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院線大片 » 2018年中國電影票房的總收入

2018年中國電影票房的總收入

發布時間: 2023-01-04 00:51:43

A. 電影業真的要火嗎

謝邀(網路中楚漢秀影視)

2018年國內院線總票房突破600億,國內市場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隨之而來的電影投資也開始被廣為關注。那麼究竟是哪些因素讓當下的電影投資如此火爆呢?


  • 國內電影市場高速增長

  • 據國家電影局數據表明,2018年全年電影總票房達60976億元,比前一年增長9.06%。其中,國產電影票房為378.97億元,占票房總額的62.15%。全年票房過億元影片82部,國產電影佔44部,2018年全年新增銀幕達9303塊,國內影院銀幕總數已達60079塊。

    ⑥ 周邊產品收益

    電影上映後,一般來說,如果很受觀眾歡迎,那麼片中的一些道具物品,甚至角色真人手辦等等,很快會出現在電商平台上,這些都屬於周邊產品。這部分產品的收益,同樣也是電影的收入來源,但這筆收入佔比極小,微乎其微。

    除此之外,一些參與電影投資的投資者,還有可能會得到電影製片方提供的一些額外福利,諸如你喜歡的明星簽名照,現場探班,片尾署名權等等。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通常情況下,一個院線電影的多重收益不會在一個項目中全部體現,這要看具體項目的認購合同規定

希望以上的解答對您有所幫助,最後祝願您生活幸福,距離財富自由,我們只差網路「中楚漢秀影視」

B. 票房是指觀看人數還是錢數達到多少億

票房是指錢數達到多少億。

電影票房(Box Office),原指電影院售票處,後引申為影院的放映收益或一部電影的影院放映收益情況。後來逐漸有公司專門統計電影的票房,給出更為明確和直觀的數據。

發展歷程

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559.11億元,比2016年增長13.5%。其中,國產影片票房301.4億元,占總票房的53.84%,以較大優勢保持了國產電影在中國電影市場的主導地位。

2018年12月31日,國家電影局發布的數據顯示,當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609.76億元,同比增長9.06%,城市院線觀影人次為17.16億,同比增長5.93%;國產電影總票房為378.97億元,同比增長25.89%,市場佔比為62.15%,比2017提高了8.31個百分點,市場主體地位更加穩固。

C. 天花板就在眼前,貓眼娛樂左顧右盼

作者 鄒舟



少了70億人民幣!至少從現在的賬面數字來看,押注貓眼 娛樂 不是一筆太劃算的投資。


2017年9月21日,在經歷過美團與光線兩位「王老闆」之後,這家中國最知名的在線電影票務及現場 娛樂 票務服務平台,迎來了最大牌的金主。10億人民幣外加旗下微影業務板塊注入,騰迅給出的估值是時已超過200億元人民幣。


更大的扶持其實不能用金錢來衡量——憑借戰略合作關系,馬化騰以QQ及微信名義賦予了其這一賽道唯一供應商的地位。



不過,從兩年後赴港上市首日即遭破發開始,資本市場似乎並不認同企鵝王國的判斷。截止2021年4月8日,貓眼 娛樂 收於13.58港元/股,不僅仍較14.8港元的發行價有8.25%的缺口,154.69億港元(約合130億元人民幣)的總市值,也較3年半前的樂觀相差甚遠。


估值的由來與疫情下的虧損


事實證明,「有殺錯冇放過」,誠不欺也。


3月30日,貓眼 娛樂 (01896.HK)發布了2020年的年報。貓眼去年全年營業收入共計13.66億元,同比下降68%。整體業績則由盈轉虧——全年凈虧損6.46億元。


2020年全球電影、 娛樂 產業受新冠疫情嚴重沖擊,僅中國內地影院就關閉了183天。盡管貓眼 娛樂 全年一直在努力降本增效,但仍然難敵大行業的不利影響。



然而更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中國在控制疫情上取得巨大成功,相關各版塊都出現報復性反彈。而隨著今年春節檔錄得78億破紀錄電影票房後,外界對於影視、院線及關聯上市公司業績轉為「看多」。也恰在2月16日港股牛年開市首日,貓眼 娛樂 全天大漲9.55%,盤中更觸及IPO以來的 歷史 高位——19.3港元。可惜,這僅僅是曇花一現,不足兩個月後,其股價再度回撤三成。


