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城市電影票房
1. 內地票房排行榜實時票房
內地票房排行榜實時票房:
1,誤殺,上映44天,累計11億。
2,穿過寒冬擁抱你,上映30天,累計9億。
3,汪汪隊立大功,上映16天,累計6000萬。
2015年中國電影票房達到了440.69億元,比2014年增長48.7%。81部票房過億的電影中,國產電影佔了47部。
2018年12月31日,國家電影局發布的數據顯示,當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609.76億元,同比增長9.06%,城市院線觀影人次為17.16億,同比增長5.93%;國產電影總票房為378.97億元,同比增長25.89%,市場佔比為62.15%,比2017年提高了8.31個百分點,市場主體地位更加穩固。
2019年12月31日發布數據,當年全國電影總票房642. 66 億元,同比增長5.4%;國產電影總票房411.75 億元,同比增長8.65%,市場佔比64.07%;城市院線觀影人次17. 27 億。
2021年電影票房:
截至2021年12月8日,2021年中國電影總票房和銀幕數量穩居世界首位,全國銀幕數達81317塊,巨型銀幕規模位居世界第一。過去5年,中國電影生產總量超過4000部,觀影人次超過80億。
2. 世界上哪部電影票房最低
我只知道香港是座電影城,雖然港片近年來已經衰敗.但香港至今仍然是全世界最愛看電影的城市,人均電影消費居世界第一.一個城市的全年電影票房收入和整個大陸相近.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香港人愛看電影,他們幾乎接受所有電影,好片爛片,中片西片一律來者不拒.但也有這么些電影,連香港人都忍受不了.那是爛到何等程度啊.
到底是哪些強片呢?本帖告訴你.現在大家就一起來跟我倒數香港影史上票房最低的10部電影(根據手頭資料整理,可能有遺漏,歡迎補充)
10.《漂亮媽媽》
主演:鞏俐
票房:18.2萬
2001年鞏俐創造了一個不光彩的記錄,她主演的《漂亮媽媽》成當年香港電影最低票房.當時的報道稱:周五放映鞏俐主演的《漂亮媽媽》的京都戲院,全日票房僅得40元,換言之當日《漂》片只有一個觀眾入場.
雖然在大陸還過得去,但鞏俐在香港是相當地不待見哪.以至於連今年4月份的金像都沒參加,可能壓根沒料到自己能獲獎.
9.《紅色戀人》
主演:張國榮,梅婷
票房:10.6萬
大陸革命片,再加上張國榮本人也沒什麼票房號召力,造成這部電影才收了10萬,算起來才幾百個觀眾看了這個電影.他的香港粉絲也實在少了點.
8.《玉觀音》
主演:趙薇,謝霆鋒
票房:7.7萬
許鞍華報以厚望的玉觀音上映當日只收了7000元,最後累積票房7萬7.台灣片商見狀,乾脆連引進都免了.雖然許一直都是藝術片導演,但這樣驚心動魄的低票房還是頭一遭遇到.搞得她消沉了好段日子.
悶片,票房毒後的加盟,謝當時處在低谷,宣傳不利.以上種種,是電影慘敗的主要原因.
7.《香港廚神》
主演:洪天明,上野未來,黎耀祥,洪金寶,錢嘉樂,葉蘊儀,劉以達,羅家英
票房:3萬
洪金寶兒子主演的一電影,還有日本小妞和一干知名配角加盟,連老爹都親自出馬.可惜最後仍然沒能拯救票房.
電影我還看了,確實很爛,但光看幾個演員也應該值了,只收3萬實在有點離譜.
6.《心中有鬼》
主演:黎明,范冰冰
票房:2萬
香港人可以忍受爛片,但相信這個電影之爛超出了他們容忍的極限.香港本地的電影論壇都死寂一片,連談論的興趣都沒有.
上畫僅一周,就慘被發行商連腰斬.
5.《當碧咸遇上奧雲》
主演:劉鎮和梁曉峰游雅倩
票房:1萬
這個是什麼我也不清楚.
4.《玉蒲團之極落寶鑒》
導演:葉天行
票房:4880
怎樣才能稱得上電影?除了滿足電影本身的特性之外,至少還需要進院線.否則那些DV也都可以叫電影了.而有位導演,其危險行為已經到達了要葬送電影這個行業的程度.
他的名字叫做葉天行.
