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部落電影院
❶ 探訪雲南密林深處的佤族,親歷狂野的木鼓節,看剽牛獻祭
雲南是中國最多少數民族聚居的省份,民族風情多姿多彩,其中西南部普洱的西盟綠林深處居住著佤族。他們有著獨特的生活習慣和宗教,拉木鼓、剽牛以及獵頭等傳說,讓人覺得不可思議。懷著好奇又害怕的心情,我們開始這趟風情之旅。
熱情好客、能歌善舞的佤族大部分聚居於雲南西盟和滄源兩個佤族自治縣,即瀾滄江以西、怒江以東、怒山山脈南段,一般稱為「阿佤山區」。與中國雲南省接壤的緬甸佤邦區,也有佤族人的蹤影,占當地 7 成人口。
佤族人不管男女老幼,只要聽到鼓聲就會搖動身子跳起舞來。當我們進入西盟縣城的時候,背木鼓的佤族小夥子擊鼓歡迎,性感而美麗的女孩捧著小紅米酒要敬我們一杯攔路酒,不喝就進不了城。看來佤族人除了以舞會友,亦喜歡以酒論英雄。
創世木依吉神
佤族傳統上信奉原始自然宗教。他們一般都相信萬物有靈,靈魂不滅且獨立存在,隨時可以離開它的附托物。而 自然界中最大的神是「木依吉」 ;因木依吉創造了萬物,所以是人類和萬物的最高主宰。
基於佤族這種信仰基礎,流傳下來的傳說、祭祀、忌諱和風俗極為繁多,無一不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他們生活上的衣、食、住、行、婚喪等大小事情幾乎都要佔個卦、請「模巴」(巫師)來「做鬼」(進行祭祀儀式)。
佤族每年的宗教活動由祭水鬼開始,因為他們的日常生活主要依賴山谷中的泉源和溪流。為了祈求水神保佑他們的水源充足,每年陽歷 12月都會花 6 天時間祭水鬼,及修理竹槽水道。祭水鬼後,就是拉木鼓。
木鼓節
木鼓節是佤族重大的節日,主要是向木依吉神祈求穀物豐收,人畜平安。木鼓是佤族的神物,他們認為木鼓可以通天,只要敲木鼓,天神便可以聽得到他們的說話和祈求。所以佤族的任何宗教祭祀活動,都必須出動它。除此之外,過去木鼓也應用於戰爭作為通訊工具,現在亦作樂器之用。
做木鼓的樹木先由「模巴」選好。木鼓通常以長 5米,直徑 2 米的樹身做成。在拉木鼓的當天早上,村寨里會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 —— 剽牛獻祭。水牛栓在「牛角叉」上後,模巴開始「做鬼」,示意手執梭標的男子,向牛右前胛猛力剽去,以牛左側倒地、血向上噴為吉利,否則繼續剽,直到出現吉利狀為止。隨後拉木鼓時,全村人都會出動,把木鼓從老遠的地方拉回去,一般需時三天。
佤族相信萬物有靈,木鼓也有靈,「梅饒格」就是木鼓神。為了保護和供奉木鼓,佤族村寨一般都有專門安放木鼓的木鼓房。西盟的木鼓房收藏了逾百個木鼓,其中一個高 1.7 米、長 1.5 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木鼓,於約 2003 年用麻老鷹樹製作。當地人介紹,木鼓是一對,有公與母之分。母鼓代表母親的力量,而公鼓象徵兒子的繼承。公的體積和聲音較大,母的則較小。
狂野一族
聽說,傳統上拉了木鼓就要砍人頭,否則就會招來災禍。一聽見砍人頭,我就不寒而慄。 汽車 司機周師傅說他的父親大約在 1950 年代就曾目睹過砍人頭事件。根據資料記錄,佤族的砍人頭活動直至 1957 年才結束,這與周師傅所說不謀而合。看那些好客、有禮貌的佤族人,很難想像這個民族 60 年前還在獵人頭。
佤族有句俗語說:「木鼓一響,人頭落地。」為什麼要砍人頭呢?有關佤族背景的文獻《司崗里》里,曾多次提及不砍人的話,小則穀物長不好,大則遭人禍天險。所以砍人頭的作用是確保其祭祀木鼓儀式的完整,避免招來天災橫禍。拉了木鼓後,把獵來的人頭供奉在木鼓房的人頭樁上,祭祀儀式才告完成。
至於該砍誰的人頭,有說佤族大多會主動出擊去獵頭,最喜歡找大鬍子的男人來砍頭,因為希望穀物長得像他的毛發一樣茂密。人頭被放在人頭籮里,腐朽後長出蟲子,掉下的蟲子越多,意味著農作物越豐收。當人頭被供奉在木鼓房裡一段時間,人們就會進行「割牛尾巴」,把人頭骨送到鬼林里的人頭樁上永久存放。
一些村寨相信上天的「安排」。他們在某個地段插上一些特殊的樹枝,警告路人不要進入。一旦有人誤闖「禁地」,就等於是天意,誤闖者將被獵頭。亦有部分獵頭活動演化成族內村寨、部落之間的集體血斗。隨著 社會 發展,這種原始的人頭祭亦開始變化,改以販賣的形式,繼而改用死人的頭,最後用狗頭取替。
佤族結束百年的血腥祭祀 歷史 ,但無論現代 社會 再怎麼變,千百年來,他們始終敲響木鼓,群山震盪,維護自己信仰的方式,代代傳承彪悍精神。
劉偉雄、CTP PHOTO/圖,鄭嘉琪/文
本文刊登在《暢遊行》2020年4月號上,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❷ 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翁丁發生火災,火災的原因是什麼
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翁丁村發生了火災,火災的原因正在進一步調查。
滄源佤族自治縣勐角民族鄉翁丁村老寨,發生嚴重火災,經全力撲救,明火已經全部撲滅。現場余火全部清理完畢。經核查沒有人員傷亡,起火原因,正在進一步調查。
一、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翁丁發生火災
據雲南滄源佤族自治縣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通報:滄源佤族自治縣勐角民族鄉翁丁村老寨,發生了嚴重的火災。現場的村民說,基本上都已經燒完了,105棟房子,現在只剩下4棟了。經過全力撲救,明火已經全部撲滅。現場的余活也全部清理完畢。
經過現場核查,沒有人員傷亡,起火的原因正在進一步調查中。雲南滄源縣委宣傳部的官方微博,發布了關於翁丁原始部落文化旅遊區暫停營業的公告,公告稱由於發生火災,翁丁原始部落文化旅遊區暫時關閉對外開放,營業時間另行公告。
這樣一座珍貴的古寨,發生了如此火災,它的損失是無法估量的,真的是令人痛心和惋惜!
