑娘》。
張小磊憑借精湛的演技,把劇中人物的細節表現得非常完美 ,獲得了當時觀眾的一致好評,這部影片還獲得了電影學會獎。
1985年,張小磊憑借電影《相思女子客店》,她被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提名,還獲得了廣東電影節「立功獎」。
但令人意外的是,張小磊在她事業發展的最紅火的時候,退出了影視圈。
張小磊在此後的十多年裡,下海經商,從一個女明星搖身一變成了女商人,直到1997年,她才再次回到自己熱愛的演藝事業當中。
張小磊復出之後的第一部影片,是由林黎勝指導的《阿里山的姑娘》。
雖然她闊別影壇多年,但張小磊一舉拿下了全國駿馬獎的最佳女演員獎,她迎來了事業的又一春。
2001年,她又憑借電視劇《兒科醫生》, 獲得了飛天獎的最佳女演員獎,她的表演功底又一次被世人認可。
從那之後,張小磊在影視圈又一次站穩了腳跟,各種影視作品都邀請她出演。
隨著年齡的增長,張小磊逐漸在影視作品中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一種「做作婆婆」的形象,給觀眾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如今,張小磊已經是一位65歲的老演員了,雖然臉上少了當年的稚嫩,但多了幾分成熟的氣質。
現在的她依舊活躍在熒幕上,給大家奉獻著一部又一部的優秀作品。
雖然她對於自己的家庭和婚姻提及的很少,但相信這樣一位優秀的女演員,在生活中也是非常幸福美滿的!
於莉作為珠影廠五朵金花之一,她的演藝發展之路,就沒有其他幾位順利了。
1963年,於莉出生在黑龍江哈爾濱,自幼喜歡唱歌跳舞的她,年僅12歲就考入了湖南省歌舞團。
於莉在歌舞團的六年當中,練功永遠是最刻苦的,她本想將來成為一個舞蹈家,可以一次意外,讓她結束了自己的舞蹈生涯。
在她17歲那年,於莉在台上打燈時,不慎從高台摔下,把她的手骨摔裂了,她也就此停止了舞蹈學習。
而後於莉在朋友的邀請下,開始接觸影視拍攝行業,她憑借和陳佩斯父子搭檔出演影片《父與子》,有了一些小名氣。
1985年,於莉被調入珠影廠,開啟了她的演藝生涯。
她來到珠影廠之後,參演了很多優秀影視作品,比如《冰上火情》《人間煙火》等等都可以看見於莉的身影。
1989年,於莉憑借電影《寡婦村》, 被提名中國電影百花獎的最佳配角,她的事業也因此獲得大火。
但於莉並不滿足,她向當時影視圈發展正處於黃金階段的香港發起了挑戰,選擇隻身離開大陸發展。
於莉剛到香港的幾年發展並不順利,但她沒有放棄,經過自己幾年間的打拚,逐漸在香港站穩了腳跟。
1998年,她和香港演員馬景濤走到了一起。
但彼時的馬景濤口碑並不好,他有過很多不堪的感情,遇到於莉之前,有過一段失敗的婚姻,還帶著一個女兒。
眾人都勸於莉遠離他,可於莉早已墜入了愛河。
但兩人的戀愛僅僅持續了兩年,於莉終究還是忍受不了馬景濤一身的「臭毛病」,選擇了分手。
馬景濤在兩人分手後,還採用一些極端的方法,想讓於莉回心轉意,但於莉拿得起放得下,還是選擇了離開。
1999年,於莉憑借影片《絕代雙驕》,在香港影視圈有了一些名氣,但後來十幾年的時間里,香港影視圈走起了下坡路。
此後的十幾年裡於莉的事業一直不溫不火,雖然在2014年,她參與了電影《微時代》的拍攝,但終究沒能激起太大的浪花。
自從跟馬景濤分手後,於莉也在一直尋找著自己的另一半,奈何20多年來,一直都沒尋找到她的真命天子。
如今於莉已經59歲了,不僅一直是孤身一人不說,恐怕現在也沒有多少人認識她了吧。
