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院線大片 » 電影院看比悲傷更悲傷的

電影院看比悲傷更悲傷的

發布時間: 2023-01-05 23:06:28

⑴ 哪部電影讓你在電影院哭的最慘


1、《泰坦尼克號》一部經典之作,不想多說,看過後就知道其中的感受。


2、《歲月神偷》青梅竹馬的兩個人長大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平淡卻讓人想哭。


3、《親愛的》這個是一個尋子的親情片,能夠感動的不是父母,作為子女的也是深有感觸。


4、《螢火蟲之墓》這是我看哭的第一個動漫,哥哥保護妹妹,最後妹妹還是死去了,可以思考很多東西,但是最後已經淚崩了。


5、《美麗人生》一位父親慘死,也要保護兒子的童心,這樣的親情能感受到嗎?


6、《別哭媽媽》這是一個真實事件改編的,女兒被男同學強奸了,母親沒辦法,親自為女兒報仇,每一個畫面都充斥著絕望。


7、《和聲》有哭有笑,監獄里的每一個人背後的心酸故事,都跟著和聲一起訴說出來,最後還是感動流淚了。


8、《媽媽再愛我一次》長大後的孩子尋找18年前的媽媽的故事。


9、《七號房的禮物》看過好幾遍,依然還是會哭出來。


10、《熔爐》這個也是一個真實事件改編的,最後看到的卻是絕望。


11、《素媛》看到小女孩走出內心陰影,接受爸爸,爸爸用所有的方法愛女兒的時候

⑵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全國火爆熱映,年度最催淚愛情片or年度最狗血片

對一名80後的人來講,比悲傷更悲傷的事情就是,當你懷著很大的期待到電影院看一場《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後發現,這不過是低配版的韓國版《我的野蠻初戀》,走的仍是韓國影片永恆不變的煽情老梗,絕症愛情。不同的是,這次的故事設定是在台灣。

⑶ 為什麼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看哭那麼多人你是因為什麼哭

故事的淚點非常精準。

影片的前半段拍得甚是偶像劇,既有男女主角從年少時候兩小無猜到成年以後朝夕相對的相識、相處、相依之浪漫過程,又有女主親身示範,主動出擊軟硬皆施地順利拿下完美好男人的牙醫男二的撩漢秘技大公開!

然而以上這一切都是鋪墊,前面有多甜,後面就有多虐!

後續劇情的一再反轉,以與之前強烈反差對比之勢不斷直擊觀眾淚腺:男主自知命不久矣,本著「很愛很愛你,所以願意捨得讓你往更多幸福的地方飛去」的痴心,強行忍痛實行「愛之成全」的計劃,終於成功將心愛的女主在其婚禮上親手交到了別的男人手裡;而女主在得知真相後,無論是深夜追車狂奔,還是在醫院里獨自捂嘴痛哭,抑或是她最終令世人震撼的抉擇等,無不令人動容,催人淚下。

有人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我在你身邊,而你卻不知道我愛你,那麼你們知道世界上最遺憾的事情是什麼嗎?我認為世界上最為遺憾的事情就是我們明明足夠相愛,最後卻沒有走到一起。

自從這部電影熱播以來,我的朋友圈就對這部電影充滿了爭議,有人認為男主和女主愛的很自私,為了成全他們的愛去犧牲男二的感情,也有人男二牙醫和他的妻子兩人都很無私,無私到能夠犧牲自己的幸福。

其實他們所說的這些觀點我很認同,但是我覺得在這部劇中我看到最多的還是感情中的純粹,和為了感情奮不顧身的勇氣。

我能明白男主K的感受,也能理解把深愛之人送入他人懷里他經歷的傷心和難過,做為女性我也很K的軟弱,為什麼不能在剩下的時間里,讓Cream陪著一起度過。

但是看完整部電影我明白了,當你愛一個人愛到骨子裡的時候,又不能去愛的時候,最大的感受就是無能為力。

因為沒有辦法和對方攜手一生,所以只能讓她幸福,寧願自己錯過。可是嗎,我還是覺得很遺憾,遺憾他們不能抓住最後的時間好好把握。去創造只屬於兩人的美好回憶,明明愛對方愛的要死,還要假裝冷漠。

我覺得這世上的愛情太來之不易了,我在你的身邊卻不能說我愛你,我們那麼相愛卻不能在一起。

電影散場的時候我看見很多人都哭了,我在想如果K再勇敢一點,好好陪著Cream走完自己所剩的時光,Cream再任性一點,選擇和K一起攜手人生,那麼故事的結局即使很悲傷,但是她們也會又很多美好的回憶,在剩餘的時間里很幸福的度過。

如果他們當時能勇敢的向對方表達,他們之間會不會多一點回憶與愛。

如果他們能夠為對方而全力以赴,他們會不會創造出更多不奇跡。

可惜的是,這世上沒如果可言。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這部電影《比悲傷跟悲傷的故事》是在2019年3月14日上映的,豆瓣評分4.8分

當時在上映的時候,我並沒有去看,因為當時太忙,所以只大概看了影評後覺得沒有讓我抽時間的必要,後來在手機上進行了觀看,首先說一下對這部電影的評價。

說實話這部電影前半段看的發困,根本沒有什麼堅持看下去的理由,無聊的對白,狗血式的劇情,但是看到後半段,我真的感動了,才真正意識到了「自帶紙巾」的重要性,這樣的愛有些固執,有些不可理喻。相愛不就是要在一起,彼此擁有,彼此纏繞么?甚至,即使患上絕症,也要死死抱住對方,度過生命最後的時刻。不是這樣的嗎?

