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電影院
1. 洪洞飛鴻影劇院今天3點有什麼好電影
蝙蝠俠:血脈恩仇
又名:Batman: Bad Blood
看點: 漫畫改編 超級英雄 蝙蝠俠 dc batman
類型:動作 犯罪 科幻
語言:英語
地區:美國
時長:72分鍾
導演: 傑伊·歐力瓦
演員: 傑森·奧瑪拉 伊馮娜·斯特拉霍夫斯基 斯圖爾特·艾倫
2. 尤姓的來源是什麼
尤姓主要出自沈姓,五代時沈姓為避諱而改。五代至兩宋,尤姓除繼續繁衍於福建外,已開始播遷於福建周邊省份。宋末,元兵大舉南侵,宋趙王朝喪師失地,節節敗退。尤姓或仕宦,或逃難,於是廣東、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均有尤姓人落籍。而一些大膽的尤姓人則舉家北上。
宋末至元,尤姓在北方繁衍興旺。明初,山西尤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北京、江蘇、安徽、湖南等地。鄭和下西洋時福建等沿海地區的尤姓有渡海赴台,揚帆東南亞者。另外,尤安禮隨父由江蘇長洲(今蘇州)徙居武昌,尤求由長洲移居太倉。清代尤萃由浙江嘉興徙居平湖。
(2)洪洞電影院擴展閱讀
尤姓名人:
1、尤靖茹,中國內地女演員,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2008年尤靖茹參與北京奧運會演出。2009年獲得金熊貓電影節最佳學生女演員提名。2012年出演都市情感劇《約會專家》。
2、尤浩然,1996年10月17日出生於北京市海淀區,中國內地男演員。2002年,尤浩然出演首部電視劇《大宅門》,飾演小天意。2004年,尤浩然出演家庭情景劇《家有兒女》,飾演夏雨。 2006年。出演電視劇《真情給你》,飾演海海。
3. 2016.8.15洪洞飛虹電影院今天什麼電影
大唐玄奘
5.2
歷史
年代:2016
地區:大陸
演員: 黃曉明 徐崢 蒲巴甲 湯鎮業
導演: 霍建起
4. 舞鋼地名趣談 | 從地名看舞鋼的前世今生
舞鋼轄區內很多地名非常有意思,通過這些地名,可以了解舞鋼的前世今生。筆者根據史志資料,整理出舞鋼部分地名來歷,並通過這些地名為讀者解讀鋼城。
(攝影 南柯)
鋪
舞鋼轄區以「鋪」命名的只有一個地方,棗林鎮栗林鋪村。栗林鋪的來歷,和「鋪」有著直接的關系。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央政府如何與地方進行信息傳遞、溝通聯系,是一件至關重要的大事。驛、站、鋪的設置,就是為了解決這一大事,驛、站、鋪承擔的職能各有側重,驛的規模較大,側重接待、住宿、貨物轉運;站側重傳遞軍事情報,一般都由軍事主管部門掌管使用;鋪的設置最多,主要是傳遞政府公文、民間信件。
根據地方史志記載,明隆慶六年(1572)年,修建栗林鋪、尚店、接官廳三鋪,1573年秋天完工。
這是現今舞鋼轄區僅有的三個鋪。1951年興建石漫灘水庫時,接官廳被淹,目前已不復存在,剩餘栗林鋪、尚店,從目前資料看,至少都有445年以上歷史。
舊制,三十里設驛,十里設鋪。舞鋼在古代地處偏僻,不設驛、站,只根據需要設置鋪,鋪的作用及設置規模比常規的鋪大,但比驛規模小,這點從三個鋪的地理位置可略見一斑。舞陽城南行,距離栗林鋪9公里許,栗林鋪至接官廳10公里,接官廳至尚店8公里。
(攝影 南柯)
店
舞鋼境內,以「店」命名的地名,共計6處,自北向南分別為三里店、呂店、棠棣店、朱蘭店、尚店和王店6處,呂店村是舞陽向東南去西平必經之路,這里不多說,我們通過其餘5個「店」的地理位置,可以解讀很多信息。
古時的「店」多為大車店,臨近交通要道,為路人提供簡單食宿。
自元代開始,現今舞鋼、舞陽大部隸屬南陽府管轄。舞陽城南行,途經三里店、棠棣店、朱蘭店、尚店、王店,將上述地方連起來,古時舞陽到南陽府的官道就清晰浮現出來,所有以「店」命名的村落,都緊鄰官道,官道之外,再沒有以「店」命名的村落。
出王店南行,經小史店,一路南行直奔南陽府。
這些以「店」為名的村鎮,地方誌上都留下了來歷。
王店。明初,山西洪洞縣王德在這里開飯店,取名王店,又稱王家店。後簡稱王店沿襲至今。
尚店。古時有尚姓人家在此開店,所以稱尚店。
朱蘭店。清初,從山西洪洞縣遷來劉、李、張、趙四姓,在官道路口開飯店,飯店旁有大片蘭色竹子,取名竹蘭店,後訛稱朱蘭店。時至今日,朱蘭、劉占元一帶,只有劉、李、張、趙四姓是落地戶,並且,只要同姓老住戶,都是一族家。
棠棣店。又名唐李店、棠李店,緊鄰朱蘭,沒有查到相關記載。
三里店。距舞陽城3里,緊鄰官道,明末建村,有人在這里開店,故名三里店。
將上述村莊在地圖上標注之後(見下圖,舞鋼境內的店和鋪),我們就可以得出結論,從舞陽經朱蘭,過大石門、接官廳,南行抵達尚店、王店,這條路是一條有著悠久歷史的古道,並且除此之外,舞鋼轄區內並沒有其他交通要道,舞鋼境內所有以店為名的村落,都集中在這條官道左右。
隨著時間的推移,古道早已湮滅在歷史之中,只有這些地名,還無言地訴說著滄桑的歷史。
(又:棗林鎮張卜庄北有一個村子,名叫倉里店,同樣處於這條古道之上,1975年8月該村被洪水沖毀,後南移與張卜庄合並,原村名廢棄不用。)
(舞鋼境內的店和鋪)
街
以街為名的地方,在古代大多為集鎮,是方圓左近的經濟中心,舞鋼境內,營街和廟街兩處以「街」為名。
營街。明初山西洪洞縣尹姓遷此,取名尹家營,清代簡稱尹營。大約在1913年前後,這里逐漸形成集鎮,被稱為尹營街,之後簡稱為營街。當年的營街很有來頭,民國時期,舞鋼轄區曾設大同鄉、尹營鄉,當時的鄉公所駐地均在營街。即便到了今日,我們走進營街村,依然能夠看到歷史留下的痕跡。
廟街。廟街地處偏僻,但在古代,現今廟街轄區內曾設置有紅陽縣,漢代時曾有紅陽侯封在此地。早年該地村中有一座舜王廟,故稱使牛郎廟,清末,這里逐漸成為集市,後被稱為廟街。
集
相對於古代的「街」,集的規模略小。舞鋼轄區內,以「集」為地名的有4處,都有明確的歷史記載。
辛集。明初,有白姓人家從山西洪洞縣遷入,後來逐漸有集市,取名白集。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白集被洪水淹沒,白姓隨之遷走。洪水退去之後逐漸又匯聚成集市,當地百姓取名叫新集,後為辛集。當年的辛集非常有名,工商業異常發達,1939年,建立新亞煙廠,之後又逐漸建起明泰、振興等煙廠,並且還有一個電影院。建國後,隨著區劃調整,辛集逐漸淡出人們視線。但這里和營街一樣,處處可以看到明顯有別於尋常村子的建築物。前些日子跟朋友聊天,朋友收藏了一個酒杯,黃銅酒杯底座上清晰刻著四個字,「新亞煙廠」,看到那一刻,我彷彿看到了辛集的過去。
曹集。明初建村,曹姓居此,又有集市,稱為曹集。
尹集。明初,陝西省洪洞縣遷來3戶尹姓,以後形成集市,取名尹集。
八台。清咸豐之前,並沒有八台這個地名,那時候叫陳家集,因為陳姓居多,又有集市,所以叫陳家集。
我們把營街、廟街、辛集、曹集、尹集和八台6個地方在地圖上標注之後,同樣可以發現一些規律。
這些街、集,都距離舞陽城較遠,並且,除尹集、廟街鄰近山區之外,剩餘地方均位於平原地區。相反,現今舞鋼南部、西南部、西部山區沒有以「集」、「街」命名的地方。
我們可以由此推斷,在相當長時間之內,舞鋼轄區內人煙稀少,並且僅有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八台、棗林的平原地帶。這點可以通過轄區人口記載得到佐證。歷史資料中最早關於舞陽(舞鋼)地方人口記載始於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當時整個舞陽轄區共計有2308戶,人口16377人,且主要集中在舞陽轄區的北部平原地帶,舞鋼境內的人口可以想像微乎其微,除前文所述舞陽到南陽的官道附近有居民點之外,鮮有村落。二百多年之後,到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現今舞鋼轄區共計8778戶,15967人,還沒有現在一個鄉鎮人口多。
(舞鋼境內的街和集)
醫籌處
即便現在,很多上年齡的老人依然習慣把位於朱蘭的人民醫院叫做醫籌處,很多人對這個名字不明就裡,還有人以為是「醫瞅處」,醫生「瞅」病人的地方,其實醫籌處這個名字的由來,源於平舞工程會戰。