當年她選擇離開大陸,進軍香港影視圈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不禁令人唏噓感慨。
王雁1957年出生,她作為一個壯族人,從小就能歌善舞,所以她在很小的時候就對表演和舞台充滿了嚮往。
雖然王雁小時候家境不好,但她肯吃苦,在高中畢業後,她去工廠打了很長時間的工,直到1980年,她的人生迎來了轉機。
當時,西安電影製片廠正在招人,王雁本來是抱著試試的心態去的,結果很幸運的被選上了,後來她又被調到了珠影廠。
影片《親緣》是王雁登上熒幕的首秀,但當時她只是一個小配角。
1981年,王雁憑借顏值和優秀的演技,成為了影片《山道彎彎》的女主角,她把影片中人物的性格展現得很鮮明,收獲了一眾好評。
接下來的幾年中,王雁不斷出演多部優秀的影視作品。
1983年,王雁憑主演的電影《路》,榮獲中國電影金雞獎的青年導演特別獎,這讓她也成為了八十年代一顆耀眼的明珠。
此後她參演的戲越來越多,比如《童年的朋友》《爬滿青藤的木屋》《十九年華》等等經典作品,都可以看見她的身影。
可令人意外的是,在她事業最紅火的時候,在影視圈卻看不見王雁的身影了。
當時,她和丈夫陳立洲創作了電影文學劇本《寡婦村的日記》,也就是後來的電影《寡婦村》。
1987年,珠影廠給了王雁夫婦8000元的稿費,以此來完成電影《寡婦村》的拍攝。
可後來陳泉州與劇組人員產生了很大的矛盾,珠影廠就選擇了另一位導演進行拍攝。
氣急敗壞的王雁夫婦,把珠影廠告上了法院,雙方對簿公堂,但後來王雁夫婦敗訴,而她也因此在影視圈銷聲匿跡了。
王雁不能演戲之後,從事過各種工作,服裝設計、編劇等等工作她都做過。
奈何王雁幕後的工作,讓她逐漸淡出了大眾的事業,一個當紅的影視明星,也就此隕落。
如今,她也已經65歲的高齡了,雖然早已淡出幕後多年,但她當年留下的精彩作品,依然值得我們回味。
祝福王雁老師身體 健康 。
林曉傑1962年出生在東北,她是珠影廠金花中為數不多去往國外發展的演員。
她從小身材高挑,一直對表演有著濃厚的興趣,林曉傑小時候看到舞台上的演員,總是充滿了好奇心。
經過她自己的不斷努力,林曉傑考入了上海戲劇學院,進行專業的表演學習。
1984年,她大學畢業之後,被調到了珠影廠,從此開啟了真正的演員之路。
林曉傑從進入珠影廠之後,出演了多部優秀作品,她憑借優秀的演技和高挑的身材,給觀眾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1986年,林曉傑憑借出演電影《鄉民》,獲得了金雞獎最佳女主角提名的殊榮,雖然沒有得獎,但林曉傑的演技得到了認可。
也就是在《鄉民》的劇組中,她和同為珠影廠演員的陳銳走到了一起。
彼時的陳銳還沒有名氣,但林曉傑沒有嫌棄他,兩人度過甜蜜的戀愛之後,步入了婚禮的殿堂。
可後來兩人因為工作的原因,生活中長期處於一種聚少離多的狀態,兩人經常因為一些小事吵架。
最終,兩人的婚姻走到了盡頭。
離婚後的林曉傑雖然事業發展的一直很好,但當時國內興起了一陣出國的熱潮,她果斷放下了國內的事業,選擇了出國。
初到國外的林曉傑日子並不好過,她不僅要承受國內外的文化差異,還要接受從國內的明星到國外無名小卒的轉變。
好在她經過多年的打拚,逐漸在國外站穩了腳跟。
2019年,林曉傑主演的電影《別告訴她》在美國上映,該片還獲得了聖丹斯電影節的觀眾最喜愛影片獎項。
自從她出國發展之後,我們就很少再知道她的消息了。
如今林曉傑已經60歲了,希望她的生活健 健康 康,在國外發展的事業能夠順順利利的,祝福林曉傑老師!
