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州縣電影城
『壹』 大新縣簡介及詳細資料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地處雲貴高原南緣,縣境地形北高南略低,山嶺間形成許多小盆地。縣出露地層有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和第四系。寒武系和下泥盆系以及下石炭系為矽質、砂質、泥質夾灰質岩相,構成土山和丘陵地,約佔全縣總面積的20%,是林業發展區。上泥盆系和上石炭系及二迭系為灰質岩相,構成峰叢、峰林和弧峰地形,約佔全縣總面積的25%。第四系由粘土、亞粘土、亞砂土或碎屑岩組成,發育於溶蝕小平原和圓窪地、槽谷地中,約佔全縣總面積的25%,是主要耕作區,面積較大的有雷平、桃城和全茗溶蝕小平原。
大新縣地貌分別從西北和東北角向南伸展,北高、南略低,呈東西長、南北窄,形似蹲獅(東頭西尾,北背南腳)。縣東面有小明山山脈,從東向西和西南傾斜,山脈延至龍門、昌明、 福隆、欖圩四鄉邊緣,;縣北面亦屬西大明山山脈,是西側山體,由東向西蜿蜒在桃城、全茗、新振、那嶺四鄉鎮邊緣,;縣西面及西北面山脈面積97平方公里, 山體連綿在縣西、西北方向的下雷,碩龍兩鄉境內;縣南面有一片丘陵山體,卧伏在東南面雷平鎮的車站、新立村,振興鄉的懷義,懷陽村和欖圩鄉的仁合村境內, 低丘起伏重疊,;縣中部、東北部、西南部為石灰岩石山構成的山峰林,中部地勢由北向東傾斜,西南部地勢由西向東南傾斜。
氣候特徵
亞熱帶季風氣候,冬春微寒,夏季炎熱,秋季涼爽,夏季雨量較多,有時出現汛期,秋、冬、春三季降雨量較少,無霜期長達341天。年平均氣溫21.3攝氏度。年平均日照時數1597小時,年平均陣雨量1362毫米。
歷史沿革
在郡縣建置以前,屬駱越地;秦屬象郡。公元前76年象郡廢。
漢屬鬱林郡臨塵縣地,三國屬鬱林郡臨浦縣地,東晉、宋、齊、梁、陳屬晉興郡,隋屬鬱林郡。
唐屬邕管,始建五個州,即西原州(今下雷)、波州(今安平)、萬承(形)州(今龍門)、養利州(今桃城)、思誠州(今恩城)。
五代十國屬宜州,西原州改為羅和峒。
宋以後屬邕管,羅和峒改為下雷州,增設太平、全茗、茗盈三州,波州改為安平州:全縣定型為下雷、太平、安平、萬承、養利、恩城、全茗、茗盈八個州,屬左江道,元屬太平路(下雷屬鎮安路) ,明屬左江道太平府(下雷屬鎮安府) 。
清屬太平思順道太平府。
1929年前養利縣先屬左江道,後屬廣西省龍州專區。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養利、雷平、萬承縣屬龍州專區;1951年屬崇左專區,1952年屬邕寧專區;1952年12月屬桂西壯族自治區;1956年屬桂西壯族自治州;1958年廢州復設邕寧專區屬邕寧專區; 同年7年邕寧專區改名南寧專區後,屬南寧專區;1970年南寧專區又改為南寧地區後,即屬南寧地區至今。
行政區劃
行政區劃一覽表(2003年數據)縣轄行政單位
轄區
桃城鎮
新城、新振、桃源3個社區;北三、黎明、松洞、社隆、寶賢、愛國、新華、萬禮、寶新、大嶺、德立11個行政村。
全茗鎮
全茗社區;政教、頓周、上湖、靈熬、上馬、喬苗、配偶7個行政村。
雷平鎮
太平社區;中軍、公益、新益、後益、車站、左安、品現、三倫、新立、安平、安民、上利、那岸、振興、共和、新貴、欽聯、布龍、懷義、懷陽、懷仁、懷禮22個行政村。
碩龍鎮
碩龍社區;隘江、禮賢、德天、巷口、義顯、義寧、門村、岩應、念典9個行政村。
下雷鎮
下雷社區;仁惠、仁愛、仁益、信隆、吉門、志興、新豐7個行政村。
五山鄉
天水社區;三合、文化、溫新、文應、其山、賓山、盤山、聯山8個行政村。
龍門鄉
龍門社區;武安、寶山、三聯、西寧、上育、苦丁、文明7個行政村。
昌明鄉
昌明社區;奉備、五榕、仁化、良泮、新民、良黨、東風7個行政村。
福隆鄉
福隆社區;中山、五兆、平良、歐陽、營旺5個行政村。
那嶺鄉
那嶺社區;好勝、那信、巴伏、那廉、那義、五一、巴蘭、隴玉、龍賀9個行政村。
恩城鄉
恩城社區;維新、陸榜、新合、新圩、如龍、護國、和平7個行政村。
欖圩鄉
欖圩社區;武姜、先力、先明、康譚、岜光、新球、新排、那遵、正隆、新吉、上吉、榮圩、仁合、康合14個行政村。
寶圩鄉
寶圩社區;寶西、板價、板六、尚藝、景陽5個行政村。
堪圩鄉
堪圩社區;民六、蘆山、拔浪、民智、明仕、謹湯6個行政村。
土湖鄉
土湖社區;志剛、三湖、新湖、新育、信孚5個行政村。
資源
花類有玫瑰花、野玫瑰、野牡丹、野菊花、桃金娘等。 葯材類有金銀花、刺角、射干、佛手、千層紙等。以土茯苓,金錢草,金銀花等三種資源較豐富。林木類有松、杉、槐木、金絲李、苦楝、香椿等。草類有茅草、蘆葦、蕨、巴芒、龍須草、黃背草、狗尾草、野枯草、竹節草、割雞芒、鐵芒箕、纖毛鴨嘴草、斷腸草等。
鳥類有山雞、水雞、鷓鴣、麻雀、大山雀等。獸類有靈貓、野貓、金貓、雲豹、狐狸、山豬、虎、飛虎、等。爬行類有穿山甲 、蟒、山萬蛇、吹風蛇等。蟲類有蜜蜂、黃蜂、黑蜂等。水產類有鱉、鯉魚、鰱魚、鯪魚、鯽魚、鯰魚等。
年產鮮果1000萬公斤、面積2466.66公頃的龍眼果樹林。是全國六大龍眼基地之一,素有"龍眼之鄉"的美稱。
旅遊
連山(現名紅山)九十九峰,坐落於雷平鎮與振興鄉境內,距縣城約40公里,海拔483米,是罕見的天然奇景之一 。
大象峰坐落於福隆鄉 *** 所在地之西,距縣城約40公里,高約250米,從東遠眺近視,皆形如大象,身子肥大,長鼻低頭,宛如覓食。
金印奇峰位於縣城西面的桃城河右岸,距縣城1公里。奇峰屹立於一片開闊的草坪上,形如金印把子。
寶賢峰林距縣城4公里,坐落城西的寶賢村寶賢屯,數十座小山峰屹立於土嶺坡上。
金獅峰位於縣城東南5公里處的公路邊,頂屹立著高約100米的獨峰, 峰頂卧著一塊巧石頭,從西看似青蛙,攀上左側山腰觀望則如小獅,古人稱之為"雲霞千丈峰",是原養利縣十景之一。
玉泉原名麻泉,位於雷平鎮 *** 所在地的後背山腳下,距縣城約30公里。水自石縫流出,終年不斷,清澈無色。
德天瀑布位於碩龍鄉德天村與越南接壤的浦湯島下,距縣城78公里。 瀑布從40米高、 100多米寬的石崖傾瀉而下,形成三層天然瀑布。
沙屯瀑布位於碩龍鄉碩龍村沙屯的歸春河段上,距縣城約50公里,河水從10米高的河段瀉下,水下是四級矮坡,級間差2-3米左右。
