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票供求案例分析報告
❶ 一張電影票,若干元,現在每張降價三元出售,觀眾增加一半,收入增加1/5。一張電影票原價為多少
不用解方程的方法
就按思路分析來解,你看對不?
首先我們來算出假設降價之後觀眾沒有增加,收入損失了多少?
我們來把其中的兩個數變成小數:
觀眾增加了一半,可視為是原來的1.5倍,定為1.5
收入增加了5分之一,可視為是原來的1.2倍,定為1.2
假設降價之後觀眾沒增加,那麼觀眾比實際少了多少呢?
顯而易見,觀眾少了3分之1。
如果觀眾沒增加,收入少了多少呢?
1.2乘以3分之一等於0.4,收入少了0.4
1.2-0.4=0.8 也就是說,如果降價3元,觀眾沒增加,實際收入只是沒降價的0.8,
等於收入減少了0.2
知道了降價3元,收入損失0.2,那麼原價是多少?
用3元除以0.2等於15元
一張電影票原價為15元
實際這題就是一個小學算術題,只不過多了點彎彎。
這題如果是這樣問可能小學生都答出來了:一張電影票降價了3元,電影院少收入了20%,問原價是多少元。
只不過是出題者繞了一彎彎。
❷ 某類電影現行平均票價為4元,對該類電影需求的價格彈性為1.5,經常出現許多觀眾買不到票的現象
某類電影現行平均票價為4元,對該類電影需求的價格彈性為1.5,經常出現許多觀眾買不到票的現象,這些觀眾大約占可買到票的觀眾的15%,採取以下提價10%的方法,可以使所有想看電影而又能買得起票的觀眾都能買到票。
解釋分析:根據需求的價格彈性理論,1.5=15%/10%,15%是需求變動百分比,10%是價格變動百分比,所以這道題明顯是想降低需求,因此只需要提價10%,就能相對應的降低需求。
影響產品需求彈性大小的因素主要有:
1、產品對人民生活重要程度。通常是生活必需品需求彈性小,奢侈品需求彈性大。
2、商品的替代性。難於替代的商品需求彈性小,易於替代的商品需求彈性大。
3、產品用途的多少。用途單一的需求彈性小,用途廣泛的需求彈性大。
4、產品的普及程度。社會已普及、飽和的產品需求彈性小,普及低的產品需求彈性大。
5、產品單價大小。單價小的日用小商品需求彈性小,單價大的高檔消費品需求彈性大。
6、需求影響價格。
❸ 機會成本:假如我現在有一張30元的電影票,但突然又有張學友的演唱會,40元一張票,我沒買又或者我沒錢買。
所謂的機會成本,簡單的講就是你為了追求一個新的目標(機會),而放棄的另外一個目標所需的最大成本。
而你所舉的例子,你沒有買演唱會的票,也就是說你有30元這一資源,你選擇了去看電影這一目標,而同時你放棄去了看演唱會這另一目標,那麼你損失的機會成本是看演唱會所能給你帶來的好處。
又如,你有100塊錢,你可以選擇去旅行,或者去吃頓小肥羊,或者去買本書,或者去看電影,結果你選擇了去旅行,那麼你的機會成本是:你所放棄的目標中你覺得效用最大的那個目標即為你的機會成本。
希望能幫到你
❹ 微觀經濟學的案例分析
timfuhang 的解釋基本上正確,補充一點,電影院半價賣票給老張是理性的商家為了增加邊際利潤而採取價格歧視的做法。因為電影票是有時效性的,如果到開演沒有滿場,那沒賣出去的這場電影票將一文不值,而以較低的價格在開場前一分鍾賣出一張,增加的成本基本上等於零,整個票價幾乎都是利潤。對於爆米花這種沒有時效性約束的產品的邊際成本是固定的(不是近乎零),因此採取價格歧視的做法可能無利可圖甚至虧本。
❺ 影院售票系統開題報告
這是我自己做的, 是用C# 實現的,,如果你的其它語言,稍做修改,應該符合你的題目:
選題的根據:1) 本選題的理論、實際意義
2) 綜述國內外有關本選題的研究動態和自己的見解
1) 本選題的理論、實際意義
影院售票系統是計算機技術與影院管理相結合的產物,通過影院售票系統實現了對影院的高效
管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提高,計算機已經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而採用人工售票的方