從八十年代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幾十個年頭,而珠影廠的「金花」們的臉上也早已掛滿了歲月的痕跡。
雖然現在的影視圈也在不斷迭代更新,但是少了當年的那份質朴和真實。
現在她們各自的生活都大不相同,有人過得好,有人過得不如意,但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祝福老一輩藝術家。
人生路上總是面臨很多路口,無論選擇哪一個,都能看到不同的風景!
祝福老藝術家們的身體健 健康 康,生活快快樂樂!
文| 數據線
編輯|阿喧
圖源網路,侵刪
張馨茹:嫁給歌王張帝,成了閨蜜的後媽,相差33歲的感情如膠似漆
14年了,拿錢大鬧謝晉葬禮的劉曉慶,實現照顧他妻兒的承諾了嗎?
不能喝癮還大!從那英到曾志偉,借著酒勁干瘋事,一個比一個離譜
G. 哈爾濱發展的巔峰時期有多輝煌
哈爾濱輝煌之時,地位猶如今日的武漢成都。
哈爾濱曾是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GDP曾躋身十強。經濟總量在整個80年代都高於南京、蘇州、杭州等如今的經濟強市。
哈爾濱當年無論企業還是高校都是群星璀璨,哈軸承、哈葯、哈飛、哈啤、哈肉聯等等都曾經是各自行業的翹楚,是名副其實的工業巨子。
哈工大、哈工程、東北林大、東北農大都是211甚至985名校。哈工大至今仍是頂尖學府,哈工程的前身哈軍工更是為我國高教事業做出過傑出貢獻,國防 科技 大學、南京理工大學都曾是哈軍工的分校,而哈軍工也是我國第一所重點大學。即使現在能同時擁有4所211高校的城市也是屈指可數的。
除此之外,哈爾濱在醫療、交通等方面曾經也是一流水準,三甲醫院和公共交通的建設以及配套級別都是省會城市當中起步最早的。
哈爾濱是中國 歷史 文化名城,金、清兩朝發祥地,其地處東北亞中心地帶,被譽為歐亞大陸橋的明珠,也是中國省轄市中陸地管轄面積最大的省會城市。特殊的 歷史 進程和地理位置造就了哈爾濱這座具有異國情調的美麗城市,素有「東方莫斯科」的稱號。在哈爾濱這片土地上誕生了中國第一家啤酒廠、中國第一家電影院、中國第一批計程車等。
新中國成立後,哈爾濱作為「共和國長子」,工業發展迅速,成為我國重要的重工業基地。即使在改革開放之初,哈爾濱GDP依然是全國前十的存在。
但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沿海城市和中西部地區的省會城市崛起,哈爾濱的經濟地位不斷的衰落,2018年哈爾濱GDP只有6300億元,位居全國第31。值得一提的是,第四次經濟普查後黑龍江的GDP下調了3000多億,因此作為黑龍江經濟中心的哈爾濱,調整後的2019年GDP可能不到6000億元。
因此哈爾濱需要重新振興,應該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進行經濟轉型升級,解放思想,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新興產業和激活民營經濟等,但願這座城市未來發展越來越好!
