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萬象江山電影院
⑴ 梅州廣播電視台的廣電大事記
1988年:批准建台,安裝調試後轉播中央二台節目成功。
1990年:正式開台播出本台自製節目,並舉辦文藝晚會通過錄像播出。
1991年:改原300瓦發射機為1000瓦發射播出,擴大了我台的收視覆蓋面。
1992年:在各縣採用發射機,實現錄播節目覆蓋梅州八區(市、縣)
1993年:由梅州市委市政府承辦,梅州台協辦,在梅縣區體育場(東較場)舉辦了央視93元宵晚會。
1993年:舉辦了「梅州小姐」競選活動。
1993年:新聞中心首次赴香港采訪了廣東省經貿洽談會。
1994年:在八鄉山1277米的高山頂上建成發射塔,用10千瓦大功率發射播出,原梅州市委書記劉鳳儀同志親臨我台啟播,使我台的電視節目覆蓋整個粵東及江西、福建邊緣地帶,受眾人數2000多萬。
1994年:我台實現全市新聞聯播。
1994年:直播第12次世界客屬懇親大會及大型文藝晚會《客家春秋》。
1995年:舉辦開播5周年系列活動,並舉辦大型文藝晚會,邀請董文華等和廣州戰士歌舞團來台演出。
1996年:舉辦『96「梅視杯」中國足球精英賽,邀請中國國家、北京國安、廣東宏遠、山東泰山參加,原中央電視台副台長、總編輯洪民生前來指導。
1996年:專題中心赴新加坡采訪世界客屬第13次懇親會。
1996年:新聞中心被評為廣東省廣電系統先進單位。
1997年:自行安裝設計轉播車一部,為現場直播、錄播提供了可靠保證。
1998年:新聞中心遠赴湖北水災現場采訪抗洪一等功臣楊德文烈士事跡。
1999年:新聞中心首次赴馬來西亞采訪世界第14次懇親大會。
1999年:現場直播梅州市慶祝建國50周年「祖國頌」大型文藝活動。
1999年:新聞中心、專題中心首次赴澳門采訪回歸活動。
1999年:應福建武平縣委、縣政府要求,梅州-1節目進入武平有線電視網,受眾10多萬人。
1999年:舉輪子 『99「廣東女子足球邀請賽」,由台灣銘傳隊——廣東海印隊綠茵競技。
1999年:梅州市區有線電視主幹線全面實現光纖傳輸。
2001年:原梅州電視台與梅州有線電視台實行兩台合並,合稱梅州電視台。
2002年:梅州台800M2大型演播廳正式投入使用。
2004年:梅州人民廣播電台、梅州電視台、梅縣區轉播台、梅州市廣播電視服務公司、梅州微波站、粵東鴻圖嶂電視調頻轉播台六單位整合成立南方廣播影視傳媒集團(SMC)梅州廣播電視台(MRT)。
2006年:公共頻道(梅州-2)實現全客家話播出,並更名為客家公共頻道。
2007年:開播民生新聞類欄目《民生820》。
2007年:開播綜藝娛樂節目《民星樂翻天》。
2008年:接管梅州亮勝客家藝術中心。
2009年:成立廣東客都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並與廣州陳小奇音樂公司合作,公演我國第一部以漢族民系為題材的大型民系舞蹈《客家意象》。
2009年:梅州嘉數廣電網路有限公司成立,是梅州數字電視整體轉換工作正式啟動的標志。
2009年:我台屬下廣東客都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與中影南方新干線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亮勝客家藝術中心劇院,為梅城第一座數字化同步影城。
2009年:開播民生法律類節目《維權820》、民生專題新聞評論節目《事事關心》、民生財經類節目《財富屋家》。
2009年:電視時政綜合頻道、客家公共頻道和影視文藝頻道台標更改為「梅州-1」、「梅州-2」和「梅州-3」,並正式改版。
2010年:我台與廣東省音樂家協會、廣東省流行音樂協會聯合舉辦「客家流行音樂金曲榜」,得到了包括廣東電視台、香港TVB、北京光線傳媒、深圳廣電集團、河源廣播電視台、惠州廣播電視台、賀州廣播電視台和贛州廣播電視台等單位的支持和媒體協助。
