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院線大片 » 水街電影院

水街電影院

發布時間: 2023-01-17 16:59:10

㈠ 黃山市屯溪老街和黎陽水街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黃山市屯溪老街具有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也是黃山市內最熱鬧繁華的一條商業街,其名聲遠揚,每年也會吸引著很多外地遊客前來遊玩。黃山市黎陽老街,至今已有千年歷史,跟屯溪老街隔江相望,素有”唐宋之黎陽,明清之屯溪“的美譽,經過舊城新造後,這里已經成為集餐飲、休閑、文化、零售為一體的綜合徽文化休閑街區,古建築和現代建築相融合,依然保留著一些古色建築和民居老宅,古今合璧很有特色,還有不少博物館,來這里會有很好的遊玩體驗。走到屯溪老街盡頭,經過西鎮橋往南就是黎陽老街。這里經過老街新造獲得新生,改造完成的黎陽in巷已經是國家級AAAA景區,新老建築相交融合,古今風格交匯頗有特色,顯得古典又時尚,轉角之間或許就有意外收獲,可以看到最經典的徽派建築,也會有現代風格的咖啡屋和電影院呈現在你眼前。這里也沒有像屯溪老街有著那麼濃濃的商業氣息,顯得相對清靜優雅一些,沿著溪邊行走,愜意悠哉。沿街還會很多飯店、茶店、酒吧、商鋪,休閑購物很現代化。

㈡ 正在「消失」的城市——南寧

每天下班高峰期路過民族大道的時候,都忍不住抱怨幾句堵成狗了。想起小時候坐在28寸自行車後座的我,那時候覺得南寧的道路特別的寬敞,去哪都四通八達,路上只有稀疏的幾輛汽車。

(圖/南寧高樓迷)

現在的南寧越來越有大城市的模樣,高樓商場越起越多,城市也越來越美麗,南寧也變得熟悉又陌生。一些東西在重建之後變得更好,而一些東西卻永遠的消失了。那些斑駁的回憶正在一點一點被吞噬,曾經的美好也化作無盡的遺憾。曾經那些熟悉的地方,想念的味道,如今在哪裡還能找到?

【 一、消失的地標 】

1.北大客運站

北大客運中心緊靠城市快速內環道,是南寧市作為大西南出海通道建設的公路交通樞紐站點之一。這里曾經是南寧人流量最多的客運站。

由於在營運過程中出現較嚴重的交通擁堵,特別是逢年過節時導致周邊道路交通壓力大。北大客運站在2013年正式停用,整體搬遷至西鄉塘客運站。

(圖/網路)

以前的北大客運站一片繁忙,自從搬去西鄉塘客運站之後,就被廢棄在那裡。直到2017年11月北大客運站被拆除,正式結束了二十多年的歷史。根據改造規劃圖可以看到,北大客運站未來將會改造為住宅區。

(圖/南寧高樓迷)

2.民族商場

民族商場坐落於最繁華的朝陽商圈,曾經有南寧最火的休閑娛樂場所,南寧最早的卡拉OK歌廳,也是南寧人最愛去的淘貨聖地。以前如果家裡要買音響器材和電子產品,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去民族商場。

(圖/網路)

2017年7月,有消息傳出民族商場即將拆遷,原址或將新建一個城市綜合體。陪伴了南寧人28年,要說再見了。

(圖/南寧圈)

我家裡還留著十幾年前在民族商場買的DVD機,那時候的零花錢都攢著去買各種動畫片光碟。隨著互聯網的普及,DVD機早已被淘汰。時過境遷,如今的南寧多了許多現代化大型購物商場,28歲的民族商場也褪去了喧囂和繁華,就像DVD機一樣被時代淘汰。

3.朝陽人民人行天橋

1985年,廣西第一座人行天橋在南寧落成。當時朝陽路、人民路百貨大樓一帶人流量非常大,人們為了趕時間直接闖紅燈,造成了不少交通事故。為了緩解十字路口交通擁堵問題,南寧政府投資50多萬元,建造這座天橋。

(圖/南寧電視台)