❸ 2009年11月21日。23點30中央四套周末影院播出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樓主親友也許記錯了。CCTV4貌似沒有周末劇場..
下面是21日 CCTV的節目單
11月21日 節目預告
00:05 CCTV-10 人與社會:深山記憶等
00:12 CCTV-7 農廣天地:佛手盆栽技術
00:32 CCTV-2 商道:他山之石之窗為誰開
00:45 CCTV-12 法律講堂:誰是房主
01:09 CCTV-2 2009CCTV時尚中國 1
01:31 CCTV-1 科技博覽:家族聾啞之謎
02:05 CCTV-6 國產片:亂世英雄亂世情
02:20 CCTV-4歐洲 國寶檔案:胡服女立俑
02:30 CCTV-4亞洲 中國文藝:宋祖英電影歌曲
03:06 CCTV-6 國產片:亂世英雄亂世情
03:15 CCTV-高清 中國記憶(75)滄源佤族 上集
03:30 CCTV-4歐洲 中國文藝:宋祖英電影歌曲
03:45 CCTV-高清 中國記憶(76)滄源佤族 下集
04:18 CCTV-6 國產片:警界英雄
05:05 CCTV-4亞洲 走遍中國:無錫靈山大佛
05:08 CCTV-6 國產片:警界英雄
05:35 CCTV-4亞洲 國寶檔案:胡服女立俑
06:00 CCTV-10 子午書簡:西遊記的前世今生
06:00 CCTV-12 法律講堂:誰是房主
06:05 CCTV-7 農廣天地:西門塔爾牛養殖技術
06:06 CCTV-1 天天飲食:脆香鍋餅卷
06:10 CCTV-10 希望英語:大塊頭
06:15 CCTV-4亞洲 中國文藝:宋祖英電影歌曲
06:29 CCTV-1 天下大觀:史前盛宴
06:30 CCTV-4美洲 中國文藝:笑星潘長江
06:50 CCTV-12 法治視界:顧大伯的煩惱
07:14 CCTV-高清 中國記憶(75)滄源佤族 上集
07:25 CCTV-10 網路探秘:追蹤五步蛇
07:30 CCTV-4歐洲 走遍中國:無錫靈山大佛
07:35 CCTV-12 第一線:女毒販的罪與罰 下集
07:44 CCTV-高清 中國記憶(76)滄源佤族 下集
07:55 CCTV-10 狀元360:搜爆精英
08:00 CCTV-少兒 銀河劇場:火焰戰士第41集
08:25 CCTV-6 《火星沒事》首映
08:50 CCTV-10 走近科學:苦尋下巴的少年
09:00 CCTV-5 直播NBA:魔術VS凱爾特人
09:00 CCTV-少兒 動畫夢工場:小牛向前沖
09:00 CCTV-4亞洲 中華情:魅力東營
09:20 CCTV-10 探索·發現:毒鈔
09:41 CCTV-3 大地飛歌·2009國際民歌藝術節
10:07 CCTV-10 講述:迷途的黑熊
10:10 CCTV-6 動畫電影院《棉尾兔彼得》
10:15 CCTV-4亞洲 中華醫葯:葡萄酒補鈣
10:35 CCTV-10 人與社會:深山記憶等
11:15 CCTV-4亞洲 國寶檔案:胡服女立俑
11:20 CCTV-10 重訪:青春無悔
11:29 CCTV-3 新視聽:難忘的歌 上集
11:38 CCTV-12 法治視界:半隻腳印的疑案
11:45 CCTV-4美洲 國寶檔案:胡服女立俑
11:50 CCTV-2 環球財經連線:放眼全球經濟
12:00 CCTV-少兒 動漫世界:聰明的一休第24集
12:05 CCTV-10 子午書簡:西遊記的前世今生
12:15 CCTV-10 希望英語:大連(3)
12:30 CCTV-2 中國財經報道:涉水新觀察
12:35 CCTV-3 星光大道:愛心傳遞
12:37 CCTV-7 人民子弟兵:極限大空降
12:45 CCTV-6 純美愛情故事《孔雀眼》
12:45 CCTV-10 百家講壇:易經與家庭
13:00 CCTV-4歐洲 中國文藝:宋祖英電影歌曲
13:00 CCTV-4亞洲 走遍中國:無錫靈山大佛
13:30 CCTV-12 法律講堂:誰是房主
13:32 CCTV-7 每日農經:鴕鳥養殖
13:50 CCTV-4美洲 國寶檔案:胡服女立俑
13:52 CCTV-7 致富經:土雞不愁賣
14:00 CCTV-10 狀元360:搜爆精英
14:02 CCTV-3 詠樂匯:趙薇攜《花木蘭》做客
14:15 CCTV-4歐洲 中華情:魅力東營
14:23 CCTV-7 科技苑:滄州人種棗經
14:45 CCTV-6 洪劍濤、閆妮《追愛總動員》
14:50 CCTV-10 網路探秘:追蹤五步蛇
15:08 CCTV-3 國際藝苑:車技表演
