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院看小時代遇到朋友
A. 小時代4電影的結局到底是什麼,電影看完我都沒有看懂!
電影首先停在林蕭和陸燒的互相回眸上。然後畫面就黑下去了,這里是一個接近半分鍾的黑屏。不得不說,GJM膽子還是很大的。一般觀眾很難承受電影院里這么長時間的黑屏。然而,這個黑屏里,依然有信息量,是什麼?是聲音。
整個約半分鍾的黑屏被拆分成了三段,第一段是徹底的安靜,很多觀眾以為,電影到此結束了。(確實,我前排有兩個觀眾已經起身了,剛要走,又被緊接而來的聲響吸引,坐了下來)。第二段聲音,是關鍵的信息量獲取:一種大范圍燃燒的聲音,同時聲場中段是人的呼喊聲,聲場最遠處,是隱隱約約的消防車聲音。(這段信息量,對不熟悉小說的觀眾來說,是不知所雲的。但是對熟悉小說的粉絲來說,是致命的。從這里開始,不同的觀眾開始分化,信息量的獲取不均等,導致觀眾走向不同的結局,以看過原著和沒看過原著為分水嶺。)黑屏最後一段,是一陣高跟鞋的聲音。然後畫面再起,一個穿著黑色衣服的女人背影,往別墅裡面走,她打開門,然後就是一個在國產電影里算得上非常牛逼的一個長達八分鍾的一鏡到底「長鏡頭」……(我掐了表的- -)
八分鍾的長鏡頭在國產電影里不多見,但也不至於讓我覺得牛逼,我之所以認為這個鏡頭牛逼,是因為這是一個回溯鏡頭:GJM把四部小時代電影里各種標志性的場景和經典段落用一個具有浮空感的【靈魂視角】(劃重點,後面具體說)長鏡頭串連了起來,在一個長鏡頭里呈現不同的時間和空間,難度比在同一個時間空間里的八分鍾要難多了。而且,看幕後采訪里GJM有提到,這個長鏡頭的畫面都是重新拍攝的,並不是用之前電影里的畫面來剪輯——這意味著所有曾經的場景、道具、服裝、現場陳設,都必須恢復原樣。這也是為什麼我會說這個長鏡頭牛逼。(這個鏡頭有挺多可以分析的技術點,有興趣的人可以研究一下他中間究竟用CG做了幾次剪輯縫合,不過這都屬於技術黨的范疇了,不在我這個文章的討論范圍。)
鏡頭回來以後黑衣女人轉身,原來是林蕭,她盤著頭發,看著是三十多歲的樣子了。然後她聽見開門聲,回頭,看見顧里南湘唐宛如開門進來,她們抱怨林蕭早到,顧里讓唐宛如趕緊打開香檳,然後幾個人換上高中的校服,站在客廳里跳曾經的友誼地久天長,幾個人打打鬧鬧,嘻嘻哈哈結束。對於沒有看過原著,並且對畫面中和台詞中的信息量不深究的普通觀眾來說,這就是第一重Happy Ending的結局:
【第一重結局:四姐妹人到中年,有了各自的生活,但是每年都依然會約好一個時間,回到曾經一起居住的別墅聚會,懷念曾經一起的青春年華。】
而看過原著,並且善於抓取信息量的觀眾來說,這8分鍾的長鏡頭看完,卻足以推導出讓她們痛不欲生的第二重結局,這是一個遵循原作的Bad Ending:【林蕭作為唯一的生還者,另外三人死於火災】。為什麼?我只列舉一些我抓取到的信息量,可能有遺漏,歡迎補充。
1、林蕭穿的是黑色套裝,另外三個女孩穿的都是純白色的衣服,林蕭在三部電影中,只有兩次穿過全身黑衣:顧里爸爸的葬禮,崇光的葬禮。全身素黑的衣服在中國人傳統觀念里,具有非常明確的暗示。而另外三個女孩兒全身純白的衣服,同樣暗示意味極其強烈,天堂里的人,穿的都是白的。
2、走進別墅之前,大門口曾經掛著的一幅畫,而現在沒了,變成了空白,而且鏡框的玻璃是破碎的。