有了這座天橋,人們就幾乎不再闖紅燈橫穿馬路,交通秩序好了很多。那時候天橋上還有很多賣小商品的,雞蛋、包子、手工藝品等,各種各樣都有,而且價格很便宜。

在經歷了20多年的風雨後,天橋已經銹蝕嚴重,而在技術上又不適宜進行加固。於是,南寧政府決定將天橋拆除。當它不得不與南寧人說再見時,許多市民都前去合影留念,有的人則是想最後走一次這座天橋。

4.中華電影院

中華電影院始建於上世紀30年代,是南寧最老的電影院之一。1932年由廣西督軍譚公館改建而成,那時叫做中華大戲院,以放映為主,1946年9月才更名為中華電影院。當時中華電影院算得上是南寧數一數二的大影院,整個影院可以容納2000多人。

(圖/@老豆有話)

隨著南寧上檔次的星級電影院的不斷涌現,萬達影城、紅星電影院、百老匯影城等設備先進,服務優質的電影院相繼開業,傳統老式中華電影院也在競爭中慢慢的沒落了。2013年永恆時代影院斥巨資對中華電影城進行裝修升級,中華電影院也變得更現代化。

2017年隨著南寧三街兩巷項目的開展,中華電影院也被拆除了。南寧的民國建築,如今又少了一座。

5.老水街

關於水街名稱的來歷,眾說紛紜。據說解放前,步行街、華強路一帶的居民都要經過這里到邕江挑水吃,成條街水粼粼,因而得名。也有人說,水街之前是因為是賣水的,才有「水街」之名。還有人說,水街是因為多年前常遭洪水和內澇浸泡而得名。

(圖/網路)

無論水街因何得名,水街所代表的,是一種濃郁的南寧風情。水街,代表著南寧的傳統,是最南寧特色的老城區。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水街菜市的經營品種豐富,幾乎涵蓋所有農貿產品,不僅貨色上乘,而且品種齊、價格較其他菜市低廉。

(圖/網路)

水街,不僅承載著南寧長達百年的商貿記憶,也是南寧傳統美食文化的發源地。有人說水街是南寧人的胃,而現在那些老水街的美食都遷往各處,再也找不到純粹的老水街味道。

6.南棉紡織廠

在上個世紀傳統工業發展最繁榮的八九十年代,北湖片區聚集了紡織廠、煙廠、味精廠等製造業國企。每一個廠區都自成一區,有著自己的生活區,南寧棉紡織廠就是其中之一。

(圖/網路)

南棉是原南寧棉紡織廠的簡稱,在老南寧幾乎無人不知,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老南寧心目中輝煌燦爛的工業代表。當時,北湖路,友愛路,衡陽路,中華路的大片區域,都是南棉紡織廠的廠區和生活區。

(圖/網路)

但是隨著國家經濟轉型和改革,轉型不成功的國企一個接著一個破產,繁華不再,留下一地雜草叢生衰敗蕭條。不過這塊土地即將迎來新生,舊城改項目即將開工,未來這里高樓林立,見證了南寧工業時代的「南棉」將成歷史。

7.臨勝街

在南寧,人人都知道中山路,又有多少人知道中山路的盡頭還有一條臨勝街。但一說到天福香老友粉很多人就恍然大悟,原來那條街叫做臨勝街。

(圖/@邱崗誠)

雖然處於市中心,但與周圍的繁華格格不入。早年的臨勝街很熱鬧,巷子里還隱匿著許多老南寧才知道的美食,代表著老南寧的味道。

(圖/網路)

後來許多人都搬出這條巷子,臨勝街也漸漸老去,還是要跟南寧人說再見了。天福香總店搬走,低矮老舊的房子也被拆掉,臨勝街最後也只能存在在南寧人的記憶里。

8.圓湖花鳥市場

我小時候能去逛花鳥市場比去游樂園還高興。花鳥市場除了花還有各種各樣有意思的東西,很多人會來這里鬥蟋蟀、玩鳥,除了花卉盆栽,土狗家貓以外,還有許多野生動物和真假難辨的古董。

(圖/網路)