15:15 CCTV-4歐洲 走遍中國:無錫靈山大佛
15:20 CCTV-10 走近科學:苦尋下巴的少年
15:50 CCTV-4歐洲 國寶檔案:胡服女立俑
15:50 CCTV-10 探索·發現:毒鈔
16:10 CCTV-3 快樂驛站:快樂家園
16:15 CCTV-4美洲 中國文藝:宋祖英電影歌曲
16:25 CCTV-3 藝術人生:齊豫講述五味人生
16:35 CCTV-10 講述:迷途的黑熊
17:00 CCTV-2 快樂主婦:「消費達人」夫妻秀
17:15 CCTV-4歐洲 中華醫葯:葡萄酒補鈣
17:30 CCTV-10 第10放映室:丹尼·博伊爾
17:30 CCTV-7 和平年代:大國空軍 第一集
17:30 CCTV-3 非常6+1:女檢察官審詠哥有一套
17:48 CCTV-12 法治視界:半隻腳印的疑案
17:55 CCTV-5 直播:舉重世錦賽女子48公斤級決賽
18:00 CCTV-2 環球財經連線:放眼全球經濟
18:05 CCTV-7 鄉村大世界:「怪聲怪器」
18:20 CCTV-4亞洲 中國文藝:模仿秀
18:20 CCTV-10 人與社會:「芝麻」大事兒
18:30 CCTV-4歐洲 走遍中國:無錫靈山大佛
18:50 CCTV-4亞洲 國寶檔案:海外藏中國古代書畫
18:53 CCTV-6 中國電影報道:瑤淼對胡軍表白
18:55 CCTV-3 動物世界:荒原上的傳奇
18:57 CCTV-12 法律講堂:跳樓的新娘
19:00 CCTV-少兒 動畫夢工場:小牛向前沖
19:05 CCTV-10 希望英語:大連(3)
19:20 CCTV-11 CCTV空中劇院:燕守平京胡演奏
19:30 CCTV-4美洲 中國文藝:宋祖英電影歌曲
19:30 CCTV-8 《又見阿郎》第32集
19:35 CCTV-6 周末影院《危險生機》
19:35 CCTV-10 狀元360:搜爆精英
19:48 CCTV-1 特別節目:人民英模(138)
19:58 CCTV-1 《密戰》第9集
20:00 CCTV-少兒 銀河劇場:火焰戰士
20:00 CCTV-5 直播:中國羽毛球公開賽
20:00 CCTV-4亞洲 走遍中國:海南南山
20:20 CCTV-8 《又見阿郎》第33集
20:30 CCTV-10 走近科學:高空勇士
20:49 CCTV-1 《密戰》第10集
21:00 CCTV-少兒 動漫世界:成龍歷險記
21:00 CCTV-10 講述:午夜神秘客
21:12 CCTV-8 《又見阿郎》第34集
21:23 CCTV-高清 中國記憶:夢憶大觀樓 上集
21:25 CCTV-10 探索·發現:毒鈔
21:55 CCTV-2 中國財經報道:責任的財富
21:55 CCTV-高清 中國記憶:夢憶大觀樓 下集
22:00 CCTV-4歐洲 國寶檔案:海外藏中國古代書畫
22:00 CCTV-4亞洲 中華情:看我 看中國
22:09 CCTV-8 《只有你》第23集
22:27 CCTV-6 佳片有約:木偶奇遇記
22:30 CCTV-5 德甲:沙爾克04-漢諾威96
22:31 CCTV-3 星光大道:小沈陽與丫蛋做客
22:37 CCTV-7 和平年代:大國空軍 第二集
22:40 CCTV-10 百家講壇:易經與家庭
23:00 CCTV-少兒 童心回放:銀幕交響
23:11 CCTV-8 《只有你》第24集
23:17 CCTV-7 生活567:「蜂」狂的戰斗
23:25 CCTV-4美洲 國寶檔案:海外藏中國古代書畫
23:35 CCTV-4美洲 中華醫葯:葡萄酒補鈣
23:55 CCTV-10 子午書簡:西遊記的前世今生
23:57 CCTV-2 中國財經報道:責任的財富
❹ 我在曾經獵人頭的佤族部落的那些日子(一)
這不是一篇獵奇的文章,是我在中緬邊境的一個佤族村寨真實的所見所聞。
文章用連載的方式更新,有如下關鍵詞:
(獵人頭祭谷,剽牛祭祀,佤族守靈和葬禮,佤族婚禮,雞卦占卜等。)
前年開始,我陸陸續續三次前往在雲南西南部的一個佤族村落。 具體位置在雲南西盟佤族自治縣最西邊一個叫娜妥壩的地方。那是一個邊境小村,和緬甸佤邦接壤。
圖片上的藍點是我住的位置,西邊是緬甸佤邦,從地圖上看離昆明非常遠。這里曾經也算是金三角地帶。
我住在離界碑大約500米的地方。界碑的對面是緬甸。伸個腳出鐵絲網就相當於出國了。
這里的國境線僅僅是一條小河。
對面的那座山,曾經是漫山遍野的罌粟花,也就是為人熟知的可以提煉成海洛因、嗎啡等毒品的邪惡之花。這種花非常美,顏色鮮艷無比。