3、別墅里的傢具全部用白布封存。
4、唐宛如的台詞:林蕭,你每年都這么早到,你也太想我們了吧。(注意,如果三個女孩兒依然健在,平時就算她們四姐妹有各自的生活,但是不可能不互相打電話聯系,不可能每年需要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回到曾經的地方,說「太想我們了吧。」而每年一次的固定探望,基本等於清明節的掃墓。
5、顧里台詞:「都說了我們每年都會回來啊,還用白布蓋得這么嚴實,好麻煩啊。」在中國的傳統里,去世的人,每一年忌日,是會回到去世時居住的地方的,這也是中國很多老年人不願意搬家的原因,因為怕去世的人,找不到家。(類似的情節唐山大地震里也用過,徐帆燒紙錢的時候,說不願意搬家。)
6、林蕭聽見開門的聲音,回頭時,是熱淚盈眶,並且,她看見三姐妹走進來的時候,並沒有和她們有任何的交流,全程都在低頭思考。如果是真實的人,不可能不和她們發生對話和肢體接觸。所以,三個白衣應該是林蕭的幻覺。
綜上所述,不難得出:
【第二重結局:當年最後的一場聚會,林蕭出門買酒,本來周崇光能夠和她一起逃脫,但是周崇光留下來擋狗仔,林蕭獨自一個人去超市買酒。因此,她逃脫了隨後發生的一場大火。而在別墅中所有的人,注意,是所有的人,全部葬身火海。】
—————我是心理陰暗的分割線——————
接下來,是我想要說的,我所認為的真正結局,也就是隱藏得最深的第三重結局。(可能是我心理陰暗吧,和我一樣喜歡陰謀論或者心理陰暗的人建議往下看,太玻璃心的姑娘們,建議你們打住。
B. 小時代電影影評3篇
小時代電影影評1
看《小時代》電影之前就在網路上看到了不少吐槽,即便如此還是踏進了電影院。非常對不起郭敬明的是,他一直以為兩個小時的夢境在我看來完全沒有做夢的必要。對《小時代》印象最深的就是簡溪一顆似乎沒有刷干凈的牙。
在這部電影里,沒有郭采潔只有顧里,沒有Hold姐只有唐宛如。她們兩個是我對這部電影的期待。而給我驚喜的則是陳學東演的周崇光。正如Kitty所說,他有個人畜無害天真無邪的外表。拖稿拖得讓人無法生氣,還一張無辜的臉坐在亂糟糟的家裡說:「昨天連我家最後一隻蟑螂都走了,走之前還說‘我受不了了’。」結尾的笑容雖然莫名其妙但是也帥哉美哉。再有就是宮洺,我心心念念的鳳小岳。平時雖然是一張沒有表情的臉,但對Kitty和林簫不經意間的照顧。這個宮洺就像是煙花的灰燼,世人只覺得冷,但是只有被這灰燼灼燒的人才知道灰燼的炙熱。
當四姐妹脫掉高跟鞋在高架橋上奔跑的時候,當四姐妹失戀抱在一起哭的時候,當顧里說自己就是她們頭上的口香糖想擺脫她除非削發為尼的時候,當溫柔的南湘為顧里而扇席城巴掌的時候,當林簫顧里唐宛如一起為南湘的服裝謝幕的時候;關於柯震東太嫩的顏總讓人有走錯片場的感覺的吐槽,關於簡溪為什麼可以丑過衛海但是卻還能自信的跟顧源變CP的吐槽,關於為什麼顧源他媽會不了解顧里家世的吐槽,關於那張明明林簫刷過簡溪卻還交待密碼的銀行卡的吐槽,關於為什麼Kitty的錐子臉消失了的吐槽都可以先放一放了。
這部電影最大的作用就是給你一個理由,把你最好的姐妹約出來好好揮霍一天。也因為如此,就算我覺得它刷新了我的爛片觀,但我仍然會給好評。