2010年:我台與中國移動廣東公司梅州分公司、中國鐵通梅州分公司聯合推出了「客都寬頻」業務。
2011年:3月,我國首部客家方言情景喜劇《圍屋人家》在東較場背永芳演播廳舉行開機儀式。
2011年:6月,我國首部客家方言情景喜劇《圍屋人家》在演播大廳舉行首映儀式,並於6月1日19:00在梅州-2套首播。
2011年:6月1日,FM105.8梅州人民廣播電台交通台正式開播。
2011年:6月1日,我台三大電視頻道全面改版。新增設《天天讀網》、《客家娛樂大拼盤》、《這里是客家》、《客語金曲推介》等節目。
2011年:由我台聯合梅州移動承辦的首屆客家流行音樂金曲榜頒獎盛典在亮勝客家藝術中心舉行。
2011年:「梅州客家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掛牌暨項目協議、電視劇《張弼士》簽約儀式在演播大廳舉行。該公司的成立,是梅州廣播電視台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性部署,為發展客家文化產業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2013年:由中國館之父何鏡堂院士團隊設計的梅州客家文化產業基地首個項目——嘉應歌劇院和與其配套的壹江南地產項目同時動工建設,建成後將成為繼國家大劇院之後的中國第二大、南中國第一大歌劇院,成為「世界客都」梅州包容開放的地標性建築和高雅的文化藝術殿堂。
2014年:3月,「萬象江山「第二屆客家流行音樂金曲榜頒獎盛典在亮勝客家藝術中心舉行。
2014年:4月1日,我台三大電視頻道全面改版。新增設《客家大戲院》、《梅州觀察》、《服務900》、《房車》、《午夜掃描》、《講牙舍》等欄目,並將《梅州觀察》、《梅州新聞聯播》和《民生820》三大欄目共1個半小時形成以「全方位播報梅州」為主旨的梅州-1每晚黃金檔的直播梅州新聞資訊節目地帶。
⑵ 梅州哪些地方有wargame玩哪裡有專業的鍾表修理店
嘉大、大坪(這些是私人的),警校那裡要198。
⑶ 當一個富有才華的年輕人嶄露頭角時,我們會想到( )詩人楊萬里的《 》中的
小 池
楊萬里
泉 眼 無 聲 惜 細 流 ,
樹 陰 照 水 愛 晴 柔 。
小 荷 才 露 尖 尖 角 ,
早 有 蜻 蜓 立 上 頭 。
背景介紹:
楊萬里(1127-1206年),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南宋傑出的詩人,漢族人。一生力主抗金,與尤袤、范成大、陸游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紹興二十四年中進士。授贛州司戶,後調任永州零陵縣丞,得見謫居在永州的張浚,多受其勉勵與教誨。孝宗即位後,張浚入相,即薦萬里為臨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即遭父喪,服滿後改知奉新縣。乾道六年(1170年)任國子博士,開始作京官,不久遷太常丞,轉將作少監。淳熙元年(1174年)出知漳州,旋改知常州。六年,提舉廣東常平茶鹽,曾鎮壓沈師起義軍,升為廣東提點刑獄。不久,遭母喪去任,召還為吏部員外郎,升郎中。十二年 (1185年)五月,以地震應詔上書,極論時政十事,勸諫孝宗姑置不急之務,精專備敵之策,堅決反對一些人提出的放棄兩淮、退保長江的誤國建議,主張選用人才,積極備戰。次年,任樞密院檢詳官兼太子侍讀。十四年(1187年),遷秘書少監。高宗崩,萬里因力爭張浚當配享廟祀事,指斥洪邁「指鹿為馬」,惹惱了孝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光宗即位,召為秘書監。紹熙元年(1190年),為接伴金國賀正旦使兼實錄院檢討官。終因孝宗對他不滿,出為江東轉運副使。朝廷欲在江南諸郡行鐵錢,楊萬里以為不便民,拒不奉詔,忤宰相意,改知贛州。萬里見自己的抱負無法施展,遂不赴任,乞祠官(無實際官職,只領祠祿,等於退休)而歸,從此不再出仕,朝命幾次召他赴京,均辭而不往。 開禧二年(1206年),因痛恨韓侂胄弄權誤國,憂憤而死,官終寶謨閣文士,謚「文節」。
