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樂電影院
『壹』 閾下效應,一個細思恐極的概念
我們每天看各種口水廣告、接觸的各種垃圾信息,都是有意無意地在對我們進行洗腦。這種洗腦,起碼我們是知情的。
而在不為大多數人所知的領域,有一些我們根本看不見也聽不見的洗腦,卻在默默的影響著我們。也就是說,很多時候我們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洗腦。
「閾下」本來是一個心理學名詞,這里的「閾」,指的是「感覺的閾限」。人的感官只對一定范圍內的刺激做出反應,只有在這個范圍內的刺激,才能引起人們的感覺。
以我們的視覺為例,人類的眼睛其實只是一個光的接收器。視神經感受到光的刺激,感受到了光的亮度,就是接收到了信號;然後經過大腦神經處理,讓我們意識到了光亮,意識到了色彩。我們看電影其實就是一個不斷接收信號,不斷把畫面聯系起來,然後用我們的意識去理解畫面的過程。
在商業領域,有一種廣告叫「閾下知覺廣告」,是把廣告中的某種刺激設置到人們閾限以下來進行的。
最著名的就是1957年在美國新澤西州的一個趣事,當時電影院正在播放一部電影,但是電影的膠片被處理過,加入了「請喝可口可樂」,「請吃爆米花」的廣告語,只是這兩條廣告信息播放的時間是0.003秒,非常快以至於人們根本就沒有覺察到。但是比較實驗前後電影院周圍的可樂和爆米花銷量人們驚奇地發現,爆米花銷售上升了58%,可口可樂銷售量上升了18%。
通過上面的例子,你也許就會明白為什麼我們經常會被人下套。其實我們每天都生活在各種圈套之中,特別是在互聯網時代,下套更直接更容易。
我們更多的了解了商場上圈套的本質,了解了人的心理機制和行為機制,甚至還要了解一些未來心理學、腦科學和神經科學的研究成果,才能避免做那撮被人肆意收割的韭菜……
『貳』 電影院的可樂通常是幾塊
價格不一樣,有貴有賤。十元到一百元不等。
『叄』 請問電影院賣的可樂怎麼做的
soda機器,機器里有三根管子,一個連著糖漿,一個水,一個二氧化碳,然後機器口把三個混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