不妨再做一個對比:全球最大的 娛樂 全產業王者迪士尼,去年3月時股價一度下挫至79.07美元/股,然而至今年3月8日,已躍升至203.02美元/股,一年內升幅高達2.57倍。


同時,還必須注意當初騰訊介入時點的背景。2017年 2018年期間,鵝廠與阿里圍繞支付場景的爭奪已趨白熱化,從共享單車到線下零售,二者不斷跑馬圈地,在每一個可能的亞賽道上確立自身的絕對話語權。


以電影票務市場而言,從線下轉至線上自然是一次顛覆式革命,由此可以給出高估值。而不斷增長的影廳,以及不斷提升的觀影頻率,也屬於「加分項」。然而,無論是全年上映的電影數量,還是單張票價,都存在一個隱性的天花板。


在業內分析人士看來,騰訊所以甘當貓眼 娛樂 二股東,一方面源於其更講究影響力而不在意控制權的戰投風格所致,也是出於搭建自身 娛樂 全產業鏈的戰略考量。但更重要的,仍是基於「微信支付」的場景。這才是200億總估值的內在邏輯。


當然,按照貓眼 娛樂 人士的說法,「騰貓聯盟」是基於雙方在生態層面的深度結合,包括項目、產品、數據三個維度的打通,從而形成協同效應,最終形成閉環。


問題來了,騰訊在內容生產與用戶流量上其優勢過往幾年一直在不斷加強,而貓眼 娛樂 盡管在數據能力、營銷能力及宣發能力上堪稱同行翹楚,但仍屬於騰訊大生態環境下的某一個環節,固然吃重,但分層從屬角色無疑。也就是說,一旦失去「支付爭奪」這一加權,雙方所謂的「聯盟」因各自實力巨大差異已很難對等成立。


天花板就在眼前


面對財務表現和資本市場的雙重壓力,貓眼 娛樂 自然不甘就此沉淪。據悉,未來該公司有意夯實平台服務能力,豐富影片內容儲備,並加強對影視行業參與的廣度和深度。「貓爪模式」、「票務+內容」雙驅動,都是其應對之策。


貓眼 娛樂 管理層對公司的長遠發展一直持樂觀態度,但這種樂觀能持續多久?貓眼會實現「第二曲線」嗎?


貓眼的主要股東包括光線傳媒、騰訊控股、美團,可以說是含著金鑰匙出生。在在線票務領域,貓眼通過美團和微信支付入口兩大超級APP導流,市場份額穩居60%以上。不過,再想進一步攻佔淘票票的基本盤,卻並不容易。


業內人士分析稱,對於一家上市公司,投資者往往看中兩個因素:當前業績及未來成長空間。


而貓眼 娛樂 股價長期萎靡,偏偏就是在上述兩個方面同時「水逆」。


首先是經營業績不夠理想。在2019年上市之前的三年(2015年到2018年),貓眼 娛樂 年年虧損,年度虧損規模分別為12.97億元、5.08億元、0.75億元。盡管虧損逐年都有收窄,且在2019年一舉獲得4.27億的營業利潤,但是2020年,受到疫情影響,貓眼再度轉虧6.46億元。


其次便是抬頭可見的天花板。中國電影市場票房總收入2018年為606.98億元,2019年為641.48億元,2020年為203.11億元(受疫情影響)。依據權威測算,中國電影市場總票房收入未來按年增長只有5-10%,而貓眼憑借流量優勢,已經在整個在線票房市場占據了較大份額,除非盤子變大,否則未來在在線票務方面的增長已經缺少想像空間。


投資者普遍認為,貓眼當前的市值已充分反映了其在在線票務市場的地位。股價如果需要進一部增長,必須尋找到新的業務增長點。


貓爪模型和雙輪驅動


其實,貓眼 娛樂 的經營管理層對此早有充分的認識。


早在2019年7月,該公司即召開了「2019貓眼全文娛戰略升級發布會」,宣布徹底完成從票務平台向全文娛生態的進化。


恰是在此次會上,前大眾點評總裁和騰訊副總裁、貓眼 娛樂 CEO鄭志昊正式公布了貓眼全文娛「貓爪模型」。所謂貓爪模型,由貓眼全文娛票務平台、貓眼全文娛產品平台、貓眼全文娛數據平台、貓眼全文娛營銷平台及貓眼全文娛資金平台五大平台組成,服務於現場 娛樂 、短視頻、視頻、電影、文娛媒體、劇集、音樂、藝人KOL等全文娛產業鏈。上述模型如若成功,不僅從下游的票務端走向上游的產業鏈,貓眼還將從電影、演出延伸至音樂等更多領域。