今存詩作4200餘首,不少抒發愛國情思之作。其《初入淮河四絕句》、《舟過揚子橋遠望》、《過揚子江》、《雨作抵暮復晴》等詩,撫今追昔,即景抒懷,思想性和藝術性都相當高。也寫過一些反映勞動人民生活的詩,如《竹枝歌》七首寫纖夫雨夜行船,《圩丁詞十解》寫築堤圩丁,以及《插秧歌》、《憫農》、《憫旱》、《農家嘆》、《秋雨嘆》等都從不同角度表現出對農民艱難生活的同情。楊萬里初學江西詩派,重在字句韻律上著意,50歲以後詩風轉變,由師法前人到師法自然,形成獨具特色的誠齋體。誠齋體講究所謂「活法」,即善於捕捉稍縱即逝的情趣,用幽默詼諧、平易淺近的語言表達出來。如《檄風伯》:「風伯勸爾一杯酒,何須惡劇驚詩叟!」就充分體現了誠齋體的特色。所著《誠齋詩話》不專論詩,也有一些文論。所作賦,以《浯溪賦》、《海賦》為有名。所作詞今存僅15首,風格清新,富於情趣,頗類其詩。又精於《易》學,有《誠齋易傳》,以史證《易》,為經學家非議。所著《誠齋集》133卷(包括10種詩集及各體文章),有《四部叢刊》本;《楊文節公詩集》42卷,有乾隆間刻本;《誠齋易傳》20卷,有曝書亭影宋本;《誠齋詩話》1卷,有《歷代詩話續編》本。
楊萬里一生力主抗戰,反對屈膝投降,他在給皇帝的許多「書」、「策」、「札子」中都一再痛陳國家利病,力詆投降之誤,愛國之情,溢於言表。他為官清正廉潔,盡力不擾百姓,當時的詩人徐璣稱贊他「清得門如水,貧惟帶有金」(《投楊誠齋》)。江東轉運副使任滿之後,應有餘錢萬緡,但他均棄於官庫,一錢不取而歸。他立朝剛正,遇事敢言,指摘時弊,無所顧忌,因此始終不得大用。實際上他為官也不斤斤營求升遷,在作京官時就隨時准備丟官罷職,因此預先准備好了由杭州回家的路費,鎖置箱中,藏於卧室,又戒家人不許買一物,怕去職回鄉時行李累贅。後來賦閑家居的十五年中,還是韓侂胄柄政之時,韓新建南園,請他作一篇「記」,許以高官相酬,萬里堅辭不作,表示「官可棄,『記』不可作。」以止數事,可以想見其為人。詩人葛天民誇他「脊樑如鐵心如石」(見《南宋群賢小集.葛無懷小集》),並非謚美之辭。
楊萬里一生熱愛農村,體恤農民,也寫了不少反映農民生活的詩篇。如《憫農》、《農家嘆》、《秋雨嘆》、《憫旱》、《過白沙竹技歌》等寫出農民生活的艱難和疾苦,《歌四時詞》、《播秧歌》等 寫出農民艱辛和歡樂,《望雨》、《至後人城道中雜興》等寫出對風調雨順,安居樂業的喜悅和盼望,都具有比較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
[編輯本段]楊萬里的傑出事跡
楊萬里在當時有很大的影響。他的詩與陸游、范成大、尤袤齊名,稱「中興四大家」(南宋四大家)。他起初模仿江西詩派,後來認識到江西詩派追求形式、艱深蹇澀的弊病,於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盡焚其力作詩篇千餘首,決意跳出江西詩派的窠臼而另闢蹊徑。他在《荊溪集自序》中曾回憶過自己走過的創作道路:「余之詩,始學江西諸君子,既又學後山(陳師道)五字律,既又學半山老人(王安石)七字絕句,晚乃學絕句於唐人。……戊戌作詩,忽若有悟,於是辭謝唐人及王、陳、江西諸君子皆不敢學,而後欣如也。」他在詩中也曾明確表白:「傳派傳宗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風流。黃(庭堅)陳(師道)籬下休安腳,陶(潛)謝(靈運)行前更出頭。」(《跋徐恭仲省干近詩》之三)正因為他不隨人腳跟、傍人籬下,敢於別轉一路,推陳出新,終於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獨具的詩風,其詩風格純朴,語言口語化,構思新巧,號為「誠齋體」。對當時詩壇風氣的轉變,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楊萬里學問淵博,才思健舉。