我認為這部電影讓人落淚的原因有三點:

第一點: 女主明明知道男主愛著她卻只想要別人給她幸福 在承受著會失去男主的痛苦的同時還要接受這樣一份實在沉重的感情 並且還要按照男主想要的那樣去表演給他看 還有敘述方面的原因 揭示女主內心時運用的是重復之前的情節 這就形成了一種對比 推翻了你之前的感受 你以為女主只沉浸在自己的幸福里 其實她是騙過了所有人而已 這樣更讓人心疼這份明明可以很美好的愛情 成了催人淚的焦點。

第二點:看這個電影也因為確實是想到了過往,就是連一張合照都沒有的過往,就是那段認認真真的過往。我知道如果你看了這個電影肯定也會想另外一個人,每一個人都是另一個人的景色,只是我不確定對你到底是執念還是什麼,雖然沒有合照一張,也沒有情話對唱。哭的時候現在的女朋友緊緊抱著我,她不知道我為什麼哭的這么撕心裂肺,她不知道我是因為想起了我們,她也不知道在我心裡她的位置不及你,這樣說來我好渣,卻是實話。我怎麼樣才能解決這個執念我不知道,前兩天一個一年多不聯系的朋友問我,是不是還喜歡那個很遠很遠的人。

第三點:明明很獨立,做著自己一個人的事,為自己一個人的未來努力。即使這樣的很自私,但是也害怕身邊曾經有過你的身影,不敢輕易愛,不敢輕易相信,不敢輕易習慣。

不邀自來,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2019年3月白色情人節上映的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我去看了,因為看了一些觀後感說會哭建議帶上紙巾,我很乖帶了,為的是哭的時候不至於太尷尬,因為我一個人去看的,而且我淚點很低。那天電影院人不多,兩三對情侶,然後有四五個男生,我在想,應該是有故事的小哥哥吧,然後單獨的女性就我一個,很識趣的躲到了最後面,估計也會被別人扣上一個有故事的女人的帽子吧!電影開始沒多久的一句台詞:一個人一旦習慣孤獨那才是比悲傷更悲傷的事情!是的,我已經習慣了一個人上班,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哭泣,一個人看電影等等,習慣了孤獨的方式,自己苦笑了一下,原來這是比悲傷更悲傷的事情了。

⑷ 看完電影《比悲傷還悲傷的事》感想如何

我很喜歡這部戲的演員,從劉以豪、陳意涵、張書豪、布魯斯(幹嘛改名啊!)以及這部戲野性狂放、美到讓人驚豔的陳庭妮。並且第一次發現布魯斯的聲線真是好聽。

只是這個故事如我預期的一模一樣,完全是我無法忍受的那種為製造遺憾而製造遺憾的故事,暫且不論故事的結構或是邏輯合不合理,光是兩個明明可以在一起的人互相推開,我就無法理解這件事有什麼好悲傷的。那是各自的選擇,為什麼在完全沒有阻力的狀態下如此無病呻吟?觀眾還哭到淚崩。

人到底憑什麼因為害怕受傷、害怕傷害別人,而幫其他人做任何決定呢?尤其是兩個明明相愛的人,不就應該像是結婚時的誓詞一樣:「不管對方貧窮或富有、 健康 或疾病,都要攜手一起走」的嗎?如果連這樣的誓言在都還沒步入禮堂前而各自放棄,就沒有任何悲傷可言。

哪來「因為我生病要死了所以把心愛的人推給別人」?又或者哪來「為了讓你放心所以我去嫁人然後把心愛的、快死的你給推開」?就是無病呻吟而已,並且證明雙方並不那麼深愛對方。

這部電影從張哲凱被母親拋下開始,就開始成為孤單的個體,而宋媛媛失去父母、妹妹之後,遇見和她一樣孤單的張哲凱一起活下去。或者我們可以從兩個害怕失去的個體去思考,「關於愛」他們彼此之間的內心掙扎。

若電影就停在宋媛媛嫁給楊佑賢之後、張哲凱死去,而宋媛媛發現一切都是張哲凱的安排,好像又太落入俗套,講了一個俗爛的劇情。遺憾也就真的遺憾到底了。但是,電影劇情里讓宋媛媛依著張哲凱的希望而走,更是一個爛到徹底的故事。

到底「關於愛」我們能夠承接的有多少?我們真的了解「什麼是愛」嗎?如果愛情是一種失去對方一刻,都會感到呼吸困難將要死去,為什麼要為這種逃避自我的故事而感傷呢?我想其一是因為「逃避自我」是多數人的習慣,其二是大多數人都沒有真正的感受過愛一個人是可以擁有超越害怕傷害、不製造傷害的能量。

這部電影根本不應該稱為「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應該改成「比遺憾更遺憾的故事」。不就有一句話說:這世界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要說的便是:這世界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們站在對方面前都知道對方愛自己,卻把對方推進悲傷的黑暗裡。

別為了這種無病呻吟的故事哭了吧。如果你知道自己要死了,快點好好的跟世界、所愛的人道別,或者你想跟誰和解也要快;如果你知道哪個你在乎的人要死了,快點跟他說你說不出口的那些話,包括那句「我愛你」,就算還是好難開口,就好好的陪伴他走最後那段日子。

如果活著的時候,什麼都不做,面對死亡的時候,就別遺憾和悲傷了,當作什麼事都沒發生過;如果活著的時候,什麼都做了,面對死亡的時候,就讓自己和悲傷共處,你心裡的愛和那些沒有留下遺憾的記憶,都會慢慢帶著你走出悲傷,那時候的你,就不會再為了這種推開心愛的人的悲傷,掉下任何一滴淚了!