盡管2020年再度陷入虧損,貓眼 娛樂 仍然在內容領域不斷加碼。在最新一份年報中,貓眼就提到「厚積薄發,深耕好內容」。據悉,2020年,該公司參與了多部電影和劇集類作品,其中2020年總票房收入超過10億元的電影中,貓眼參與了其中三部的出品和發行,包括:《我和我的家鄉》、《姜子牙》和《金剛川》;2021年,貓眼仍有豐富的片單儲備,除了已經上映的《你好,李煥英》,還有《1921》、《怒火·重案》、《中國醫生》、《涉過憤怒的海》、《明日戰記》、《不俗來客》等。


票房已逾53億的《你好,李煥英》,貓眼 娛樂 出任聯合出品方及主控發行方,也就此成為較重要的獲益方。事實上,牛年首日股價大漲,正是基於上述理由。


不過,「貓爪模型」在市場端發揮效力存在一定時間上的滯後性。同時,這也意味著貓眼將從「坐著賣票」變成「站著投錢」。雖然其在票務市場具備優勢且能轉化為部分投資頭寸,但也勢必加大財務支出。更重要的,電影市場人人靠「賭」,黑馬影片只屬於「個例」。作為眾多投資方中的一員,貓眼所獲收益相當有限。


對此,貓眼 娛樂 倒保持著清醒。該公司人士表示:「比起單個項目的成功,貓眼更重視的是可復用的能力沉澱。」


「三架馬車」蠶食貓眼蛋糕


在2020年,疫情雖然影響了線下票務市場,但是反而催生了雲首發業務。隨著寬頻和智能電視技術的發展,電影只在線上首發成為可能。現有技術條件下,觀眾足不出戶就可以享有4K(TV端)+杜比視界杜比全景聲的沉浸式影院級體驗。越來越多的優秀電影,有可能採用雲發行的模式,全線上發行,或者線上線下同步發行。這也給貓眼的最核心業務——票務帶來沖擊。


而另一個「盡在不言中」的挑戰,則是騰訊的態度。去年10月份,騰訊影業、新麗傳媒和閱文影視首次以整體影視生產體系對外亮相,成為騰訊和閱文深度布局影視業務、強化數字內容業務耦合的「三駕馬車」。雖然騰訊是貓眼 娛樂 的戰略股東之一,但前三位才是鵝廠的「親兵」。


資料顯示,騰訊影業由騰訊控股,占股54%;閱文由騰訊持股59%;新麗傳媒於2018年8月13日以155億人民幣被閱文收購,交易前新麗傳媒由騰訊控股,占股比例為53%。而騰訊在貓眼 娛樂 上的持股比例僅為16%,王長田的光線系才是其最大股東。



在這場「親疏有別」的同業競爭中,按照常理,騰訊肯定是優先考慮「自家孩子」的利益,畢竟貓眼 娛樂 的全 娛樂 概念與騰訊想做的全 娛樂 有很大相似性,馬化騰當然要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那麼,留給貓眼 娛樂 的機會和空間,還有多少?


不要低估騰訊的決斷力。去年因在對企業發展模式上不認同原管理層的做法,騰訊就空降了集團副總裁、騰訊影業首席執行官程武出任閱文集團首席執行官和執行董事,而平台與內容事業群副總裁侯曉楠,則出任閱文集團總裁和執行董事。


貓眼 娛樂 同樣面臨這些問題。現在,一切都需要它自身做選擇。


D. 票房破億的意思是收獲一億元嗎

可以理解成在中國買這部電影票的錢總和超過一億元。2018年,中國電影保持多年來的增長態勢,全年共生產故事影片902部,全國票房首破600億元,達到60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9.06%,實現票房新高。

