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票房結算時間點
❶ 電影票房和演員片酬是如何分配的
首先,院線總票房需要扣除5%的專項事業發展基金,其次扣除3.3%的稅費,這個是國家收取的。
其次,剩下的91.7%中,院線扣除50%-55%,宣發5%-8%,剩下40%左右,往期統計35%左右為片方可分賬票房,也就是出品方(投資人)分賬票房比例。
個人票房分紅=總票房×35%左右×投資比例。最後,電影版權在電視台版權收益,網路版權收益和海外版權收益以及廣告收益。
(1)電影票房結算時間點擴展閱讀
票房結算時間在院線下映後三個月內,由中影集團聯合第三方會計事務所進行結算,然後分賬到出品方對公賬戶,再由出品方結算給個人賬戶。
票房外的版權收益也會有合同內具體列出,結算時間是六個月結算一次。演員、導演、製片人拿固定片酬,算在前期投資里,利潤歸投資方。也有特殊情況,比如導演、演員、製片人也參與投資,那就按投資比例分成。
「演員高片酬也與大量外來資金湧入這一行業有關,很多資金為了讓影視項目獲得群眾關注,不惜高價吸引明星演員加入,同時進行各種惡意炒作。」
曾鈁建議,對惡意抬高片酬及惡性炒作高片酬的出品公司和製片公司進行行政警示,同時建立演員片酬指導制度,大幅超過指導片酬的出品公司和製片公司,需要出具說明文件來闡述高片酬的合理性。
為降低明星演員高片酬的不良社會影響,曾鈁還建議,弘揚正確的價值觀,消除社會不良影響,不宣傳、不炒作明星片酬,不鼓勵媒體出台收入排行榜。通過窗口指導,限制影視劇宣傳中僅以明星作為過度宣傳方式的行為。同時鼓勵明顯多做公益慈善事業,多參與學習,為廣大青少年樹立人生榜樣。
❷ 電影票房以多少天票房算的
好萊塢的電影票房統計是按周期算,也就是一個禮拜,每周一公布,不管上映了幾天. 電影映期下線後在統計的是他的累計票房,也就是票房總收入. 版權買賣是不被算入票房的 北美地區的票房數據和數據分析工作是由一個名為Ex-hibitorRelations的專業統計機構完成的 其中包括一部電影的公映天數、影院數量、周末票房、累積票房和排名成績,如果進一步再查,只需要點擊一個鏈接,當日上映電影票房成績、排名和累積票房歷史排名都可以一目瞭然。
❸ 電影收入的票房是怎麼分配的,演員多少,投資方多少,導演製片人分多少。
作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歷年來,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不斷創造奇跡,在國際上也更具影響力,國產影片單片票房累計收入超20億、30億、50億的電影也不在少數。
影片票房火爆的背後,當然是投資方大賺特賺。比如說一部成本3000萬的影片,最終票房達到12.69億,這部影片就是當時很受歡迎的《泰囧》,影片背後的投資方有一位90後,於宇昂投《泰囧》400萬,經票片分賬獲得的收益為7000萬;成本為5億的《紅海行動》,四川人投資百分之十,也就是5000萬,最終吸金1.2個億……
選擇想投資的電影→了解項目資料與合同→確定認購金額→打款到出品公司對公賬戶→簽訂合同→等待電影上映→電影上映後等分紅→會計律師所計算好分紅→打款到合同上的銀行卡上。
❹ 突然想問,一般電影零點場票房到底算哪一天的
零點場,即當日零點開映的場次,零點場票房是指一部影片上映首日,零點場次的票房之和,即我們常說的午夜場票房,是算作播放當天的票房。
比如阿凡達全國公映日是2010年1月4號,那麼在三號晚上24點之後,即四號零點的時候,安排場次放映,這就是零點場。在這個時間段收獲的票房,即為零點場票房,零點場票房高並不意味著該片的最終票房就高,也不意味著其質量就高。
零點場一般是一些大片才會做的活動,因為平常這個時段,已經沒有人去影城看電影了,只有很讓人期待的大片才能吸引影迷第一時間觀影。(當日一些粉絲型電影也會有)
(4)電影票房結算時間點擴展閱讀
1、票房的起源
在清朝乾隆征戰大小金川時,軍中滿洲人多,因行軍萬里,一路無聊,始而思念家鄉與親人。
為此,八旗子弟兵自編詞、曲,即子弟書,以自歌自娛。歌唱者需持有執照,所謂唱票,這些業余歌唱者之間就互稱為票友,以後票友就成了業余演唱者的代稱,清中葉以後,八旗貴胄嗜愛戲曲成風,並以演唱戲曲為樂。不過他們演唱不為生計,故謂之票戲。
演唱時票友們匯集一堂,其匯合的地點就叫做票房。最早的票房始於道光年間,到同治末年的翠峰庵票房已有相當規模。
後來天津、上海、武漢、南京、常州、蘇州、台灣、四川、濟南、香港、澳門、煙台和美國、加拿大、新加坡的華人居住區也都成立了票房,而且在大學、中學、工廠、農村、街道、茶樓、飯店、公園等到處都有。
2、票房的發展
票友大多數是為自唱自娛,如清朝的皇帝愛新覺羅·載湉、貝勒愛新覺羅·載濤、袁世凱的公子袁克文、同仁堂的經紀人周子衡和上海的杜月笙、銀行老闆馮耿光、張伯駒、生理學家劉曾復都是造詣很深的名票,為京劇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但也有不少人由業余轉為專業演員,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下海」,如老生張二奎、孫菊仙、汪笑儂、言菊朋、郭仲衡、奚嘯伯,花臉黃潤甫、金秀山,小生德珺如,老旦龔雲甫、卧雲居士,琴師李佩卿都是京劇舞台上舉足輕重的藝術家。近 年票房活動非常頻繁,甚至遠遠超過了專業劇團。
❺ 電影票房計算多久 一般都是一個月但也有例外
很多人都想知道一個電影的票房都是怎麼計算的,是計算哪一段時間內的,還有就是影響電影票房的因素有哪些,這篇文章就跟朋友們簡單的聊一聊吧!