崇光在光束下的演講里說:「我們活在浩瀚的宇宙里,漫天飄灑的宇宙塵埃和星河光塵,我們是比這些還要渺小的存在。我們依然在大大的絕望里小小地努力著。而這種不想放棄的心情,它們變成無邊黑暗裡的小小星辰。我們都是小小的星辰」或許這部《小時代》不是屬於你的,但我相信在你的心裡早已有一個小時代。而這無數個小時代組成了現在這個屬於你我的大時代。
《時間煮雨》里寫的一樣「天真歲月不忍欺,青春荒.唐我不負你。」紀小小,就讓我們友誼萬歲,長生不老。
小時代電影影評2
我們得到什麼,我們失去什麼,我們失去的那些東西,最後換來了什麼。——《小時代》
故事 以經濟飛速發展的上海,這座風光而時尚的城市為背景,以林蕭為視角,講述了她的好朋友顧里,南湘,唐宛如先後所經歷的友情,愛情,乃至親情的巨大轉變。
崇光真的得了胃癌,假死改名為陸燒;宮洺是崇光的哥哥;最後簡溪走了;林蕭和顧里得了子宮癌;顧里有個弟弟叫Neil有個弟弟叫顧准有個弟弟叫Jimmy;南湘和衛海談過戀愛最後和顧准在一起了;席城替南湘去坐牢了;唐宛如為了救南湘把南湘的媽媽送進了戒毒所了;唐宛如臉上多了一條疤;顧里生日那天他爸爸被鋼筋戳死了南湘把紅酒撒潑在她頭上了;席城給顧里下葯而且是南湘讓他去的;南湘和林蕭鬧翻了;除宮洺林蕭之外所有人最後都死了……
其實,《小時代》的劇情跌宕起伏,人物描寫很到位,時而讓人捧腹大笑,時而又讓人扼腕嘆息,就好像手捧清茶聽一個有愛有恨的故事。
我最喜歡的人物是顧里,我最討厭的人物也是顧里。我喜歡她的理智、冷靜、殘酷、她的毒舌、她的自控力、有原則、有計劃、獨立堅強,偏偏我最討厭的人也是她,我不喜歡她拜金主義、不喜歡她過快的生活節奏、不喜歡她以為自己能夠一手遮天。
其實這些不喜歡的背後,恰恰是羨慕;有人討厭她,因為她太過刻薄;有人喜歡她,因為她是真的堅強;也有人羨慕她的控制力,嫉妒她的資產。眾說紛紜。而我不是嫉妒的那個,是羨慕,是喜歡。
郭敬明,也就是作者。給我們留下了一個謎。沒人知道最後那把火是誰放的,有人猜是周崇光,因為他改名為陸燒;有人猜是宮洺,因為如果所有人都死了,那麼他就是最大受益人。不過,我們無從可知,僅僅留下了一場悲劇。
莎士比亞說:「時間會刺破青春華麗的精緻,會把平行線刻上美人的額角,它會吞噬稀世珍寶,天生麗質。沒有什麼能逃過它橫掃的鐮刀。」我想他說的很對,但是有一樣東西,卻永遠不會被他的鐮刀收割,那就是她們的友誼,如果十年之後,她們四個人還活著,她們一定還可以互相依存,互相安慰,我毫不懷疑。
小時代電影影評3
對於看著《麥田的守望者》、《在路上》、《少年維特的煩惱》長大的我們這一群人而言,對郭敬明其實帶著一股天然的敵意——這種敵意和他的身高無關和外形無關,我反感他打著文學的旗號售賣商品,也反感他以娛樂圈的運作模式來褻瀆文學圈。讀過他的《幻城》和《夢里花落知多少》之後,我將這些書統統從書架移到了垃圾堆,在我眼中,文學是神聖的,不是能寫出幾段空靈文字的人,就能稱之為作家。
時隔許多年,當看完郭敬明編劇、導演的電影《小時代》之後,我反倒對他一點不反感了——現在的郭敬明卸下了所有的偽裝,以商人的姿態赤裸裸地販賣自己的商品,你可以說他營銷的手段有些不要臉,但同時你也必須得承認他的坦誠。
通過藝術、情懷、道德使命的角度去抨擊郭敬明和他的電影都是綿軟無力的,因為郭敬明從來沒說過自己是黑澤明,作為一個商人,郭敬明是合格的,作為一部商業電影,《小時代》也是合格的。我願意為成功的商品點個贊。
郭敬明開啟內地偶像片新時代
很多人都會問,《小時代》作為一件商品到底在售賣什麼?