恩城野生珍貴動物自然保護區位於縣境南面的恩城鄉護國村,距縣城33公里。總面積約32萬畝(內有林面積34000多畝,森林蓄積量51000立方米)。
人口
大新縣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有人口數) ,1949年為57.7人,1982年為113人,1985年為118人。據1982年6月31日零時止的人口普查統計, 全縣312173人中,壯族302172人,漢族8576人, 苗族895人,瑤族137人,侗族9人,仫佬族3人,回族15人,彝族8人,水家族35人,京族4人,其他民族29人。
境內聚居著壯、瑤、苗、水等少數民族,2009年末人口37.28萬,其中壯族人口占總人口98%。
政治
主要領導一覽表1縣委
書 記
趙 麗
副書記
黃巧,孫國梁
常 委
秦長川,許家愷,師小玲,姚奕文,農鵬輝,農志夫,何群先,趙澤海,黃澤權(掛職)
主要領導一覽表2縣 ***
縣 長
黃 巧
副縣長
許家愷,師小玲,黃澤權(掛職),農藝梅,黃繼傑,黃紹西,呂雄,詹志宇(掛職)
社會
文化教育
民國時期,養利、雷平、萬承縣府設文教科、教務委員會,提倡公民道德教育等, 興辦國小。 至民國三十四年(公元1945),全縣在校的中學生僅200多人,小學生15361人,全縣人口中大多數是文盲。
大新縣的文化事業不斷發展,1991年全縣已有電影院4座、影劇院1座,共有2800多個座位;縣文化館有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的大樓。縣圖書館建築面積有1012平方米的大樓,藏書共6.2萬冊。完全中學3所,普通中學23所,國小153所,1991年在校生總計54416人,專任教師2179人。2001年在校生總計43200人,全縣有教師專業技術人員3458人,國小入學率為99.02%,普及率為98.64%,鞏固率為99.42%,畢業率為94.59%。1977年恢復升學考試以來,至1991年全縣共向大中專院校輸送學生874名。
2011年累計投入2.4億元,實施了中國小基礎設施、職業教育攻堅、農村中國小校危房改造等教育項目建設,"兩基"攻堅工作通過國家評估驗收,大新中學被評為"自治區示範性普通高中"。
體育衛生
清代以前,本縣民間體育活動局限於踢毽、武術、舞獅子、舞龍等。民國期間,擴大到球類、田徑、體操,中國小開設了體育課,但無專門機構,無正常經費,無正規場地。縣內現有田徑場2個,籃球場5個,游泳場1個,水池深2.5米。1991年舉重項目獲自治區級比賽 12枚金牌,游泳項目獲銅牌 1枚。
大新縣衛生設施日臻完善,有縣人民醫院、民族中醫院、皮防醫院、衛生防疫站、婦幼保健所用各鄉鎮衛生院等國營醫療衛生機構共41個。2001年全縣共有醫務人員673人,其中醫生339人,病床551張。全縣145個行政村,村村建立有衛生所(室)。
至2011年累計投入7329萬元加快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和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全面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農民參合率達94.61%;實施醫療惠民救助,民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五年來沒有發生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經濟
綜合實力
地區生產總值由2005年的22.33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56.05億元,年均增長14.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由6.95億元增加到45.1億元,年均增長46.2%;財政收入由2.51億元增加到7.128億元,年均增長23%。地區生產總值連續5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平均增速高於全區、全市增長水平。
農業
1953年大新縣人民 *** 成立農業科,1959年成立農林水利局,1963年成立農業局,1973一1976年在縣革委生產指揮組下設農業生產辦公室,1976年恢復農業局至今。1983年推行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業生產得到較快發展, 糧食總產量達到23994萬斤,平均畝產308斤,農業人口平均有糧804斤,1985年雖然因災減產,糧食產量仍達到21477萬斤,比1949年增1.89倍,比1978年增長6.8%。
農業是大新縣的經濟基礎,主要是以糧、林、牧、副、漁五業為主體。糧食生產有水稻、玉米、豆類、紅薯等。1991年農業總產值24126萬元,比1978年增長3.98倍;糧食總產量10298萬公斤,比1978年增長2%,人均產糧328公斤。
至2011年,五年累計投入支農經費1.8億元,農林牧漁總產值累計完成87.32億元,年均增長14%。全縣糧食總產量年均穩定在10萬噸以上;甘蔗、水果、苦丁茶、劍麻等特色農業穩步發展。推進畜牧業規模養殖,建成了雷平安平等7個牛品改肉牛養殖示範小區和雷平永俊、桃城利農養豬場等58個養殖基地。涌現出雷平霞山、恩城岜隆、桃城價屯、堪圩弄朋等一批在全區、全市具有影響力的新農村示範點。
工業
民國時期,沒有工廠,1950年工業開始起步,1953一1957年,制訂和執行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畫,建起化工、印刷、響水電站、錳礦等11個廠礦。1957年工業總產值336萬元,比1953年增長97.96%。1958年,興辦了農械廠、化肥廠、酒廠、中軍潭水電站,1966-1976年,辦起了氮肥廠、糖廠、造紙廠(輕化廠)、那岸電站等。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1980年全縣工業總產值3267萬元,比1978年增長0.3%。1985年, 全縣工業總產值達5010萬元, 比上年增長16.9%, 實現利潤282.84萬元, 比上年增長79.5%。總產值比1949年增54.5倍,比1978年增長53.44%,利潤也比1978年增4.12倍。