園湖路花鳥市場在過去是南寧人休閑娛樂,選購花卉寵物的首選之地,曾榮獲"全國重點花卉市場"稱號。雖然南寧後來有了其他的花鳥市場,但還是圓湖路花鳥市場的人氣最旺,最熱鬧。

(圖/網路)

盡管如此,園湖路花鳥市場還是被拆了,因為南寧高速路發展建設發展的需要。圓湖花鳥市場於2011年3月16日拆除,南寧的一張城市名片也就這樣消失。

9.桂劇院

像我這樣的90後很多都不知道南寧原來還有一座桂劇院,你或許想不到它在哪,如今的百貨大樓對面的鑽石廣場,其前身就是桂劇院。

(圖/@老豆有話)

上世紀50年代,是廣西桂劇的黃金時代。後來,桂劇院除了演出桂劇,還安排各種演出,粵劇、京劇、評劇、彩調、話劇、雜技、歌舞等,每場上座率都很高。

後來,隨著南寧人的文化活動越來越豐富,桂劇院也不得不以放映電影為主。1988年,桂劇院計劃拆除重建。從此,桂劇院也就只能從南寧的老照片中看到了。

【 二、消失的鄉音  】

1.南寧白話

南寧的方言有好多種,郊區地區說平話,武鳴邕寧等部分地區說壯話。不過大多數的老南寧都還是說南寧白話。"白話"是粵語的俗稱,南寧地區的白話其實就是粵語的一支。

雖然南寧白話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但是現在會說白話的南寧人越來越少。年輕一代的我們已經把普通話作為日常用語,白話只用來跟家人交流。我們的「南普」說得越來越流利,卻逐漸忘記了我們從小講到大的白話,甚至沒有教下一代講白話。

前段時間網上還流行一個《6-20歲能夠熟練使用方言人群比例》圖,我看到南寧那一欄心都涼了。只有13%的南寧少年兒童能熟練掌握方言,在全國來看是倒數的幾個城市之一,甚至比深圳這個移民城市還要低。

再看其他幾個年齡段的統計,可以直觀地看到,南寧白話的熟練度是一代人比一代人低。

雖然這些數據並不一定百分之百准確,但在生活中我們確實可以感覺到南寧白話的日漸消亡。走在成都、重慶、廣州這些城市的街頭,聽到的基本都是四川話和粵語,而在南寧大家都更喜歡說南普。

【  三、消失的技術  】

在老幾輩人的心裡,有一門手藝才能走天下。所以在老南寧的大街小巷,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傳統的手藝活。我們這一代人都不那麼在意手藝活了,你還記得那些消失在南寧街頭的老技術嗎?

1.磨菜刀

十幾年前在老街小巷經常能聽到「磨菜刀咯」的吆喝,高亢悠長的吆喝聲成為了街道上獨特的音符,也成為了幾代人的童年記憶。

(圖/網路)

我外婆家的菜刀跟我的年紀差不多大了,鈍了就拿去磨一磨,就又跟新的一樣了。也許磨刀這一行很不起眼,卻是最貼近老百姓生活的工作之一。現在磨刀人已經不多,一個老行業正在逐漸萎縮,這也許就是工業時代與傳統手藝不可調和的矛盾吧。

2.修鞋

現在如果鞋子壞了,第一反應一定是再重新買一雙新的。但是在老南寧的心裡,鞋壞了就應該拿去補,補好了重新穿。以前老街附近都會有幾個補鞋攤,一把小椅子,把工具擺在地上就可以開始補鞋。以前鞋子壞了我媽就會拿去路邊補,一雙鞋子可以穿上好幾年。

(圖/網路)

現在的我們不會再去補鞋,壞了就丟掉換一雙,而不知不覺中補鞋攤也漸漸消失在了南寧街頭,補鞋攤成為了只在小時候存在的記憶。

3.挽面

有一首俗謎:「四腳相碰,四目相向,一人咬牙根,一人在忍痛。」說的便是挽面。專為人挽面的阿姆用線將女人額前、鬢角的汗毛拔掉,修出彎彎的月牙眉。

(圖/網路)

小時候在朝陽廣場一帶還能經常看到挽面。以前愛美的南寧姑娘都愛去挽面,阿姆們一雙手,幾根線便能使臉蛋容光煥發。後來,隨著現代美容技術的發展,挽面也漸漸消失在城市中。