1972年4月,准備籌建平舞工區人民醫院,當年10月,成立平舞工區市政建設處人民醫院籌建處,簡稱「醫籌處」,院址設在朱蘭,很長時間內,人們都習慣將人民醫院稱為醫籌處。1973年,將河南省工人療養院(河南省羅山「五·七」幹校衛生連)移交平舞工區市政建設處管理,幹校衛生連很快遷來,當時共有職工257人。之後,在衛生連的基礎上,市人民醫院建成。
這就是人民醫院最早的來歷。
礦建
礦建又名大樓,在八台周邊名聲很大。被叫做大樓是因為當時這里有幾棟樓房,故名。但為什麼叫礦建,很多人並不了解,這個名字的由來同樣跟平舞工程會戰有關。
1971年8月,為支援平舞工程建設,經冶金部同意,將秦嶺礦建二公司調入平舞工程工地,很快,秦嶺礦建二公司的1500餘職工來到舞鋼這塊陌生的土地,承擔八台礦區建設。後來將其駐地稱為礦建,並沿襲至今。
這就是礦建的由來。
(攝影 南柯)
本文由作者根據一些歷史資料整理。
主要資料來自《舞鋼市志》、《舞陽縣志》。
圖片使用網路地圖截圖。
作者簡介:
張麗威,河南省舞鋼人。愛好廣泛,喜歡寫點東西。編導微電影作品有《尚店罐餃子》、《舞鋼熱豆腐》、《群主相親》、《大話泥溝陳》等。
5. 洪洞青檸影咖可以自帶零食嗎
洪洞青檸影咖一般是可以自帶零食。青檸影咖是成都一家連鎖私人影吧品牌,2013年項目啟動,2015年注冊公司,公司名稱是成都市青檸微影科技有限公司,成都連鎖店最多的品牌,其總部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天府軟體園中。
青檸影咖與成都本土智能硬體品牌公司成都市極米科技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青檸的所有設備均由極米科技提供,並且極米也將自身芒果TV在線影視播放版權有償授予青檸影咖品牌。
品牌相關內容
青檸影咖是成都市青檸微影科技有限公司旗下連鎖品牌,依託國家對文化產業的大力發展、鼓勵及雄厚的資本支持,將豐富的基層電影市場運營經驗及行業內先進的專業模式精妙的融合在一起,為中國娛樂及文化生態環境注入全新式體驗模式。
而在此社會大背景下,青檸影咖致力於在全國建立一個讓加盟商和青檸品牌均長期穩定獲利的連鎖式私人影院聯盟。
6. 沿途導游詞
沿途導游詞
作為一名專門引導遊客、助人為樂的導游,有必要進行細致的導游詞准備工作,導游詞是導遊人員引導遊客觀光游覽時的講解詞。那麼什麼樣的導游詞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沿途導游詞,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沿途導游詞1
各位朋友們: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我們得旅行社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我是咱們此次旅行的導游員崔邦峰,大家可以叫我小崔或崔導,相信有小崔的陪同大家一定會玩的開心游得快樂,坐在我身邊的是咱們的司機王師傅,王師傅有著多年的駕駛經驗和嫻熟的駕駛技巧,安全問題大家盡可以放心,我和王師傅很榮幸也很樂意為大家服務,如果大家有什麼問題都可以向我們提出我們會盡可能慢走大家的合理要求。
相聚是一種緣分,我希望大家在相聚的日子裡相互關心相互愛護,為這段旅程留下一個美好而難忘的回憶。
接下來我把咱們今天的行程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現在的時間是7:30。我們從鄭州火車站出發沿高速公路途經許昌、漯河,大約有三個小時的時間就到了我們今天的旅行目的地—嵖岈山。
駐馬店位於河南省中部,西部是低山丘陵,東部為廣闊的平原。面積7。5平方公里,總人口780萬。駐馬店地區位於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交匯地帶。107、106國道和京廣鐵路縱貫南北,行程了以駐馬店為中心,公路,鐵路,航運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交通脈絡具有承東啟西,南北通融之便。
沿途導游詞2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前方就是雁門群山了,我們看到,這座雄偉的大山像一道巨大的屏障隔開了塞內和塞外。大家看:遠處的山脊上長城蜿蜒、烽台聳峙,這就是舉世聞名的雁門關長城,這段長城全長8848米,連接起了廣武口和白草口兩個重要隘口,相當於在兩大隘口間連接起了一道難以逾越的封鎖線,象一條穿越時空的生命線,3000年如一日地維系著雁門關和中原大地的安危。
大家請看這邊:那四方形的古城就是雁門關著名的軍事要塞——舊廣武城,這座遼代的古城至今保存完好,已經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舊廣武城一起被列入國保文物的還有城外古戰場上的288座封土漢墓群,這是全國現存最大的漢墓群,也是世界最大的古代將帥墓群,無數英勇忠烈的將士長眠在這片遼闊的沙場上,讓人由不得感嘆:「黃沙百戰穿金甲,古來征戰幾人回」。
我們看這段長城呈鋸狀攀上了陡峭的山脊,因此被專家稱為鋸齒長城。雁門關長城是山西省明代長城的代表段落。明代的萬里長城分為外長城和內長城,外長城東起山海關,沿著北京、河北的北部和山西、內蒙古的交界處,在偏關縣老牛灣跨過黃河,經陝北、甘肅直到嘉峪關,山西的外長城主要分布在大同、朔州、忻州3市;而內長城則從北京的箭扣開始,經居庸關、紫荊關、倒馬關、平型關、雁門關、寧武關,直到黃河岸邊的偏關丫角山與外長城匯合,內長城分布在山西的忻州、朔州2市,我們剛才看到的雁門關長城就屬於內長城。除此之外,山西明長城還有沿太行山南下的三邊長城以及沿黃河南下的黃河邊長城,總長度達3500多公里,僅次於內蒙古自治區。山西明長城不僅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也有著極高的參觀價值,大同邊牆五堡、陽高平地長城、偏關老牛灣長城黃河交匯處、偏關樺林堡長城黃河並行處、丫角山內外長城交匯處、雁門關長城已經成為了許多攝影愛好者和戶外運動愛好者心目中的聖地,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它們也會成為國內外旅遊者競相光顧的旅遊勝地。
前方就是中國最長的高等級公路隧道——雁門關隧道。車過雁門關隧道,我們的眼前豁然開朗,這里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代縣。短短5分鍾,我們已經從塞外駛入了塞內,這在昭君出塞和文姬歸漢那個時代是不可想像的。
沿途導游詞3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我們正在駛過的這道山樑叫做黃花梁,老百姓說「砍盡黃花梁,建起應縣塔」,說明過去黃花樑上生長著茂密的森林,但為了建造應縣木塔,整座山的木材全被砍光了。據專家測算,當年建造應縣木塔總共用了1億多立方米的木材,得用2000多輛載重5噸的卡車才能拉完。-
今天的天氣非常晴朗,站在黃花樑上就可以看到應縣木塔。大家順著我手指的方向看,遠處那個小黑點就是應縣木塔,它是雁北大地上最醒目的地標建築,所以在40里之外都可以看得到。
其實,塔在中國許多地方都是標志性的建築,比如北京的白塔、杭州的六和塔、蘇州的虎丘塔、太原的雙塔等等,但是它的'作用大家卻不一定清楚。塔的起源在印度,最初是用來安葬佛祖的遺骨,因為佛教徒把佛祖和高僧的遺骨都稱作舍利,所以早期的佛塔統稱為舍利塔。據說,大千世界共有8萬4千座佛祖的舍利塔,而中國有19座,我們今天將要參觀的應縣木塔就是其中之一,1966年,我們就在木塔中發現了兩枚珍貴的佛牙舍利。塔的作用也不僅僅限於藏放舍利,中國的大地上還有風水塔、文峰塔、標志塔、瞭望塔,可見塔的功能是多樣的。而建塔的材料更是富於變化。