1991年全縣有鄉鎮企業6113個,從業人員1198.人,總收入3078萬元,比1978年增長15倍,實現利潤369萬元,比1978年增長8.2倍。
2002年上半年工業總產值完成23683.1萬元,占年計畫產值 79.75%,比2001年同期 9131萬元,增長 159.37%。
2010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實現57億元,是2005年的2.2倍,年均增長17%,工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26.89%。錳加工業產值完成41億元,是2005年的3.35倍,占工業總產值的71.3%,成為全區最大的錳礦加工生產基地;電力裝機容量5.2萬千瓦,年發電量2.48億千瓦時,產值4.1億元,是2005年的3倍。
交通
大新縣的交通不斷發展。1991年縣全縣境內公路有568.9公里,貨運汽車446輛,其中個體232輛;客運83輛,其中個體49輛;2002年初,境內公路總長718公里,其中省道157.3公里。年客運量323.7萬人次,年貨運量453萬噸。全部鄉鎮和98.6%的村委會通汽車。
至2011年,累計投資4.36億元建成了大新至崇左二級公路、雷平至下雷二級公路(一期工程)等一批道路,全縣在養公路里程由2005年的766公里增加到2010年的933公里,實現鄉鄉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目標。投入6725萬元建成屯級道路375條共1273.5公里。
特產
桂圓肉:桂圓肉是大新縣較大宗的土特產品,年產100萬公斤,遠銷日本、東南亞等地。
苦丁茶:苦丁茶是大新縣比較名貴的土特產品,全縣僅有陳年老樹5棵,年產60至70公斤。
桂圓蛤蚧口服液:大新縣食品飲料廠於1987年在自治區中醫葯研究所協作幫助下,用蛤蚧、桂圓肉提煉精製而成的桂圓蛤蚧口服液,經南寧地區科委鑒定屬全區首創產品,1991年獲自治區科技進步金杯獎,1992年獲全國婦女兒童精品博覽會金杯獎。
文物古跡
大新縣歷史悠久,解放以來收集和挖掘文物 32處近百件,較著名的有新石器時代巨猿化石、肩石斧、雙肩石鏟、單肩石鏟、三足陶罐、陶釜、大石鏟等8件。1953年在欖圩鄉正隆村那隆屯牛睡山黑洞中發現了 3 顆巨猿牙齒化石,這是世界上第一次從原生堆積中發現巨猿化石和共生動物群。還在欖圩鄉新球村逐標屯歌壽岩發現的三足陶罐,現存廣西博物館內。古代遺址有桃城古跡、恩城畫廊、雲門紫洞、全茗畫岩和會仙岩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歌壽岩(古文化遺址)、窮斗山摩崖造象(明)、靖邊城炮台(清)、廟山岩洞葬(宋-明)、正隆巨猿化石等。
著名人物
烈士
農秀(1926-1948),壯族,雷平鎮太平街人, *** 黨員,是開辟雷平縣游擊根據地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民國三十七年三月,在寶圩戰斗中光榮犧牲。
農輝興(1957-1979),壯族,欖圩鄉康潭村內市屯人, *** 黨員。1977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79年2月,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光榮犧牲,中央軍委授予"戰斗英雄"榮譽稱號。
戴志敏(1959-1979),湖南省桃源縣人,1976年畢業於桃源縣龍潭中學,1979年1月4日,在本縣太平公社公益大隊與左安大隊交界的黑水河段中,為搶救落水壯族兒童和戰友而光榮犧牲。
黃昆庭(1890-1931),原名黃仁振,壯族,雷平鎮車站村板盆屯人。曾任雷平縣太平鄉農民協會主席,並曾任農民自衛軍雷平縣大隊長。1931年9月28日,黃昆庭在龍州北門飛機場英勇就義。解放後,縣人民 *** 追認黃昆庭為革命烈士。
農西(1922-1950),原名農紹景,壯族,寶圩鄉拔浪村人,曾任 *** 同正縣工委副書記。1950年2月16日,被土匪殺害。
李貴才(1917-1949),壯族,養利縣天寶鄉(今屬新振鄉)寶新村逐欽屯人, *** 員,歷任武工隊指導員。游擊隊連指導員。1949年6月11日在八萬橋戰斗中犧牲。
名人簡錄
梁明倫(1887-1952),壯族,雷平鎮太平街人。清朝秀才,後在太平府師范學堂肄業,龍州邊防法政學堂肄業。 曾任鎮結司法、太平府彈壓官、梧州白馬稅務分局長,民國元年(1912)任廣西省臨時參議員,十八年九月至十九年一月,受俞作豫委任為雷平縣長。
馬鎮武(1887-1931),又名馬權烈,壯族,全茗鄉全茗街人。民國初年(1912),在南寧講武堂受訓畢業後,在廣西陸榮廷部任連長等職。滇軍入廣西時,轉到滇軍唐繼堯部任連長。
趙煥瑛 (1905-1932) ,壯族,那嶺鄉板潤屯人。民國十九年二月,養利縣革命委員會(蘇維埃 *** )成立,趙被選為委員兼管財務。
農高田(1896-1980),原名農世興,人稱農大,壯族,下雷鄉下雷村弄密屯人。民國十七年(1928)農歷正月初三,農大在靖西縣化峒鄉以結盟形式組織農民自衛軍。
何紹貞(1880-1936),原名何少征,字瑞麒,族名盤如。壯族,原籍萬承州昌明街人,清光緒二十年(1894)在龍州將弁學校學習,後到北平講武堂受訓,畢業後在桂林陸軍國小任炮科教官,後調任桂軍炮兵營長。
馮飛龍(1883-1949),原名馮顯光,壯族,欖圩鄉先力村小偶屯人。曾任養利縣團務總局局長、縣長、七縣游擊司令(紅八軍委任)、國民革命軍鎮南第一路司令、第四集團軍第五路總司令部上校參議、龍州區民團指揮部副指揮官、廣西省保全司令部參議等職。
李少鶴(1890-1951)原名李章,壯族,雷平鎮安平村人,南寧講武堂畢業。民國十二年(1923)一月至十五年,任安平州彈壓官。民國十九年(1930)二月至二十一年五月,任雷平縣長。