由於中國政府的管控,現在這座上已經改種農作物了。據當地人講,很多年以前這里全是賭場,每天有絡繹不絕的人從邊境運輸毒品。這里的村民的主要工作就是以種罌粟花來維持生計,到時節就會有緬甸越南人過來收購。
拍這張照片的時候,還被站崗的兵哥哥攔下來盤問了一番,並且要求我立刻刪除照片。可是我早用iCloud 保存了照片。
這個村的主要民族為佤族,有少數的拉祜族和傣族聚居在此。佤族是我國56個少數民族中人數較少的民族。主要分布在西盟佤族自治縣和滄源佤族自治縣。
很多人對於佤族的印象大概最多的來源於那首<<阿佤人民唱新歌>>。他們生活在深山老林當中,信奉著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
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是,在雲南偏遠山區的很多民族在從前都被傳教士影響開始信奉基督教,例如拉祜族,景頗族。唯有西盟的佤族維護住了自己的信仰,可見這個民族的彪悍。
佤族年輕人現在的生活方式基本和漢族人一樣了。因為網路運營商的強大覆蓋率,他們也和城裡人一樣玩微信微博,看韓劇,聽流行歌曲。
一般的觀念認為,只要是有一群人被稱為一個民族,那麼他們的民族心理,民族語言,民族生活習慣等都是相同的。而事實情況是,我國許多居住在同一片區域被劃分到一個民族的群體很可能本不是一個民族,又或者是一個民族的其他分支。西盟佤族就存在這樣的情況,語言不通,生活習性不同的人群被一同劃分到佤族。原因可能是,當時民族識別小組的工作出現了bug,又或者是為了管理方便,就差不多弄一塊去了。
所以我在西盟佤族自治縣看到的佤族的形態可謂千差萬別,除了語言不同以外,最顯著的區別是在服飾上。
度娘或者教科書上是這樣形容佤族人的服飾的: 女頭戴寬發箍,服飾黑布為主,紅色為飾,耳垂銀質長耳環 等等,根據描述他們穿的應該是下面這樣:
然而,附近的一個寨子確是醬紫的打扮
發箍變成了麻布,服飾顏色以藍色為主,黑色為輔。耳上穿入又寬又大的耳釘。
大耳釘象徵著美
這個大耳釘和我們熟知的泰國緬甸那些脖子上戴滿項圈的民族的行為很像,表現了一種殘酷的美。
附近不遠的鄉鎮還有下面這樣打扮:
這里的婦女服飾搭配顏色是黑和粉,最有特點的是頭上插著銀質的煙斗。這個地方的佤族婦女因為有抽煙斗的習慣,為了方便把煙斗插在頭上,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種服飾特色。
偷拍這個佤族劉燁好幾次了,覺得他眼裡有英英氣,適合拍戲。
佤族屬於孟高棉語族,東南亞的人種,但是皮膚非常的黑。他們也以黑為美,女孩子的頭發是黑黑的。男女老少的皮膚也是健康黝黑的。不知道是不是先民在海拔高山上生活日曬時間長,久而久之成為了佤族的基因,因為我看到剛出生的佤族孩子也是黑色的皮膚。
佤族這個民族非常有意思,在新中國成立以前,還是原始社會,1949年後直接過渡到了社會主義社會。我們稱這種民族為直過民族。
從原始社會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是個什麼概念呢?我舉個例子,佤族在1958年一直有獵人頭的傳統,啥是獵人頭呢?就是部落族人一到莊家不收成了,遇上個天災人禍了,想幹掉敵對部落不順眼的人的時候,就到山裡找人,看到一個人的腦袋還不錯,一刀砍下去提著腦袋就回家了,回家還要把人頭放寨子祭祀的地方供奉起來,時間一到就圍著腦袋載歌載舞。 我們一般稱之為"獵頭祭谷"。這里有個重點是,你砍人是不犯法的,被砍算你倒霉。
這是佤族原始社會的一個典型例子。那麼社會主義社會意味著什麼?意味著社會是有法律規范的,殺人是要償命的,不能胡來。佤族從這樣一個原始社會一瞬間直接過渡到法治社會,想想都覺得這個跨度真是太大了。
這里不得不提一下佤族革除獵人頭習俗的小故事,1951年中央的領導來到了佤山地區做民族工作,不來不知道一來嚇一跳,到了村寨茅草房屋的門上牆上全掛的人頭,遠處祭祀的地方的籃子里也全是人頭骨。當時國家還專門約佤族的頭人吃飯,苦口婆心的勸道:「你們這個獵頭的事能不能不幹了,咱不獵人頭了,獵個和人腦袋一樣的猴頭行不?」。沒成想,部落頭人馬上拒絕了,理由是猴子的魂會吃穀子。
1958年,在一次討論革除獵頭舊習俗的會上,所有人都堅持獵頭是自己傳統不能廢除,其中有一個年輕人大喊道:「我同意獵人頭,不過先從部落頭人開始獵,你們不是厲害嗎,那自己保護穀神的重任還是你們做的更好。」隨後,所有人都閉上了嘴。同年,獵頭習俗廢除。
當我知道將要去這里做調查的時候,心裡還是有一些發怵的。路途遙遠,而且需要輾轉幾次才能到達目的地。當我踏上行程的時候,才發現遠比我預計的時間還要長 。需要將近兩天的時間 !!
