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院商業模式
Ⅰ 一種新的電影商業模式-點映
今日偶然得知一種新的觀影模式,不禁感嘆人民群眾的智慧真是無窮。
這種新的觀影模式叫點映。區別於傳統的院線模式,點映針對於小眾影迷。基本的運營模式就是由想看某部影片的影迷在點映平台上發起點映請求,如果能湊夠一定數目的觀眾,並且有哪個影院可以提供影廳和片源,該部影片的放映即可進行。
而點映App則充當了一個對接供需雙方的平台,一方是想看小眾影片,或者未官方上映影片的影迷,另一方是擁有片源的供給方,再一方可能就是有場地資源的影廳院線。
每一種商業模式都有它針對的用戶群。點映針對的用戶群就是那批電影愛好者,他們區別與一般的大眾,想看一些經典的,文藝類的,紀錄片類的,叫好卻不叫座的電影,或者想提前看一些國外尚未引入國內的特殊片源。
這一部分人的需求就可以用點映平台的方式來滿足。在沒有點映平台之前,我能知道的一些傳統的模式,就是有一些資深的電影愛好者,不知從哪裡弄來了一些好的片源,自己聯系場地,再在微信群里招攬一部分喜歡看電影的觀眾,私下裡組織類似內部觀片的活動。也可以收一些錢。
這種商業模式,需求肯定是剛需。賺錢也是能賺的。但是風險也是存在的,比較明顯的就是未經過廣電總局審核通過,從其他非正式渠道引入的片源,如果放映,會不會踩了政策的紅線。如何協調處理這個灰色地帶,還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總之,從自我需求角度考慮,個人還是認為這種商業模式有一定的生命力。具體能成長成什麼樣,還是拭目以待吧。
Ⅱ 露天影院盈利模式
賣票收入,發行費,會員費。
1、賣票收入這部分的收入是要跟電影的發行方分成的,這是主要的影院收入來源,以及露天影院盈利模式。
2、發行費,發行費類似於商品的上架費,這部分是一次性的。
3、還有會員費,就是會員費有一些比較大型的連鎖院線,會設立會員會員入會要交納會員費,當然會員看電影也會有一定的優惠。
Ⅲ 電影院的價值主張有哪些商業
電影院的價值主張當然有很多了,首先是電影帶來的門票收益,還有電影院附帶的其他的經濟效益
Ⅳ 校園影院盈利的主要模式
在學校最好的就是搞活動了,學生們喜歡湊熱鬧。
給他們一個觀影理由很容易就拉進電影院了,像深圳時代華納的校園影院就經常與社團合作,搞些電影周什麼的,放映經典名片。在某些時期主題化放映。比如情侶主題,多放些適宜情侶觀影的片子,情侶票優惠或贈爆米花等。
影片的票房分成,差不多百分之四十左右以票價一百元,分成是四十左右。影院內部買的東西啊,也很賺錢。電影公司,也就是電影投資方,總票房的百分之三十五是屬於投資方的分成。也就是說一部電影比如投資1個億的話,電影票房要達到三億五千萬左右才能收回成本。當然,植入廣告,贊助商等不算進去。
Ⅳ 電影盈利模式
投資電影從2002年2月1起《電影管理條例》裡面明文規定之後,在國內就正式合法,但是在那時候電影市場完全是被影視圈內人士或者有資金實力的人以及公司壟斷的一個行業,普通人即使你有這樣的資金實力,也很難找到這樣的機會去參與一部電影版權的投資。
很多影視明星都曾經在新聞媒體上公開表示,他們做演員片酬並不是他們主要的收入來源,最大一部分的收益其實就是來源於電影版權投資。電影投資的收益當然主要是來自於電影上映之後的票房數據,票房越高,收益越高。
Ⅵ 電影院有哪些商業模式
一部電影的商業的渠道有很多種,可能還會有其他的一些其他的盈利方法,比如說票房、廣告、網路版權、電影光碟及電影相關的產業所產生的費用,比如電影里的特殊道具,與電影相關的游戲,周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