有人喜歡看美男,郭敬明的電影里,幾乎全是美男,且品種豐富,型男、花樣美男一網打盡,他們每個人的眼神中都帶著電,又透著不羈,並且都會「買一送一」地脫掉上衣,露出健碩的胸肌和腹肌,
有人喜歡奢侈品,做公主夢,郭敬明把電影色調調得很亮,構造出一個閃閃發光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到處都是名牌、豪車、帥哥,並且還在上海最中心地段建造了水晶房子。
有人喜歡看言情小說,郭敬明將近年來最流行的「總裁體」植入到電影中,讓冷酷、帥氣的混血老闆,愛上小兔子一樣的女助理;讓醜女愛上型男;讓豪門戀遭遇更豪門的第三者插足,將言情小說最大畫面化。甚至,連那些不可言說的「基情」郭敬明都涉獵到了,有人說郭敬明的這部電影不真誠,在我看來,他唯一的不真誠是因為他個人 愛好 的原因,沒有讓楊冪、郭采潔、郭碧婷有_的戲份,忽略了正常男觀眾的感受。
說郭敬明的的《小時代》是一件極其合格的商品,是因為觀眾需要什麼,他就會在合法的前提下滿足什麼。
整部電影構築了一個可以供觀眾YY的童話世界,讓觀眾充滿帶入感地花痴、驚喜、感動流淚。這個世界本身就是虛擬的、幻想出來的,在這裡面去尋找邏輯性和真實性,本身就不科學。觀眾之所以不適應,是因為在此之前,內地拍出的偶像片、偶像劇,都是帶著《一起去看流星雨》的氣質,透著一股濃濃的「洗剪吹」味道。從這個層面上講,郭敬明開啟了內地偶像片的新時代。
做一個大膽的預測,《小時代》之後,內地觀眾的眼淚或許不會只為「歐巴」、「歐尼醬」而流。
《小時代》為商業電影劃出明確分割線
《小時代》爭議點有些莫名其妙。
有人批判《小時代》故事糟糕,可是買票去看這部電影的觀眾,無非就是兩種,要麼是沖著裡面的型男美女去的,要麼是來看笑話的。在電影院里,一半的觀眾在瘋狂的鼓掌、尖叫,一半的觀眾在放肆地大笑,難道,還真有人是抱著期待下一個李安出現的心態,走進電影院看《小時代》的么?
另一種批判,是覺得《小時代》是一部毫無藝術價值的電影,這種說法是對的,但郭敬明從來就沒有說,他要模仿小津安二郎用長鏡頭,也沒說他要學昆汀環形敘事啊。他一直不避諱地強調這部電影的商品性,他沒有騙任何人走進電影院。
更極端的說法,是郭敬明在誤導青少年的價值觀。這種說法的荒謬之處在於,青少年的價值觀不會被一部電影所誤導,同時,相比於充斥電視屏幕上的雷劇、狗血劇,郭敬明的這部電影已經夠善良了,別忘了,電視劇才是真正無門檻的大眾 文化 。
曾幾何時,我們的影評人都在批判內地商業電影不夠商業——即使講一個俗套到極致的故事,也得披上一層道貌岸然的外衣,而當真正的商業電影出現的時候,你們又覺得它商業得太露骨了。你們所倡導的,現在又成了你們所反對的,你們對內地電影也許缺點寬容,居然要求一部純商業電影肩扛道義則與情懷——要是中國來拍《變形金剛》,你們會不會杞人憂天地焦慮紐約如何重建,被損毀的汽車該誰來賠付,以及梅根•福克斯的例假何時來呢?
《小時代》為內地純商業電影和非商業電影劃出了嚴格的分界線,爆米花以自己身為爆米花為榮,但非要有人恨鐵不成鋼,期待它化作陽春白雪。你們想得太多,太瞧得起郭敬明,因此會失望,親!。
我們應該抱著怎樣的心態去看《小時代》
《小時代》滿足觀眾的,其實不完全是觀影的需求,觀眾可以把它當成一部時尚宣傳片,因為它的每一幀畫面截下來,其實都可以用作時尚雜志封面;也可以把它當作一場演唱會,每個橋段其實在言情小說里都是爛大街的,大家只是想看看現場版而已;也可以把它作為茶餘飯後的宣洩消遣,在看到編劇郭敬明、導演郭敬明、原著郭敬明霸氣地鋪灑在大屏幕上時,齊聲大罵「不要臉」。
如果實在要為這部電影找點情懷的東西,它可能會勾起你心中殘留著的公主夢、王子夢,在2小時里,你可以在電影院昏暗燈光的掩飾下,明目張膽地腦殘一把,角色帶入,自high地活在一切你yy過的童話人生中,也許你還會偶爾憶起你的那些最單純的友誼。
如果這些都對你不夠成吸引力,《盲探》在《小時代》隔壁。
C. 為什麼這么多人喜歡看《小時代》