他的作品不拘一格,富有變化,既有「歸千軍、倒三峽、穿天心、透月窟」雄健富麗的鴻篇巨制;也有狀物姿態,寫人情意,隨手拈來,卻能曲盡其妙的寫景抒情小詩。詩風平易自然、構思新巧、幽默風趣、清新活潑,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他又十分注意學習民歌的優點,大量吸取生動清新的口語謠諺入詩,因此,他的作品往往「俚辭諺語,沖口而來」(蔣鴻翮《寒塘詩話》),給人純朴自然的感受。如:「月子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愁釘人來關月事,得休休去且休休。」(《竹枝歌》)完全似脫口而出的一首山歌,反映了他向民歌學習的成就。
楊萬里現存的詩篇,有一部分直接抒寫自己的愛國感情及對時政的關懷。特別是他充金國賀正旦使的接伴使時,第一次橫渡江、淮,去北方迎接金使,親眼看到宋朝的大好河山淪於金人手中,淮河成了南宋的北部邊界,兩岸的骨肉鄉親,不能自由往來,心中有無限感慨,寫下了不少愛國的詩篇,如:「船離洪澤岸頭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遠,中流以北即天涯!」「兩岸舟船各背馳,波痕交涉亦難為。只余鷗鷺無拘管,北去南來自在飛。」(《初入淮河》)他路經鎮江金山時,看到風景如畫的金山的亭台變成了專門招待金使烹茶的場所,憤慨地寫下了「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雪霽曉登金山》)的詩句,深深地鞭撻了屈辱的南宋小朝廷。此外,如《過揚子江》、《讀罪己詔》、《故少師張魏公輓詞》、《虞丞相輓詞》、《豫章江臬二首》、《宿牧牛亭秦太師墳庵》等詩章,或寄託家國之思,或呼籲抗戰復國,或歌頌抗敵捐軀的將領,或諷刺賣國投敵的權奸,都是萬里的名篇。
他也有一些詩作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表達了他對民生的關心及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如《憫農》、《觀稼》、《農家嘆》、《秋雨嘆》、《憫旱》、《竹枝歌》、《插秧歌》等,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比較高。但上兩類作品數量並不很多。
楊萬里現存的詩篇,大部分是吟詠江風山月的寫景抒情之作和應酬之作。這部分,作品有的題材過於細碎,缺乏高度的藝術概括,流於粗率淺俗。但他也有不少抒情寫景的小詩,由於觀察細致深入,描寫生動逼真,感情真摯濃厚,因而意趣盎然,頗能動人。如「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閑居初夏午睡起》)「霧外江山看不真,只憑雞犬認前村。渡船滿板霜如雪,印我青鞋第一痕。」(《庚子正月五日曉過大臬渡》)「春回雨點溪聲里,人醉梅花竹影中。」(《除夕》)均寫得圓轉自然,清新活潑,極有思致,和那些專門描摹風雲月露的詩人走的是不同的道路。
[編輯本段]成就
楊萬里一生寫作極為勤奮,相傳有詩二萬余首,現存詩四千二百餘首,詩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誠齋集》,今存。 建炎元年丁未九月二十二日(公元1127年10月29日),楊萬里呱呱墜地。這是一個風狂雨橫的年代。金兵大舉入侵中原,於上年閏十一月攻陷汴京,這年四月,俘虜徽宗、欽宗二帝及太子、宗戚三千人北去,北宋宣告滅亡;五月,康王趙構即位,是為高宗,建立了偏安江南的南宋王朝。從此,便開始了宋、金戰戰和和南弱北強的長期對峙局面。 楊萬里八歲喪母。父親楊芾(公元1096-1164年〉,字文卿,號南溪居士。他精通《易經》,常忍著飢寒購買書籍,積十年,得藏書數千卷。他曾指著藏書對楊萬里說:「是聖賢之心具焉,汝童怒之!」