據歷史文獻記載,中國最早的塔都是木塔,但是木塔有著致命的弱點——怕火。因此,三國以後,人們開始用防火性能較好的磚、石、銅、鐵、琉璃乃至金、銀等各種材料來建塔。由於建築材料的多樣化,中國古塔在類型上也進行了許多創新,除了印度佛塔固有的覆缽式,還發明了樓閣式、密檐式、金剛寶座式、過街塔、造像塔、花塔等10多種類型。華夏大地上,至今仍保存著3000多座古塔,而山西就有280座之多,其中應縣木塔和洪洞廣勝寺飛虹塔是樓閣式塔的代表作,靈丘覺山寺塔是密檐式塔的傑出代表,五台山大白塔是中國最高的覆缽式塔,五台山園照寺室利沙舍利塔是中國最高的金剛寶座式塔,堪稱是中國古塔藝術的博物館。
塔作為中國古代建築中的一種類型,其意義早已超出了建築本身,而應縣木塔無疑就是其中最為傑出的代表。大家看,我們離大木塔已經越來越近了,它那拔地擎天的形象被古人譽為「天柱地軸」。
沿途導游詞4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懷仁縣境,1100年前,晉王李克用和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在這里會盟,兩朝太祖易袍換馬、義結金蘭。後來,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遼國,遼太祖取「懷想仁人」之意,將這里命名為懷仁縣。您如果進入懷仁縣城,就可以看到晉王李克用和遼太祖把臂盟誓的雕像。
「雁門關外野人家,不植桑榆不種麻。百里並無梨棗樹,三春哪得桃杏花。六月雨過山頭雪,狂風遍地起黃沙。說與江南人不信,早穿皮襖午穿紗。」朋友們,我們現在正行駛在遼闊的金沙灘古戰場上,只不過歷史上蒼涼雄渾的景象已經換成了眼前綠色的新裝。透過車窗,映入眼簾的是連片的樹林和茂盛的莊稼。不過,當我們來到金沙灘,仍然會在心中湧起一種莫名的悲涼,當我們的視線穿越1000年的歷史時空,一幕印刻在中華民族記憶深處的大戰就會歷歷出現在眼前,那隆隆的戰鼓聲將楊家將的慷慨悲歌演繹了整整一千年。其實,血戰金沙灘的故事大家已經很熟悉了,從小到大我們從老人嘴裡聽、戲台上看、收音機里聽、電視機里看、電影院里看、書本上面讀,楊家七郎八虎有的戰死、有的被俘、有的出家、有的被害,老令公血濺李陵碑,只有六郎一人大難不死,卻仍然鎮守雁門、為國盡忠,乃至連楊門女將也個個巾幗不讓須眉,臨危時刻披掛上陣、血染疆場,真可謂是滿門忠烈、氣壯山河。金沙灘——是楊家將賦予了這三個普通漢字以忠勇愛國、慷慨激昂、凜然正氣的文化內涵;金沙灘,從歷史走到今天,血染的沙場已經變成了美好的家園,然而當我們走過這片熱土,會感到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是那樣的肅穆,正象詩人白樺說的那樣:「鮮血灑在戰場,公道自在人心,思念留在民間,一千年的悲歌從古唱到今」。
其實,在中國歷史上,金沙灘大戰的本來面貌本來並不是這樣的,楊老令公也不是撞李陵碑而死,而是由於作為三軍統帥的潘美和王侁沒有按照原先約定好的計劃協同作戰,導致戰略失利,在金沙灘以南100多里的神池縣陳家谷被俘後絕食三日而亡。好,前面要到應縣了,除了赫赫有名的大木塔,應縣還是楊家將的生死冤家——遼國蕭太後的故鄉。
;7. 洪洞縣飛虹影劇院有限公司怎麼樣
洪洞縣飛虹影劇院有限公司是2011-08-26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國有獨資),注冊地址位於臨汾市洪洞縣南環路劇院街6號。
洪洞縣飛虹影劇院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4408090919L,企業法人武平旺,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洪洞縣飛虹影劇院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電影放映(限區域內放映);接待團體演出、大型會議;場地租賃、房屋租賃。(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洪洞縣飛虹影劇院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8. 山西簡介導游詞範文
山西省境內山巒疊嶂,丘陵起伏,溝壑縱橫,總的地勢是「兩山夾一川」,東西兩側為山地和丘陵隆起,中部為一列串珠式盆地沉陷,平原分布其間。接下來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山西簡介 導游詞 ,方便大家閱讀與鑒賞!
山西簡介導游詞1
山西省,簡稱「晉」,位於華北太行山以西,故名。山西古為並州地,春秋時為晉國,戰國屬趙,魏等國地。元屬中書省山西道,清為山西省。全省面積15.6萬平方公里,人口3干多萬,有漢、回、蒙、滿民族,省會太原。
山西地處黃河流域的中於地帶,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和燦爛 文化 的主要發祥地。早在遠古時代,中華民族祖先就在此勞作、生息和繁衍。相傳,華夏民族的.開山始祖黃帝、炎帝曾於此活動;中國史前的三位偉人堯、舜、禹也都先後在山西建都立業。山西名勝古跡甚多,現有國家級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上千處,石窟、佛寺及藝術 雕刻 遍布全省,遼金以前的地上木構建築佔全國的72%以上,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9處,居全國首位。全國僅有的四座唐代木構建築。其中有3座在山西,總之,山西有「中國古代文化藝術寶庫」之稱。經過多年的開發建設,大同雲岡石窟、應縣木塔、五台山風景名勝區、恆山風景名勝區、晉祠風景名勝區、平遙古城、晉商大院文化旅遊區、關帝廟、永樂宮、普救寺等旅遊資源的產品已蜚聲海內外。特別是平遙古城、雲風石窟,已先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山西不僅文物古跡多,自然風光也十分壯美。山西境內有國家級和省級風景名勝區11個,其中國家級的有五台山、恆山、壺口、北武當山、五老峰等5個;國家級與省級的自然保護區11個;國家級和省級森林公園27個。黃河流經山西965公里,在壺口、龍門、孟門等河段形成了獨特的景觀,成為中外遊客嚮往的去處。近年來陵川王蟒嶺、錫崖溝、壺關太行大峽谷、寧武蘆芽山、黎城黃崖洞、介休綿山、盂縣藏山、陽城蟒河、沁水歷山等得到初步開發;同時,各地興辦旅遊的積極性高漲,旅遊資源的開發全面開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目前,山西省對外開放的主要旅遊區有大同、五台山、太原、臨汾、運城、晉東南,全省僅年接待5萬人以上的旅遊景區、景點就達100多處。改革開放20年來,山西旅遊業發展的基礎條件已有很大的改善,省內道路暢通,通訊便利,環境衛生發生了深刻變化,接待服務條件可以滿足需求。
在新的世紀,山西經精心策劃包裝,推出了三大旅遊區,即,以大同雲岡石窟、佛教勝地五台山為主的晉北佛教文化旅遊區;以平遙古城和喬家、渠家、王家、曹家等四大院為主的晉中晉商 民俗文化 旅遊區;以黃河壺口瀑布、運城解州關帝廟為主的晉南黃河根祖文化旅遊區。
山西簡介導游詞2
我在今年的琵琶比賽中得到了金獎和銀獎,還學會了一些英語,雖然這些都不算什麼,但媽媽還不懂呢!為了獎勵我,也為了給我輕松輕松,爸爸媽媽決定帶我去山西旅遊。
第一站我們選擇了大同,聞名中外的懸空寺讓我感到格外好奇,為什麼是懸空寺啊?原來懸空寺就是造在懸崖上的寺廟。我摸了摸支撐著懸空寺的一根根長木頭,咦?怎麼會動,還動的很厲害,難道這樣還撐得住?媽媽告訴我這只是裝飾,真正支撐懸空寺的是深深打入山中的一根根橫梁。我看了看在雲朵中的懸空寺,心想:「要想看到懸空寺的廬山真面目還得化點力氣呀!」沿著扶梯走了大約一個小時,我終於大飽眼福了。
聽導游說來到大同不去雲岡石窟就太可惜了。45個石窟,我一個一個看過去,石窟中的佛像都不知站立了多少年,經過了多少風吹雨打,有的已經面目皆非了。我心想:「不知道這些佛像還要在這里站立多少年。」來到一個最大的石窟前,裡面有一個很大很大的佛像。你想知道這個佛有多大嗎?媽媽告訴我,這個佛像的鼻子就比我還高好多。我猜他一定是45個石窟中最最有權威的人物了。
山西值得我們游覽的地方太多了,我們後來又去了五台山,喬家大院和內蒙古大草原,每到一處都能讓人留連忘返。
走遍了山西的山山水水,感覺輕松多了,收獲也不少,祖國的大好河山真美呀!
