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電影票房預售情況如何
『壹』 如何看待電影姜子牙預售票房破億呢
一.對於電影姜子牙預售票房破億,這一件事不是很正常嗎?因為電影姜子牙就是我國的動漫產業創出來的作品,在前期他宣傳的時候,我們人民群眾就看到了他們做出來的效果,對於這一部片很多的人民群眾都有期待的目光,所以說一旦他的預售票放出來讓人民群眾購買的話,就會立馬有很多人去買它的票。
四.而現在出來了姜子牙這部電影,那麼我們人民群眾當然是為大力的支持我們國家製作的動漫電影了,因為這是我們國家製作的特效和質量特別高的動漫電影,當然是要大力支持國家製作的東西了,只有我們大力的支持動漫產業的發展,那麼我國的動漫產業發展的會越來越好,就是因為他們有我們人民群眾當後盾,支持他們發展,所以說只有我們去支持動漫產業的發展,我們的動漫產業才會發展得越來越好。
『貳』 《姜子牙》能超《哪吒》嗎預售過億,光線傳媒上半年凈利降8成
作者 | 市界 華宇
編輯 | 老貓
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9月29日23:20,電影《姜子牙》的預售票房已經破億。貓眼想看人數為140.3萬人,占據一周內地想看榜第一。
鑒於目前市面上大片較少,《奪冠》上映後,也未能改變頹勢,截至發稿前,《奪冠》累計票房為2.47億。而前有《哪吒之魔童降世》50.23億票房作為背書,人們對《姜子牙》的期待更多了一層理由。
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姜子牙》背後的出品公司有光線影業、彩條屋、中傳合道、可可豆影視,均為光線傳媒的關聯公司。
可以說,《姜子牙》的票房高低關系著光線傳媒之後的業績表現。對於現階段的影視公司來說,公司業績仍舊系於影片的票房。
《哪吒之魔童降世》當時給光線傳媒單季度貢獻了10個億的凈利潤。所以,如果《姜子牙》票房大賣,光線傳媒或將成最大受益方,這對於提振公司有些疲憊的業績十分有利。
光線傳媒發布的半年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公司營收2.59億元,同比減少77.86%;歸母凈利潤2057.2萬元,同比減少80.46%;扣非後歸母凈利潤為-1318.76萬元,同比下降119.22%。
對於業績下滑的原因,光線傳媒解釋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公司原定於春節檔、情人節檔上映的《姜子牙》《蕎麥瘋長》等影片均撤檔,導致公司電影票房收入受到較大影響。公司參與投資、發行的已於2019年上映並有部分票房計入本報告期的影片共三部,包括《誤殺》《兩只老虎》《南方車站的聚會》,本報告期總票房為3.77億元。
這是光線傳媒自上市後,最差的一次中報業績。
《姜子牙》的入場,不僅僅對於製片方、出品方是好事,對於同樣陷入沉寂的影院和觀眾來說也是一件幸事。
『叄』 電影姜子牙預售票房破億,意味著什麼
《姜子牙》作為一部讓人期待的國漫,在最近幾天也開始上映,由於疫情的原因,很多電影院都停業了很久,在剛開業的這段時間也並沒有呼聲特別高的電影發布,所以《姜子牙》應該算是全民期待比較高的一部電影了。
其實在得知《姜子牙》票房過億後,我內心是很開心的,因為我自己是一個喜歡動漫的人。我國外動漫的創作方面並不如日本、美國等國家優秀,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國漫創作的時間短、經驗不足,但是我們也一直在努力,從《大魚海棠》到《悟空》再到《姜子牙》,國漫的成長歷程是艱辛的,但是也是值得我們去等待的,在現在,我們也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動漫,也有了可以票房破億的動漫。我們的國家在崛起,各種領域的技術也在崛起,我們可以相信國漫,期待它能夠帶給我們更好的、更完美的作品。