至於「人一旦習慣孤獨,才是比悲傷更悲傷的事」這句話也是極度的謬誤。人不只需要習慣孤獨,更要在孤獨里長出愛,才有能力去愛另一個孤獨的人,也才能彼此疼愛彼此的孤獨。比悲傷更悲傷的事其實是:兩個在一起的人,沒有因為對方的存在感受到愛,不得不習慣那份孤獨,那才是最最最最悲傷的事!

之所以認為《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太過無病呻吟,實在是那些「內心害怕失去(或死去)」都「太理所當然」,沒有任何情緒鋪陳、沒有任何阻力,只看到男女主角將自己用那「我愛你所以我把你推開」來自顧自憐地演完這場戲,這樣也許可以賺到眼淚、票房或者其他,但要說是「愛」太牽強,要說是「唉呀沒經歷過的人不懂」,那也只能說:

你,就不斷地退縮、不斷地失去吧!

認真看完《比悲傷還悲傷的事》,感覺比悲傷更悲傷的,是在悲傷之中,卻不能表達悲傷,反要以幸福的面孔示人。比悲傷更悲傷的,是真摯地想要對方幸福,卻無心地讓對方陷入傷痛。比悲傷更悲傷的,是愛得深切,卻無法說出「我愛你」。

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會有這樣一個人:他/她默默守護著你,默默祝福你。你幸福的時候,他/她看著你溫柔地笑;你難過的時候,他/她將你擁入懷,拍著你的頭;你無聊的時候,他/她會隨叫隨到。你可以在開心的時候忽略他/她,卻在難過的時候責怪他/她不在身邊。你可以不顧一切地對他/她發脾氣,因為你知道這個人永遠不會生你的氣。你理所當然地享受著這一切,卻忘了問自己:為什麼他/她要對我這么好而不求回報。很簡單,一切因為愛和在乎。當你有一天覺悟時,你會發現,自己是個罪人。可以如此無情地傷害一個愛你至深的人,於是你想要彌補,卻再也沒有機會。

你擁有這樣一個人時,請一定要好好珍惜。因為他/她只會陪你走一段路,不會陪你走到最後。不要等到一切成為記憶時,再去奢望時光可以倒流。

1.劇本很好,愛情觀非常超前,冒著極大風險挑戰著傳統世俗觀念,可能很多觀眾一時都難以接受,將愛情中靈與肉、愛與性徹底分隔,講述著何為「真愛」。真愛不就是相愛的直男直女同居同床十幾年,卻依舊冰清玉潔嗎?真愛不就是為了彼此,一方可以放棄擁有,一方願為成其渣女,奉上自己的婚姻和身體嗎?

如果這都不是真愛,那何為真愛?

2.前面的劇情非常狗血,但在真相揭曉時,所有喝下的狗血都變成同場少男少女們感動流出的淚水

3.另外還得誇一下選角,每一個演員都演得那麼深演得那麼認真,非常敬業,非常不容易。

首先我非常不同意裡面的愛情觀,現實 社會 中,年齡不算什麼,疾病不算什麼,愛情是一種理解包容和執著。愛一個人就要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愛意,不需要把這條路走得那麼磕磕碰碰,用畸形的表達連累那麼多人。「我愛你」講出這三個字就足夠了。

我記得高中的時候看過這部小說,前幾天跟女朋友一起去看了(比悲傷更悲傷的事),女朋友跟我兩個都哭了。特別是我女朋友哭的稀里嘩啦的。 看完本品我最大的感受是我很希望把本片分享出去,男主和女主直接因為親人離世開始搭夥同居,但不交往彼此有種微妙的愛戀,絕症摧毀了這種情愫,幾乎讓愛幽冥永隔。女主的另外一段感情完全沒法接受,絕症這種設定早就老套且俗不可耐。而實際上陳意涵幾乎開掛的變現,早已把影片的不足彌補了,鮮活可愛的形象到後面剎那間煢煢無依,這是一枚無解的催淚彈雖然很多人都認為劇情老套,情節很尷尬,但是裡面演員的演技還是可以的,對我來說特別是最後半個小時的時候 我哭了 印象最深的兩個鏡頭是 宋媛媛陳述自己的角度的時候 試婚紗她跟著K跑出去 獨白:只要他一回頭我就過去告訴他所有的事實 我一定會用力的抱住他 還有後面發現墓碑上有兩個人的名字的時候 情緒都處於巔峰狀態 電影嘛雖然它會折射 社會 現狀或者是希望帶給 社會 積極影響 可是總是保不準有偏差的嘛 看完就算了不要深思就不會太覺得有啥了…希望這種這么悲傷的故事還是不要出現在現實生活中了 最無力的就是明明可以改變這個現狀卻還是任由它往最壞的結果發展…。但是電影終究是電影,現實中要是有這樣的愛情,那怕是比遇見鬼的幾率還要小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為了悲傷而悲傷!