(胡銓《楊君文卿基志銘》)在父親的影響下,楊萬里自幼讀書非常勤奮,廣師博學,鍥而不舍。他14歲拜高守道為師,17歲拜王庭程為師,21歲拜劉安世、劉廷直為師。紹興二十年(公元1150年)春赴臨安參 加禮部試,落第而歸,仍繼續求學。27歲拜劉才邵為師。幾年後在贛州司戶任上,父親又攜領他去拜見滴居南安的張九成和途經贛州的胡錐。王庭珪、張九成、胡銓等前輩的學問、節操以及力主,抗金的愛國精神,給了楊萬里以重要的影響。 紹興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春,楊萬里進士及第。
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授贛州司戶參軍。
二十九年(公元1159也年)十月,調任永州零陵縣塞。時主戰派領袖張潑滴居永州,閉門謝客。楊萬里三次前往拜渴而不得見,後以書信力請,並通過其子張拭介紹,才得接見。張浚對他說:「元符貴人,腰金纖紫者何隙,惟鄒志完、陳瑩中姓名與日月爭光!」(羅大經《鶴林玉露》甲編卷l)同時勉之以「正心誠意」之學。楊萬里服膺其教終身,於是名其讀書之室曰「誠齋」,以明己志。胡銓當時滴居衡州,楊萬里又請他為此寫了《誠齋記》。為丞零陵,「一日而並得二師」(《跋張魏公答忠簡胡公書十二紙》),張浚、胡銓兩位愛國名臣成方楊萬里終生效法的榜樣。 紹興
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六月,高宗趙構遜位,南宋政局發生重大變化。孝宗即位,銳意恢復,起用張潑為樞密使,不久又任其為相。隆興元年(1163)秋,楊萬里離零陵任,赴調至臨安。因張浚推薦,除臨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就因父病,而於二年正月西歸吉水。八月四日,父病故,在家守服,"三年,戶不閉而無客氣《送王才臣赴秋試序》)。 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春,楊萬里至臨安,先後渴見副樞密使陳俊卿和樞毯使虞允文,上政論《千慮策》。《千慮策》分「君道」、「國勢」、「治原」、「人才」、「論相」、「論將」、「論兵」、「馭吏」、「選法」、「刑法」、「冗官」、「民政」共30篇,深刻總結了靖康之難以來的歷史教訓,直率批評了朝廷的腐敗無能,提出了一整套振興國家的方針策略,充分顯示了楊萬里的政治才能。虞允文讀後贊嘆說:「東南乃有此人物!某初除,合薦兩人,當以此人為首。」(《鶴林玉露》乙編卷4)
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楊萬里除隆興府奉新縣知縣。恰值奉新大旱,百姓生活十分困苦。楊萬里於四月二十六日上任,見牢中關滿交不起租稅的百姓,官署-府庫卻依然空虛,深知是群吏中間盤剝所致。於是他下令,全部放還牢里的「囚犯」,並禁止逮捕、鞭打百姓,然後發給每戶一紙通知,放寬其稅額、期限。結果百姓紛紛自動前來納稅,不出一月,欠稅全部交清。奉新任職雖只半年,卻初次實踐了他的不擾民政治,頗獲治績。 同年十月,因右相虞允文推薦,楊萬里除國子博士,楊萬里開始作京宮。次年,張栻由於反對侯幸近習執掌要職得罪虞允文而被擠出知袁州,楊萬里抗章力爭張拭不當去位,又致書虞允文,以正理相規勸,公而忘私,深為世人稱道。七月,轉太常博士;八年丸丹,升太常ZE兼權吏都右侍郎官;九年四月,轉將作少監。
淳熙元年(1174)正月,除知漳州,臨行時不忘上札,忠告皇帝戒貪吏、施廉吏。後因病未赴任,家居三年。淳熙四年春,出知常州。
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正月,除提舉廣東常平茶鹽公事。楊萬里於二月攜家離開常州,待次近一年,七年正月離吉水赴任廣東。八年二月,改任廣東提點刑獄。冬,閩「盜」沈師進入梅州,他率兵平定,被孝宗稱為「仁者之勇」,賜直秘閣。九年七月繼母去世,離任服喪。 淳熙十一年