4.裁縫

我外婆告訴我說,她們那個年代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找裁縫做新衣服,有一件新衣服可以高興一年。到了我媽這代,幾乎家家都有一台縫紉機,因為當時流行的嫁妝就是縫紉機、自行車、收音機和手錶。

(圖/網路)

到了現在,買衣服越來越方便,甚至都不用出門就可以買衣服,很多門店也會提供改衣服的服務。人們已經不需要找裁縫,這一行也就這樣慢慢沒落,需要做衣服改衣服的人也不多了。

【 四、消失的老物件 】

1.萬力啤酒

萬力啤酒是真正的南寧老品牌,南寧消費者的本地化情結十分強烈。那時候家家戶戶都是喝萬力啤酒,大多數南寧人見證了萬力品牌曾經的輝煌及沒落。

2001年,青島啤酒收購萬力啤酒廠,迅速執行品牌替換策略,直接用青島啤酒大眾型替換萬力啤酒。曾經南寧人熟悉的萬力啤酒不復存在,但還依然記得那句「行萬里路,喝萬力啤」,陪南寧人一起走過成長的歷程。

2.鐵鳥醬油

鐵鳥成立於咸豐年間,最興盛的時期是80到90年代,在當時年銷售量就達到一千多萬。記得小時候家家戶戶都用鐵鳥醬油,後來還有鐵鳥黃皮醬,是南寧人吃捲筒粉、粉餃的標配。是從小吃到大的味道,三四塊一瓶,便宜又大碗。

現在的鐵鳥連年虧損,經營已經很困難。最近已有消息傳出,鐵鳥醬油就要停產了,作為南寧人的我不禁惋惜,多年來鐵鳥已經成為南寧人的一種記憶,小時候的味道也許以後再也吃不到了。

3.多麗電風扇

多麗電器有限責任公司的前身是南寧市電風扇廠,至今也有幾十年的歷史。現在,人們祛暑降溫的首選就是空調,是否還記得小時候的夏天都是在大葵扇和多麗電風扇的陪伴下度過的。

(網路配圖)

直到現在我家還有這樣一台風扇,用了十幾二十年還沒壞,質量非常好,雖然夏天也未必會拿出來用,但也捨不得丟,或許這就是一種情懷吧。發展到現在,多麗已經不僅僅生產電風扇,還生產吸油煙機、暖浴器、電子消毒櫃等各種家用電器。

4.童樂牛奶

童樂牛奶是廣西的一個老字型大小牛奶品牌,已經有60多年的歷史,養育了好幾代廣西人。記得以前只要訂牛奶,就會給家裡配一個奶箱,每天早上有人把牛奶送到家門口。只要一開家門就可以喝到新鮮的牛奶。

現在很少人會訂新鮮牛奶來喝,更多的是去超市買幾箱回家囤著。而童樂牛奶也越來越少見,現在南寧人更熟悉的是皇氏、石埠這些品牌,卻忘了陪伴我們長大的童樂牛奶。

5.邕江肥皂

南寧肥皂廠是曾是廣西最大的洗滌用品企業,當時的主要產品就是這塊小小的邕江肥皂。21世紀初,該工廠倒閉,擁有七十年歷史的企業煙消雲散了。後來邕江肥皂由南寧香臣日化有限責任公司生產。

二十年前,邕江牌產品是日用品批發店裡銷量最好的,但現在市面上基本已經見不到。

6.荷花味精

荷花味精在廣西曾經家喻戶曉,每家每戶的廚房裡都會有這么一袋透明包裝的味精,它誕生於南寧味精廠。2011年北湖路的荷花味精廠被拆除,原本遍布南寧大超市和小商店的荷花味精廠房就這樣倒下了。

現在印著荷花的荷花味精在市面上已經很少出現,在大型超市和老舊小區的商店都沒了它的身影,作為老南寧人的記憶就這樣消失了。

【 五、消失的零食 】

1.白檸檬汽水

小時候最喜歡喝的飲料不是可樂也不是雪碧,而是南寧本土的白檸檬。那時還流行這么一句話「白檸檬,博你懵」。和啤酒瓶一樣是玻璃瓶子裝的,一塊錢一大瓶,味道有點像雪碧還有點檸檬味。