法,不僅效率低,易出錯,手續繁瑣,而且耗費大量人力。為了滿足售票人員對售票,訂票,退
票等進行高效的管理,在工作人員的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操作能力的前提下,特編此影院售票系統
軟體以提高影院的管理效率。
2) 綜述國內外有關本選題的研究動態和自己的見解
面對全球方興未艾的影院觀看熱潮,國內外對影院觀看的視覺需求,以及其規模的優勢,其獨有的互動效果和場內氣氛贏得了越來越多的人心。
國外研究動態
1829年,比利時著名物理學家約瑟夫普拉多發現:當一個物體在人的眼前消失後,該物體的形象 還
會在人的視網膜上滯留一段時間,這一發現,被稱之為「視象暫留原理」。普拉多根據此原理於1832
年發明了「詭盤」。「詭盤」能使被描畫在鋸齒形的硬紙盤上的畫片因運動而活動起來,而且能使視
覺上產生的活動畫面分解為各種不同的形象。「詭盤」的出現,標志著電影的發明進入到了科學實驗
階段。1834年,美國人霍爾納的「活動視盤」試驗成功;1853年,奧地利的馮烏卻梯奧斯將軍在上
述的發明基礎上,運用幻燈,放映了原始的動畫片。
國內研究動態
1979年10月電影事業獲得發展,鄧小平同志代表黨中央肯定了文化大革命前17年的文藝路線基本
是正確的,總結了歷史的經驗教訓,糾正了過去提出的「文藝服從政治 、文藝從屬政治」的偏頗提法 ,
重申執行雙百方針。1977年電影生產開始復甦,1980~1984年平均年產量達120部左右,每年觀眾
人次平均在250億左右,中國電影進入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期。中國美術片從形式到內容都極富有民族風格和特色。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美術片是中國影片在國際上獲獎最多的一個片種。新聞紀錄片已向縱深發展,充分利用豐富的資料,系統地編輯一些重要的文獻片,並對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與重要事件進行綜合報道、專題報道;還注意表現人物和人物的精神世界,抓住真人真事中豐富的細節,以情動人。
主要內容:
1) 項目規劃
完成一個完整的影院售票系統,分為影院內部管理和網路服務2個系統,影院內部管理子系統主要實現影院售票員對影院的售票功能,網路服務實現網上查詢瀏覽約定電影院功能。這些功能可以分為以下二部個部分:前台管理,,後台管理
前台現場售票:電影名稱,票價,票價打折,售票,座位,列印票,結帳
後台管理模塊: 管理員主要用於電影類型管理:添加電影種類,介紹,票價,放映場次,放映時間,放映大廳,近幾日放映訂劃管理。具體的功能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影院介紹
預訂電影
2) 系統功能結構圖
研究方法:
廣泛查閱、收集論文資料和研究資源,了解以及參考國內外對影院售票系統的研究成果;研究已存在的影院售票系統,學習他人的設計思想和方法,並在導師的指導下,利用在大學所學的一些軟體開發知識完成該系統。本系統後台資料庫採用目前最新的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該資料庫系統在安全性、准確性和運行速度方面有絕對的優勢,並且處理數據量大、效率高;前台採用Microsoft 公司的Visual Studio 2005 作為主要的開發工具,其可與 SQL Server 2005資料庫無縫連接。
完成期限和採取的主要措施:
1) 完成期限
階段 階 段 內 容 起止時間
一 准備階段:閱讀搜集相關資料,搭建工作環境,制定設計方案,開題; 10.2.16—10.2.22
二 需求分析、系統設計階段:各模塊功能的設計,資料庫的設計,系統文件夾的設計; 10.2.23—10.2.28
三 網站系統的開發與實現; 10.3.01—10.04.08