『肆』 電影姜子牙上線後,票房情況如何
這部《姜子牙》動畫電影至今的票房已達到了7億這個龐大的票房紀錄了,截止2020年10月3日10時30分累計票房達到70,203.8(萬) ,它是一部國產動畫電影,再加上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姊妹篇 ,首日票房達到1.45億,創中國動畫電影紀錄,雖然《姜子牙》上映後票房大漲,但2020年的國慶檔仍大局未定,加上大家觀影後對這部電影並不樂觀,紛紛都說不好看,並說這不就是一部純娛樂電影嗎?其實,《姜子牙》這部動畫片故事發生於封神大戰後,是由程騰、李煒共同執導的動畫電影,再加上這部動畫電影是今年的黑馬,也可以說是中國動畫電影工業的春天來了,是票房新冠軍的誕生。
『伍』 姜子牙票房
這個排名是把國慶檔上映的電影都算進去了,截止到2020年10月13日。我和我的家鄉電影票房已經達到20多億,姜子牙的電影票房大概在15億左右。
無論是票房還是口碑,《姜子牙》的表現都低於預期,這部電影野心大、立意高、主題好,但可惜的是,所呈現出來的效果卻有些乏力,封神系列電影終究還是沒能封神。票房排行榜第4名:《金剛川》,票房十幾億張票。
強國富民:
姜子牙政治上推行尊賢尚功的政策。就是選拔有才能的人做官,吸收大批當地東夷土著中的人才加入到齊國統治階層,讓他們在國家建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對通過考核符合選賢標準的人,不分親疏用其所長,最大限度發揮他們的積極創造性。
這一用人路線打破了西周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尊尊親親」的正統思想束縛。姜太公還把用人提升到事關國家興亡的高度,提出「六守」、「八征」、「六不用」的人才理論。
實踐證明,他的用人思想不僅開創了任人唯賢、唯才是舉的人才使用先河,也為後來齊國稱霸列國奠定了基礎。
『陸』 《姜子牙》:封神宇宙遭受重創
文|南如珉 編輯|朴芳
國慶檔火熱進行中,熱度驚人的《姜子牙》不出所料,在開局階段領跑大盤。
自春節檔撤檔之後,《姜子牙》的熱度便成為了僅次於《唐人街探案3》的存在,在映前的貓眼、淘票票想看人數累計突破了340萬,成功打入內地 歷史 前十的席位,也毫無懸念是整個國慶檔熱度最高的電影,最終也換回了首日絕對優勢的開畫冠軍。
但電影市場終究比的是耐力,《姜子牙》已經出現了疲態,它還能堅持多久成為了一個懸念。
多個紀錄,《姜子牙》成史上
熱度最高的動畫電影
這一切都要起源於《哪吒》的爆發,它所帶來的加持力度,可能是史上最強,正如《泰囧》之後的《港囧》(首日票房位列當時 歷史 第二),《捉妖記》之後的《捉妖記2》(至今保持著預售紀錄)。這種情況所產生的影響力,能夠直接轉化為熱度,進而轉化為票房,它們彼此之間的關系太直接了。
《姜子牙》已經打破了諸多紀錄。目前貓眼想看人數為142.6萬,位列 歷史 第四的席位,前面三個分別為《唐人街探案3》、《復仇者聯盟4》、《愛情公寓》,這個想看人數在動畫中處於獨佔一檔的位置;在淘票票上想看人數為210萬,位列 歷史 第九,其他動畫電影連它的尾燈都看不見。
而想看人數幾乎是跟預售成正比的,在今年國慶檔剛剛開啟預售的時候,《姜子牙》還跟《我和我的家鄉》難分伯仲,但隨著後續增量觀眾的進場,開始慢慢拉開了兩者的差距,最終貓眼顯示《姜子牙》首日預售成績為1.4億,位列 歷史 第12,在動畫電影中遙遙領先。
(動畫電影首日票房排名)
最終,在國慶檔首日的角逐當中,《姜子牙》展現了更大的優勢,堪稱碾壓般的存在。首日票房3.6億的新紀錄,怕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無人超越了,它已經大幅甩開了其他的電影,包括自己的「同門師弟」《哪吒》。亦或說,是它站在了《哪吒》的肩膀上。