以下是我大概的路程時間表:
第一天早晨,搭乘7點25的航班從北京飛往昆明。7:25——13:00
→ 下午在昆明長水機場 搭乘14:25的航班飛往 普洱思茅 市。14:25——15:30
→ 到達普洱機場後直接乘坐大巴前往 西盟佤族自治縣 ,路程約為5到6個小時。
→ 到達西盟縣城已經是晚上八九點,此時已經沒有前往目的地的車輛,需要在縣城住一夜。
第二天一早,從縣城坐小麵包車翻山越嶺到達 勐卡鎮 轉車(因為沒有直達那坨壩村的車)。車程大約兩個小時。
在西盟勐卡鎮找到去 那坨壩 村的車,再用一個小時到達我的目的地——邊境小村那坨壩。
到達目的地已經為第二天的中午,當時已是精疲力盡,簡直跟去南美有一拼。路程久還不是最大的問題,最令我頭疼的是雲南的山路,九曲十八彎,基本上是吐了一路。
雲南的地形崎嶇,山谷縱橫,從地圖上直線距離看似很近的兩個地方,實際走起來卻需要翻過一座座的山,而且山的坡度較大,山上的公路非常狹窄,汽車拐彎的時候看不到對面車輛的情況,尤為驚險的是在轉彎時超速,如果對面突然冒出來一輛車,很可能造成慘劇。
(普洱機場的普洱就是產普洱的地方。這里有大片的普洱茶產區。普洱市以前稱為思茅,後因為特產為普洱茶,改為普洱市。但是當地人還是喜歡稱之為思茅。
普洱是個非常美的城市,值得一去,我會在後續的文章中給大家推薦旅遊路線。)
盡管一路上崎嶇險阻,然而風景確美不勝收。雲南的天氣變化無常。前一會還是氤氳旖旎的下雨天,後一分鍾就是艷陽高照的晴空。 這種感受在山區更為明顯。翻山越嶺的途中總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因為你永遠不知道車子轉彎後的那一面山是什麼樣的天氣,怎樣的風景。
全程都是在車里用手機拍照
此時終於理解了為何我們說太陽光是灑向大地的。
一束束光撥開層層密布的烏雲直射在雲海之上,此刻白色的雲海變成了金色。
這里的紫外線很厲害,據說當年Sars病毒唯獨沒能進入雲南。
第一次到達西盟佤族自治縣的時候,正趕上那裡的剽牛祭祀活動。前面提到佤族自古以來就有獵人頭祭穀神的習慣,而牛頭是僅次於人頭的最重要的祭品。當年獵人頭的習俗被廢除之後,佤族依然承襲前人獵牛頭的習慣。每逢重大的節慶活動,便會在寨子里離殺水牛,砍牛尾巴,祭祀牛頭,並且伴隨著一系列的祭祀程序和內容。
值得一提的是,佤族人對牛是敬而不畏的。 盡管我們能在佤族人用的器具上,衣物上,建築上看到牛頭的圖騰,然而他們的目的並非保護這個人類的朋友,而是殺了它,吃掉它。
關於這一點,我猜測可能與佤族的社會形態有關系。你們也許會以為,佤族養牛是為了耕地。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佤族在過去可是刀耕火種的狩獵民族,因為多山少地,稻穀的產量極低(這也是為啥他們要獵人頭祈求豐收),佤族先民一把火燒了雜草能種一天是一天,有牛沒有地耕可真是傷腦筋,所以用牛犁地也太浪費了不是?於是,佤族水牛的終極使命是——祭祀+顯擺。
祭祀自不必多說,這個顯擺是個啥意思呢?無論是現代社會還是原始社會,牛始終都有一個重要的屬性,即它代表財產。漢族老王給閨女尋謀婆家也得看看他家幾頭牛,這代表了對方的物質條件。在佤族也是一個道理,有錢人家才有牛。佤族富人家在過去「炫富」的方式之一就是貢獻出一頭牛當祭品,然後任寨民宰割。你看看,我家今年又拿牛出來了,不差錢。
大家看看這個過程像不像現代的財產再分配呢?佤族人很聰明啊,這不就是高大上的資源配置嗎?!
佤族富人家每年貢獻出牛給部落的父老鄉親,大家吃肉喝酒緩和了部落的矛盾,穩定了部落的社會秩序。富人show了優越感,落了一個無私的好名聲,窮人解決了溫飽問題,部落因此其樂融融~~
所以我在那裡待著的時候就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事,村民在家門口都要掛個牛頭,有幾個掛幾個,沒有真牛,咱就來個木頭的充充數。這和咱們現在社會有錢人在家門口停輛瑪莎拉蒂一樣,咱襯錢。此外佤族認為門口掛牛頭還有辟邪的功能。
回到主題,自打獵人頭的習俗被廢除之後,獵牛頭祭祀的活動到今天還在上演,只不過已經變成了旅遊的表演項目。不過主觀來講,現在的剽牛活動,不僅浪費(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不需要通過這種活動分到肉),而且有點殘忍。
我作為一個生活在文明社會,且從沒去過屠宰場的人看到剽牛的場景還是感覺不適。
首先是由幾個佤族青壯年上場,用麻繩拴住牛拉進祭祀場。
然後將牛拴在木樁上固定住。
這里會有一個主要剽牛的人負責將牛一刀斃命,通常是用刺刀一刀扎入牛的心臟或者頸部。
這個剽牛的人必須是部落中最有聲望的執儀者--魔巴。什麼是魔巴呢?說通俗點就類似滿族的薩滿,俗稱跳大神的。這個魔巴不光管人的宗教事務,還管婚喪嫁娶等民俗活動,結婚要找他看雞卦選時辰(一種算卦的方法,後續文章會講到),生病了要找他做鬼,死了還得找他念佤族的往生咒才得安息。
牛應該已經奄奄一息
牛被殺死以後,牛頭和牛尾巴分開切掉做祭祀。
將要祭祀的牛頭掛在木樁上。
牛尾巴也被單獨砍下來,和頭一起意味著有頭有尾。