山西簡介導游詞3
山西省,簡稱晉,位處華北,東靠太行山,因在太行山以西,故稱山西。省會太原,古時又稱「並州」。山西省總面積15.6萬平方公里,約佔中國總面積的1.6%。春秋時期,大部分地區為晉國所有,所以簡稱「晉」;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家分晉,因而又稱「三晉」。山西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被譽為「華夏文明搖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20多年來,山西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團結一致,艱苦奮斗,開拓創新,推進了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作為能源基地,山西為全國的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山西省輪廓略呈東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邊形。東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與河北省為鄰;西、南以濤濤黃河為塹,與陝西省、河南省相望;北跨綿綿內長城,與內蒙古自治區毗連。地形較為復雜,境內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種地貌類型。山區、丘陵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間。最高點為五台山的北台葉斗峰,海拔3058米,最低點在垣曲縣境內西陽河入黃河處,海拔僅180米。山西省介於東經110°15′-114°33′,北緯34°34′-40°43′之間,南北長628公里,東西寬385公里,總面積15.66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土地面積的1.63%,總人口3000餘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2.4%。有6個省轄市、5個地區、119個縣(市、區)。省會太原,省政府駐太原府東街。境內自然資源豐富,以出煤聞名天下.號稱"烏金之鄉",也叫「煤炭之鄉」。
山西表裡山河,東界太行山,西有呂梁山,北亘北嶽恆山、五台山,南聳中條山,中立太岳山。主要河流有汾河、海河兩大水系。境內有大小河流1000多條,其中流域面積大於100平方公里、河長在150公里以上的有240條,大於4000平方公里、河長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乾河、滹沱河、漳河等。汾河最長,全長659公里。被稱為中華民族文化搖籃的黃河,北自偏關縣老牛灣入境,飛流直下,一瀉千里,抵芮城縣風陵渡而東折,南至垣曲縣碾盤溝出境,途經19縣560個村莊,流程965公里。
粵商、徽商、晉商、浙商、蘇商一道,在歷史上被合稱為「五大商幫」。潮商、徽商、晉商,是中國歷史「三大商幫」。
山西位於大陸東岸的內陸。外緣有山脈環繞。因而難於受海風的影響,形成了比較強烈的大陸性氣候。同時,又由於受內蒙古冬季冷氣團的襲擊,北部比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氣候特徵;冬季長而寒冷乾燥;夏季短而炎熱多雨;春季日溫差大,風沙多;秋季短暫,氣候溫和。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3—14℃,晝夜溫差大,南北溫差也大。西部黃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晉東南的大部分地區,平均溫度在8—10℃之間。臨汾、運城盆地年均溫度達12—14℃。冬季氣溫全省均在0℃以下,夏季全省普遍高溫,7月份氣溫介於22—28℃之間。
山西簡介導游詞4
金沙灘古戰場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懷仁縣境,1100年前,晉王李克用和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在這里會盟,兩朝太祖易袍換馬、義結金蘭。
後來,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遼國,遼太祖取「懷想仁人」之意,將這里命名為懷仁縣。
您如果進入懷仁縣城,就可以看到晉王李克用和遼太祖把臂盟誓的雕像。
「雁門關外野人家,不植桑榆不種麻。
百里並無梨棗樹,三春哪得桃杏花。
六月雨過山頭雪,狂風遍地起黃沙。
說與江南人不信,早穿皮襖午穿紗。」朋友們,我們現在正行駛在遼闊的金沙灘古戰場上,只不過歷史上蒼涼雄渾的景象已經換成了眼前綠色的新裝。
透過車窗,映入眼簾的是連片的樹林和茂盛的莊稼。
不過,當我們來到金沙灘,仍然會在心中湧起一種莫名的悲涼,當我們的視線穿越1000年的歷史時空,一幕印刻在中華民族記憶深處的大戰就會歷歷出現在眼前,那隆隆的戰鼓聲將楊家將的慷慨悲歌演繹了整整一千年。
其實,血戰金沙灘的 故事 大家已經很熟悉了,從小到大我們從老人嘴裡聽、戲台上看、收音機里聽、電視機里看、電影院里看、書本上面讀,楊家七郎八虎有的戰死、有的被俘、有的出家、有的被害,老令公血濺李陵碑,只有六郎一人大難不死,卻仍然鎮守雁門、為國盡忠,乃至連楊門女將也個個巾幗不讓須眉,臨危時刻披掛上陣、血染疆場,真可謂是滿門忠烈、氣壯山河。
金沙灘--是楊家將賦予了這三個普通漢字以忠勇愛國、慷慨激昂、凜然正氣的文化內涵;金沙灘,從歷史走到今天,血染的沙場已經變成了美好的家園,然而當我們走過這片熱土,會感到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是那樣的肅穆,正象詩人白樺說的那樣:「鮮血灑在戰場,公道自在人心,思念留在民間,一千年的悲歌從古唱到今」。
其實,在中國歷史上,金沙灘大戰的本來面貌本來並不是這樣的,楊老令公也不是撞李陵碑而死,而是由於作為三軍統帥的潘美和王侁沒有按照原先約定好的計劃協同作戰,導致戰略失利,在金沙灘以南100多里的神池縣陳家谷被俘後絕食三日而亡。
好,前面要到應縣了,除了赫赫有名的大木塔,應縣還是楊家將的生死冤家--遼國蕭太後的故鄉。
明代長城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前方就是雁門群山了,我們看到,這座雄偉的大山像一道巨大的屏障隔開了塞內和塞外。
大家看:遠處的山脊上長城蜿蜒、烽台聳峙,這就是舉世聞名的雁門關長城,這段長城全長8848米,連接起了廣武口和白草口兩個重要隘口,相當於在兩大隘口間連接起了一道難以逾越的封鎖線,象一條穿越時空的生命線,3000年如一日地維系著雁門關和中原大地的安危。
大家請看這邊:那四方形的古城就是雁門關著名的軍事要塞--舊廣武城,這座遼代的古城至今保存完好,已經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舊廣武城一起被列入國保文物的還有城外古戰場上的288座封土漢墓群,這是全國現存最大的漢墓群,也是世界最大的古代將帥墓群,無數英勇忠烈的將士長眠在這片遼闊的沙場上,讓人由不得感嘆:「黃沙百戰穿金甲,古來征戰幾人回」。
我們看這段長城呈鋸狀攀上了陡峭的山脊,因此被專家稱為鋸齒長城。
雁門關長城是山西省明代長城的代表段落。
明代的萬里長城分為外長城和內長城,外長城東起山海關,沿著北京、河北的北部和山西、內蒙古的交界處,在偏關縣老牛灣跨過黃河,經陝北、甘肅直到嘉峪關,山西的外長城主要分布在大同、朔州、忻州3市;而內長城則從北京的箭扣開始,經居庸關、紫荊關、倒馬關、平型關、雁門關、寧武關,直到黃河岸邊的.偏關丫角山與外長城匯合,內長城分布在山西的忻州、朔州2市,我們剛才看到的雁門關長城就屬於內長城。
除此之外,山西明長城還有沿太行山南下的三邊長城以及沿黃河南下的黃河邊長城,總長度達3500多公里,僅次於內蒙古自治區。