(圖/網路)

那時候大人喝萬力啤酒,小孩喝白檸檬,簡直是每個南寧人的童年記憶。那時候喝飲料還是一件很奢侈的事,能喝一瓶白檸檬就像得到了全世界。不知不覺白檸檬就消失了,現在想喝都買不到了,還真是懷念。

2.強力潤喉茶

小學的時候一到課間大家都會跑到小賣部買5毛錢一杯的潤喉茶,喝起來喉嚨涼涼的,和辣條簡直是課間標配。上完體育課大汗淋漓的時候不是去買水,而是人手一杯冰的潤喉茶。

(圖/網路)

這個潤喉茶可以說是南寧人上學時必不可少的零食之一,現在在小商店轉轉或許還買得到。還是原來的味道,原來的價錢,回憶滿滿。

3.6點半豆奶

五毛錢一袋的6點半豆奶,每日早餐必備。現在已經找不到這種袋裝的,市面上都變成了玻璃瓶裝的。不過我覺得還是袋裝的6點半更有小時候的感覺。

(圖/網路)

4.哨子薄荷糖

小時候一毛錢兩顆,兩片糖可以像紐扣一樣互相扣上,中間有一個孔。放在嘴裡,沒化之前可以「噓噓噓」的吹幾分鍾。那時候,吃哨子糖可神氣了。一定要在聽眾最多的時候放進嘴,一邊吹一邊吃。

(圖/網路)

5.大大泡泡糖

這一定是80、90後小時候必不可少的零食,一毛錢一顆,兩顆一起吃就能吹很大的泡泡。小學的時候,要是誰不會吹泡泡肯定被同學笑死。還經常比賽都誰吹的泡泡大,結果被粘得一臉都是泡泡糖。

(圖/網路)

2007年,大大泡泡糖所在集團被箭牌公司收購,陪伴了一整個童年的大大泡泡糖也就消失了,只能留在童年的記憶里。

6.娃娃臉雪糕

娃娃臉雪糕也叫花臉,是奶油和可可混合的,幾毛錢一個。可可色的帽子、眼睛嘴巴,奶油色的臉。在至今的記憶里那都是最好吃的雪糕,那時候總是考慮先吃帽子還是先吃臉,吃一個能高興一整天。小時候吃的都是南寧罐頭廠出產的,現在已經沒有了。不過伊利出了類似的,2塊錢一個。

(圖/網路)

7.無花果絲

極簡風格的黑白色包裝,「無花果」三個大字。酸酸甜甜的無花果絲,總能讓人回味無窮。80後、90後十大懷舊零食之一,早在十多年前,幾乎每一家路邊小商店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小時候每天都要花一毛錢享用。

(圖/網路)

以前的南寧好小,連琅東都是菜地,現在的南寧很大,到處都是樓房。現在的南寧早已不是我們記憶中的模樣,我們每年都驚訝於南寧的變化。

南寧這座城市,在不斷的消失,但與此同時,也在跟我們一同成長。

㈢ 鹽城有什麼好玩的景點,白天夜晚都要有,尋求詳細解答。。。還有電影院在哪裡。。。。

我就是鹽城市區的,希望解答可以幫到你.~

先說景點,有新四軍紀念館,鹽瀆公園(新建兩三年),人民公園(比較古老,有遊玩設施,不過比較老舊了吧),最近貌似又弄了個鹽城科技館,還沒去過。還有個比較有特色的,鹽城水街,元宵和中秋都有燈會的人會比較多很熱鬧,平時還好,是仿古建築群~~如果是國慶的話應該也會有不少人的吧,裡面也有小吃什麼的~~

咱們鹽城也只能算個小城,晚上的話那就是最市中心比較熱鬧,樂天瑪特(時代)超市前的中茵海華廣場周圍就是一圈商業購物、美食圈。還有鹽瀆公園南門的東進路是一條美食街。有時候有啤酒節或者美食節,海華廣場也會擺出大大小小的各地特色美食攤位的,很是熱鬧。要是想吃燒烤的話金鷹對面的一條小巷子里的大鬍子燒烤很有名~~不過市中心最近在建地下商城什麼的,在整修,顯得亂亂的~~