(公元1184年)十月服除,被召人京任尚書右郎,後任吏部員外郎。十二年五月,除吏部郎中,應詔上書,極論時事。塞相王淮問「宰相何事最急先務」,楊萬里以「人才最急先務」為答,並條上《薦士錄》,舉薦朱蕉等六十人,都是正人端士。孝宗親耀他為太子侍讀,太子為題「誠齋」二字。淳熙十三年,轉樞密院檢詳宮,歷任尚書省右司郎中、左司郎中,仍兼東宮侍讀宮。十四年十月,任秘書少監。十五年三月,孝宗昕納翰林學士洪邁之議,以呂頤浩等人配饗高宗廟祀。楊萬里力爭主戰名將張浚當配饗,指斥洪邁不俟集議、專輒獨斷,無異「指鹿為馬」,惹惱孝宗:「萬里以聯為何如主?」因而削去直秘閣,出知絹州(今江西高安)。
十六年(公元1189年〉二月,光宗受禪。楊萬里五月復直秘閣,八月被召,九月人京。他連上三札,要求光宗愛護人才,防止奸佞做到「一日勤,二日儉,三日斷,囚日親君子,五曰獎直言」(《第三札子》)。十月,除秘書監。因紹熙改元,借煥章閣學士充接伴金國賀正旦使使,兼實錄院檢討官。 紹熙元年
(公元1190年)八月,孝宗《日歷》修成,照例應由秘書監楊萬里為《、日歷》作序,而宰臣卻另囑他人,楊廳里於是自劫失職,請求去職,光宗挽留。接著又因要進孝宗《聖政》書,宰臣以他為進奉官,而孝宗猶念舊惡,大不痛快,於是出江東轉運副使。
紹熙二年(公元1192年),朝廷下令於江南諸郡行使鐵錢會子,楊萬里上書諫阻,不奉詔,得罪宰臣,因而改知贛州。未赴,八月謝病自免,回歸吉水。"如病鶴出籠,如脫兔投林……自此幽屏,遂與世絕"(《答沈子壽書》)。
寧宗慶元元年(公元1195年),有召赴京,楊萬里辭不往。九月,升煥章閣待制,提舉興國宮。四年正月,進封吉水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戶。五年三月,升寶文閣待制,致仕。六年十二月,進封吉水縣開國伯。
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八月,詔進寶漠閣直學士,給賜衣帶;四年正月,進封廬陵郡開國侯,加食邑三百戶。
開禧元年(公元1205年),召赴京,復辭;二年二月,升寶漠閣學士。 楊萬里晚年誓不出仕,據傳是由於不滿權臣韓侂胄當國。韓築南園,要請他作"記戶,他說:"官可棄,記不可作也!"予以堅決拒絕。後因韓專傍日甚,遂憂憤快快成疾。家人知他憂國心重,凡一切時政消息皆不敢告知。
開禧二年(公元1206年)五月七日,一族侄從外而至,不知其惰,於是言及邸報所載韓侂胄出兵北伐之事,楊萬里聞罷痛哭失聲,憤然嘆呼:「奸臣妄作,一至於此!」他料定韓侂胄意存僥幸,輕舉妄動,必然會遭到失敗,貽害國家,當晚徹夜不能成眠。第二日早晨,他又不肯進食,兀坐書齋中,呼紙手書雲:"韓侂胄奸臣專權元主,動兵殘民,謀危社寢。吾頭顱如許,報國無路,惟有孤憤!"又別書十四言告別妻兒,筆落而逝。享年80歲。賜溢文節,追贈光祿大夫。楊萬里是一位熱忱的愛國者,又是一位清醒的政治家。他一生力主抗戰,始終反對屈膝議和。在進奏皇帝的許多"書"、"策"、"札子"中,他一再痛陳國家利病,力排投降之誤,愛國之情溢於言表。面對中原淪喪、江山唯余半璧的局面,他尖銳指出:"為天下國家者不能不忘於敵,天下之憂,復有大於此者乎!"(《千慮策•國勢上》)告誡統治者要時刻不忘備敵謀敵、御敵制勝。他既大膽批評孝宗經過符離之敗,"前日之勇一變而為怯,前日之銳一變而為鈍"(同上《君道中》),又堅決反對一些人輕易用兵、盲目冒進,主張以"守而取"(《與陳應求左相書》)的積極、慎重策略,穩步進取,先實國力而後圖恢復,以求最終勝利。他看重和同情人民,認為:"民者,國之命而吏之仇也。"(《千慮策•民政上》)將國家命運系之於人民,指斥官吏只會敲骨吸髓地壓榨人民,激起人民的仇恨、憤怒和反抗。因此,他提醒光宗要節財用、薄賦斂、結民心,民富而後邦寧,興國之計,就在於此(《轉對札子》)Q這些,都表現楊萬里的深刻見識和進步思想。楊萬里為人清直,個性剛褊。孝宗貶他「直不中律」,光宗稱他「也有性氣」(《鶴林玉露》甲編卷4)。他立朝剛正,遇事敢言,指摘時弊,無所顧忌,因而始終不得大用。