為什麼說他要葬送電影行業呢?因為他創造了一個記錄:15天拍完三部電影,並且全部進院線.三部電影《盜帥留香韋小寶》,《新東成西就》和《龍馬精神大贏家》同時開機.選角,表演,拍攝……全部一晃而過,邊拍邊剪邊製作.於是在香港電影工業的流水線上一個也許不好但絕對最快的產品就此誕生了.
此人還號稱一年可以拍3,40部這樣的電影,並且利潤可觀.
其行為讓人無語,電影都像他這么拍,非滅亡不可.
創記錄的3個電影票房暫時查不到,不過查到了他早年的幾部玉蒲團(非王胖子的那個)系列的電影票房,說他是香港電影史上票房最低的導演,一點都不為過.
3.《婚前殺行為》
主演:李燦森
票房:2300
2004年香港最低票房電影,李燦森當時可能昏頭了,接了這樣一部爛片.
2.《赤腳小子》
主演:郭富城,張曼玉,狄龍,吳倩蓮
票房:1010
杜琪鋒早年的武俠片,說實話,拍的還不錯,電影很好看.但資料顯示,此片只在1993年4月28日上映了1天,票房為1千零10元.
至於為什麼會這樣,我也不知道.可能是杜大炮得罪了院線老闆?
1.《天使死神》
主演:黎姿,王喜,葉童
票房:0
2003年香港上映4天,票房為0.
說起黎姿,她的身世並不簡單,是香港電影之父黎民偉的孫女.電影之女竟然拍了部史無前例的0票房電影.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黎姿和她爺爺一起被載入了香港的電影史冊之中.
OK,就是這樣,香港電影史上票房最低的10部電影,其中不乏有大牌明星擔當主演的.但毫無疑問,這些人都創造了一個恥辱的記錄.
3. 《阿凡達》重映累計票房27.98億,超「復聯4」,是全球票房冠軍嗎
3月13日,據燈塔數據顯示,截至13:40,"阿凡達"全球票房超過590萬元,總收入超過27.98億美元,超過了"復仇者聯盟4",並在全球票房中名列前茅。
兩年時間回到榜單首位當年的阿凡達上映時,胡玫導演周潤發主演的《孔子》也同期上映,由於是孔子是著名的教育家,題材特有的主旋律性,所以當時電影把幾乎把所有的院線資源都放孔子,阿凡達幾乎是沒有排片,僅在幾家3D影廳放映,那時的3D電影廳不像今天這么普及,可謂屈指可數,全國總共不超過50個3D影廳
所以相對而言,阿凡達當年可謂是幾乎零排片的,並且還被主流媒體集體唱衰,給予它的宣傳都很負面的。
阿凡達就是在這么惡劣的排片環境下,用它震撼的視覺效果,讓當時的觀眾深深體會到什麼是3D電影,阿凡達取得觀眾的口碑後,最牛的影響是改變了中國3D電影的院線,當時幾乎是一邊播放阿凡達,一邊各地影院同步升級3d影院,這可以說是奇觀了!單論阿凡達帶來的視覺震撼影響和影院發展,至今沒有哪部電影可以達到這個高度的。
4. 2019年電影票房排行榜是怎樣的
2019年電影票房排行榜是《隧道盡頭》、《哪吒之魔童降世》、《回到過去擁抱你》。
1、《隧道盡頭》
由花明執導,侯明昊、彭昱暢、蓋玥希、馬可主演的青春奇幻劇。該片講述高斯林、張子揚、郭思嘉三個好友在成長路上發生的充滿奇幻色彩的青春故事。
該片講述了三個從小一起長大感情深厚卻性格迥異的好朋友,因誤解其中一個人任性的選擇離世,為挽回遺憾另外兩人則想盡辦法回到過去渴望拯救他,在一段段奇妙的時光下三人共同創造了一段難忘的青春記憶,他們像大多數少年一樣莽撞、直接、不顧後果,但對待友情卻足夠用力與勇敢。
5. 目前為止全球票房收入最高的是什麼電影
如果不考慮通貨膨脹貨幣貶值因素,目前是《阿凡達》排第一,全球票房27.82億美元,《泰坦尼克》排第二,21.85億美元,《復仇者聯盟》第三,14.36億。
但如果考慮通貨膨脹因素,那麼真正的票房王者是1939年的《亂世佳人》,北美地區票房相當於現在的16億美元,觀眾人數估計有2億人次;其次是1977年的《星球大戰》,北美票房摺合14.1億美元;《音樂之聲》第三,11.27億美元;《ET外星人》第四,11.23億;《泰坦尼克》第五,10.74億;《大白鯊》第七,10.14億;《阿凡達》第十四,7.7億。
以上都是電影院票房收入,不包含錄像帶、影碟和其它收入。考慮通脹的排名表只計算了北美票房,而不是全球,是因為各國通脹情況不一樣,不好計算,只能以美國和加拿大票房總額作為代表。
6. 世界上票房最高的電影是什麼排名前十的電影又有哪些呢
1泰坦尼克號 (1997) $1,835,300,000
2 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 (2003) $1,129,219,252