國產影片票房378.97億元,市場佔比62.15%。城市院線觀影總人次17.16億。新增銀幕9303塊,全國銀幕總數達到60079塊,穩居世界首位。

具體情況

2018年,國產影片質量不斷提升,得到了觀眾和市場的進一步認可。全年電影票房前4名均為國產影片。票房之外,這些影片也贏得了觀眾的好口碑。《紅海行動》樹立了軍事大片的新標桿,《唐人街探案2》在「懸疑+喜劇」的新道路上再進一步,《我不是葯神》在現實題材開拓上取得了突破。

由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聯合藝恩咨詢開展的「中國電影觀眾滿意度調查」顯示,觀眾對2018年國產電影的滿意度總體處在滿意區間,春節檔滿意度得分為歷次春節檔調查的最高分。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2018年中國電影票房首破600億元

E. 2018年票房排名

10、2015年上映的烏爾善導演拍攝的冒險類動作電影《尋龍訣》,總票房為16.79億人民幣。

9、2017年上映的唐季禮導演拍攝的喜劇電影《功夫瑜伽》,總票房為17.53億人民幣。

8、2017年上映的田羽生導演拍攝的都市愛情電影《前任3:再見前任》,總票房為19.26億人民幣。

7、2017年上映的宋陽和張吃魚聯合導演的喜劇電影《羞羞的鐵拳》,總票房為21.9億人民幣。

6、2018年上映的由許誠毅導演拍攝的奇幻喜劇電影《捉妖記2》,總票房為22.19億人民幣。

5、2015年上映的同樣由許誠毅導演拍攝的奇幻喜劇電影《捉妖記》,總票房為24.4億人民幣。

4、2018年上映的由陳思成導演拍攝的懸疑喜劇電影《唐人街探案2》,總票房為33.71億人民幣。

3、2016年上映的由周星馳導演來拍攝的奇幻愛情電影《美人魚》,總票房為33.9億人民幣。

2、2018年上映的由林超賢導演拍攝的戰爭動作電影《紅海行動》,總票房為36.19億人民幣。

1、2017年上映的由吳京導演拍攝的戰爭動作電影《戰狼2》,總票房為56.31億人民幣。這部電影也是到目前為止

F. 2018年暑期檔電影總票房是多少

根據國家電影局提供的數據,2018年暑期檔(6月1日-8月31日),全國電影票房173.99億,較去年的163億增長6.74%。137部上映影片中有24部過億,其中5部影片超過10億。暑期檔的票房冠軍為《我不是葯神》(30.98億),該片也是內地市場第5部票房過30億的影片。

如果說去年的暑期檔是一片獨大,那麼,今年則是雙雄爭霸、百花齊放,票房分布更為均衡。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今年的暑期檔市場更加趨於理性、健康。

另一個有力證明是,口碑對於影片的票房影響越來越顯著,大明星、大IP已經不是觀眾最為看重的。《我不是葯神》就是最好的例子,9.0的網路評分在國產片中幾乎是最高評價了,社交媒體的口口相傳則直接將該片推向暑期檔冠軍寶座。《愛情公寓》則是最佳反面教材,影片上映首日就突破3億票房,卻因為「「掛羊頭賣狗肉」的營銷招數導致口碑嚴重跳水,最終票房僅停留在5.5億。

G. 電影票房破多少億才算厲害

當下來說,十幾億票房只能說平常,20多億說不錯,30多億就是高票房,40億之上就是爆片。

電影業中,票房已經成為衡量一部電影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標之一,可以用觀眾人數或門票收入來計算,一般直接用來衡量一部電影的熱播程度。

發展歷程

2018年12月31日,國家電影局晚發布的數據顯示,當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609.76億元,同比增長9.06%,城市院線觀影人次為17.16億,同比增長5.93%;國產電影總票房為378.97億元,同比增長25.89%,市場佔比為62.15%,比2017年提高了8.31個百分點,市場主體地位更加穩固。

2018年,中國電影繼續保持向上向好的發展態勢,全年共生產電影故事片902部,動畫電影51部,科教電影61部,紀錄電影57部,特種電影11部,總計1082部;全年票房過億元影片82部,其中國產電影44部;全國銀幕總數達到60079塊,其中2018年新增9303塊。