逛街買衣服的,牌子的自然不必說就在市中心大大小小專賣店了。要是想淘到實惠又好看的年輕人的衣服的話,海華廣場往東走,走到個有自動扶梯的地方,上二樓,那邊的衣服多為年輕人喜歡。還有鑫天地商業街,還有浠滄商業街~~

看電影的話就到銅馬廣場旁的銅馬國際影城~~

㈣ 花廳水街影劇院今晚有什麼電影

花廳水街影劇院今晚的電影應該是葉問

㈤ 南寧哪裡的電影院比較好

當然是朝陽附近的青雲街的萬達電影院

㈥ 仁壽水街電影院什麼時候開門

2022年12月15日。
國家電影局官網發布《國家電影局關於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2022年12月15日陸續恢復電影院營業。
仁壽水街電影院位於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普寧街道富加路68號萬景天府長平文化水街一期5號樓2樓1號。

㈦ 帶你逛逛成都的鐵像寺水街

到過成都的人大多知道太古里,但卻鮮有人知道鐵像寺水街,雖然她們像倆姊妹,都是依古剎而建的商業街。

鐵像寺歷史悠久,明萬曆十八年,掘地,得鐵鑄釋迦牟尼佛像而得名。四十年代初,愛國高僧能海上師進藏學法後,將其開創為漢族地區七所袼魯巴金剛道場之中唯一的尼眾道場,來寺聞法修慧朝拜的信眾盛多。寺里的大雄寶殿系成都僅存不多的明代建築。

鐵像寺水街因毗鄰鐵像寺得名,她身處成都高新區南,在被譽為成都華爾街的天府二街和繁華的天府一街之間。東面不遠處是成都的地標建築之一環球中心,南面緊挨世豪廣場、伊藤洋華堂、鷺州里等大型商業綜合體,西面是劍南大道和繞城高速出口,北面是環境優美的錦城湖公園。身處這樣得天獨厚的黃金地段,水街顯得很是嬌寵。

水街的門牌坊是大理石材質,古樸、華麗,與鐵像寺的大門並排著。走過門牌坊,眼前橫著一條小溪,貫穿整條水街始終。溪上間距橫跨著六座微縮的成都歷史名橋,連接著小溪兩岸的街鋪。而這六座橋的名字你一定耳熟能詳:通錦橋、高升橋、洗面橋、駟馬橋、萬福橋、萬里橋,它們像是一段濃縮的景象,娓娓講述著文化名城成都的歷史故事。

沿溪兩岸,錯落有致地排列著各具特色的餐館、茶樓、酒吧和咖啡館,其中最接地氣、最聚人氣的要數陳錦茶鋪。茶鋪靠著戲台,戲台下寬敞的壩子擺放著茶桌和靠椅,既可看戲,又可喝茶。茶水收費合理,15到25元不等,大眾消費。戲台上經常上演川劇及其他各類演出,有時還放壩壩電影。如遇冬日暖陽,壩壩里便人滿為患,一位難求。人們曬著太陽,喝著蓋碗茶,扯著閑龍門陣,享受著成都的慢時光,直至日落西山,一盞清茶味寡色淡。

小資和文藝青年最愛去打卡的是一家名為「輕安」的藝術集合空間,這里集素食、家事、書品、雅集為一體,靜謐、優雅、純凈。平日里信馬由韁的意識,到了這里也變得格外溫順,似乎還能聽到停歇下來後的喘息。院外的梨樹已經結滿了沉甸甸的果子,隔窗望去,不僅讓人回想起曾經的年少時光。

都市的白領、金領愛去的是幾家古色古香的高檔茶舍,其中不乏大佬,比如馬雲。「浣月茶舍」的老闆時常指著一靠窗的位置向客人介紹,這就是馬雲曾經坐過的茶位,彷彿那椅子上還留有馬雲臀部的溫熱。當然,客人們定會淡然地笑一笑,但也不拒絕在馬雲的位置上坐一坐,希望能沾點阿里巴巴的傳奇和名人的福氣。