四 系統聯調及測試階段:完成各模塊的集成測試,與管理子系統集成,進行聯調和測試,編寫論文。 10.4.10—10.04.30
五 編寫並提交畢業設計論文、設計源文件、源代碼,參加畢業設計答辯。 10.5.01—10.05.20
2) 採取的主要措施
在開發本系統時,系統的界面設計和內核設計使用Visual Studio 2005進行開發,主要措施如下:
使用母版頁構建網站的整體風格
主題的應用
使用存儲過程實現站內模糊查詢
使用哈希表和Session對象實現購物功能
Free TextBox組件的配置使用
主要參考文獻:
[1] 梅曉冬,顏燁青. Visual C#網路編程技術與實踐 [M].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 劉瑞新 C#網路編程及應用 機械工業出版社
[3] 王平 柴晟 C#程序設計語言任務驅動式教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4] 武馬群 SQL Server 2000 資料庫基礎與應用
[5] Christian Nagel. C#高級編程(第6版) [M].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6] [美]麥克金,赫特克. SQL Server 2005資料庫伺服器架構設計[M].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7] 張躍廷,顧彥玲. ASP.NET 從入門到精通[M].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8] 王宏編 C#程序設計案例教程 清華大學出版社
[9] 劉冰 軟體工程實踐教程 機械工程出版社
[10]馬丁. 敏捷軟體開發:原則、模式與實踐(C#版)[M]. 北京: 人民郵電出版社
❻ 某電影院的電影票原價為三十元,降價後觀眾增加一倍,收入增加五分之一,一張電影票降價多少錢
17.5
❼ 一家電影院一年賺多少來看看詳細案例分析-股城理財
受疫情影響,今年的電影院開得特別晚,根據最新通知,低風險地區的電影院將於7月20日正常營業,也就是4天後,電影院會不會全都是人呢?有人問,一家電影院一年賺多少?來看看詳細案例分析吧。電影院
一家電影院的收入來自票房收入和非票房收入。假如某個影城有5個廳,總共大概在650個座位,每張票按35塊來算(很保守的票價),一年是4980萬。扣掉稅前、票房分賬還能剩五成。一般電影院的上座率是在18%左右,再扣除房租和員工工資,最終老闆還能剩300萬左右。
非票房收入指的是酒水飲料、小吃、觀影設備、映前廣告、影片公仔等,這里的收入到底佔多大比例呢?其實,大家只要對比一下外面超市的水和電影院的水就知道了,肯定不低。因此,一家電影院一年下來能賺不少錢,但是今年疫情影響下,電影院少賺了半年的錢。
❽ 求電影市場定價策略的案例
在網上搜了一下,找到了一篇與此有關的文章,但太長了,摘抄部分如下,具體的鏈接過去看。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一)電影放映市場現狀
電影,是一種商品。是商品就要有市場,就要贏利。不僅僅如此。有了市場還要追求更大的市場,爭取讓我們的商品滲透到每一個可以到達的地方。只有這樣,我們的商品才有價值,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健康成長。同樣,有了利潤還要追求更大的利潤,商品存在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創造利潤。只有創造盡可能多的利潤,才能最大限度地體現商品的價值。
但是,目前「電影」這兩個字對於我們卻越來越生疏了。原因就是它的市場在逐漸縮小,它的觀眾在逐漸減少,觀眾離影院越來越遠,電影正在與觀眾背道而馳。
為什麼?