2019年,中國電影票房突破642億元,較2018年同期增長5.4%,其中,中國國產電影總票房411.75億元,同比增長8.65%,市場佔比64.07%;城市院線觀影人次17.27億。2019年新增銀幕9708塊,全中國銀幕總數達到69787塊。2021年2月份中國電影票房122.65億元,創造了全球單月市場票房紀錄。

截至2021年10月10日15時13分34秒,中國內地電影市場2021年度總票房(含預售)突破400億元(人民幣,下同),總觀影人次達9.88億,總場次9854.41萬場。

H. 大數據:2018年,衡陽電影票房首次突破一億

根據國家電影局數據,2018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609.76億元,比上年559.11億元增長9.06%,中國電影邁入600億新時代。這說明人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好, 娛樂 方式也變得多姿多彩起來,在閑暇時間電影院已經成為大眾常去消費的地方之一。

在衡陽,也有不少愛看電影的「影迷」。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2018年衡陽電影院貢獻了1.28億(含服務費,下同),比2017年0.9875億元票房,同比增長了29.66%。觀影人次達381.8萬人次,比2017年的315.2萬人次增長21.13%。票房總額和觀影人次位居湖南省第三名,僅次於長沙(8.66億)和株洲(1.46億)。

去年衡陽票房突破1.2億,人均花16元觀影

去年衡陽票房首次突破了一億,達到了12804.8萬元,比2017年9875.6萬,同比增長了29.66%。也就是說800萬衡陽人去年平均每人花了16元看電影(去年這一數值為11.56元,同比增加38.4%)。

隨著觀影人次的增加,新電影院也如「雨後春筍」。2018年新開了6家影院,分別是縱橫國際影城水岸新城店、融冠環球影城、耒陽橫店電影院、星美國際影商城崇尚店、衡南誠豐影城、MC全景聲影城金鍾時代城店。全市影院目前已達到了34家。

從2018年市區新影院分布的情況來看,這些影院基本沒有選擇人口聚集的老城區,反多選擇大型小區或新商業區附近,越來越「社區化」。這些影院一般規模不大,但觀影環境較好,票價較為實惠,周邊有停車場、餐飲店等完善設施,如融冠環球影城、縱橫國際影城等。

還有不少新影院設於縣市區,如今耒陽市、祁東縣、常寧市、衡陽縣、衡南縣等縣市區都有了自己的影院,居民在家門口就能觀影,實在太棒了!

觀影人次達到381.8萬人次,近半衡陽人走進過影院

去年衡陽影院觀影人次達到了381.8萬人次,比2018年的315.2萬人次增長21.13%。從數據上可以看出雁城百姓越來越愛看電影了。

其中,萬達影城(萬達廣場店)以2286.6萬的票房,和55.5萬觀影人次,成為衡陽影院票房冠軍;去年的榜首的金逸IMAX影城則以1018.5萬票房,29萬觀影人次屈居第二;第三名是萬達影城(萬象城店),票房857.9萬,觀影人次24.5萬。耒陽橫店電影城和銀星國際影城分居第四和第五。

衡陽影院觀影人次前五名和票房前五名基本一致,從影院所在位置可以看出喜歡看電影的衡陽觀眾多集中,在蒸湘區、高新區、雁峰區、石鼓區和耒陽市。值得一提的是,萬達影城(萬達廣場店)以平均每場24人次的上座率,高居上座率榜首,所以想在該影院選個好位置看一場電影的觀眾,一定要記得提前購票。

2018年,衡陽平均票價相比去年略有提升,一張電影票的價格在30元左右。全衡陽電影院里電影票均價最貴的是萬達影城(萬達廣場店),去那看一場電影平均要花41.1元,比均價最低的MC全景聲影城金鍾時代城店(25.6元)足足貴了60.55%,但該影院憑著高大上的觀影環境和完善的配套設施(停車場、餐飲店、兒童游樂設施、超市等)成為「最大贏家」,選擇去該影院的觀眾絡繹不絕。

衡陽票房前十影片七部國產,賀歲檔獨占前三甲

2018年大年三十到正月初六,僅6天時間,衡陽觀影人就貢獻了1495.2萬元票房,觀影人次也達35.86萬人次,看賀歲電影成為衡陽人「新年俗」。

賀歲三部國產大片《唐人街探案2》、《紅海行動》和《捉妖記2》大獲全勝,2018年衡陽最愛的影片前三甲均來自賀歲檔。其中,集懸疑、偵探、動作、喜劇、冒險元素於一身的《唐人街探案2》以1024.5萬的票房成績成為2018年衡陽人最愛看的電影。熱血反恐大片《紅海行動》票房豪取980.8萬,成為「小王」。奇幻大作《捉妖記2》,則以679.2萬票房搶占第三。