由林孝謙執導的愛情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在內地上映,目前票房一路走高,上映九天已破6億,更連續七天獲單日票房冠軍,成同檔期最大黑馬。

但今天有人在網上吐槽說,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沒看的都別去看了,給他兩塊錢,他給你講《做自媒體幾天沒飯吃的故事》比他們悲傷多了!

上個星期六晚上閑得無聊,跟閨蜜兩個人跑去看電影,選了半天,閨蜜說看《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我網路了一下電影介紹,原來是台灣片,陳意涵主演的。我以前看過台灣的幾部文藝電影,還蠻好看的,很小清新,印象很深刻的是范逸臣和田中千繪主演的《海角七號》,網上還說男女主角現實中在一起了。買完電影票,閨蜜說要買包紙巾,我問她幹嘛?她說好多人說看這個電影會哭,要准備紙巾擦眼淚。

走進電影院,看得人還挺多的,情侶佔大多數。

故事講述的是唱片製作人張哲凱(劉以豪)和王牌作詞人宋媛媛(陳意涵)相依為命,兩人自幼身世坎坷只有彼此陪伴,彼此取暖,他們是彼此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沒有太多的親密動作、不是為了生理需求、無需太多言語我就懂你的全部,K和Cream一路走來像極了一對夫妻,即是親人,又像朋友。

父親罹患遺傳重症而被母親拋棄的K,外表溫柔、冷靜、內斂的他實則內心火熱,為了自己心中所愛可以拼盡一切,他深怕自己隨時會發病不久人世,始終沒有向Cream表白,愛你在心口難開。眼見自己的病情加重,他暗自決定用剩餘的生命為Cream找個可以託付一生的好男人,讓Cream餘生可以忘記自己,忘記再次失去親人的傷痛,繼續生活下去。直到K親手把Cream交到事業有成溫柔體貼的醫生(張書豪)的手中那那一刻,他有多麼的無舍,彷彿全世界都停止,他的悲傷無法抑制。確實很慘,親手把最愛的人,交給別的男人手中,那是怎樣的一種痛苦,男主角的苦情悲催讓人扼腕,結局卻是讓我出乎意料。

張哲凱為了宋媛媛的「幸福」,強拆了相伴6年的未婚夫妻,找人調查、偷拍,成功激起了楊佑賢和未婚妻Cindy的矛盾,最終兩人分手了。他為了自己最後的遺願安排了別人的感情,這種做法我確很不認同。愛情是什麼,就是那個對的人。不管別人有多優秀,對於Cream來說,只有K才是那個對的人。難道跟一個優秀的男人在一起,就會幸福嗎?也許對於Cream來說,能夠聽到自己深愛的人K對自己愛的告白,能夠陪伴K度過最後的日子,一起分擔他的痛苦,她此生才不會遺憾!這樣的愛有些固執,有些不可理喻。相愛不就是要在一起,彼此擁有,彼此纏繞么?甚至,即使患上絕症,也要死死抱住對方,度過生命最後的時刻。不是這樣嗎?

更不符合邏輯的是宋媛媛早就洞悉一切,還是「卑鄙」的接受了K的安排,即使知道楊佑賢已經有了未婚妻,還要破壞別人的感情,傷害另一個愛她的好男人。結婚後又馬上離開他,還是回到了K的身邊,陪著他一起走向死亡,為愛殉情。愛一個人,要跟他一起死么?劇情這樣安排,是為了賺取觀眾更多的眼淚吧!大多數人的愛情不過如此,它來臨時盡情享受,若一天它要離去也是平靜相送,然後再去等待下一個開始。時間是治療一切的良葯,終有一天,所有傷痛都會忘記,生活還是要繼續,生命才是最可貴的!

「如果愛可以解釋的話,世界上就不會有那麼多人因此而痛苦了」

最近《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這部電影相信看哭了不少人,這部電影是由陳意涵、劉以豪主演的。

前幾天當然我也去看了,去看之前朋友說讓我帶夠紙巾別化妝,當時我就真的很好奇這部電影到底是有多感人,所以抱著好奇的心態我去看了,當然結局我想大家都知道了我的眼淚真的掉了下來,感人。

這部電影主人公Cream(陳意涵)和K(劉以豪)他們從初中開始就因為孤獨而相遇,因為差不多的遭遇而相遇,在一起住了十幾年彼此的關系誰也不想說破,保持原狀。

但當K有一天知道自己患上了和他爸爸一樣的癌症時,他選擇了放棄Cream讓他去找一個好男人。

當Cream問K好男人的定義是什麼?K說:「好男人就是要有錢、事業成功、更重要的是身體 健康 」他強調的身體 健康 。

Cream為了滿足他的願望去找了一個牙醫(張書豪飾)楊侑賢,從此兩個人按部就班的發生著關系,K就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光里將他深愛的人Cream親手交給了這個好男人楊侑賢,但故事並沒有結束。

Cream:☞如果有下輩子你想當什麼啊?☜

K:☞如果有下輩子我想當戒指、筆記本、床、枕頭☜

Cream:☞你好惡心啊! 你為什麼想要當這些啊?☜

K:☞因為當這些就可以一直在你身邊啊!