當牛被殺死以後,大家開始敲鑼打鼓,跟隨者魔巴圍著死去的牛進行祭祀活動。
最後的程序一定是分牛肉。在過去,當牛躺下的一刻,全部落的人是需要上前哄搶牛肉的,得肉多者被視為英雄好漢。
所有人圍在一邊,等著分配。
那天,觀看的人非常多,人山人海。後來和一個做同樣工作的大姐聊起來佤族剽牛的活動是,才得知這位大姐曾經在做調研的時候也觀看過。她講的話讓我至今記憶猶新,她說,那一次她站在牛的旁邊,發現即將被殺死的牛的眼睛裡流出了眼淚,從此這個大姐再也不吃肉了。
結束之後,會在當天將牛頭掛到龍潭公園的龍摩爺聖地進行祭祀活動。
祭壇在山裡,放眼望去,整個山上掛滿了牛頭,牛頭經過長時間的風化從白骨直至長滿青苔。因為此處樹林茂密,旁邊有溪水流經過,即便再最熱的天,這里也是陰僻涼爽,望著漫山遍野的頭骨,定會感覺陰風陣陣。
現在,佤族人每年僅在重要的節日里做這樣的活動了,因為剽牛根植於當地民俗和宗教的土壤里,然而這個土壤現在已經慢慢消失了。剽牛多了些表演的色彩,少了些宗教意味。
盡管出現在我眼前的佤族是嚴肅而彪悍的,然而當我融進他們的生活,用心去感受他們的時候,我常常被他們打動。佤族人是奔放而熱烈的,和他們待在一起的時候我發現原來人和人之間可以如此親近。
老媽媽和我說了很多過去的故事,動情之處用力抓住我的手,久久不松開。盡管很疼,但她的故事讓我的心更疼。
接下來我會繼續更新我在那裡的所見所聞,喜歡請繼續關注。
❺ 中國最後一個部落是什麼部落在什麼地方
中國「最奇特」村落:與世隔絕300年73人世代共居一洞,就在貴州人們之所以喜歡美景,酷愛旅行,還是因為在大都市的生活比較勞累,想要通過旅行來解放一下自己枯燥的生活。正是這樣,越來越多人比較嚮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這種願望在現實當中既然無法達到的,很多人更是願意去通過旅行,來達到自己的目的,畢竟無法長期這樣生活,自己去看看也是很不錯的。
洞里的生活特別的民風淳樸,大家互相幫助,而且過著男耕女織的生活,不過他們偶爾也會外出,到15公里左右的山外,去買一些日常吃的食用鹽,等一些必需品。通常男人在家裡種田,不忙的時候則在洞里喝著酒,女人們則在一邊織布,一邊閑聊一些瑣事,這里過著常年與世無爭的生活。現代的人壓力比較大,而在看看他們的生活,真的是羨慕至極,朋友們,你會來這里看看嗎?
旅遊地點:中洞苗寨位於貴州省紫雲縣格凸河畔水塘鎮格井村
中國最後的穴居部落:與世隔絕300年73人共居一洞,如同世外桃源
❻ 臨滄佤族原始部落離雲縣有多遠
臨滄佤族原始部落離雲縣有222.3公里。根據查詢地圖顯示,臨滄佤族原始部落離雲縣有222.3公里,自駕需要5小時11分鍾。臨滄,雲南省轄地級市,地處雲南西南部,東鄰普洱,北連大理州,西接保山,西南與緬甸交界,地處瀾滄江與怒江之間。
❼ 緬甸的佤族和佤邦歷史和現狀如何
緬甸的佤族居住在金三角緬甸撣邦東北部,與中國雲南西南部邊境接壤。約在北緯22℃~23℃、東徑98℃~100℃,緬甸薩爾溫江和中緬邊界界河南卡江之間的縱山峻嶺地帶。佤原意為「住在山巔的人」,佤族的村寨一般建在山巔的雲海之中,茫茫雲海彷彿把佤族和人類社會的文明進程隔絕開來,千百年來,佤族長期停滯在原始部落社會。佤族在中國古代文獻記載中這是這一地區最古老的民族,屬於濮系統,稱呼為「哈刺」、「古刺」、「哈瓦」、「卡瓦」等。據清朝和民國的記載,「卡瓦」分為「熟卡」和「生卡」,「生卡」也稱「野卡瓦」,即保留獵頭祭谷原始習俗的佤族。「熟卡」即接受了中國漢族、拉祜族、傣族等影響,社會生產和社會習俗有所變化的佤族。中緬邊境地區的佤族,歷史上與中國邊境的地方民族政權和內地封建中央皇朝都有聯系,漢語和漢字是中緬邊境佤族地區民族共同通用的語言和文字。現代民族學把佤族列為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崩語支。 緬甸封建時代,靠近薩爾溫江以西接近平原地區的少數佤族與緬甸王朝的關系較為密切。十九世紀中葉緬甸淪為英國殖民地後,其勢力擴張到薩爾溫江以東的佤族地區,對殖民地實行分而治之的政策,曾在佤族地區建立過佤邦「WA.STATE」。二十世紀中葉緬甸獨立後,由於緬甸政府內大緬族主義抬頭,又因交通不便與緬甸的本土聯系較少,處於自我封閉,自我管理的原始自然狀況,大多數佤族部落沒有統一,缺少強有力的領導和整體的力量等其他的種種原因,佤族要求成立佤邦的要求沒有實現,佤族地區仍然是三不管地區,原始農業的落後生產方式和獵頭的社會習俗沒有改變。 1969年緬共應部分佤族民族武裝的要求,進入該地進行武裝革命,結束了佤族的原始部落時代,統一了佤族地區,建立了中央根據地,使緬甸佤族地區前進了一大步,為緬甸佤族現代社會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但在緬共時代,原始社會刀耕火種的生產方式,和毒品種植經濟沒有發生多大的改變。 緬甸佤族武裝在1989年4月17日脫離緬甸共產黨,與緬甸政府實現民族和解,成立民族自治政府,提出一手高舉和平民主的旗幟,一手緊握自衛的武器,發展經濟。 緬甸佤族地區的和平發展是艱難和曲折的,民族自治政府成立的初期,罌粟種植、鴉片貿易和海洛因加工仍然是經濟的主體。