3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 (2001) $968,600,000
4 星戰前傳之魅影危機 (1999) $922,379,000
5 魔戒二部曲:雙城奇謀 (2002) $921,600,000
6 侏羅紀公園 (1993) $919,700,000
7 怪物史萊克2 (2004) $880,871,036
8 哈利·波特與密室 (2002) $866,300,000
9 海底總動員 (2003) $865,000,000
10 魔戒首部曲:魔戒現身 (2001) $860,700,000
11 星戰前傳之西斯的復仇 (2005) $847,262,555
12 獨立日 (1996) $811,200,000
13 蜘蛛俠 (2002) $806,700,000
14 星球大戰 (1977) $797,900,000
15 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逃犯 (2004) $789,458,727
16 蜘蛛俠2 (2004) $783,577,893
17 獅子王 (1994) $783,400,000
18 外星人 (1982) $756,700,000
19 黑客帝國2:重裝上陣 (2003) $735,600,000
20 阿甘正傳 (1994) $679,400,000
21 靈異第六感 (1999) $661,500,000
22 加勒比海盜 (2003) $653,200,000
23 星戰前傳之克隆人的進攻 (2002) $648,200,000
24 超人總動員 (2004) $624,037,578
25 失落的世界:侏羅紀公園 (1997) $614,300,000
26 耶穌受難記 (2004) $604,370,934
27 MIB星際戰警 (1997) $587,200,000
28 絕地大反擊 (1983) $572,700,000
29 絕世天劫 (1998) $554,600,000
30 諜中諜2 (2000) $545,300,000
31 小鬼當家 (1990) $533,800,000
32 帝國反擊戰 (1980) $533,800,000
33 世界之戰 (2005) $529,300,000
34 怪物公司 (2001) $528,900,000
35 明天過後 (2004) $527,939,919
36 第六感生死戀 (1990) $517,600,000
37 終結者2 (1991) $516,800,000
38 納尼亞傳奇:魔衣櫥 (2005) $504,167,308
39 阿拉丁 (1992) $501,900,000
40 聖戰奇兵 (1989) $494,800,000
41 龍卷風 (1996) $494,700,000
42 玩具總動員2 (1999) $485,700,000
43 特洛伊 (2004) $481,228,348
44 拯救大兵瑞恩 (1998) $479,300,000
45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 (2005) $470,656,431
46 大白鯊 (1975) $470,600,000
47 風月俏佳人 (1990) $463,400,000
48 冒牌天神 (2003) $458,900,000
49 黑客帝國 (1999) $456,300,000
50 角鬥士 (2000) $456,200,000
51 怪物史萊克 (2001) $455,100,000
52 諜中諜 (1996) $452,500,000
53 金剛 (2005) $451,160,170
7. 2021年中國的票房蟬聯全球冠軍,其中哪部電影的票房最高
序言:2021已經過去,根據相關的新聞表示,2021中國的票房已經蟬聯了全球的冠軍,在這些電影中《長津湖》獲得了國產電影票房排行榜的第1名。《長津湖》是2021國慶檔上映的這部電影,在上映之後廣受好評,為我們展現了非常多的硬漢形象,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不僅收獲了淚水,並且對祖國更熱愛了幾分。