喜歡一個人不管自己變成什麼只要能在他身邊也覺得滿足、幸福,或許這就是愛情的最好詮釋。

珍惜相遇,不負遇見。

讓他們彼此靠近的,是表面的陽光,但讓他們彼此親近的,確是內心的脆弱。

K瞞著自己的病情不讓Cream知道,怕她受不了,但他又怎麼會知道Cream是有多堅強,Cream其實在一次的偶然中發現了K的病情,但是他沒有告訴K而是默默的完成他的願望包括讓他去找一個好男人託付終身。

劇情依就發展中,誰又能想到在最後Cream和K永遠「在一起」了呢!

所以,我們無論如何都要好好珍惜自己喜歡的人,想做什麼就去做,想見什麼人就去見,不要等到什麼都結束了才去後悔,這個世界上是不會因為你的後悔而讓時間倒退,錯過了就是錯過了,世界上也沒有後悔葯。

我還記得劇中Cream說過不喜歡「永遠」這個詞語,他喜歡「下輩子」但是我想說的是,下輩子的事情,誰又能說得准呢?這輩子兩個人能相遇,就已經很不錯了,所以不要去貪婪的乞求下輩子,珍惜這輩子。

「人為什麼要結婚啊?當年老了的時候,或是需要被照顧的時候,那個人可以理直氣壯的陪在你的身邊」這是劇中Cream和K兩個人的對話,是啊!這不就是愛情該有的樣子嗎?

Cream看中的好男人楊侑賢不料卻有未婚妻,而當K知道後,他去找到了楊侑賢的未婚妻希望她能分手,雖然開始沒有同意,但是K卻講述了自己的病情和他不放心Cream以後一個人的生活,並且答應了楊侑賢的未婚妻做她的人體模特,K就這樣默默的為他深愛的女人做著這一切,毫無怨言。

「有些話你在不說就來不及了,還是你就想毫無痕跡的消失在這個世界上」

當你真正愛上這個人的時候,有些話不是你不想說,而是真的說不出口,也不是想毫無痕跡的消失在這個世界上,只是因為不想讓他難過啊!

你在大街上隨便遇見的一個人,都是別人朝思暮想想要見到的人。所以我們難到不應該珍惜彼此在身邊的日子嗎?

不要去在意那些還沒有到來的日子,我們要活在當下。路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有些時候不是你想未來怎麼樣就是怎麼樣的。

K 擅自安排著Cream以後的生活,卻沒有問過Cream真正想要的是什麼,這不也算是愛情中的自私嗎?兩個人明明還在一起卻不好好的愛一次,難到真的要讓以後得生活留下遺憾嗎?

「有一種悲傷,是你的名字停留在我的過往,陪伴我的呼吸,決定我微笑模樣,無法遺忘」兩個從小就孤獨,悲傷的人,當他們相遇後,就變成了彼此的唯一不可或缺,決定彼此微笑的模樣,無法遺忘。

愛情本該是美好的,希望看完這個電影的人都能回家緊緊的的抱住自己的男朋友,以後少吵架,珍惜眼前人,不要等到真的離開了,才知道後悔。

「你是所有,你是合照一張」劇中K和Cream有兩次合照,一次是Cream穿著婚紗和K的合照,一次是他們生前的最後一張合照,這兩次合照不就是說明了,他們兩個人在人生中

最快樂的一天身邊也是他(她),最後一天身邊依然是彼此,結婚-死亡, 這不就是人的一生。

愛是需要勇氣、愛需要坦誠、愛需要陪伴、愛更需要珍惜彼此。

假如愛有天意,也就不會發生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了。如果事與願違,就不要相信另有安排,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笑哭了。

感覺超級狗血,三觀不正。

女主為了自己的愛情去撩牙醫,男主託人調查牙醫女友。

心疼牙醫,女友出軌,自己被利用,自己老婆不喜歡自己,結婚後還跟別人殉情。頭上真的是大草原。後面結婚還要是二婚。

而且我認為的愛情,不是給他(她)最好的,而是自己努力給他想要的。男主生病了,就該從一開始就積極配合治療,讓自己這個好男人來帶給女主幸福。

而女主做法真極端,為了讓男主表白,可以開始新的戀愛甚至結婚,這是對男主,自己,牙醫的不負責。

還不錯啊,陳意涵演的很好,感覺沒有毀了原著

⑸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的結局怎麼樣

我認為《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里他們躲在彼此看不見的地方嚎啕大哭,卻又在彼此身邊強顏歡笑。講述的是一個身患絕症的男人看著自己心愛的女人愛上了別人,既悲傷難過,又感到慶幸和放心,唯一的願望就是死之前看到她嫁給一個靠譜的人,然後借著出國的名義安靜地離開。

原來從頭到尾,他們都活在只有彼此兩個人的世界裡,這只是他們兩個人的故事。《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不僅票房成績優異,口碑表現也是格外出色。電影堪稱一顆強有力的催淚彈,不論淚點高低,觀看這部影片都是泣不成聲。

⑹ 你為什麼喜歡《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這是部韓國電影名字,一如很多韓劇:美麗的愛情故事,淚水充斥電影始終!故事以女主角殉情結束。

這部電影得了不少獎,一定程度上證明其成功。

電影還是以情取勝,不管什麼時候,能真正打動我們,觸動我們內心最柔軟的那一小塊永遠是人世間的真情;其次應該是故事情節,出人意料卻又情理之中。愛,從來都這樣,為對方著想,付出即幸福。

我不知道愛到最深處該是怎麼樣的?也許就是像電影中的兩個人:生命的交融,把自己完全交給對方,毫無保留,彼此就是自己活著的理由。所以,當對方離開時,自己除了去另一個世界追隨別無選擇。