電影《小時代》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中成為今年最受關注的電影,票房成績也在節節上升,泛濫的口水與瘋狂的收入幾乎成正比,這已然成為中國電影今年的怪象之一——越是觀眾口中的爛片,越有票房。然而《小時代》的火熱卻和今年其他幾部觀眾心目中的爛片如《富春山居圖》不盡相同。對《小時代》熱的觀察,除了最基本的文化層面的分析之外,郭敬明個人的粉絲經濟學以及中國互聯網特有的用戶特性則讓這部電影的火熱有了更多解讀的空間,更重要的是,粉絲經濟與互聯網相結合,產生了巨大的威力,從而為電影的走紅提供更多的數據支持。這遠比討論電影的劇情與價值取向更有意義。
D. 小時代電影評價
爛片三部曲之《小時代》
最近三部電影被譽為爛片三部曲,除了票房,賺得更多的是大家的口水。
富春,不二,小時代,說實話,三部連續看下來,第一感覺就是心疼電影票。
比起前兩部,客觀來說,應該給予小時代肯定。
同樣是第一次導演電影,郭敬明的小時代,真的是一往情深的文藝范,沒有往任何其他方向延伸。
你要承認,整個電影團隊所呈現的小時代雖然像MV的串聯,但畫面的運用,說實話,如果是MV,必然是成功的幾支MV了。
從內容上,就不要吐槽了,小時代出了好幾年了,看過小說就知道了,電影改編自小說,怪罪不了電影。
郭敬明就是把宮洺寫得很神很神,就是把周崇光寫得很帥很帥。故事雖然是爛梗,每個人看得時候可能都帶著些許不屑。但是女孩子的心理就是這樣啊,我們愛看漂亮的衣服,愛看身材好的帥哥,我們更多得是羨慕每個女主角身上的閃光點,天真,客觀,果敢,從容,氣質……我們看到她們的時候,就會想,我們是哪個樣子的人,我們有沒有差,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換一支口紅,改一個發型,甚至是換個男朋友,重新找一份工作,我們在輕松之中,有時也會思考,未來究竟在哪裡。在女孩子心中,更渴望被愛,被呵護。在光暈閃耀交錯的無數個瞬間,我們在氤氳的光裡面,以為女主角就是我們自己。在鋼筋混凝土之中的我們,也渴望光著腳奔跑,我們也想念那一大幫學生時代沒心沒肺的朋友……
有一部分電影和電視劇就是爆米花的,也許我們看到的是一堆不符合現實的男生女生,他們過著奢靡的生活,這生活中又點綴著童話。乍一看自己的生活,黑漆漆,可能連一束光都沒有照進來過。郭敬明同學就是寫得我們未曾得到的一種生活,你說他變態也好,說他炫耀也好。我們必須懂得,要想過上另外一種生活,意味著現在的生活中,我們必須承受更多。有夢不是好的么,為了最初的公主夢,像驢子一樣去奮斗吧。
整部電影,其實沒什麼劇情,完全是小說在啪啪啪地翻頁,如果拍第二部,郭敬明還是應該學學怎麼把文字變成畫面,靠長相賣的是噱頭,靠演技和編排才是實力啊。
可能謝依霖會因為這部電影走紅吧,因為她最真實,最可愛,就好像她問姐妹們那句,我真的有差嗎?嗯,因為你比她們差,所以你更貼近生活。不是每個女孩跌倒都有人扶起來,不是每個女孩的上司都會報銷他打壞的杯子,不是每個女孩的客戶都是滿足她的要求,不是每個女孩都有良好的家庭環境,不是每個女孩都天生麗質,不是每個女孩在遇到困難的時候都有人跳出來幫忙……
你知道的,幸運兒的名額是有限的。寫完這一篇竟然有點失落,好像又一次掉進了初高中讀郭敬明小說時代的感覺,那些愛來愛去愛不出的未來,那些傷來傷去的心也不腐壞,那些日子因為沒有真正的挫折,所以芝麻綠豆的事都會悲傷。而現在,那些不會哭的女孩,你是不是也在心底懷念懷念那個自己?
原來寫郭敬明導演電影的影評,也會不自覺用他的感覺來寫啊。
其實有很多鏡頭還是很講究的。比如說演員特寫的卡位,光的運用。還有很多超長鏡頭,比如校園里的追逐啊,大秀開始的互相尋找。還有很多處鏡頭,如果你慢慢看,你會發現很多鏡頭是很美的。但是演員的演技嘛,真的是沒有什麼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