實際上他一生視仕宦富貴猶如敝展,隨時准備唾棄。在作京宮時,就預先准備好了由杭州回家的盤纏,鎖置箱中,藏在卧室,又戒家人不許買一物,以免一旦離職回鄉時行李累贅,就這樣「日日若促裝」待發者。這與那些斤斤營求升遷、患得患失之輩適成鮮明對照。楊萬里為官清正廉潔,不擾百姓,不貪錢物。江東轉運副使任滿時,應有餘錢萬緝,他全棄之於官庫,一文不取而歸。退休南溪之上,自家老屋一區,僅避風雨。當時詩人徐磯(公元1162-1214年}稱贊他「清得門如水,貧惟帶有金」(《投楊誠齋》),正是他清貧一生的真實寫照。 楊萬里的詩,在當時就有很大的影響:「今日詩壇誰是主,誠齋詩律正施行。」(姜特立《謝楊誠齋惠長句》)「四海誠齋獨霸詩。」(項安世《又用韻酬潘楊二首》)他的詩歌創作,走過的是一條由廣學博取、轉益多師而至面向現實、師法自然的道路。他學詩最初由江西詩派入手,後於紹興三十二年在零陵自焚盡其少作詩篇千餘首,決意跳出江西詩派的窠臼,詩格至此一變;後又學陳師道五字律;又學王安石七字絕句;又學唐人絕句;至「戊戌……作詩,忽若有悟,於是辭謝唐人及王、陳、江西諸君子皆不敢學,而後欣如也」,自此「萬象畢來,獻予詩材」「前者未做而後者已迫,渙然未覺作詩之難也」(《荊溪集序》)。楊萬里廣泛地向前輩學習,但又絕不為前輩所固,而是立志要超出前輩。他說:「筆下何知有前輩。」(邁使客夜歸》又說:「傳宗傳派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風流,黃(庭堅)陳(師道)籬下休安腳,陶(淵明)謝(靈運)行前更出頭。」(《跋徐恭仲省干近詩》)他正是以這種不肯傍人籬下、隨人腳跟的開拓創新精神,終於「落盡皮毛,自出機抒」(呂留良、吳之振、吳自牧《宋詩鈔•誠齋詩鈔》),別轉一路,自成一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詩風,創造了他的「誠齋體」,在詩歌史上獨樹一幟,建立了自己的詩派。 楊萬里的詩歌作品不拘一格,富有變化,既有「歸千軍、倒三峽、穿天心、透月窟」的雄健奔逸氣勢,也有「狀物姿態,寫人情意,則鋪敘纖悉,曲盡其妙」(周必大《跋楊廷秀石人峰長篇》)的委曲細膩功力。他的「誠齋體」詩,具有新、奇、活、快、風趣王幽默的鮮明特點,"流轉圓美"(劉克庄《江西詩派小序•總序》),"活潑刺底"(劉祁《歸潛志》卷8),尤其為人所稱道。如《閑居初夏午睡起》:「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寫得情致深婉,人稱「胸襟透脫」(《鶴林玉露》甲偏卷4)。又如《戲筆》、《擻風伯》、《下橫山灘頭望金華山》、《夏夜玩月d》等,也都寫得機智活脫,極有思致,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楊萬里十分注意學習民歌的優點,大量汲取生動清新的口語人詩,往往「假辭諺語,沖口而來」(蔣鴻翔《寒塘詩話》),因而形成通俗淺近、自然活潑的語言特色。 楊萬里是一位愛國志,士,他一生關心國家命運,留下了大量抒寫愛國憂時情懷的詩'篇。特別是他充任金國賀正旦使的接伴使時,因往來江、淮之間,迎送金使啞親眼看到淪喪於金國的宋朝大好河山和中原遺民父老,心中郁滿國家殘破的巨大恥辱和悲憤,愛國主義詩歌創作表現得最集中、最強烈。如著名的《初人淮河四絕句》:「船離洪澤岸頭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遠,中流以北即天涯!(其一)」「兩岸舟船各背馳,波痕交涉亦難為。只余鷗鶯無拘管,北去南來自在飛二」(其三〉唱出了災難深重中愛國士人和廣大人民的共同情感。又如在見到金山吞海亭已成專為金使烹茶的場所時,他發出痛苦的呼喊:「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雪霧曉登金山》)鞭撾了南宋小朝廷的屈辱和無能。