主要原因就是電影票價太高,遠遠超出了消費者的支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讓大批的電影愛好者望而卻步。調查發現80%的觀眾認為幾十元票價經濟上難以接受。對於工薪階層來說如果電影票價低一些還是願意經常進電影院看電影的。但是普遍認為花十元錢看平庸的國產片是不值的,偶爾看一些進口大片還可以湊合,更何況少則30元、40元,多則80元、90元呢?消費者說這些話表明他們對於電影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現實。
例如,2005年1月3日,元旦的最後一天假期,北京王府井電影院掛出的《天下無賊》票價是48元,《加菲貓》是38元,《功夫》是58元,如果要在這兒看完三部片子,就得花144元,而且這還是普通票的價格,如果你想在貴賓廳看電影,價格還得翻番。此外,影城門口有告示牌,不讓外帶食品,消費影城的大杯可樂8元,爆米花10元,讓人感覺進了候機廳。
與票價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居民的收入太低了。以2004年為例,廣州人均收入16884元,深圳為27596元,上海16683元,杭州14565元。這樣算下來我國居民的人均月收入也就在1200元到1400元(這只不過是沿海一些發達城市的收入水平。事實上,在欠發達的廣大中西部地區遠沒有這么高)之間,但我國國內的電影票價大多在30—40元之間,一張電影票相當於一個人月收入的1/30,這個比較有點可怕。
票價高了,觀眾怕了,進影院的人少了,觀眾人數自然大幅下降了。以電影重地上海為例,其電影觀眾人數上世紀90年代4500萬人次,但現在卻萎縮到500萬人次。電影院越來越留不住人,這已經成為困擾中國電影發展的一個瓶頸。
觀眾人數少了,票房必定下滑,即使票價很高。1989年時,電影票價為每張0.25元,全國票房總收入為25億人民幣。現在,電影的票價上漲了大約100倍,全國總票房收入卻只有10億人民幣。而依我看來,考慮到物價指數上漲的因素,實際上現在每年的票房總數10億人民幣,只抵得上1989年時市值的5億元以下。也就是說,目前每年的票房總值還不及1989年前的五分之一。
這就是我國電影放映市場現在的生存狀況。票價居高不下、觀眾逐年銳減、票房無法突破就像三座大山重重的壓在電影放映市場及其經營者的肩上。又像一個魔咒緊緊環繞在他們身旁使他們寢食難安。
我們的電影放映市場該怎麼辦?
(二)與以往電影放映市場狀況的比較
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中國電影業開始復甦,看電影是人們娛樂消費的主流,那時電影院放映新片,基本上是場場爆滿。而在今天,電影「高票價」導致的電影消費貴族化,則在使電影觀眾嚴重走失。同時,票房收入大幅下降。
下面我們分別從票價、觀眾和票房三個方面進行比較。
首先來看票價:
建國初期 0.1元 60年代 0.15元
70年代 0.2元 80年代 0.3元
1989年 2.5元 1996年 15元(個別影院20元)
以均價90年代以前每票0.25元計,現在的票價較之漲幅近100倍!而其它商品的價格漲幅遠遠低於電影票價的漲幅。以成都市零售商品為例,90年代以前,大米每市斤0.142元,現在每市斤0.85元,漲幅6倍左右;90年代以前,豬肉每市斤0.85元左右,現在每市斤6.5元,漲幅8倍左右。
再看觀眾數量:
1989年我國電影觀眾有293億,1999年只有3億人次,這說明1999年,我國看電影的人次僅為十年前的1%,2001年已經降至2.2億。我國電影重地上海,電影觀眾上世紀90年代是4500萬人次/年,而現在卻萎縮到500萬人次/年。
最後來看票房:
1989年我國電影票房收入為25億元人民幣,1999年我國票房收入為8.1億元人民幣。票房收入為過去的1/3。據官方統計的結果,2004年一年,我國的電影票房總收入為10億圓人民幣,這其中還包括電影頻道給一些不在院線上映的電視電影的錢,如果單純考慮影院票房,連10億元都沒有。