哈爾濱的輝煌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哈爾濱建城期,第二階段為解放初期。很多人會將日佔期的偽滿洲國算作一個階段,本人認為這種說法不是很正確。首先偽滿洲國是建立在哈爾濱本身的工業、經濟基礎上的,其次不黑不捧的說,東北人還是很討厭那段 歷史 的。
1898年,哈爾濱由中東鐵路建城。中央大街是哈爾濱的縮影,哈爾濱的獨特建築文化和哈爾濱人的歐式生活,都在這里明顯的體現,並且被稱為「亞洲第一街」。在民國初年,哈爾濱就成為了中國的超級都市,俄國「十月革命」後的流亡貴族大多逃到了哈爾濱,也為哈爾濱帶來了來自西伯利亞以北的先進技術。於是在哈爾濱這片土地上誕生了中國第一家啤酒廠、中國第一家電影院、中國第一批計程車等等,國外的洋行更是比比皆是。當時的哈爾濱,遍地都是各國的領事館,其國際化地位與上海相同。
而解放後的哈爾濱,輝煌的原因分為兩部分,一方面是繼承了曾經的底子,另一方面是國家政策原因。哈爾濱作為「共和國長子」,一度作為中蘇友誼的橋梁,如今哈爾濱除了滿地的歐式建築見證著東方莫斯科的輝煌外,還有著各種破舊的小二樓記錄著蘇聯援中的那段 歷史 。哈爾濱工業大學和哈爾濱工程大學承載著新中國大部分的工業研究。而哈軸、哈鍋、哈電也被稱為哈爾濱乃至新中國的三大動力。哈葯、哈飛曾經也是極度重要的企業。
如今的哈爾濱有多落寞我就不多說了。其實哈爾濱如今的落後,有非常多的原因,而這些原因又相輔相成,惡性循環。但是哈爾濱的兩次輝煌,卻都與中國的那個北極熊鄰居息息相關。可以說良好的中俄關系,也會促進哈爾濱的經濟發展
記得曾經排全國第七。
哈爾濱的輝煌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哈爾濱建城期,第二階段為解放初期。很多人會將日佔期的偽滿洲國算作一個階段,本人認為這種說法不是很正確。首先偽滿洲國是建立在哈爾濱本身的工業、經濟基礎上的,其次不黑不捧的說,東北人還是很討厭那段 歷史 的。
哈爾濱當年無論企業還是高校都是群星璀璨,哈軸承、哈葯、哈飛、哈啤、哈肉聯等等都曾經是各自行業的翹楚,是名副其實的工業巨子。哈工大、哈工程、東北林大、東北農大都是211甚至985名校。哈工大至今仍是頂尖學府,哈工程的前身哈軍工更是為我國高教事業做出過傑出貢獻,國防 科技 大學、南京理工大學都曾是哈軍工的分校,而哈軍工也是我國第一所重點大學。即使現在能同時擁有4所211高校的城市也是屈指可數的。
但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沿海城市和中西部地區的省會城市崛起,哈爾濱的經濟地位不斷的衰落,2018年哈爾濱GDP只有6300億元,位居全國第31。值得一提的是,第四次經濟普查後黑龍江的GDP下調了3000多億,因此作為黑龍江經濟中心的哈爾濱,調整後的2019年GDP可能不到6000億元。
如今非常的低調,值得尊重!
當年那麼強還支援扶持南方各地,如今的經濟強省支援扶持了哪裡?
養大了兒女卻老無所依!
哈爾濱在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是遠東第二大國際城市,建國初期,是全國十大城市,一直到1989年,中國十大城市排行榜,哈爾濱仍榜上有名。排名如下:
1上海2北京3天津4廣州5沈陽
6武漢7南京8哈爾濱9大連10重慶
如今十大城市,東北的沈陽、哈爾濱、大連紛紛落榜,連天津都在10名左右徘徊。輝煌已經不復存在。
你看好哈爾濱的發展嗎?歡迎留言!
建設東北第一人:張作霖大帥!
不提曾經,看現在吧
過去的事就別提了,丟不起人呀!