此外如《題吁胎軍東南第一山》、《讀罪己詔》、《故少師張魏公輓詞》、《虞ZE相輓詞》、《宿牧牛亭秦太師墳庵》等,或寄託家國之思,或呼籲抗戰復園,或歌頌抗金將領,或諷刺賣國權奸,都是直抒愛國思想的名篇。 楊萬里的絕大部分愛國憂時詩篇,不象陸游那樣奔放、直露,而是壓抑胸中的萬丈狂瀾,凝蘊地底的千層熔漿,大多寫得深沉憤郁,含蓄不露。如《過揚子江》:「攜瓶自汲江心水,要試煎茶第一功。」表面似乎是說親自動手汲水煎茶的雅興,其實是蘊藏著深刻沉痛的感慨羞憤,須參照《雪霧曉登金山》一並領略。楊萬里自己說過:「誰言咽月餐雲客,中有憂時致主心。」(《題劉高士看雲圖》)他那些吟詠江風山月的寫景抒情作品,不少也是抒寫愛國情懷的詩篇。如《豫章江牽二首》、《九月十五夜月,細看桂校北茂南缺,未經古人拈出,紀以二絕句》、《月下果飲絕句》、《初丸夜月》等,都寫得曲折多諷,意味深長,蘊含著對國家殘破、中原未復的深沉鬱憤。他晚年在《夜讀詩卷》中曾沉痛自敘:「兩窗兩橫卷,一讀一沾襟;只有三更月,知予萬古心。」其詩中寄寓的深意,值得後人細細咀嚼。 「吾生十指不沾泥,毛錐便得傲寰衣?」(《晚春行田南原》)楊萬里不以士大夫自居,一生熱愛農村,體恤農民,也寫了不少反映農民生活的詩篇。如《憫農》、《農家嘆》、《秋雨嘆》、《憫旱》、《過白沙竹校歌》等寫出農家生活的艱難和疾苦,1:歌舞四時詞》、《插秧歌》等寫出農民勞動的艱辛和歡樂,《望雨》、《至後入城道中雜興》等寫出對風調雨順、安居樂業的喜悅和盼望,都具有比較高町,思想性和藝術性。 楊萬里學問淵博,才思健舉,寫作極為勤奮,平生著述頗豐。相傳有詩二萬余首,現存詩4200餘首,散文亦不乏佳品。今存《誠齋集》,有詩文133卷,由其長子楊長藉於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編定。楊長濡(公元1157-1236年),字伯子,號東山,晚號農圃老人,官至福建安撫使、敷文閣學士,居官廉節,有惠政,亦博學有才,工詩善文。 作品目錄 初夏睡起 昭君怨 曉出凈慈送林子方 小池 閑居初夏午睡起 戲筆 宿新市徐公店 和段季承左臧惠四絕句 過上湖嶺望招賢江南北山 讀嚴子陵傳 春晴懷故園海棠 讀嚴子陵傳 歸去來兮引/歸去來兮 過楊村 好事近 寄陸務觀 念奴嬌 傷春 晚風 武陵春 閑居初夏午睡起 曉出凈慈寺 新柳 憶秦娥 昭君怨
⑷ 梅州市萬象江山鋪面多少錢一平
7200打底 ,最高8500 住房
⑸ 想知道: 梅州市 梅州萬象江山 在哪最好是有地圖。
梅州江南金燕大道旁,梅江區江南加油站旁,往下走就是客天下旅遊產業園,從規劃圖看,96萬平的建築面積,是梅州首個超大型城市綜合體。河流旁的空地都是規劃用地。
⑹ 梅州萬達廣場是江南還是江北
江南。梅州萬達廣場是粵東首座萬達廣場,坐落於梅江區三角鎮壢明村和三鄉村,是梅州城區核心區域,周邊已經匯聚了萬象江山、客都匯商業文化廣場。位於梅州市梅江區江南金燕大道與五橫街交叉路口。梅州萬達將打造城市標桿型全客層購物中心,梅江江南規模最大、業態最全、品牌種類最多、運營管理水準最高的高端時尚生活購物中心。
⑺ 梅州萬達廣場在條路上
在江南五橫街,客天下路口,(萬象江山對面)。
⑻ 梅州市梅江河水質自動監測站在哪個位置
梅江河水自動檢測站的位置位置是在,嗯。萬象江山後面他那裡有一個。自動檢測再來的,嗯,以前是有人上班,現在是晚上才有人上班,現在都是電腦監控的了,幾乎是很少人上班的。
⑼ 保利公園和萬象江山哪個好
萬象江山是位於廣東省梅州梅江區江南新城商圈的一座城市綜合體,保利中央公園,位於無錫繁華新中心。萬象江山是位於廣東省梅州梅江區江南新城商圈的一座城市綜合體,地處金燕大道與梅水路交匯處,東臨歸讀公園,南靠廣州大橋,交通便利,擁有近12萬平方米梅州巴厘島風情園林,十大主題園林景觀,6.8米超大客廳開間江景樓王,11.4米長拓展型景觀陽台,南北通透,18萬平方米自有商業配套,一站式休閑購物中心,首創1公里長風情商業步行街,梅州BOX風情街區。保利中央公園,位於無錫繁華新中心,長江路板塊核心,扼守太湖大道與長江路咽喉,新區門戶重地。近享無錫三大商圈:市中心中山路商圈,長江路商圈、太湖廣場商圈,坐擁完美配套。