山西明長城不僅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也有著極高的參觀價值,大同邊牆五堡、陽高平地長城、偏關老牛灣長城黃河交匯處、偏關樺林堡長城黃河並行處、丫角山內外長城交匯處、雁門關長城已經成為了許多攝影 愛好 者和 戶外運動 愛好者心目中的聖地,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它們也會成為國內外旅遊者競相光顧的旅遊勝地。
前方就是中國最長的高等級公路隧道--雁門關隧道。
車過雁門關隧道,我們的眼前豁然開朗,這里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代縣。
短短5分鍾,我們已經從塞外駛入了塞內,這在昭君出塞和文姬歸漢那個時代是不可想像的。
大同概況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歡迎您來大同參加晉北古建宗教之旅!在這次旅程開始之前,我先給大家通報一下我們此行的線路和景點。
我們首先要和大家一起領略塞外古城大同的風采,參觀著名的雲岡石窟、華嚴寺、善化寺、九龍壁;接下來,我們要參觀的是著名的北嶽恆山懸空寺,以及世界最古、最高的木塔--應縣木塔;當然,我們還要登上華北屋脊,去朝拜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文殊道場五台山,參觀以佛光寺、顯通寺為代表的五台古剎,感受那裡清涼宜人的氣候風光。
好的,我們的旅程已經開始了,現在,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大同的概況。
大同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戰國時期,這里是趙國的領地,漢代的時候設置平城縣,北魏在此設立都城,遼代設西京道、大同府,大同之名首次出現,取《禮記》中「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是為大同」的含義,寄託著「同心同德,鞏固基業」的美好願望。
大同市是山西省最北的城市,是全省第二大城市,面積1萬4千平方公里,人口314萬,下轄5區7縣。
這里地處黃土高原,海拔較高,大陸性氣候較為明顯,冬季漫長寒冷乾燥,夏季短暫溫熱多雨,春秋涼爽溫差較大。
因此,處於同一緯度的北京每年超過30攝氏度的炎熱天數達80多天,而大同僅為20多天,是一處得天獨厚的避暑勝地。
來到大同,雖然正值盛夏,但大家是不是感覺就像是初秋時節,特別的清爽涼快。
我們的右面是觀音廟,觀音廟的門前有一座流光溢彩的琉璃三龍壁。
大同市著名的龍壁至城,除了全國最大、最古、最精彩的九龍壁,還有五龍壁、三龍壁、一龍壁,算得上是琳琅滿目了。
大家請看,這面就是著名的晉華宮礦。
作為「中國煤都」,大同在全國率先推出了別開生面的井下探秘游,您可以身穿礦工的行頭,乘坐井下小火車,進入深達300米的地下王國去了解煤炭知識、觀看採煤工藝和罕見的地質奇觀。
好,過了佛字灣,雲岡石窟就快到了。
作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大同最輝煌的時代就是北魏王朝,而最輝煌的文化遺產則是北魏王朝傾全國之力營建而成的雲岡石窟,1500年過去了,北魏王朝早已煙消雲散,而雲岡石窟仍然笑迎八方來客,向全世界展示著一部雕刻在石頭上的北魏史詩。
跤鄉撓羊賽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現在我們正在駛過忻口,我們看,這里「兩山夾一口,滹沱中間流」,是一處易守難攻的軍事要塞。
2000多年前,漢高祖劉邦白登之圍兵敗至此,看到山河險固,川原肥美,於是「六軍欣然」,遂將這里命名為「忻口」;而在70年前,抗戰初期華北戰場上最慘烈的大會戰--忻口戰役也是在這里打響,我軍著名的平型關大捷、火燒陽明堡機場、雁門關伏擊戰,都是為了配合忻口的國民政府軍隊而打響的,忻口戰役因此被稱為是國共合作的經典戰例。
車過忻口,我們就進入了忻府區境內。
忻州因忻口而得名,那麼「忻」是什麼意思呢?大家查查字典就會看到,忻州的「忻」和欣喜的「欣」是同音通用的,包含著歡欣鼓舞、欣喜歡樂的意思。
因此,忻州這片土地從古至今都是一塊祥和歡樂的土地,這里的民俗風情濃郁熱烈,是全國著名的「八音之鄉」、「民間繪畫之鄉」和「 摔跤 之鄉」。
忻州的摔跤和我們熟悉的中國式摔跤、國際式摔跤都不一樣,當地老百姓叫作「撓羊賽」。
「撓」就是扛的意思,就是說獲勝的獎品是一隻活羊,而領獎的方式就是把羊撓起來繞場三周。
撓羊賽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時期,說是岳家軍解散後,有一位叫做陳效嬰的忻州老兵回到了故鄉,把在軍中學到的角抵傳授給了父老鄉親,久而久之,這種角抵之術就傳遍了忻定盆地,形成了風行數百年的撓羊賽。
參加撓羊賽的選手一律不準穿跤衣,都得赤膊上陣,連續摔倒6個人才算勝利。
獲勝者除了可以撓走一頭大肥羊,還會獲得一個英雄般的稱號--「撓羊漢」。
撓羊賽在忻州有著非常廣泛的民眾基礎,就像一首民謠中說的那樣:「立了秋,掛出鉤,走街看戲撓羊賽。」正因為如此,自1959年全國第一屆運動會以來,忻州為全國各級運動隊輸送專業跤手達1千多名,獲得世界和全國冠軍超百次,為中國的摔跤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1969年的全國文體群英會上,當時的忻定縣被命名為「中國摔跤之鄉」。
為了弘揚跤鄉文化,2003年以來,忻州開始舉辦一年一屆的「中國忻州摔跤節」。
有趣的是,參加國際式摔跤和中國式摔跤的雖然都是國手名家,場面卻冷冷清清,而參加撓羊賽的都是本地的泥腿子、撓羊漢,卻觀者如雲、場場爆滿,形成了一道獨特的文化風景線。
塔建築文化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我們正在駛過的這道山樑叫做黃花梁,老百姓說「砍盡黃花梁,建起應縣塔」,說明過去黃花樑上生長著茂密的森林,但為了建造應縣木塔,整座山的木材全被砍光了。
據專家測算,當年建造應縣木塔總共用了1億多立方米的木材,得用2000多輛載重5噸的卡車才能拉完。
今天的天氣非常晴朗,站在黃花樑上就可以看到應縣木塔。
大家順著我手指的方向看,遠處那個小黑點就是應縣木塔,它是雁北大地上最醒目的地標建築,所以在40里之外都可以看得到。
其實,塔在中國許多地方都是標志性的建築,比如北京的白塔、杭州的六和塔、蘇州的虎丘塔、太原的雙塔等等,但是它的作用大家卻不一定清楚。
塔的起源在印度,最初是用來安葬佛祖的遺骨,因為佛教徒把佛祖和高僧的遺骨都稱作舍利,所以早期的佛塔統稱為舍利塔。
據說,大千世界共有8萬4千座佛祖的舍利塔,而中國有19座,我們今天將要參觀的應縣木塔就是其中之一,1966年,我們就在木塔中發現了兩枚珍貴的佛牙舍利。
塔的作用也不僅僅限於藏放舍利,中國的大地上還有風水塔、文峰塔、標志塔、瞭望塔,可見塔的功能是多樣的。
而建塔的材料更是富於變化。
據歷史文獻記載,中國最早的塔都是木塔,但是木塔有著致命的弱點--怕火。
因此,三國以後,人們開始用防火性能較好的磚、石、銅、鐵、琉璃乃至金、銀等各種材料來建塔。
由於建築材料的多樣化,中國古塔在類型上也進行了許多創新,除了印度佛塔固有的覆缽式,還發明了樓閣式、密檐式、金剛寶座式、過街塔、造像塔、花塔等10多種類型。
華夏大地上,至今仍保存著3000多座古塔,而山西就有280座之多,其中應縣木塔和洪洞廣勝寺飛虹塔是樓閣式塔的代表作,靈丘覺山寺塔是密檐式塔的傑出代表,五台山大白塔是中國最高的覆缽式塔,五台山園照寺室利沙舍利塔是中國最高的金剛寶座式塔,堪稱是中國古塔藝術的博物館。
塔作為中國古代建築中的一種類型,其意義早已超出了建築本身,而應縣木塔無疑就是其中最為傑出的代表。
大家看,我們離大木塔已經越來越近了,它那拔地擎天的形象被古人譽為「天柱地軸」。
山西簡介導游詞5
假日里爸爸媽媽帶我去山西玩,我們是坐旅行大巴去的,一路上我暈車難受極了,當時我真想回家不去玩了。