在「浣月茶舍」的對面,有一家金絲楠木展館,很是高、大、上。進入展館,有一種帝王的感覺,書桌、靠椅、擺件,在一束束燈光照耀下,閃著一絲一絲的金光,勾引著你的慾望。當然,如果你經不住誘惑,想把一兩樣擺件搬回家,價格定是不菲的,你自己掂量。

水街不長,在靠天府一街的盡頭,是一座塔,名回瀾塔,取韓愈《進學解》中,「障百川而東之,回狂瀾於既到」而得名。借鑒了邛崍回瀾塔之形,取其回水安瀾之意。整座塔為七級六邊形磚塔,通高20米。有趣的是,塔的對面是天府國際社區天主教堂的現代鍾塔,兩座塔交相輝映,中西文化的共融,寓意著成都這座古老城市對不同文化的包容。

水街的另一端出口,掩映在一片紫藤濃蔭之中。別小看這紫藤,它可是來自明代新都狀元楊升庵紀念園——桂湖公園,由楊升庵親手所植,距今已有500多年樹齡的中國紫藤王。工匠們把分株成活的紫藤移植於此,才形成了這一片承接了500年歷史的濃蔭。

如果不喝茶,逛鐵像寺水街一個小時足矣。閑庭漫步中,你還可以欣賞水街的各色建築,融合了川西古典建築與現代建築的精髓,演繹著上善若水,街巷合院和閑適安逸的美好生活景象。還有鄰水成廊的藝坊,為四川傳統的穿斗結構,青瓦屋面,再現了鄉土木構的魅力。

我很喜歡鐵像寺水街,有時間就會去逛逛。它彷彿是成都的一個縮影,時髦中不乏老成都的風貌,快速發展里有著慢節奏的生活,每行走一步,都像是溫習老成都寬窄相濟,快慢相融的底蘊。