『貳』 有關於龍的地名有哪些【拜託了】
1、省級:黑龍江省;
2、地級:福建省龍岩市;
3、縣級市:
龍井市、和龍市(都在吉林延邊州),
龍泉市(浙江麗水市),
龍海市(福建漳州市),
龍口市(山東煙台市);
4、縣:
青龍、盧龍(都在河北秦皇島市),
龍江(黑龍江齊齊哈爾市),
龍游(浙江衢州市),
龍南(江西贛州市),
龍山(湖南湘西州),
龍門(廣東惠州市),
龍川(廣東河源市),
龍勝(廣西桂林市),
龍州(廣西崇左市),
九龍、新龍(都在四川甘孜州),
安龍(貴州黔西南州),
龍里(貴州黔南州),
馬龍(雲南曲靖市),
龍陵(雲南保山市),
玉龍(雲南麗江市),
雲龍(雲南大理州),
堆龍德慶(西藏拉薩市),
黃龍(陝西延安市);
5、區:
龍城、龍港、龍潭、龍山、龍鳳、雲龍、龍灣、龍文、龍亭、洛龍、石龍、龍泉驛、九龍坡……等等
6、鄉鎮級以下,更是舉不勝舉了。
『叄』 從龍華坐什麼車可以到龍崗橫崗六約龍州百貨
說龍
「龍」,通常解釋為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異動物,長形似蟒、鱗片鹿角、張牙舞爪、能上天入水、興雲降雨。在生物學上「龍」指遠古代一些巨大的爬行動物,如恐龍、翼手龍、劍龍、魚龍等,我國至今許多地方都有恐龍化石發現,特別是1993年我國河南西部的西峽縣發現了大批恐龍蛋化石。
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龍,又是一個吉祥美好的文字。古往今來,「龍」在中國文化中,在中國人心目中,有著十分崇高的地位和深遠的影響。中國是龍的國度,中國人喜愛龍,崇敬龍,和龍有不解之緣,於是,各種事物都和龍有千絲萬縷的聯系。「龍」是中國人屬相十二生肖之一,也是中國人姓氏之一。人們用「龍」來命名,包括人名地名物名山川河流名勝古跡。龍是中國人名中的熱門字,比如古代的青天包龍圖、廉吏於成龍,當代的李小龍、成龍。人們以帶有「龍」字的成語或典故來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豐富內涵,與龍相關的人文地理傳說故事詩詞文章節慶習俗也浩瀚煙海,
封建時代「龍」用作帝王的象徵,皇帝自詡為「真龍天子」,帝王使用的東西也以「龍」冠名。百姓眼裡,「龍」是神的化身,百姓們希望自己的兒孫也能成「龍」,有「望子成龍」之說。衣有龍袍、龍冠,食有龍蝦、龍眼,建築有龍宮、龍亭,行有龍舟、龍車,動物有龍馬、龍蚤、龍蝦、地龍,動物化石有恐龍、恐龍蛋、龍骨,植物有龍葵、龍舌蘭、龍須草、龍須菜、龍柏、龍爪槐,食物龍須糖、龍須面,葯品有龍膽紫,電影有龍須溝,自然界有龍卷風,得意的女婿叫乘龍,功名成就叫登龍門,水車叫龍骨水車,吊車有龍門吊,地理先生講龍脈,截水用具叫龍頭。傳說鯉魚成龍必須跳龍門。小白龍過江是石家莊市中華飯庄的傳統菜餚。連講故事都被稱為擺龍門陣……。 「龍」的概念貫穿於整個中國的歷史與文化之中。
我國各地以龍命名的地名浩若繁星,據說光是帶龍字的較大地名即有700多處,其實這個數字顯然是太保守了。龍江、龍山、龍泉、龍潭、龍洞、龍橋,幾乎每個省區都有。省級有黑龍江省。僅現有縣級以上行政區中帶龍字的地名就有46個,占總樣本數的1.4%以上。其中第一個字為龍的有28個,計:龍安區 [豫]安陽市 2002年設立、龍城區 [遼]朝陽市 、龍川縣 [粵]河源市 、龍鳳區 [黑]大慶市 、龍崗區 [粵]深圳市、 龍港區 [遼]葫蘆島市、 龍海市 [閩]漳州市 、龍湖區 [粵]汕頭市、 龍華區 [瓊]海口市 2002年設立、 龍江縣 [黑]齊齊哈爾市、 龍井市 [吉]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龍口市 [魯]煙台市、 龍里縣 [貴]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龍陵縣 [雲]保山市、 龍馬潭區 [川]瀘州市、 龍門縣 [粵]惠州市 、龍南縣 [贛]贛州市 、龍泉市 [浙]麗水市、 龍泉驛區 [川]成都市 、龍沙區 [黑]齊齊哈爾市 、龍山區 [吉]遼源市 、龍山縣 [湘]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龍勝各族自治縣 [桂]桂林市 、龍潭區 [吉]吉林市 、龍亭區 [豫]開封市、 龍灣區 [浙]溫州市、 龍文區 [閩]漳州市、 龍岩市 [閩] 、龍游縣 [浙]衢州市、 龍州縣 [桂]崇左市 、龍子湖區 [皖]蚌埠市 2004年原東市區更名。鄉鎮及以下小地名就不可勝數了。
在中國的各個省區,都有與龍相關的名勝古跡或山川湖泊,每處又都有一段美妙的傳說故事。中國有四大河流之一最北的是「黑龍江」。北京故宮有著名的「九龍壁」。上海有「龍華寺」。明代萬里長城的東部起點,也是萬里長城惟一集山、海、關、城於一體的海陸軍事防禦體系,是位於秦皇島市山海關區城南5千米處「老龍頭」。 考古學有聞名遐邇的山東「龍山文化」。位於江西省鷹潭市西南20公里的「龍虎山」,為中國道教發祥地,道教正一派「祖庭」,被譽為道教第一仙境。「龍蟠虎踞」為南京的代稱,據傳三國孫權時,諸葛亮出使東吳途徑秣陵,曾登上石頭山(今清涼山),駐馬觀察南京的地理形勢,作出了「鍾阜龍蟠,石頭虎踞」的著名評述。此處山丘逶迤似蟠龍,路遂借「龍蟠」名之。附近的「駐馬坡」、「虎踞關」、「虎踞路」等地名,亦源於此。
「龍」體現在南京地名文化中,最為人們熟知的就是以「龍蟠虎踞」為地名源的地名群。龍蟠里(在清涼山公園附近,北起廣州路,西南至虎踞路,因虎距龍蟠而得名。長350米里,寬僅6米);龍蟠路(位於市區東北部,玄武湖東北,西北起自中央門立交橋,東南至太平門。蜿蜒於紫金山西麓與玄
『肆』 長春綠園區郵編是多少
問題一:長春綠園區的准確郵編是多少? 郵編 地名
130011 普陽街春城大街(單2805-4131#雙2718-4398#) 和平大街(單2839-4111#雙2836-3450#) 泰來街(單1169-2099#雙1688-2014#) 正陽街(單2599-4071#雙2462-4272#) 錦程大街(單1-1919#雙2-2000#) 創業大街(單1-1959#雙2-2210#) 東風大街(單1-3333#雙2-3554#) 普陽街3505號長春汽車產業開發區汽貿園區 泰來街1688號輕鐵湖西花園 景陽大路(320和458#) 普陽街3083號長春名車廣場 創業大街1447號花園酒店 正陽街4272號長春電影城 寬平大路(舊35-75#) 四聯大街777號名仕家園 正陽西街 迎春南路 四聯大街 昆侖一路 昆侖二路 迎春北路 迎春路 南陽路 文光路 春光路 平安街 越野路 同心路 文明路 日新路 長青路 自立街