《長津湖》是非常值得大家去觀看的一部電影,是一部戰爭片,並且在這部電影中,有幾個非常有名的導演共同的創作,集結了一批實力派的演員,共同給觀眾朋友們帶來了一幅戰爭巨作。因為這部電影過於優秀,在上映之後也多次的延長,同時會在國外的許多城市上映。《長津湖》在上映之前的投資就已經超過了很多部電影前期的投入,並且在上映第1天的時候,就已經打破了許多的記錄。
8. 災難片電影 票房排行榜
NO.1:《泰坦尼克號》(1997)
全球票房:18.42億美元
災難范圍:泰坦尼克號
受災人數:1517人
觀看理由:《泰坦尼克號》不僅是災難片票房第一,而且還是全球票房最高紀錄保持者。影片在真實歷史事件的框架下,講述了一個唯美的愛情故事。影片製作精良,故事俗而不爛。片中對浪漫愛情的演繹俘獲了多數女性觀眾的心,宏大的災難場景則震撼了男性觀眾。對災難來臨時人性的反映也給予了深度刻畫,是一部雅俗共賞的佳作。
NO.2:《獨立日》(1996)
全球票房:8.17億美元
災難范圍:全球多個大城市
受災人數:萬人以上
觀看理由:《獨立日》不但是一部大片,而且承載了典型的美國精神。影片不僅背景設置在美國國慶日(7月4日),美國總統更是身先士卒,親自登上戰斗機與外星人決戰。這樣的氣概不但讓老美熱血沸騰,也深深感染了中國觀眾。影片特效非常逼真,空戰戲緊張得讓人喘不過氣來。
NO.3:《世界大戰》(2005)
全球票房:5.91億美元
災難范圍:全球多個城市
受災人數:萬人以上
觀看理由:斯皮爾伯格和阿湯哥的組合就是票房保證。雖然《世界大戰》的大場面比較少,但影片節奏控制很強,營造出的緊張氣氛把觀眾帶入了一個殘酷的災難世界。此外,影片在科幻電影的主題上有所挖掘,除了感官震撼,也帶給人心靈上的啟迪。
NO.4:《我是傳奇》(2007)
全球票房:5.85億美元
災難范圍:全球
受災人數:90%人類
觀看理由:一場病毒席捲全球,奪去了大多數人的生命。威爾•史密斯作為紐約最後的倖存者,一個人在空城中尋找活著的意義。他既要尋找治癒病毒的方法,還要警惕來自城中「活死人」的襲擊。影片以「獨角戲」的形式,探討了末日和人性的關系。電影有兩個結尾,帶給觀眾不同的觸動。
NO.5:《絕世天劫》(1998)
全球票房:5.53億美元
災難范圍:世界各大城市
受災人數:萬人以上
觀看理由:這是邁克爾•貝在《變形金剛》前票房最高的一部電影,由布魯斯•威利斯主演。影片雜糅了多種賣座元素,如喜劇、明星、愛情、英雄主義等,配以邁克爾•貝獨特的畫面、剪輯,獻給觀眾一場豐盛的視覺大餐。劇情雖略顯俗套,但還是能讓人感動不已。
NO.6:《後天》(2004)
全球票房:5.44億美元
災難范圍:全球
受災人數:億人以上
觀看理由:這部影片講述的是溫室效應造成地球氣候異變,全球陷入第二次冰川時代的故事。可以說,這是羅蘭•艾默里奇第一次告訴我們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後天》利用頂級好萊塢特效,將龍卷風和洪水等場面逼真呈現,甚至成為一個災難片的「視覺標桿」,直到今年《2012》的上映。
NO.7:《龍卷風》(1996)
全球票房:4.94億美元
災難范圍:美國某城市
受災人數:千人以上
觀看理由:《龍卷風》由《生死時速》導演簡•德•邦特執導,可以說是開了「自然災難大片」的先河,也是國內引進的第一部好萊塢災難大片,給中國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雖然影片的「災難元素」僅局限在龍卷風,但十多年前的特效絲毫不次於現在,視覺效果上佳,情節扣人心弦。
NO.8:《哥斯拉》(1998)
全球票房:3.79億美元
災難范圍:紐約
受災人數:萬人以上
觀看理由:「哥斯拉」是世界影壇的著名怪獸,誕生於1954年的日本,到現在已經衍生出28部電影,以及這部美國版。由於「哥斯拉」在世界的影響力,這部影片的海外票房幾乎是本土票房的兩倍。本片在紐約實地取景拍攝,採用了大量CGI技術,將巨大怪獸活生生的呈現在銀幕上,比日本版更為真實可信。喜歡怪獸片的影迷,千萬不可錯過。
NO.9:《阿波羅13號》(1995)
全球票房:3.55億美元
災難范圍:阿波羅13號
受災人數:三位宇航員
觀看理由:1970年4月,執行登月任務的阿波羅13號在外太空遭遇意外,導致飛船失去氧氣、動力還有導向功能,三位宇航員憑借堅韌毅力,在災難中倖存,最後成功返回地球。本片根據這一真實事件改編,再現了航天史上「雖敗猶榮」的光輝時刻。影片贏得了票房口碑雙豐收,並獲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9項奧斯卡提名。
NO.10:《天地大沖撞》(1998)