也許人世間的真性情都是這樣吧。愛得那麼徹底、勇敢、完全、純粹、決絕、執著,就像虞姬對楚霸王,《霸王別姬》里張國榮飾演的陳蝶衣,千古絕唱杜十娘……她們為情而生,當在人世間找不到自己感情歸宿,只有去天上尋找……《胭脂扣》里如花甚至做了鬼之後還因無法割捨的感情回人間苦苦追尋……

我不了解所謂絕對的真理,再卑微的生命只要能為自己心中信念勇敢活著,執著追求就值得敬佩甚至敬畏。也許當摯愛離開,殉情就是她們心中最堅定的聲音。

如此,這些堅決、倔強、痴情女子帶給我們不止感嘆,感動,惋惜,更讓很多人包括很多男子由衷的敬佩。為什麼一見鍾情的大多為男子,一往情深的多為女子。那份大氣,勇氣、果敢在很多七尺男兒身上也找不到。

雖不贊同編劇的安排,我的血液是溫的,可我平日崇拜的正是那些熱血沸騰真性情中人。電影中的女子照樣讓我動容唏噓不已。

不過,故事換一種結局,會怎樣?

電影放到二十分鍾的時候,大部分人應該感覺出女主角絕不可能真的背棄那個深愛他的男人。這時候結局無非是兩個:一種是電影中安排;另一種是《泰坦尼克號》的模式,我當時猜得是這樣的結尾。

不知道這樣的話,電影的反響會怎樣。

那個女孩子本來也有幸福家庭,若在另一個世界真的見到男友,也應該要面對自己出了車禍的父母、弟弟吧。不知道他們對她會說什麼。他摯愛的男人呢,是願意她這樣選擇還是在看著她過著幸福塵世生活?從他生前的所作所為答案顯而易見。

所以,比悲傷更悲傷地故事可以這樣理解么?為了愛,為了不傷害自己愛人,卻傷害了所有愛自己的人:家人,男友,更辜負了那個她答應嫁的好男人。這比這個悲劇的愛情更被悲傷。如果我是女主角或者編劇,我會安排像泰坦尼克的結尾。

⑺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觀後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後,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觀後感1

跟兩位友人一起看了場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每日奔忙於家、公司、大亞灣的我,並不知道這部電影是最近的熱播,就是喜歡看電影。無論在什麼條件下看電影都足夠滿足我對電影效果的追捧和熱愛。在電影院看電影的真實感更強烈,可是沒法享受在家裡的隨意感,例如可以躺著;例如可以貼上面膜;例如去趟洗手間也可以點暫停,而後再繼續看。

從電影院出來,友人就給我布置了作業~這兩天晚上想在我的朋友圈裡看到我的觀後感。心裡也一直熱血沸騰的想為電影里聖潔的愛情寫點什麼?卻遲遲不知道該怎麼寫才能表達內心裡對愛的唯一的崇敬?或許就只有與看過該片的人之間的「此時無聲勝有聲」來表達對這部電影的崇敬吧!該電影講述了每個成年人心裡都渴望的心聲~愛的唯一。故事講的是兩個16歲青澀之年的男女同時失去了親人,剩下孤零零的一個人活在世上,兩個人的心裡都找不到活下來的理由和溫暖,像兩個沒有靈魂的空殼在世間飄來飄去。當兩雙眼睛看到對方時,打開了彼此的心窗,陽光照進他們的心裡:住在同一個屋檐下;考上同一所大學;故事就這樣美好的演繹著,雙方都找到了活下來的理由和溫暖,這活下來的理由和溫暖是兩個人都活著,缺一不可。像極了一個「人」字,離了一撇不成「人」字;少了一捺也不是「人」字,只有一撇一捺相互依靠,相互依賴,相互信任,才成為他們心中的「人」字,才是活生生的一個完整的生命,缺一都沒有苟活的意義。而把這一撇一捺沾合在一起不離不棄的就是每個人生命里都種下的生生不息,千講不厭,萬說不倦的愛情的種子。

上天在創造人類時,就只創造出了兩種人~男人和女人。僅這兩種人之間的故事就沒有重樣的。按照創造人類的故事規則發展下去都是千篇一律的老樣子~男人和女人產生了愛情;組織成家庭;進行生命的延續,這是人類活於塵世間的基礎。該片只能講到愛情,沒有機會講到家庭和生命的延續就結束了。只能用比悲傷更悲傷來講述兩個被剩在世上,彼此將對方植入生命里缺一不可苟活的故事。

看的過程中用催人淚下來形容就太過潦草了,用淚如泉涌或淚如暴雨來形容還有那麼點意思。

男主人患有遺傳白血病,送走父親,又被母親遺棄。生命的終點即將到來時,遇到了女主人公,女主人正是父母和妹妹在車禍中被剩在世上。男主想讓女主嫁個健康的人,獨自躲起來離開這個世界;女主明白男主的心意,也讓男主親眼看到自己嫁了的心願,找到男主,陪伴男主一起離開這個世界。

其實真正的愛情到了最深處時,當世上再無牽掛,估計每個人的心裡都會選擇共赴黃泉,活著的人都會心生羨慕和嚮往的感嘆~為啥其中一人不是我的感慨!這是該片的感動之處。

誰知道下一段愛情什麼時候到來?電影《魂斷藍橋》里的男主不是說了嗎?有的人一生都碰不到至真至深的愛情。珍惜生命里遇到的愛情!生命中,遇到的每個人都是前世修來的。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觀後感2