130013 錦程大街(單2561-4495#雙2562-4858#) 東風大街(單3335-6669#雙3622-7080#) 創業大街(單2561-4889#雙2562-4898#) 警備路(單251-3399#雙168-4488#) 長沈路(單1-2499#雙2-2500#) 皓月大路(11111#) 安慶路68號車城花園 西新鎮開原村 西新鎮同心村 西新鎮東山村 西新鎮雙豐村 西新鎮雙龍村 西新鎮日新村 西新鎮西新村 雙豐東路 西新大街 雙豐西路 楊柳大街 雙豐大街 富民大街 支農大街 開元大街 興順路 興安路 賓士路 支農路 致富路 革新路 飛躍路 振興路 安慶路 越野路 安順路
130062 西安大路(單2151-7001#雙2150-7000#) 青林路(單1401-2501#雙1400-2500#) 鐵西街(單1001-2001#雙1000-2000#) 西環城路(單601-7259#雙600-7260#) 景陽大路(單1-4001#雙1000-4000#) 皓月大路(單1-10265#雙2-10266#) 春城大街(單1-2229#雙2-2410#) 和平大路(單1-2491#雙2-2262#) 正陽街(單1-2549#雙2-2000#) 普陽街(單1-2099#雙2-2100#) 泰來街(單1-809#雙2-810#) 景陽大路2666號長春市第十一中學 西環城路7255號上海綠地花園小區 景陽大路2299號錦江大酒店 長白公路(0-6.5公里#) 花蓮路(雙2-1500#) 普陽街1688號長融大廈 安廣路北二胡同 寧靜路東二胡同 萬昌街綠園新區 寧靜路東一胡同 安廣路北四胡同 寧靜路西一胡同 春草路南一胡同 安廣路北一胡同 城西鄉四季青村 安廣路北三胡同 春草路南二胡同 西新鎮民豐村 青蔭路五胡同 西新鎮興隆村 城西鄉大營村 城西鄉東家村 青蔭路三胡同 錦西路北胡同 振武路二胡同 城西鄉四間村 青蔭路四胡同 城西鄉躍進村 萬福街一胡同 安廣路北胡同 青崗路胡同 跳傘塔胡同 春郊胡同 青政胡同 基隆南街 龍泉胡同 龍潭胡同 慶陽胡同 崇文胡同 建陽胡同 陽光胡同 延壽胡同 龍州胡同 龍勝胡同 龍岩胡同 龍文胡同 龍崗胡同 青林胡同 城西街道 霍林河路 綠園路 龍華路 互學街 安廣路 陽光路 靜安路 安慶街 安陽街 西郊路 互助街 延壽街 遼陽街 錦陽路 風雲路 錦西路 青蔭路 林泉路 和樂街 信陽街 興陽街 青田路 洛陽街 寧靜路 龍泉路 華翔路 延年路 陽華路 春和路 建陽街 泰安街 綠化街 青龍路 青州路 新竹路 樂......>>
問題二:長春市綠園區郵編 郵編:130062代碼:220106區號:0431
綠園區位於長春市西部。全區轄7個街道、3個鎮:正陽街道、普陽街道、錦程街道、春城街道、鐵西街道、青年路街道、東風街道、合心鎮、西新鎮、城西鎮。其中,錦程街道、東風街道委託長春汽車產業開發區管理。
行政區劃(街道鄉鎮簡介)
普陽街道(Puyang Jie)代碼:220106001郵編:130062
錦程街道(Jincheng Jie)代碼:220106004郵編:130011
春城街道(Chuncheng Jie)代碼:220106005郵編:130011
鐵西街道(Tiexi Jie)代碼:220106006郵編:130062
青年路街道(Qingnianlu Jie)代碼:220106007郵編:130052
正陽街道(Zhengyang Jie)郵編:130062
合心鎮(Hexin Zhen)代碼:220106100郵編:130113
西鎮(Chengxi Zhen)代碼:220106200郵編:130111
西新鎮(Xixin Zhen)代碼:220106201郵編:130112
問題三:長春市郵政編碼是多少 吉林省長春地區通用郵政編碼是:130000。
南關區郵政編碼:130022
寬城區郵政編碼:130051
朝陽區郵政編碼:130012
二道區郵政編碼:130031
綠園區郵政編碼:130062
雙陽區郵政編碼:130600
九台區郵政編碼:130500
問題四:長春郵編是多少 地址=====吉林省 長春市
郵政編碼===== 130000
==========================
130000吉林省 長春市 寬城區
130000吉林省 長春市 南關區
130000吉林省 長春市 二道區
130000吉林省 長春市 綠園區
130000吉林省 長春市 朝陽區
130200吉林省 長春市 農安縣
130300吉林省 長春市 德惠市
130400吉林省 長春市 榆樹市
130500吉林省 長春市 九台市
130600吉林省 長春市 雙陽區
問題五:吉林省長春市綠園區郵政編碼是多少? 長春市郵編區號一覽:
長春市 城西 130111 0431 長春市 大南 130121 0431
長春市 大屯 130103 0431
長春市 合心 130113 0431
長春市 凈月 130117 0431
長春市 樂山 130116 0431
長春市 欒家 130114 0431
長春市 農大 130118 0431
長春市 農林 130122 0431
長春市 三道 130123 0431
長春市 西新 130112 0431
長春市 新立城 130119 0431
長春市 興隆山 130102 0431
長春市 一間堡 130101 0431
長春市 永春 130115 0431
問題六:長春北湖的郵編是多少 地址=====吉林省 長春市
郵政編碼===== 130000
==========================
130000吉林省 長春市 寬城區
130000吉林省 長春市 南關區
130000吉林省 長春市 二道區
130000吉林省 長春市 綠園區
130000吉林省 長春市 朝陽區
130200吉林省 長春市 農安縣
130300吉林省 長春市 德惠市