第四名是叫好叫座的《我不是葯神》,票房621.9萬;第五名是爆笑喜劇《西虹市首富》,票房474萬;第六名是漫威出品《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票房434.4萬;第七名是催淚喜劇《前任:再見前任》,票房385.5萬;第八名是超級英雄《毒液:致命守護者》,票房363萬;第九名是青春文藝片《後來的我們》,票房348.7萬;第十名是DC的翻身之仗《海王》,票房332.6萬。

2018年,衡陽影院上映了200多部電影,其中前十部影片票房的總額為5644.6萬元,占總票房的44%(去年這一數值為38%)。

未來口碑或是影片「靈葯」,環境決定影院發展

「從觀眾的年齡層來看,20至30歲的人群是衡陽市觀影的『主力軍』,占觀影總人數的70%以上。」縱橫國際影城水岸新城店負責人唐戩介紹,隨著衡陽經濟的發展和人們消費觀念的改變,現在觀影人群越來越年輕化,他們對票片的質量和觀影的環境有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唐戩認為,從十大衡陽人最喜歡的影片來看,絕大多數影片都是大製作和廣受好評的「口碑佳作」,這說明好評大作更符合衡陽人的口味,尤其是國產大片,因為文化、語言、價值觀等更符合衡陽觀眾,備受影迷青睞。

縱觀2018年電影有「爆款」,有「新星」,有「黑馬」,當然也少不了爛片,但爛片在衡陽票房幾乎沒一個有「好下場」。因為現在社交網路已經融入年輕觀眾生活圈,微博、朋友圈、購票軟體、豆瓣等對影片的評分和看法,都會影響觀眾的選擇,使他們的審美提高。於是,口碑成了決定電影票房成敗的重要因素之一。

另一方面,中國電影市場大體上還保持著蓬勃發展的勢頭,票房在逐年提高,影城也越來越多。隨著影城增多,各家影城分到的蛋糕也越小。唐戩表示,以前影院主要靠優惠的票價吸引觀眾,但未來決定影院人氣的關鍵因素或將是地理位置和配套設施。只要基礎設施、設備跟得上,觀影者定會青睞有加。而影院設計效果、專業標準的設備、專業的服務都是未來影院競爭力的體現。

「近年來,國家大力倡導文化產業化,尤其是對電影產業化發展提供諸多政策支持。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市民文化程度和觀影鑒賞能力的提升,今後衡陽影院的環境會越來越好,市民觀影會越來越方便,電影票房成績也會屢創新高。」唐戩說。

責編:魏臻臻

三審:李少華

I. 2018年春節收入最高票房的電影是哪部

在2018年春節檔,內地影市的各項票房紀錄迎來了一次全面刷新。短短七天內,內地電影市場共報收票房56.5億,大幅刷新去年春節檔創造的33.8億的票房紀錄,增幅達67%。
其中排名如下(春節七天排名):
唐人街18.9億(第一)
捉妖記2票房17億(第二)
紅海行動11.9億(第三)
西遊記女兒國6億
另外,加上春節後的票房,各電影排名如下(春節到下線為止):
紅海36億(第一)
唐人街34億(第二)
捉妖記22億
西遊記女兒國7億

J. 2018年電影票房排行榜是怎樣的

2018年電影票房排行榜依次為:《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我不是葯神》、《西虹市首富》、《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捉妖記2》、《毒液:致命守護者》、《海王》、《侏羅紀世界2》、《前任3:再見前任》。

相比《戰狼2》的個人英雄主義,《紅海行動》更講求團隊合作,張譯、海清、黃景瑜、杜江、蔣璐霞在片中的形象個個都很精彩和飽滿,雖然拍戲時他們太苦了,尤其蔣璐霞受壓力和艱苦條件的影響整整10月都沒來大姨媽,但作為演員來講,一生能擁有這樣一部優秀的作品也是一件很值得驕傲的事。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620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594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577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297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312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957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260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688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708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