票價、觀眾數量和票房的如此懸殊的對比,說明高票價已經成為困擾我國電影產業發展的一大瓶頸。
(三)與國外電影放映市場狀況的比較
美國人愛看電影,美國的電影票房動輒上億美元;中國人也愛看電影,但中國的電影票房最高者《英雄》也不過2.5億元人民幣罷了。美國人愛看電影,美國人也有條件看電影,中國人愛看電影,但中國人卻沒有條件看電影。這真是讓人覺得可悲。
美國1990年電影票房是47億美元,以後連年大幅上升,到2004年已經達到了94億美元,比2003年上升14%,同時也超過了之前的票房最高紀錄—2002年的93億美元,從而創造了美國電影票房新的最高紀錄。而中國近年來則呈下降趨勢,1992年是19.9億元人民幣,1999年以後就一直在10億元人民幣以下徘徊。
美國2004年人均收入是36000美元,月收入約3000美元,而美國的電影票一般在6美元左右,是月收入的1/500。中國人均年收入2004年廣州人均收入16884元,深圳人均收入27596元,而上海人均收入16683元,杭州人均收入14565元。這樣算下來,中國人的月收入也就在1200-1400元(這只不過是沿海一些發達城市的收入水平。事實上,在欠發達的廣大中西部地區遠沒有這么高)之間,但中國國內的電影票價大多在30-40元,一張電影票相當於一個人月收入的1/30,這個比較有點可怕。
以上是我國和美國的比較,下面再看與其它國家的比較:
韓國:電影票價一般是人均收入的1/150。韓國的票價由發行方、投資方及影院三方來維持,三方從市場經濟規律考慮提出一個適當的價格,根據地方差異有所不同,偏遠地區比這個價格還低。
日本:電影票價一般為成人票每張1800日元(約合人民幣135元),是普通市民收入的1/200。為了留住觀眾,日本女人看一場電影1000日元,約合人民幣80元;日本男人需要多花500日元,也就是120人民幣,但日本人均最低月收入在20萬元,可以買1600張電影票。
法國:巴黎一般工薪階層的月均收入為2000歐元(1歐元約等於10.5元人民幣)。在香榭麗舍大道的UGC影院,三個放映廳的普通票價分別定為8.6歐元、8.2歐元和7.3歐元,學生票為6.7歐元,中午12時開映的影片票價為5.5歐元,12歲以下兒童票價為5.1歐元,另有三人聯票等優惠價。票價的靈活掌握也是巴黎影院經營者經常用的手段,「辦卡觀影」活動在法國較為普遍,18歐元月卡和230歐元年卡很受觀眾歡迎。
義大利:羅馬已實行年卡制,除本人照片外,在一次性交納一定量的購卡費用,在年內觀看任何場次的電影,只要每次交納1歐元即可。
著名影星成龍被問及票房問題時,則表現得非常激動。「我最不願意就是談到票房的問題,我們中國有13億人,票房上了1億元就高興得不得了,而韓國只有4600萬人,卻有1億美元的票房。原因是我們中國人都去看盜版了。而看盜版的原因就是電影票價太貴了,看不起,尤其是一些不發達的地方,票價太貴,導致人們選擇看盜版。所以呼籲一些地方降低票價,讓更多的人去電影院看電影。」
票價高了,進電影院的人數就少了,在電影院進行消費的人數也就少了。在中國的電影院里經常可以見到只有8、9個人的情況。即便是100元一張票,也不過8、9百元。如果票價低一些,影院里有500人,每人買一杯2元的水,影院就會有1000元的營業額。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
電影管理者是否也該考慮一下措施,讓更多的人能進電影院,讓人們能看到更多的電影。這可能是振興中國電影放映市場的一條必由之路。
❾ 某電影院正在放映一部最新電影,原來電影票20元一張,現在降價,觀眾增加1倍,收入增加了五分之一,門票
收入增加五分之一,說明是在原來基礎上增加的,40除以5=8,在觀眾不變的基礎上票價應是48元,現觀眾增加了1倍,則票價應為48的一半,即2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