一方面緬甸國內經濟落後,拿不出多少資金幫助地方發展經濟。另一方面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制裁緬甸政府,中斷了對緬甸禁毒的援助。緬甸佤族地區只能在原始農業刀耕火種的生產條件下,依靠歷史上遺留的毒品經濟的原始積累來生存和發展。同時,為了爭奪金三角中心的控制權(泰、老、緬邊境地區),又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與坤薩長期激戰。緬甸佤族地區成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1990年——1995),經濟發展緩慢,但卻獲得了對坤薩販毒武裝集團作戰的勝利。 坤薩覆滅後,緬甸佤族地區的罌粟種植面積佔大金三角種植面積的1/2,產量佔1/3。緬甸佤族地區成為了金三角主要的種毒、制毒、販毒(包括冰毒)地區之一。給周邊地區的國家及國際社會帶來了毒品泛濫的巨大災難。美國稱緬甸佤族地區政府的主要軍政領導人是金三角第三代世界鴉片毒梟,中國警告緬甸佤族地方政府個別領導人向中國境內走私販毒,緬甸政府也認為佤族地方政府走在十字路口。在國內外的強大壓力下緬甸佤族地方政府領導層認真地思考了何去何從的問題。在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1996年至2000年)開始加快了發展步伐,經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交通、能源、寶石製造、商業、城鎮建設、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替代種植方面也有進展,地方政府的經濟和民眾的生活也得到了一些改善,但並沒有改變毒品經濟仍然是佤族地方經濟主要來源的狀況。這種矛盾又特殊的過渡狀況,又使緬甸佤族地區蒙上了一層不散的濃霧,懷疑、威脅、恐懼┅緬甸佤族地區向何處去?受到舉世的關注。 緬甸第二特區(佤邦)概況 一 地理位置: 緬甸第二特區(佤邦),是緬甸聯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由南、北兩塊地區組成。北面地區位於緬甸東北部,約在北緯22—23,東徑98—100間,東北面與中國雲南省臨滄地區的耿馬縣、滄源縣,思茅地區的瀾滄縣、西盟縣、孟連縣、西雙版納州的勐海縣接壤。北面與緬甸第一特區(果敢)相連。南面與緬甸撣邦第四特區相鄰。西面至緬甸第二條大江—薩爾溫江(怒江),與滾弄、當陽等城鎮隔江相望。面積約1.7萬平方公里。人口約40萬。南面地區與泰國接壤,面積約1.3萬平方公里,人口約20萬。 二 歷史: 緬甸第二特區(佤邦)的歷史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1967年以前的幾千年。是佤邦漫長的歷史階段。這段歷史是原始社會末期,封建社會初期的變革階段。鬼神支配著人們的思想,世襲的山官、頭人統治整個社會,其表現形式是部落制度。整個佤邦分為大大小小幾十個部落(佤語叫「恩」)。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後,由於外來武裝勢力的干預,佤邦境內出現了布來吳、岩帥、永和、岩小石、扎跌等部落武裝組織(稱自衛隊)。這些武裝組織和部落之間互相殘殺械鬥,戰亂不斷,民不聊生。 第二階段(1967—1989年):在部落混戰、各族群眾處於暗無天日的危難時刻,佤邦許多有識志士勇敢地站出出來。他們認識到,要拯救處於水火之中的人民,必須推翻反動的部落制度。必須組織革命的武裝力量,以實現佤邦的統一和和解。 1966年6月,以鮑有祥、鮑三板為首的領導人組織了昆馬游擊隊。 1967年5月,岩肯、岩克龍為首的領導人,組織了岩城游擊隊。 1968年,以魯興國為首的領導人,組織了戶雙游擊隊。 1969年2月以趙尼來為首的領導人組織了紹帕游擊隊。 這些游擊隊的出現,鼓舞了人民求解放的願望,受到了人民的擁護和愛戴。人民群眾積極參軍參戰、傳遞情報,隊伍發展迅速。但這些游擊隊組織都是自發的、分散的。對統一佤邦、解放佤邦很有局限性。各游擊隊領導人不謀而合地意識到:必須統一組織、統一領導、統一指揮。趙尼來、鮑有祥、魯興國、岩肯等領導人加強了聯絡,經過很多曲折,找到了緬甸共產黨。以誠懇的態度請緬甸共產黨來領導游擊隊鬧革命。 1969年三月,緬共代表來到紹帕、戶雙,7月到昆馬、岩城。緬共代表與游擊隊領導經反復協商,密切合作,對各游擊隊進行了整編。以戶雙游擊隊為基礎,成立了緬甸人民軍東北軍區4048營,以紹帕游擊隊為基礎,成立了4049營,以昆馬游擊隊的基礎,成立了502營,以岩誠游擊隊為基礎,成立了501營。 部隊成立後,組成了江東指揮部。指揮部成員有:周昆系、郭志明、楊福康、魯興國、郭志、趙尼來、鮑有祥等人。指揮部成立後,70年4月30日解放了勐冒(新地方)、隨後解放了營盤、邦腰、金廠等地。根據東北軍區的命令,4048、4049部隊到外區域作戰,501、502部隊留佤邦地區作戰。 