全球票房:3.49億美元
災難范圍:紐約、費城等地
受災人數:百萬人以上
觀看理由:本片與《絕世天劫》同年上映,故事也有類似之處,都是講述天外來物與地球相撞的災難事件。不過,與《絕世天劫》相比,《天地大沖撞》少了很多花哨,多了幾分實實在在的情感,更側重於描述末日來臨前人與人的關系。影片由女導演咪咪•萊德執導,摩根•弗里曼出演美國總統,當年也曾引進中國內地。
9. 全球票房是什麼意思
指的是為影院的放映收益或一部電影的影院放映收益情況。後來逐漸有公司專門統計電影的票房,給出更為明確和直觀的數據。電影業中,票房已經成為衡量一部電影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標之一,可以用觀眾人數或門票收入來計算,一般直接用來衡量一部電影的熱播程度。
(9)世界城市電影票房擴展閱讀:
電影業中,票房已經成為衡量一部電影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標之一,可以用觀眾人數或門票收入來計算,一般直接用來衡量一部電影的熱播程度。
2016年1月,電影市場管理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電影局出重拳整頓市場秩序,如果影院偷漏瞞報票房,院線要承擔連帶責任,影院放映質量差等問題也會被集中治理。
2018年12月31日,國家電影局發布的數據顯示,當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609.76億元,同比增長9.06%,城市院線觀影人次為17.16億,同比增長5.93%;國產電影總票房為378.97億元,同比增長25.89%,市場佔比為62.15%,比去年提高了8.31個百分點,市場主體地位更加穩固。
10. 影史票房前三甲均來自北京,這里正變成高水平"影視之都"
文化土壤蘊藉深厚,影視要素資源豐沃,影視人才高度集聚,影視創作精品不斷……作為中國電影產業的中心,上萬家影視機構在北京用激情和夢想創造出《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戰狼2》《紅海行動》等佳作,為觀眾編織出一片片光影幻境,支撐起國內電影產業的半壁江山。當中國從電影大國邁向電影強國時,北京也正朝著「影視之都」奔跑。
【創作】
影史票房前三甲均來自北京
2019年8月,青島東方影都,總投資30億元的《封神三部曲》正在全封閉拍攝中。不同於多數國產片晝夜不停地趕工拍攝,這個劇組罕見地「忙而不亂」,像上班族一樣准時收工。曾經以《鬼吹燈之尋龍訣》刷新華語片特效水準的導演烏爾善,這次想要創造另一個奇跡——用中國電影工業化體系創作華語影史上首部奇幻史詩三部曲。
《封神三部曲》的幕後推手,則是被觀眾和行業稱為「爆款製造機」的北京文化。這家名字中就有「北京」二字的北京企業,近兩年一口氣推出了《戰狼2》《我不是葯神》《流浪地球》《無名之輩》等多部現象級影片,無論票房、口碑還是 社會 效益都可圈可點。
「我們並沒有刻意追求爆款,只是有一套選片標准。」北京文化董事長宋歌透露,這一標准分為三個層級:強刺激、強共鳴、強共情。「一個電影具有『強刺激』的 娛樂 性是及格標准,但是光及格還贏不了,往上走就是尋求共鳴,影片要能夠反映時代,讓觀眾有休戚相關之感,光有代入感還不夠,還要能打動他們的內心,這就是最高要求——共情。」
截至目前,中國內地影史票房前三的影片分別是《戰狼2》《流浪地球》《紅海行動》,均為北京出品。《一代宗師》《北京遇上西雅圖》《黃金時代》《親愛的》《滾蛋吧,腫瘤君》《破風》《不成問題的問題》《八月》《岡仁波齊》《羞羞的鐵拳》《紅海行動》……這些觀眾耳熟能詳的優質電影,均為「北京創作」。北京重點扶持的影片《戰狼2》《湄公河行動》《百團大戰》《智取威虎山》曾榮獲第14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獲獎數量位列全國各省區市之首。正在熱映中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口碑雙豐收,成為中國影史動畫電影票房冠軍。
2018年,北京地區生產影片410部,佔全國電影產量50%,其中15部影片票房過億。2019年春節檔期間,北京電影票房達2.18億元,8部新片中,《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新喜劇之王》《神探蒲松齡》《小豬佩奇過大年》等均為北京出品,共貢獻42.23億元的票房,佔新片總票房的72.4%。