130400吉林省 長春市 榆樹市
130500吉林省 長春市 九台市
130600吉林省 長春市 雙陽區
問題七:長春綠園區西新工業區郵編是多少 長春市綠園區的郵政區碼:
130062綠園區隸屬吉林省長春市,
位於吉林省長春市西部
問題八:吉林省 長春市 長春市郵編 吉林省長春市郵政編碼是:130000
長春市南關區郵政編碼是:130022
長春市朝陽區郵政編碼是:130012
長春市寬城區郵政編碼是:130051
長春市二道區郵政編碼是:130031
長春市綠園區郵政編碼是:130062
長春市雙陽區郵政編碼是:130600
長春市九台區郵政編碼是:130500
長春市農安縣郵政編碼是:130200
長春市榆樹市郵政編碼是:130400
長春市德惠市郵政編碼是:130300
問題九:長春市綠園區經濟開發區金鵬路金麥郎街交匯1088號郵政編碼多少 130113 吉林省 長春市 綠園區 金鵬路
『伍』 關於龍州丹霞地貌的作文100字
星期天,我隨爸爸媽媽觀看了臨澤丹霞地貌。
汽車從縣城出發走了不到半小時,就看見公路兩側山的顏色格外獨特,有紅色、白色、黃色紋理,色帶隨著山勢起伏呈波浪狀,猶如艷麗的綵帶隨風蜿蜒飄動。看著這么好看的山,我著急的對爸爸說:「到了,到了,怎麼還不停車?」爸爸說:「別急,還沒到好看的地方呢」。汽車延著山路拐了幾個彎,停在了一塊較為平坦的地方。一下車,我簡直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整個山坡層理交錯、岩壁陡峭、氣勢磅礴、造型奇特、色彩斑斕,像大地噴撤炙焰烈火,似山岩披上五彩霓裳,在陽光的照射下,似朝霞升騰,與周邊的山巒、河流、田園、村莊、炊煙相映輝,宛如一幅風景名畫。那「琉璃峰」就像一條金色的大鯉魚橫卧在彩色的沙灘上,「七彩峽」就像天上的七仙女紡織的七彩雲霞,東邊山頂上那「石猴望月」就像工匠雕刻的一樣,顯得惟妙惟肖,西南方向的那一塊「大扇貝」簡直就是鬼斧神工,不仔細看,還以為是一塊特大的貝殼鑲嵌在山坡上。聽爸爸講,丹霞奇觀的經典之處主要有七彩峽、七彩塔、七彩屏、火海、七彩練、琉璃峰、七彩瑚、七彩城、七彩峰、七彩菇、大扇貝等11處奇觀。這個神奇的地方今年已吸引了十多萬遊客和眾多攝影愛好者。許多影視作品也為其傾倒,電影《太陽照常升起》和《神探狄仁傑》等影視劇不約而同地將其擇為外景地。
看著眼前這美妙的景象,我為自己出生在臨澤而驕傲,也真誠地邀請全國各地的小朋友來我們臨澤觀看丹霞奇觀。
『陸』 雲南紅河洲蒙自縣
蒙自縣位於雲南省東南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東部,國土面積2228平方公里,轄7鎮4鄉、86個村(居)委會、11個城市社區居委會、691個自然村、992個村民小組,共有漢、彝、苗、壯、回等19種民族,總人口39.08萬人。其中,常住人口33.03萬人,暫住人口6.05萬人;少數民族人口19.31萬人、農業人口26.45萬人,分別占常住人口的58.5%、80%。轄區內有省級蒙自經濟開發區和省級紅河工業園區。
蒙自縣位於雲南省東南部,紅河哈尼族彝自治州東部。總面積2228平方千米。總人口32萬人(2004年)。境內居住著漢、彝、苗、壯、回等民族,少數民族約占總人口的58%。
縣人民政府駐文瀾鎮。郵編:661100。代碼:532522。區號:0873。拼音:Mengzi xian
蒙自地處雲南低緯高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類型,年平均氣溫18.6℃,無霜期337天,年降雨量815.8毫米,年均日照時數2234小時。[編輯本段]自然資源
蒙自縣地處珠江與紅河分水嶺兩側,海拔最高處2567.8米、最低處146米,北回歸線橫貫縣境,氣候屬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類型,年均氣溫18.6℃,年均降雨815.8毫米,全年無霜期337天,年均日照2234小時。蒙自壩是雲南省六大壩子之一、紅河州乃至滇南最大壩子,壩區面積佔全縣國土面積的24%,高於全省壩區面積比重18個百分點。全縣可耕地110.45萬畝,人均3.34畝。境內水資源總量12.15億立方米,可開發利用量2.12億立方米,城市日供水現狀6萬噸、中遠期規劃16萬噸,壩區水利化程度達75%。優越的自然環境,非常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和現代特色農業深度開發。同時,孕育了銀、錫、鉛、鋅、銅、煤、大理石、磷、鈾等豐富礦藏,其中蒙自縣白牛廠銀多金屬礦已探明為我國目前最大銀礦。
蒙自區位優勢突出,是我國西南內陸通向東南半島地區的咽喉,處於輻射國內西南地區和東南亞國家兩大「扇面」的交匯點和昆(明)河(內)國際經濟走廊的中心節點,北距省會昆明289公里,南距國家一類口岸河口168公里,東連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滇越鐵路和在建的泛亞鐵路東線(昆明—新加坡)縱貫縣境,在建的昆(明)河(口)(國道326線)和廣(西)臨(滄)(國道323線)兩大高速公路在蒙自縱橫交匯,並計劃在蒙自新建紅河機場,計劃開發距蒙自58公里可直抵越南海防港的紅河水運,是雲南乃至西南地區面向東南亞和太平洋最便捷的國際大通道樞紐。[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蒙自已有上萬年人類繁衍活動史、2100多年建縣史。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置賁古縣,屬益州郡所轄24縣之一。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置蒙自縣至今。中法戰爭(1883~1885年)結束後,清·光緒十三年(1887),為適應對外通商需要,清廷與法國在北京簽訂《中法續議商務專條》,指定開廣西龍州和雲南蒙自為通商處所,蒙自成為中法之間的「約開商埠」。同年,清廷在蒙自設分巡臨安開廣道,下轄臨安府(今建水縣一帶)、開化府和廣南府(均屬今文山州一帶),兼管即將正式開關的蒙自海關關務。由此,蒙自成為雲南近代史上的滇東南軍事、政治中心。光緒十五年(1889),蒙自海關落成並正式開關,這是近代雲南第一個海關,也是近代中國21大海關之一。1950年1月16日,蒙自解放,蒙自縣人民政府隸蒙自專區,專區行政公署駐蒙自。1957年11月18日,蒙自專區與紅河哈尼族自治區(駐地在今元陽縣)合並成立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府駐蒙自。1958年7月,紅河州人民委員會由蒙自縣遷往個舊市。