後面的動畫,都是「小黃人」「功夫熊貓」的國民級IP,在全球范圍炙手可熱的動畫形象,如今這些已經徹底被《姜子牙》踩在了腳下。
另外,在排片上,《姜子牙》單日15萬場次同樣輕松打破了動畫電影的排片紀錄,這同樣是令其他動畫電影望塵莫及的。不出意外的話,《姜子牙》的所有紀錄,怕是要等到《哪吒2》的到來才能打破了。
目前《姜子牙》在國慶第二天拿到了2.9億的票房,兩天已經輕松斬獲6億,製片方已經輕松實現了回本。至少就市場的角度來說,它是非常成功的。但市場的成功並不能掩蓋《姜子牙》在品質上的缺陷,目前兩極分化的口碑,已經在影響到市場的走勢,後續幾天將會越發嚴重。
死死綁住《哪吒》
其實是把雙刃劍
前面提到,《姜子牙》如此驚人的熱度,大部分都要歸功於《哪吒》帶來的巨大基礎,這個巨人太高,以至於都可以忽視究竟是誰站在它的肩膀上。
而片方、宣傳方自始至終的操作思路,也是圍繞著《哪吒》做功課。從最初《哪吒》的彩蛋帶出了姜子牙這個人物,再到《姜子牙》一系列的物料,已經讓人分不清這到底是《姜子牙》的物料還是《哪吒》的物料。這已經不再是簡單的「宇宙聯動」,甚至有往《哪吒》續集上引導的傾向。
一系列的宣發動作,確實一些不明緣由的增量觀眾會認為這是《哪吒》的續集,甚至在《姜子牙》的很多差評當中,會抱怨沒有看到哪吒的身影。一旦將《姜子牙》營造成《哪吒》續集的感覺,那麼票房自然會是一種井噴的狀態。
就《姜子牙》單體影片來說,這種營銷策略是極為成功的,這也直接換回了它首日3.6億的體量,畢竟任何一種數據都不如票房更具說服力。但問題在於,《姜子牙》太過於特殊,它不止一個單體,甚至它的口碑直接又決定了後續作品的情況。
其實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姜子牙》死死抱住《哪吒》的大腿不放,不正是因為不自信嗎?倘若真的有後者的品質,自己就是大腿,也不會有這種強行關聯的戲份了。而自始至終未有點映,亦是能夠看出一些端倪,要知道《哪吒》當時生怕自己點映的不夠響亮。
因此,這種引導是一把雙刃劍。把《姜子牙》引導為《哪吒》的偽續集,亦或說同一個系列,那麼觀眾勢必會抱有巨大的期待,他們期待著《姜子牙》跟《哪吒》有著同樣的品質,這種拔高期待的辦法,註定會令觀眾大失所望。
如果想通過貼《哪吒》的營銷手段來獲取票房,就要承擔觀眾如此高預期下的失望,這是一種共存的關系,無法兩全。
另外,正如漫威宇宙一樣,《鋼鐵俠》的火爆,跟《美國隊長》火不火沒有任何的正相關,像首部《美國隊長》跟《雷神》便遭遇了票房的失利。但倘若通過營銷策略強行將兩者聯動起來的話,《鋼鐵俠》火了之後,利用它的熱度來把《美國隊長》帶起來,其實這有悖於正常的市場邏輯。
當然一切都取決於後者自身的品質,《姜子牙》目前的風評還在急速下滑中,淘票票已經跌至7.4分,豆瓣跌至7.1分,貓眼跌至8.4分。基於目前國產動畫的整體邏輯,這些數據已經證明了它是一部水準之下的動畫,更是給《哪吒》賦予《姜子牙》90%的加持帶來的實錘證據。
封神宇宙怕是要遭受重創了
或許很多人在說,明明《姜子牙》已經非常成功了,橫掃各種紀錄,首日3.6億,最終至少10億起步,可為何還要說它是弊大於利呢,依然還是源於它並非一部單體電影,它只是一個電影宇宙的組成部分而已。
關於弊的方面,首先《哪吒》是如何加持《姜子牙》的,那麼《姜子牙》就將如何傷害下一部作品,這才是市場真相。觀眾就是這么現實,他們只看眼前,倘若《姜子牙》給他們帶來了所謂的「傷害」亦或「欺騙感」,那麼報復的心理,一定會讓他們在下一部作品中還回來。
從前面的例子來看,《泰囧》取得空前成功,《港囧》便能夠享受到巨大的紅利,但這種坐享其成並不會心安理得。包括《捉妖記》後的《捉妖記2》,都是空有票房,無法令系列正常的前行,嚴重耽誤了整個體系的進展。電影永遠不是一時,尤其是這種續作式、宇宙式電影,必須保持持續穩定的口碑輸出才行。