首先分享一些影響票房的因素第一個就是檔期,影片在什麼檔期內進入市場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不同檔期是有不同的特點的,在定檔期的的時候需要瞻前顧後的好好的選擇,不要匆忙且盲目的就選擇了檔期。有同類題材的影片上映之時就不要前後緊挨著上片,不同的檔期還要有不同的策略。
還有一個影響票房的因素就是一定要做好營銷,電影市場就是以商品交換的形式而提供影片和放映的場所,需要經過宣傳策劃的手段達到產品推廣的這個目的。 關於電影的營銷策劃宣傳一定要有誘惑力,宣傳投資、演員、花絮、導演闡述、拍攝趣事等,對影片的包裝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回到電影票房統計哪一段這個話題,其實這個問題是取決於電影的口碑如何的,如果這個電影的口碑非常的好是一個爆款那麼院線肯定是加映很久,於是票房一定就能水漲船高,而放映的時間一定就會拖的更長統計的時間也就拉長了!
而如果一個電影的口碑撲街了,那麼院線再去放映的時候甚至會出現賠錢的情況,那麼肯定院線就不會願意了,所以統計的時間相應的就會短上不少了!這一條大家一定要考慮到!
以上就是一些關於電影的票房都受什麼影響,以及會統計多長時間的一些信息,希望這篇文章能給影迷們又或者是關注影視行業的投資者們一些有用的知識!國內電影行業一定會有新的發展,現在很多的影視公司股價都處於低位可以擇機布局!
❻ 電影票房怎麼算
1、10億票房指的是累計門票收入。
2、電影上映,一天都會有票房統計。實時票房可以到中國票房網進行查詢中國票房網。
3、票房利潤分成方法:
在中國票房分賬的基本原則是:首先,需要在總票房中扣除5%的電影發展專項基金和3.3%的營業稅。剩下的錢當中,作為放映場所的影院拿走57%,製作方和發行方拿走43%。然後,製片方會根據事先的約定支付發行方一筆費用。剩下的錢扣除成本了之後,製作方和投資方再按約定分成。
在好萊塢,有三種分賬模式可以選擇:
第一種是和中國一樣的固定比例分賬。
第二種是影院會支付一筆費用給製片方買斷影片,然後這部影片的全部票房都歸影院所有。
第三種是好萊塢最流行的分賬模式,也就是階梯式分賬:在好萊塢製片商的一些大片上映的第一周,製片商可以拿走80%的票房而影院只能拿走20%,這樣製片方就能盡快趁著影片的熱度收回成本。但隨著影片上映時間變長,製片商分到的票房會越來越少,第二周、第三周在60%左右,到了第四周可能就只有20%。
(6)電影票房結算時間點擴展閱讀:
票房統計方法:
現在影院都實行的電腦售票,這些售票系統是和國家電影局電影專項基金管理中心聯網的,每天的固定時間都會自動向專基中心發送票房數據。
分成統計和票房統計是一個體系內的東西,不能分為兩個體系,分成肯定要依靠影院票房的數據,跟票房沒有關系的單位隨便去統計,能設計到分成的也就是院線和發行公司,統計也是院線發給發行公司。
❼ 票房截止時間
兩周左右。據資料顯示電影票房持續一般只從上映到全部下架的時間,部分電影不同,因為如果大賣有可能會加時間,一般電影都在兩周左右。
❽ 電影收入的票房是怎麼分配的,演員多少,投資方多少,導演製片人分多少。
隨著2017年3月正式推出《電影產業促進法》政策出台以及電影票房連年高升(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的票房分別是218億、296億、441億、455億,559億)2018年票房突破600億。源於政策導向和高收益,電影投資已經悄然植入到每一位投資人的決策當中。投資的動力源於收益,電影投資的收益主要來源於電影票房的高低。
那麼電影票房是如何分配的呢?
首先,院線總票房需要扣除5%的專項事業發展基金,其次扣除3.3%的稅費,這個是國家收取的。
其次,剩下的91.7%中,院線扣除50%—55%,宣發5%—8%,剩下40%左右,往期統計35%左右為片方可分賬票房,也就是出品方(投資人)分賬票房比例。
個人票房分紅=總票房*35%左右*投資比例
最後,電影版權在電視台版權收益,網路版權收益和海外版權收益以及廣告收益。
票房分紅到賬時間:
票房結算時間一般在院線下映後三個月內,由中影集團聯合第三方會計事務所進行結算,然後分賬到出品方對公賬戶,再由出品方結算給個人賬戶。
票房外的版權收益也會有合同內具體列出,結算時間一般是六個月結算一次。
演員、導演、製片人拿固定片酬,算在前期投資里,利潤歸投資方。也有特殊情況,比如導演、演員、製片人也參與投資,那就按投資比例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