1971年11月,佤邦的部隊和民兵群眾參加了滾弄戰役。 1972年3月,緬共東北軍區總部遷到勐冒,進駐佤邦的部隊有4045、4046、4047、3035、炮營等。本年底,佤邦境內大都獲解放,北佤南佤實現了統一。1973年解放了勐波地區,孟延地區的大部分及勐寧等地區。1973年4月,東北軍區總部遷到邦康,1978年7月中央總部也遷到邦桑,直到1989年4月16日。 緬甸共產黨在佤邦地區20年,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思想;以階級斗爭為綱;以農民為基礎;以軍事為中心;以農村包圍城市、贏得戰爭、奪取政權為方針路線,解放了佤邦、統一了佤邦,使佤邦人民擺脫了部落統治的桎梏與枷鎖,佤邦人民是不會忘記的。 20年來,緬共除以上部隊編號外,還先後組建了2旅、5旅、8旅、683旅、685旅、768旅、859旅、12旅、6旅、7旅、48師、68師等部隊編號。在地方,還廣泛地成立了民兵,各縣成立了縣大隊。武裝力量形成了民兵、地方軍、主力軍三結合體制。 在地方政權方面,組建了北佤縣、南佤縣、景北縣、邦傘特區。 緬共在佤邦20年,為佤邦辦了20多所學校、5個醫院,動員群眾修了乾季公路300公里,搞了部分開田挖溝等農田水利工作。 1985年9月9日,緬共召開了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趙明同志,被選為中央委員。趙尼來、鮑有祥、李自如被選為中央候補委員。緬共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前後,內部發生了許多問題:根據地越來越小,階級斗爭越搞越激烈,中央主要領導年齡老化,思想僵化,教條主義十分頑固。大民族主義、宗派主義日趨明顯,幹部中培置親信,拉幫結伙。連年戰爭,群眾生活逐年下降,部隊供給短缺……對此形勢,當時許多中下層幹部提了許多改進意見,但緬共主要領導聽不進,還加上「反黨」帽子。在這種情況下,3月11日,原緬共東北軍區副司令員彭家聲在果敢宣布脫離緬共領導,成立了果敢民族民主同盟軍。 在對待和處理果敢問題上,緬共內部有兩種主張:一是和平解決,二是軍事鎮壓。主張軍事鎮壓的佔了上風。他們組織了指揮部,命令當時任北佤縣縣長、12旅旅長的趙尼來和當時任中部軍區副司令員的鮑有祥,率部隊前往鎮壓。他們倆人都是主張和平解決的幹部。在這即將發生兄弟互相殘殺的危急時刻,趙尼來、鮑有祥左右為難,一邊是上級領導,不執行軍令不行;一邊是20多年同一戰壕的戰友,不忍心互相殘殺。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他們最後決定:脫離緬共領導。這就是震驚內外的《4.17》事件。 第三階段:和平建設時期(1989—1999年): 1989年4月17日,佤邦舉義旗,脫離了緬其錯誤領導,組建了佤邦聯合黨、佤邦聯合軍。5月18日和政府對話,達成停戰協議。4月17日是佤邦歷史上一個里程碑。從此佤邦進入了和平建設的新時期。
❽ 抖音佤族那三部電影是什麼
抖音佤族那三部電影是《司崗里》。
在臨滄拍攝的《司崗里》,取景於滄源縣,完美的體現了臨滄佤族部落的真實寫照,可以看到臨滄美麗的風光和風土人情,因此抖音佤族那三部電影是《司崗里》。
抖音是以短視頻為主的APP,每個人都可以發布自己剪輯的視頻和圖片。
❾ 找一部知青下鄉的電影,愛情片,故事發生在少數民族地區,畫像,CCTV6播過的
<<孔雀眼》-故事梗概 在著名國畫大師沐寒風下榻的酒店,一個名叫芳芳的姑娘給沐寒風送來的一幅佤族少女織布圖,將沐寒風的思緒一下子帶到了四十年前…… 四十年前的仲夏,中央美術學院的畢業生沐寒風深入雲南佤族一個叫翁丁的山寨采風,在長途汽車上邂逅了一個美麗的姑娘。沐寒風被姑娘的美麗所吸引,一路跟來想給姑娘畫一幅畫,不想這個美麗的姑娘就是佤族山寨負責接待沐寒風的村長的女兒,名叫葉那。村長安排沐寒風住在自家的吊樓,還讓女兒葉那做沐寒風的向導。 美麗的佤族風情,美麗的佤族少女,深深地吸引著沐寒風這個從首都北京來的、會畫畫的大學生。在葉那領著沐寒風領略佤族風情,走遍佤族山寨的那些日子裡
❿ 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雲南翁丁老寨!你對這個地方了解多少
據悉, 翁丁老寨位於瀾滄江畔,終年雲霧繚繞。翁丁,在佤語中也有雲霧繚繞、高山白雲湖之靈秀的意思。翁丁老寨是中國保存最為完整的佤族村落,也是中國部落文化最後的活體。它保留了原始佤族民居建築風格和原始風土人情,寨門、寨樁、打歌場、木鼓房、牛頭樁等,都散發著濃郁的原始部落氣息,保留著和大自然親密獨有的方式。
最近根據新聞記者從雲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獲悉,滄源佤族自治縣勐角民族鄉翁丁村老寨發生嚴重火災,暫無人員傷亡。這是對原始部落的一種毀壞,希望大家能夠保護我們的自然環境,不要讓這樣美好的地方以這樣的形式出現在大家面前,珍惜我們的這些原始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