㈧ 都江堰水街私人電影院有沒有唐人街探案

有肯定會有的。

㈨ 水幕電影的相關信息

號稱全國最大的南京水幕電影因花費過高無力承受而歇業。政府花巨資投入的大手筆文化工程卻落得草草收場的命運,不能不讓人扼腕嘆息。而令人費解的是,此類事件並不鮮見。不久前,同樣是在南京,「天價路牌」也讓百姓一肚子怨氣。
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城市的確需要文化來裝點,但文化並不是「燒錢」了事。有關專家指出,南京水幕電影歇業的背後折射出了文化過度消費的現象。為何吃力卻不討好,我們的政府部門的確應該三思了。
2000年9月,南京市鼓樓區政府投資1600萬元從英國引進水幕電影,成為南京山西路市民廣場的一大亮點,中間曾放映過好多年,後來逐漸減少,直到如今停放,不過11年時間。 水幕不同於一般銀幕,所放映的電影膠片需要特別製作,「當初從英國進口的電影,價格約為5萬歐元,然後請英國的工程師乘飛機過來,現場剪輯製作,配合聲、光、電等設備,這樣才能體現出效果來。」南京湖南路山西路地區管委會的一名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一部水幕電影的成本相當於一台高質量的晚會,三部影片差不多就要花費200萬元人民幣。如此高的成本限制了引進影片的數量,幾部電影循環播放幾次之後,市民們便失去了觀賞的興趣。
水幕電影的成套播放設備也很「燒錢」。以南京市山西路的水幕電影為例,它有3組激光發射器、4台電腦星光燈、1台流明數碼影像投影機,還包括污水過濾系統以及湖底下的潛水棒,因設備引自國外,許多配件出現質量問題後都不好找匹配的,單單是大檢修的花費,一年就得十幾萬元。
不僅如此,水幕電影放映的成本也很高,每放一次電影需要2萬余噸自來水,每場電影的水電成本都在8萬元至10萬元之多。水幕電影運行管理方南京市湖南路管委會亮化科劉科長大吐苦水:「每個禮拜放一次,一放就是8萬塊錢,每個禮拜放8萬塊錢,沒有哪個單位能承受得起這樣的開銷。」 記者了解到,不僅是水幕電影,江蘇省其他城市也有好幾處大型水景工程由於運營和維修費用過高而慢慢變成城市的「死角」,而這不過是文化過度消費的一個方面。
2010年被拆除的鎮江「巨蛋」體育館便是一個典型。鎮江「巨蛋」高48米,最大直徑38米,裡面嵌著一個直徑28米的通透「蛋黃」。該項目建於1999年,當時作為「神州世紀游」活動開幕式暨新千年慶典的全國10個分會場之一,鎮江不惜花費重金。建成後的「巨蛋」紅極一時,然而,接踵而來的是,由於建設成本過高,後續資金無法到位,導致體育場配套設施全無,「世紀巨蛋」只能淪為「空殼廢蛋」,鎮江旅遊開發區因此損失建設費用4000多萬元。
鹽城市的海鹽歷史文化風貌區工程亦是如此。建設花費13億元,佔地面積500畝,建築面積18萬平方米,作為展示海鹽文化的仿古建築群——水街,總投資3.1億元,但其運營狀態卻門可羅雀。漫步水街,遊人寥寥,除了少數幾家酒店和小商鋪開著門,其他房屋均大門緊閉。一位經營特色小吃的店主告訴記者,一年當中,只有元宵節這里才能熱鬧一回,平常日子和其他的一般節假日,水街冷冷清清,「有時候,好不容易來了個旅遊團,也只是走馬觀花,根本沒生意可做,照這樣下去,我們只能搬出水街了」。
據調查,水街整體商戶入住率竟還不到40%。對此,相關負責人給記者的解釋是,「事物發展得有個過程嘛,而今沒什麼人,以後肯定會有的」。
前不久,南通市首座五星級影院101國際影城對外運營,這個號稱江蘇首座播放4D電影的豪華影城,建築面積3800平方米,設計裝修投資2000萬元,引進美國空氣凈化系統及進口美、英電影環音系統等先進設備,觀眾看電影時如置身於森林中,能感受到逼真、震撼的音效。「建設方的良苦用心」卻不招市民待見,「打著4D豪華影城的旗號,看場電影就要百十來塊,一般老百姓誰有這個消費能力!」市民王先生直指影城不切實際,「希望建一些中低檔的電影院,讓老百姓能看得起電影。」 記者在采訪中切身體會到,一方面群眾有文化消費的需要,但另一方面,政府提供的文化消費卻不為群眾所接受,耗資興建的一些文化工程老百姓不「買賬」,陷入了發展困難、無以為繼的困境。對此,有學者認為,這根源於政府在決策時不切實際,動輒標榜「最大最強最好」的偏差,再加上城市間互相攀比,追求豪華,輕視實用,導致文化過度消費。
南京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俞香順教授表示:「文化的過度消費與整個消費主義社會風尚、社會心理息息相關,『極視聽之娛』,追求形式快感,但內涵缺失。高成本、收益甚微的文化工程在某種程度上也迎合、折射了這種風尚、心理。這些工程因為缺乏充分的市場調研,所以往往半途而廢。」
「一定的文化消費水平是與一定的經濟基礎相對應的,老百姓的經濟實力沒有到那種消費水平,追求高端化的文化消費只會造成資源、場地以及資金的浪費,最終落得『吃力不討好』的下場。」淮陰工學院副院長江應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不僅如此,文化的過度消費會導致文化市場的惡性循環。『劣幣驅逐良幣』,真正具有內涵的一些文化項目往往無法進入市場,並因此造成文化產業發展良莠不齊的畸形局面。」
那麼,如何使文化發展走向科學理性,如何避免文化過度消費呢?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教授管向群指出,一項文化工程的上馬需要市民的聽證,政府應廣泛徵求社會的意見,文化設施應該滿足不同層次人群的需要,既要滿足「大眾」的口味,也要照顧「小眾」的需求;既要考慮經濟效益,也要考慮社會效益。「應當更多地考慮扶持社區文化、民間文化,滿足百姓的實際需求,而不應貪大求洋盲目跟風。」管向群說。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617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588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573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292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308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951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255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683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704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