摘要:孤獨並不可怕,當你習慣了孤獨,那才是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文/尖果影評

愛情如果可以解釋的話,那就不會有人會因此而痛苦了!看過了《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這部電影,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句話這句話是劉以豪對陳意涵說的,陳意涵又把它傳遞給了張書豪。很多時候就是這樣,兩個人相愛,盡管未必會最後走到一起,但即便分手,也會在彼此的身上、心裡,抑或是世界觀、價值觀中留下對方的烙印。

愛情,從來就是兩個人互相改變,互相影響的過程!那麼,《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到底是一個什麼故事?簡單來說,這應該是兩個孤獨的人的故事。兩個痛失了親人的傷心人,湊在一起抱團取暖,同居十年,卻只有0、5次的愛愛。他們之間毫無疑問是有愛的,只是就好像所有的愛情一樣,在燃盡了激情之後都會變成親情。只不過他們倆,直接跳過了激情的部分,從一開始就把這份愛變成了親情!

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劉以豪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罹患重病,命不久矣,所以他不能表白,不能讓陳意涵再次體驗失去親人的痛。

從來都沒有得到過,總比得到之後再失去要好受一些。在很多人看來,這話還是很有道理的,而劉以豪也的確就是這樣做的。他心中深愛著陳意涵,卻從不表達,他幫陳意涵改歌,燃起她心中的靈感,一起吃冰,一起吃泡麵愛情不就是一起吃飯,一起說好多好多的廢話嗎?但他可以給她擁抱,給她溫暖,給她美食,給她激勵,甚至給她半張床,卻不願意給她陪伴。原因就是不能再給對方希望之後再讓這份希望破滅。

所以,從一開始我們就知道,不管是劉以豪還是陳意涵,他們都是孤獨的。而世界上所有孤獨的人,其實都是害怕邁出第一步。這句話是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中的經典台詞,但也正道破了他們這段感情中最大的問題!劉以豪被母親拋棄,被同樣失去了親人的陳意涵看在眼裡,於是陳意涵邁出了第一步,讓兩個孤苦的心靈不再那麼孤單。

彼時彼刻,他們兩個人生活的是多麼快樂呢?但另一方面,劉以豪卻明明和陳意涵互相喜歡,卻始終不肯表白邁出那一步,所以,他們的快樂只是表面的,只不過兩個人都不願意刻意的戳穿,而劉以豪本質上,依舊是那個孤獨的人。他沒有勇氣說出自己的病,沒有勇氣表白,把我愛你在對話框里打了幾百遍,卻最後總是刪掉不會發出去

有人說,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我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喜歡你。但其實,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應該是兩個人明明互相喜歡著,卻不能在一起!就好像在這個互聯網的時代,無論在微博還是朋友圈,我們都看似熱鬧的溝通,其實不過是孤獨的炫耀。不管是微博還是朋友圈裡的你,都不是真正的你。每個人,其實生來都是孤獨的,孤獨並不可恥,孤獨只是很悲傷,而比悲傷更悲傷的,是習慣了孤獨,不再付出一點點愛!

那麼,我們是要像電影里的劉以豪一樣,固步自封,拋下摯愛之人,還是選擇付出自己的愛與正能量,把溫暖帶給身邊的每個人呢?其實這就取決於我們敢不敢邁出那第一步!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觀後感3

前階段,大銀幕上有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小熒屏上有電視劇《都挺好》,無論是票房收視,還是口碑話題,都成了社會性熱點。眾多行業專家、學者都在分析這兩部作品,為什麼如此成功一時間成為現象級影視劇?《都挺好》之後,一直鬧劇荒,還好遇見正在湖南衛視播出的電視劇《如果可以這樣愛》,劉詩詩+佟大為+保劍鋒的都市情感劇,再一次讓現實情感成為觀眾的談資。

有時候,我們總是在問愛情是什麼?這部劇可能會給出你答案:愛情是認准了就義無反顧。然而,你真的敢義無反顧的放肆去愛嗎?不同的人,不同的遭遇,可能方式和結果都不盡相同。《如果可以這樣愛》由王雷執導,它是編劇也是原著作者千尋千尋創作的現代題材小說,故事講述的是重情傲嬌的國際鋼琴家耿墨池與肆意灑脫的電台女主播白考兒同時經歷婚姻毀滅,卻又經歷了重重事件的發生,從互相敵視到絕不放手的絕美情感故事。

其實,當下社會方方面面充滿著各種套路,而事實上很多時候觀眾看劇也是想尋找熟悉的東西,滿足既定期待。自古情深留不住,偏偏套路得人心。而一部優秀的劇集,恰恰就是在套路的基礎上,又有超越套路的地方。看過《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和《如果可以這樣愛》你會發現,二者有著某種共同性,兩部作品男主都是患病的,都是活不久的,女主都是經歷很沉痛的遭遇後又愛上男主角的。在愛情里,女人和男人是有區別的,而這兩部劇帶給我的是她們死心塌地,無路可逃,她們不是不堅強,而是除了你,我根本沒有世界。