我們第一站到壺口瀑布。離瀑布很遠時,我們便聽到了水聲。到了景點下了車,我一點兒也不暈了,精神抖擻。只見滔滔河水從千米河床排山倒海似地涌來,到了壺口這里匯到一起沖下懸崖,注入深潭形成極為壯觀的壺口瀑布。壺口瀑布落差約三十米,水波急濺,激起百丈水柱,形成霧氣,真有驚濤拍岸,濁浪排空,倒卷半天煙雲之勢!站在這里真正體會到詩人李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意境。
離開壺口瀑布我們又去看了世界一絕的懸空寺、古老的平遙古城、壯觀的雲岡石窟、靈險的五台山、純木結構的應縣木塔等等。
山西簡介導游詞相關 文章 :
★ 最新的山西概況導游詞範文
★ 山西概況導游詞5篇合集
★ 介紹山西概況導游詞5篇大全
★ 山西簡介導游詞
★ 山西概況導游詞大全
★ 山西概況導游詞5篇大全
★ 山西概況的導游詞範文
★ 介紹山西的經典導游詞
★ 山西概況導游詞
★ 介紹山西的導游詞最新合集
9. 靳姓的來源介紹
靳姓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百家姓第一百六十八位,在台灣省則名列第二百三十五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二百一十二位。以下是我為你精心整理的靳姓的來源介紹,希望你喜歡。
靳姓來源
源流一
出自羋姓。據《風俗通》、《通志·氏族略》及《古今姓氏書辨證》等所載,靳,春秋時楚地小國,後為楚大夫采邑,楚大夫靳尚之後,子孫以邑為氏。湖南有靳江河,源自湘鄉市大鳧塘,經寧鄉縣,至黑石渡注入湘江,過楚大夫靳尚墓前,因此而得名。
根據《古今姓氏書辨證》上的記載,戰國時期楚國大夫靳尚的後代食采於靳,因此以邑為氏,稱為靳氏,望族出於西河。而根據《通志·氏族略》及《風俗通》兩書記載,靳姓人的始祖,的確是距今2300年前在楚國顯赫一時的楚大夫靳尚。靳氏是我國北方古老姓氏。望族居於西河郡,即今山西省汾陽。
源流二
源於匈奴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五胡十六國時期,南匈奴民族中有改漢字單姓靳氏者。匈奴民族的靳氏一族,有靳准自立為王。
源流三
朱姓改靳姓。據《龍舒靳氏宗譜》記載:予生不辰,值茲多故,流言煽起,兵騎搜羅,刻無寧日。族人多有流離失所者,予思若不諱姓無他可免,爰攜昆弟屏跡幽潛更姓曰靳,以祖延壽,公立功蘄黃蘄靳形類以地氏也。但傷自漢以來,傳三十世自今改為靳姓,倘後代失記宗靳而不宗朱之血食何托揮淚和墨記之譜後,以示子孫,其無忘根本,所自並冒認他宗可以。至正十年六月十七日, 三十世孫育材謹記。
源流四
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蒙古族蒙哥氏,亦稱蒙格氏、蒙郭氏,滿語為Mongo mongu,是蒙古、滿洲共有部族,更確切地說是一種群體部族,人數眾多。
要特別指出的是,並非所有的蒙哥氏族人皆承認自己是蒙古族人,更多的蒙哥氏族人皆認為自己是在後金政權初期聯合起來進入滿洲 軍事 組織和滿洲部族團體的,這個姓氏群體中包括了巴林氏部族人(蒙語為?????,滿語為Barin mongu)、達拉氏部族人(滿語為Dara mongu)、奧庫氏部族人(滿語為Oko mongu)、烏芮氏部族人(滿語為Uri mongu)等,民族成分以及屬性比較復雜,在清朝時期被中央政府統稱為“蒙古哈拉(Menggo Hala)”。
蒙哥氏族人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靳氏、蒙氏、哥氏、葛氏、國氏、郭氏等,皆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五
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滿族的社會組織》記載,
⑴.滿族伊拉哩氏,亦稱伊里氏、伊拉禮氏、伊喇立氏,滿語為Ilari Hala,漢義“開”,人口眾多,世居烏喇(今吉林永吉)、葉赫(今吉林葉赫河、伊通河、伊丹河、東遼河流域)、蜚優城(今吉林琿春三家子鄉高麗城村)、伊罕阿林城(今吉林市東北十五公里處)、松花江流域。後有錫伯族引為姓氏者。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靳氏、伊氏、何氏、趙氏、尼氏、潘氏、蘇氏、許氏、岳氏、禹氏、仉氏、柏氏、樊氏、郝氏、李氏等。
⑵.滿族尼滿氏,出自老滿洲部族,滿語為Nimangi Hala,漢義“山羊”,世居黑龍江北岸沿岸地區。後有錫伯族引為姓氏者。尼滿氏部族人數非常少,且無分支。在清朝末期以後,滿族、錫伯族尼滿氏多冠漢姓為靳氏、滿氏等。
⑶.滿族伊麻斯氏:滿語為Imaci mongu,源出老滿洲部族,人數很少,但有四個分支。一般認為其姓氏名稱是由老滿語“Nimaha”而來,其在明朝末期的快讀縮音為“u”,其發音近似漢語的yǘ(ㄩˊ)即“魚”,但使用另一個象形文字“?”來描述。清朝中葉以後,大多冠漢姓為靳氏、魚氏、於氏等。
源流六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今回、錫伯、仡佬、彝等民族均有靳姓。
靳姓發展
靳姓自得姓後,或許因為宮廷內的斗爭,子孫沒有在起源地發展起來,而是避難逃往它國尋求生存。這從漢初兩位開國功臣靳歙、靳強二人的傳記記錄可以看出來(見《史記》)靳歙,發跡起於宛朐(今山東菏澤);靳強,曲沃人,其先西河人氏。兩地均在中國北方。自漢以後,靳氏世居西河一帶,並於此形成了靳氏的西河郡望。
此後的一千年內,靳姓在中國大地上基本上沒有什麼大的作為或影響。或許正因為這個原因,東晉漢族大規模南遷時,靳姓基本上沒有人跟隨,而仍滯留北方地區。這從兩晉南北朝以至隋唐有關 歷史 記載無南方靳姓人物可以佐證。
自宋以後,特別是元明清三代,靳姓人物漸多起來。江山代有人才出。此一時期是靳姓發展的重要時期,基本上奠定了今天靳姓發展的基礎。如靳德進、靳榮、靳義、靳學顏、靳貴、靳輔等均在歷史上有一定影響。考察這一時期靳姓人物的祖籍,南北均有,說明此時靳姓已從北方流至南方,時間估計在宋元時期。
靳姓得姓始祖
靳姓出自羋姓,始祖是靳尚。靳尚,戰國時期楚國大臣。據有關資料記載,顓頊曾孫吳回任帝嚳時火正,為祝融。吳回生子陸終,陸終有六子,別為上古“祝融八姓”。其中六子季連為羋姓。季連之苗裔鬻熊為周文王師。熊繹以王父字為氏,稱熊氏。熊繹被周成王封於荊楚,靳尚當為其後。戰國年間,適逢齊、楚響應蘇秦之合縱策,欲聯合拒秦,秦使張儀赴楚,以歸還奪楚六百里地為誘鉺,讓楚懷王絕齊附秦。懷王怒囚張儀,欲殺之。靳尚接受張儀重賂,買通懷王寵妃鄭袖,使張儀得釋。楚王使尚隨張儀 出國 ,因與小臣使有仇,為小臣使張旄刺死。靳乃春秋楚之小國,後為楚大夫采邑。靳尚為楚國公族大夫,本為羋姓,因其食邑於“靳”,其後子孫便以邑為氏,稱靳氏。靳氏遷民始祖當時為汾州等籍人氏,明初奉旨集於廣濟寺大槐樹下,遷往異地,遷民後裔分布於河南、河北、山東、陝西、安徽等地。靳氏望出西河郡,即今山西省汾陽。
楚大夫靳尚是如何被描黑
在許多電視劇、文學作品的一些橋段中,編作者和導演總是在塑造完美、飽受贊譽的正面人物形象的同時就必須有一個奸佞、暗中使壞的小人形象。如《屈原》劇本中,屈原是一個憂國憂民、以死殉國的愛國者,而靳尚則是一個嫉妒賢能、求榮賣國者。最近播出的《羋月傳》同樣把靳尚刻畫成陰險狡詐的壞人。
歷史上的楚國大夫靳尚到底是怎樣一個人?他的真實面目果真如是嗎?屈原是靳尚陷害的嗎?通過查閱大量史料、文獻。筆者對靳尚有了新的認識。
一、靳尚和上官大夫不是一個人
在許多著作中作者把上官大夫和靳尚當成同一個人。如:
高中 語文 第五冊《屈原列傳》注七:“上官大夫姓靳名尚。”
劉大傑:《中國文學發展史》上卷第93頁:“上官大夫靳尚。”
林庚:《詩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第8頁:“他被一個上官大夫叫做靳尚的當作死敵.....。”
郭沫若在他的《我怎樣寫五幕歷史劇<屈原>》中也作上官大夫靳尚(《屈原》第118頁)。
就連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中國人名大辭典》也把靳尚解說為:“戰國楚上官大夫,幸於懷王......”。
看來,這些作者把上官大夫當做靳尚所認的官名了。其實“上官”是復姓,“大夫”是諸侯宗族的稱謂。上官大夫即姓“上官”的重臣。但他並不是靳尚大夫。這在下列古籍中足可以得到證實:
上官大夫最早見於《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上官大夫與之同列”,“上官大夫欲奪之”,“(懷王)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
這里上官大夫名字出現四次,並未提到靳尚。
《戰國策·楚策二》載:“靳尚為儀謂楚王曰”,“尚(謂鄭袖)”,“靳尚謂楚王曰”,“楚小臣,靳尚之仇也”,“君不如使人微要靳尚而刺之”,“張旄果令人要靳尚刺之”。這里靳尚名字出現了六次,但沒有提到上官大夫。
《史記·楚世家》載:張儀曰:“臣善其左右靳尚,靳尚又能得事於楚王幸姬鄭袖……”“靳尚謂鄭袖曰”。“靳尚曰”這里四次出現靳尚名字。也沒有提及到上官大夫。無論是《戰國策》還是《史記》並沒有說過上官大夫就是靳尚,古代史學家不可能用完全不同的兩個名稱來記述同一個人。
在漢人著作中也有關於上官大夫和靳尚的記載,劉向《新序·節士》曰:“張儀之楚,貨楚貴臣上官大夫,靳尚之屬,上及令尹子蘭,司馬子椒,內賂夫人鄭袖,共奢屈原。”
王逸《楚辭章句》上說:“同列大夫上官,靳尚妒害其能,共奢毀之”二者的記載都將上官大夫和靳尚看作二人。
班固的《漢書·古今人表》其中上官被列於“中中”,靳尚被列於“下上”,他們差兩級。班固在這里很明顯的把他們分為兩個人。這應該是判斷他們為兩個人最重要的證據。
宋人洪興祖《楚辭補注》也說:“《史記》曰‘上官大夫與之同列’”又曰‘用事臣靳尚’”,朱熹《楚辭集注》又說:“同列上官大夫及用事臣靳尚……”這里也將上官大夫和靳尚明確分為兩人。
當代學者鄒雲鶴先生早在1962年就以“上官大夫並非靳尚”為題發文予以撥正和澄清:造成錯覺的是劉向的《新序·節士》。劉向在該文里寫有“使張儀之楚,貨楚貴臣上官大夫靳尚之屬……”劉向在這里把上官大夫和靳尚第一次拉在一起,但我們卻不能因此而認定他們是一個人。因為,“上官大夫靳尚之屬”應該理解為,“上官大夫、靳尚之屬”,因為“屬”是表示復數的。
他認為:“把上官大夫與靳尚作為一個人。”是從王逸的《楚辭章句》中所產生的誤會。王逸在《離騷經章句第一》中寫道:“同列大夫上官靳尚,妒害其能,共僭毀之。”這句話咋一看來,很容易把“上官靳尚”當作一大夫。如唐·張守傑的《史記正義》在上官大夫名下注曰:“王逸雲上官靳尚”。
洪祖興也以迷惑的態度在《楚辭補注》中在王逸的這句話下寫道:“史記曰上官大夫與之同列,又曰用事臣靳尚”,以為王逸搞錯了,其實王逸並沒有錯。他說的是‘同列大夫,上官,靳尚’就是說“上官”和“靳尚”都是與屈原“同列”的大夫(語見1962年5曰9日《光明日報》文為“上官大夫非靳尚,作者鄒雲鶴”)稱謂。
范正生先生也認為唐代張守傑的《史記·正義》將上官大夫解釋為:“王逸雲上官大夫靳尚。這是張守傑對王逸章句的誤解,將上官大夫與靳尚看作一人。也許正是由於張守傑《正義》的失誤,才出現了上官大夫與靳尚合二為一的誤傳,以致於使郭沫若先生也把上官大夫與靳尚理解為一人。
中華姓氏研究員靳國年先生認為在“上官姓氏起源的 傳說 ”中,“上官”起源於上官大夫,這顯然和靳尚的後人姓“靳”矛盾可見,上官大夫和靳尚的確是兩個人。
二、靳尚並非陷害屈原之人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有兩次記載上官大夫與屈原之間爭斗的事件。第一次是屈原“造為憲令”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原不與,便饞謗屈原,使懷王“怒而疏屈平”;第二次是懷王被拘於秦獷頃襄王繼位後,令尹子蘭“卒使上官大夫短屈於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在這里司馬遷已告訴我們,上官大夫在屈原任左徒時就在任,頃襄王繼位後仍在任,上官大夫第二次陷害屈原已是懷王三十年以後的事了,而靳尚在懷王十八年就已去世了。由此,淮南大學教授靳學遠感慨說:“公元前278年,屈原(62歲)投汨羅江自沉而死,靳尚於公元前311年秋被張旄殺害(當時屈原29歲),靳尚死後33年還能陷害屈原,靳尚真了不起啊。”
三、靳尚是楚國的賢臣
《楚辭策二》說:楚王將出張子,恐其敗已也,靳尚謂楚王曰:“臣請隨之,儀事王不善,臣請殺之。”楚小臣,靳尚之仇也,謂張旄曰:“以張儀之知,而有秦楚之用,君必窮矣。君不如使人微要靳尚刺之,楚王必大怒張儀也,彼儀窮,則子重矣。楚,秦相難,旄魏無患矣。”張旄果令人要靳尚而刺之,楚王大怒秦,構兵而戰,秦、楚事魏,張則果大重。
從這段記載看來,在國家危難之時靳尚挺身而出,出使秦國,為捍衛國家利益,以身殉國。“終使楚王大怒秦,構兵而戰”為靳尚報仇。可以說,靳尚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忠君愛國的大賢臣,他既是楚王的心腹愛臣,曾經幾次救懷王於生死之間,使懷王“食不繇靳尚則不甘口,衣不繇靳尚則不安於體,出號令不繇靳尚則王心惘然不足。”靳尚又是博聞強志,明於治亂,深得楚國朝野信賴與敬重的重臣。靳尚還是全力輔助楚懷王熊槐治理國家,力促聯合楚、齊、燕、趙、韓、魏六國一同抗秦,並與蘇秦一起促成六國君王齊集楚國郢都,結成聯盟的能臣。正因為懷王對靳尚的十分倚重和對靳尚忠義的表彰,才把最豐饒的靳江流域賜為食邑,並以封地為姓。
上海師范大學中國近代社會研究中心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錢杭先生說:“要研究歷史,尊重歷史,還靳尚以公道。”山西師范大學 歷史學 院教授、《山西檔案》雜志社編輯,仝建平先生強調:“我們有責任給靳尚正名。”北京 財經 大學歷史系教授杜靖,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山西大學教授張俊峰也指出:“為了不讓後人再以訛傳訛,我們必須明確說明:“上官大夫和靳尚根本不是一個人,屈原並非靳尚陷害的。靳尚是一個真正的能臣、賢臣、忠臣。”
目前,有人在評說《羋月傳》中,總也捎帶靳尚幾句,或褒或貶。還有人借機拿靳尚當說辭調侃當今走紅的影視演員靳東。無論靳尚到底做過什麼,然他與那個時代已成歷史,但不可否認,靳尚在那個時代一定是叱吒風雲真正影響楚國歷史進程的非常人物。一萬年後,靳尚仍然是我們的先人。姓靳的子孫中也一定會有無數個像靳尚誼,靳羽西,靳炎,靳彬,靳諾璀璨的明星閃爍在華夏文明的星河中。
靳姓遷徙分布
靳姓發源於今湖南寧鄉,楚亡於秦後,靳姓子孫開始漸次北移。漢初,跟隨劉邦東征西討的靳歙被封為信武侯,惜傳子靳亭後,因故被免去襲爵;另一位功臣靳強被封汾陽侯,其子汾陽共侯靳解、孫汾陽康侯靳胡、曾孫汾陽侯靳石因過免,玄孫長安公乘靳忠詔復家。使發源於楚地之靳姓深深紮根於山西。同時,為消除各地舊貴族的豪強勢力,維護漢朝統治,漢高祖劉邦採納婁敬之建議,強遷六國貴族後裔和關東豪族於關中,置於中央政府監視之下,在這二十萬之眾中包括楚地之靳姓。新莽時期的赤眉軍起義、綠林起義等戰火使關中遭受重創,靳姓人因避難、仕宦、謀生等原因,由關中播遷於今河南、河北、山西等地。 三國 兩晉南北朝時期,中原板盪,烽警四起,有北方之靳姓播遷江南,但多數中原之靳姓逃避表裡山河,相對戰亂少的山西,並在西河郡、汾陽郡與原來就已很是興旺的靳姓相融合,昌盛為靳姓西河郡望和汾陽郡望。此外,在十六國時期,匈奴屠格族中有改漢姓靳的,一度使靳姓隊伍壯大,尤其是靳准殺帝以後,更是如此。奈好景不長,招來石勒、劉曜共討,此支匈奴靳姓遭受滅頂,僅留靳准從弟靳康一子。所以嚴格地講,我國的靳姓人士,絕大多數還是漢族的後裔。隋唐時期,昌盛於山西的靳姓有播遷於今河北、河南、山東者。兩宋時期,北方靳姓有播遷於江蘇、安徽、浙江等南方省份者。元代,靳祥、靳德進父子由潞州(今山西長治)徙居今河北大名。明初,山西靳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河南、山東、河北、安徽、陝西等地。明清以後,靳姓逐漸在內蒙、甘肅、東北等地落籍。如今,靳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河南、河北等省為多。