1992年11月26日,蒙自縣被列為省級經濟開發區。同年12月18日,被列為國家級對外開放縣。1999年2月5日,被列為省級農業產業化試驗示範區。2003年1月29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將紅河州政府駐地由個舊市遷移至蒙自縣。同年7月11日,雲南省政府滇南中心城市現場辦公會研究決定,建設以蒙自為核心的個(舊)開(遠)蒙(自)——滇南中心城市。同年11月18日,紅河州建州46周年暨州府遷移蒙自慶典在蒙自舉行,標志著紅河州州府正式遷移蒙自縣暨滇南中心城市建設全面啟動。同日,「雲南省紅河工業園區暨紅河鋼鐵有限公司百萬噸鋼鐵項目奠基儀式」在蒙自縣雨過鋪鎮舉行,蒙自被列為省級工業園區,標志著紅河州新型工業化戰略全面啟動實施。[編輯本段]經濟發展
區位顯要,雄鎮南滇。蒙自是雲南乃至大西南連接東盟最便捷的國際大通道樞紐,現代鐵路、公路、航空運輸條件齊備,有著構建區域性國際大通道樞紐,通聯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形成區域性國際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中心和建設進出口加工業基地的便利條件。蒙自為歷代屯兵重鎮,1915年朱德在此率部誓師護國討袁,現為全國駐軍最多的縣份之一。
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蒙自,是雲南建縣最早的24個千年古縣之一,在雲南近現代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清末民初曾是雲南省對外貿易的最大口岸,當時雲南80%以上的進出口物資通過蒙自轉運。雲南第一個海關、第一個電報局、第一個郵政局、第一個外國銀行、第一條民營鐵路、第一個外資企業、第一個駐滇領事館、第一個火電站等諸多「第一」先後在這里產生。1928年,中共雲南省第一次代表大會在蒙自查尼皮村召開。1938年,西南聯大文學院、法商學院曾遷來蒙自,聞一多、朱自清等著名教授駐蒙講學。蒙自成為雲南近半個世紀的商貿、金融、交通運輸和外事活動、革命活動的中心。現擁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保」文物單位6處、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3處。在漫漫歷史長河中,蒙自承載著邊地文化、中原文化、黨史文化、軍旅文化、西方文化等多元文化的豐厚積淀,成為雲南近代工商業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堪稱一座彪炳史冊、璀璨奪目的歷史文化名城,具有發展現代科教、體育事業和文化旅遊產業的較大潛力。
土地寬廣,物華天寶。蒙自是滇南第一大壩子,是資源富集、潛力巨大的投資創業熱土和北回歸線上最適宜人居的綠色家園,具備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和生物資源開發創新產業的優越條件,是享譽神州300年並被郭沫若譽為雲南食品中「一朵瑰麗的山茶」的「中華名小吃」——「過橋米線」的發源地和歷經700個春秋鑄就的中國石榴之鄉、中國十大知名農業旅遊示範點,以及我國目前最大的銀礦和正在崛起的世界最大的銦冶煉基地。
機遇垂青,前景廣闊。當前,蒙自趕上了西部大開發、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中越「兩廊一圈」建設、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西南六省區市合作、紅河州新州府和滇南中心城市建設等一系列千載難逢的重要發展機遇。按照雲南省推進城鎮化發展戰略中關於「做大蒙自,做強(個舊、開遠)兩市;統一規劃,各展優勢;三位一體,打造滇南中心城市」的決策部署,蒙自縣將堅定不移推進城鎮化發展。到2020年,使蒙自城市建城區達62平方公里,縣域城鎮人口達50萬人,城鎮化水平達80%,建成紅河州新州府、雲南通往東盟國際大通道的重要樞紐、滇南中心城市核心區,發展成為以生物資源加工、出口產品加工等為主的新興工業加工區和區域旅遊服務中心,早日建成中國滇南面向東南亞的現代化開放城市,構建實力雄厚、依山傍水、環境優美、文化燦爛、特色鮮明、最適宜人居發展的的國家級園林城市和雲南第二大城市,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編輯本段]發展現狀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縣委、縣政府團結帶領全縣各族人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搶抓機遇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創新機制增活力,務實拼搏求跨越,推進了各項事業提速提質提效發展。2005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4.8億元,比「九五」末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長18.7%;人均GDP達7506元,提前五年實現了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標;農民人均純收入2029元,比上年增長10.5%;財政總收入、地方財政收入分別達3.3億元、2.21億元,年均增長24.7%、24.6%。