這一次,劉詩詩帶給你不一樣的演技,夠萌,撒個嬌耍會兒賴,樣樣在行;夠狠,打婆婆斗記者,一樣不少;夠瘋,跳海翻牆大哭大笑,恣意妄為;當然也夠傻,頭撞南牆也不回頭,瘋狂極致是你,敢愛敢恨也是你!其實這部劇依然是霸道總裁愛上我!但這次是買一送一,除了衣食無憂的耿墨池,還有保劍鋒飾演的高冷總裁祁樹禮。保劍鋒飾演的祁樹禮更是憑借腹黑專一深情的形象吸引了不少迷妹。

之所以說這部都市情感劇能讓觀眾或多或少的看到現實中的自己,就因為劇中的三個女性角色各具代表性。櫻之,是甘心做家庭主婦,受盡委屈的人,而在種種家暴和社會脫節後,浴火重生;米蘭,畢業後開始與男友苦苦打拚,工作不順,愛情遇冷,而後黑化,變得眾叛親離;白考兒,丈夫離世,留下大筆債務和惡毒婆婆,在這種遭遇下與對立面的耿墨池相遇,想努力控制,最後還是盡情愛了,但世俗又使他們經歷磨難。三款不同性格、不同經歷的女性,總有一款照近你。

為了生活,我們每個人都活的很累,終日奔波周而復始,每天努力掙脫生活又深陷於生活,我們多想毫不顧忌地放肆大哭、坦然大笑,勇敢地遵從自己的內心,不在意別人的眼光和流言蜚語,但是我們做不到,我們在意的.太多。因而,我們無比羨慕白考兒可以不顧一切的放肆愛!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觀後感4

悲傷的不是愛情,是你的心!如果非讓我用一句話形容《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的話,我想用以上這句形容絕不為過。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是一部台灣純愛電影,也是一部很容易讓人流淚的電影。問題是:你明明知道這是一場做作的愛情戲,可偏偏願意心甘情願地哭出聲來。這種感覺,好玩吧,有趣吧,真實得讓你一塌糊塗,想要繞開卻又閃避不及。

看這部電影時,人挺多,我左邊的女孩輕輕抽泣,右邊的女孩打著哈欠。看,這就是對愛情的不同理解,世俗而真實。電影散場後出門時,幾個女孩歡快地聊天,一個女孩說自己從頭笑到尾,只流了一滴眼淚。這句話讓人禁俊不禁,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大話西遊》中一個女人留在至尊寶心中那滴淚,那個叫紫霞的女子到底是誰?誰又是紫霞心中叫至尊寶的那個人?

可是,有時候,你明明知道這是一出戲,你明明自己是在看戲,卻偏偏忍不住的放聲哭泣。所以,更多的時候,我們往往生活在別人的劇情里,講述自己的故事。

說到這,忽然想起大學時寫過的一首名為《愛情是動詞還是名詞》的詩:愛情/鐵/愛情/血/愛情是一截受傷的枯木頭/愛情是動詞還是名詞其實,仔細想來,愛情不止是一戴枯木頭,有可能還是一劑止痛葯,有無療效。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中的愛情便是如此:明明兩個人相愛著,生命是是彼此的另一半,偏偏為愛欺騙對方,似乎善意的謊言也是一種愛的表白。

所以,影片前半段就有著諸多好玩的橋段,後半截更多煽情的愛的表白。一人問:你為什麼要結婚?一人作答:當你老了時,有一個人可以理直氣壯地在你身邊陪你!這樣的語境煽情吧,很容易令人意亂情迷。可是,納悶的是,他們同居了十幾年,為什麼一直沒有上床?

影片中類似煽情的台詞很多:如果有下輩子,我想當一枚戒指、眼鏡、床在你身邊陪你!我承受了巨大悲傷,我知道K也一樣。每到如是的台詞時,坐在我左側的女孩總是哭得很響。

其實最有趣的,最煽情的絕不止於此。影片中,張哲凱的病情加重,想為宋媛媛找個可以託付一生的好男人。宋媛媛亦假裝根本不知道這一切。彼時,張哲凱和宋媛媛靜靜在坐在那兒,發著簡訊,男方說我要幸福,女方剛打下一句我愛你,瞬間刪掉,寫下一句:謝謝你!

其實,這個故事本就是一個愛情童話,在生活中輕易不會發現,抑或從未發生過。但是,請注意:有時候,看一個俗套的愛情片,我們也可以哭出聲來。無論你我,都一樣。

說到這,忽然想起幾句話:生活是一場沒有綵排的現場直播。演成什麼樣都是自己擔當。演好了,皆大歡喜。演壞了,也不可以叫停,不可以重來,換個場景,換副扮相,甚至換一個角色,換一個劇組,接著前面的線索,還得往下演。在生命這出戲面前,你要演好自己的戲,又不能妨礙他人演戲。熒幕上的愛情,屏幕下的情愛,亦是如此。

有一種故事,是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有一種悲傷,是你的名字停留在我的過往。愛情如斯,不喜不悲,盡管流淚。

⑻ 看完《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電影覺得這部片怎麼樣

我認為這部電影很好,“愛情如果都可以解釋的清楚的話,世界上就不會有人因此而痛苦了。”這是看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的過程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可能正是因為愛情無法解釋,世間才有許多痴男怨女,為情所困,為愛所傷。

所以我無法理解這兩個人到底是怎麼了,一個親手把自己愛的人送到別人手裡,一個當著愛人的面,嫁給另一個路人甲。其實在愛你這件事情上,我從來無所畏懼,哪怕在生死面前,也不值一提,只想今生努力把自己最好的一切給你。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618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590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573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294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310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954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257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685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705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