因此接下來的封神宇宙會比較困難,它處於《港囧》跟《捉妖記2》之後的節點,後面的影片註定會受到較強的沖擊,《哪吒》的紅利已經被《姜子牙》吃個干凈,後續的影片還得靠自己才行。
甚至還要傷害到原體本身,因此,《姜子牙》已經品嘗到了《哪吒》帶來的紅利,接下來哪怕是《哪吒2》怕是很難繼續品嘗了,還得靠創作者的艱辛磨礪,才能繼續打造出經典。問題就在於經典跟經典之間是不存在關系的,沒有任何的依據證明上一部好,下一部就一定好。
目前的封神宇宙,《哪吒》起的好頭,基本被《姜子牙》消耗殆盡,再次回到了起跑線,而考慮到彩條屋易巧等主創的離開,接下來的時間節點、進度,以及品質的保障,或許多少都會受到影響。
次日跌幅超過20%,接下來的跌幅怕是更加兇猛,《姜子牙》最終大概率會落在10億出頭的體量。但《姜子牙》至少在市場維度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其實這才是最重要的維度,已經令其他動畫無比羨慕、望塵莫及了。
『柒』 動畫電影《姜子牙》預售票房破億!國漫是要崛起了嗎
動畫電影《姜子牙》在十月一之際正式上映,上映半天預售票房已經破億,這個數字可以和《哪吒之魔童降世》當年的景象和人氣爭一上下,這意味著國漫已經開始逐漸在國內市場崛起,將迎來動畫電影的春天。
以前的國漫人物動作以及聲音方面都達不到國外水平,並且當時並沒有意識到特效對於動漫的重要性,而且也沒有大量的資金作為支持,所以也就越來越敷衍,導致了現在動畫電影市場的低迷和不景氣。但是現在不同以往了,從《大魚海棠》到現在的姜子牙,不僅體現了電影本身故事的深刻意義,那舒適的畫風也讓觀眾看了之後贊不絕口,國漫市場真的已經開始崛起。
『捌』 國產動畫電影《姜子牙》的票房如何
從時間環境來說,無論《姜子牙》是否超越《哪吒》都應該感謝哪吒對中國動畫市場的推動作用——將成人年來到電影院看動畫片,使動畫片擺脫了低幼作品的標簽。同時巨大的票房潛力,從票房看,國漫平均票房較低。冠軍《哪吒》過50億,亞軍《熊出沒》過7億,第三《羅小黑》過3億,剩下沒有一部過億。如果一年有10部國漫過10億,那時候國漫春天就不遠了。
《哪吒》表示著國漫電影的崛起,把國漫電影推上一個高潮,讓大眾對接著要出來的《姜子牙》有更新更好的期望,雖然還沒上映,但是大眾的期待值還是非常高的。《哪吒》的優秀是中國動漫的巨大突破,製作團隊的不斷努力,厚積薄發,融合現代與傳統的文化風格,與時俱進的搞笑爆點,又有不失內含的真情流露,符合了大眾的審美,
而《姜子牙》本身壓力是比較大的,就算它能達到《哪吒》的水平,也不會引起同等轟動的反響,但如果是一部優秀的影片,那它同樣是值得人們喜歡的,只是但從票房看的話,想要趕超的話,定檔大年初一是個不錯的選擇,票房誰也無法預測,畢竟這個大年初一還有許多動漫電影上映 。
『玖』 姜子牙刷新動畫電影首日票房紀錄,這在你意料之中嗎
《姜子牙》首日刷新動畫電影首日票房紀錄,這完全超出了我的預估。
刷新動畫電影首日票房紀錄固然重要,但是當你了解到背後的團隊付出,你更會刷新對國漫的認知。
這是站在《姜子牙》身後,一群鮮活的動畫人們全國產團隊、千名製作人員、四年製作從入行28年,到1年。有為動畫破釜沉舟的堅持,也有因動畫正在年輕著的熱血1560+天的日夜兼程,嘗試“從未遇見過的難度級別”修改迭代至最後完成的一刻……
這是幾代動畫人用青春揮灑的熱血與青春。盡管有些不足之處,但是製作團隊的誠意對得起每一份來自觀眾的信任與包容。在此祝福國產電影繁榮興盛、萬花齊放。
『拾』 動畫《姜子牙》的預售票房破億,這部動畫片是講述什麼的
在神話,歷史,戲劇、小說等不同的載體中,姜子牙總有著不同的面孔。在我的記憶中,姜子牙是一位古稀之年有著花白鬍子的老叟,拿著沒有彎勾的釣竿兒在江邊演繹“願者上鉤”的神奇故事。而最新2020版動畫電影《姜子牙》卻是講述了一個全新的姜公故事,這里的姜子牙是一位留著長長胡須的有點帥氣還有點滄桑的中年大叔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