一般預算收入2.15億元,增長59.4%。「十五」期間,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3.64億元,是「九五」期間的4.68倍。2005年,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合計66.49億元,現金收、支合計200.7億元,分別是2000年的3.3倍、3.35倍;三次產業的比重由「九五」末的35.7∶26.9∶37.4變為2005年的24∶35∶41。城市建城區達20平方公里,居滇南首位。蒙自縣被評為2005年雲南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躋身第五屆「全國縣域經濟競爭力提升速度最快的百縣(市)」行列,還相繼被列為全國創建文明小城鎮示範點、全國首批科技工作試點縣和雲南省縣域文化建設試點縣,成功協辦了「中國電影百年·紅河電影周」活動和「雲南省第七屆民運會」,成為中國男籃職業聯賽(CBA)的主賽場之一,被評為省級雙擁模範縣、雲南省首批「平安縣」、全國體育先進縣、全國少數民族體育先進縣、中國西部最具特色城市和國家衛生縣城。[編輯本段]發展思路
今後一段時期,蒙自縣的總體發展思路是:圍繞四大目標(農業產業化、新型工業化、城市化和基礎設施現代化),實施六大戰略(產業強縣、城市興縣、文化立縣、環境優縣、開放活縣、民本穩縣),培植六大支柱產業(特色農業、生物創新產業、礦冶加工業、房地產和建築建材業、商貿餐飲業、文化旅遊產業),建設全州六個中心(政治、經濟、文化、信息、金融、商貿中心),推進四個文明(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圍繞這一思路,著力打造「實力蒙自、活力蒙自、綠色蒙自、平安蒙自、和諧蒙自、魅力蒙自」六大品牌,努力把蒙自建設成為和諧發展的新州府、新興產業聚集區、北回歸線上的綠色家園、滇越大通道的重要樞紐、多元文化名邦、紅土地上的科教城,構建滇南之心,展現魅力蒙自。
『柒』 吉林省長春市綠園區中新花園的郵政編碼是多少
吉林省長春市綠園區中新花園 130011
『捌』 長春綠園區的准確郵編是多少
郵編 地名
130011 普陽街春城大街(單2805-4131#雙2718-4398#) 和平大街(單2839-4111#雙2836-3450#) 泰來街(單1169-2099#雙1688-2014#) 正陽街(單2599-4071#雙2462-4272#) 錦程大街(單1-1919#雙2-2000#) 創業大街(單1-1959#雙2-2210#) 東風大街(單1-3333#雙2-3554#) 普陽街3505號長春汽車產業開發區汽貿園區 泰來街1688號輕鐵湖西花園 景陽大路(320和458#) 普陽街3083號長春名車廣場 創業大街1447號花園酒店 正陽街4272號長春電影城 寬平大路(舊35-75#) 四聯大街777號名仕家園 正陽西街 迎春南路 四聯大街 昆侖一路 昆侖二路 迎春北路 迎春路 南陽路 文光路 春光路 平安街 越野路 同心路 文明路 日新路 長青路 自立街
130013 錦程大街(單2561-4495#雙2562-4858#) 東風大街(單3335-6669#雙3622-7080#) 創業大街(單2561-4889#雙2562-4898#) 警備路(單251-3399#雙168-4488#) 長沈路(單1-2499#雙2-2500#) 皓月大路(11111#) 安慶路68號車城花園 西新鎮開原村 西新鎮同心村 西新鎮東山村 西新鎮雙豐村 西新鎮雙龍村 西新鎮日新村 西新鎮西新村 雙豐東路 西新大街 雙豐西路 楊柳大街 雙豐大街 富民大街 支農大街 開元大街 興順路 興安路 賓士路 支農路 致富路 革新路 飛躍路 振興路 安慶路 越野路 安順路
130062 西安大路(單2151-7001#雙2150-7000#) 青林路(單1401-2501#雙1400-2500#) 鐵西街(單1001-2001#雙1000-2000#) 西環城路(單601-7259#雙600-7260#) 景陽大路(單1-4001#雙1000-4000#) 皓月大路(單1-10265#雙2-10266#) 春城大街(單1-2229#雙2-2410#) 和平大路(單1-2491#雙2-2262#) 正陽街(單1-2549#雙2-2000#) 普陽街(單1-2099#雙2-2100#) 泰來街(單1-809#雙2-810#) 景陽大路2666號長春市第十一中學 西環城路7255號上海綠地花園小區 景陽大路2299號錦江大酒店 長白公路(0-6.5公里#) 花蓮路(雙2-1500#) 普陽街1688號長融大廈 安廣路北二胡同 寧靜路東二胡同 萬昌街綠園新區 寧靜路東一胡同 安廣路北四胡同 寧靜路西一胡同 春草路南一胡同 安廣路北一胡同 城西鄉四季青村 安廣路北三胡同 春草路南二胡同 西新鎮民豐村 青蔭路五胡同 西新鎮興隆村 城西鄉大營村 城西鄉東家村 青蔭路三胡同 錦西路北胡同 振武路二胡同 城西鄉四間村 青蔭路四胡同 城西鄉躍進村 萬福街一胡同 安廣路北胡同 青崗路胡同 跳傘塔胡同 春郊胡同 青政胡同 基隆南街 龍泉胡同 龍潭胡同 慶陽胡同 崇文胡同 建陽胡同 陽光胡同 延壽胡同 龍州胡同 龍勝胡同 龍岩胡同 龍文胡同 龍崗胡同 青林胡同 城西街道 霍林河路 綠園路 龍華路 互學街 安廣路 陽光路 靜安路 安慶街 安陽街 西郊路 互助街 延壽街 遼陽街 錦陽路 風雲路 錦西路 青蔭路 林泉路 和樂街 信陽街 興陽街 青田路 洛陽街 寧靜路 龍泉路 華翔路 延年路 陽華路 春和路 建陽街 泰安街 綠化街 青龍路 青州路 新竹路 樂園路 青萍路 迎賓路 翔雲街 春明街 青春街 蘭新街 青浦路 萬昌街 城西鄉 春郊路 萬友街 青川路 西新鎮 春暉路 升陽街 崇文路 慶陽街 隆化路 綏中路 萬福街 振武路 龍州路 青欣路 弘陽街 春草路 青石路 春陽街
130113 合心鎮哈達村 合心鎮東安村 合心鎮岳家村 合心鎮永躍村 合心鎮新立村 合心鎮於家村 合心鎮新農村 合心鎮東馬村 合心鎮三間村 合心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