H. 80哈爾濱年代和平屯夜總會位置
凡達吉亞夜總會舊址位於哈爾濱市道里區東安街7號,兒童電影院公交站處,現在是黑龍江省歌舞劇院舞蹈團所在地。關於這棟建築的資料比較難找,最後我在哈爾濱城市文物館文章中找到這里的部分資料。
凡達吉亞的俄文是「фантаэия」,翻譯過來是夢幻之意。也被稱為凡達茲,凡達基,凡塔齊亞等等。期初在俄國人阿萊蓋魯開設的霍庫曼旅館內開設(田地街35號),來此光顧的都是僑民中的貴族,被譽為遠東第一流。1930年凡達吉亞在現址新建(原軍官街75號,現東安街7號)。在當時是哈爾濱最著名的夜總會,內含演繹跟西餐,劇場可以容納500餘人,餐廳可擺放80個餐桌。
凡達吉亞每晚23時開始舞蹈表演,有舞姬數十名,個個年輕貌美,可見哈爾濱在一百年前的夜生活很豐富。在文史館有凡達吉亞的表演節目單,還有部分照片。其中一張是俄國女郎身穿羽毛服裝,上身赤裸似乎在跳舞的時候被人定格了這張照片。從照片判斷這里應該進行的是青色演出,照片我會發在評論區了大家記得評論。
在我這本哈爾濱歷史文化建築歷史街區保護圖冊中沒有找到這棟建築,建築的告示牌上記載2016年9月8日這棟歷史建築被列為哈爾濱市不可移動文物,猜測應該是三類保護建築。建築外觀是折中主義建築風格,磚混結構,地上二層。現在塗刷的粉色應該不是本色,原牆體應該是深色,外立面線型是白色,這樣顏色的沖突會顯得建築更立體,更醒目。
I. 中國的最早的電影院是哪裡中國第一部電影是什麼
世界電影從1895年12月20日誕生起,很快的傳靡到各國。隨著中東鐵路的修建,沙俄從軍攝影師潘·瓦·科勃采夫,1902年就在哈爾濱中央大街與西十二道街的拐角處,創建起第一座電影院,名叫依留季昂電影院(後被拆掉)。
中國拍攝的第一部電影是《定軍山》,1905年由北京豐泰照相館攝制。
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是1913年,由亞細亞影片公司出品,鄭正秋編導的《難夫難妻》
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是1921年由中國影戲研究社出品的《閻瑞生》
中國第一部動畫片是萬氏兄弟於1926年製作的《大鬧畫室》
中國第一部童話片是1928年民新公司出品的《飛行鞋》
中國第一部系列影片是1928年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火燒紅蓮寺》(18集)
中國第一部蠟盤發音的有聲片是《歌女紅牡丹》(1931年)
第一部配音歌唱的有聲片是《野草閑花》(1930年)
第一部片上發音的有聲片是《歌場春色》(1931年)
中國第一部部分彩色影片是《啼笑姻緣》(1932年)
中國第一部有聲戲曲紀錄片是天一公司錄音的《四郎探母》(1933年)
第一部正規有聲片是1934年應雲衛導演的《桃李劫》
J. 說說你們在電影院都經歷過啥
遇到一個惡心奇葩得男人!他坐前排,我帶著孩子坐在後面,孩子正好在他座位後面,我在孩子旁邊。剛開始確實沒注意到,孩子腳踢到了他的座椅,然後他告訴我,我立刻把孩子抱起來,用手抓住孩子的雙腿。這期間直到散場,他總是回頭,然後發現椅子後沒有孩子,等到散場,他就開始嘟囔,孩子一直踢他椅子,沒人管,和他同行的人沒有理他,我也沒理他給。孩子第一次踢椅子,我確實沒看到,因為黑,而且孩子小,他告訴我我立刻道歉也把孩子抱走了,然後他還無中生有。[淚奔]
有一回,俺們喜歡一個心儀的女孩,
不敢有啥舉動,
要知道,那還是20世紀90年代初,
俺們就有一個想法,
看電影的時候,有意不進場,
等到電影開始的時候,
裡面漆黑一片,
俺們牽著她的手,
那時也沒有手機啥的,
慢慢往前走,
她絕對不敢不讓你牽,
俺的這一舉動,
甚至讓她感動,
後來成為俺的女友,
這也是一個有力的砝碼啊。
八十年代,我們國家引進一部歐美電影《霹靂舞》,當時哈爾濱電影院人滿為患,座無虛席,後來不知是啥情況,放進來上百沒有座位的觀眾,他們黑壓壓、里三層外三層站在最後排,場面一度壯觀。從此,霹靂舞走近了我們大陸的生活。繼電視劇《霍元甲》後,又一部電視劇《陳真》上映,這兩部都是萬人空巷的巨作,緊接著,電視連續劇《霍東閣》橫空上市,在哈爾濱電影院晝夜上映,又是一場人滿為患的壯觀場面,而且這種場面史無前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高中學校包場看抗戰題材的影片(很多年前忘了名字),其中男主高喊一聲:向我開炮! 與此同時下面男生們熱烈鼓掌 ,心照不宣亢奮起來——躁動的青春期!
還是學校包場〈媽媽再愛我一次〉,不管男女哭得稀里嘩啦,據說我們班只有一個人連眼圈都沒紅,還是個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