【影院】
全國影迷最嚮往的「朝聖之地」
今年30歲的李曉北是個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在她的童年記憶里,北京城區的商業電影院很少,禮堂、文化宮、劇場里既放電影,又搞活動,還看演出,比如地質禮堂、西城文化宮等,好幾百號人擠在一個廳里看電影,觀影效果「就跟把露天電影搬到室內一樣」。「從2005年、2006年開始,北京的商業電影院開始多起來了,看電影的人也多了。」2005年《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上映,她跟同學早上五六點就跑去首都時代影城排隊買票,也只買到第一排,得躺著看。
現在,李曉北和愛人住在五環外的霍營,家門口就有兩家影院:保利影城龍旗廣場店和沃美影城華聯商廈店。在西局上班的愛人,公司附近就有一家萊納恆泰影城,每天中午休息時還能抽空看一部電影。
在北京,觀眾不僅不愁沒地兒看電影,還能找到滿足不同觀影需求的影院。追求高端享受的,有華誼兄弟電影匯這類輕奢影院;喜歡看懷舊影片的,來耀萊成龍國際影城五棵松店,每周有惠民專場;中國電影資料館、中國電影博物館,則成為文藝青年「打卡」的必去場所;國內外大片在京舉行的首映禮、首都之星藝術影廳聯盟等組織的各種專題影展、北京國際電影節一年一度的「北京展映」……讓北京成為全國影迷最嚮往的「朝聖之地」。
截至2018年年底,北京共有影院238家,銀幕1675塊,座位數22.99萬個,布局相對均衡,且仍在保持高速增長。全國年度票房最高的5家影院中,北京就佔了4家。在北京,電影已成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中最受歡迎的形式之一。目前,農村公益電影已實現每村年均固定放映40場,年均播放各類題材影片550餘部、17萬余場次,年均觀影達到820餘萬人次。
未來兩到三年內,北京還將加快城區影院空白點和鄉鎮影院建設,爭取市民在城六區內出行一公里就能看到電影院。根據規劃,2020年,北京市影院將達到300家,銀幕數量達到2200塊左右,從目前的平均1.5萬人共享一塊銀幕,發展為1萬人一塊。圍繞農村電影放映提質增效的新一輪改革試點也正在籌備中。
【產業】
「京十條」等政策帶來利好消息
陽光打在爬滿綠藤的紅磚牆上,透著些許慵懶氣息。位於東四環外的銅牛電影產業園建築密度不高,安靜中透著文藝范兒,正是電影人創作的絕佳場所。這片佔地30畝的文創空間,目前已有50多家企業入駐,出租率達到100%,涵蓋電影策劃、投資、製作等各個環節——電影產業鏈的每一環,像珠子一樣穿了起來。像這樣的影視產業園,北京還有很多。
剛剛在北京成立工作室的香港導演唐季禮,這樣概括北京在電影產業上的優勢:「北京既是全國文藝氣氛最濃的城市,又匯集了最頂尖的創意人才,還集中了電影全產業鏈的核心技術,盡管很多電影的拍攝地不在北京,但融資、策劃、劇本、選角、後期製作、宣傳發行都在北京。」
北京參與影視製作的機構目前已達上萬家,從事電影製作的機構1500餘家,在全國遙遙領先;中影、萬達、光線、開心麻花這些中國電影的明星企業都在北京落戶;全國各地乃至世界主要影視企業都在北京設有分支機構或創作經營實體。這樣的體量和集中程度,不僅在國內,在全世界也是首屈一指。這些影視企業是北京加快建設「影視之都」的主體力量。
在北京,電影公司既能感受最濃厚的電影文化氛圍,也能接觸到最豐富的行業資源。拍電影——中國(懷柔)影視產業示範區是全國唯一一處國家級影視產業示範區;聚人才——國內最優秀的電影從業者、北京電影學院等頂尖藝術高校都在北京;找平台——每年四月的北京國際電影節,是區域乃至全球電影交流、合作與發展的重要場所。
各項政策的扶持也為影視行業發展帶來諸多利好消息。宣傳文化引導基金、文化藝術基金、廣播電視網路視聽基金等專門資金、專項基金扶持創作;文化精品工程扶持重點項目,《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均曾受惠;2019年推出的《關於推動北京影視業繁榮發展的實施意見》,被業內稱為「京十條」,從「文化+ 科技 」、「投貸獎」聯動、金融支持等10個方面推動影視業和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