靳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百家姓第一百六十八位,在台灣省則名列第二百三十五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二百一十二位門閥,人口約一百零八萬三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68%左右,多以西河、遼東為郡望。
靳氏族人早期主要活動在中原地區和江漢地區,漢、唐時期在西河郡形成望族。宋朝初期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區,南宋以後在全國各地逐漸分布開來。
今江蘇省的鎮江市丹陽市、宿遷市宿豫區曹集鎮新靳村、宿遷市泗洪縣、宿遷市宿城區埠子鎮靳橋村、常州市、徐州市、連雲港市灌南縣、蘇州市吳中區,安徽省的宿州市埇橋區、巢湖市、阜陽市、六安市霍山縣,山東省的濟南市歷城、平陰縣、章丘市、聊城市莘縣王莊集鄉中沙村、東阿縣、臨沂市莒南縣;費縣、日照市莒縣、泰安市寧陽縣、菏澤市牡丹區、曹縣、鄆城市、單縣、東明縣、濟寧市金鄉縣有胡集鎮靳樓村、濟寧嘉祥縣、德州市夏津縣、濟寧市鄒城縣、濰坊市安丘市,河北省的安平縣、寧晉縣、石家莊市無極縣、張家口市、衡水市饒陽縣、邯鄲市永年縣、雞澤縣、曲周縣、大名縣、廣平縣、武安市、成安縣、邱縣、秦皇島市山海關區、滄州市肅寧縣、保定市淶水縣、安國市、博野縣、邢台市南宮縣、巨鹿縣塔堤村、沙河縣、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小集鎮宋家營、唐山市豐潤區、廣東省的中山市、深圳市,山西省的太原市清徐縣孔村、大同市渾源縣、靈丘縣、晉城市、臨汾市堯都區、鄉寧縣、曲沃縣、呂梁市、運城市,湖南省的長沙市寧鄉縣、婁底市,陝西省的西安市、榆林市,河南省的鄭州市花園口區、滎陽市、鞏義市、新密縣、沁陽市、周口市扶溝縣、淮陽縣、新鄉垣縣、安陽市湯陰縣、林州市(原林縣)鶴壁市淇縣、洛陽市、信陽市、焦作市孟州市、博愛縣、濮陽市、郾城區、商丘市夏邑縣、柘城縣、項城市、平頂山市汝州市、南陽市西峽縣、鎮平縣、唐河縣、方城縣、洛陽市宜陽縣、孟津縣、開封市蘭考縣、尉氏縣、駐馬店市、漯河市臨潁縣、許昌市禹州市、商丘市民權縣、登封市、三門峽市盧氏縣、靈寶縣,福建省的福州市、莆田市、泉州市、廈門市,貴州省的六盤水市盤縣,甘肅省的蘭州市山丹縣、天水市,雲南省的玉溪市江川縣、楚雄彝族自治州,四川省的成都市、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達州市達縣,湖北省的武漢市、荊州市、襄樊市、荊門市鍾祥市、宜昌市,遼寧省的沈陽市、鞍山市,遼陽市,吉林省的長春市、通化市松原縣、四平市,黑龍江省的齊齊哈爾市,內蒙古自治區的呼和浩特市,海南省的海口市、三亞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烏魯木齊市,北京市的平谷縣,上海市,天津市的靜海區,重慶市的雲陽縣,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省的台南市、花蓮縣等地,均有靳氏族人分布。
靳姓名人
靳佩芬,1919年生於寧河縣蘆台鎮。著名台灣作家,名震寰宇的文壇巨匠。她已出版《羅蘭小語》5輯,《羅蘭散文》11 輯,《綠色小屋》、《飄雪的春天》、《西風·古道·斜陽》等長短篇小說5部,“堪稱新傳記之範本”的自傳性文學《歲月沉沙》三部曲,以及詩論、游記、詩歌 劇、廣播作品31部。羅蘭的作品多次獲獎。
靳之林:男,1928年5月生,河北灤南人。當代著名 油畫 家、 美術 教育 家、中國本原 文化 研究學者。
靳尚誼:1934年生,河南焦作人。1953年 畢業 於中央美院 繪畫 系。1957年結業於馬克西莫夫油畫訓練班,並留校在 版畫 系教授 素描 課;1962年調入油畫系第一畫室任教。原中央美院院長。現為中央美院博士生導師、教授、中國美協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全國政協。作品多次獲得國內外大獎,並被中國美術館等機構和個人 收藏 。
靳羽西:美籍華人,祖籍廣東,1946年出生在“山水甲 天下 ”的桂林.羽西 化妝 品公司副總裁,世界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製作人、 化妝品 王國皇後、暢銷書作家、慈善活動家。在美國主持的《看東方》電視節目,獲得“傑出婦女獎”、“終生成就獎”。
靳樹增,河北雄縣沙辛庄人,1954年生,由於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只上過初中二年級便輟學。成年後應征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成為部隊里的一名文藝兵,主要表演天津快板。經努力,其後擔任中國亞洲電視藝術中心總裁,榮登《東方之子》節目,當選全國政協委員。後因偽造憑證實施巨額詐騙,被判處無期徒刑。
靳海濤,男,1954年2月出生,河南焦作人,中共黨員,研究生,管理學碩士,經濟師。靳海濤是深圳市 創業 投資同業公會會長,國家 科技 部科技經濟專家委員會專家,至今任深圳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兼任日照港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廣州珠江實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深圳市特爾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靳諾,女,靳諾,女,1956年12月生,漢族,北京人,中國人民大學 馬克思主義 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 政治 專業畢業,中共黨員,法學博士。曾任教育部社會科學研究與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主席助理(掛職)等職務,2008年1月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副主席。2013年4月任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2013年10月,當選為全國婦聯副主席
靳蜀美,香港著名編劇,作品有《風流殘劍血無痕》,《刺客列傳》,《女殺手》等。
靳德茂,中國著名男演員、電視劇導演。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
靳建新,男,天津音樂學院音樂學系書記。1974年至1981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演出隊演奏員。1981年至1983年 天津美術學院。1983年9月天津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1984年9月 南開大學政治學系1987年7月 獲南開大學法學學士。1987年7月至今天津音樂學院,曾任學生處幹部、黨委辦公室秘書、音樂教育系副系主任、 鍵盤 系副書記兼副系主任、鍵盤系書記,現為音樂學系書記,高級政工師[6] 。
靳克文,男,漢族,1954年9月出生,河南省項城人,1971年2月參加工作,1984年7月入黨,大學文化程度。現任河南省政協副主席。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
靳鐵章,男,1959年出生於台北,台灣音樂人,代表作品為《冬季到台北來看雨》、《真的還是假的》、《帶年輕的心遠走高飛》等。
靳常青,男,1965年6月生,1991年,中國科學院 物理 研究所獲理學博士學位,現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極端條件物理開放實驗室副主任。
靳忠,男,陝西靖邊人,1966年8月9日生,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現任靖邊縣政協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